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2(全解全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2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供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4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80分)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是HB.蓝藻和桃树共有的元素是C,H,O,N,P等C.C是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微量元素可有可无,作用并不重要【答案】B【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详解】A、碳链是构成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因此,C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A错误;B、C,H,O,N,P等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在蓝藻和桃树等生物体内都含有,B正确;C、细胞干重时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细胞鲜重时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C错误;D、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很少,但作用非常重要,D错误。故选B。2.动植物体中都有的糖是( )A.淀粉和葡萄糖B.脱氧核糖和纤维素C.蔗糖和乳糖D.核糖和葡萄糖【答案】D【分析】糖类分类及特点:根据是否能水解及水解成单糖的数量分为:(1)单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2)二糖: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常见种类有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组成、植物细胞特有)和乳糖(动物细胞特有)。(3)多糖:植物:淀粉(初步水解产物为麦芽糖)、纤维素;动物:糖原。它们彻底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多糖还有几丁质。【详解】A、淀粉是植物特有的多糖,A错误;B、纤维素是植物特有的多糖,B错误;C、蔗糖是植物体内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二糖,C错误;D、核糖和葡萄糖在动植物体内都有,D正确。故选D。3.某小分子单体结构如图所示,则此单体参与构成的物质是(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多糖B.RNAC.DNAD.蛋白质【答案】B【分析】DNA的中文名是脱氧核糖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中文名是核糖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详解】图中单体由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为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B正确,ACD错误。故选B。4.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利用了某些化学试剂与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颜色反应的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鸡蛋清稀释液中富含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后样液呈现紫色B.用斐林试剂检测梨匀浆中还原糖时,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后加入样液中C.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和CuSO4组成,且使用方法也相同【答案】D【分析】有机物的鉴定方法:(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详解】A、鸡蛋清稀释液中富含蛋白质,向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后样液呈现紫色,A正确;B、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甲液和乙液需要等量混合后再加入样液中,B正确;C、苏丹Ⅲ染液可用于检测脂肪,花生子叶临时切片中富含脂肪,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C正确;D、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和CuSO4组成,但两者CuSO4浓度不同,其中斐林试剂乙液为0.05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为0.01g/mLCuSO4溶液;两者的使用方法也不一样,斐林试剂是甲、乙液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向待鉴定材料加入A液摇匀后,再加入试剂B液,D错误。故选D。5.如图为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图1所看到的图象,在装片中实际是PB.图4图象再放大4倍则只能看到2个完整细胞C.图3看到的图象中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逆时针D.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提升镜筒使高倍镜到位【答案】D【分析】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2、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详解】A、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图1所看到的图象,在装片中实际是P,A正确;B、图4图像一列8个细胞,再放大4倍,看到的细胞数目是8÷4=2个,B正确;C、图像是实物的倒像,看到的图像相当于实物平面旋转180°,所以实物实际也是逆时针流动,C正确;D、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不需要提升镜筒,D错误。故选D。6.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的最外层都有细胞壁B.发菜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都没有核糖体C.肺炎链球菌和黑藻都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蓝细菌和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色素种类不同【答案】D【分析】1、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2、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如颤蓝细菌、发菜)、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但并不是所有的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如支原体没有细胞壁,A错误;B、发菜细胞是原核细胞,具有核糖体,B错误;C、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有拟核,黑藻是真核生物,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都含有多糖,C错误;D、蓝细菌中光合色素为叶绿素和藻蓝素,水绵中具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D正确。故选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如图为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1~3表示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2和3是静止不动的B.物质2属于脂质中的一种C.物质3在细胞膜两侧不对称分布D.细胞膜上的3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可知:1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2是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骨架;3是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详解】A、由图可知:3是蛋白质,2是磷脂分子,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绝大多数蛋白质都是可以流动的,A错误;B、2是磷脂分子,属于脂质的一种,B正确;C、3是蛋白质,膜上的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C正确;D、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3是蛋白质分子,因此其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D正确。