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稳派2022-2023学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二轮复习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问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加。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人类诞生的鸿蒙之初,身处地球各区域的人类聚群而居,在逐渐进化的过程中,基于不同生存环境和协同劳动的需要,最终形成了音符与意义相结合的声音符号体系——在有限时空内进行具身性交流的语言工具。有声语言的诞生,是人类实现从动物传播向人类传播巨大飞跃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传播思想的起源。有声语言因其主体伴随性、转瞬即逝性和空间偏向性而无法跨越时空的藩篱,所以在人类不同群落生活劳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鲜明的地域性、社会性和差异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有声语言只能在特定群落的内部时空进行传播。随着文字语言的兴起,有声语言获得了新的书写载体而得以跨时空传承。文字语言是可保存、可复制、可携带的符号系统。它第一次让人类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以借助身体之外的语言符号克服时空障碍。它与有声语言互为补充,共同完成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文字语言相对独立,拥有自己的生成能力和演化规律,相对于有声语言的主体伴随性和视频语言的高度融合性而言,作为一种独立体系的文字语言将可能是一种过渡性的存在。 在人类文明史中,无论是借助手写技艺还是依托印刷机械和电子通信技术,文字曾经是,并且现在依然是主导性的语言体系,扮演着交流、阐释、书写和记忆的功能性角色。借助不同的物质载体,文字语言实现了跨越时空的远距离传播,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空间规模的区域性文字语言传播秩序。这一秩序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古文明帝国阶段,借助文字语言形成特定的文化圈,比如基于汉字的中华文化圈;第二,现代国际传播秩序阶段,迅速发展的印刷、航海和电信等技术以及报纸、杂志、电报和广播等具体媒介,推动了以殖民帝国为核心的现代国际传播秩序的形成,比如,领先完成以蒸汽化和电气化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英国,就因掌握通信技术和拥有交通网络,在全球构建起一个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殖民时代国际传播秩序。文字语言虽然借助多种媒介技术有效地促进了跨时空交往,但其也存在传播局限。限于对知识素养和传播载体的要求,文字语言在提升人类社会交往的逻辑性和组织性的同时,也创造了信息栅栏和产生了知识垄断,无法满足民众多样化、多向度、立体式的传播需求。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哈罗德·伊尼斯虽然从审美的角度将文字也视为一种视觉形态,但这个平面的视觉语言显然打破了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平衡的感官生态,尤其是将视听分离、将视觉压缩,进而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口语与书写的二元论,也为后来的更具感官整合性的影视语言,以及更具身体立体性的视频语言的兴起埋下了伏笔。如今,文字语言已经经历了从篆刻到软笔到硬笔再到键盘的多个书写或输入阶段。在电影与电视主导的电子视听时代,文字语言还借助印刷媒介呈现出某种分庭抗礼之势,而在人类传播向无障碍移动互联和智能VR转型的当下,文字语言将可能成为视频语言的附庸。回顾历史,从键盘敲出第一个文字起,文字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字,而是转化为一种数字化的视觉符号;展望未来,文字的功能将慢慢转换,退出主导地位,进而融入一个立体和智能的视频语言体系。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声语言虽然受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它的诞生对人类而言意义重大。B.文字语言之所以能传播不同时间空间的信息,和其借助不同的物质载体密切相关。C.与其他语言形式相比,文字语言在传播信息的逻辑性和组织性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D.在无障碍移动互联和智能VR时代,文字语言的地位可能不如视频语言那么重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比较了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在传播范围、传播目的等方面的不同,加深了读者对两者的理解。B.文章以英国构建以英文为官方语言的殖民时代国际传播秩序为例,论证了文字语言的主导性地位。C.文章转述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观点,佐证了文字语言传播信息存在单一化、平面化等问题。D.文章由回顾有声语言向文字语言的变迁写到对视频语言兴起的预测,将过去、将来相勾联,逻辑性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候的人们如果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那么就不可能通过有声语言进行即时的信息传播。B.区域性文字语言传播秩序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而这两个阶段的形成条件是有所不同的。C.如果文字语言不需要借助报纸、杂志等相应载体进行传播,那么就不会形成信息栅栏和知识垄断。D.从有声语言到文字语言再到视频语言,每一次语言体系的变革都推动着传播新秩序的形成。【答案】1.C2.D3.C【解析】【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与其他语言形式相比,文学语言……具有绝对的优势”说法错误。