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71521
大小:9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4-08-31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开学考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苦心孤诣的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诗经》《楚辞》及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蕙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清人叶燮和沈德潜评论诗作时都是人品与文品并重,都认为人品高的人物,能写出第一等真诗。B.有人认为“诗言志”和“诗缘情”是对立关系,直到孔颖达提出“情志一也”才统一了人们的看法。C.李白诗热情讴歌美好事物,杜甫诗有忧患意识和仁爱精神,杜甫诗更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性格。D.“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之语,是说读者不仅仅是“受众”,还要与前代词人“交流”和“对话”。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如果要了解唐宋人的人生态度,必须通过唐诗宋词这两类可靠文本。B.唐诗宋词中表达的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志,所以唐诗宋词表达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能够启发我们。C.苏辛打破了词专写艳情的局限,在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使人能受到其人格境界的感染。D.现代读者要澄思渺虑,才能体会到唐宋词人“抓住”并“固定”下来的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3.下列关于唐诗宋词赏读的的事例,不能证明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的一项是()A.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是写爱情,王国维却将其作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之一。B.白居易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意是以“草”的生生不息表达送别的愁情的增生,后人却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C.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句,表明苏轼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潇洒。D.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歌咏的是诸葛亮,南宋爱国将领宗泽临终“诵此二语”而死,感叹自己未竟的抗金事业。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5.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为什么“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D2.A3.C4.①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②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5.①与其他时代的中国古典诗歌相比,唐诗宋词经典意义强,阅读难度适中。②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③读唐诗宋词,能达成古代和现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使现代人能在古代先行者中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整合和理解分析能力。A.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可知,叶燮的观点是“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而“人品与文品并重,都认为人品高的人物,能写出第一等真诗”则是沈德潜的观点,也是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一个优良传统,依据是材料一第一段“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B. “统一了人们的看法”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可知,“情志一也”是孔颖达对于“诗言志”和“诗缘情”是对立关系的观点,但文中并提及因为他的观点而统一了人们的看法。C.“杜甫诗更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性格”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第四段“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可知,“李、杜、苏、辛”各有特色,但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选项说杜甫诗更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性格说法错误。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理解文章中观点态度的能力。A.