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9639

大小:45.2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3-10-30

上传者:老李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一年级2022~2023学年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上册第1~4单元。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归隐与入世的两难抉择,曾困扰了无数英雄和才子,其中享誉盛名的,当属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其率性任情、不苟同于流俗的情怀备受后世名人雅士推崇,影响极大。然而,这位“隐逸诗人之宗”是否果真自始至终甘于远离政治经济舞台,种豆南山下,乐此而不疲呢?其最为后人称道的、代表其“淡泊气节”“隐逸志向”的作品,当推《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和《饮酒》等。可事实上,我们需要多维解读陶渊明。他曾几番入仕,一腔热血,满怀抱负:效仿东汉田畴,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读<山海经>》第十首:“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感慨机遇已失,徒怀雄心。细读这些篇章,又哪里有什么“恬淡静穆”和“傲视功名”?归隐田园几年之后的诗作,却是愁苦渐深,看不出所谓“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忍受种田的劳苦,是为了糊口和免祸。田园生活已不再“浪漫”,而是透出几分无奈。 僻居乡村多年后,《怨诗楚调示虎主薄邓治中》中,字里行间,处境困苦更甚,心情忧怨更深:“炎火屡焚如,螟域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旱灾、虫灾、风灾、水灾轮番来袭,饥寒交迫中度日如年,如“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此时心境,不知是怨还是悔?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豪气已经荡然无存。显然,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与其说是出于“崇尚自然”的本心,毋宁说是无可奈何的逃避。只是,田园生活远远不是“恬淡浪漫”这一种底色,南山除了野菊花,还有螟蜮蝗虫、饥馁贫乏和寂寥孤衷;而人,永远不可能饿着肚子体验田园风光。可叹后人,只见其“归去来”的铮铮傲骨、东篱采菊的悠闲自在,却对他后期的困顿愁苦、挣扎怨叹只字不提,更鲜有人正视高适笔下的感慨:“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而对陶氏“挂印辞官”极尽推崇与美化,号召世人起而效仿之,岂非断章取义,误尽天下书生?(摘编自林永芳《南山岂止野菊花》)材料二:宋人对陶渊明有“知道”“闻道”“见道”的评价,是把陶渊明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理想模式、一种理想境界,认为他代表着一种很高的价值取向,把他定位成一种传统文化模式的价值符号。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可以把注重事功,以“志于道”作为人格理想,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功利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文化模式称为“载道文化”;而把超越社会功利,追求人生的审美境界,注重个体的精神需求,以个体精神的逍遥自适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文化模式称为“闲情文化”。载道文化关乎国家社稷、人伦纲常、政教风化、经济仕途,有着鲜明的社会功利性;而闲情文化则关乎个体之情致、志趣、风神、气度等,往往表现为一种悠闲散淡的情怀、一种玄澹雅致的意境、一种高远脱俗的韵致。闲情文化在滥觞时期是生活优裕、精神空虚的魏晋名士们的“专利品”,它是作为儒家传统的对应物出现的,往往带有狂放、怪诞的色彩。而陶渊明的意义正在于:他以自己独特的人生实践将在魏晋名士那里既有几分放诞又有几分做作的“闲情”化为一种高雅而平实的、能够为人们普遍实践的人生艺术。陶渊明心中有一个庄子式的价值判断:权势、功名、贪欲等都是违反自然的异己力量,个体精神应当从“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受制于外物的功利满足是卑微渺小的,而个体精神上的自适才是最值得珍视的;对名利地位声誉的功利追求,远远比不上超功利的精神享受,况且那些功利的追求和满足又往往是以身心屈辱为代价的。 陶渊明虽然归隐了,但他的心并不是一眼干涸的深井。在月白风清的夜晚,他因“有志不获骋”而悲愤难眠;为了寄托对残暴政治的不满,他写下了热情豪放的《咏荆轲》;在《读<山海经>》组诗中,他更是“借荒唐之言,吐岔涌之情”。这些诗篇展示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悲烈情怀,让人们看到了陶渊明性格中执着激烈的一面。而对于固穷之节的坚持和对于道义的追求,也同样表现着陶渊明的执着,这在《咏贫士》《拟古》等诗中都可以看到。对于生命的流逝、物质生活的匮乏,他也“每每多忧虑”,不能无动于衷。可见作为高士的陶渊明对于世事、人生、生命都有相当的执着。执着与通达在他身上体现了完美的统一。这貌似矛盾的两面却和谐地构成了一个入世极深而出世甚远的境界:他心里有许多牵挂羁绊,想得极深,盼得极切——这是他入世极深的一面;他能够从那些牵挂羁绊中解脱出来,从从容容地从荆棘遍生、浊流纵横的人间世走过,神情散淡,气韵飘逸——这是他出世甚远的一面。