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66214
大小:47.83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3-10-21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调研热身训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成都七中高2021级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调研热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意,简单地说就是诗的意境。情与理融合为“意”,形与神凝结为“境”,情理与形神相互渗透、依存、制约,结出了诗意之果。诗意是文学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一种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存在。因此,诗意具有潜在性、模糊性和延伸性的特点。那么,小说的诗意又是什么?小说的意境与诗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因体裁属性不同,不能等同于诗的意境,它是优秀叙事文学散发出的袅袅余音与淡淡幽香。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是诗歌之学,是指一切文艺作品,可见诗意对于所有文学艺术作品都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诗意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涵盖了其他文艺作品。对于小说而言,诗意是好小说的标配。解读小说的诗意,我认为有两把钥匙,可以打开曲径通幽之门。第一把钥匙,是汉朝董仲舒所说的“诗无达诂”。意思是说,对《诗经》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诗经》的注疏,自毛亨之后甚众,但没有一部著作能够完全说服后世,历朝历代都有学者质疑不断,新解迭出,每一家都只是一家之言,而不能达成“全面共识”。之所以不能“达诂”,因读者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了审美鉴赏的差异性,于是就有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说的诗意,要想“达诂”也非易事。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揭幕人,他的小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诗意的代表之作。他笔下的很多句子没有饱和感,感觉后面尚未写完,却像铁锤一样敲打着读者的心,无不让人感到压抑、愤怒和惆怅。顺着小说的人物走向和故事脉络前行,在五光十色、意涵丰盈的文字之外,是小说张力的刚劲、诗意的席卷,不断开启着读者的心理和生理观感,在五味杂陈之中,悲悯、怨恨、疼痛,一齐涌上心头,让人有很多话想说,却又说不出来,最终变成了读书人的一声长叹。这便是诗意的震撼力。解读小说的诗意的第二把钥匙,是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海明威说:“冰山运动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这八分之一,是小说文本表现出的文字和形象。水下的八分之七就是情感和思想。换句话说,八分之一是外在的,一目了然;八分之七是内在的,深藏不露,有着极大的弹性空间,读者尽可以结合文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寻作品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核。 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就是一部充满了诗意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作家哈里在死亡之前的一系列回忆。这些回忆都是片段性的,却连接着他的整个人生舞台。片段留下的缝隙成为解读小说的另一种通道,我们可以在遵循艺术逻辑和生活逻辑的视域下,结合艺术想象与生命情感,在文本之外开拓疆域,追问哈里的情感变迁、心理波动、命运起伏等方面的奥秘。一部可以多解的小说,绝不是教科书归纳的那样,是唯一的主题。像《老人与海》这类优秀小说,都会给读者留下很多“话柄”。因为这种小说具有汪洋恣肆的诗意潜质,“话柄”就是对诗意空间的想象、阐释和填充,是读者参与互动的激情对话。一般而论,叙事密不透风,主题鲜明而单一,结局圆满,四平八稳的小说,在诗意上是略逊一筹的。叙事时一味做加法,太过细腻会产生水分,无遮蔽,不留白,所有空间都被作者自己挤占了,堵住了行文的疏朗之气,也堵住了诗意的生长点。这样的小说或许是无可挑剔的,但同时也让读者无话可说,最终趋于平庸。(摘编自李春平《袅袅余音与淡淡幽香——关于小说的诗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意具有潜在性、模糊性和延伸性的特点,因而它又是一种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存在。B.因体裁属性的差异,小说的意境与诗的意境有所不同,小说的意境是优秀叙事文学的魅力所在。C.诗意涵盖了其他文艺作品,因此,诗意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其他一切文艺作品都具有诗意。D.“冰山原则”中八分之七有着让读者尽情发挥想象去探寻作品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核的弹性空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阐述了诗的意境,并指出其与小说的意境不能等同,引出后文对小说诗意的解读。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以钥匙来比喻解读小说诗意的两种方法,具有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效果。C.文章以鲁迅小说的诗意为例,是为了论证他的小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诗意的代表之作。D.文章举《乞力马扎罗的雪》和《老人与海》是为了论证“冰山原则”是解读小说的诗意的有效途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的解释之所以不能“达诂”,是因为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带来审美鉴赏的差异,而不能对《诗经》形成“全面共识”。B.在解读小说诗意时,海明威“冰山原则”意在突出水下八分之七的情感和思想比水面八分之一的文字和形象更重要。