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68229
大小:87.99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3-10-21
《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0级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将李子柒置于中西文化碰撞的大框架下,某种程度上将讨论引上了歧路。聚焦传播链条的两端,李子柒现象并不复杂。对传播者来说,不论是设计好的画面场景,还是出海YouTube,都逃不过自有的商业逻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流量是生存法则。对视频的受众而言,第一位的始终是好看,不仅是种种形式感,镜头画面、服饰和举止,还包括通过视频流淌而出的治愈人们心灵的那种安心妥帖的四时有序、自食其力。这与日本导演森淳一的《小森林》系列、梭罗的《瓦尔登湖》中流淌出来的力量并无二致。“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数百年前,荷尔德林就以此来反抗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对于21世纪被钢筋水泥围困的观看者而言,李子柒的视频在某个瞬间还原了生活本身该有的样子,成为诗意栖居的寄托。“我们缺乏新的语言、观点、隐喻,用着古老的过时的叙事在形容新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说。在李子柒的叙事中,我们找到一种可能。(摘编自肖涌刚《李子柒:不虞之誉,求全之毁》)材料二:李子柒的视频,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用时间跨度极大的镜头记录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日三餐、四季流转的农家生活,绘就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她凭借视频在YouTube上收获700多万粉丝,影响力堪比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相较于外网的齐声点赞,国内则质疑颇多,很多人觉得她的视频总在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上打转转,展示中国的“落后”,迎合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是负面文化输出。持有这类看法的网友,潜意识中将叙事背景设定为超现代的工业社会,参照系大概也是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在好莱坞大片中,在漫威构建的超级英雄世界里,出镜率颇高的元素无外乎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炫酷拉风的豪车战机,或是未来感十足的“黑科技”,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家对“先进”一词的认知。 礼赞工业成果无可厚非,可讴歌田园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吗?事实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至于有人质疑李子柒镜头下的农家生活不真实,更无必要。艺术源于生活必然高于生活,田园牧歌不一定要唯浑身污泥才是真实,朱光潜早就说过,完全依葫芦画瓢把现实复制到艺术作品里,难有美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李子柒的故事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对话和交融,与其说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旧式田园生活的想象,不如说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人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返璞归真,爱生活、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有慰藉。在李子柒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之好奇。他们以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崛起中的东方古国,不仅有高楼大厦、大国重器,还有“一箪食,一瓢饮”的田园诗意。而如何认识当代中国农村,新的时代也需要新的答案。原生态,并非只有“土味喊麦”一种打开方式,雨后山林、农耕日常、酿酒品茗的农家日常,倾注美感同样可以从中找寻到充满生命力的鲜活表达。与其纠结李子柒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文化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期待更多“李子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摘编自范荣《田园牧歌怎么就不是文化输出》)材料三:有种看法认为,李子柒传播的是偏生活化的简单意象,其视频内容过于肤浅,过度娱乐,而且向外界展示的是一种“落后”的乡土生活,不能反映一个立体的中国。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李子柒制作内容的出发点是卖货,不太可能肩负起“展示中国”的重任。另外,把乡土生活理解为“落后”,未免有点妄自菲薄了。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传统乡村或许有不相适应的一面,但农耕文明里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精神,难道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文明吗?