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9636

大小:46.9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3-10-30

上传者:老李
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名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四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理想夙愿,而且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梦想,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连接为一个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国家富强。国家富强既体现为国家经济实力强、科技实力强、国防实力强等“硬实力”方面的“富强”,又体现为国民素质高、民族凝聚力强、文化创新力强、国际影响力强等“软实力”方面的“富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民族振兴。民族振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要求。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振兴主要体现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民族振兴主要体现为中华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今天强调实现民族振兴,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和远大追求。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人民幸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中国梦最根本的是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新时代,为14亿多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摘编自《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梦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中提炼出一个基本结论,那就是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道路决定命运,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从此出发,上升至国家、民族层面,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其实现条件,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动员令。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从三个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维度明确了中国梦的内涵。从国家层面讲,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民族层面讲,就是要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从人民层面讲,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就表明了中国梦的主体、实现力量以及所惠及的对象。中国梦作为我们现实的奋斗目标,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要思想,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凝聚为民族的共识。中国梦既是国家之梦,也是个人之梦;既是长远之梦,也是近期之梦;既是宏大抱负之梦,也是温馨康乐之梦。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在中国梦感召下迸发出作为现代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伟大的时代需要以梦想作为灯塔,需要以梦想作为激励所有人一起奋斗的目标。中国梦作为我们现实的目标,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越来越清晰。(摘编自《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梦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B.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不断增强的民族精神力量,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C.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民族的梦想出发,兼顾个人的理想、追求和梦想,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D.中国梦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要思想,中国梦既是国家之梦,也是个人之梦;既管长远,也顾及近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梦想,才能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联系起来,让各方成为命运共同体。B.在不同时期,民族振兴的内涵不同。如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振兴主要体现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C.中国梦是我们现实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民族复兴之梦,这表明了中国梦的主体和实现力量。D.中国梦是这个伟大时代的灯塔,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也开始清晰,即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目标。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梦概念内涵的范畴的一项是()A.国民素质高,民族凝聚力强,国际影响力强。B.既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也有强大的精神力量。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和远大追求。D.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实现更大的开放。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有什么重要意义?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说明。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梦,在内容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C2.B3.D4.①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连接为一个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②中国梦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问题。③中国梦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凝聚为民族的共识。④中国梦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不断探索和总结。5.