C.对于一部可以多解的小说,教科书对其主题的归纳可能是单一的,这对小说诗意空间的拓展是不利的。D.叙事紧密,主题鲜明单一,情节平稳,结局圆满的小说,通常情况下在诗意上都是不足的,最终会趋于平庸。【答案】1.B2.C3.B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因果倒置。原文“诗意是文学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一种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存在。因此,诗意具有潜在性、模糊性和延伸性的特点”,“一种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存在”是原因。C.“其他一切文艺作品都具有诗意”错,原文是“诗意对于所有文学艺术作品都具有普遍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一切文艺作品都具有诗意。D.“尽情发挥想象”错,原文是“读者尽可以结合文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之上进行。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C.“是为了论证他的小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诗意的代表之作”错误。以鲁迅小说的诗意为例,是为了论证“小说的诗意,要想‘达诂’也非易事”。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意在突出水下八分之七的情感和思想比水面八分之一的文字和形象更重要”错误,无中生有,原文没有对二者的重要性进行比较。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元宇宙始于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作“元宇宙”。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介绍,元宇宙主要有以下几项核心技术:一是扩展现实技术,包括VR和AR。扩展现实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的体验。二是数字孪生,它能够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这也意味着在元宇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虚拟分身。三是用区块链来搭建经济体系。随着元宇宙进一步发展,对整个现实社会的模拟程度加强,我们在元宇宙当中可能不仅仅是在花钱,而且有可能赚钱,这样在虚拟世界里同样形成了一套经济体系。(摘编自新华社官网《什么是元宇宙?为何要关注它?》) 材料二: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文旅、教育、电影、电竞、直播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常见,正在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推手。今年2月,5G+医疗机器人+VR探视系统正式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病房应用,利用5G网络、医疗机器人、360度8K全景摄像头、8KVR眼镜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远程“零距离”探视。广西北海市“5G+VR智慧教室”交付使用,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通过云平台将各类教学内容同步到VR眼镜,实现沉浸式虚拟教学。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人民日报新媒体打造、百度提供技术支持的“复兴大道100号”线上VR展馆正式开馆,以场景化、沉浸式体验展现百年间中国富民强国伟大历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牵头促进VR/AR在大飞机研制、飞行员培训和航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产业化应用。(摘编自中国电子报《虚拟现实:元宇宙点燃新一轮发展热情》)材料三:伦理道德方面,“元宇宙”深度释放了人类创造力与能动性,集中体现了人类对于突破物理限制、拓展生命体验的内在向往。“元宇宙”中构建的数字虚拟世界,既是现实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和创造物,也是科技改变生活与科技向善的结合。但并非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更不是逃离现实的“乌托邦”。进一步讲,“元宇宙”营造的沉浸式体验不是“沉沦式”生活,不能成为使人无形中丧失求真意识、热衷于成瘾式游戏生活的借口。“元宇宙”的数字创造无法摆脱关键生产要素需求,依然得遵循劳动价值规律;“元宇宙”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度虚拟化,必须依托社交网络演化发展,难以切断与现实物理世界的必然联系。因此,“元宇宙”中构建的虚拟身份、虚拟产品、虚拟市场、虚拟交易、虚拟生活、虚拟经济、虚拟人生等,不能脱离伦理道德的约束。(摘编自解放军报《“元宇宙”来了,勿忘风险与挑战》)材料四:近代以来,人们总体倾向于将人理解为理性的存在物,而非理性主义的反拨和人们对现代化的反思,使得人们更多地将原始的、感性的欲望理解为人性。结果,资本乃至权力窥探到这一秘密,把对所谓人性的满足、迎合作为技术创新的标尺,一切工具合理性似乎都指向和服务于人性。元宇宙就是如此,它基于一个人人都喜欢沉浸式感性满足的人性假设,为各种复杂的数字构造穿上感性或曰人性的外衣。在元宇宙中,大数据、算法比我们自己更能监测和理解自己的感觉。我们为之惊叹的“人性化”不过是算法的结果。在感受力被数据化和技术加强的情况下,人自身最贴己的现实感受力、存在领悟力、思想表达力反而在下降。赫拉利所谓“退化的人类滥用进化的计算机”“可能只会增强人类的‘自然愚蠢’”等判断,与马克思的警示如出一辙:“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元宇宙的出现将把这种状况推向极致,其中最值得我们沉思的悖论就是:人的愚钝化恰恰是所谓人性化追求的结果! (摘编自沈湘平《元宇宙:人类存在状况的最新征候》)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孪生技术能将现实世界镜像到元宇宙中去,所以我们在元宇宙里可以看见很多自己的虚拟分身。B.随着元宇宙进一步发展,元宇宙会形成一套经济体系,在那里人们可能不仅仅在花钱,而且有可能赚钱。C.沉浸式虚拟教学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云平台、VR眼镜等技术手段予以实现,能够增强学生体验感。