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6271

大小:2.39 MB

页数:8页

时间:2023-10-30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成都七中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2023届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2020年末,我国各类养老床位数量达到821万张,东部沿海城市养老床位数量较多,但城市养老床位需求量大,甚至出现“一床难求”现象。有些城市积极推行老年人组团“异地养老”服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养老床位需求量大,反映()A.医疗水平高B.人口增长快C.社会负担重D.经济发展快2.影响城市养老床位数量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生态环境C.传统观念D.交通因素3.能成为“异地养老”的城市(或地区),通常()A医疗条件好B.经济发达C.生态环境优良D.社会保障完善【答案】1.C2.A3.C【解析】【1题详解】我国养老床位需求量大,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重,人口老龄化将会从多个方面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C正确,D错误。养老床位需求大,说明老年人数量多,老年人的数量与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等诸多因素有关,不能直接反映医疗水平高,我国人口增长较缓慢,且若人口增长快,则少年儿童比重大,与老年人数量多少关系也较小,AB错误。故选C。【2题详解】城市养老床位数量多少取决于城市老年人养老需求,老年人养老需求越多,需要设置的养老床位数量就越多,这属于市场因素对城市养老床位数量的影响,市场因素属于经济因素。城市养老床位数量主要取决于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生态环境、交通因素关系不大,传统观念对城市老年人养老需求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3题详解】异地养老就是老年人离开现有居住地,到外地居住的一种养老方式,包括旅游养老、度假养老、回原籍养老等,异地养老适合在生态环境优良的地方,能够满足老年人身心愉悦的需求,C正确。医疗条件好、经济发达、社会保障完善是东部沿海城市都具有的优势,不是异地养老城市具备的独特优势,ABD错误。故选C。 【点睛】异地养老分类:1.异地疗养型,指一些身体健康状况欠佳但可以远行的老年人,到环境优美、气候适宜地区的养老院或疗养院进行疗养的一种异地养老方式。2.候鸟式安居型,是指冬天到南方过冬,夏天到北方避暑的一种异地养老方式,适合所有老年人。3.旅游观光型,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旅游观光的一种异地养老方式。不仅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还能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适合身体健康及经济能力较好的老年人。4.休闲度假型,适合想到外地休闲度假的老年人。可选择环境比较幽静、安逸,适合休闲养老、修身养性的养老院入住。5.探亲交友型,以探亲交友为目的,选择距离自己的亲属较近、老年活动较丰富、方便结交更多老年朋友的养老院入住进行养老的一种方式。总之,老年人在选择异地养老方式时,应综合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能力及爱好。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异地养老方式。下图示意某年某月5日2时至6日8时杭州地面以上2m处气象要素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造成图示期间杭州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5.图示时间所处的季节最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该地6日早晨气温有所回升,主要是因为()①雪地保温作用强②地面辐射作用减弱③冷空气活动减弱④海洋调节作用显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4.C5.D6.D【解析】【分析】本题以杭州气象要素演变为背景,涉及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像解读能力。【4题详解】读图可知,5日2时至6日8时杭州气温明显下降,并出现降水过程,应该是受冷锋过境影响,C项正确。气旋和反气旋不会带来气温的一直下降,AB项错误。暖锋带来的是气温上升,D项错误。故选C。【5题详解】 气温降至0℃左右,降水形式由雨变雪,最可能是杭州的冬季,D项正确。从气温来看,整体较低,且降至了0℃,不可能是夏季,B项错误。结合该地为杭州,出现降雪且气温逐渐降低,排除春季和秋季,AC项错误。故选D。【6题详解】冷锋过境后,气温应该降低,但6日早晨杭州气温有所回升,说明冷空气活动减弱,加上海洋的调节作用,使气温略有回升,D项正确。雪地对气温并不具备保温作用,地面辐射作用减弱可能会导致气温降低,ABC项错误。故选D。【点睛】冷锋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暖锋过境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杭州位于长江以南,只有在冬季气温才会达到0℃左右,产生一定的降雪。足迹化石是指保留于沉积岩层面上的动物足印化石。2020年4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的一个山坡的坚硬岩石上发现了约1.5亿年前的大型恐龙足迹化石群,恐龙足迹有4300多个,涉及大量植食类恐龙和肉食类恐龙。图为张家口市宣化区大型形龙足迹化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恐龙足迹的存在,说明该地当时()。