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79653
大小:781.69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4-09-01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育中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Word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万隆高级中学高一月考检测试题化学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现象的反应速率需要减小的是A.用白醋清理水壶中的水垢B.作肥料的厨余垃圾的腐败C.轮胎的老化D.汽车尾气的净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氨工业中采用物质循环操作,主要是为了提高氢气与氮气的利用率B.相同质量的硫在纯氧中燃烧释放的热量比在空气中燃烧释放的热量多C.再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相同浓度的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D.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生成CO释放的热量称为碳的标准燃烧热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方向受焓变、熵变、温度影响B.氯化铵晶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是低温自发,高温非自发C.常温下很容易发生反应4Fe(OH)2(s)+O2(g)+2H2O(l)=4Fe(OH)3(s),说明该反应ΔH<0D.NaHCO3(s)+HCl(aq)=NaCl(aq)+CO2(g)+H2O(l)ΔH=+31.4kJ·mol-1,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熵增方向转变的倾向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新制氯水光照下颜色变浅B.合成氨通常采用高压低温条件进行C.分离出钾蒸气,工业上用反应Na(l)+KCl(l)2NaCl(l)+K(g)制备金属钾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5.乙烯可由乙烷脱氢制得:,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各项措施中,既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又能提高乙烷平衡转化率的是 A.升高温度B.缩小容器体积C.分离出部分乙烯D.恒容条件下通入氦气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恒温恒压下,向2NO2(g)N2O4(g)平衡体系充入N2,正逆反应速率都不变B.通过光辐射、超声波、高速研磨等,也有可能改变反应速率C.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都可以提高反应体系内活化分子百分数D.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7.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人们先把煤转化为CO和H2,再将它们转化为甲醇。有关反应方程式为:,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物质燃烧热285.8283.0725.8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BCD8.利用CH4能消除有害气体NO,其反应原理为,一定温度下,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B.恒容下,再通入适量CH4,CH4的平衡转化率减小C.适当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常数增大D.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9.体积恒定的2L密闭容器中加入CO(g)和H2O(g)各1mol,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反应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和催化剂下进行,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经10min测得CO气体转化率如图所示,T2温度下两曲线相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催化剂2比催化剂1的效率高B.在A点时,反应一定未达到平衡C.C点时,两种催化剂下反应速率相同,用水蒸气表示速率为v(H2O)=0.02mol·L-1·min-1D.增大压强对该反应的速率无影响10.二十世纪初,工业上以CO2和NH3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尿素。反应均可逆且分两步进行:①CO2和NH3生成NH2COONH4;②NH2COONH4分解生成尿素。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CO2和NH3投入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限度更大,NH2COONH4含量会持续增大B.合成尿素反应的=E1—E4C.降低温度,可分离得到含量更高的NH2COONH4D.升高温度,反应②速率和限度均增加,有利于提高尿素的平衡产率二、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下列方法不能实现对应化学反应速率测定的是A压力传感器测量反应前后体系压强变化B分析天平称量镁条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C注射器收集反应后气体体积D浊度计测量反应前后浊度变化12.工业上主要采用乙苯脱氢工艺生产苯乙烯:。某条件下无催化剂存在时,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逆反应的关系B.时刻体系处于平衡状态C.反应进行到时,(为浓度商)D.催化剂存在时,、都增大13.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影响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NaHSO3溶液反应速率的因素,该小组设计如表实验方案。实验0.2mol·L-1NaHSO3溶液/mL0.1mol·L-1KMnO4溶液/mL0.6mol·L-1H2SO4溶液/mL0.1mol·L-1MnSO4溶液/mLV(H2O)/mL混合溶液褪色时间/min13.02.01.002.0823.02.02.00a634.02.02.000443.02.01.00.5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1.0、b=1.5C.