D.元宇宙深度释放了人类的创造力与能动性,突破了人类的物理限制,给予了人类超越现实的生命体验。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宇宙中构建的数字虚拟世界,是对现实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复制和创造,不能脱离相关伦理道德的约束。B.元宇宙的数字创造和人际关系的深度虚拟化都必须依托社交网络演化发展,难以切断与现实物理世界的必然联系。C.将满足、迎合所谓的人性作为技术创新的标尺,将一切工具合理性似乎都指向和服务于人性,此种做法值得我们反思。D.材料四的作者认为元宇宙将把赫拉利和马克思所说的状况推向极致,对“人性化”的极致追求可能导致人的愚钝化。6.构建元宇宙有哪些利与弊?请根据材料进行简要分析。【答案】4.D5.B6.利:①元宇宙的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推手,能助力医疗、文旅、教育等行业的发展。弊:①元宇宙可能会成为部分人群逃离现实的“乌托邦”,使人在无形中丧失求真意识、热衷于成瘾式游戏生活;②元宇宙可能会使人自身的现实感受力、存在感悟力、思想表达力下降,使人的生命出现愚钝化趋势。【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D.“突破了人类的物理限制,给予了人类超越现实的生命体验”错,原文是“集中体现了人类对于突破物理限制、拓展生命体验的内在向往”,选项将人类的一种“向往”说成了既成事实,改变了时态,变未然为已然。 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元宇宙的数字创造和人际关系的深度虚拟化都必须依托社交网络演化发展”错,原文是“‘元宇宙’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度虚拟化,必须依托社交网络演化发展”,并未说数字创造必须依托社交网络演化发展。选项扩大了范围。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利: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文旅、教育、电影、电竟、直播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常见,正在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推手”可概括出,元宇宙的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推手,能助力医疗、文旅、教育等行业的发展。弊:结合“……逃离现实的‘乌托邦’。进一步讲,‘元宇宙’营造的沉浸式体验不是‘沉沦式’生活,不能成为使人无形中丧失求真意识、热衷于成瘾式游戏生活的借口”可概括出,元宇宙可能会成为部分人群逃离现实的“乌托邦”,使人在无形中丧失求真意识、热衷于成瘾式游戏生活;结合“在感受力被数据化和技术加强的情况下,人自身最贴己的现实感受力、存在领悟力、思想表达力反而在下降……退化的人类滥用进化的计算机……可能只会增强人类的‘自然愚蠢’”可概括出,元宇宙可能会使人自身的现实感受力、存在感悟力、思想表达力下降,使人的生命出现愚钝化趋势。(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狄更斯我跟着那青年女子,不久就来到一座很整洁的小房子前,那房子还有明亮亮的半圆形小窗户,房前有一个铺满石子的小四方院,你也可以说是还长满了被精心栽培而香气四溢的鲜花的小花园。窗子上挂着纱帘,纱帘的中间没扯上。透过窗棂可以看到一个弧形绿色大屏风或一把扇子,还有一张小桌和一把大椅子,我不禁想姨奶奶那时也许正好不神气地坐在那儿呢。 我的鞋那时已处于万般凄惨的境况了,鞋底已一片一片地掉了,鞋帮也破绽得难以被再认为是鞋了。我的帽又扁又皱,就是被扔到垃圾堆上的脱了柄的破镐和它相比也不会不好意思了。我的衬衣和长裤上沾着暑气、露水、草屑、肯特的泥土(我在那泥上睡过觉),再加上破烂,当我站在门前时,我姨奶奶小院里的鸟儿也受了惊吓。从离开伦敦后,我的头发就没碰过梳子和刷子。由于没受惯风吹日晒,我的脸、脖子和手都被烤成了紫褐色。我从头到脚都是白垩粉和沙土,就像刚从一座石灰窑里出来一样。就这么一幅样子,还对这幅样子有强烈的自觉,我等着向我那严厉的姨奶奶介绍我自己,让她接受我这样的第一印象。有那么一会儿时间过去了,客厅窗子依然那么平静,以至我想她可能不在那里。就在这时,从房子里走出一个女人,她帽子上又扎了条头巾,手上带着园艺手套,身披一条像收税人的大围裙那样的大园艺口袋,手拿一把大刀。我马上就知道她是贝西小姐了,因为她大模大样地走出房子,和我可怜的母亲常描述她当初走进我们布兰德斯通鸦巢的花园那大模大样完全一样。“走开!”贝西小姐摇摇头说,并向空中挥动那把刀做了个砍的动作,“快走开!这里不许男孩来!”她走到花园的一角,弯腰去挖一棵小树的根时,我战战兢兢地望着她。我勇气丧尽,只抱着豁出去的想法了,于是我轻轻走过去,在她身边站下,用手指碰碰她。“对不起,小姐。”我开始说。她吃惊地抬头看看。“对不起,姨奶奶。”“呃嘿?”贝西小姐叫道,我还从没听过人们用这么吃惊的口气说话呢。“对不起,姨奶奶。我是你的孙子。”“哦,上帝!”我姨奶奶说着,一下坐到了花园的小径上了。“我是大卫·科波菲尔,从萨福克的布兰德斯通来的——我出生的那晚,你去过那儿,见到了我亲爱的妈妈。她死后,我很不快活,我被冷落,不能上学,被迫去独立谋生,干不适合我干的苦活。所以我跑到你这里来。我刚动身就被人抢劫了,只好一路走来,从动身后,我就没上床睡过觉。”说到这里,我的自制力全丧失了;我的双手动了动,本意是向她指明我那褴褛行状,证实我所受的苦难,可我就一下大哭了起来,我想这场哭已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我姨奶奶脸上只剩下惊诧的表情,坐在石子上两眼瞪着我;我一开始大哭,她就连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领,把我带进了客厅。在客厅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一个高厨的锁,从中取出几个瓶子,然后把每个瓶子里的玩艺都朝我嘴里倒一点。我想她是想都没想就拿出那几个瓶子的,因为我至今肯定说我当时尝到了茴香汁、鱼酱、色拉油。由于我依然很伤心,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呜咽,她向我投下这些滋补剂后就把我放到沙发上,在我脑袋下垫一条披肩,又把她头上的头巾取下垫到我脚下,以免我会把沙发套弄脏。然后,她就坐在我前面说过的绿色大扇子或屏风后,这一来我就看不见她的脸了;她每隔一分钟就叫一声“上帝!”,像号炮一样。 我姨奶奶个头高高的,神色严厉,但并不难看。她的脸上,她的声音里,她的步态举止中,都无不流露出一种刚毅,足以说明她往日在像我母亲那般软弱的人身上可产生的影响;她容貌还可算秀丽,虽然面容坚定严肃。那个房间就像珍妮或我姨奶奶一样整洁。就在刚才我放下笔回忆那房间时,带着花香的海风又吹进来了;我还又看见擦得铮亮的老式家具,弧形窗里绿扇子附近我姨奶奶的那把凛然的大椅子和桌子,粗毛地毯,壶架,两只金丝雀,古磁器,装满干玫瑰叶的酒罐,放置各种器皿的高橱架,还有和这一切极不协调的——脏兮兮躺在沙发上打量这一切的我。