文中例数第二段只是说“文字语言在提升人类社会交往的逻辑性和组织性的同时……”得不出它比文中提到的“有声语言”“视频语言”等其他语言形式更具优势的结论。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文章比较了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在传播范围、传播目的等方面的不同”错误,文章没有比较两者在传播目的方面的不同。B.“论证了文字语言的主导性地位”错误,由原文“现代国际传播秩序阶段,迅速发展的印刷、航海和电信等技术以及报纸、杂志、电报和广播等具体媒介,推动了以殖民帝国为核心的现代国际传播秩序的形成,比如,领先完成以蒸汽化和电气化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英国”可知,文章举英国这个事例是为了说明技术和媒介的发展对现代国际传播秩序的形成的影响。C.“佐证了文字语言传播信息存在单一化、平面化等问题”错误。原文为“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哈罗德·伊尼斯虽然从审美的角度将文字也视为一种视觉形态”,哈罗德·伊尼斯从审美的角度将文字视为一种视觉形态。这种观点佐证不了“文字语言传播信息总的单一化、平面化等弊端”。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那么就不会形成信息栅栏和知识垄断”结论片面。由原文“限于对知识素养和传播载体的要求……也创造了信息栅栏和产生了知识垄断”可知,即使文字语言不需要借助文字载体进行传播,也可能会因为知识素养的不同而形成信息栅栏和知识垄断。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已然来临,全面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设备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已经得到大面积的普及,但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和技能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城市居民数字素养平均得分56.3分(满分100分),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平均得分35.1分,差值高达21.2分,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平均得分低了37.5%;农民数字素养得分仅18.6分,显著低于其他职业类型群体,比全体人群平均值低了57%。农民数字素养各评估项目得分情况与平均值对比问卷评估项目整体人群平均得分农民群体平均得分差值智能手机使用4.63.21.4电脑使用3.40.72.7数字化协作5.12.52.6数字安全意识2.31.60.7手机工具价值开发5.02.42.6电脑工具价值开发6.60.95.7数字化增收能力6.01.74.3(摘编自张建国《多措并举,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材料二:打开手机,可以看新闻、刷视频、网购中意的消费品;一根网线,让城乡两端的孩子同上一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隔着屏幕,农民在村卫生室就可以让城里的名医看病……数字化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一个个生动的应用场景,展现了数字化乡村生活的广阔前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能突破时空限制,在促进农村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方面大有可为,比如各地积极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很多农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城市的医疗服务,看病难得到缓解。当前,我国已初步实现数字化与农民生活的有机融合。2014年至2021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0.18万亿元增长到2.05万亿元,增长10倍多。截至目前,全国远程医疗服务县(区、市)覆盖率达到90%左右,全国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实现100%宽带通达。数字化已渗透到乡村生活各方面,但仍大有潜力可挖。下一步,硬件上要大力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持续推进城市农村“同网同速”,逐步填平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农村公路、电力、水利工程、冷链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建设。软件上,要不断丰富和完善适应“三农” 特点的信息服务供给,打造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完善功能、简化操作,让乡亲们用得上、用得好。推进智慧城市平台和服务向乡村延伸,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下沉乡村提供便利,助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摘编自顾仲阳《推进城乡同网同速,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材料三:日常劳作、乡村美景、民宿美食……当前,在短视频平台上,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视频受到欢迎,涌现出不少“乡村网红”。村民们拿起手机,拍摄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上传网络,获得关注,也带火了土特产品销售,得到更多发展机遇。乡村在互联网平台上有了更多“能见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推进。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提出,逐步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路径,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数字平台的应用已经成为农村居民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仍然有很大空间。