在人生这出悲喜剧中,陶渊明能“进”能“出”,从容自然。(摘编自韦凤娟《论陶渊明的境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模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林永芳看来,归隐还是入世是困扰无数英雄和才子的话题,在对这两者进行思考与取舍的人之中,陶渊明无疑是最为著名的。B.虽然陶渊明是隐逸之宗,但林永芳否定了他的隐逸行为,认为他并不甘心远离政治经济舞台,隐逸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逃避。C.相较于载道文化,闲情文化关乎个体之情致、志趣等,重视个体的精神需求,具有超越社会功利的一面,因而对士人影响更大。D.在韦凤娟看来,《咏贫士》《拟古》《咏荆轲》《读<山海经>》等虽然体现了陶渊明不同的思想情感,但都展示出其性格中执着的一面。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曾经雄心满怀,志向高远,如效仿田畴参与政事,也写下诗作以自勉,但作为闲情文化的代表,我们须弱化他积极入世的一面。B.依据林永芳的观点,虽然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描写了恬静怡人的田园风光,但是陶渊明此时的处境并不一定是恬淡浪漫的。C.因为陶渊明描写种田劳作的辛苦和各种自然灾害轮番来袭时处境艰难的诗歌很少,所以后世之人很少提及他的困顿愁苦、挣扎怨叹。D.闲情文化经过陶渊明的升华后少了一份狂放和怪诞,多了一份高雅和平实,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理想模式,是一种人人都要实践的人生艺术。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道德经》B.孙子荆雅敬王武子。武子丧,子荆临尸恸哭,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世说新语·伤逝》C.采采芣莒,薄言采之。采采芣莒,薄言有之。——《诗经》D.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坠;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小窗幽记》4. 韦凤娟认为宋人把陶渊明定位成了一种传统文化模式的价值符号,这种“价值符号”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5.有人认为林永芳与韦凤娟都能立体地解读陶渊明。请结合材料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答案】1.D2.B3.C4.①化魏晋士人“狂放和怪诞”为“高雅和平实”的人生艺术;②解脱外物的束缚,超越社会性功利来追求个体精神上的自适;③将执着与通达统一,最终达到从容自然。5.林永芳从傲然与悠闲、困顿与愁苦两个角度解读陶渊明;韦凤娟从执着和通达(或者出世与人世)结合的角度来解读陶渊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陶渊明无疑是最为著名的”错误,原文为“享誉盛名”;B.“林永芳否定了他的隐逸行为”错误,原文是说“我们需要多维解读陶渊明”,林永芳并没有表达对陶渊明的否定,她的目的是指出后人曲解陶渊明带来的危害;C.“因而对士人影响更大”错误,“载道文化”和“闲情文化”两者是并列关系,“因而对士人影响更大”缺少原文依据。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我们须弱化他积极入世的一面”错误,我们需要全面看待他;C.“因为陶渊明描写种田劳作的辛苦和各种自然灾害轮番来袭时处境艰难的诗歌很少,所以……”错误,强加因果关系,“陶渊明描写种田劳作的辛苦和各种自然灾害轮番来袭时处境艰难的诗歌很少”缺少文本依据,“后世之人很少提及”不符合原文,原文是“只字不提”。D.“是一种人人都要实践的人生艺术”错误,主观夸大,原文为“能够为人们普遍实践的人生艺术”。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道家强调要从“欲望”的束缚中走出来,符合材料二观点;B.“学驴叫”是魏晋时期具有怪诞、狂放色彩的行为方式,符合材料二观点;C.描写妇女劳动场景,流露出劳动的喜悦,不符合材料二观点;D.强调出世与人世的统一,符合材料二观点。故选C。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从“闲情文化在滥觞时期是生活优裕、精神空虚的魏晋名士们的‘专利品’,它是作为儒家传统的对应物出现的,往往带有狂放、怪诞的色彩。而陶渊明的意义正在于:他以自己独特的人生实践将在魏晋名士那里既有几分放诞又有几分做作的“闲情”化为一种高雅而平实的、能够为人们普遍实践的人生艺术”可知,化魏晋士人的“狂放和怪诞”为“高雅和平实”的人生艺术;从“陶渊明心中有一个庄子式的价值判断:权势、功名、贪欲等都是违反自然的异己力量,个体精神应当从‘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受制于外物的功利满足是卑微渺小的,而个体精神上的自适才是最值得珍视的;对名利地位声誉的功利追求,远远比不上超功利的精神享受”可知,解脱外物的束缚,超越社会性功利来追求个体精神上的自适;从“执着与通达在他身上体现了完美的统一……陶渊明能‘进’能‘出’,从容自然”可知,将执着与通达统一,最终达到从容自然。【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其率性任情、不苟同于流俗的情怀备受后世名人雅士推崇,影响极大”“归隐田园几年之后的诗作,却是愁苦渐深”“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与其说是出于‘崇尚自然’的本心,毋宁说是无可奈何的逃避”等处可知,林永芳从傲然与悠闲、困顿与愁苦两个角度解读陶渊明;从“执着与通达在他身上体现了完美的统一。