珍妮去烧洗澡水了。洗澡实在是很大的享受。我开始感到因曾睡在野地而四肢疼痛,而我又那么疲乏虚弱,几乎无法让眼连续睁开五分钟。我洗澡之后,她们——姨奶奶和珍妮——给我穿上本是狄克先生的衬衣和裤子,又用两或三条披巾把我裹上。我像一捆什么呢,我也说不上,但我觉得是热哄哄的一捆。我觉得很乏,极想睡,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节选自《大卫·科波菲尔》,有删改)文本二:三联生活周刊:狄更斯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始于20世纪初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的狄更斯的5部长篇小说。作为当时的翻译大家,林纾为什么选择了狄更斯?张玲:林纾的翻译行为,应该说是在中国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启蒙改良运动的组成部分。或许林纾和这些19世纪以来的外国大作家具有某些共通之处,那就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从林纾对狄更斯的评价中也可见一斑,林纾说狄更斯“扫荡名士美人之局”,“善叙家常平淡之事”,写的是世情常态,读起来娓娓动人,这些评价直到今天看来还非常精准。(节选自《为什么重读狄更斯——专访狄更斯评论家、翻译家张玲》,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开篇的场景描写比较细腻,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后文贝西姨奶奶的出场做铺垫。B.文本一第二段通过对“我”的“鞋”“帽”“衬衣”“长裤”等衣衫褴褛的惨状的描写,表达“我”对社会现状的不满。C.文本一采用有限视角“我”叙事,“我”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讲述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D.文本二张玲的转述和林纾对狄更斯的侧面评价,有助于读者更全面了解狄更斯及其创作风格。8.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简要分析贝西姨奶奶的形象特点。9.文本二中林纾对狄更斯小说的评价是“善叙家常平淡之事”,请结合文本一分析这一评价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7.B8.①坚定严肃、刚毅干练:文章通过对姨奶奶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她坚定严肃、刚毅干练的形象特点。②仁慈善良:文章通过描写姨奶奶见到“我”前后态度的变化,突出了她仁慈善良的形象特点。③勤劳能干:文章用大量笔墨描写姨奶奶的房子、花园以及房间的布置,突出了她勤劳能干的形象特点。 9.①人物方面:文本一通过大卫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人物,不管是渴望温暖的大卫还是仁慈善良的贝西姨奶奶都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②情节方面:文本一讲述了大卫去投奔贝西姨奶奶的故事,“我一开始大哭,她就连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领,把我带进客厅”“把每个瓶子里的玩艺都朝我嘴里倒一点”等情节都很有生活气息。③环境方面:文本一中贝西姨奶奶的房子、花园以及房间的布置很真实,很有生活气息。④主题方面:通过“我”这个孩子所能感受到的种种温暖,表达对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有平淡温馨之意。【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表达‘我’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说法错误,原文为“我的鞋那时已处于万般凄惨的境况了,鞋底已一片一片地掉了,鞋帮也破绽得难以被再认为是鞋了……就这么一幅样子,还对这幅样子有强烈的自觉,我等着向我那严厉的姨奶奶介绍我自己,让她接受我这样的第一印象”,主要写出了“我”的惨状及一路走来的不易,还为下文姨奶奶见到我之后的反应做了铺垫,看不出“我”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从房子里走出一个女人,她帽子上又扎了条头巾,手上带着园艺手套,身披一条像收税人的大围裙那样的大园艺口袋,手拿一把大刀”“走开!”“快走开!这里不许男孩来”“并向空中挥动那把刀做了个砍的动作”“她走到花园的一角,弯腰去挖一棵小树的根时”“她吃惊地抬头看看”“我姨奶奶脸上只剩下惊诧的表情,坐在石子上两眼瞪着我”,可知文章通过对姨奶奶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突出她坚定严肃、刚毅干练、俊俏朴素、略带男性气质等形象特点。结合“‘走开!’贝西小姐摇摇头说,并向空中挥动那把刀做了个砍的动作,‘快走开!这里不许男孩来’”可知,姨奶奶没有认出“我”,让“我”走开;结合“我一开始大哭,她就连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领,把我带进了客厅。在客厅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一个高厨的锁,从中取出几个瓶子,然后把每个瓶子里的玩艺都朝我嘴里倒一点。我想她是想都没想就拿出那几个瓶子的,因为我至今肯定说我当时尝到了茴香汁、鱼酱、色拉油”“珍妮去烧洗澡水了。洗澡实在是很大的享受。我开始感到因曾睡在野地而四肢疼痛,而我又那么疲乏虚弱,几乎无法让眼连续睁开五分钟。我洗澡之后,她们——姨奶奶和珍妮——给我穿上本是狄克先生的衬衣和裤子,又用两或三条披巾把我裹上”可知,姨奶奶认出我后,把我带进了客厅,给我吃的,并烧水给我洗澡,给我找衣服穿。文章通过描写姨奶奶见到我前后态度的变化,突出了她仁慈和善良的形象特点。 结合“房前有一个铺满石子的小四方院,你也可以说是还长满了被精心栽培而香气四溢的鲜花的小花园”可知,小花园长满了被精心栽培而香气四溢的鲜花;结合“那个房间就像珍妮或我姨奶奶一样整洁。就在刚才我放下笔回忆那房间时,带着花香的海风又吹进来了;我还又看见擦得铮亮的老式家具,弧形窗里绿扇子附近我姨奶奶的那把凛然的大椅子和桌子,粗毛地毯,壶架,两只金丝雀,古磁器,装满干玫瑰叶的酒罐,放置各种器皿的高橱架,还有和这一切极不协调的——脏兮兮躺在沙发上打量这一切的我”可知,姨奶奶的房间整洁,摆放着各式家具。