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指出,要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提高农民对数字化“新农具”的使用能力,要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素养提升工作,推动数字服务和培训向农村地区延伸。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做了不少工作,当前已经看到成效。例如,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动建设益农信息社,从有志于从事信息服务的农村青年中选聘信息员,对农民开展培训。山东泰安借助“数字农业”示范项目,提升农户对数字技术增产增收的认识,提高农户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热情。(摘编自李国正《提升数字素养,助力乡村振兴》)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数字经济时代,这给如何做好农民的相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B.从数字素养的平均得分来看,我国农村居民平均得分远低于城市居民平均得分,这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明显。C.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加快我国农村数字化建设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D.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动建设益农信息社并对农民进行培训,这是提升我国农民数字素养的有益尝试,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农民数字素养平均得分与整体人群的差距较大,尤其在电脑工具价值开发,数字安全意识、数字化增收能力方面更是不尽人意。B. 我国当前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关键是在软件建设方面、如打造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要加大力度。C.通过对数字化“新农具”应用场景的宣传和示范,可以提高农民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热情,山东泰安在这方面走在了各地前列。D.提升农民数字素养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社会志愿者等多方合作,还需要农民本身转变思维,愿意接受和使用数字工具。6.在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提升农民数字素养?的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答案】4.C5.D6.①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②目前农民数字素养较低,难以适应已经来临的数字时代;③可以让农民充分享受我国农村数字化建设所带来的益处;④可以让农民熟练掌握数字技术,增加经济收入,获得更多发展机遇。【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加快我国农村数字化建设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说法绝对,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在促进农村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方面大有可为”。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在电脑工具价值开发,数字安全意识、数字化增收能力方面更是不尽人意”错误,从材料一的表格可知,在“数字安全意识”方面,农民和整体人群的差值较小,仅为0.7;B.“关键是在软件建设方面……要加大力度”信息概括不全面,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下一步,硬件上要大力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软件上,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可知,硬件、软件建设方面都需要加强;C.“山东泰安在这方面走在了各地前列”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可知,原文举山东泰安的例子,旨在说明山东泰安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并且取得了成效,但不能得出“走在前列”的结论。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已然来临,全面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可得出: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由“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城市居民数字素养平均得分56.3分(满分100分),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平均得分35.1分,差值高达21.2分,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平均得分低了37.5%;农民数字素养得分仅18.6分,显著低于其他职业类型群体,比全体人群平均值低了57%”可得出:目前农民数字素养较低,难以适应已经来临的数字时代;由“打开手机,可以看新闻、刷视频、网购中意的消费品;一根网线,让城乡两端的孩子同上一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隔着屏幕,农民在村卫生室就可以让城里的名医看病……”“推进智慧城市平台和服务向乡村延伸,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下沉乡村提供便利,助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可得出:可以让农民充分享受我国农村数字化建设所带来的益处;由“村民们拿起手机,拍摄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上传网络,获得关注,也带火了土特产品销售,得到更多发展机遇”可得出:可以让农民熟练掌握数字技术,增加经济收入,获得更多发展机遇。