故选A。8.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器F能合成蛋白质B.图中只有E具双层膜C.水稻的细胞都含有ED.B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答案】A【分析】根据细胞器的形态,可判断A是高尔基体、B是中心体、C是线粒体、D是内质网、E是叶绿体、F是核糖体。【详解】A、细胞器F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能合成蛋白质的场所,A正确;B、E是叶绿体,叶绿体具有双层膜,但C线粒体也具有双层膜,B错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水稻的根部分生区细胞不含有E叶绿体,C错误;D、A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B是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D错误。故选A。9.伞藻属于单细胞藻类,科学家将两种伞藻进行核移植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该实验说明控制伞帽形状的遗传物质位于伞藻细胞的( ) 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壁【答案】A【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据图可见菊花型伞帽伞藻和伞形帽伞藻两种伞藻,将菊花形伞帽伞藻的细胞核移植到伞形帽伞藻的细胞中,长出菊花形帽的伞藻,帽的形状与供核伞藻相同,这说明伞藻的伞帽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A正确;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C、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能控制物质的进出,C错误;D、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D错误。故选A。10.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纤维素的水解。由此说明( )A.酶的活性受多种因素影响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D.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核酸【答案】B【分析】由于酶分子的结构只适合与一种或者一类分子结合,所以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者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这就是酶的专一性。例如,虽然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但是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的水解,不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详解】A、酶的活性是指酶的催化能力强弱,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和某些化合物(激活剂或抑制剂)等,这与题干信息不符,A错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纤维素的水解,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B正确;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是指酶(有机催化剂)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在酶的作用下化学反应速率更快,与题干信息不符,C错误;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核酶),故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D错误。故选B。11.细胞要维持正常的生活,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物质交换。下列对图中物质出入细胞的两种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化扩散相比扩散转运速率高B.易化扩散和扩散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C.扩散速率由载体蛋白决定D.参与易化扩散的载体蛋白对被转运的物质有专一性【答案】D【分析】根据图示曲线,在一定被转运分子的浓度下,易化扩散比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高,超过这一浓度,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比易化扩散的高。【详解】A、图示显示: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易化扩散比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高,超过这一范围,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比易化扩散的高,A错误;B、简单扩散速率取决于膜两侧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差,与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但易化扩散速率除了取决于膜两侧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差外,还与转运蛋白数量有关,不与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B错误;C、扩散速率是由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决定的,C错误;D、参与易化扩散的载体蛋白对被转运的物质具有专一性,D正确。故选D。12.ATP中A的含义是( )A.腺嘌呤B.腺苷C.嘌呤核糖核苷酸D.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答案】B【分析】ATP的英文全称是adenosine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triphosphate。adenosine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tri是“三”的意思,phosphate是磷酸盐。【详解】ATP中的“A”是指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有同学按下图所示分离色素,试管中的溶液甲是( ) A.蒸馏水B.层析液C.生理盐水D.无水乙醇【答案】B【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分离色素原理为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液甲的作用是分离色素,为层析液。B正确。故选B。14.以下物质中不能用32P标记的是( )A.NADPHB.磷脂C.核苷酸D.三碳糖【答案】D【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糖类的元素组成:一般只含C、H、O;(2)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3)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有的含有S、P;(4)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详解】A、NADPH的组成元素是C、H、O、N、P,A不符合题意;B、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B不符合题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C不符合题意;D、三碳糖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P元素,D符合题意。故选D。15.运动员在百米冲刺过程中,参与细胞呼吸并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物为( )A.丙酮酸B.水C.还原型辅酶ID.氧化型辅酶I【答案】C【分析】有氧呼吸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H],同时释放了少量的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H],同时释放少量的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详解】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这里的[H]是一种简化的表示方式,实际上指的是还原型辅酶Ⅰ,C符合题意。