文化传播里有“文化折扣”的概念,说的是一种复杂的文化要跨文化传播,往往会因为受众的理解困难和障碍而“打折”。但李子柒的故事,何以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对话和交融?其原因在于,故事虽小,但很真实,反映的是被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如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李子柒的视频能让外界产生兴趣,让人喜欢看、看得懂,这有利于破除外界对我们的刻板印象。当然,李子柒视频中的场景代表不了整个中国,也有可能是偏颇的。但若有千千万万个像李子柒这样的创作者,能够不流俗而又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美好生活,能够让外界广泛而又准确地听到我们的声音,就有利于扶正外界的看法,达至“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李子柒的走红对于今天如何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也有一定启示。在传播环境的巨变之下,短视频以前所未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大降低了人们的理解门槛,让一名博主收获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粉丝成为可能。因此,及时丰富自己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此外,大众文化的生动性和亲和力,相比那些主题鲜明的内容可能更有传播力。(摘编自扶青《李子柒海外走红的启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子柒制作视频的初衷并非要承担输出中国文化的重任,其出发点是卖货,但把李子柒视频作为文化输出的方式加以讨论,也未尝不可。B.李子柒的成功说明,生活在钢铁森林中的人们虽然惬意于现代生活的方便,但内心却对田园生活有着诗意的怀念与畅想。C.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并不能因此说农业文明比工业文明落后,二者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谈及有人认为李子柒的视频展示了中国的“落后”的观点,并且作者对此观点都做出了否定性的评价。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李子柒的视频中的生活就是生活在现代城市里的人的诗和远方,这是它成功的原因之一。B.李子柒的视频受到外国网友的喜爱,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田园诗意有共同的向往,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好奇。C.李子柒的视频传播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让不同文明实现了对话和交融,使“文化折扣”完全失去了意义。D.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李子柒的视频成功原因的分析有共同的观点,材料二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材料一中的“我们找到一种可能”。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艺术之真实使人体验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这就是艺术的价值之所在。”B.“在价值观层面与外界达成理解、沟通,才能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C.“我们心中都住着一个李子柒般的灵魂,不过被都市的灯红酒绿染灭了诗意!”D.“诗与苟且,其实只在于自己的心态,你是什么样,你的世界便是什么样。”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李子柒视频的走红在文化输出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C3.D4.①首先由李子柒视频的火爆入题,引出国内网友对她的质疑;②然后一一回应网友的质疑;③接着分析李子柒视频成功的两个原因;④最后指出李子柒现象带给我们的启发,即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万花输出。5. ①文化输出要关注受众的心灵需求,要能表达爱生活、爱家乡等朴素的、共同的情感,要传播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②文化输出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生动的、富有亲和力的大众文化。③传播方法要与时俱进,要及时丰富自己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源在文化输出中的作用。④要以倾注美感的、充满生命力的方式将内容表达出来。【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项,“二者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错,结合“事实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分析,原文是“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使‘文化折扣’完全失去了意义”说法绝对。由原文“但李子柒的故事,何以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对话和交融”可以看出,李子柒的故事只是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了对话和交融,并没有说让“文化折扣”完全失去意义。