“如果要了解唐宋人的人生态度,必须通过唐诗宋词这两类可靠文本”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可知,通过唐诗宋词这两类可靠文本是了解唐宋人的人生态度的最佳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选项说成“必须通过”,说法不当。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二段观点是“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由此可知,所举例子应该既有前的诗句,又有后人对其的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据此判断,ABD三项均有后人对前人诗句的不同解读,而C项后人对诗句的理解就是诗句本身的含义和传达的情感,没有别样的解读,所以此项不能作为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的事例。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结合“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等分析,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结合“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等分析,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 依据材料一第一段“《诗经》《楚辞》及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可知,与其他时代的中国古典诗歌相比,唐诗宋词从经典意义角度,阅读难度角度,都更适合,因为它经典意义更强,阅读难度适中。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和第三段“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可知,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可知,读唐诗宋词,能达成古代和现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使现代人能在古代先行者中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多是人间有情物徐慧芬我最早识得一种草药时,大约四五岁。外公牵着我的手去田间溜达。小径上野花野草蓬勃生长。外公俯身拾起一棵草,又接连拔起这同一种草。这种草叶子像一柄柄摊开的调羹似的贴着地皮长,中间竖着一茎,地上到处见。我问外公这是什么呀?外公告诉我,此地称打官司草,但它正式的名字叫车前草,可以当药用,他要采回去派用场。外公说不要小看这些野草野花啊,虽说长得赖贱,常常让走路人脚底踏来踏去,但它们大多是药草,各有各的用场啊。外公又说,这就跟人一样,看看周围那些平平常常的木匠、铁匠、鞋匠,还有箍桶的、修伞的、弹棉花的,他们都各有各的本事呢。终于有一回,我见识到了一种药草的本事。我们村上有个童养媳出身的儿媳,有一天午后慢吞吞来到我家,向外公诉说,说她昨天不知被什么虫叮咬了,脚背肿起一大块,上午公社田里收工到家,又去自家田里除草,除完草脚痛得路也走不动了。外公看了看她肿起的脚背立马走出屋外,回转时手上捧了一大把蒲公英。外公把几颗蒲公英捣烂成一团菜泥样,再往里面掺了一点陈醋,然后就把这团草泥敷在她脚背上,用一块布裹住,余下的蒲公英让她带回去煎汤喝。第二天这位妇人又上门来,这回眉眼舒展开来了,她是来向外公道谢的,我们看到了她脚背上的肿已消退了下去。外公在我们村里很有点名望,因为他有文化,懂中医,会研制一些方药,无偿供乡人用。那时我们周围少医院,村上大多是农户,大家有了小毛病一般都不去医院,扛不住了就弄几副草药吃吃,因此常有村人来我们家讨药,也有外村陌生人上门来问医求药。家里有许多瓶瓶罐罐和大大小小的甏,里面都盛放着外公收集的药材及研制好的一些成药。母亲告诉我,做药是非常辛苦的,每一味药材的收集清洗晾晒炮制,一道道工序非常麻烦,要花大功夫,有的几蒸几晒磨成粉后还要和上蜜封上蜡,所以这些药都是外公体力还吃得消时做成的,放在密封罐和石灰甍里是能保存好多年不坏的。 我懂事时,外公已是八旬老人了,自然是不再这么辛苦劳作了,但我家屋子廊檐下,一排排的竹钩上总晾着一些等着晒干或阴干的药草。这些药草都是乡间田野里常见的,外公常要收集一些,有些药草要等干透了以后用上疗效才大。我认了一些字后,看到外公房里很多的医药书,有时候忍不住好奇心,也会翻开来左看看右看看。有一次我问外公,“贝母”是不是宝贝妈妈呀?外公笑了起来,告诉我这是一味中药,他说有些中药的名称是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的,比如说“牛膝”这味药,也并不是牛的膝盖。记得外公还跟我讲过“看麦娘”等草药的故事。看麦娘长在麦田里,样子和麦苗差不多,能治疗水痘、肝炎等病,它还有攻毒的作用,所以麦田里有看麦娘,麦苗不容易患虫害。但是农人除草时,都把它当害草除掉,认为它夹杂在麦苗里长,容易影响麦苗的长势。外公说其实叫它看麦娘是有道理的,它在麦田里伴着麦苗长,等到麦苗一点点往上窜高时,看麦娘就不长了,慢慢萎缩下去,把阳光雨露尽可能留给了麦苗,就像麦苗的奶娘一样,还是有仁义的呢。我识了几种药草后,有一次在外面玩,就把看到的一种药草拔下来,塞了两口袋,到家掏出来交给外公。外公捋了捋山羊胡子笑着说,你也懂得帮外公做事啦,接着他就说,这些草你以后不要去拔了,外公去年晒干的还有不少呢,让这些草留在地里活过一秋也是好的。外公还教诲我说:天上地下的许多东西都给人带来了用场,它们对人是有情义的,我们要懂得爱惜它们,用它们时要有分寸,不能浪费糟蹋啊。我八岁时外公去世了,如果从我懂事有记忆算起,他老人家也只陪了我三四年光景,但童年时的这段成长经历,对我一生的影响很大。我小时很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像外公一样有本事的人,最好是当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然而命运之神往往会把愿意踏进这扇门的人抛向另一间屋,我年少时的志向终究是落空了。但是几十年来,我对中医的亲近感,却一直葆有。前几日,我去探望老妈,老妈边看电视边与我聊天,突然想起了什么,她告诉我说,外公在时,有一年村里闹鸡瘟,一家一家传过来,很快传到隔壁了,外公知道了,赶紧弄了草药拌在鸡食里喂鸡,结果我们家的鸡一只都没死。