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82400
大小:17.8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4-09-01
《基于“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农村小学高层次阅读教学研究——以“思维导图”为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基于“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农村小学高层次阅读教学研究——以“思维导图”为例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同时,由于阅读材料具有复杂、广泛的特征,伴随教学阶段的提升,学生需要储存的信息量呈阶梯形上升,阅读教学难度也逐渐递增。因此,如何选择有效教学策略和辅助工具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关键元素。一、思维可视化工具和高层次阅读的内涵1.思维可视化工具。思维可视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将视觉上不可见的思维方法、路径,通过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等可视化工具进行转化,从而让人们实现视觉上的清晰可视化过程。思维导图是运用图像、文字等元素,来实现思维可视化的一项重要工具,它可以全方位帮助人们实现图解式的思考。同时,它也是现代语文教育中常用的思维教学工具。2.高层次阅读。高层次阅读就是指学生拥有自主阅读思维,他们能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具有自我个性的独到见解的一种阅读能力。通常来讲,想要做到高层次阅读,就需要学生全方位动员起自己的想象力、直觉,冲破知识的极限,最终得到一个“自我的解释”,这个特点也正是高层次阅读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1.符合认知。据相关研究表明,在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可视化工具,能使学生左右脑同步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阅读信息,并在深入理解的情况下,实现学生的自主思维表达。与此同时,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可知,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所以他们的主观意识较强,对自己喜爱的事物能够去认真分析。综合两者内容来看,在此阶段将“思维导图”融入,恰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能促使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增强兴趣。 思维导图的应用让阅读课堂的形式变得更为丰富,突破了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禁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当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新鲜感,更好的鼓励他们将阅读学习真正变成一种乐趣。同时,从语文“复习”的视角来看,“思维导图”打通了学生的重访记忆通道,将知识精华展现在一张张思维导图中,便于学生增添学习的成功感。3.发展能力。从能力发展层面来看,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带领学生更为直观、有层次地了解阅读对象的知识组织结构和连接方式,从而更好地助推学生形成深度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阅读对象的各个层次及整个主题的充分理解,提升全面把握某方面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未来进一步的自主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三、以“思维导图”培养农村小学生高层次阅读能力的策略从小学四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来看,它对学生提出了要注重记忆与阅读的结合,要求学生掌握较多的阅读知识。这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在基础知识不牢靠和环境资源薄弱的情况下,看似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基于此,如何突破阅读教学的“困境”,引导学生形成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变成当今农村小学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故而,立足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当前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勇于突破,可以尝试通过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高层次阅读能力,让农村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发展出更好的阅读思维,从而更好的提高阅读能力。1.以“思维导图”增添热情。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他们接触“思维导图”的机会并不多,因此他们对思维导图在阅读课堂上的运用充满好奇心、新鲜感。基于此,想要有效培养农村学生的高层次阅读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紧扣这一要点,并从两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方面,教师应着眼于教学、教研的创新。如:开展以思维导图为切入点的阅读教学“磨课”交流会等教研活动,来探讨出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阅读课堂的全新阅读教学设计,从而更直观清晰的整理出课文的讲解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同时,也有效的丰富了农村小学阅读课堂的教学形式。另一方面,也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农村小学生运用趣味性较强“思维导图”来开展导读活动,以增加学生对课文进一步阅读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下一步更深层次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时,主要的教学侧重是让学生在理解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飞行关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观察、探究精神。从学情上来看,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面较窄,对“蝙蝠”这一自然生物的信息了解较多,但是对于“雷达”的知识并不是很了解。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两者的内在关系是一个突破点。因此,教学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和能力,教师可以在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布置一项预习任务,并引导学生在初步预习课文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分别从蝙蝠和雷达两者的特征和作用为入口,让学生去写一写、画一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农村小学生更有兴趣接触了解并钻研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2.以“思维导图”增进理解。理解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因素,也是学生爬上高层次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梯”。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量较小、理解能力较弱,当进入到四年级学段时,随着阅读难度的逐步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在进入到这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把书读薄、读懂,并让学生理清阅读材料中的人物关系,熟悉故事的情节以及脉络,从而更好更直观的把握知识的整体框架结构,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麻雀》这一内容时,教师要把握好农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学情,如对于“写事情”抓不住重点、无法选用方法写清楚事情的经过等。