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能力。A项,可以支撑材料二中“艺术源于生活必然高于生活”的观点。B项,符合材料二中“爱生活、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有慰藉”所表达的观点。C项,与材料二中“不如说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人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所表达的观点一致。D项,观点是心态决定世界,材料二中没有这样的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结合“她凭借视频在YouTube上收获700多万粉丝,影响力堪比CNN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相较于外网的齐声点赞,国内则质疑颇多”分析,首先由李子柒视频的火爆入题,引出国内网友对她的质疑;结合第二段内容分析,回应网友的质疑;结合“礼赞工业成果无可厚非,可讴歌田园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吗”“在李子柒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之好奇”等分析,分析李子柒视频成功的两个原因;结合“与其纠结李子柒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等分析,最后指出李子柒现象带给我们的启发,即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和整合文本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李子柒的故事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对话和交融,与其说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旧式田园生活的想象,不如说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人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爱生活、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有慰藉”等分析,主要从文化输出的受众对象及情感等方面分析,文化输出要要能表达爱生活、爱家乡等朴素的、共同的情感,要传播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结合“他们以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此外,大众文化的生动性和亲和力,相比那些主题鲜明的内容可能更有传播力”等分析,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大众文化角度分析。结合“短视频以前所未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大降低了人们的理解门槛,让一名博主收获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粉丝成为可能。因此,及时丰富自己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文化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期待更多‘李子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但若有千千万万个像李子柒这样的创作者,能够不流俗而又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美好生活,能够让外界广泛而又准确地听到我们的声音,就有利于扶正外界的看法”等分析,主要从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及民间资源等角度分析。结合“原生态,并非只有‘土味喊麦’一种打开方式,雨后山林、农耕日常、酿酒品茗的农家日常,倾注美感同样可以从中找寻到充满生命力的鲜活表达”分析,要以倾注美感的、充满生命力的方式将内容表达出来。(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桃花蝴蝶刘诗伟那棵桃树生长在我们老家的台坡口。春天,一树粉红的桃花遮云蔽天。祖母坐在柴垛旁的矮椅上,睡着了,花白的头发蒙一层桃花筛落的光斑。她的藏青棉袄泛白,颜色接近柴草;皮肤干皱,已然融入三寸小脚下泥土的灰黄与安宁。一片花瓣闪闪飘下,一只白蝴蝶飞在祖母和桃花之间。我背着书包出了堂屋,看见桃花、祖母与蝴蝶,不由愣住。那景象让我迷狂而惊异。但我没有叫唤祖母,正要悄悄离开,不料,祖母喊了一声我的乳名,我即刻停下,笑嘻嘻地向祖母走去,在她膝前蹲下,把头递给她。她抬手摸过我的头顶,熟练地在我的额头亲吻一下,说:“记得,下回莫忘了。”我勾着头,连连点头…… 谁也没有见过自己祖母如花芳华。我七岁那年,祖母六十五岁;那时的人老得快,祖母已是白发、缺牙的老态。我以为天下的祖母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但隔壁家的杨奶奶说,她见过祖母的年轻,那时,祖母刚嫁过来,一张鹅蛋脸,粉白红润,抹过油的黑头发用木簪绾在后脑勺,身子饱满,两只小脚走起路来像铁杵一样咚咚咚地敲在地上。那片花瓣在空中闪闪飘下,让人联想到蝴蝶的由来:祖母头上的木簪换成了一枚蝴蝶银簪。祖父带我去过姑爷爷家,我在那里见过这枚银簪。姑爷爷住在两里外的珠玑街上,膝下无儿无女,房屋的门楣上挂着“光荣烈属”的牌子。他们是一对怪老头,分明乐意坐在一起,可坐在一起又很少说话。姑爷爷从内衣口袋取出一枚银簪,放到祖父面前。那银簪是一只蝴蝶,既精致又光亮……祖父对姑爷爷说:“留着吧,总是个念想。”姑爷爷回应:“我这身体怕是扛不了多久,拿去给嫂子,我也落心。”接着两人都不说话,碰一下杯,不说话,再碰一下。离开时,祖父把银簪又放在姑爷爷座位前的桌上。正月初二,姑爷爷来我家拜年,后来我知道,这是延续姑奶奶在世的礼俗。他来了,照例在堂屋的方桌上放一盒茶。然后,他走到祖母面前,拿起祖母的一只手,把银簪放在祖母手里。祖母一看,连忙大呼:“这使不得!”