这貌似矛盾的两面却和谐地构成了一个入世极深而出世甚远的境界:他心里有许多牵挂羁绊,想得极深,盼得极切——这是他入世极深的一面;他能够从那些牵挂羁绊中解脱出来,从从容容地从荆棘遍生、浊流纵横的人间世走过,神情散淡,气韵飘逸——这是他出世甚远的一面。在人生这出悲喜剧中,陶渊明能‘进’能‘出’,从容自然”可知,韦凤娟从执着和通达(或者出世与人世)结合的角度来解读陶渊明。(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又一个“狙击兵岭”魏魏常言说,“响鼓不用重槌敲”。自从团政委点出三连的问题之后,郭祥就立时召开了支委会,首先对自己打大仗的思想进行了自我批评。接着对“怕捅马蜂窝”的思想,也捎带着给了几炮。随后经过研究,选出了本连的特等射手,组成了步枪组,机枪组,还有六口炮和祖国新来的无座力炮合编的冷炮组,区分了地段,划分了责任。第二天,狙击活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大家都憋足劲,要向“狙击兵岭”看齐。 果然不出所料,狙击活动遭到了敌人强烈的报复。又是飞机,又是大炮,很是疯狂了一阵。但是都被他们硬顶过去。郭祥还特意把无座力炮秘密运到前沿,敲掉了无名山上敌人设置的那辆固定坦克,狙击活动就更顺利地开展起来。无名山下的每一条大路小路,敌人出没的每一个场所,都受到狙击手们的严密监视。只要敌人一露头,就会猝不及防地倒在狙击手们的枪弹之下。真是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屁滚尿流,偶尔出来一次,就像老鼠出洞一般。开始敌人还去拖死尸,死尸拖不回,还得赔上三个五个,最后连死尸也不拖了。当时,我们的快板诗人毕革飞,曾写过一篇快板,专门记载此事。诗曰:狙击手,真活跃,你一枪,我一炮,不打死靶,要打活目标。展开狙击大竞赛,个个都把战机找,敌人在工事一露头,叽地一枪应声倒。敌人出来拉尸首,又是射击好目标。你要愿意要尸首,我们负责给你造!零零碎碎吃喝你,最后把你全吃掉!在这场狙击大竞赛中,“创造杀敌百名狙击手”的口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青年战士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都想最先突破这个光荣指标。特别是那个16岁的小鬼杨春,简直着了迷。这匹刚刚戴上笼嘴的小马,在老保姆陈三得力的领导下,虽然进步不小,但是按陈三的说法,始终没有把他那种过剩的精力完全转化为建设的积极性。平时,不是到这个班偷偷拆卸机枪,就是到那个班摆弄别人的炮。这一下可好了,他的全副精力都集中到这方面去了。每天天一亮,他把帽檐儿一歪,就抱着一支枪,伏在射击台上,用一双圆圆的猫眼搜寻着自己的猎物。有时候为了减小自己的目标,他甚至脱个光膀子,把帽子也染上黄泥,伏在交通沟沿上观察。远远看去,他那在庄稼地滚过的身体简直同黄黄的泥块没有两样。由于他这样不辞劳苦,今天打中三个,明天击倒五个,他的记录表直像响箭一般地直线上升。他本人也越打越上瘾,越打越来劲。每天只嫌太阳落得早,只嫌天色亮得迟。就是夜间做梦,也不断地喊:“打中了!打中了。”一边喊,手指头还在不断地扳动。这样,在一个月结束的时候,他的毙敌数已经达到58名,不要说在全连,就是在全营也遥遥领先了。有人分析说,他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由于他那精确的射击技术。确实不能否认,他从小就是一个玩弹弓的好手,到现在他那圆乎乎的小脸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疤痕,就是他的“战友”给他留下的光荣纪念!说到这儿,我们不妨揭破这小鬼的一件秘密。它甚至已经到了绝密的程度,以至料事如神的郭祥、工作深入的老模范以及朝夕相处的陈三都摸不清底细。那还是今年春暖花开的时节,从祖国寄来了大批的“慰问袋”,小杨春也理所当然地分到了一个。这个袋子里装了几十块水果糖,还有一封短短的信。从信上看,来信人年纪很小,字迹稚嫩,一笔一画,像是刚会挪步的孩子,比杨春那打飞脚的字好不了多少。信上写道: 亲爱的志愿军叔叔:我妈妈每天给我一分钱买糖。我没有吃,现在我给叔叔寄去。希望叔叔吃了我的糖,多打死几个美国鬼子!我要向叔叔学习,长大了,也要去抗美援朝。李毛毛当时,接到慰问袋的这位16岁的“志愿军叔叔”,不用说是颇受感动的。因为他平生以来第一次作为一个人民战士受人尊敬。他当时就在自己的小本上写了一首诗:慰问袋,六寸长,慰问糖在里面装。昨天我吃一块糖,糖儿对我把话讲:你吃糖,想一想,祖国人民的心意可记上?按照小杨春原来的计划,这糖本来是准备立功之后才吃的。但是,毕竟我们这位“志愿军叔叔”修养方面还有些不足,今天一块儿,明天一块儿,也就吃完了。只剩了个空空的小口袋还包在包狱里。这次支部号召“创造杀敌百名狙击手”,小杨春忽然想起这个慰问袋来,如果打死一个敌人,就把一枚小石子装进去,装满了100枚,将来寄给这位小朋友,岂不是一个很好的纪念?这样就暗暗下了决心。但是,这小鬼鬼心眼不少:一来这计划还不知道能不能完成;即使能完成,事先透露出去,还是会被人传为笑柄。他自己这样那样的“漏子”已经够多了,何必再给人增加一份谈话的资料呢?于是就把这事定为“绝密”一级,对人绝口不谈。只是在打死一个敌人后,才选一枚晶莹可爱的小红石子,乘夜深人静悄悄丢到那个未曾见过面的朋友的口袋里。(节选自《东方》,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团政委点出三连的问题后,郭祥“立时召开了支委会”,“立时”体现了郭祥对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B.敌人动用飞机、大炮对志愿军展开强烈的报复,这表明敌人对志愿军包括狙击活动在内的军事行动早有预料。C.李毛毛在信中说“长大了,也要去抗美援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对后方的孩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D.