故选C。16.若需判定运动员在参加赛跑的过程中,肌肉细胞是否进行无氧呼吸,可监测体内积累的( )A.乳酸B.O2C.CO2D.酒精【答案】A【分析】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详解】A、乳酸是人体无氧呼吸过程特有的产物,判断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应监测体内积累的乳酸,A正确;B、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B错误;C、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产物,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D、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D错误。故选A。17.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若酵母菌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CO2产生情况是( )A.厌氧呼吸多B.需氧呼吸多C.两者同样多D.厌氧呼吸不产生CO2【答案】B【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详解】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消耗1摩尔的葡萄糖会产生6摩尔的二氧化碳,而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消耗1摩尔的葡萄糖会产生2摩尔的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需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ACD错误,B正确。故选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8.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是( )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答案】B【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中期的染色体高度螺旋,易于观察。【详解】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如图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含有8条染色单体C.移向细胞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D.染色体中含有8个DNA分子【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图示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B、图示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且该时期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C、由于染色单体是由DNA复制后形成的,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在纺锤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故该细胞移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C正确;D、该细胞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故染色体中含有8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B。20.5个精原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形成以下哪种结果( )A.20个精细胞B.10个精细胞和10个极体C.5个精细胞和5个极体D.5个精细胞和15个极体【答案】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精细胞→4个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详解】1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细胞,因此5个精原细胞可形成20个精细胞,即A正确。故选A。21.精子中几乎不含细胞质,精子的头部主要由细胞核和顶体组成,顶体中含有水解酶有利于精卵融合。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中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正常情况下,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C.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该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一致【答案】C【分析】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详解】A、受精后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A正确;BD、受精时,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恢复为与该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BD正确;C、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C错误。故选C。2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B.人体某细胞中存在纤维蛋白原说明已经发生细胞分化C.人体某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说明已经发生细胞分化D.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最终消失【答案】D【分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遗传物质有选择性地发挥作用,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细胞分化是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体现者,即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靠蛋白质的差异体现出来,故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A正确;B、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存在纤维蛋白原说明细胞中纤维蛋白相关的基因表达了,说明细胞分化了,B正确;C、细胞存在血红蛋白,则该细胞血红蛋白相关的基因表达了,说明该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C正确;D、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遗传物质一般也不会消失,D错误。故选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3.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生命的普遍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中蛋白质和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高度分化的细胞因不能分裂而丧失全能性C.衰老细胞中“端粒DNA”长度会变短D.细胞凋亡由基因控制而与环境因素无关【答案】C【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2、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但mRNA的种类和数量会改变。【详解】A、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但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的种类和数量会改变,蛋白质种类数目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B、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但是全能性仍然有,因为分化前后细胞内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仍具有全套遗传物质,B错误;C、端粒学说认为细胞衰老的原因可能是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细胞,细胞分裂到一定次数后就不能再分裂了,引起细胞衰老,C正确;D、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与环境因素有关,D错误。