姑爷爷捏住祖母的手,说:“嫂子,它陪了我几十年,也让它陪陪你。”祖母再看那银簪,眼泪就哗啦一下奔涌而出。一天,我看见祖母身上歇了许多桃花,手里正抚摸着那枚银簪。祖母告诉我:蝴蝶银簪是姑奶奶的陪嫁,姑奶奶叫刘春桃,十八岁出嫁,不满十九岁就成了烈士……我听到这里,呆望着无边春天的深处。祖母还沉浸在从前没有回来,叹息一声说:“你的姑奶奶不满十九岁,像一朵桃花儿,又像一只蝴蝶……”我问祖母:“姑奶奶怎么闹革命的?”祖母说:“跟大姑奶奶学的。”我问:“还有大姑奶奶?”祖母说:“大姑奶奶走得更早,蝴蝶银簪就是她留给小姑奶奶的陪嫁。”我问:“大姑奶奶怎么走的?”祖母吻我的额头,让我快去上学。到我七岁时,小姑奶奶已牺牲三十四年。往事中的大姑奶奶、小姑奶奶凝固在那段时空里……那是充满血色的岁月,祖母不讲,外人只能简略讲述。大姑奶奶在武昌上学,因为闹革命牺牲了;小姑奶奶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党的地下通讯员,被“白匪”刺死在桃树下。现在时间又过去半个多世纪,祖母早已去世,我的记录也只能如此简略。时间让繁密过往成为简史,尽管我童年时不断用想象填补那些故事。只是,这种想象反过来又常常加重对于过往的怀想。当年,隔壁杨奶奶跟祖母是说私心话的朋友,祖母每次生病,她都守在祖母的床边;她说她来生也做祖母的邻居;父亲出生后,杨奶奶喂奶,湾子里的人送米送鸡蛋;祖父送父亲读私塾,先生不收钱;父亲学医,先生倒付工钱。 祖母极瘦。晚上她坐在竹床边,弯成一道弧线,可以清晰看见前胸、两肋和后背的骨头。我不晓得别人的祖母是不是这样,但记得父亲说过:祖母是一个不幸的母亲,他是祖母的第六个孩子,前面五个都死了,最大的不满两岁。为什么?不单因为穷,娘吃不饱没奶水,娃儿病了买不起药;主要是为了两个小姑子,她们都是孩子,祖母要照顾她们闹革命。我看着祖母头上发亮的银簪,想起祖母必须摸过她的孙儿们的头才让他们离开……那里有祖母如花如蝶的岁月。我一生沉迷于那幅图景:祖母坐在桃树下,桃花灿烂,祖母如土,一只白蝴蝶在祖母和桃花之间飞。为什么是桃花与蝴蝶?在祖母的年代,平原上草木芜长,唯有这两样是世间罕有的绽放与娇艳,是生命的密语,是离世的安魂曲……它们那么轻盈而亲切,让人永远无法全然抵达和拥有。(有删改)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多次写到祖母抚摸、亲吻孩子的头再让孩子离开,表现了祖母的慈爱,也显示了烈士的牺牲和孩子的夭折在祖母心头留下的痛楚。B.小说中“碰一下杯,不说话,再碰一下”这一细节,写出祖父与姑爷爷的不善言谈,也借此表达对姑爷爷晚年凄苦生活的同情。C.小说中“正月初二,姑爷爷来我家拜年”,“照例在堂屋的方桌上放一盒茶”,这一习惯体现了他对小姑奶奶的怀念和对亲情的珍视。D.小说写当年村民们对“我”父亲的多方照顾,既显示出村民对革命家庭的敬重,也暗中透露出革命最终能够成功的原因。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我”七岁时为时间节点,写了晚年的祖母,回忆大、小姑奶奶,意在以孩子的视角冷峻地观照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经历。B.小说借助杨奶奶之口讲述祖母的故事起到的作用,与鲁迅《祝福》中卫老婆子讲述祥林嫂再嫁后的状况所起作用有相似之处。C.小说中对祖母的几处肖像描写,不仅细致刻画出祖母的外貌形态,让形象具体可感,更借前后样貌的改变,暗示出祖母的人生遭际。D.小说显著的特点是时空交织,实虚穿插,引领读者感受一个革命家族半个多世纪家风传承的同时,领略沧桑变化的历史厚重感。8.文中多次写到“蝴蝶”,请简要分析其意蕴。9.作为革命题材作品,小说没有详写大、小姑奶奶两位烈士,而集中笔墨写了祖母,对此你怎么理解?【答案】6.B7.A8.①“蝴蝶”指“蝴蝶银簪”,是革命传承的象征,是缅怀亲人的寄托。②暗喻着青春、生命和生活的自由美好。9.①详写祖母,既表现了对烈士的缅怀,又突出了群众对革命的作用,丰富了小说主题。②将烈士事迹散布于祖母的言行中,留下“空白”,引人遐想,拓展了文章的艺术空间。③通过亲人表现烈士,使烈士形象更有血肉感亲近感,拉近了烈士与读者的距离。 【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B.“借此表达对姑爷爷晚年凄苦生活的同情”错误,这一分析脱离文本语境,结合前面“他们是一对怪老头,分明乐意坐在一起,可坐在一起又很少说话”来看,这里二人“碰一下杯,不说话,再碰一下”这一细节展现祖父与姑爷爷的不善言淡。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A.“冷峻地观照”错误,“冷峻观照”是理性冷静,以智慧观事、理诸法,而照见明了之意,这与“七岁”“孩子的视角”不合。“孩子的视角”借助于孩子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意蕴的能力。首先到文中找到描写“蝴蝶”的内容,然后分析与“蝴蝶”相关的人和事,借以分析其意蕴。先看“蝴蝶”的表层意思,由“一片花瓣闪闪飘下,一只白蝴蝶飞在祖母和桃花之间”“那片花瓣在空中闪闪飘下,让人联想到蝴蝶的由来:祖母头上的木簪换成了一枚蝴蝶银簪”可知,文中的“蝴蝶”表面是指“蝴蝶银簪”。然后结合与“蝴蝶”相关的人和事分析其深层意蕴。从蝴蝶银簪的来历来看,“姑爷爷从内衣口袋取出一枚银簪,放到祖父面前。那银簪是一只蝴蝶,既精致又光亮”“蝴蝶银簪是姑奶奶的陪嫁,姑奶奶叫刘春桃,十八岁出嫁,不满十九岁就成了烈士”“大姑奶奶走得更早,蝴蝶银簪就是她留给小姑奶奶的陪嫁”“大姑奶奶在武昌上学,因为闹革命牺牲了;小姑奶奶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党的地下通讯员”,蝴蝶银簪是大姑奶奶传给小姑奶奶,同时也把革命的传统传承给小姑奶奶,所以这“蝴蝶银簪”是革命传承的象征;姑爷爷又把“蝴蝶银簪”送给祖母,祖母常常对着“蝴蝶银簪”思念姑奶奶,所以这“蝴蝶银簪”又是缅怀亲人的寄托。小姑奶奶、大姑奶奶投身革命,在青春的年华为了革命、自由而献出生命,所以这“蝴蝶银簪”又喻指青春、生命和生活的自由美好。【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首先分析详写祖母的哪些内容,然后分析这些内容和大、小姑奶奶两位烈士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效果。