(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霸王戟奚同发本该两掌空中相扣,他的右手像往常那样划了孤线去接地的右手,竟然接空了。两只手划出的速度和节奏,均不同轨、他眉宁间明显拧上一股怒气,第三次压低声音提醒她,注意力集中……集……中!她全身一颤,脸红至耳根,身子都僵僵的了。站上舞台,集中精力,不能走神,是他对自己和徒弟们的基本要求。从那一刻起,就不再光演戏,要让自己融入其中,角色就是你,你就是角色,她的台风向来大方利落,是他的最佳搭档,无论演技还是做人,都最让他放心。今天屡屡磕绊,显然不是因为有日伪宪兵在台下监视。戏班昨晚紧急商议,这场演出无法回避。她第一个反对,她爹是被日本鬼子用刺刀刺死的,自己怎么可能给日本人演出?其他人或嘟嘟囔囔,或默不言语,但明摆着,谁也不愿意演。他是班主,如果不演,日本人会放过谁?他的妻子也死于日本鬼子炮火。小鬼子,谁不恨?之所以答应演,是出于无奈,更是为大家的安全考虑。当然,他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这可是近距离接触小鬼子的难得机会。下午的走台,本计划只带简单的道具,没想到她早早勾描了脸谱,头戴如意冠,身披鱼鳞甲,使他误以为她想明白了。其实,他压根不可能让她晚上上台,而是预备了另一个男徒弟演旦角虞姬。演霸王的他,之所以名响四省,靠的就是手中的丈八霸王戟。此戟又名“天龙破城戟” ,无论前端的枪尖,还是月牙形的钩钺侧锋,被他在舞台上耍得如散天花,刺、砍、挑,钩、啄、劈、砸、挡、剁,呼呼生风。一把戟时而在空中翻滚,银蛇狂舞一般;时而他自己就地翻滚,戟从背后或头顶来往穿梭,如蛟龙出水。那戟无论何时,都似与他的身、他的手相互吸引,似粘似离,戟随人走,或银光四迸,或风卷残云,看得人眼花缭乱,心悬血热。突然,那戟如钉在他掌心,纹丝不动,旗杆似的。台下叫好声一片片山呼海啸……此时走台转入九里山下十面埋伏,被困垓下的大营帐外响起楚国歌声。舞台一侧齐唱:千里荒芜胡不归,千里从军为了谁?另一侧独歌:谁家中撇的双亲在,朝朝暮暮盼儿归?然后在一个男声悲怆浑厚地唱出“倘若战死在沙场”后,舞台两侧群起道白:父母妻儿依靠谁?父母妻儿依靠谁?父母妻儿依靠谁?虞姬踏碎步跪伏在他面前,叫声“大王呀”,含泪唱:十数载蒙厚爱,心心相印,许誓愿伴随你生死不离,愿大王莫牵挂脱离险地。愿大王福寿绵长,一统华夷。他摇头叹气中伸双臂欲扶,她继续唱:大王此番出战,倘能闯出重围,请退往江东,再图复兴楚国,拯救黎民,妾妃若是同行,岂不牵累大王杀敌?也罢!总以君王腰间宝剑,自刎于君前。他忙双手摆道:妃子,你,你,你,不可寻此短见啊!她欲夺他佩剑,他疾转身避开。两人靠着背转来躲去,三次索剑不得,虞姬手指帐门道:汉兵,他,他,他,他杀进来了!妃子快快随孤杀重围,他说道:一手撩裙摆,一手擎天空,正待一个猛虎出笼式向外冲去,虞姬却趁机拔出他腰中佩剑,横剑自刎,侍女左右牵手相扶,齐呼“夫人”。他连进两步,做顿悟懊悔状喊声“妃子呀”,反手搭在她肩头……戏收尾。他正了一下身子,像对她,也像是对大家说,就这样吧!晚上演出,个人千万到位,精力集中!边说边走向舞台一角的他,听到有人喊,血,血……回头便瞧见她已倒在舞台上,脖颈上鲜血如注……咋回事儿?他单膝跪下,扶起她。她嘴里也冒出血来,想说什么,已说不出,只是左手抓住他的手臂,用力,用力,然后一下松垂下去。他一副没从戏中出来的表情。叹道:你,你,你怎么这么傻……日后住进养老院,已是暮暮垂年的他,唱不动了,仍喜欢听,且整天就是听被做成碟带的《霸王别姬》,杨小楼与尚小云的,或杨小楼与梅兰芳的。每至收尾,便怅然若失,露风的牙口中似喃喃自语:妃子啊,不可寻此短见啊……没人明白,贯穿他脑海里半生的是那把道具佩剑,谁换成了本该演出时准备刺杀日本鬼子的真剑?他的霸王戟早成了关注的重点,或是木质的,走台前也被送往宪兵队检查,包括另一把备用戟,演出前才还回来。因此,他早把刺杀工具转移到可能被忽略的佩剑,没想到走台时被她用上,到底是咋个一回事儿? (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戏班人们都不愿意为日本人演戏,而作为班主的他却答应了,这是因为他迫于无奈、要保护大家,也想借机刺杀日本鬼子。B.小说插叙他名响四省的原因时,运用比喻手法如“银蛇狂舞一般”“如蛟龙出水”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高超的舞戟技艺。C.暮暮垂年的他不时喃喃自语“妃子啊,不可寻此短见啊”,这既体现了他对她的难以忘怀,也体现了他对自己的舞台生涯的眷恋。D.结尾虽然没有明确点出是谁把道具佩剑换成了真剑,但从情节发展来看,读者自可推测到是她。这体现了小说构思的精巧。8.小说的情节安排讲究伏笔铺垫,正是因为有了层层铺垫,所以她自杀以明志的情节并不令人觉得突兀,请举出文中的三处铺垫进行说明。9.我国著名的传统剧目众多,而小说选择《霸王别姬》这个剧目,有多方面的用意,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答案】7.C8.①走台时,本来台风大方利落的她却屡屡磕绊,注意力不能集中;②在戏班的紧急商议中,她第一个反对演出,不给日本人演戏的态度非常坚决;③下午的走台,她早早化妆完毕,行为反常。9.①剧中人物霸王、虞姬和小说的主人公相互映衬,体现了主人公刚烈的性格以及宁死不屈的气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霸王别姬》的情节紧张激烈,和小说中她自杀明志、他想借演戏之机刺杀日本人的紧张情节高度一致,使得戏里戏外的情节都紧张激烈的推进,扣人心弦。③《霸王别姬》中,霸王兵败自刎,虞姬自杀,是个悲剧,小说选择《霸王别姬》这个剧目,增添了小说的悲剧色彩。【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体现了他对自己的舞台生涯的眷恋”错误,他晚年喜欢听《霸王别姬》,体现了他对她的思念,对她自寻短见的惋惜及自己没能及时阻止的悔恨等情感。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结构的能力。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她在走台时自杀以明志,从前文找到与她相关的着重描述的情节,分析即可。 “她的台风向来大方利落,是他的最佳搭档,无论演技还是做人,都最让他放心。