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68993
大小:70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3-10-23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年高二下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礼记·礼运》称禹以前为“大同”之世,禹以后为“小康”之世。前者的特点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后者的特点是“天下为私,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体现这一转变的是A.郡县制替代分封制B.世袭制替代禅让制C.封建制替代奴隶制D.官僚制替代宗法制2.在改汉姓的基础上,孝文帝还划分了鲜卑人的姓氏等级,规定了八大贵姓。对于汉人中的世族,孝文帝也规定了四大贵姓。鲜卑八姓与汉人四姓拥有同样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高官清职由他们充任。这一措施①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②淡化了鲜卑贵族的身份③加速了北魏统一北方的进程④肯定了世家大族的地位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制度的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专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分为以“人丁为本”和以“地产为本”两个阶段。下列各项税收制度中,属于以“人丁为本”阶段的是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推丁入亩4.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同约的人们“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以上反映了该时期的乡约制度()A.强调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有利于完善基层社会民主C.体现了民间自治契约精神D.与政府重文抑武政策相关5.下面两图分别为隋朝大运河图和元朝大运河图。元朝大运河河道的“截弯取直”是()A.政治中心转移的需要B.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反映 C.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表现6.京城官员士大夫聚集,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色彩浓厚B.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C.传统观念制约交通发展D.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7.如图是建国初期宣传画,该作品()A.控制了疫病的爆发和扩散B.开启了对疫病的专业研究C.标志卫生防疫体系全面建立D.有利于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8.右图为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政府“换牌”时的场景(补拍),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经济体制改革遭遇挫折B.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C.地方政府轻视舆论宣传D.改革亟需解放民众思想9.据调查,解放之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A.宗法世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10.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历经四次较大修改而与时俱进。综合下表修改内容,这一历程本质上反映 时间会议修改内容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巩固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C.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完成D.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1.古希腊用于支撑房顶的柱子通常雕有女性塑像,因而被称为女像柱。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希腊人对女性所持的观念,即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代希腊A.建筑艺术崇尚家庭观念B.人文精神影响女像柱塑像C.城邦体制制约社会观念D.追求房屋柱式的装饰美观12.下面是一幅T—O形世界地图。该图显示:欧洲、非洲被地中海隔开,欧洲、亚洲被黑海隔开,非洲、亚洲几乎被红海隔开。陆地(人居)世界的周围是海洋,海洋沟通地中海、红海和黑海。由此可知,该地图A.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之后B.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C.是地圆学说盛行的体现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13.如表中,①到②的变化说明了()项目婚礼方式内容①中世纪《婚姻法》用宗教仪式,需教会主持没有证人,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甚至不公开举行婚礼即可形成婚姻。 ②新教的《婚姻法》可用世俗仪式需要家长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必须举行公开的家长参加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A.世俗权力日益高于教会权力B.婚姻习俗彻底摆脱宗教影响C社会进步推动婚姻自由平等化D.人文主义发展使宗教仪式简化14.下图内容是对近代西方某部法律的描述。判断该部法律是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国民法典》15.对外战争的胜利以及统一帝国的建立,使得容克(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获得了合法统治权。当容克阶级的力量和声望如日中天时,我们很难想象在容克具有合法统治权的政府下所确定的政体会压缩这个阶级的利益,因而德国建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据此,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A.出于政治独立和争夺霸权的需要B.兼顾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具有民众认同与政治威权的基础D适应了德国政治民主化发展趋势16.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致使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可能导致多达6000万人陷人赤贫,某国际组织承诺在15个月内提供1600亿美元赠款和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新冠疫情。这一国际组织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D.世界银行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汉武帝时期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制度。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使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并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摘编自王学亮《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现状及其国际化展望》材料二19世纪末期,英国的工业产量逐渐被美国超过,一战后美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更导致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旁落,英镑的国际竞争力随之下降。最后在1931年,英镑贬值,英格兰银行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度,宣告了英镑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终结。美元的国际化历程基于几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战后成为世界中心货币。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美元地位有所动摇,但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美元继续充当国际货币。目前,尽管人民币已经逐渐在我国周边国家流通使用,但是从衡量货币国际化的标准来看,人民币真正走向国际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摘编自曹璐琦、戴巍《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美元国际化原因。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18.中国古代的“士”是历代的精英阶层,其内涵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内涵西周贵族的最后一个等级,大多受过“六艺”教育。春秋战国指文士,即具有一定知识和才学、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特殊阶层,来源广泛,派别众多,为各诸侯国所重视。两汉(武帝后)儒学之士,学习儒家“五经”、“六艺”等。魏晋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隋唐宋元泛指读书人,来源广泛。明清指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以学“四书”“五经”为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任选三个历史时期,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8年,清政府进行资政院和咨议局选举,首开部分社会成员通过选举机构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渠道。武昌起义前,国内公开出现的现代性党会团体共有668个,此外尚有秘密的党会团体100 多个。到1913年底,国内新兴的公开党会团体682个。民国初年,我国长江、沿海航线和京汉、津浦等铁路干线已建成;各大中城市之间,均已建立了比较现代化的电报和邮政系统。当时全国报纸总数达500家,发行总数共4200万份。时人评论“中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的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在此背景下,中国近代政党活动之勃兴时代也就到来了。——摘编自叶美兰《民国初年竞争性政党政治活动的悲剧性实践》材料二在晋察冀边区创建时期,政权建设一般利用旧政权形式,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建立各级统一战线性质的临时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边区政权建设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轨道。1940年8月13日,北方分局颁布晋察冀边区施政纲领宣布:“彻底完成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各级民意机关及政府机构。在民意机关和政府人员中,争取并保证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其他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占三分之二”……边区政府还根据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实际需要,根据各行政区环境特点分别确定政权建设思路,如在游击区,就以建立并实际运作各级政权为施政要旨。1943年2月4日,《晋察冀边区选举条例》的颁布标志着边区代议制民意机关的建设正规化的实现。——摘编自王明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初年政党政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边区政权建设的特点及意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化以前,家庭体系以扩展型家庭为主。扩展型家庭体积庞大,成员聚集在一起便于集中人力物力。在工业革命以后,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没有固定居所,家庭生活的节奏逐渐向工厂的劳动时间靠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家庭观念也逐渐改变,开始倾向于在婚后从大家庭搬出来,自立门户。——摘编自唐思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家庭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及其原因》材料二清末的家庭革命处于多层次共进的动态历程中,其主张也不尽统一。家庭首先面对的是国家的冲击,在竟言革命的语境中,打破宗法社会的呼声逼出了家庭革命。趋新者主张国以爱国为先、为重,视家庭为爱国之障碍物,号召青年子弟在家中向父母兄长(或夫妻之间)实行革命。同时,一些对万国纷争的现实世界不满的读书人,转而设想一个无国无家的理想世界,在此新秩序中取消家庭,进而由公产、公育、公养、公恤等社会制度来履行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责任。——摘编自赵妍杰《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家庭发生的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中国家庭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