杨春没有按照原计划在立功之后吃糖,“修养方面还有些不足”,表现了杨春定力的不足,还有一定的孩子气。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志愿军狙击手的打击之下,敌人“就像老鼠出洞一般”,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敌人的狼狈。B. 小说选取抗美援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既展示了正面的战斗场面,也描写了战争中的日常生活,内容充实。C.小说的语言朴实,如“怕桶马蜂窝”“真是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屁滚尿流”等,与《哦,香雪》的语言相似。D.小说的叙述者无所不知,既能够看到人物、事件的外部状态,也能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知其所思所想。8.有人认为快板诗人毕革飞的快板内容与上文重复,应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9.为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展现志愿军战士的风采,抗美援朝纪录片《英雄》栏目组正在寻找“志愿军英雄”。请根据小说内容,提炼三则关于杨春的素材,供摄制组采访使用。【答案】6.B7.C8.不同意。①从内容上,虽然与上文的内容有些重复,但以诙谐的语调再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场景,表现出战士们的乐观精神;②表现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法灵活,善于调动士兵的士气;③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装备精良的敌军的蔑视以及必胜的信心。9.①杨春一心为国,参加抗美援朝,在随时可能付出生命的情况下狙杀敌人;②杨春为战胜敌人,不分日夜苦练狙击本领;③杨春专注于“狙击”,即使夜间做梦,也会梦到击中敌人并做出扳动扳机的动作;④杨春知恩图报,用石头记录战场的战绩报答小女孩的“慰问”。【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这表明敌人对志愿军包括狙击活动在内的军事行动早有预料”错误。从原文看,敌人对志愿军的军事行动并不清楚。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哦,香雪》的语言相似”错误。两篇小说的语言并不相似,《哦,香雪》文字淡雅,洋溢着诗情画意,笔调清新。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 首先要表明观点,不同意。然后阐明理由。从内容上看,快板内容描写的是志愿军展开狙击大赛,志愿军们寻找战机,只要敌人一露头就会倒在狙击手的枪弹之下,敌人出来拖尸首的时候,又被志愿军射中,最后被志愿军零零散散地消灭掉。运用快板的形式,语言非常地诙谐。所以虽然与上文的内容有些重复,但以诙谐的语调再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场景,表现出战士们的乐观精神。本快板内容出现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描写战场上的生活,从而可以表现出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法灵活,同时以这种形式做宣传,也调动了士兵的士气。当时狙击活动遭到了敌人强烈的抱负,又是飞机,又是大炮,很是疯狂。而志愿军战士用枪、炮把敌人当成活靶子,从而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装备精良的敌军的蔑视以及必胜的信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由原文“青年战士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都想最先突破这个光荣指标。特别是那个16岁的小鬼杨春,简直着了迷”“平时,不是到这个班偷偷拆卸机枪,就是到那个班摆弄别人的炮。这一下可好了,他的全副精力都集中到这方面去了”可知,杨春一心为国,参加抗美援朝,在随时可能付出生命的情况下狙杀敌人。由原文“有人分析说,他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由于他那精确的射击技术。确实不能否认,他从小就是一个玩弹弓的好手,到现在他那圆乎乎的小脸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疤痕,就是他的‘战友’给他留下的光荣纪念!”可知,杨春为战胜敌人,不分日夜苦练狙击本领。由原文“他本人也越打越上瘾,越打越来劲。每天只嫌太阳落得早,只嫌天色亮得迟。就是夜间做梦,也不断地喊:‘打中了!打中了。’一边喊,手指头还在不断地扳动”可知,杨春专注于“狙击”,即使夜间做梦,也会梦到击中敌人并做出扳动扳机动作。由原文“这次支部号召‘创造杀敌百名狙击手’,小杨春忽然想起这个慰问袋来,如果打死一个敌人,就把一枚小石子装进去,装满了100枚,将来寄给这位小朋友,岂不是一个很好的纪念”可知,杨春知恩图报,用石头记录战场的战绩报答小女孩的“慰问”。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 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退备宫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瑜子胤,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臣窃以瑜昔见宠任,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夫折冲捍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为胤归诉,乞丐余罪。”