我问老妈,那是啥药草呢?老妈说,也许是打官司草吧?还是其他什么草?她记不大清楚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外公能准确叫出“车前草”这个正式名称,而当地人只能叫俗名“打官司草”,这表达出对当地人蒙昧状态的叹惋。B.外公用蒲公英治疗前来求医的妇女的脚疾,效果很好,这既表现了蒲公英的药效,也表现了外公医术的高明。C.文章介绍外公制作中医成药工序麻烦,非常辛苦,但这也保证了药效,使得人们不愿去医院而宁愿找外公求医。D.我帮外公采药草,外公表扬的同时又叮嘱我不要再采,要让药草留在地里活过一秋,可见外公有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善用细节描写,如写外公给妇女治病,用“捧”“捣”“掺”“敷”“裹”等动词,刻画细致,塑造出一位仁医形象。 B.文中说年高八旬的外公常收集药草,“有些药草要等干透了以后用上疗效才大”,这样说显然是类比老了的外公医术最高。C.文章写了“我”没能成为医生的遗憾,虽然透露出造化弄人的感慨,但也衬托出外公对“我”的影响及“我”对中医的情感。D.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如用“赖贱”形容药草,用“捋了捋山羊胡子”刻画外公,称自己的母亲为“老妈”等,生活气息浓厚。8.文章以小时候的“我”和长大后的“我”的视角展开叙述,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效果?9.文章写药草就是写人,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B7.B8.①以小时候的“我”展开叙述,使文章充满新奇感和趣味性。②以长大后的“我”的视角展开叙述,使文章情感更理性、深厚。③由小时候的“我”到长大后的“我”,增强文章真实感和完整性。9.①写药草就是写外公,以药草助人去疾,表现外公医者仁心的无私。②写药草就是写平常之人,以药草长得赖贱但有用,表现平常之人有各自的本事。③写药草就是写助人之人,用看麦娘以及治鸡瘟的药草的情况,含蓄表现了这类人容易被遗忘。【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当地人只能叫俗名“打官司草”,不能说明当地人蒙昧。C.“保证了药效,使得人们不愿去医院而宁愿找外公求医”理解错误,人们不愿去医院是因为医院少,农户经济条件差。D.“外公有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错,结合“让这些草留在地里活过一秋也是好的。外公还教诲我说:天上地下的许多东西都给人带来了用场,它们对人是有情义的,我们要懂得爱惜它们,用它们时要有分寸,不能浪费糟蹋啊”,外公说爱惜草药,怕浪费。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B.“类比老了的外公医术最高”解读错误,这样写是照应前面提的“廊檐下,一排排的竹钩上总晾着一些等着晒干或阴干的药草”,表明外公的勤劳和对草药的爱。选项过度解读。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叙述视角的效果的能力。①以小时候的“我”充满童真童趣,对“野花野草蓬勃生长”也能新奇不已,其中对车前草生动的描绘,对蒲公英治蚊虫叮咬等事件一波三折的叙述,还有那写瓶瓶罐罐和大大小小的甏,给人以联想和想象……这些以儿童视角来观察感受和描述的内容,使文章充满新奇感和趣味性。 ②以长大后“我”相对成熟而理性,写“我”了解看麦娘的故事,装回两兜子草药,从而引出感恩和珍惜;进而感受到外公的本事与伟大……这样展开的叙述,使文章情感更理性,内容更深厚,更耐人寻味。③作为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再加上时间的跨度和空间的延展,这使文章内容更具真实性,真实感“我”从小大大,外公从开始到耄耋到去世,文章具有了完整性。【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小说主题的能力。外公的一生就是采草药用草药的一生,写药草就是写外公。外公用草药给人治病,研制一些方药,无偿供乡人用,表现外公医者仁心的无私。写平常的草药,“不要小看这些野草野花啊,虽说长得赖贱,常常让走路人脚底踏来踏去,但它们大多是药草,各有各的用场……这就跟人一样,看看周围那些平平常常的木匠、铁匠、鞋匠,还有箍桶的、修伞的、弹棉花的,他们都各有各的本事呢”,外公的话启示“我”和读者,这药草就象平常之人,长得赖贱但有用,就像平常之人各有各自的本事,各有各的价值。写药草中的看麦娘“长在麦田里,样子和麦苗差不多,能治疗水痘、肝炎等病,它还有攻毒的作用,所以麦田里有看麦娘,麦苗不容易患虫害。但是农人除草时,都把它当害草除掉,认为它夹杂在麦苗里长,容易影响麦苗的长势”,本是帮助了人,却被人忽视,最后被除掉;治鸡瘟的药草人们居然不知道是什么名字。这就像帮助别人的人最后别人遗忘一样,含蓄的表达了对助人之人的赞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选自《谏太宗十思疏》(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丙)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 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对待事物满不在乎②能克终者盖寡盖:大概③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臣:使……称臣④比来所行得失政化比来:比较起来⑤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潜:暗中⑥公但存此心但:只要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④⑥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B.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C.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的历史教训,得出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结论。