故选C。24.为探究遗传物质的本质,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DNA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B【分析】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将细胞提取物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S型活细菌。然后,他们对细胞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再进行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用DNA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转化活性。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详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细菌,但格里菲思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减法原理”,B正确;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证明DNA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因为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核DNA组成,噬菌体注入大肠杆菌的物质只有其遗传物质DNA,有子代噬菌体能合成,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在宿主细胞中指导蛋白质外壳的合成,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25.DNA的一条链中(A+G)/(T+C)=0.4,上述比值在整个DNA分子中是( )A.0.4B.1.0C.0.6D.2.5【答案】B【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在整个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即T=T,G=C,则(A+G)/(T+C)的比值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B正确,ACD错误。故选B。26.下图为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细胞质中B.酶②为DNA聚合酶,其作用是催化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C.该过程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一般情况下,甲、乙两个子代DNA分子是完全相同的【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过程为DNA分子复制。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图中酶①为解旋酶,酶②为DNA聚合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A、由于DNA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故图示DNA复制的场所可发生在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正确;B、酶②为DNA聚合酶,其作用是催化一条DNA单链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错误;C、DNA复制过程以游离的核苷酸为原料,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A-T、G-C)原则,C正确;D、一般情况下,甲、乙两个子代DNA分子是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所蕴含的遗传信息相同,D正确。故选B。27.下列关于t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3个反密码子B.由3个核糖核苷酸构成C.与mRNA上的碱基可发生互补配对D.有3种tRNA不转运氨基酸【答案】C【分析】关于tRNA的内容:(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2)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3)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详解】A、tRNA的一端有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一个tRNA上只有一个反密码子,A错误;B、tRNA为多个核糖核苷酸构成的核酸链,折叠成三叶草形,其中有3个核糖核苷酸构成反密码子,B错误;C、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D、tRNA都能转运氨基酸,D错误。故选C。28.某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为“…—A—T—C—…”若以该链为模板,经转录后得到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A.…T—A—G—…B.…—U—A—G—…C.…—T—A—C…D.…—T—U—G—…【答案】B【分析】1、转录是指遗传信息从基因(DNA)转移到R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一条与DNA碱基序列互补的mRNA的过程,生成的mRNA携有的密码子,进入核糖体后可以实现蛋白质的合成,转录仅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2、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的碱基配对为:A与U、T与A、G与C、C与G。【详解】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U配对,G与C配对),生成RNA的过程,故如果DNA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A—T—C—…”,经转录后得到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U–A–G–…,ACD错误,B正确。故选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9.某紫花植物自交,子一代中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3:1,则子一代中纯合子个体所占比例为( )A.1/3B.1/2C.3/4D.2/3【答案】B【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设相关基因为A/a,由子一代中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3:1,可知亲本紫花基因型为Aa,其自交子一代基因型为AA、Aa、aa,其比例为1:2:1,其中纯合子为AA、aa,比例各占1/4,则纯合子个体所占比例为1/2,ACD错误,B正确。故选B。30.关于相对性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豌豆花的红色和黄豆花的黄色是相对性状B.豌豆的紫花和高茎是相对性状C.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相对性状D.猫的卷毛和长毛是相对性状【答案】C【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答题。【详解】A、豌豆花的红色和黄豆花的黄色不是同种生物,不符合相对性状,A错误;B、豌豆的紫花和高茎是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B错误;C、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D、猫的卷毛和长毛是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D错误。故选C。31.玉米种子的非甜(E)对甜(e)为显性,种子颜色的黄色(M)对白色(m)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某研究小组用两株不同基因型的玉米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非甜黄色:非甜白色:甜黄色:甜白色≈3:1:3:1。推测,亲代两株玉米的基因型为( )A.EEMm×EeMmB.eeMm×EeMmC.EeMm×eemmD.Eemm×EeMm【答案】B【分析】玉米种子的非甜(E)对甜(e)为显性,种子颜色的黄色(M)对白色(m)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拆分法,用分离定律的方法来解决。【详解】用拆分法,用分离定律的方法来解决。