实验3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这段时间内反应速率v(MnO)=0.025mol·L-1·min-1D.实验4与实验1相比,说明SO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4.处理机动车尾气时发生反应:2NO(g)+2CO(g)=2CO2(g)+N2(g),测得NO转化为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低温下自发进行,反应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会提高NO平衡转化率C.700K,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尾气的通入压强,NO转化为的转化率能达到X点的值D.鼓入足量空气使汽油充分燃烧,能有效降低尾气中NO的排放量15.若在催化剂作用下和合成甲酸主要涉及以下反应:I. II.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和各投发生反应,平衡时的转化率及和的选择性(产物的选择性:生成的或与转化的的比值)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II:△H2>0B.曲线a表示平衡时的转化率C.时,反应I的平衡常数D.合成甲酸应选择在较高温度下甲酸选择性高的催化剂三、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60分。16.(12分)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由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知______(填“>”“=”或“<”)。(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3)该反应在时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______(填“>”“=”或“<”)。(4)该反应的焓变_______0(填“>”“=”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5)A点的反应体系从变到,达到平衡时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时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___________(填“能”“不能”或“不能判断”)。17.(12分)碳一化学是指从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等)出发合成各种化学品的技术。(1)已知:83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0,设起始时投入的、均为,恒容条件下,反应5min后达到平衡,则的转化率为,内,。(2)在带活塞的某容器中,将和按物质的量之比为投料,固定活塞使该容器体积为2L,发生反应,当温度分别和时,反应体系中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 ①上述反应的(填“>”、“=”或“<”)0。一定温度下,下列措施能提高转化率的是(填标号)。 A.增大和的投料比B.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D.加入高效催化剂②若某温度下,平衡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移动活塞至该容器体积固定为1L,此时平衡常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填“>”、“=”或“<”),达到新平衡时(填“>”、“=”或“<”)1mol。18.(14分)金属钛(Ti)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目前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TiO2)转化为TiCl4,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钛。回答下列问题:(1)TiO2转化为TiCl4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i)直接氯化:TiO2(s)+2Cl2(g)=TiCl4(g)+O2(g)△H1=172kJ∙mol-1,Kp1=1.0×10-2(ii)碳氯化:TiO2(s)+2Cl2(g)+2C(s)=TiCl4(g)+2CO(g)△H2=-51kJ∙mol-1,Kp2=1.2×1012Pa①反应2C(s)+O2(g)=2CO(g)的△H为kJ×mol-1,Kp=Pa。②碳氯化的反应趋势远大于直接氯化,其原因是。③对于碳氯化反应:增大压强,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在1.0×105Pa,将TiO2、C、Cl2以物质的量比1∶2.2∶2进行反应。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显示,在200℃平衡时TiO2几乎完全转化为TiCl4,但实际生产中反应温度却远高于此温度,其原因是。(3)TiO2碳氯化是一个“气—固—固”反应,有利于TiO2—C“固—固”接触的措施是。19.(10分)对焦炉煤气(主要成分为)的利用不仅关乎炼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会影响节能减排以及环境保护等。(1)生产甲醇是当前我国焦炉煤气化工利用的主要途径,有关反应如下:①计算反应的。②在密闭容器中生产甲醇,可以提高甲醇平衡时产量的措施有(填序号)。A.增加甲烷浓度 B.提高反应温度 C.使用高效催化剂 D.及时移出甲醇 (2)焦炉煤气中所含和,一般先用预加氢脱硫催化剂将这些硫化物转化成,再进行脱除。主要涉及以下反应: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焦炉煤气加氢脱硫中比更难脱除,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2)已知:①;②;在压力下,将的混合气体进行脱硫反应。平衡转化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则表示平衡转化率是(填“曲线1”“曲线2”),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p=。20.(12分)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研发CO2资源化利用技术,降低空气中CO2含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热点。(1)CO2与CH4是典型的温室气体,CH4-CO2重整制合成气提供了一条规模化综合利用碳源、氢源并转化温室气体的技术路线。