今天屡屡磕绊,显然不是因为有日伪宪兵在台下监视”走台时,本来台风大方利落的她却屡屡磕绊,注意力不能集中,为下文自杀以明志做铺垫;“戏班昨晚紧急商议,这场演出无法回避。她第一个反对,她爹是被日本鬼子用刺刀刺死的,自己怎么可能给日本人演出?”在戏班的紧急商议中,她第一个反对演出,她爹死于日本人之手,她不给日本人演戏的态度非常坚决;“下午的走台,本计划只带简单的道具,没想到她早早勾描了脸谱,头戴如意冠,身披鱼鳞甲”下午的走台,她早早化妆完毕,行为反常,可见她做好了以死明志的计划,为下文自杀做铺垫。【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霸王别姬》是京剧传统剧目。该剧目讲述了秦末,楚汉相争,项羽不听劝告,执意发兵。行至九里山附近时,遭到韩信设下十面埋伏阵,被困于垓下。项羽感到大势已去,便回帐中与虞姬饮酒悲歌。虞姬起舞宽慰,为解除项羽后顾之忧,舞剑后自刎。项羽突围,逃至乌江,觉得无颜去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人物形象上,剧中人物霸王和虞姬,小说中主人公是戏班班主和他的最佳搭档,也是女徒弟,这样的两组人物在人物关系和性格命运中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她第一个反对,她爹是被日本鬼子用刺刀刺死的,自己怎么可能给日本人演出?”在面对日本人的态度上,她第一个反对演出,不给日本人演戏的态度非常坚决,体现了主人公刚烈的性格以及宁死不屈的气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节上,《霸王别姬》的情节紧张激烈,而“她第一个反对,她爹是被日本鬼子用刺刀刺死的,自己怎么可能给日本人演出?”“虞姬却趁机拔出他腰中佩剑,横剑自刎”“贯穿他脑海里半生的是那把道具佩剑,谁换成了本该演出时准备刺杀日本鬼子的真剑?”小说中的她在走台时把道具的剑换成了真的佩剑,最后自杀身亡,情节紧张,戏剧与小说情节激烈程度高度一致,扣人心弦。艺术效果上,《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后自刎,项羽突围,逃至乌江,觉得无颜去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小说中扮演虞姬的徒弟也自杀明志,选择《霸王别姬》这个剧目,增添了小说的悲剧色彩。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安庆府重修儒学记[清]姚鼐古有成均①乡党州闾之学,而无祀先师之庙。释奠②则于学设席以祭,祭而彻之。后世学废而孔子之庙兴,至宋乃因庙为学。自元、明至国朝,悉因其制。观仰圣人,以启学者效法之思。制异于先王,而意未尝不合也。 安庆府治,始于南宋嘉定年,黄勉斋③先生之所营建。此府学之兴,亦必始勉斋矣。恭维我列圣御宇,以朱氏之学训士,而勉斋,朱子之高弟也。其守此郡,以朱子之学教于一方。虽当时支撑江、淮,戎马之间,不竟其志事,而其意可思也。昔当朱子时,有象山、永嘉④之学,杂出而争鸣。至明而阳明⑤之说,本乎象山,其人皆有卓出超绝之姿,而不免贤智者之过。及其徒沿而甚之,乃有猖狂妄行,为世道之大患者,夫乃知朱子之教之为善也。近时阳明之焰熄,而异道又兴。学者稍有志于勤学法古之美,则相率而竞于考证训诂之涂,自名汉学,穿凿琐屑,驳难猥杂。其行曾不能望见象山、阳明之藩,其识解更卑于永嘉,而辄敢诋朱氏之学,庸非今日之病哉?安庆府学历代屡有损坏修复今某来抚此土又值其年久功敝乃合官民计量出财而修之自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毕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门庑阶砌及旁附祠,靡不整饬。吏民请志其事,余幸当海宇清晏、庠序大兴之日,临勉斋之旧治。余仰企勉斋道德,而渺不可追,惟近推圣天子崇教之心,而远循朱子勉斋之旧训。愿诸生入是学者,一遵程朱之法,以是为学,毋迁异说。至其修建兴革之细碎者,则不足载云。(有删改)参考译文:【注】①成均:古代的大学。②释奠: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祭奠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③黄勉斋:福州闽县人,受业于朱熹。④象山:陆九洲,因其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创立“心学”,与朱熹“理学”相异。永嘉:即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与朱朱熹理学、陆九洲心学成鼎足之势的学术思想流派。⑤阳明: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明代思想家。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安庆府学/历代屡有损坏修复/今某来抚此土/又值其年久功敝/乃合官民计量/出财而修之/自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毕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B.安庆府学/历代屡有损坏修复/今某来抚/此土又值其年久功敝/乃合官民计量/出财而修之/自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毕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C.安庆府学/历代屡有损坏修复/今某来抚此土/又值其年久功敝/乃合官民计量/出财而修之/自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毕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D.安庆府学/历代屡有损坏修复/今某来抚/此土又值其年久功敝/乃合官民计量/出财而修之/自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毕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悉因其制”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因”字含义相同。B.“而其意可思也”与“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不同。C.“学者稍有志于勤学法古之美”与“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五蠢》)两句中“法”字含义不同。D.