子代中非甜:甜≈1:1,说明亲代控制甜与非甜的基因型为Ee×ee;子代中黄色:白色≈3:1,说明亲代控制种子颜色的基因型为Mm×Mm,推测,亲代两株玉米的基因型为eeMm×EeMm,ACD错误,B正确。故选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2.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一个正常的女人与正常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孩子的概率是( )A.1/4B.3/4C.1/8D.3/8【答案】A【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一个正常的女人(XBX-)与正常的男人(XBY)婚配,生育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儿子(XbY),说明正常的女人基因型为XBXb,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孩子(XbY)的概率是1/4,A正确,BCD错误。故选A。33.人的ABO血型是由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的。其中基因IA和IB都对i为显性,IA与IB为共显性。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A、B、AB和O四种血型。复等位基因IA、IB、i的形成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A.普遍性B.低频性C.随机性D.不定向性【答案】D【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详解】分析题意可知,IA、IB、i属于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的形成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4.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C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当气温上升到25°C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C.基因突变与温度有关D.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答案】D【分析】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详解】由题意知,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基因突变的有害性),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有利性),这说明同一种变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于生存能力的影响不同,即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ABC错误,D正确。故选D。35.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如图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A.B.C.D.【答案】D【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①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②重复: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③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④倒位:染色体上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详解】A、A图中缺少d、e基因,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A属于;B、B图增加C基因,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重复,B属于;C、C图d、e基因位置颠倒,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B属于;D、D图出现了C的等位基因c,属于基因突变,D不属于。故选D。36.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下列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B.21三体综合征C.抗维生素D佝偻病D.青少年型糖尿病【答案】D【分析】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详解】A、白化病是单基因隐性遗传病,A错误;B、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C、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C错误;D、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D正确。故选D。37.如图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Ⅰ-4号男性只患甲病,Ⅱ-5号女性只患乙病,Ⅰ-3号女性同时患甲病和乙病,其他成员表现正常。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为显性遗传病B.甲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C.乙病为隐性遗传病D.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B【分析】系谱图分析,Ⅰ-1和Ⅰ-2正常生出了患乙病的Ⅱ-5,说明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甲病分析,Ⅰ-3和Ⅰ-4患甲病,后代的Ⅱ-6正常,说明甲病为显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详解】A、由Ⅰ-3和Ⅰ-4患甲病,后代的Ⅱ-6正常,可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A正确;B、由Ⅰ-3和Ⅰ-4患甲病,后代的Ⅱ-6正常,则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B错误;CD、Ⅰ-1和Ⅰ-2正常生出了患乙病的Ⅱ-5,说明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D正确。38.下图是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遗传方式可能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D.伴X染色体隐显性遗传【答案】A【分析】由1号和2号正常生出了患病的4号女儿,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D、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BD错误;C、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1号也患病,而系谱图中1号正常,C错误;故选A。39.贵州省关岭生物化石群是全球著名的生物化石群之一,保存了大量的海百合等化石。这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 )A.胚胎学证据B.化石证据C.比较解剖学证据D.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答案】B【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贵州省关岭生物化石群保存了大量的海百合等化石,这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化石证据,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B正确,ACD错误。故选B。40.马和驴虽然能够交配,但是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因此,马和驴之间存在着( )A.生殖隔离B.地理隔离C.交流障碍D.交配障碍【答案】A【分析】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详解】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马和驴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是因为马和驴是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空1分,满分20分)41.如下图是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结构上看,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且只有一种细胞器,就是。(2)图中结构③表示,其作用是;因为Ⅳ既含有③又含有叶绿体和细胞壁,所以确定Ⅳ是细胞。