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88626
大小:17.9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1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策略探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策略探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养成了各种能够理解学科知识、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质和能力。总之,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理念和目标,德育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要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从小形成正确、优良的道德品质,并能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教育研究者和心理学家分析得出: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素养等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养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修养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学习生涯乃至将来一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第二,德育教育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及国家对于全能型人才的需求。素质教育中着重强调到: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是重点。另外,社会及国家都指出:如今对于人才的考量体现在专业技能水平和个人道德品质、个人修养这两方面,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第三,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积累千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能够促使其终身受益。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打下基础的重要时期,对其开展德育教育,也就意味着包括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其知识水平,还能有效发展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是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的。 二、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学校还没有形成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教育氛围。除了班主任,学校的很多科任教师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都存在误区,其认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班主任或者是思想品德教师的工作范畴,自己只需要把需要教学的内容教好就可以了。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对学生展开德育引导是需要时刻进行和渗透的,只有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2.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缺乏韧性。大多数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基本上都是一开始态度比较积极,在后期逐渐发现一些学生一直不改正,难以管教之后,会逐渐失去耐心或者出现放任不管的心理。有的班主任甚至采取强制的教育手段,忽略了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不够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导致学生心灵受挫。这一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再加上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未能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空洞的说教,这对于形象思维的学生来说,并不能充分的理解。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3.班级内没有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性的影响,孩子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接触什么样的人,都会直接影响其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很多班主任重视学生成绩,重视班级秩序的好坏,却忽略了打造良好的班风。相关研究表明,小孩子在同学们面前受到表扬和鼓励,比老师单独夸奖或者家长在家中夸奖更加具有激励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意识到,积极向上的班级集体对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作用。4.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缺失。 一些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对,导致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出现缺失的情况。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主要阵地,父母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作为父母,除了在平时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的同时,还需要与学校进行配合,要对孩子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部分父母却更加重视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探析1.营造校园和班级氛围,通过文化建设熏陶学生。校园和班级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即学生们一周有五天都是在校园和班级里度过的。我们都知道环境对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好的环境可以带给人美的、积极的熏陶,并能无声地塑造人的性格和品质;相反,坏的环境则会给人丑恶的、消极的干扰。由此可知,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关于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笔者在此建议教师们可以尝试营造校园和班级氛围,通过校园和班级的文化建设来开展德育工作、熏陶学生。如何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呢?教师应该从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入手,如以培养学生勇敢表现自己、发现身边的美为目标的校园歌手大赛或校园舞蹈大赛;如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精神、积极向上心理品质为目标的科技大赛;再如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的运动会。如何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呢?在班级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需要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秉持着“渗透德育”的原则对班级进行装扮。此时,便有学生在墙壁上设计出了“传统文化”的专栏,即要求全班学生以学号为顺序轮流在“传统文化”的专栏上写上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文化(节日及其习俗、传统美食、风景名胜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尊敬与热爱之情。班级内喜欢画画的学生则一起合作绘制出了以“尊老爱幼、尊师重道”为主题的黑板报,并且准备每月更换一次黑板报的主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道德品质的教育。总之,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加上具有美感和文化气息的班级环境,能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学生、教育着学生。 2.在教学中创设德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教学早已成为各个学科教学中十分常见且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科知识,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基于此,笔者在此提出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也可以尝试采取情境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德育情境,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德育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德育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关于创设德育情境的方法,笔者认为教师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展示这样的几组图片:在图书馆,有个小男孩在玩手机游戏并时不时笑出声来;在公交车站台,乘客们争先着急地上车;在广场、街头到处都是果皮废纸巾;在某个旅游区,有个游客用小刀在树上刻上“到此一游”的文字。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呈现能为学生们创设出一个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接下来,教师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找出图片中的不当行为。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到公共生活需要大家共同的维护,明白在公共生活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需要遵守社会公约与公德。3.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就是指开展生活化德育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道德素养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倘若教师只是单纯地向他们灌输德育理论知识,那么学生们其实是很难全部记住的。因此,教师们就需要从学生们所熟悉的身边小事出发,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对生活案例的思考收获更多的德育知识。另外,现实生活案例的引入与思考,也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品德行为。例如,在教学有关人际交往和同学之间相处法则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引入这样的现实生活案例:“五年级的朵朵一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妈妈在她上学期间翻看了她的日记本,她觉得日记本是她的个人隐私,妈妈不该看她的日记本;但她妈妈认为小孩子是没有隐私的,而且她之所以翻看朵朵的日记本是为了更多地了解朵朵的生活和内心想法。最后朵朵和妈妈因为日记本的事情闹得很不开心,好几天没有说话了。”案例呈现后,教师便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该案例的情况进行思考和解决。教师提示学生们首先分析出朵朵和妈妈发生冲突的主要内容;其次分析朵朵和妈妈的观点,并换位思考;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这一案例的引入、思考与解决,能让学生意识到我们需要经常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家人之间需要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另外,小学德育工作并不是只有在德育课才能开展的,在其他的学科教学中也可以渗透。例如,在教学有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处理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此时,便有学生分享到:“我妈妈在我生病的时候,总会一直守在我床头抚摸我、陪伴我。”“我妈妈总会把好吃的留给我吃,自己却不吃。”通过对关于母亲生活的回忆,能在无形中激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形成要回报母亲的意识。4.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加强德育的渗透效果。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水平,光靠理论教学与案例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以主体的形式参与到以德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德育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是深入开展和提高德育工作的核心途径,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实干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切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切实完成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想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效开展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教师们积极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德育实践活动可以分为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两者必须有机结合。校内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学校内部开展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第一,课程类实践活动,其又囊括了以兴趣培养为目标的选修类课程、以探究精神为培养目标的探究类课程等。第二,学校主题实践活动,例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弘扬优秀家风活动、赞美祖国的演讲比赛活动、感恩父母的演讲比赛活动等。第三,其他实践活动,如团支部组织的红五月活动、校园公益劳动活动等。校外实践活动则主要包括以下五类:第一,节日实践活动,如端午节集体观看龙舟活动、立夏撞蛋活动、国庆节集体观看阅兵仪式活动等。第二,社会服务类实践活动,如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养老院表演活动等。第三,基地参观考察实践活动,如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活动,参观博物馆、自然公园的活动等。第四,社会体验性活动,如学校组织的开学军训、义务学工活动等。第五,课堂内容实践活动,该活动就是指在教学完德育知识后,教师便组织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相关的德育知识进行实践,将其应用于生活中。例如,当教学完有关于节俭生活、杜绝浪费相关的知识以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的现象、分析出其中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避免浪费的措施。此时,有学生走进学生食堂发现存在着部分学生剩饭的浪费现象,该生分析到:假设一名学生一天一共浪费30克的米饭;那一个40人的班级的学生一天就共计浪费1200克米饭;假设一所学校有1000个学生,那么这些学生一天总计就要浪费30000克米饭。一个学生一天的浪费看起来小,容易被忽略,但日积月累下来便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量了。该生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们应该吃多少饭打多少,宁可少打了再加米饭也不能因为多打吃不完而倒掉。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一个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配合、长期共同努力的教学工作。通过总结四个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有效开展并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小学教师的德育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希望能为推动小学德育工作贡献一份努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