“庸非今日之病哉”与“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病”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勉斋师承朱熹,崇尚朱氏之学。他在任安庆郡的郡守时,兴建安庆府治和安庆府学,但由于军务繁忙,两者最终都没有完成B.王阳明等人虽然有超出他人的才能,但仍不免犯下错误;而他们的学徒沿用他们的学说,所犯的错误更为严重,以致成为大祸患。C.象山之学、永嘉之学、阳明之学、汉学等众多学说之中,作者认为汉学穿凿琐屑、驳难繁杂,是众多学说之中最应该强烈反对的。D.作者为重修安庆府学写了这篇文章,阐明了他尊奉朱氏之学的态度,希望进入安庆府学学习的诸生遵循朱氏之法,学习朱氏之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观仰圣人,以启学者效法之思。制异于先王,而意未尝不合也。(2)吏民请志其事,余幸当海宇清晏、庠序大兴之日,临勉斋之旧治。【答案】10.A11.B12.A13.(1)瞻仰圣人,来启发求学之人(产生)学习模仿圣人的想法。制度和先王时有所不同,但目的未尝不一致啊。(2)官吏百姓请求记载这件事,我有幸遇到天下太平,学校大兴之日,来到黄勉斋先生以前的府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安庆府学,历朝历代多次损坏修复。现在我来到这儿担任巡抚,又逢它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于是召集官民商量计议,出财修缮。从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完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此土”是“今某来抚”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毕工”和前一句的“起工”相对,整句话的意思是“到次年某月完工”,故“至次年某月毕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因:沿用。/凭借,依靠。句意:都沿用这种制度。/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B.其: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希望。句意:但是他的用意可以引人深思。/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了你父亲报仇的心愿。C.两个“法”字含义相同,都解释为“学习”“效仿”。句意:求学之人稍有志于勤学、效法古人的美德。/因此圣人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那些陈规。D.病:祸患。/生病。句意:这难道不是当今的祸患吗?/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两者最终都没有完成”借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内容“安庆府治,始于南宋嘉定年,黄勉斋先生之所营建”可知,黄勉斋完成了安庆府治的兴建,最终没有完成的只是安庆府学。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启”,启发;“学者”,求学的人;“思”,想法;“制异于先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制于先王异”;“意”,目的;“合”,一致。(2)“志”,记载;“庠序”,学校;“临”,来到;“治”,府治。参考译文:自古以来就有大学、乡党州闾一级的学校,但是没有祭祀先师的庙院。要祭奠老师就在学堂设置酒席来祭奠,祭奠完了就拆除。后来学堂被废弃而孔子的庙院兴起,到了宋朝就沿用庙院作为学堂。从元、明一直列本朝,都沿用这种制度。瞻仰圣人,来启发求学之人(产生)学习模仿圣人的想法。制度和先王时有所不同,但目的未尝不一致啊。安庆府治,开始于南宋嘉定年间,是黄勉斋先生营建的。这所分学的兴建,也是从黄勉斋先生开始的。颂扬我历朝皇帝统治天下的功绩,用朱氏之学教导士人,而勉斋先生,是朱熹的得意弟子。他担任安庆郡的郡守,用朱氏之学教育一方之人。虽然当时他主持江、淮一带政务,军务繁忙,不能最终完成他的志愿,但是他的用意可以引人深思。 过去和朱熹同时代的,有象山、永嘉的学说,这些学说纷纷出现,百家争鸣。到了明朝有阳明学说,阳明学说以象山之说为本源,这些人都有超出他人的卓著的才能,但是仍然不免犯下贤明之人的过错。等到他们的学徒们沿用这些学说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就有了猖狂胡乱的行为,成为世间的大祸患,这才知道朱子学说的高明啊。近来阳明之说渐趋衰落,但异道邪说又兴起,求学之人稍有志于勤学、效法古人的美德,就争先恐后地追逐考证训诂,自名为汉学,穿凿琐屑,驳难繁杂。他们的行为远远比不上象山、阳明,他们的见解更低于永嘉学说,但他们却总敢诋毁朱氏之学,这难道不是当今的祸患吗?安庆府学,历朝历代多次损坏修复。现在我来到这儿担任巡抚,又逢它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于是召集官民商量计议,出财修缮。从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完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门庑、台阶和旁边附祠,没有不修整的。官吏百姓请求记载这件事,我有幸遇到天下太平,学校大兴之日,来到黄勉斋先生以前的府治。我仰望黄勉斋先生高尚的道行,但这已是邈远不可追赶的了,只有于近推崇天子崇尚教育之心,于远遵循朱子之旧训。希望进入这所府学学习的诸生,完全遵循程朱之法,把宋氏之学作为学习的对象,不要学习其他学说。至于那些修建兴革方面的项碎的事情,就不值得记载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进贤道上见梅赠王伯寿陆游敧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羁恨两相催。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送别朋友返回的路上偶见一枝梅花,有感而作,于是写了这首词赠给友人。B.“敧帽垂鞭”“衰病逢春都不记”等描述,隐约写出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心理状态。C.词作语言平易、口语化,如“与君看到十分开”,但平易的语言却蕴含沉郁的情感。D.与朋友相约共赏梅花是作者的心愿,这一心愿难以实现使作者产生流年羁恨之感。15.