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这节内容学习上,就要善于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来加大对学生阅读理解、表达的训练。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工具,以“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呢?”为中心点,来逐步提取关键信息,画出文章内容“树状图”,梳理清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指导学生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梳理归纳板书这一课文的整体性“思维导图”,借助课文中的关键句,提取关键词,梳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整体性的阅读,并梳理起课文中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说一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很好的让学生明白要写清楚一件事情,就应该按事情发展顺序,把握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晰。又如,当《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初步感知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大老虎”这一形象入手来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他的印象、名字由来的推测等方面,边读边思考完成“大老虎”下蕴藏的故事内容。其中,拓展到“我”这一“大老虎”的引申内涵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和直接的心理描写三个点出发,让学生去理解“我”在扮演大老虎排练时的“自信”“失落”“担心”“不自信”“小得意”这一连串的心情变化,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以“思维导图”发散思维。 从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来看,他们逐渐向着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从根本上来说,高层次阅读能力培养离不开思维的支撑,想要习得高层次阅读能力,就要学会深入文本,发现作品的特点,体会蕴含的丰富情感和人生哲理,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把握这一内核,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思维导图”的特征,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散,达到精读领悟、习得方法的效果。如:描写人物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叙述事件时运用了什么方式等等,这是更高层次的基本要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也可以提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思维的提升。例如,梳理《麻雀》这一课的写作手法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领悟“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和作用,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来分析出课文中对小麻雀“神态”“外形”描写的句子,并进行品析、感悟,去深入感受这些细节是如何表现出小麻雀弱小、无助、可怜的。又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猫》时,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猫是他们常见的一种动物,因此在阅读时难免会产生亲切感。教学时,教师也要紧扣这一“亲切感”,可以让学生来用两只“猫”作为思维导图的整体形象,让学生找到课文中的大猫和小猫的形象特征,并将其标记到思维导图“猫”的具体部位上。接着,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对两只猫的特点进行进一步完善,并可以开动脑筋想象“猫的性格实在古怪”,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作者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如何用词和造句?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进一步释放,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再次去深入文本阅读。最后,通过整合交流探讨,学生明白了:课文中的“猫”在作者的心中就像是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孩,猫在这里从动物变成了“人”,这样的描写手法就叫作“拟人”。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到猫的可爱,也理解了文章对猫的特点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4.以“思维导图”深化能力。高层次阅读能力从根本上来讲,其最深阶的教学方式就是“迁移性阅读”,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比较阅读”。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资源较为薄弱,这也是阻难他们进入到高层次阅读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获得高层次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入到迁移性阅读中,在课堂上让学生获得大量阅读的资源,并将这些阅读知识进行思维化储存,达到进一步的吸收内化,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进一步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思维能力。例如,学习完《麻雀》后,教师可以提出迁移性阅读任务:除了这一课之外,这学期,我们还学过哪些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并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整合这一单元的知识架构,很快学生就联想起前一个单元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的,它们都是这一类文章。像《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起因是因为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来拯救人类,从而遭受到惩罚;而故事经过则是赫拉克勒斯去解救普罗米修斯;最后的故事结果是普罗米修斯获得了自由。此外,教师也要迁移到课外阅读:你们还知道哪些故事也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很快,有的学生就在思维导图上进一步拓展到《渔夫的故事》,它也是同类型的以事情发展为顺序的:捞到胆瓶——误放魔鬼——机智封瓶。通过这样的方式,农村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层次就自然不再局限在单一的文本上,而是拔高到更高层次的对比阅读上,从而习得高层次的阅读能力,为自己的自主创造打下重要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高层次阅读效能,教师也要注重丰富农村学生的阅读资源,以及帮助学生熟悉思维导图工具,可以通过课间读书会、有关学习课堂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和运用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扩充自己的阅读面,从而获取高层次阅读能力。结束语总而言之,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思维导图是这类“营养品”的重要“导管”,它链接了书本和学生的大脑中枢,不仅为学生注入了“快乐阅读”的“养分”,也为学生注入了“明视剂”,让学生更为清晰的看清楚书本中的知识内涵、写作方法,促进学生的高层次阅读能力培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