A.正处于气候干旱期B.有恐龙在四处觅食C.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D.地表基岩十分坚硬8.张家口市宣化区恐龙足迹化石群的形成得益于该地()。A.天然植被茂盛B.河湖洪涝较少C.板块挤压强烈D.地壳沉降运动【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 恐龙足迹形成条件非常苛刻,是恐龙在湿度、黏度、颗粒度适中的地表行走时留下的脚印所形成的化石,若当时正处于气候干旱期,则可能无法达成恐龙足迹的形成条件,A错;恐龙足迹的存在说明当时该地有恐龙在四处觅食,从而留下脚印,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恐龙足迹,B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时期是奥陶纪(古生代),C错;太干、太坚硬的地方形不成脚印,太湿、太软的地方足迹也无法保存下来,D错。故选B。【8题详解】张家口市宣化区恐龙足迹化石群的形成与其地质环境密不可分,恐龙足迹化石的形成过程大致是:恐龙留下足迹——足迹被沉积物迅速掩埋——地壳下降化石形成——地壳上升化石出露。如果该地天然植被茂盛,可能会影响恐龙脚印的留痕,A错;河湖洪涝较少不是形成该化石群的主要原因,B错;板块挤压强烈可能会导致岩层发生变形,破坏足迹,C错;地壳沉降运动有利于堆积,有利于化石的形成,D对。故选D。【点睛】恐龙足迹化石是恐龙行走于未完全固结的沉积物表面时留下来的脚印,后经成岩作用而保存下来形成的化石,由于是原地形成,所以它最能反映原始的沉积环境,可以指示湖岸和近岸古环境。形成和发现恐龙足迹化石是低概率事件,它至少满足以下条件:1.恐龙经过的地面泥沙软硬适度,方便留下足迹并保存一段时间。2.恐龙刚好从这样的地方路过,并把脚印留在软硬适度的地面上。3.脚印被破坏之前,迅速覆埋,形成化石。4.埋藏在岩石的脚印被现代人发现。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种群最可能源自()A.马来群岛B.新西兰北岛C.印度半岛D.马达加斯加岛10.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开始集中落叶的时间是()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11.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地形D.水分【答案】9.A10.B11.D【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最接近该地区的是马来群岛,最有可能源自马来群岛,A正确。新西兰北岛、印度半岛、马达加斯加岛距离该地区较远,B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当地地处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热带落叶混交林集中落叶是当地的秋季(3-4-5月),故选B。【1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快速递减,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D正确。当地都是热带,跟热量关系不大,光照和地形对植被影响小,ABC错误。故选D。【点睛】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夏季受澳大利亚低压控制,盛行从海洋吹来的西北风,湿润多雨;7月冬季,靠近澳大利亚高压,盛行从澳大利亚中部吹来的东南风,干燥少雨。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施行,四川是农业大省、种业大省,全国52个育种基地县四川占据9个,位居全国第一位。2022年6月8日,习总书记到眉山永丰村考察了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甘肃育种基地位于河西走廊,因独特的自然条件被誉为“天然种子生产车间”。河西走廊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产业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下图为我国三大育种基地分布图和河西走廊种子生产基地分布图。(1)分析河西走廊被誉为“天然种子生产车间”的有利气候条件。 (2)简述四川成为国家级育种基地的特有区位优势。(3)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请从种业发展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①夏季高温,热量充足;②夏季日照时间长,晴天多,光照充足;③夏季昼夜温差大,种子品质优良;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⑤气候干燥,利于种子晾晒与储藏。(2)①农业大省,种源基础好;②育种基地多,基础条件好;③育种技术先进,科技水平高;④有政策支持。(3)①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推进种业科技创新;②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③调整作物生长周期,扩大农物的种植范围;④提高农作物品质,减少对国外农产品的依赖。【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的育种产业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农业区位因素、粮食安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河西走廊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热量充足;纬度高,夏季昼长,日照时间长,且晴天多,光照充足;多晴天,云量少,夏季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易积累,种子品质优良;冬季寒冷,气温低,病虫害少;夏季多晴天,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利于种子晾晒与储藏。