陆游有诗《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请概括词作和诗作所抒发的感情的同与异。【答案】14.D15.同:都抒发了时光流逝而功业未成、壮志难酬悲愁。异:词作抒发了作者不堪宦海颠簸、想要饮酒赏梅的退隐之情;诗作抒发了作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先贤、施展抱负的爱国之情。【解析】【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这一心愿难以实现使作者产生流年羁恨之感”错,使作者产生流年羁恨之感的原因是词人自己老大无成,四处羁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表现诗人渴望效法先贤、施展抱负的爱国之情。本词上片描写作者送客归来,遇到梅花盛开的情景;下片描写了作者年纪老迈,进不能报效国家,退不能归隐山林的尴尬处境。全词借景抒情,以梅花的富有情韵,生动地刻画出一位不堪宦海颠波、垂垂老矣的老吏形象。“安得”三句是故作逍遥,既然进不能报效朝廷,实现理想,便只能隐居山林,饮酒赏梅了。结合以上分析,从“同”与“异”两个角度概括分析情感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出生在自己前面的人,“______,______”;而对出生在自己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自己早,同样应该向他学习。(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弹奏结束后,通过“______,______”两句写周围环境,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弹奏效果。(3)高适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劝慰朋友,一扫送别朋友的忧愁哀怨,这与王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①.生乎吾前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东船西舫悄无言④.唯见江心秋月白⑤.海内存知己⑥.天涯若比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闻、舫、己、涯、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里有两棵高大的幸福树,长在落地窗前。枝上不断冒出新芽,变成嫩绿的、细碎的小叶,再慢慢变成油光发亮的翠绿叶片。我特别喜欢坐在树下,静静地喝着茶,静静地看幸福树新生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偶尔会有一两只小鸟在窗台边沿悠闲漫步,牵扯着我的目光移向窗外。在这个被桂花染香的季节里,透过四楼的窗子看出去,小区里是高高低低、深深浅浅的绿,有女贞、石楠、广玉兰、南天竹、夹竹桃等等,①。我很偏爱楼下那架紫藤,藤蔓自由伸展,那种新生的柔软,那种随心的从容,让我②。想到春天来临时紫气缭绕的紫藤,就想到春天里一树又一树的花开。再向远处看,在楼群的间隙,可以隐约看到周口著名的河——沙颍河。我爱去沙颍河畔,每个季节都有绿树、花开。坐在幸福树下遥望,会遥想此时此刻的岸边,哪儿有成排成行的紫薇花开满树?哪儿有大片的向日葵依然绚烂?我对花草树木的喜爱,好像是③的。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花草;随着渐渐长大,对花草的感情也更深厚。这几年,我的朋友圈里几乎就是花草树木的世界。累了,就在花园里走走,与一朵相识或不相识的花儿、与一棵沉默或张扬的草儿说说话。有朋友看我发的花草,以为我有闲可以各处出行。其实,那些花草大多是在家和单位之间的两点一线看到的。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我偶尔会看到窗台边沿悠闲漫步的一两只小鸟,而后又看到窗外的景色”,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17.①不一而足②怦然心动③与生俱来18.①从陈述对象分析:原句用小鸟做陈述对象,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写出了小鸟的情态对我的吸引力,吸引我去看窗外的风景;而改句以“我”为陈述对象,语意平淡,没有突出小鸟的吸引力等细节。②从语意内涵和结构衔接方面分析:原句引发读者想象窗外的风景,内蕴深厚,和后文窗外的景色描写衔接紧密;改句只是概括性叙述写,语气平淡,不如原句衔接紧密。【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根据语境,小区里是高高低低、深深浅浅的绿,有女贞、石楠、广玉兰、南天竹、夹竹桃等许多植物,所以填充“不一而足”;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第②处,根据语境,写自己偏爱楼下那架紫藤,那种新生的柔软,那种随心的从容,触动了自己的内心,故填充“怦然心动”;怦然心动:心怦怦地跳动。指受到影响或刺激,心里产生了某种念头或触动了某种情感。 第③处,据后文“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花草;随着渐渐长大,对花草的感情也更深厚”,可看出从小喜欢花草植物,此处填充“与生俱来”;与生俱来:不依靠后天培养和教育,从一出生就拥有的特性或行为。【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偶尔会有一两只小鸟在窗台边沿悠闲漫步,牵扯着我的目光移向窗外。改句:我偶尔会看到窗台边沿悠闲漫步的一两只小鸟,而后又看到窗外的景色。从陈述对象分析:原文“有一两只小鸟在窗台边沿悠闲漫步,牵扯着我的目光移向窗外”,用小鸟做陈述对象,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写出了小鸟的情态对我的吸引力,去看窗外的风景;而改句“我偶尔会看到窗台边沿悠闲漫步的一两只小鸟,而后又看到窗外的景色”,以“我”为陈述对象,语意平淡,没有突出小鸟的吸引力等细节。从语意内涵和结构衔接方面分析:原句“牵扯着我的目光移向窗外”,引发读者想象窗外的风景,内蕴深厚,和后文窗外的景色描写衔接紧密;改句“而后又看到窗外的景色”,只是概括性描写,语气平淡,不如原句衔接紧密。因此说原句和整段文风更协调,表达效果更好。1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枝上不断冒出新芽,变成嫩绿的、细碎的小叶,再慢慢变成油光发亮的翠绿叶片。B.再向远处看,在楼群的间隙,可以隐约看到周口著名的河——沙颍河。C.