文中提到祖母头上蝴蝶银簪的来历,写祖母面对银簪眼泪奔涌而出,手里抚摸银簪,给“我”讲述蝴蝶银簪的传承、大小姑奶奶的故事等;大小姑奶奶是革命烈士,蝴蝶银簪是她们留下来的,所以祖母的哭泣、抚摸银簪等可以看出祖母对烈士的缅怀,而祖母又是群众,所以又是突出群众对革命的作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文中祖母在讲述大小姑奶奶的事迹时并非连贯,这就给故事留下了“空白”,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祖母是大小姑奶奶的亲人,通过亲人之口来讲述烈士的故事,就让烈士的形象更为真实,让烈士的形象变得有血有肉,这就拉进读者和烈士之间的距离。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洪彦升字仲达,饶州乐平人。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历郴州判官,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彦升尝辟广西经略府,或称其才,擢提举常平。御史中丞石公弼荐新提举广西学事幸义可御史,及陛辞,适与同日,徽宗两留之,遂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彦升孤立,任言责阅五年,论:“蔡京再居元宰,假绍述之名,一切更张,败坏先朝法度,朋奸误国,公私困弊。既已上印,而偃蹇都城,上凭眷顾之恩,中怀跋扈之志。愿早赐英断,遣之出京。”“何执中缘潜邸之旧,德薄位尊,当轴处中,殊不事事,见利忘义,唯货殖是图。愿解其机政,以全晚节。”“吕惠卿与张怀素厚善,序其所注《般若心经》云:‘我遇公为黄石之师。’且张良师黄石之策,为汉祖定天下,惠卿安得辄以为比?"他如邓洵仁、蔡疑、刘拯、李孝称、许光凝、许几、盛辛、李弓惠、任熙明之流,皆条摭其过,一不为回隐。右仆射张商英与给事中刘嗣明争曲直,事下御史。彦升蔽罪商英,商英去。又累疏抨郭天信以谈命进用,交结窜斥;因请禁士大夫毋语命术,毋习释教。先是,诏诸道监司具法令未备,若未便于民者,久而弗上。彦升言:“吏狃于势,随时俯仰,不能上承德音,因缘为奸者众。有因追科而欲害熙宁佞保伍之法,因身丁而故摇崇宁学校之政,省事原情,当有劝沮。宜遣官编汇,辨其邪正,以行赏罚。”皆从之。迁给事中。尝谒告一日,而张商英复官之旨经门下,言者以为顾避封驳,出知滁州。寻加右文殿修撰,进徽猷阁待制,知吉州。久之,知潭州,未行,卒,年六十三。赠太中大夫。(节选自《宋史·洪彦升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B. 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C.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D.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宰,文中指宰相。宰相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B.潜邸,又称潜龙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有时借指太子尚未即位。C.释教,即佛教。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取其第一个字作为名称,故称佛教为释教。D.保伍,古代为了有充足的军力而将百姓五家编为一伍,又立保相统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彦升为人忠厚,拒绝不劳而获。他带着母亲奔赴任职之地,在尽孝同时又为国尽忠;能够宽待前任县尉,给别人提供方便却不收取好处。B.洪彦升不畏权贵。数次指责权奸。他在担任御史时候,从不回避隐瞒权臣的过错,指责吕惠卿德不配位,将邓洵仁、任熙明等人的过错逐条列出。C.洪彦升不信邪说,敢于明断是非。当官员发生争执的时候,他不怕得罪人,明确归责;又多次上疏说明郭天信用不正当手段获得朝廷重用。D.洪彦升关心时政,提出治理良方。他深知社会积弊太久,主张对违法乱纪者有所规劝和阻止,建议派遣官吏汇编作奸犯科之事,以便实行赏罚。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当轴处中,殊不事事,见利忘义,唯货殖是图。(2)吏狃于势,随时俯仰,不能上承德音,因缘为奸者众。14.洪彦升从哪些方面对蔡京进行了指责?【答案】10.A11.D12.B13.(1)官居要职,却不做事,看见利益就忘了大义,只把财货当作要谋取的东西。(2)官员们对情势习以为常,顺应时势应付周旋,不能秉承朝廷旨意,趁机做奸诈之事的人很多。14.败坏法纪;结党营私;恃宠而骄。【解析】【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画浪线句的句意:应试得中,调任(他)为常熟县尉。他带着母亲去赴任,到了之后,前任县尉想延长三个月的时间以求举荐,并且将俸禄均分(给洪彦升)。洪彦升住在寺院里,但没有接受(前任县尉)所给的俸禄,约定的期限已到,(前任县尉)才移交官印。“彦升处僧舍”是个完整独立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B、D两项;“始”为“交”的修饰语,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不能断开,意思是“开始移交”,据此排除C项。综合以上分析: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D项,“古代为了有充足的军力”错,“保伍”是古代民人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因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说明与“为了有充足的军力”无关。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张冠李戴,“指责吕惠卿德不配位”错,指责的是何执中德不配位,原文“何执中……缘殊不事事,见利忘义,唯货殖是图。愿解其机政,以全晚节”。故选B。【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当轴处中”,是官居要职的意思,即处在“轴心、中央”;“殊不”,一点也不;“事事”:第一个“事”是动词”,做;第二个是名词,事情。