①相同点:两则材料都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本质,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不同点:材料一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14亿多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材料二还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梦的逐步深化的认识过程以及中国梦的意义。【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从国家、民族的梦想出发,兼顾个人的理想、追求和梦想”错,曲解文意,原文是“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从此出发,上升至国家、民族层面,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A.“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梦想,才能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联系起来”错,原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梦想,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连接为一个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选项采用“只有……,才……”的形式表述,说法太绝对。C.“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民族复兴之梦,这表明了中国梦的主体和实现力量”错,不合文意。原文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就表明了中国梦的主体、实现力量以及所惠及的对象”。可见,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而不是民族复兴之梦。D.“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也开始清晰,即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目标”分析不当,原文是“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越来越清晰”。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特定概念内涵的能力。D.“实现更大的开放”不属于中国梦概念内涵的范畴。根据“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从三个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维度明确了中国梦的内涵”可知,中国梦的内涵本质,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见该项中“实现更大的开放”的说法不属于中国梦概念内涵的范畴。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相关信息并概括特定内容的能力。(1)根据材料一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梦想,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连接为一个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概括出中国梦的重要意义之一为: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连接为一个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2 )根据材料二中“中国梦作为我们现实的奋斗目标,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问题”概括出中国梦的重要意义之二为:中国梦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问题。(3)根据材料二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要思想,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凝聚为民族的共识”概括中国梦的重要意义之三为:中国梦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凝聚为民族的共识。(4)根据材料二中“中国梦作为我们现实的目标,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概括中国梦的重要意义之四为:中国梦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不断探索和总结。【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首先梳理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整合并分点作答。(1)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中“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民族振兴”“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国家富强”可知,材料一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本质,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根据材料二中“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从三个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维度明确了中国梦的内涵”可知,材料二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本质,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综上,两则材料都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本质,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不同点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新时代,为14亿多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可知,材料一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14亿多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材料二中“从国家层面讲,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民族层面讲,就是要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从人民层面讲,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和最后一段“中国梦作为我们现实的奋斗目标,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要思想,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凝聚为民族的共识……中国梦作为我们现实的目标,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对改革开放40 年以来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越来越清晰”可知,材料二还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梦的逐步深化的认识过程以及中国梦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关大妈茹志鹃一个黑黑瘦瘦的解放军,胸前挂满了勋章,急急地跑上小土坡,就见一座朝南的新瓦房。这军人煞住了脚,慢慢推开院门。院里寂静无人,堂屋的门敞着,一眼就望见上首的大牌匾,上面矫健的五个大字“游击队之母”。