(节选自《三国志·吴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B.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C.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D.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与本名有一定关系的别名,如在周瑜的名与字中,“瑜”与“瑾”都指的是美玉。B.得蜀而并张鲁的“并”意思是吞并,与成语“并驾齐驱”中的“并”意思不相同。C.爵,指爵位,《礼记》记载爵位有五等,文中“三爵”是说周瑜被授予第三等爵位。D.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的“匹夫”指平民,与成语“匹夫之勇”中的“匹夫”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瑜高大健壮,容貌俊美,为人性情气度宽宏阔大,大体上很得人心。此外,他还精研音乐,在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B.周瑜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在他的指挥下,孙瑜等人先征讨麻、保二屯,收获颇丰,后来又追击攻打黄祖的大将邓龙并将其俘虏。 C.周瑜受到孙氏兄弟器重。孙策曾经极为高兴地认为有了周瑜之后,就一切顺利了;孙策去世之后,周瑜与张昭共同掌管诸项事务。D.周瑜有远见,有谋略。他能够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在张鲁入侵刘璋时,他能够给孙权分析当时的形势,得到孙权认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2)夫折冲捍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14.诸葛瑾、步骘心目中的周瑜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的形象是否一致?请简要说明。【答案】10.A11.C12.B13.(1)所以请求担任居巢县令,想要借路东归,袁术听从了他(2)对于能够抵御强敌、解除国难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珍视、敬重的。14.不一致。由“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可知,诸葛瑾、步骘眼中的周瑜是身先士卒的勇猛武将形象。由“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知,周瑜是从容淡定地指挥作战的儒将形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初周瑜收到孙策友待,太妃又让孙权以兄长之礼尊待他,这时孙权职位是将军,众位将领宾客待他的礼节很简单,而周瑜独自先竭尽恭敬,就对他遵循臣下的礼仪。“将军”为固定词语,之间不断开;“将宾客”是并列结构的短语,“诸”为定语,“诸将宾客”为名词短语作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便”是副词“就”,引出下文,表承接关系,“尽敬”和“便”中间应该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文中‘三爵’是说周瑜被授予第三等爵位”理解错误,文中的爵指一种酒器。“三爵”理解为喝了很多酒。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孙瑜等人先……后来……”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1 段“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可知,追击攻打邓龙并将其俘虏的是周瑜。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故”,所以;“为”,担任;“假涂”,借路,“涂”,同“途”,道路;“听”,听从;“东”,向东。(2)“折冲”,抵御强敌;“捍难”,解除国难;“贵重”,珍视、敬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原文“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臣窃以瑜昔见宠任,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句意是诸葛瑾、步骘连名上奏疏说:“臣等私下认为周瑜从前收到宠爱信任,受命出征,身挡箭石,尽忠献身,视死如归。”由“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等词语可知,诸葛瑾、步骘眼中的周瑜是身先士卒的勇猛武将形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周瑜的描写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句意是(周瑜)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由“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可知,周瑜是一位潇洒的儒者形象;再由“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知,周瑜是从容淡定地指挥作战的将领形象。参考译文: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周瑜身体高大健壮、相貌俊美。