B.乙文中唐太宗说对于守成之难,现在应当慎之又慎,房玄龄听了之后拜服,改变了自己“创业难”的观点。C.丙文中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恩泽声威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D.三篇短文围绕治理国家阐述了主张,甲文作为奏疏,言辞诚恳急切;乙文和丙文利用对话,塑造了进谏和纳谏的典型形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2)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 14.丙文中唐太宗听了魏征的话之后说自己“过失堪惊”,“过失”指什么?【答案】10.B11.A12.B13.(1)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2)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添骄横奢侈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14.对待谏言的态度发生变化,由劝导提意见,到喜欢听取意见,再到勉强听取意见,并且这种变化自己并没有察觉。【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①傲物:看不起人。④比来:近来。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句意为: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第一个“共”修饰“取天下”,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第二个“共”修饰“安天下”,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B.房玄龄“改变了自己“创业难’的观点”错,原文只说“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并没有说他改变了观点。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虽”,即使;“董”,督责;“振”,通“震”,震慑,恐吓,吓唬;“苟免”,苟且免于。(2)“旋”,不久;“无虞”,平安无事;“骄奢自溢”,骄横奢侈自满;“虽盛”,虽然盛大。【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找到丙文相关语句,“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可见,他是直到魏征提起才知道自己过失已经很大,那么魏征前文说的话就是其过失,找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可概括出:由劝导提意见,到喜欢听取意见,再到勉强听取意见,并且这种变化自己并没有察觉,即对待纳谏的态度发生变化。参考译文:(甲)(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可以忽视不理吗?(乙)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丙)贞观十一年,太宗对魏征说:“近来我所作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征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百姓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处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更大呢?”魏征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添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作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征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进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进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实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的过失已很惊人。你只要保持这样忠心,我终究不违背你话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顾子敦①赴河东三首(其一)黄庭坚 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紫参可掘宜包贡②,青铁无多莫铸钱③。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④不临边。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注】①顾子敦:秘书少监,掌管图书、国史实录等,元祐元年出任河东转运使。河东,今山西西南部。②包贡:即进贡。③铸钱:仁宗庆历初,诏江、饶、池三州铸铁钱助陕西经费,民苦之,后停罢,其患方息。④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联照应题目,顾子敦做掌管图书等工作多年后,终于出任地方要职。B.紫参非生活必需品,对百姓影响小,诗人认为可采掘它满足朝廷进贡要求。C.第六句诗人叮嘱友人要用外交手段解决边患,不要亲自到有危险的边境去。D.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凄苦的离别之情而多有劝告。16.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绩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不加重百姓负担。青铁珍贵,不要用它来铸钱,以加重民生疾苦。②发展农业生产,使百姓富足。要想法督促百姓进行耕作和种桑养蚕,用田地的多少和收成评定一个官员的功绩。