CO2(g)+CH4(g)=2CO(g)+2H2(g)ΔH=+247kJ·mol-1①该反应△S0。(填“>”或“<”)②有传闻CH4-CO2重整制合成气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自发进行,你认为此传闻是否正确?。(填“正确”或“错误”,并写出原因)③若让此反应能自发进行,你认为应选择。(填“高温”或“低温”)(2)乙醇作为清洁燃料已被在添加汽油中使用,下面是二甲醚催化制备乙醇的主要反应:反应Ⅰ:CO(g)+CH3OCH3(g)=CH3COOCH3(g)反应Ⅱ:CH3COOCH3(g)+2H2(g)=CH3CH2OH(g)+CH3OH(g)固定CO、CH3OCH3、H2的起始原料比为1:1:2、体系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发生反应Ⅰ、Ⅱ,平衡时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题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Ⅱ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②曲线C表示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填“可以”或“不可以”)③由500K上升至600K,温度对反应Ⅰ的影响对反应Ⅱ的影响。(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万隆高级中学高二月考检测试题化学试题答案2023.09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答案】C【解析】应该快速除去水垢,增大醋酸的浓度,可使反应速率加快,A项反应速率需要增大;作肥料的厨余垃圾的腐败,需要加快腐败用作肥料,B项反应速率需要增大;应该去抑制轮胎的老化,减慢反应速率,C项反应速率需要减小;汽车尾气污染环境,需要加快尾气的净化,D项反应速率需要增大;2.【答案】A【解析】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合成氨工业上采用循环操作,使未反应的和重新被利用,这样会增加和的l利用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A项正确; 相同质量的硫在纯氧中燃烧火焰明亮,转化成的光能多,比空气中燃烧释放的热量少,B项错误;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相同浓度的反应物,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增大,活化分子数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C项错误;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生成CO2释放的热量称为碳的标准燃烧热,D项错误。3.【答案】B【解析】根据判据ΔH-TΔS可知,反应焓变ΔH、熵变ΔS、温度都可以影响反应方向,A正确;氯化铵晶体与氢氧化钡晶体产生刺激性气体,属于熵增、焓增的反应,高温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性,B错误;4Fe(OH)2(s)+O2(g)+2H2O(l)=4Fe(OH)3(s),△S<0,若常温下很容易发生,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C正确;NaHCO3(s)+HCl(aq)=NaCl(aq)+CO2(g)+H2O(l)ΔH>0,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S>0,与反应方程式一致,体系有自发地向熵增方向转变的倾向,D正确。4.【答案】B【解析】氯水中存在平衡,光照HClO分解,溶液中HClO浓度降低,平衡向生成HClO方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合成氨是个放热反应,低温条件下,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氨的生成,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符合题意;Na(l)+KCl(l)2NaCl(l)+K(g)中,将钾蒸气从反应混合体系中分离出来,减小了生成物浓度,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大,使平衡左移,降低氯气的溶解度,故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5.【答案】A【解析】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这是一个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乙烷平衡转化率增大,A正确;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逆向移动,乙烷平衡转化率降低,B错误;分离出部分乙烯,产物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乙烷平衡转化率增大,但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错误;恒容条件下通入氦气,参与反应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6.【答案】B【解析】恒温恒压下,向2NO2(g)N2O4(g)平衡体系充入N2,气体体积增大,浓度减小,速率减慢,故A错误;通过光辐射、超声波、高速研磨等方式,相反应体系输入能量,改变反应速率,故B正确;增大压强,缩小气体体积,使单位体积分子总数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C错误;加入催化剂,降低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故D错误。7.【答案】A【分析】根据表中数据:①②③ ,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③得;【解析】根据分析,反应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K指减小,故A错误;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一氧化碳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增大CO的物质的量,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C正确;根据分析,反应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CO转化率减小,故D正确。8.