起初,孙坚组织义兵讨伐董卓,将家迁到舒县。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岁,独与周瑜友好。周瑜的叔父周尚为丹杨太守,周瑜前往看望。正好赶上孙策准备东渡,到达历阳,写信急速通知周瑜,周瑜领兵迎接孙策。孙策十分高兴地说:“我得到了你,就一切顺利了。”于是周瑜跟随孙策攻打横江、当利,全部攻克。不久,袁术派自己的堂弟袁胤替代周尚为丹杨太守,于是周瑜和周尚都回到寿春。袁术打算任用周瑜做将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请求担任居巢县令,想要借路东归,袁术听从了他。周瑜于是从居巢回到吴郡。这年是建安三年。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任他建威中郎将。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孙权执掌政事。周瑜带兵前往奔丧,于是就留在吴郡,以中护军身份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诸事务。建安十一年,督率孙瑜等人征讨麻、保二屯,杀死其首领,俘虏一万多人,返回守卫宫亭。江夏太守黄祖派将领邓龙带兵几千人进入柴桑,周瑜追击攻打,活捉了邓龙送到吴郡。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这时,刘璋任益州牧,外有张鲁入侵,周瑜于是到京拜见孙权说:“现在曹操刚受挫折,正有忧虑在心,不能和将军您对阵作战。请允许我和奋威将军一起进军攻取蜀地,得到蜀地之后再吞并张鲁,然后留奋威在那里固守。我再回来与将军您一起占据襄阳进攻曹操,北方就能够谋取了。”孙权答应了他。周瑜回到江陵,准备行装,路途上在巴丘病道,当时年纪三十六岁。当初周瑜收到孙策友待,太妃又让孙权以兄长之礼尊待他,这时孙权职位是将军,众位将领宾客待他的礼节很简单,而周瑜独自先竭尽恭敬,就对他遵循臣下的礼仪。周瑜性情气度宽宏阔大,大体很得人心、周瑜年轻时精研音乐,即使喝了很多酒之后,乐曲如有缺误,周瑜一定知道,知道后一定回头看,所以当时人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周瑜的儿子周胤,在黄龙元年,被封为都乡侯,后因罪被流放到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奏疏说:“臣等私下认为周瑜从前受到宠爱信任,受命出征,身挡箭石,尽忠献身,视死如归。对于能够抵御强敌、解除国难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珍视、敬重的。所以汉高帝封爵的誓词说‘即使黄河变得如同衣带,泰山变得就像磨刀石,封国永远保存,传及子孙后代’。何况周瑜去世不久,而他的儿子周胤就沦为普通平民,更加让人哀痛伤心。私下希望陛下圣明,遵依古义,臣等为周胤诉情,恳求赦免他余下的罪行。”(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采凫茨①郑獬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十指欲流血,且急眼前饥。官仓岂无粟?粒粒藏珠玑。一粒不出仓,仓中群鼠肥。【注】①凫茨:又称荸荠、地梨、马蹄。多年生草本植物,种于水田中。地下茎为扁圆形,表面呈深褐色或枣红色。肉白色,可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野百姓由“朝”到“暮”,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只采到“一筐”凫茨,足见采之不易。B.乡野百姓区区所得,只能聊以充饥,一个“急”字突显了他们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情状。C.“仓中群鼠肥”揭示官民之间的尖锐矛盾,矛头直指统治者,体现了诗人的耿直个性。D.整首诗结构清晰,语浅意显,明白如话,抒发的情感与诗人杨万里的《插秧歌》一致。16.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认为诗歌“议论须带情韵以行”,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D16.“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意思是诗歌的议论说理要与形象的描绘、情感的表达密切结合,融成一片,而不是枯燥地议论说理。本诗前四句描写采摘凫茨的艰辛,表达了对处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的同情;接下来写官府囤积民粟的可恶,加强了憎其所憎的情感浓度;最后以群鼠饱食仓粮收束全诗,表达了对吸食民脂民膏的统治者的猛烈押击。全诗做到了理裹情韵,避免了枯燥说理的弊病。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抒发的情感与诗人杨万里的《插秧歌》一致”错误。本诗抒发了对百姓的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杨万里的《插秧歌》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沈德潜《说诗晬语》认为诗歌“议论须带情韵以行”,“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意思是诗歌的议论说理要与形象的描绘、情感的表达密切结合,融成一片,而不是枯燥地议论说理。本诗前四句写到乡野百姓在早上带着筐出去,在晚上带着一筐凫茨回来,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只采到一筐凫茨。在采这一筐凫茨的过程中,十指都要磨出鲜血,而这一筐的凫茨只能暂且充饥。