这里就是关大妈的家,就是他日夜思念的地方。七年前,新四军北撒后的第三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大家都叫它“穷鬼滩”。天色阴沉,黯淡。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没有唉声叹气,也没嚎哭,只是发愣。关大妈在这一带,真是个出名心软命硬的人。她二十三岁那年,刚怀了孕,丈夫就死了。从此,她一个人上山砍柴,挑水煮饭,挺了个大肚子,有天大的苦楚,都搁在自己心里。那年腊月初四,邻居发现她两天没出门,第三天她出来了,脸肿了,嘴唇破了,微笑着告诉大家,她生了个儿子。关大妈就是这样一个人。关大妈在儿子桂平的坟前,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关大妈不由自主地退后几步,只见一个人,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怔住了,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吗?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道从哪来的力气,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清剿队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老总啊!这里是多年的乱坟场,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游魂的,老总,你可不能吓我这老太婆呀!”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孩子,我们快回去吧。” 她话还没说完,自己就坐在地上,腿软得怎么也站不起来了。一路上,两个人也不知谁扶着谁,跌跌撞撞地走着,走进那所孤单单的草房。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欢喜,原来自己救的小伙子,就是敌人悬赏十两黄金的新四军游击队员倪老虎,老百姓都叫他猫子。在游击队活动的边缘区里,新增加了一个红色的“点”。这就是土坡坡上关大妈的那所茅屋。她还是吃素,也常到儿子坟上去,不过除此之外,她常常会莫名其妙地背上个粪筐,到陌生的村里捡牛类,也会突然地到敌人据点里去买一篮子豆腐回来。冻结了的大地,给太阳融化了。剩下最后一点凉意,也叫春风吹跑了。一九四九年的春天,伴随着长江两岸的炮声。来到了江南人民的心里。黎明前的夜。更黑更深。清剿队不分日夜,不管大小道路,到处闻着,嗅着,埋伏着。猫子已有两个月没到关大妈家来了。这一天早上,乡长金克已,脸色刷白,气喘喘地站在门外,门一开。就拉着关大妈往里跑。一边跑,一边摸出一个折得四方的、像豆腐块的硬纸,塞给关大妈,一边急急地说道:“妈妈,不要怕,今晚猫子会到你这里来,把这东西交给他,告诉他,这东西是用命换来的!”关大妈回到屋里,慢慢地把纸摊开,上面划满了歪歪扭扭的点点线线。关大妈猛然想起:“这大概就是人常说的地理图吧。”这一天的日子,似乎过得特别慢,特别安静。直到天黑透了,才见猫子急匆匆地进来。他接过纸去,慎重地和关大妈说:“妈妈,我去了,不定什么时候回来,再过些时候。这里天亮了,日子就好过了。”不知哪里惊起一群宿鸟,呱呱地掠过屋顶,朝后山飞去。“孩子,快走吧!”话音还没落地,就听外面的狗,远远近近一齐狂叫起来。猫子从门缝张望了一下,就见几十个清剿队的家伙正包抄村子。江边的炮声,隐隐地响着。微微的星光下,薄薄的茅屋顶变得灰白。残缺的茅屋屋檐的影子,投在屋子当腰的泥墙上,就像一道奇妙的花边。关大妈定了定神,看住屋边那堆草,心里镇静下来,慢慢从身上摸出了一盒火柴……黑烟冲上天,火光照亮了院子,村子,烧红了半个天,火,在跳着,火舌舐到了屋檐。“救火啊!着火啦!”从院子到河边,都是人,都是水,喊的叫的,火光冲天。猫子早挤到河边,有些在家过夜的年轻人,也趁乱悄悄地跑了。江边的炮声,隆隆滚来,正像久旱后的雷声。 阳光从天窗上,斜斜地透进来,匾上“游击队之母”五个大黑字,显得更加光辉灿烂。那军人肃然地站在横匾下,把自己胸前的勋章,一个一个摘下来,放在长条桌上。背后的院门推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稳步走了进来,她眯缝着眼,盯住这军人看了半晌,才轻声说道:“猫子,可把你盼来了。”那里,五个黄灿灿的勋章,静静地摆在母亲的桌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两处“黑黑瘦瘦”写出了两个不同的人的共同的外貌特征,意在突出游击队生活的艰苦。B.小说使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关大妈的身世经历。“心软命硬”表现了关大妈坎坷而悲苦的命运。C.桂平牺牲前的话,显示了桂平对敌人的仇恨,为下文关大妈救助受伤遭追捕的猫子埋下了伏笔。D.唬走贼兵,瘫软在地描写,丰富了关大妈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可信,符合人物的身份。7.关于文中环境描写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乌云”“满天灰沉沉”。烘托了关大妈内心的沉痛与悲伤。“老鹰在低空盘旋”烘托了关大妈内心的仇恨与愤怒。B.阴沉的天色,瑟瑟地摇摆着的枯草,写出了坟场的压抑、荒凉恐怖的氛围,烘托了贼兵内心的胆怯与他们的愚蠢。C.“冻结了的大地,给太阳融化了”“黎明前的夜”既是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也象征了人民即将胜利的时代背景。D.江边的炮声由“隐隐地响着”到“隆隆滚来”,暗示以关大妈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8.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9.随着革命进程的发展,关大妈内心情绪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请简要分析关大妈内心情绪的变化。【答案】6.A7.D8.①七年前,关大妈在给儿子上坟时,救下新四军游击队员倪老虎。②一九四九年的春天,关大妈担负起传递情报的职责。③关大妈为帮助猫子顺利离开而烧了自己的房子。9.①儿子牺牲后的万念俱灰;②关大妈救下倪老虎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③最后帮助倪老虎顺利离开而烧了自己的房子,这表明关大妈从容镇定、无畏牺牲。【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写出了两个不同的人的共同的外貌特征”错误。开头结尾处都为同一人新四军游击队员倪老虎。 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D.“暗示以关大妈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错误。江边的炮声由“隐隐地响着”到“隆隆滚来”体现了战争状况越来越激烈。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原文“七年前,新四军北撒后第三年”“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没有唉声叹气,也没嚎哭,只是发愣”“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关大妈不由自主地退后几步,只见一个人,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怔住了,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吗?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道从哪来的力气,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可知,关大妈在给儿子上坟时,救下新四军游击队员倪老虎。原文“一九四九年的春天,伴随着长江两岸的炮声。来到了江南人民的心里”“这一天早上,乡长金克已,脸色刷白,气喘喘地站在门外,门一开。就拉着关大妈往里跑。一边跑,一边摸出一个折得四方的、像豆腐块的硬纸,塞给关大妈一边急急地说道:‘妈妈,不要怕,今晚猫子会到你这里来,把这东西交给他,告诉他,这东西是用命换来的!’”可知,关大妈担负起传递情报的职责。原文“这一天的日子,似乎过得特别慢,特别安静。