文章用大量笔墨描写姨奶奶的房子、花园以及房间的布置,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突出她勤劳能干的形象特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人物方面:“客厅窗子依然那么平静,以至我想她可能不在那里……我马上就知道她是贝西小姐了,因为她大模大样地走出房子,和我可怜的母亲常描述她当初走进我们布兰德斯通鸦巢的花园那大模大样完全一样”“我洗澡之后,她们——姨奶奶和珍妮——给我穿上本是狄克先生的衬衣和裤子,又用两或三条披巾把我裹上”,文本一通过大卫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人物,不管是渴望温暖的大卫还是仁慈善良的贝西姨奶奶都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情节方面:文本一讲述了大卫去投奔贝西姨奶奶的故事,“我一开始大哭,她就连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领,把我带进了客厅。在客厅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一个高厨的锁,从中取出几个瓶子,然后把每个瓶子里的玩艺都朝我嘴里倒一点。我想她是想都没想就拿出那几个瓶子的,因为我至今肯定说我当时尝到了茴香汁、鱼酱、色拉油”,“我一开始大哭,她就连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领,把我带进客厅”“把每个瓶子里的玩艺都朝我嘴里倒一点”等情节都很有生活气息。环境方面:“不久就来到一座很整洁的小房子前,那房子还有明亮亮的半圆形小窗户,房前有一个铺满石子的小四方院……窗子上挂着纱帘,纱帘的中间没扯上。透过窗棂可以看到一个弧形绿色大屏风或一把扇子,还有一张小桌和一把大椅子”,文本一中的贝西姨奶奶的房子、花园以及房间的布置很真实,很有生活气息。主题方面:“我一开始大哭,她就连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领,把我带进了客厅。在客厅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一个高厨的锁,从中取出几个瓶子,然后把每个瓶子里的玩艺都朝我嘴里倒一点”“洗澡实在是很大的享受……我洗澡之后,她们——姨奶奶和珍妮——给我穿上本是狄克先生的衬衣和裤子,又用两或三条披巾把我裹上”“我像一捆什么呢,我也说不上,但我觉得是热哄哄的一捆。我觉得很乏,极想睡,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通过“我”这个孩子所能感受到的种种温暖,表达对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有平淡温馨之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选自韩愈《师说》,有删改)二人失其道,则失所以为人,犹无其身,则无所以为生也。故父母生而师教,其理本无殊异。此七十子之服孔子,所以可与之死,可与之生,东西南北,不敢自有其身。非情亲也,理势不得不然也。经师授受,章句训诂;史学渊源,笔削义例,皆为道体所该。竹帛之外,别有心传,口耳转受,必明所自。此则必从其人而后受,苟非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学问专家,文章经世,其中疾徐甘苦,可以意喻,不可言传。此亦至道所寓,必从其人而后受,不从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苟如是者,生则服勤,左右无方,没则尸祝俎豆,如七十子之于孔子可也。至于讲习经传,旨无取于别裁;斧正文辞,义未见其独立;人所共知共能,彼偶得而教我;从甲不终,不妨去而就乙;甲不告我,乙亦可询,此则不究于道,即可易之师也。其所取法,无异梓人之惎①琢雕,红女之传絺绣②,以为一日之长,拜而礼之,随行隅坐,爱敬有加可也。巫医百工之师,固不得比于君子之道,然亦有说焉。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亦当生则服勤,而没则尸祝者也。古人饮食,必祭始为饮食之人,不忘本也;况成我道德术艺,而我固无从他受者乎?(选自章学诚《师说》,有删改)【注】①惎(jì):教,指点。②絺(chī)绣:绣有彩纹的细葛布,此处泛指刺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B.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C.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D.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B.巫医,巫师和医师。古人多求助于鬼神以治病,故“巫”“医”多并提,后才分开。C.材料二“文章经世”的“经”与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的“经”意义和用法相同。D.材料二“疾徐甘苦”的“疾”与荀子《劝学》“声非加疾”的“疾”意义和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运用三组对比。即在从师方面,将古代圣人和当今众人、为孩子和对自己、士大夫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作了鲜明对比。B.材料二第一段运用七十弟子侍奉孔子的例子,来说明对待“不可易之师”,弟子应该竭力服侍,老师过世后也应该祝祷祭祀。C.材料二论及三种“不可易之师”:使人获得“至道”的老师,可以传授精深专业技术的老师以及能带来强烈感发启示的古人。D.材料二表明,虽然“可易之师”与“不可易之师”的区别很大,但是弟子侍奉老师都应该恭敬有加,都应该秉持同样的态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此亦至道所寓,必从其人而后受,不从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答案】10.C11.C12.D13.(1)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2)这也是最高的道所寄托的地方,一定要跟从那个人(学习)然后才能够得到;不跟从那个人(学习),自己就没有能够获得的。这(也)是不可改换的老师。【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技术上的精深,古代专门从事某种事业的那些专家,对隐秘精微之处也有独到的见解,师从那个人便能得到他的传授,不是那个人便得不到这种传授,这也是不可改换的老师“古人专业”是“名家”的定语,不可断开,排除AB;“得其人而传”和“非其人而不传”语意对照,结构对应,在“得”字前边应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 A.说法正确。B.说法正确。C.错误,意义和用法不同。动词,治理。/名词,经书。句意:文章的治国救世。/“六经”的经文和传文。D.说法正确。“疾”:都表示迅疾、快速。句意:其中快慢甘苦的体验。/声音并没有加大。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但是弟子侍奉老师都应该恭敬有加,都应该秉持同样的态度”说法错误,依据原文第一段“是不可易之师也”“即可易之师也”可知,作者认为两类老师不可同日而语,弟子侍奉老师的礼节也不必要求一律相同。