前四句通过描写采摘凫茨的艰辛,表达了对处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的同情。颈联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对官仓中有没有粮食进行询问,而官仓中的粮食粒粒赛过珍珠,从而表现出官府囤积民粟的可恶,加强了憎其所憎的情感浓度。尾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那些吮吸民脂民膏、贪污自肥的官吏比作群鼠,从而表达了对吸食民脂民膏的统治者的猛烈押击。所以全诗做到了理裹情韵,避免了枯燥说理的弊病。(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及了此事。(2)白居易《琵琶行》中,读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可以了解琵琶女的籍贯及未出嫁前的家庭住址。(3)一些乐器经常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作品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谢公宿处今尚在②.渌水荡漾清猿啼③.自言本是京城女④.家在虾蟆陵下住⑤.鼓瑟吹笙⑥.虎鼓瑟兮鸾回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有:渌,漾,猿,虾,蟆,瑟,笙,鸾。 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在中央民族学院设立了少数民族语文专业,该专业于1952年首次面向高中毕业生招生。“服务祖国”的信念和对首都北京的向往,让刚高中毕业的戴庆厦①地踏上了北上之路,也踏上了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征程。大学期间,戴庆厦“服从分配”,进入了没有人报名的景颇语班。在学习中,戴庆厦很快就爱上了景颇语,从此与之相伴一生,②,无怨无悔。治学中,戴先生极为重视“田野调查”。依据长期的田野调查研究让他认识到,研究汉藏语独立于印欧语的眼光,这一认识使他不可避免地必须向权威理论发起挑战。事实证明,戴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教学上,戴先生也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语言田野调查。景颇族有个谚语“小毛驴跟着驴妈妈赶街”,说的是小毛驴跟着驴妈妈赶集,路上走得很认真,但空去空回,不像驴妈妈能驮一大包货回来。戴先生最喜欢拿这个谚语催促弟子们走出门去,踏踏实实地做田野调查,要求他们务必拿回语料,不能③、空手而归。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义无反顾②不离不弃③走马观花19.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而在中央民族学院设立的少数民族语文专业于1952年首次面向高中毕业生招生。20.长期的田野调查研究让他认识到,研究汉藏语要有独立于印欧语的眼光,这一认识使他必须向权威理论发起挑战。【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刚高中毕业的戴庆厦绝不回头退缩地踏上了北上之路,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义无反顾”。意思是:做正义的事只有上前,绝不回头退缩。第二空,结合上句“从此与之相伴一生”可知,此处语境是指戴庆厦与景颇语永不分离,永不抛弃,所以应该用成语“不离不弃”。意思是:永远在身边,永不分离,永不抛弃。 第三空,结合“空手而归”可知,此处语境是指要求他们不能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所以应该用成语“走马观花”。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愉快和得意的心情。现比喻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短句变长句,主要是把一组句子组合成结构复杂的单句,变换后的长句只能是单句,只能有一套主干,还必须保证内容完整,语意连贯。短句变长句,先找准句子主干,可以把“少数民族语文专业于1952年首次面向高中毕业生招生”作为句子主干。然后合并枝叶,合并表意相同的词语,提取各次要语句的主要信息,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在中央民族学院设立了”改为该主干句的修饰成分,改为“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而在中央民族学院设立的”,作为定语修饰“少数民族语文专业”,得出正确答案: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而在中央民族学院设立的少数民族语文专业于1952年首次面向高中毕业生招生。【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残缺主语,“依据长期的田野调查研究让他认识到”中,可删去“依据”或删去“让”;二是残缺谓语,“研究汉藏语独立于印欧语的眼光”成分残缺,可在“独立”前可加上“要有”;三是语义重复,“不可避免地必须”语意重复,可删去“不可避免地”。(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近年来成为一大热词。究其因,①,乃是由于当今消费者需求的提升和个性化趋势,促使企业生产日益转向“需求中心”,从而对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国家层面来看,当代工匠精神的勃兴,则与当前制造业的转型密切关联。中国的改革开放适逢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为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制造”逐步陷入窘境。 