直到天黑透了,才见猫子急匆匆地进来”“关大妈定了定神,看住屋边那堆草,心里镇静下来,慢慢从身上摸出了一盒火柴”可知,关大妈为帮助猫子顺利离开而烧了自己的房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原文“那年腊月初四,邻居发现她两天没出门,第三天她出来了,脸肿了,嘴唇破了,微笑着告诉大家,她生了个儿子”可知,生儿子的不易;原文“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没有唉声叹气,也没嚎哭,只是发愣”可知,儿子牺牲后的万念俱灰;原文面对清剿队清剿大队盘问时,关大妈从容镇定的回答,这让关大妈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原文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关大妈由一个普通农妇向革命者靠拢,最后帮助倪老虎顺利离开而烧了自己的房子,这表明关大妈从容镇定、无畏牺牲。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容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赜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音,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安祿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B.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C.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D.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白,李白的字。一般自称用“名”,称人用“字号”是一种别名,又称别号。B.长安,唐代都城,十三朝古都,今西安历史上西安除称长安外,还曾有其他称谓。C.“亲为调羹”与“因为长句”(《琵琶行(并序)》)两句中“为”字的含义不同。D.“道寻阳”与“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两句中“道”字的含义相同。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犯罪被流放到西域,后来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今四川);李白长大后,隐居在岷山。B.李白学习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和吴筠交好,因吴筠被召人京而到了长安。C. 李白在任翰林院供奉后仍和酒徒一起醉酒,皇帝心有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无法满足皇帝心愿。D.李白晚年爱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他想在谢家青山那里终老。后来范传正拜祭他的坟墓,寻访他的后裔,并给他改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2)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14.苏頲说李白“天才英特”,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李白的才能?请简要说明。【答案】10.C11.D12.C13.(1)李白曾侍奉皇帝(饮酒),喝醉后,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一向高贵,以此为耻。(2)唐代宗即位,用左拾遗的官职召李白入朝(召李白人朝任左拾遗),而李白已去世,终年六十多岁。14.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惊叹他是谪居人间的仙人。②唐玄宗召见李白,谈论当世的事情,他奏上一篇赋颂,唐玄宗下诏命他为翰林院供奉。③他醉酒稍醒,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唐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几次设宴召见他,④唐文宗下诏把李白的歌诗、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白游并州”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句式,其间不能断开,排除AD;“至是”固定用法,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为”分别为“表示行为的对象,替”和“写作,题写”。句意:亲自为他调羹。/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两句中“为”字的含义不同。D.错误。“道”分别为“途径”和“道路”。句意:道经寻阳。/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两句中“道”字的含义不同。 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无法满足皇帝心愿”错误,原文“左右以水赜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可知李白半醉半醒后还是完成了皇帝的心愿。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侍”,侍奉;“使”,让;“贵”,高贵;“耻之”,以此为耻。(2)“立”,即位;“以”,用、凭借;“召”,召集;“卒”,去世。【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子,谪仙人也!”,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惊叹他是谪居人间的仙人;“玄宗,召见金容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唐玄宗召见李白,谈论当世的事情,他奏上一篇赋颂,唐玄宗下诏命他为翰林院供奉;“白已醉,左右以水赜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他醉酒稍醒,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帝爱其才,数宴见”,唐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几次设宴召见他;“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唐文宗下诏把李白的歌诗、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江油)。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苏颋任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位士子天赋凛然才智超群,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在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当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当斩。起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寻阳(今江西九江)因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今河南洛阳),道经寻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令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而这时李白已经逝世了,终年六十余岁。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脁终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等他死了,先葬在龙山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到姑孰祭奠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采樵和放牧。范传正访问李白的后裔,只有两个孙女已嫁给平民做妻子,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着大家的风范,她们就伤心地说:“先祖是想埋在青山的呀,临时葬在东麓,这不是他原来的想法啊。”于是范传正把他移葬在青山,并在那里立了两通石碑。