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83784
大小:2.53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4-09-01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汽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莲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材料二: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候、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绛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雷……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崇《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更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R.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有描述黑暗的,也没有程度上的要求。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于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D.在儒、释、道三教并用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B.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王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3.结合材料丙容,下列诗句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3分)依配单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4.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5.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课题”盛唐气象的成因探析“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提纲。(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逝川迟子建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泪鱼是逝川独有的一种鱼。这种鱼被捕上来时双眼总是流出一串串珠玉般的泪珠,渔妇们这时候就赶紧把丈夫捕到的泪鱼放到硕大的木盆中,安慰它们,一遍遍祈祷般地说着:“好了,别哭了;好了,别哭了……”从逝川被打捞上来的泪鱼果然就不哭了,它们在岸上的木盆中游来游去。仿佛得到了意外的温暖,心安理得了。 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了。吉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驼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如果你乘着小船从逝川的上游经过这个叫阿甲的小渔村,想喝一碗喷香的茶,就请到吉家去吧。要认识吉喜并不困难。在阿甲。你走在充满新鲜鱼腥气的土路上,突然看见一个丰脸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她发智高缩,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雪是从凌展五时悄然来临的。不用说,雪花来了。泪鱼也就要从逝川经过了。吉毒的木屋就面对着逝川。吉喜醒来是被敲门声惊醒的。来人是胡会的孙子胡刀。胡刀懊丧地连连说:“吉喜大妈。这可怎么好,。这小东西真不会挑日子,爱莲说感堂身体不对了,挺不过今天了,唉,泪鱼也要来了。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时候……”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的主人就会遭灾。吉喜打发胡刀回家去烧一锅热水。她吃了个土豆,喝了碗热茶,把捕鱼工具一一好。关好火炉的门,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吉喜望了望逝川。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他就被葬在逝川对岸的松树林中。那时的吉喜不但能捕鱼、能吃生鱼。还会刺绣、裁剪、酿酒。胡会那时常常到吉喜这儿来讨烟吃,吉喜的木屋也是胡会帮忙张罗盖起来的。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胡刀的妻子挺直地躺在炕上,因为阵痛而挥汗如雨。吉喜洗了洗手,询问反应有多因时间了。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地方。胡刀家正厅的北墙上挂着胡会的一张画像。胡会歪戴着一顶黑毡帽。叼着一杆长烟袋。笑嘻嘻的,那是他年轻时的形象。时光倒回五十年。吉喜正站在屋檐前挑干草。落日掉进逝川对岸的莽葬丛林中了。吉喜这时看见胡会从逝川的上游走来。他远远蠕动的形象恍着一只蚂蚁,而渐近时则如一只笨拙的青蛙,走到近前就是一只摇着尾巴的可爱的巴儿狗了吉喜笑着将她体味到的类似蚂蚁、青蛙、巴儿狗的三种不同形象说与胡会。胡会也笑了,现出很满意的神态。吉喜在那个难忘的昔恐尽头想。胡会一定会娶了她的。然而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产妇再一次呻吟起来,吉喜用毛巾擦了擦产妇额上的汗。产妇朝她歉意地笑了,“吉喜大妈.您去捕泪鱼吧。没有您在逝川,人们就觉得捕泪鱼没有意思了。”吉喜说:“我去捕泪鱼,谁来给你接生?” 大约午夜十一时许,产妇再一次被阵痛包围。羊水破裂之后,吉喜终于看见了一个是球的脑袋像只熟透的苹果一样微微显露出来.那颗猩红的果实终于从母体垂落下来,航动的啼哭声就像果实的甜香气一样四处弥漫。“吉喜大妈,兴许还来得及,您快去逝川吧。”产妇疲乏地说。吉喜听着逝川发出的那种轻微的呜咽声,不禁泪滚双颊。她再也咬不动生鱼了.那有盾感的辨片当年在她的齿间是怎样发出畅快的叫声啊。她的牙齿可怕地脱落了,牙床不是鲜红色的,而是青紫色的,像是一面旷日持久被烟熏火燎的老墙。她的头发稀疏而且白。极像是冬日山洞口旁的一簇孤寂的荒草。吉喜就这么流着泪回到她的木屋,她将渔网搭在苍老的肩头,手里提着木盆,吃力地朝逝川走去。逝川的算火玲珑剔透,许多渔妇站在盛着泪鱼的木盆前朝吉喜张望。吉喜将网下到江里,又艰难地给木盆注上水,然后呆呆地站在岸边等待泪鱼上网。她开始起第一片网。网从水面上刷刷地走过。那种轻飘飘的感觉使她的心一阵阵下沉。一条泪鱼也没握到。是个空网。又过了一段时间,曙色已经微微呈现的时候,吉喜开始起第二片网。他小心翼翼地拉着第二片网上岸。被收上来的网都是雪白雪白的。她什么也没看见。放完泪鱼的渔民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吉喜慢慢地站起来,将两片渔网拢在一起.站在空荡荡的河岸上,回身去取她的那个木盆。她艰难地靠近木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蛋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它们那么悠闲地舞蹈着。吉喜的眼泪不由得弥测下来了。一抹绯红的霞光出现在天际,使阿甲渔村沉浸在受孕般的和平之中。(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逝川”取自《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小说中意在强调时间与岁用的流逝不可抗拒,表现了人在其中的悲怆,也表达了对苦难的消化。对生命的礼赞B.“多么不是时候……”展现了胡刀雪夜来访的心理,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胡刀对打据吉喜的愧疚。C.面对接生的请求,吉喜在下雪天不顾严寒,也不顾捕泪鱼祈福的习俗便出门了,体现了她的热情善良。D.吉喜认为胡会像“蚂蚁、青蛙、巴儿狗”,既描写了胡会从逝川上游走近的过程,又蕴含了吉喜的爱意。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运用复沓的手法,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B.第三、四段将年轻的吉喜与“干瘦而驼背”的年迈吉喜作对比,表现她内在生命力的枯萎和衰竭。C.没有捕到泪鱼的吉喜惊讶地发现木盆里有“十几条美丽的泪鱼”。