③达到社会安定。要发挥自己才能,使边境安定。【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不要亲自到有危险的边境去”错误,第六句是说要发挥外交才能,消除边患,因此就不必亲临边境指挥作战。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颔联“紫参可掘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意思是“治理当地之时,可引导百姓挖掘紫参充税,不可用青铁铸钱,耗费民力”,“可”与“莫”可以看出,他劝告友人前往任职之地可以让百姓挖掘紫参进贡,不要用青铁铸钱,因为“青铁无多”,这说明作者不想加重百姓的负担。颈联是说为官一任“劝课农桑”应该是“诚有道”,应该有“折冲樽俎”之能而“不临边”,这是对友人要劝课农桑,使边境安定的勉励,尾联“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是说为官的政绩要看老百姓的生活是不是富足安定,这两联展现出作者发展农业让百姓富足,使边境安定的政绩观。(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善用比喻手法刻画宫廷生活细节,如用“________________”比喻宫人打开了梳妆镜,用“________________”比喻宫车驰过。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展现迷离恍惚、道路弯曲不定的世界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孤舟”在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漂泊”“孤寂”的味道,透过“孤舟”,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古人栖身江湖的身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明星荧荧②.雷霆乍惊③.千岩万转路不定④.迷花倚石忽已暝⑤.示例一:亲朋无一字⑥.老病有孤舟(示例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示例三: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示例四: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荧荧”“乍”“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冰盖无疑是南极最为_____________的景观。它横在海面上,边缘如刀切的截面,奶油般洁白,看去像一只冰淇淋蛋糕盛在蓝色的托盘上。而当日出或日落时分,太阳在冰盖顶上燃烧,恰似点燃了一支生日蜡烛。可是,最美的_____________也是最危险的。面对这只美丽的蛋糕,使你会变成一个贪嘴的孩子,跃跃欲试要去欣赏和品尝它的美味。一旦你受了诱惑与它亲近,它就立刻露出可怕的真相,现身为一个布满陷阱的迷阵了。伴随着一阵闷雷似的轰隆声,冰山从冰盖的边缘挣脱出来,犹如一艘巨轮从码头挣脱出来,开始了自己的航行,它的造型常常是_____________的,像一座漂移的海上宫殿,一艘豪华的游轮。不过,它的乘客不是人类的显贵,而是海洋的宠儿。时而可以看见一只或两只海豹下榻在某一间宽敞的头等舱里,悠然自得,一副帝王气派。与人类的游轮不同,这种游轮不会返航。在无目的的航行中,它不断地减小自己的吨位,卸下一些构件扔进大海。最后,伴随着又一阵轰隆声,它爆裂成一堆碎块,渐渐消失在波涛里了。它的结束与它的开始一样精彩,可称_____________,而这正是造化的一切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鬼斧神工 往往 富丽堂皇 善始善终B.巧夺天工 通常 金碧辉煌 善始善终C.巧夺天工 往往 富丽堂皇 表里如一D.鬼斧神工 通常 金碧辉煌 表里如一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这只美丽的蛋糕,你会变成一个贪嘴的孩子,跃跃欲试要去欣赏和品尝它的美味。B.这只美丽的蛋糕,使你会变成一个贪嘴的孩子,跃跃欲试要去欣赏和品尝它的美味。C.面对这只美丽的蛋糕,使你会变成一个贪嘴的孩子,跃跃欲试要去欣赏它的外形和品尝它的美味。D.面对这只美丽的蛋糕,你会变成一个贪嘴的孩子,跃跃欲试要去欣赏它的外形和品尝它的美味。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8.A19.D20.①将海豹在冰山上休息说成是“下榻”在轮船上的头等舱,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头等舱”的说法暗含着将冰山比作轮船,冰山的漂浮与轮船的航行相似;将海豹的状态比喻成是“帝王气派”,两者在悠闲惬意的生命状态上相似。【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语境修饰的是南极冰盖现象,这是天然景观,选“鬼斧神工”。第二空,往往: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通常:一般,惯常。根据语境中“可是”“也是最危险的”,说明经常发生,可知选择“往往”。第三空,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根据后文的“像一座漂移的海上宫殿,一艘豪华的游轮”,可知形容的是冰山的华丽雄伟,选“富丽堂皇”。第四空,善始善终:事情有好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表里如一:说话、行动和心里所想的完全一致。根据语境“它的结束与它的开始一样精彩”,可知选“善始善终”。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主语,“面对”和“使”同时使用遮盖了主语,保留一个即可;二是搭配不当,“欣赏和品尝它的美味”搭配不当,可改为“欣赏它的外形和品尝它的美味”。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选项来看,两处错误都改正,表述无误的是D项。