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66265
大小:1.79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3-10-30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2023届高三适应性考(一)文综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高2020级高考适应性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但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间。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将贵族集团移民至各地建国,每一分支进族人数有限,力量不足以镇服地方,王室支持以及表现此支持的政治礼仪,是他们建立统治权的业要支柱。由此形成的文化网络,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为各国交往的规范以及彼此认同的媒介。据此可知,分封制A.削弱了周王朝统治力B.加剧了地方的独立倾向C.增强了民族文化向心力D.密切了贵族的血缘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分封制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动荡,但是分封制使得中原文化随着受封的人员来到了封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强化了地方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C项正确;分封制设立之初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排除A项;分封制设立之初强化了西周和地方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之间的血缘联系日渐薄弱,排除D项。故选C项。2.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昭帝召集各地贤良文学至长安,召开盐铁会议,讨论是否罢盐铁官营、酒类专卖,以及要不要抗击匈奴等问题。以桑弘羊为首代表政府一方,贤良文学代表民间人士,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据此可知A.重农抑商传统面临重大调整B.时局变动引发政策反思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加剧D.察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抗击匈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弥补财政空虚因而实行各种官营政策以增加政府收入,但是弊病百出,激起了民怨,因而到了汉昭帝继位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与民修养生息的政策,于是召开盐铁会议取消了部分专卖制度与民让利,B项正确;材料并未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察举制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3.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们也会在传记和墓志中追溯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耻辱,反而会回顾当年的艰难,激励自己和清贫士子,如范仲淹就有“断齑画粥”的故事。这种变化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明宗法观念逐渐消亡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体现社会主流思想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们也会在传记和墓志中追溯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耻辱,反而会回顾当年的艰难,激励自己和清贫士子”可得出,唐朝社会虽然有科举制度,但是社会中也存在比较看重家世门第,宋朝由于科举取士人数增多,更加重视贫寒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地位,更加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不同的阶层,与商品经济关系不大,排除A项;“宗法观念逐渐消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唐宋时期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材料没有强调思想的不同,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4.在元明戏曲小说中,唐代诗人李白被塑造成才华横溢的文士、蔑视权贵的狂士、针砭时弊的志士、仗义疏财的侠士、志高意远的逸士、嗜酒如命的酒中仙。元明文人对李白的形象塑造()A.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懑B.顺应了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C.宣扬了儒士兼济天下的价值观D.寄托了士人的心理期待和追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元代和明代(中国)。文学作品往往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元明文人把李白塑造成志高意远、蔑视权贵、针砭时弊的形象,寄托了士人志向和追求,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对士人形象的塑造,而非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排除A项;元明文人对文学作品中文人形象的塑造主要体现士人的情操,而非顺应市民需求,排除B项;李白的形象不是严格遵守儒家礼教,追求兼济天下,而是富有个性,敢于斗争,排除C项。故选D项。5.如表为中国1865—1911年对外贸易数据统计表(单位:两)。表中数据说明年代进口出口18655571545854103274 1885882000186500521119054471000822278881971911471503943377338166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C.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D.洋务运动导致了中国入超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1865—1911年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表明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即19世纪四十年代之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排除B项;洋务运动兴办了近代工业,有助于抵御外来经济侵略,有助于扭转入超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6.1902年以后,梁启超、马君武、朱执信都曾在他们的文章中介维马克思及其主张;孙中山在1912年也曾认为“麦氏(按即马克思)之资本公有,其学说得社会主义之真髓”;1918年以后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A.