“货殖”,财物;唯货殖是图,宾语前置句意思是,只贪图财物。“见利忘义”,意思是看见利益就忘了大义。第(2)句采分点:“吏”,官吏;“狃”,拘泥;“俯仰”,应付、周旋;“上承”,在上承接;“德音”,帝王诏书,引申为朝廷旨意;“因缘”,趁机;“为”,做、干。【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作品中人物形象或主要事迹的能力。做这种题,关键是要整体把握全文,然后根据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言行和事迹去筛选、归纳、整合。题干要求回答:洪彦升从哪些方面对蔡京进行了指责?首先要找到洪彦升指责蔡京的文字,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即可。任言责阅五年,论:“蔡京再居元宰,假绍述之名,一切更张,败坏先朝法度,朋奸误国,公私困弊。既已上印,而偃蹇都城,上凭眷顾之恩,中怀跋扈之志。愿早赐英断,遣之出京。”从“一切更张,败坏先朝法度”可概括出篡改法度,败坏纲纪;从“朋奸误国,公私困弊”可概括出:朋比为奸、祸国殃民;从“上凭眷顾之恩,中怀跋扈之志”可概括出:恃宠专权,飞扬跋扈。【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洪彦升字仲达,饶州乐平人。应试得中,调任(他)为常熟县尉。他带着母亲去赴任,到了之后,前任县尉想延长三个月的时间以求举荐,并且将俸禄均分(给洪彦升)。洪彦升住在寺院里,但没有接受(前任县尉)所给的俸禄,约定的期限已到,(前任县尉)才移交官印。(洪彦升后来又)担任郴州判官,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洪彦升曾经被征召到广西经略府,有人称赞他的才能,提拔他为提举常平。御史中丞石公弼推荐刚提举广西学事的幸义充任御史,等到(幸义)向皇上辞别时,正好与洪彦升是同一天,宋徽宗就把他们两个留下来了,于是就授任洪彦升为监察御史,后来升任殿中侍御史。洪彦升孤立无助,担任进言的官吏经历了五年时间,(曾经)论述说:“蔡京又一次居于宰相的位置,假借绍述的名义,把一切都加以更改,败坏先朝的法令制度,与其他奸臣结党危害国家,(造成)公私两方面困顿疲惫。既然已经辞官退职,却在都城里骄横傲慢,凭借皇上(对他的)照顾恩宠,心中怀有专横暴戾的想法。但愿(皇上)早早赐予英明的判决,把他打发出京城。”“何执中因为有与皇上未即位前的情谊,德行不淳厚而地位尊贵。官居要职,却不做事,看见利益就忘了大义,只把财货当作要谋取的东西。但愿解除他的枢机政务,来保全他的晚节。”“吕惠卿和张怀素交情深厚,为张怀素所注释的《般若心经》作序说:‘我对待您就像黄石之师一样。’况且张良学习黄石的用兵之策,为汉高祖平定天下,吕惠卿怎么就能把自己和他相比?”其他像邓洵仁、蔡疑、刘拯、李孝称、许光凝、许几、盛章、李穗、任熙明等人,都被逐条列出他们的过错,全都不替他们回避隐瞒。右仆射张商英和给事中刘嗣明争论是非善恶,这件事被下移给御史洪彦升。洪彦升判张商英有罪,张商英被罢免。洪彦升又多次上疏抨击郭天信凭借谈论命相被提拔任用,交结同党贬逐他人;于是请求禁止士大夫再谈论命相之术,也不要研习佛教。在这之前,朝廷诏令各路监司陈述法令不完备的地方,如果是对百姓不方便的,时间长的就不必上报。洪彦升说:“官员们对情势习以为常,顺应时势应付周旋,不能秉承朝廷旨意,趁机做奸诈之事的人很多。有趁着催征赋税而想损害熙宁时保伍之法的,有通过人口而故意动摇崇宁时学校政策的,探求事情的原委,应当有所规劝和阻止。应该派遣官员分类汇编,辨别其中的邪恶与正直,来给予奖赏、处罚。”(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后来)升任给事中。曾经请假一天,而张商英恢复官职的圣旨经过门下省,谈论此事的人认为他不过是为了避开封还诏令,后来他被调出京城管理滁州。不久加任右丈殿修撰,任徽猷阁待制,管理吉州。很久之后,又管理潭州,没有去,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追赠太中大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讽谏唐太宗在治理国家方面要守住初心,善始善终。(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取”与“用”对比强烈,一针见血地批判了秦的“纷奢”。(3)《劝学》中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善尽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有善始者实繁②.能克终者盖寡③.奈何取之尽锱铢④.用之如泥沙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词有:繁、寡、锱铢、省、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近在咫尺杞人忧天泾渭分明源源不断B.触手可及空穴来风泾渭分明取之不尽C.近咫尺空穴来风非此即彼源源不断D触手可及杞人忧天非此即彼取之不尽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D.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答案】18.A19.A20.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语境是形容距离极近,但并非实指。再根据语境中的“远在天涯”可推知,应选“近在咫尺”;杞人忧天: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空穴来风:有了空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闻毫无根据。语境说的是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没有必要,应选“杞人忧天”;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非此即彼:意思是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语境是说现在线上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再联系后文“‘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知应选“泾渭分明”;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取之不尽: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语境中有“提供养料”,应选“源源不断”。