卒章突转,既在意料之外又符合情理。D.结尾“阿甲渔村沉浸在受孕般的和平之中”,既呼应为产妇接生的情节,又留有余韵,耐人寻味。8.迟子建说“逝川上的那种会流泪的泪鱼,当然是我的创造”,这个被创造的泪鱼与吉喜有相通之处,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9.小说在叙事时,不止一次在现实中插入吉喜的往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史,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流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媚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我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取材于《资治通鉴》材料二: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挚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后为黄门监兼史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水日,命设食。有蒸豆两既、莱数茎而已,此外俯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取材于《明皇杂录》)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怀慎与崇A同为相B自以C才不及崇D每事推之E时人谓之F“伴食宰相”。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谒告”在文中是请假的意思,姚崇为了给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多天假。B.“管晏”在文中指的是管仲和晏婴的并称,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名相。C.“固”在文中的意思与《离骚》中“固前圣之所厚”的“固”意思不相同。D.“相与”在文中的意思与《赤壁赋》里的“相与枕藉乎舟中”的“相与”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崇请假为儿子办丧事,假满回来,很快就把积累的政事办完了,可见其理政的才能极高,深得皇上信任。B.齐浣认为姚崇作为宰相,比不上古代“管晏”那样的名相,是因为姚崇制订的法度总是随时更改,所以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救时宰相”。C.卢怀慎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儿还经常挨饿受冻,所以他的亲朋好友经常慷慨地接济他们。D.司马光与“时人”的观点不一样,认为唐明皇的盛世基业,是姚崇和卢怀慎两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对卢怀慎给予了肯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2)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14.世人对卢怀慎褒贬不一,综合材料,你觉得卢怀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伤春①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我,坐使计泉②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方重。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注]①1129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1130年春,金兵又过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该诗作于此时。②甘泉,宫名,秦站皇筑的行宫,汉武帝时有所增筑。③向延阁,名子湮,当时做长沙太守。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第二句,写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以汉朝之事比况金兵逼近京都,用典贴切形象,与第一句形成因果关系。B.三、四句中“初怪”与“岂知”互相呼应.句法灵活,“穷海看飞龙”是指皇帝逃到偏远的海上。C.颈联化用诗句,对仗贴切、工整,紧扣题目“伤春”,写诗人百发如霜,对处处烟花燃放的景象都无心欣赏。D.尾联落笔有力,写出了向子湮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抵挡金兵的入侵,“犬羊”词是对金人的蔑称。16.这首诗雄浑沉郁。深得杜甫同类题材诗歌的神韵,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2.李白《将进酒》中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短暂的句子:,。3.在《春江花月夜》中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的句子:,。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①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末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决定了国家不可乱、文明不可断、民族不可散、国土不可分的共同信念。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②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③”的小圈子。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谨,不得改变原意思。(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曰:“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此言不虚也。纵观中华史,乃至世界史,人民争相读书,库序人才济济,士风崇文尚道,则国家蒸蒸日上,人人行己有耻。①。从身边生活的感受上看,读书的人在增多,读书之风气渐盛。就笔者的观察,在轻轨上、地铁里看书的人变多了,周末逛书店、听讲座的人变多了,二手书交易市场更活跃了,买书的人多了,买书的渠道更便捷了,写作的人多了,分享读书心得的文字和活动也多了……至于读书的益处,古今中外,其论述浩如烟海。从人类层面。读书可以学画末来;②;从个人层面,读书可以义理悦心。③ 。单从社会或风气层面而论,多一个读书人,整个社会就可能多一份理性,少一点戾气:多一份快乐,少一点痛苦;多一份豁达.少一点刻薄:多一份明快,少一点晦暗;多一份充实.少一点空虚。20.下列句子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双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没有什么把我打垮,”他大声说,“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B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C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D每次大扫除,他都有理由不参加,可是让人“佩服”啊!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最近有网友睡觉前在朋友图扔下一句“且借人间二两墨”然后求续写,全国各地“秀才”“文人”“举子”纷纷续写,文采斐然。请同学们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过往给这个句子续写成四句。要求:字数相等,句意通畅。有意境。表达恰切的情感。(4分)例如:且借人间二两墨,画出故乡一院落。山青一点横云破,家人花下悠闲坐。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人往往被冻结在他者的凝视中,被贴上物质的标签。年轻人在他者的凝视中长大。生活中,他者的凝视如影随形,即使他者缺席,“凝视”却永远在场。然而,重要的是如何将“凝视”内化为自我的审视。比他人的评价和期待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自我,才能成为梦想中的自己。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