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B.救国道路探索趋于一致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国人对新思想普遍关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至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被引入中国并逐步得到认可,这反映了中国因在五四之前由于各种探索救亡图存的尝试都失败了,而开始寻找新的出路的现象,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救国道路的趋同,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不能反映它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7.如图是1948年由顾群创作的年画《豆选》,这幅作品反映了 A.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C.土地改革运动的全面开展D.民众踊跃的支援前线作战【答案】A【解析】【详解】图片信息是1948年农村解放区的民主选举,采取特殊的选举办法“豆选”,生动的反映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A项正确;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排除B项;土地改革运动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豆选》体现的是基层民主而非支援前线,排除D项。故选A项。8.1950年11月,政务院通过并发布《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条例强调,城市郊区土地改革完成后,对分得国有土地的农民,由市人民政府发给国有土地使用证,保证农民对该项土地的使用权;对私有农业土地者发给土地所有证,保证其土地所有权。该条例内容A.属于社会主义革命B.旨在改变土地所有制C.助推农业经济恢复D.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并着力保证农民对的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这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项正确;土地改革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其实质还是实行私有制,而社会主义革命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A项;根据材料“对分得国有土地的农民,由市人民政府发给国有土地使用证,保证农民对该项土地的使用权”可知分得国有土地的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排除B项;材料的土地改革政策针对的是农民,与城市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在古代雅典,梭伦首创了陪审法庭(HeliaeaoftheThesmothetae)的新制度。“Heliaea”的原意为集会,陪审法庭的原意是“作为法庭的公民大会”,其运作情形是,司法官员于市集日在市场上审理讼案,而由有空暇时间的公民参加。由此可知当时A.平民直接行使司法权B.公民大会参与司法审判C.雅典司法具有民主性D.司法官员垄断司法权力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作为法庭的公民大会”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在司法制度上体现民主,古代雅典设立了公民陪审制度,让公民都能够参与到司法审判中来,C项正确;行使司法权的是法官,公民不能直接行使司法权,排除A项;参与司法审判的是公民而不是公民大会,排除B项;公民有机会参与到司法当中,因而司法官员没有垄断司法权力,排除D项。故选C项。1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地区40多个自治城市颁布了多达300部的禁奢法令。仅15世纪就颁布了83部禁奢法令,这一数字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更是翻了两番。这股禁奢立法的潮流直至18世纪才逐渐偃旗息鼓。这从侧面表明,当时意大利()A人文主义思潮盛行引发反省B.天主教会禁欲主义根深蒂固C.封建等级秩序受到严重冲击D.广大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盛行,人们追求现实的生活和幸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奢侈虚浮的社会风气,引起了多方关注和担忧,众多禁奢法令的颁布是这些反省的体现,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但致使禁奢法令颁布的因素有很多,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只是部分因素,并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封建等级秩序,排除C项;禁奢令的颁布并不一定能反映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11.1852年英国布莱克本的一位工厂主宣称:生意人没有党派偏见,全心全意为城市谋利益,应当掌管城市事务。1853年曼彻斯特的64名市政委员中,有12人是纺织业工厂主、10人是其他行业工厂主、农业代表仅9人。这说明英国A.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掌管城市权力B.两大政党社会基础发生变化C新兴社会群体参与地方城市治理D.城市职能转变推动工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越来越多的加入到社会治理中,C项正确;材料与资产阶级开始掌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两党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城市职能转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 如图左侧为基督教中仁慈善良的圣人,生活在4世纪的圣尼古拉,也是圣诞老人的原型。右侧为20世纪可口可乐公司广告中出现的圣诞老人的形象,成为全球认可的大众形象。圣诞老人形象的演变说明了A.商业发展削弱了宗教信仰B.通俗文化助推全球化进程C.美国确立了文化霸权地位D.西方文化满足了时代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左图的圣诞老人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右图宗教色彩被极大淡化,成为全球认可的大众形象,故而可以得出圣诞老人形象演变说明了文化通俗化推动了全球化进程,B项正确;虽然世俗化的圣诞老人形象减弱了宗教色彩,但是他依然是基督教的代表,并没有减弱基督教信徒对宗教的信仰,排除A项;虽然该图案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创造,并且流行全球,但并不代表美国对全球进行了文化侵略,故文化霸权地位的表述错误,排除C项;圣诞老人在当时仅是商业广告的一部分,并不能说西方文化满足了时代需要,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节选)项目宋辽金元明清统计年代(年)110016001800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7.210.512.