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若”,相似;“卑”,低下;“盛”,指官职高;“谀”,谄媚。(2)“此亦至道所寓”,判断句;“从”,跟从;“易”,改换;“是不可易之师也”,判断句。参考译文:一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二 人失掉了尊师之道,则失去了做人的资格,犹如没有了身体,则无法生存。所以父母生而老师教,这个道理本来没有什么不同的。这就是七十弟子侍奉孔子,可以与他一起死,可以与他一块活,不管东西南北,不敢把生命看作是自己的缘故。不是出于感情的亲密,而是从道理上讲不得不如此。经师讲授学业,分章析句解释词义;史学探究渊源,加减增删彰显主旨;都是儒家大道所包括的。竹简帛书所载之外,另有心得传授,口耳相传,一定要弄明来源。这是说必定要师从那个人而后才能得到传授,如果不是那个人,那么自己就无法得到古人的心传,这就是不可改换的老师。学问上的专家,文章的治国救世,其中快慢甘苦的体验,可以意会,不可言传。这也是至道所在之处,必须师从那个人而后才能得到传授,不拜那人为师,自己便一无所得,这也是不可改换的老师。如果是这样的老师,他活着时弟子便应竭力服侍他,事事躬亲而没有定规,他去世了则应为他立尸祝祷、祭祀不绝,就像七十弟子对待他们的老师孔子那样也是可以的。至于讲解经传,没有别出心裁的旨意;纠正文辞,看不见有什么独立的见解;别人都知道、都能做到,只是偶然的机会使他做了我的老师;不能自始至终师从某甲,不妨离开他再拜某乙为师;某甲不告诉我,某乙也可请教;这与儒家大道没有什么关涉,这就是那种可以改换的老师。即使是学问与文章,也属于雕虫小技,工女教人刺绣没有什么差别,把他们当作一日之长,跪拜礼敬,跟随他们而行,陪着他们对坐,加倍地尊敬拥戴是可以的。巫医与各种工匠的老师,固然不能与儒家所说的老师相比,但是也有一定的说法。技术上的精深,古代专门从事某种事业的那些专家,对隐秘精微之处也有独到的见解,师从那个人便能得到他的传授,不是那个人便得不到这种传授,这也是不可改换的老师,也应当在他活着的时候便尽心尽力地服侍他,在他去世后则为他祝祷祭祀。古人在饮食的时候,一定要祭祀最先制作这种食物的人,表示不忘本;况且是成就我的道德技艺,而我本来是无法从他人那里得到传授的人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注】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已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于浔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去年诗人在皇家街园曲江杏园边赏月,今年就被贬到江州,境遇改变,令人感慨。 B.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情。C.“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耐人寻味。D.全诗慨叹物是人非。今昔殊异,表达了诗人谪居生活的愁闷,其感情基调与《琵琶行》一脉相承。(2)本诗中“月”这一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A(2)①以眼前之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②以眼前之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之苦;③将昔年赏中秋之月的愉悦与今年赏中秋之月的孤苦对比,进一步突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去年诗人在皇家御园曲江杏园边赏月”理解错误,“昔年八月十五夜”中的“昔年”并非“去年”,而是“往昔、往年”之意。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意象的作用的能力。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总是与“思乡、思亲”主题紧密相关。诗人由望月而触发情思,先写到了往昔赏月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那时是愉悦的,今年中秋赏月,孤独凄清。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让诗人不堪回首的是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今昔对比中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烘托了诗人孤苦的情怀。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用互文修辞,身处湓亭向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用眼前之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苦。尾联诗人细节化地再现秋风月光。“秋风秋雨愁煞人”,过去的日子出现的“昨风一吹无人会”,没有人领会这凄厉秋风的凉意。能忽略这凄冷秋风的肌肤感,一定是人们沉浸在喜悦里,已然忘记了秋风的凄冷,这里突出诗人过去日子的欢快感。“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说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在对比中突出了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这样的月光照在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突出了自己的感伤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琵琶行》中写头饰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酒浸衣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钿头银篦击节碎④.血色罗裙翻酒污⑤.飞湍瀑流争喧豗⑥.砯崖转石万壑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博、知、钿、篦、裙、喧豗、砯、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数字博物馆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以三维立体的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从世界范围来看,博物馆数字化不是___①____的,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20多年前,数字博物馆还是欧美发达国家大型艺术机构的“专利”,而近年来,数字博物馆已经在全球____②___,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数字博物馆。