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面说的是“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也就是“社会交往”,因此应以“社会交往”开头与前面衔接;括号后面说“‘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说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而“社会交往”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并列关系。B.将二者关系定位为递进关系,不正确;C.应先说“社会交往”,再说“工作和生活”;D.“除了社会交往”说法错误,且应先说“社会交往”,再说“工作和生活”。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语序不当,“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是后面“互动性增强”的原因,“由于”应该放在前面,应改为“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句式杂糅,要么说“……得到显著提高”,要么说“有助于……提高”,可改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综合分析可知,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①,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②,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的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③。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实际上,这类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那些不太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一天不超过200克。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答案】21.①除了与含糖量高低有关外②果糖的甜度最高③因为有机酸含量较多22.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因为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所以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含糖量少的水果也要限制食用。【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结合后文“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确定空处应该有与“还……与……有关”相照应的关联词语——“除了与……有关外”,再结合上文“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确定答案为:除了与含糖量高低有关外。 ②处因为上文句末为句号,说明主要根据后文填空,再看后文内容为“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于是确定空处与下文是递进关系,得出答案为:其中果糖的甜度最高。③处根据段落位置确定要填的内容是对上文“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比如山楂含糖量超过20%,但因为含酸量较多,吃起来还没有草莓甜”的总结,故得出答案:“山楂中的有机酸所致”,或者“受山楂中有机酸的影响”。【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的能力。根据设问句子“对超重人群以及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的食物呢?”提炼出中心观点。对象为:超重人群以及糖尿病人群;重要信息(原因和结果)为“由于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得出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其次便是“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最后一点便是“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限制总热量,建议平均一天吃下去的水果不超过200克”。综上,再结合字数限定和“因果关系”的要求确定答案。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古训有言:“一埂田坎三节烂,三穷三富不到老。”其大意为“一条田埂也。总有几处会出现缺口,不容易完整,形容人生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材料二明代郑淑云说:“惟吾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大意是,人生常陷于三种困顿之中:一是才华卓越,想奋发有为,却无人赏识,没有平台;二是以诚挚宽厚之心待人,却朋友寥寥,知己不多;三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时常反省,却处处受挫,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材料三《曾国藩家书》有言:“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读了上述材料,你肯定有自己的思考。