(3)Ⅱ和Ⅳ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四类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均依赖于。(4)图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其中以叶绿体为光合作用场所的细胞是。(5)图中②的功能是。【答案】(1)Ⅲ核糖体(2)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低等植物(3)纤维素和果胶细胞膜(4)Ⅱ、Ⅲ和ⅣⅡ和Ⅳ(5)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分析】分析题干中Ⅰ-Ⅳ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中Ⅰ细胞具有中心体等结构,没有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图Ⅱ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没有中心体,属于高等植物细胞;图Ⅲ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属于原核细胞中的蓝藻细胞;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图Ⅳ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中心体等结构,属于低等植物细胞;图中结构①~⑥依次是:内质网、线粒体、中心体、叶绿体、液泡和高尔基体。【详解】(1)从结构上看,图中Ⅲ细胞与其它细胞差别最大,主要表现在该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且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属于原核细胞。(2)图中结构③表示中心体,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图中③是中心体,常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因为Ⅳ细胞既含有③中心体又含有叶绿体和细胞壁,所以确定Ⅳ是低等植物细胞。(3)Ⅱ高等植物细胞和Ⅳ低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四类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的细胞膜,这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的识别作用有关。(4)蓝藻和植物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即图中的Ⅱ、Ⅲ和Ⅳ细胞,其中蓝藻没有叶绿体,Ⅱ和Ⅳ植物细胞均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5)图中②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42.下图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某生理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主要是吸收光。(2)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是指图中的(选填“I”或“Ⅱ”),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3)光合作用中Ⅱ阶段为I阶段提供Pi、等物质。(4)选择疏松的土壤种植农作物有利于其根系生长,主要原因是疏松的土壤通气状况良好,一方面根细胞能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能量,为(选填“水”或“矿质元素”)的吸收提供能量,同时也可以避免植物根系进行无氧呼吸而烂根。【答案】(1)红光和蓝紫光(2)II基质(3)NADP+、ADP(4)矿质元素【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详解】(1)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对应图中的II;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3)光合作用中Ⅱ阶段(暗反应)为I阶段(光反应)提供Pi、NADP+、ADP等物质。(4)水分的吸收是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而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43.豌豆花腋生和顶生受一对基因B、b控制,下列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试分析回答:杂交组合亲本表型后代腋生顶生一顶生×顶生0804二腋生×腋生651270三顶生×腋生295265(1)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杂交组合可判断腋生为性性状。(2)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是;其后代腋生基因型是。(3)组合三后代中腋生豌豆自交,其后代杂合子占。(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答案】(1)二显(2)Bb、BbBb(3)2/3(4)性状分离【分析】杂交组合二,腋生×腋生→腋生、顶生,可判断顶生为隐性性状,亲本腋生豌豆的基因型均为Bb,且BB纯合致死,故其后代腋生豌豆的基因型为Bb。【详解】(1)根据杂交组合二,腋生×腋生→腋生、顶生,即顶生为新出现的性状,故为隐性性状。(2)杂交组合二,腋生豌豆和腋生豌豆的杂交后代中腋生∶顶生约为2∶1,可推测亲本腋生豌豆的基因型均为Bb,且BB纯合致死,故其后代腋生豌豆的基因型为Bb。(3)组合三后代腋生豌豆的基因型为Bb,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2∶1,故杂合子占2/3。(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44.如图是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请注意图中文字注释、数字标注和实验说明,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培育无子西瓜所用的育种方法是。(2)用于培育三倍体植株的原物种植株是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实际操作中,母本是倍体,父本是倍体。图中①表示,其作用是。(3)已知二倍体西瓜每个细胞含有22个染色体,那么图中母本细胞内最多有条染色体,无子西瓜的细胞内最多有条染色体。(4)三倍体植株上结出的西瓜中没有种子,究其根本原因[____]。三倍体植株虽然不能形成正常种子,但能结出无子西瓜,是因为利用图中[ ]原理是。【答案】(1)多倍体育种(2)二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量加倍四二授粉杂交形成三倍体的后代(3)8866(4)③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紊乱②授粉二倍体花粉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西瓜【分析】单倍体和多倍体比较项目单倍体多倍体概念体细胞中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成因自然成因由配子直接发育成个体,如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外界环境条件剧变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诱导发育起点配子受精卵或合子植株特点植株弱小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发育延迟,结实率低可育性高度不育可育,但结实性差应用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详解】(1)培育无子西瓜过程中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四倍体西瓜,方法是多倍体育种。(2)四倍体是由二倍体加倍得到的,因此用于培育三倍体植株的原物种植株是二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中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量加倍,形成四倍体。图中二倍体的父本和四倍体的母本通过①授粉,杂交形成三倍体的后代。(3)已知二倍体西瓜每个细胞含有22个染色体,那么加倍后的母本细胞内中有44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量可达到88条,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细胞中有33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有66条。(4)三倍体植株的形成是由于③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子房也不能发育成果实,但用二倍体对其进行授粉,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