在各类新兴数字技术____③___的今天,特别是虚拟3D技术的出现,已经能够让博物馆的参观方式,从传统的实地观赏进入虚拟用户体验阶段。而随着移动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博物馆正从原先的电脑屏,开始走向“口袋”中,二维码微信导览功能,让观众只要通过手机,就能拥有一个对海量馆藏品___④____的“博物馆导览者”。数字博物馆有效提高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让存储在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走进人们的心中,走进人们的视野。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6.①一蹴而就②蔚然成风③层出不穷④了如指掌17.数字博物馆有效提高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或“数字博物馆有效推动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让存储在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走进人们的视野,走进人们的心中。【解析】【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义,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语境“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可知博物馆数字化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故此处应填“一蹴而就”。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②此处语境说的是近年来数字博物馆已经在全球盛行,已然形成了一种风气,包括“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数字博物馆”,故此处应填“蔚然成风”。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风气)。③根据后文语境“特别是虚拟3D技术的出现”,可知此处是强调各类新兴数字技术的接连出现,故此处应填“层出不穷”。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该成语常常用来强调事物出现的连续性。④根据后文语境可知此处是强调“博物馆导览者”对博物馆藏品的熟悉程度,故此处应填“了如指掌”。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一样。【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提高……发展”搭配不当,应是“有效提高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或“有效推动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第二处,“走进人们的心中,走进人们的视野”语序不当,按照从表层到深层的逻辑思路,应是“走进人们的视野,走进人们的心中”。故句子可修改为:数字博物馆有效提高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或“数字博物馆有效推动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让存储在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走进人们的视野,走进人们的心中。(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面对命运的抉择,无论是哈姆雷特,____①____,都逃不过这样的终极追问。不同的是,哈姆雷特在玉石俱焚中获得了新生;____②____。追寻拉斯蒂涅的堕落之路,不能不提到()、()和()给他上的人生三课,这三个人,从爱情、社会和家庭三个维度让拉斯蒂涅认清了当时社会上盛行的金钱万能法则。____③___,拉斯蒂涅才逐步将初入巴黎的上进、善良和美好理想抛诸脑后,为了金钱与欲望不择手段地往上爬。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19.根据名著《高老头》中的内容并结合文意,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人物姓名。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公告:按疫情防控要求,凡有感冒发烧者,需及时上报社区,望周知。 B.邀请函:恰值我校百年华诞,诚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宾朋光临惠顾。C.感谢信:您惠赐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莫大帮助。D.自荐信:我尤其喜欢文学,在写作上较有建树,已发表文章50余篇。【答案】18.①还是拉斯蒂涅②拉斯蒂涅在金钱的诱惑下走向了毁灭③正是认清了这一法则(或“正是在这三个人的‘调教’下”)19.鲍赛昂夫人;伏脱冷;高老头20.A【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前文说“无论”,后文提到“拉斯蒂涅”,故此处可填“还是拉斯蒂涅”。第②处,前文说了哈姆雷特的结局,这里要写出拉斯蒂涅的结局;结合下文“拉斯蒂涅才逐步将初入巴黎的上进、善良和美好理想抛诸脑后,为了金钱与欲望不择手段地往上爬”可知,此处可填“拉斯蒂涅在金钱的诱惑下走向了毁灭”。第③处,前文提到“金钱万能法则”,后文提到了拉斯蒂涅的表现,故此处可填“正是认清了这一法则”或“正是在这三个人的‘调教’下”。【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结合下文“这三个人,从爱情、社会和家庭三个维度让拉斯蒂涅认清了当时社会上盛行的金钱万能法则”及《高老头》中的内容可知:第一课,爱情方面:鲍赛昂夫人的隐退,证明“高贵的门第”、“真挚的爱情”斗不过金钱,使他目睹了即便在情人之间也在奉行利己拜金原则的冷酷现实,否则将会大难临头。第二课,社会方面:伏脱冷被捕,证明超群的“胆略与智谋”斗不过金钱,再次让他验证了普通人之间的奉行的利己拜金原则。第三课,家庭方面:高老头的惨死,证明“崇高的父爱”斗不过金钱,使他深深的知道了利己拜金的原则不仅流行与整个社会,而且渗透到家庭的至亲骨肉之间。【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周知”,众人都知道;使众人都知道。用在公告中表达得体。B.“光临惠顾”一般是商家对顾客说的客套话,如顾客来时说“欢迎光临”,顾客走时说“感谢惠顾”。此处用于邀请函,应将“光临惠顾”改为“拨冗莅临”。