若在此时,你的亲友——云轩恰遇到某种困顿,请你写封信安慰他,解开他的心结。要求:构思作文时要关涉到上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统一署名为“阿新”;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破茧而出亲爱的云轩: 您好!收到你的来信,得知你一直困惑于自己经常遭人误解,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后,我对你的心情非常理解。但是,你能否换个角度去想你所遇到的困顿?你能否把暂时的不被人赏识,看作是人生的磨砺?古训有言:“一埂田坎三节烂,三穷三富不到老。”人生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人生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出生之前,都要经历一段黑暗甚至痛苦的时期。困守在茧中,永远都是一个丑陋的蛹,破茧而出,才可化作美丽的蝶。一只美丽的蝶,在挣脱茧的束缚,冲出壳后才得以展现自我。然而,人们却不像蝶一样偏偏小心翼翼地为自己裹上一层厚厚外壳,生怕自己被别人发现、关注,不敢伸出自己的臂膀,不愿面对外面灿烂的朝阳,不敢释放胸中积聚的能量。其实,这样做,在拒绝伤害的同时也拒绝了展示自己。现在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是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时代,更是创新发展的时代,大家应该转变观念,应该展现自我,塑造自我。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然而有的人面对每一次机会,却都悄悄的放弃,虽然眼中尽是不舍与渴望,但双脚却已不自觉地将自己推向最暗的角落,那句“枪打出头鸟”的古训,总像紧箍咒一样困束着人们。不敢走到阳光下展示自己,只是在黑暗中默默的遐想,这已成了人们的习惯。这种所谓的“谦让”,所谓的“谦虚”,无形中就扼杀了塑造自我的自信,凝聚成了一个“怕”字,怕在这场角逐中成为牺牲品。因为太怕,宁愿放弃,也不愿踏出尝试的脚步。于是,我们退缩成一只蛹,一只不敢沐浴着日光的蛹,一只只会为自己丑陋而自卑,却不知道走出去自己就会变成美丽的蝶的愚笨的蛹,其实正是我们自己亲手编织起来的茧将自己藏起来了,让所有的光芒销声匿迹。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只破茧蝶,相信自己,战胜自我,放弃胆怯与懦弱,勇敢地将那束缚自己的茧捅破,破茧而出,舒展腰身,在万紫千红中描绘属于自己的色彩,向着广阔而美丽的苍穹扇动着有力的翅膀。不要丢弃自我的本色,一定要勇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满怀信心地向着下一个关口迈进,努力成为强、者胜者。打开一扇窗,放进一缕阳光,打开一扇心窗,增添一份自信;除却沉重的外壳,用真我赢得世界的褒扬,如果你还在黑暗中徘徊,请你鼓足勇气走出来,阳光灿烂的世界,需要你用热情和激情去拥抱,用自信做一对强有力的翅膀。在天空中自信地翱翔,无需刻意将自己隐藏,我们只要自信的站出来大声的向世界宣告:我已不再是茧中丑陋的蛹,我已是走出束缚之后绽放美丽的蝶!蝶在花间起舞,只因它已捅破那层束缚它厚重茧,希望你也会像蝴蝶一样,破茧而出,美丽舞蹈在花间。此致敬礼你的朋友:阿新2021年7月10日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写作材料,第二部分是情境任务。1.审材料。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又属于言论类多则材料作文。材料一主要是:人生道路并不是平坦的,总会有挫折。材料二主要讲了人生的三种困顿: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宽以待人却知己不多;严于律己却处处受挫。材料三主要是:经受磨练、忍受痛苦方能成功。三则材料其实都是讲人生之路,会遇到各种各种问题,要接受考验、经受磨练,方可成功。立意比较简单,至少两则材料都给了解释,围绕材料要点进行立意即可。2.审任务。题目设置了写作情境,具体为:设想如果你的朋友也遇到某种困顿,请你写一封信安慰他,解开他的心结。“遇到某种困顿”:就是从材料中提到的三种困顿中找出一种,不能多写。“请你写一封信”规定了写作的文体,写作时要注意文体特征,要有称谓、问候语、祝福语、落款、时间。“安慰他,解开他的心结”:要针对所选定的一种困顿,分析原因,对朋友进行劝慰。写给遇到困顿的朋友,语气应亲切,表达安慰、关切之情。同时在构思时要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立意】1.天生我材必有用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诚以待人,坚持本心4.提高自我修养,适应环境【素材】1.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我们,当对人诚以相待,却无人能理解时,不应放弃诚信,更应用诚信筑起人生的基石。2.倘若等待生活煎熬、理想吹破后,如果人还不算苟且,就可以嘶哑地歌唱,“世上只有-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面目之后依旧热爱生活”。这当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其间的坚持与动摇,是在无数个寐与不寐之间的捶打折磨。3.不只是我们,不少成功人士的背后也曾经历过困苦险境。史铁生他虽然双腿瘫痪,却未曾沉沦在痛苦之中,而是依旧坚持写作。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他的《写作之夜》里,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了许多人日益幽暗的心。史铁生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奋斗的目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