【答案】B【解析】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使得部分普通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或者活化分子转化为普通分子,故活化分子百分数发生改变,A错误;恒容下,再通入适量CH4,则CH4浓度增大,化学平衡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而CH4的平衡转化率减小,B正确;化学平衡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即适当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常数不变,C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反应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导致化学平衡逆向移动,D错误。9.【答案】B【解析】温度低于T2,催化剂1的效率高,温度高于T2,催化剂2的效率高,因此温度不同,不能比较催化剂的效率,A错误;若A点达到平衡,B点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应下降,不符合题意,因此A点时,反应一定未达到平衡,B正确;C点时用水蒸气表示速率为v(H2O)==0.01mol·L-1·min-1,C错误;增大压强,可增大反应速率,D错误。10.【答案】C【解析】根据图像,反应①活化能小,反应①速率快,NH2COONH4含量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反应①=E1—E2、反应②=E3—E4,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合成尿素总反应的=E1—E2+E3—E4,故B错误;反应①放热、反应②吸热,降低温度,反应①正向移动、反应②逆向移动,可分离得到含量更高的NH2COONH4,故C正确;总反应放热,升高温度,不利于提高尿素的平衡产率,故D错误。二、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答案】A【解析】化学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不变,反应前后压强不变,故A符合题意;反应会使镁条溶解而质量减轻,可以根据质量变化测定反应速率,故B不符合题意;反应 反应前无气体,反应后有气体生成,注射器收集反应后气体体积,可以测定反应速率,故C不符合题意;反应有淡黄色硫单质生成,可以用浊度计测量反应前后浊度变化,测定反应速率,故D不符合题意;12.【答案】BD【解析】反应为乙苯制备苯乙烯的过程,开始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所以曲线①表示的是正反应的关系,曲线表示的是逆反应的关系,故A错误;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故B正确;反应进行到时,反应正向进行,故Q<K,故C错误;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的、都增大,故D正确。13.【答案】AB【解析】是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写,故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据题意可知,4组实验溶液总体积应相同,则a=1.0,b=1.5,B正确;由,故反应完全,实验3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这段时间内反应速率,C错误;实验4与实验1相比,其它条件相同条件下,实验4加了MnSO4,反应混合溶液褪色时间只有3min,由于溶液中已经加了H2SO4,说明SO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而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错误。14.【答案】C【解析】自发反应需满足,该反应正向气体减少,即为熵减过程,,若想自发进行,需满足,A错误;由A选项分析知,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NO平衡转化率降低,B错误;结合AB选项分析知,温度低,NO平衡转化率高,故图示700K时对应NO转化率非平衡转化率,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可进一步提高NO转化率,C正确;汽车尾气中NO主要是因为吸入的空气中的N2和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若空气足量,则生成NO会增多,D错误。15.【答案】AC【分析】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根据反应I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HCOOH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根据240℃时,曲线a、c对应的数值之和为100%,说明这两条曲线分别代表HCOOH和CO的选择性,曲线b代表C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说明CO的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即升高温度反应II正向移动,故△H2>0,据此分析解题。【解析】由分析可知,△H2>0,A正确;曲线b表示平衡时CO2的转化率,B错误;240℃时,CO2的转化率为40%,HCOOH的选择性为80%,CO的选择性为20%,三段式分析为: ,,则反应I的平衡常数K===,C正确;曲线a代表HCOOH的选择性,升高温度反应I平衡逆向移动,HCOOH的产率减小,且HCOOH的选择性也减小,则合成甲酸应选择在较低温度下甲酸选择性高的催化剂,D错误。三.非选择题16.(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2)(1分)(3)>(4)< 温度越高,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合成甲醇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则(5)增大(6)不能判断(1分)【解析】(1)由图可知,T2温度下到达平衡的时间较短,反应速率较快,故温度T2>T1;(2)根据题给反应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由题给图像可知,温度为T1时,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比T2时大,故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大,则K(T1)>K(T2);(4)温度越高,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合成甲醇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则ΔH<0;(5)由题给图像知,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平衡逆向移动,达到平衡时,增大;(6)T1时该反应中,ΔH<0,由反应式知:反应的气体分子数减小,则ΔS<0,故无法判断ΔG=ΔH-T1ΔS与0的大小关系,因此不能判断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17.