“拨冗莅临”:指推开繁杂事务,抽出时间前来参加的意思。 C.“过目”是敬辞,往往用来请别人看自己的作品时使用。此处是自己看别人的作品,应该用“拜读”。“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受某某人指点;敬词,是自己对别人的尊敬。D.“建树”指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通常用来称赞别人。此处是用来评价自己的成绩,应换用“小有成绩”。“小有成绩”:指有了一些成绩,一般用于自谦。故选A。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威廉·詹姆斯有一部小说,说的是一位贵妇人在剧院里为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啜泣不已,但她的马夫就在戏院外面冻得快要死去。——罗翔材料二:爱全人类容易,爱一个人难。去帮助一个人,比宣称我爱人类要困难的多。——苏霍姆林斯基材料三: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体中其他人的生存条件。——爱因斯坦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关爱是具体的非虚空的一位贵妇人在剧院里为剧中人物悲惨命运啜泣不已,但她的马夫就在戏院外面冻得快要死去。无疑,贵妇人有仁爱之心,但她的关爱是虚空的,她同情的是虚拟的剧中人物,而对眼前需要实际关爱的马夫视而不见。关爱、同情,这些人类普遍有价值的情感需要现实付出,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和思想里。 叶公好龙,嘴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形。关爱农民,就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他们种粮有收成不愁吃穿,孩子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关爱工人,就要让他们有班上有活干有钱赚;关爱商人,就要让他们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关爱企业家,就要在融资生产税收上处处提供便利;关爱学生,就要提供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作业量;关爱教师,就要减轻各种非校园负担不搞各种形式主义的网络学习……凡此种种关爱,落地见效才是真。否则,只能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噱头,成为某些主事者增添颜面的幌子。关爱是具体的行为,不是漂亮的虚空言辞。口头上的关爱,这很容易慷慨激昂地来表达。但都比不上一个实实在在的关爱行动,这比大话聊天要好得多。去帮助一位看不起医生的病人,去老少边穷地区帮助一位孤寡老人,去帮助一位孤儿上小学中学大学,去帮助一位陷入生活绝境的人……这些帮助,都很具体很实在,在现实社会中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上也确实有不少各种志愿者,在身体力行地做着各种关爱行动。一个人,不要只从理论上感觉自己有爱心,只有把爱心付诸实践,那么才对他人有价值。爱抽象的人容易,而爱具体的人却很难。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指责别人容易,设身处地的行动,却难上加难。古往今来,很多战争的发动者,高喊爱国家爱人民的口号,却极力宣传侵略口实骗取老百姓的信任,大举入侵他国,生灵涂炭,万户萧条鬼唱歌。所以,关爱从来都应该具体的。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认为,“真正的知识,要从书本走向现实,真正的法律,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用良知驾驭我们之所学,而不因所学蒙蔽了良知”。同样,关爱不应在思想意识上,而应该在具体的行动上。因此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愿大家都能走进真实的世界,走出习以为常的虚空。二十大已胜利闭幕,新航程正式开启。相信社会主义价值观会逐步落实到每个人的内心和行动,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彼此都相互关爱,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和谐美满的世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一用贵妇的所感和所为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背离之处;材料二中提到“爱全人类容易,爱一个人难”,表明人们在行动上的普遍现象,关爱抽象的人,却很难爱具体的人;材料三用爱因斯坦的话,表明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在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能够达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综上所述,我们要深入人性幽微处观照个体的所思所行,勇敢剖析自己,谦卑地内省,选择关爱真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书本理论和话语。真正的爱,一定是对具体人的关爱,要爱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而不是爱所谓生活的意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体中其他人的生存条件。”也就是说感情、思想行动要有高度的统一,只有感情和思想,没有实践是没有价值的,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行文思路上,首先由社会现实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关爱是一种具体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意识和思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采用对比式论证结构,然后运用例证和引证,说明行动胜于空想,如纸上谈兵的赵括,成语故事闭门造车,蜀之鄙二僧的故事中富和尚的南海之梦等,再如墨子的名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等,证明只有思想,没有行动,结果概率永远为0 。最后归结全篇,重申论点,提出应落实由内心到行动的号召。立意:1.行动远胜于思想。2.关爱他人贵在行动。3.行动上的关爱胜过意识的虚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