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比拟:“一只或两只海豹下榻在某一间宽敞的头等舱里,悠然自得,一副帝王气派”中“下榻”“悠然自得”“帝王气派”是来修饰海豹的,把海豹赋予了人的行为和情态,这是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海豹的悠闲惬意状态。比喻:“一只或两只海豹下榻在某一间宽敞的头等舱里”中“头等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海豹休息的冰山比作轮船,冰山的漂浮与轮船的航行两者之间有相似性,用“宽敞”来修饰“头等舱”,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冰山面积的广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干眼症也被称为角结膜干燥症,它是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快过多等因素,导致泪膜的稳定性降低,而出现的眼部不适、眼表病变。临床上对成年人干眼症的关注较多, ① 。事实上,由于儿童不当用眼,致使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类似于成年人干眼症的临床表现。 ② ,儿童挑食、偏食也是干眼症的诱发因素之一。比如,孩子偏食可能导致其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这种维生素是维持人体上皮组织正常代谢的主要营养素,能防止角膜干燥、退化,因而 ③ 。研究显示,在交谈时,平均眨眼频率为15.5次/分;而在聚精会神地使用电子产品时,( ),让眼睛处于“干旱”的状态。预防干眼症,要合理用眼,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时休息,连续看书写字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长时间接触视频终端设备。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泪液蒸发过快过多是由于平均眨眼频率大幅下降B.降低的平均眨眼频率幅度很大,泪液蒸发过快过多C.平均眨眼频率则大幅下降,诱使泪液蒸发过快过多D.平均眨眼频率的大幅下降,过快过多地蒸发了泪液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答案】21.C22.①而往往忽略了儿童也会受到干眼症的袭扰②除了用眼不当外③缺乏维生素A或(间接)促成干眼症【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根据前文“平均眨眼频率为15.5次/分”,可知主语是“平均眨眼频率”,再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后文填入的句子主语也是“平均眨眼频率”,据此可排除AB;比较CD两项,C项句子的主语是“平均眨眼频率”,而D项的句子主语则是“平均眨眼频率的大幅下降”,主语和前一句子的主语不一致,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事实上,由于儿童不当用眼,致使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类似于成年人干眼症的临床表现”,这是说明孩子也出现了类似于成年人干眼症,而前文却说“临床上对成年人干眼症的关注较多”,所以填的一句起到连接后文内容的作用,应该填入“而往往忽略了儿童也会受到干眼症的袭扰”。第二空:根据后文“儿童挑食、偏食也是干眼症的诱发因素之一”,这是说明诱发干眼症的原因,再根据“也”,说明填的内容也是原因,再根据前文提到的“由于儿童不当用眼”,可知填入的是“除了用眼不当外”。 第三空:根据“因而”,填入的应该是一句总结上文的句子,在根据上文“孩子偏食可能导致其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这种维生素是维持人体上皮组织正常代谢的主要营养素,能防止角膜干燥、退化”,可知填入的是“缺乏维生素A或(间接)促成干眼症”。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②应怜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念奴娇·过洞庭》)③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④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⑤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与妻书》)⑥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要求体现自己思考和感触的多则材料作文题,解答时首先需要理解所给名句的内涵,然后选择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①句强调合理的物质保障是必要的,也可以理解为既然“士”能无恒产而有恒心,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应在困境时坚守道德的标准;②句强调心胸的光明磊落;③句是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言外之意,就是他大公无私,所有的敌人里,没有一个是因为私人原因而成为敌人的,马克思既是一位在政治观点上毫不含糊的坚强战士,也是一位在生活上宽宏大度的谦谦君子;④句主要讲人要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⑤句强调牺牲、奉献精神,为天下苍生谋幸福的责任担当精神。⑥句强调突破和创新精神。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中两三句”建立“合理”的联系进行立意写作,比如①②结合,可从“困境时也要坚守道德”角度立意;②③结合,可从“抛却个人恩怨,做人要光明磊落”角度立意写作;③④结合,可从“工作上毫不含糊,但生活上要大度包容”角度立意写作;⑤⑥结合,可从“以天下为己任,勇于突破创新”角度立意写作等等。立意:1.学会包容,做宽宏大量之人;2.无论何时,人都要坚守道德底线;3.以天下为己任,勇于突破创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