会遥想此时此刻的岸边,哪儿有成排成行的紫薇花开满树?哪儿有大片的向日葵依然绚烂?D.随着渐渐长大,对花草的感情也更加深厚。这几年,我的朋友圈里几乎就是花草树木的世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两个问号使用错误,句子不是疑问句,是陈述句,后面两个句子作“遥想”的宾语。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现代汉字笔画与构件的形成及变化有两个原则:一是书写便捷,二是整字优先。书写便捷是汉字笔画与构件形成的主要原则,“便”是符合生理习惯,①。现代汉字单一笔画有右横折而无左横折,有左竖折而无右竖折,就是因为左横折、右竖折都需要从右到左书写,② 。“便”也是为了“捷”,因为符合生理习惯就快,不符合就慢。上述表层规律是由书写便捷原则所决定的,依据“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写完左旁之后,接着是从上到下写右旁,左旁最后一笔的横画变为提画,是为了缩短与右旁第一笔的书写距离,距离短则快。而在上下结构字形及作为左右结构字形的右旁时,因为是整字的最后一笔,所以没必要变化。单独的点画在有些字上是“丿”,如“自”“舟”“鸟”等,而在另一些字上是“、”,如“方”“宁”“庄”等,这也不是随意的。现代汉字的笔画是通过两种途径形成的,一种是单笔画生成,③。单笔画生成是指古文字构形成分分别形成画,笔画组合体生成是指以几个笔画组成的固定形体替换古文字的近似构形成分。单笔画生成的点画,由于是独立的笔画,便捷原则才起到了作用;而笔画组合体是一个整体,则不受便捷原则的影响。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请根据文中的信息,说明“同”“月”“闪”“而”等字形都带有竖钩笔画的原因。【答案】20.①“捷”是书写快速②不符合生理习惯③另一种是笔画组合体生成21.①因为汉字的书写顺序是“先外后内”,写完外框后再书写内部笔画,竖钩可以缩短书写距离。②快速书写内部笔画,符合汉字书写的便捷性原则。【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空前句“书写便捷是汉字笔画与构件形成的主要原则,‘便’是符合生理习惯”可知,这一个完整的句子解释的是“便捷”,前边解释了“便”,此空应按照解释“便”的结构解释“捷”,根据这里介绍的是书写这一内容,故可得出本空答案“‘捷’是书写快速”。②处,根据前边的句子“‘便’是符合生理习惯”和空后句“‘便’也是为了‘捷’,因为符合生理习惯就快,不符合就慢”可知,此空是解释“现代汉字单一笔画无左横折,无右竖折”的原因是这两个笔顺都需要从右到左书写,因为我们用右手写字,这两个笔顺不符合生理习惯,故可得出本空答案“不符合生理习惯”。③处,根据空前句“现代汉字的笔画是通过两种途径形成的,一种是单笔画生成”可知此空是介绍现代汉字的笔画的另一种形成突击,根据后文内容“笔画组合体生成是指以几个笔画组成的固定形体替换古文字的近似构形成分”可知另一种是笔画组合体生成,故可得出本空答案“另一种是笔画组合体生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语段内容及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根据材料第一段“‘便’也是为了‘捷’,因为符合生理习惯就快,不符合就慢”可知汉字的书写顺序是“先外后内”,写完外框后再书写内部笔画是符合生理习惯的,“同”“月”“闪”“而”等字的竖钩都是向左钩的,这也是符合生理习惯的,而且竖钩可以缩短书写距离,根据第一段“,左旁最后一笔的横画变为提画,是为了缩短与右旁第一笔的书写距离,距离短则快”可知,这样外部笔画书写起来就缩短了书写距离。外部笔画书写便捷了,内部笔画书写起来就更快,而且内部笔画大多是单笔画,所以“同”“月”“闪”“而”等字的竖钩也符合汉字书写的便捷性原则。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一幅题为“顽疾”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以求职者的身份给《人民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解决问题,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漫画型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是一则漫画,画面中一个身着连衣裙,脚踩高跟鞋,手握应聘资料的女性,她面前有诸多警示牌,上面是各种应聘条件限制,比如:非985、大学本科、女性、35岁、星座等等,这位女性在面对诸多警示牌时,只能无奈摸摸头。漫画反映出现在就业市场存在的学历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星座歧视等一系列就业歧视的社会现象。题目要求完成的写作任务是“结合漫画内容及寓意,以求职者的身份给《人民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诉理由,呼吁解决问题”。题目给定的写作情境是,面对就业歧视这一社会现象,写作身份是求职者,也就是说,作为就业歧视的受害对象,以受害对象的身份来给人民日报写信反映情况,写作面向的对象是人民日报,是官方媒体,写作时用语表达应当合情合理,不可太过绝对或负面。写作时当分析就业歧视现象存在的原因,如:人力资源过剩、用人单位对人才招聘标准有误解等,同时还要提出呼吁,解决问题,比如: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社会共担成本,加强科普宣传,国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等。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我劝天公常抖擞,不拘一格用人才。接下来结合漫画内容例举就业市场中的歧视现象,并指出其弊端,。一来,英雄不问出处,背景普通的求职者中亦有大量人才的存在,用人单位这样一刀切地进行就业歧视,会让他们错失真正的人才,这对用人单位来说也是损失。二来,一个人性的、公平的社会不该如此“势利”,我们应该给各种学历、各种年龄的人以均等的机会。最后发出呼吁,希望各位编辑能够关注这个现象,帮助我们普通求职者做出呼吁,用你们广泛的影响力为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说句话。立意:1.不拘一格,招贤纳士。2.英雄不问出处,招聘拒绝歧视。3.唯才是举,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求职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