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928581粮食亩产量(市斤)140~180255~270300~330全国人口(万人)约12000约20000约30000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950790670——据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材料二1953年,我国对粮食实行国家“统购统销”。1954年,国家征收粮食309.8亿斤,收购569.73亿斤,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1.98%,粮食库存量增加了51 %,有效缓解了粮食问题。同年,美国联邦政府发布“粮食增产信贷法令”,发放信贷120亿美元。在消除贸易壁垒的历史趋势下,美国大幅降低粮食出口税,实行国家补贴以刺激农业生产。到1957年,美国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72%,主要出口日本、韩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据周立《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等材料三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世情、国情、农情、粮情出发,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国务院《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1100~1800年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美粮食政策存在差异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答案】(1)特征: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较大,但呈递减趋势:亩产量稳步提升人均粮食占有量因人口增加而逐渐下降。(2)原因中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工业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西方经济封锁。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的确立与推动实施冷战的需要。(3)评价: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推动了中国粮食生产,有利于国计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解析】【小问1详解】特征:从“全国耕地面积”可得出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较大,但呈递减趋势;从其他数据可得出亩产量稳步提升人均粮食占有量因人口增加而逐渐下降。【小问2详解】原因中国:根据“统购统销”得出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结合所学可得出工业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西方经济封锁。美国:根据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内容可得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的确立与推动实施;结合国际形势可得出是冷战的需要。【小问3详解】评价:根据“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世情、国情、农情、粮情出发……”可得出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推动了中国粮食生产,有利于国计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14.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时代发展变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述文物、图片反映不同时期代表性女性形级,从中任选两个形象予以解读。(要求:解读应该包括女性形象说明和成因分析)【答案】示例一:唐代女性形象:体态丰腴、衣着开放,色彩艳丽、性格豪放。唐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国力强盛。该女俑体态丰腴,衣着色彩艳丽正是唐代经济发展、物质生活富足的体现,也反映了盛唐时期以丰腴为美的社会时尚。唐代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审美上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元素,尤其受到西域文化影响。该女俑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骑马出行,反映出当时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胡风盛行。示例二: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详解】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唐代女性形象:体态丰腴、衣着开放,色彩艳丽、性格豪放。结合唐代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概括,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具体可得出唐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国力强盛。该女俑体态丰腴,衣着色彩艳丽正是唐代经济发展、物质生活富足的体现,也反映了盛唐时期以丰腴为美的社会时尚。唐代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审美上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元素,尤其受到西域文化影响。该女俑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骑马出行,反映出当时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胡风盛行。15.材料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汉武帝时期实行大规模的屯田。屯田始于元符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后,在朔方以西至令居屯田,屯田官兵达五六万人。此后,随着战争的需要,上郡、朔方、河西走廊的敦煌、酒泉以至西域的轮台、渠犁、车师、楼兰等地皆有屯田,屯田官兵最多时达到六十万人之众。屯田制度解决了边地军队的军粮供应问题,使军队的作战能力得以保证,汉朝政府对西北边塞地区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摘编自漆侠著《中国改革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汉武帝实施屯田政策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汉武帝实施屯田政策的影响。【答案】(1)背景:汉初大规模反击匈奴,对匈奴战争旷日持久;军队粮食供应不足;边境秩序不稳定;军费支出浩大,财政开支紧张。