(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50%0.1(2)<(1分)AB不变(1分)<< 【解析】(1)结合已知条件列出三段式:K=,解得x=0.5,则的转化率为;内,;(2)①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结合图像可知时反应先达到平衡状态,可知其反应速率快,温度较高,则大于,温度由到时,体积分数增大,可知平衡正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向为放热反应,<0;增大和的投料比,等同于增大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氢气的转化率,故A选;该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故B选;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故C不选;加入高效催化剂,只提高反应速率,对平衡无影响,氢气的转化率不变,故D不选;②若某温度下,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移动活塞至该容器体积固定为1L,增大压强,温度不发生改变,而K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K不变;改变体积为1L后,各物质浓度瞬间增大一倍,此时Qc=;该温度下,开始平衡时,结合投料比可知平衡时=,移动活塞至该容器体积固定为1L,瞬间=,但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因此再次达到平衡时<。18.(14分,每空2分)(1)①-2231.2×1014②碳氯化反应熵增,且放热,,自发进行的趋势大,并且平衡常数远大于105Pa③向左变小(2)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在相同时间内得到更多的TiCl4,提高效益(3)将两固体粉碎后混合,同时鼓入Cl2,是固体粉末“沸腾”【解析】(1)①(i)直接氯化:TiO2(s)+2Cl2(g)=TiCl4(g)+O2(g)△H1=172kJ∙mol-1,Kp1=1.0×10-2(ii)碳氯化:TiO2(s)+2Cl2(g)+2C(s)=TiCl4(g)+2CO(g)△H2=-51kJ∙mol-1kJ×mol-1,Kp2=1.2×1012Pa根据盖斯定律分析,(ii)-(i)得反应2C(s)+O2(g)=2CO(g)的DH=-51kJ∙mol-1kJ×mol-1-172kJ∙mol-1=-223kJ∙mol-1kJ ×mol-1,Kp==.②碳氯化的反应趋势远大于直接氯化,其原因是碳氯化反应熵增,且放热,,自发进行的趋势大,并且平衡常数远大于105Pa。③对于碳氯化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2)实际生产中要考虑反应的速率、产率等,以达到最佳的效益,实际反应温度远高于200℃,就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在相同时间内得到更多的TiCl4,提高效益。(3)固体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反应接触面积越大。有利于TiO2-C“固—固”接触,可两固体粉碎后混合,同时鼓入Cl2,是固体粉末“沸腾”,增大接触面积。19.(10分,每空2分)(1)ΔH=−251KJ/molAD(2)反应Ⅲ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Ⅲ正向移动,产生的H2S更多,反应Ⅰ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反应Ⅱ增大H2的浓度,会产生其他的副产物,所以COS比C4H4S更难脱除硫(3)曲线20.52【解析】(1)①把2CH4(g)+O2(g)2CO(g)+4H2(g)ΔH1=−71KJ/mol标记为a,把CO(g)+2H2(g)CH3OH(g)ΔH2=−90KJ/mol标记为b,根据盖斯定律,由a+2b可得2CH4(g)+O2(g)2CH3OH(g),则ΔH=ΔH1+2ΔH2=—71KJ/mol—290KJ/mol=—251KJ/mol;②2CH4(g)+O2(g)2CH3OH(g)ΔH=—251KJ/mol,提高甲醇平衡时产量的措施A.增大甲烷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产率会提高,故A正确;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产率会降低,故B错误;C.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甲醇的产率并不会提高,故C错误;D.及时移去一部分甲醇,则甲醇的浓度减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产率会提高,故D正确。(2)反应Ⅲ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Ⅲ正向移动,产生的H2S更多,反应Ⅰ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反应Ⅱ增大H2的浓度,会产生其他的副产物,所以COS比C4H4S更难脱除硫;(3)依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当n(CS2):n(H2)=1:3投入时,产生的CH3SH会消耗投入的H2发生反应②,那么H2的量减少时,CS2的转化率会降低,所以曲线2是CS2的转化率的曲线;曲线2的CS2的平衡转化率是60%,设CS2的变化量为x,列三段式,则 ,那么x=0.6mol,则K=。20.(12分,每空2分)(1)>错误,△S>0,ΔH>0根据△G=ΔH-T△S那么有可能△G>0所以传闻错误高温(2)放热可以大于【解析】(1)①由反应可知正向气体分子数增加,△S大于0;②由反应可知△S>0,ΔH>0根据△G=ΔH-T△S那么有可能△G>0所以传闻错误;③△S>0,ΔH>0根据△G=ΔH-T△S,T越高时△G<0,反应才能自发进行;(2)①由图可知温度升高时CH3CH2OH(g)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可知反应Ⅱ逆向移动,则逆向为吸热方向,正向为放热反应;②CH3OH和CH3CH2OH均为反应Ⅱ的产物,且两者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则物质的量分数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因此曲线C可表示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③由500K上升至600K,CH3CH2OH(g)物质的量量分数变化不大,但CH3COOCH3(g)的物质的量分数明显减小,则说明反应Ⅱ正向进行程度不大,而反应Ⅰ逆向程度较明显,可知温度对反应Ⅰ的影响大于对反应Ⅱ的影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