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歌诗,斐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摊破浣溪沙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①,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②,木犀花③。[注]①熟水,古代指煎泡而成的药汤。②酝藉,同“蕴藉”。③水岸花,通称桂花。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词人晚年自况之作,平淡入妙,浑朴见深,已达炉火纯青之境。B.女词人历经艰辛,头发花白稀疏,在只言片语之中道尽自己的凄凉晚景。C.“残月”既是词人眼中实见之景,也暗示了自己丧夫亡国后孤单飘零的身世。D.豆蔻煮水实为词人病体所需之汤药,所以她才说不能够和人分享这一汤药。16.有人评论此词末尾两句意味隽永,请简要分析。 【答案】15.D16.①桂花花小淡黄,芬芳徐吐,本来是词人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桂花写得非常多情,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酝藉”形容此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是词人晚年成熟的写照。②“酝藉”一词,既描花之情态,又可指含蓄香气;既是写物,又是写人,终得隽永之致。【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词观点态度的能力。D.“不能够和人分享这一汤药”错误,“分茶”是一种沏茶的技巧,原词义是说因为要服药,所以不能喝茶。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末两句意味隽永之处,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切人,重点理解“酝藉”的意思,由物及人进行分析。(1)末尾两句“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意思是风致多高雅的有整天与我做伴的木犀花。桂花花小淡黄,芬芳徐吐。结句表面上年写桂花,实是自喻。桂花以自己的清纯幽香无私地面向人们,这种只有奉献并无索取,这种以内质动人而不以外形取媚的桂花的品质,恰与清照自身的气质风度相吻合。词人终日看花,却说是花终日“向人”,把桂花写得非常多情。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2)“酝藉”,形容此花温雅清淡的风度,常用来形容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人中表率。该词既描花之情态,又可指含蓄香气;既是写物,又是写人,终得隽永之致。这是词人晚年成熟的写照。词人想使自己从愁苦中解脱出来,但根本不可能。病中孤寂,却以淡言出之,种种自我安慰,实是苦中之苦。看来平淡安闲,但词人的心中却无时无刻不埋藏着深深的痛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示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的两句是“___,___”。(2)《登高》中,杜甫发出“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惆怅之情。(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但由于草率行事,最终却“___”。【答案】①.周公吐哺②.天下归心③.万里悲秋常作客④.百年多病独登台⑤.封狼居胥⑥.赢得仓皇北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哺、作、登、胥、仓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①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经济发展转型提供支撑,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提供保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基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②的经济社会变革,变革的浪潮不可阻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③我们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我们要深入举行污染防治工作,集中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确实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刪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②波澜壮阔③一诺千金19.我们要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工作,集中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20.①“为……为……为……”,三个分句结构相似,句式整齐一致,构成排比。②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③丰富了内容,从多角度阐述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联系语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此处是说我们要将“绿色低碳发展”坚持下去,可以填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第二空,联系语境“变革的浪潮不可阻挡”,此处是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可以填入“波澜壮阔”。波澜壮阔:水势浩渺广阔,比喻声势浩大或规模宏伟。第三空,联系语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是我国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此处是说我们要信守承诺,可以填入“一诺千金”。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很讲信用。【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搭配不当,将“举行……工作”改为“推进……工作”;二、成分残缺,要在“生态环境”后面添加“问题”;三、成分赘余,可以删去“确实”或“实实在在”。【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构成:从“为……,为……,为……”可知,划线部分用了三个结构相同、语意相关、语气一致的分句,构成了排比句。作用:排比的句式整齐匀称,音韵铿锵,节奏感强,一气贯下,读起来朗朗上口,加强了语言的气势,提高了表达效果。丰富了表达的内容,从“经济发展转型”“追求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多个角度阐述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近,伴随着《本草纲目》的歌声,一股新的运动热潮正在兴起,全国各地的刘畊宏女孩在努力进行更高质量的运动。到底是早上运动效果好,还是晚上运动效果好呢?近期,一项在大鼠身上开展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讨论角度。研究发现,当大鼠进行充分体力锻炼时,无论锻炼的时间段具体是在什么时候,它们体内的数百种物质都会同步发生含量变化。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文中的“刘畊宏女孩”,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资深木匠阿木爷爷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就能把寻常木头打造成精致工艺品,被网友称为“当代鲁班”。B.连日来,口腔医院出现一群四处巡逻的朝阳大妈,有佩戴口罩不规范的,她们一个箭步上去,现场及时纠正。C.进入新时代,公民素质不断提升,社会风气不断变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雷锋,人民的幸福感更强了。D.