(任答两点)(2)影响:解决了边地军队军粮供应问题;加强了对西北边塞地区的控制;中原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得到传播;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对汉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任答三点)【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随着战争的需要”可以得出军队粮食供应不足;边境秩序不稳定;根据“屯田官兵达五六万人”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军费支出浩大,财政开支紧张;根据“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后”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汉初大规模反击匈奴,对匈奴战争旷日持久。(2)影响:根据材料“屯田制度解决了边地军队的军粮供应问题,使军队的作战能力得以保证,汉朝政府对西北边塞地区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并结合所学从解决了边地军队的军粮供应问题;加强了对西北边塞地区的控制;中原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得到传播;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对汉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等角度分析。16.【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在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在一超独大的局面下,凭自己的意志发动或者介入局部战争的频率增加,蔑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联合国作用的行为时有发生。从1998年美英发起“沙漠之狐”的空袭伊拉克的行动,到1999年3月开始的北约空袭南联盟行动,美国及北约都绕开联合国对主权国家使用武力;而2011年利比亚战争期间北约对利比亚的空袭,则超越了联合国有关划定禁飞区的授权,同样蔑视联合国的权威。局部战争中,西方因素特别是美国因素的加强已经构成了对国际秩序和联合国权威的重大威胁和挑战。——摘编自王明进《局部战争多重危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频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的危害。【答案】(1)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宗教纠纷;极端民族主义兴起;冷战思维影响深重。(2)危害:对国际安全的基本准则破坏巨大;对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造成了重大障码;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世界和平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西方国家凭自己的意志发动或者介入局部战争的频率增加”概括得出:大国霸权和强权政治,结合所学,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频发的原因还有:宗教纠纷、极端民族主义、冷战思维等。(2)根据材料“联合国在解决地区冲突、恢复稳定与秩序方面应有的权威受到削弱”概括得出:对国际安全的基本准则破坏作用巨大,结合所学,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对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造成了重大障碍;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全人类的共同发展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先谦(1842—1917年),长沙人。王先谦任江苏学政期间,将江苏科举考试所得佳文,刊为《清嘉集》,以作为士子学习的范文。他在江苏南菁书院内设立书局,刊刻《皇清经解续编》,所收著作包括顾炎武、王夫之共一百一十一家,此书年年均重印颁行全国。1894年,王先谦被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他订购了《时务报》,启发学生“期于致用”、“留心时务”。《湘报》曾报道,说岳麓书院“以经义、治事分门,提倡新学”,“添设算学、译学”。他还参与了湖南时务学堂的创办,积极促成《时务报》主笔梁启超、翻译李维格分任时务学堂中、西文总教习。1898年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岳麓书院宾凤阳等联名上书山长王先谦,以维护纲常名教、忠孝节义为名,称梁启超在时务学堂“是借讲求时务,行其邪说”。他致书湖南巡抚,提出停刊《湘报》。——精编自夏剑钦《晚清湘绅领袖、学界泰斗王先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先谦活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先谦的主要活动。【答案】(1)背景: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乾嘉学派的影响;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维新运动兴起。(任答二点)(2)评述:刊印《清嘉集》《皇清经解续编》,对研究、总结、保存传统文化典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主持岳麓书院改革,与时俱进、中西结合,传承了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岳麓书院的发展;参与了湖南时务学堂的创办,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是进步的;反对戊戌变法,体现其政治思想的保守性。(任答三点)【解析】【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王先谦生活的时代可知,中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根据材料“刊为《清嘉集》,以作为士子学习的范文”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嘉学派的影响;根据材料“所收著作包括顾炎武、王夫之共一百一十一家,此书年年均重印颁行全国,”可知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方面回答;根据材料“1898年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岳麓书院宾凤阳等联名上书山长王先谦,以维护纲常名教、忠孝节义为名,称梁启超在时务学堂‘是借讲求时务,行其邪说’”得出维新运动兴起。【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刊为《清嘉集》”“刊刻《皇清经解续编》,所收著作包括顾炎武、王夫之共一百一十一家,此书年年均重印颁行全国。”得出刊印《清嘉集》《皇清经解续编》,对研究、总结、保存传统文化典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根据材料“1894年,王先谦被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他订购了《时务报》,启发学生‘期于致用’、‘留心时务’”得出主持岳麓书院改革,与时俱进、中西结合,传承了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岳麓书院的发展;根据材料“他还参与了湖南时务学堂的创办,积极促成《时务报》主笔梁启超、翻译李维格分任时务学堂中、西文总教习。”得出参与了湖南时务学堂的创办,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是进步的;根据材料“他致书湖南巡抚,提出停刊《湘报》。”得出反对戊戌变法,体现其政治思想的保守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