当前,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至为关键的莫过于技术和精神两个层面。在技术和精神之间,无论技术多么优秀,都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而其背后的精神则是很难被模仿和超越的,因而,相对而言,②。纵观世界制造强国,无论是“日本制造”还是“德国制造”,他们的强大,③。显然,中国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真正缺乏的不是钱和技术,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谦虚进取、克己奉公、忍耐执着、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1.下列句子中的“方寸”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方寸”,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视方寸于牛,不知其大于羊;总视其体,乃知其大相去之远。B.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C.老母在洛,无复方寸,既奉恩贷,实若更生。D.你千万不要再存糊涂念头,乱我方寸。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A22.①从个体层面看②精神更为重要③都与工匠精神密切相关【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方寸”与原文的“方寸”意思一样,都是一寸见方。B.“方寸”意思是方始一寸,极言矮小。C、D.“方寸”意思是心绪。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分号可知,此处与“而从国家层面来看”相照应,“由于当今消费者需求的提升和个性化趋势,促使企业生产日益转向……”是从个体来说,故填:从个体层面看。第二处,这是一个结论句,前面说“至为关键的莫过于技术和精神两个层面”“无论技术多么优秀,都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而其背后的精神则是很难被模仿和超越的”,可知,此处是说技术和精神两个层面中精神更重要,可填:精神更为重要。第三处,上句是“无论是……还是……”,此处应用“都……”与之搭配;后面“中国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真正缺乏的不是钱和技术,而是一种……工匠精神”,可知,此处应说到“工匠精神”,并且是说世界制造强国与工匠精神有关,可填:都与工匠精神密切相关。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古典文心》是国学大师顾随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中国古典散文的课堂实录,由其学生叶嘉莹记录。书中,顾随认为青年最怕意气颓唐、胸襟窄小,并提倡青年人应该增意气与开胸襟:增意气是使人不萎靡;开胸襟是使人不狭隘。如此,青年人便“能容、能进”。顾随的说法能给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给出国学大师顾随的观点:青年人应该“增意气”与“开胸襟”,并指出“增意气”与“开胸襟”的功效:“增意气”是使人意志昂扬不萎靡,“开胸襟”是使人心胸开阔不狭隘,做到这两点,就能容、能进。写作中,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增意气”与“开胸襟”的内涵。如“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我们可以通过成语进一步理解其内涵,常见成语有意气风发、意气扬扬等。由此我们可知,“意气”是一种正能量的精神气概,给人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之感。“开胸襟”相对好理解,就是要开阔胸怀。二者针对青年人的不同缺点,内涵各不相同。考生由此还可以思考,当下青年有哪些做法和现象需要“增意气”与“开胸襟”?由此不难想到那些“躺平者”“摆烂者”。还可以思考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会有什么危害,如何做到这两点。另一方面,在顾随看来,两者的地位同等重要。由此我们还可以思考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何关系等。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将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辨析,如“增意气”与“嚣张”的不同,“开胸襟”与“自负”的区别;也可以结合当下青年人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如“丧文化”“躺平”等进行思考。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给当代青年以启示”。必须明确回答引导语中的问题,体现对“给当代青年以启示”的认识和思考,要有明确的观点。可以由某些不良现象入手,分析危害,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立意:1.增意气以治萎靡,开胸襟以疗狭隘。2.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3.意气与胸襟,助力青年成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