现实生活中,阿Q们的自嘲、自解、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等表现让人大开眼界。(阿Q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词语不同用法的能力。 A.“阿木爷爷”具体指某一个人;BCD三项中加点的词语与“刘畊宏女孩”均泛指某一类人。故选A。22.在袁隆平、张秉贵、钟扬、陶渊明、苏轼、辛弃疾中,你最敬佩哪一位?为什么呢?请结合课本内容和课外阅读积累简要说明。要求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100字。【答案】示例1:我最敬佩袁隆平。①他满怀赤诚,执着追求,为中国杂交水稻事业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②他朴实无华,淡泊名利,他每天把脚扎在稻田里,潜心于自己的杂交水稻事业,而对众多的荣誉不在意。示例2:我最敬佩苏轼。①他是一位大才子,多才多艺,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②他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勇敢无畏,不趋附权贵;他幽默风趣,仕途坎坷却能寻求超脱;他勤政爱民,为民谋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本题应旗帜鲜明表态最敬佩谁,可以用“我最敬佩……”的句式。接着阐述理由,主要介绍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精神品质等。选择“袁隆平”,可以写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于名利,以一介农夫的身份,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选择“张秉贵”,主要体现他是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选择“钟扬”,主要体现他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选择“陶渊明”,主要体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可贵品质,归园田居,创作一系列的田园诗,表达对官场的厌弃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选择“苏轼”,可以写他诗词的成就,洒脱豁达的胸襟。他年少成名,初露锋芒,文惊四座,中年坎坷,远谪异地,可正是在你官途暗淡之际,却真正唤醒了他人生璀璨的群星。选择“辛弃疾”,主要体现他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布局、中局、残局”是一盘象棋博弈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布局又叫开局,是象棋整个对局的战略部署阶段;中局是中间阶段,是一局棋中所占时间最长、攻守冲突最尖锐、变化最复杂的阶段;残局则是通过中局的战斗,暂告段落,尚须进一步部署子力决定胜负的最后阶段。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残局开始学起,精通残局,棋力才能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精巧布局,掌握大量布局套路,而忽视对残局的琢磨。残局是基础,残局精熟进而贯穿至中局、开局,达到对棋局的自由驾驭;否则,难免落个高开低走的局面,水平也不易提升。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先学“残局”,再谋“布局”下象棋要先学残局,道理其实很简单,下象棋以一方的“将”或“帅”被杀死为结束,所以下棋者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局势才是杀招,这就是最基本的残局了。虽然残局是一局棋的最后一个环节,但下好残局是下象棋最基础的技能,更是取胜的必要手段。肯定有人会问:“我先学开局行不行?”当然行,只不过,你是在走弯路。如果你连将死对方有哪些方式都不知道,怎么去理解开局和中局每一步的意义?一般来讲,下象棋就是通过布局运子,一步步引导或逼迫对方落入自己掌握的优势残局,最终实现胜利的总目标的过程。从各个阶段来说,残局是中局的目标,中局是开局的目标。一位棋手掌握的残局技能越多,开局的目的性也就越强,下棋的水平也就越高。你不懂残局,就算学一些开局定式,也不明所以。哪怕在中局误打误撞出现了胜利的机会,可能还浑然不觉。迟早,还要去补残局的课。在干部任用中,经常有一条“需要基层工作经验”,或者提拔后也要先下基层锻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掌握基层的工作方法,这是做一名好干部的基础。不了解基层,只能是瞎指挥。因为领导的决策都需要在基层落实,决策者有基层经验,懂基层的工作,做决策的时候才更能够考虑到实际情况,更具有可行性。如果高高在上,根据一些空洞的理论“拍脑袋”决策,只会是空中楼阁,最终难以施行,“拍大腿”后悔。我们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是如此。有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再远大的理想,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千万不能好高骛远,只想当领导,做管理,指挥别人,不愿意做基层的工作,不愿意学基础的技能。只有掌握了更多的实践本领,拥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才能厚积而薄发,当机会来临时牢牢抓住。 最近在网上爆火的董宇辉,就是一个典型。他在直播时出口成章,金句不断,吸引粉丝无数,销售业绩骄人。董宇辉在直播间聊读书,不用提前准备文案,随时可以聊上三天三夜。这样的本事,绝非一日之功。董宇辉爱好阅读,可以用博览群书来形容。一套《平凡的世界》,他就读过6遍。可能有人会说,一个培训机构的老师,备好课就行了,读那么多书做什么!但人生这盘棋,多掌握一个残局的定势,就会多一个成功的机会。果然,机会来了。“双减”政策对新东方是坏事,对培训机构的大多数老师也是坏事,但对董宇辉来说,却成了好事,让他在全国数以万计的主播中脱颖而出。如果他没有读过那么多书,没有练就出口成章的本领,俞敏洪的布局再好,也轮不到他。其实俞敏洪本人,何尝不是先学了“残局”,他从一个小小的培训班开始,再全盘布局,做成了中国培训行业的航空母舰。也正是他掌握了更多的“残局”,新东方积累了一批像董宇辉一样优秀的人才,才能够在市场发生变化后迅速布局直播业,让新东方在另一个领域异军突起。先学“残局”,再谋“布局”,这是做事的基本原则,也是成功的必然之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介绍了象棋的三个术语,然后分别对这三个术语进行解释,接着指出初学者入门的途径和常见的错误做法,最后简单说明残局、中局和布局的先后关系。可见材料意在让考生阐释布局、中局、残局的先后关系,具有哲理意味,考查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象棋中,残局应是初学者最先掌握并精熟的,残局是基础,精熟残局并由残局进而贯穿至中局、开局,由特殊、局部局面的把握进而至对一般、全盘局面的自由驾驭,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而现实中一些初学者却不注重残局钻研,一心只求开局精巧,中局强大,最终却落得个“高开低走”的失败结局。据此考生可以引申到学习、做事、工作甚至是治国,由个人、社会延伸至国家层面。比如可以写只有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投机取巧,才能搞好学习,干好工作,做好事情,治理好国家。从大国制造到大国创造,更需要基础学科的支持,需要各方面基础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发展。可以使用的素材有: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数年如一日坚持练字,写干了院里十八口大缸里的水,终于和父亲一样成为书法大家;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成为我们厚积薄发,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在夯实基础上的精巧布局,才能做到灵活变通、游刃有余;否则,便只能一手“好棋”走成烂棋,最终以失败收场。立意:1.夯实基础,欲速则不达。2.求“妙”也要建立在精“残”之上。3.深悟“残局”,精谙棋道。4.先学“残局”,再谋“布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