【小问2详解】四川为农业大省,水热条件好,种源基础好;地处亚热带,育种基地多,育种基础条件好;经济发达,育种技术先进,科技水平高;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小问3详解】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推进科技育种,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通过育种调整作物生长周期,扩大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粮食产量;通过育种提高农作物品质,减少对国外农产品的依赖,确保我国粮食安全。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蒸散量是指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疏勒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7~63mm,地区差异明显,年蒸发量高达3000mm,成为甘肃省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上游祁连山区是整个流域的水源涵养区和产流区,中、下游荒漠区绿洲与荒漠并存。2000~2015年疏勒河中下游双塔、党河等灌区灌溉面积不断扩大。下图是疏勒河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示意图。 (1)推测疏勒河中下游地表多年平均日蒸散量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指出疏勒河流域地表蒸散量最高的季节并解释原因。(3)指出2000~2015年疏勒河中下游蒸散量的变化特点,说明这种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水是指与地球表层植物体紧密相关的水体,是地球水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地球水圈又可细分为大气水圈、地表水圈、生态水圈及地下水圈。(4)有人建议通过水利工程向瓜州县等地区集中时间输送生态水,你否赞同该建议并说明理由。【答案】(1)特点: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多年平均日蒸散量小。①中下游地区径流量小,土壤含水量少,可用于蒸散水量少;②中下游草地面积小,植被覆盖度差,蒸腾作用弱。(2)夏季。①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可用于蒸散水量多;②农田灌溉,土壤水分充足,可用于蒸散水量多;③农作物及植被繁茂,植物蒸腾作用强;④气温较高,日照时数长,有利于地表蒸散。(3)蒸散量不断增加。①中下游水资源短缺(径流量减少);②绿洲边缘地区植被破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③绿洲边缘地区土地退化(盐碱化加剧/荒漠化加剧)。(4)同意:①可以改善局部气候;②增加本区域水资源;③使湖泊及天然植被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环境恶化得到有效缓解。不同意:①消耗上游有限的水资源,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②上游缺乏生态用水补偿机制,影响上游生态环境。【解析】【分析】本题以疏勒河自然地理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影响蒸发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疏勒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土壤含水量较少,用于蒸散水量少,同时,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较低,蒸腾作用较弱,因此可以推测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多年平均日蒸散量较小。 【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疏勒河流域地表蒸散量最高的季节应为夏季。原因在于夏季时气温较高,冰雪融水补给量较多,土壤含水量较大,水分蒸发量较多,同时,该地区灌溉面积较多,农田灌溉土壤含水量增加,用于蒸散水量增多;此时植被覆盖率较高,农作物较多,植物蒸腾作用较强;且夏季时气温较高,光照充足,有利于地表蒸散。【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00到2015年,疏勒河中下游双塔、党河等灌区灌溉面积不断增大,因此,该地区蒸散量会不断增加。这种变化会导致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加剧,绿洲边缘地区植被破坏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导致绿洲边缘地区土壤退化等问题突出。【小问4详解】本题为开放题,表明观点回答合理即可得分。如果选择同意,利用水利工程向瓜州县等地区集中时间输送生态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本区域水资源,改善局地气候,使湖泊以及植被得以恢复,恢复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的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如果选择不同意,利用水利工程向瓜州县等地区集中时间输送生态工程会消耗上游有限的水资源,导致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于调出区来讲,减少了本地区水资源,容易导致本地区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