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

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

ID:83491919

大小:167.76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年四川省成都重点中学高考模拟试卷(5月份)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鲁迅一直非常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他写作《拿来主义》的时候,不少人对文学遗产不敢接触,中国的、外国的旧文化都不要,好像一接触就会被染污、被俘虏过去,不得了。他们也说要成为新人,也说要创造新文艺,可就不懂得:“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指责这种人为“孱头”。鲁迅讲过很多话,摆事实,讲道理,希望他们不要再这样的害怕。第一,他认为避忌旧文化,是衰病、无力、缺乏自信的表现;壮健、有魄力、富于自信的人是决不会这样的。他说:“无论从哪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他说像这类人物,如果再不振作,就会更加衰弱下去,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丧失活气了。他又说:“我们吃东西,吃就吃,若是左思右想,吃牛肉怕不消化,喝茶时又要怀疑,那就不行了——老年人才是如此;有力量,有自信力的人是不至于此的。”他说汉唐虽有边患,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凡取用外来事物时,自由驱使,绝不介怀。而一到衰弊陵夷的时刻,神经就衰弱过敏,对外国东西,便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了°我们究竟是甘心当弱者,还是应该努力做强者?第二,他认为文艺上的创新必须择旧,一味害怕,是绝不行的。他说:“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这么做即违了祖宗,那么做又像了夷狄,终生惴惴如在薄冰上,发抖尚且来不及,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他在论新木刻时,又指出有两条路:一条是“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另一条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他认为我们对旧文化,无论是中国遗产中的精华还是外国遗产中的良规,实在都还知道得太少,吸收得太少。第三,他阐明了保存遗产与开创新业的辩证法。他说:“我已经确切地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保存当然不同于保古,不是为了复古。保存下来也不是模仿和照搬,而只能是为了择取优点。只有抱着革新的目的,认识到了择旧的重要作用,遗产才会得到大家的重视与爱护。“拿来主义”好得很,因为它有科学性。如果不先拿来,许多有用的东西就被抹杀、毁灭了,还谈得到什么使用与存放?对旧文化,当然需要“批”

1,这有利于择取。只有首先拿来了,不毁灭掉,才能进行择取。“拿来主义”好得很,因为它同时也有革命性,创新离不开择旧,不先拿来无从创新。(摘编自徐中玉《创新必须择旧——读<拿来主义>札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非常关注文化遗产,为了批判不敢接触旧文化的人,就写了《拿来主义》。B.一些人既害怕被旧文化染污,又不敢创造新文化,鲁迅认为这些人是“孱头”。C.汉唐时能自由使用外来事物,这与国力强大、魄力雄大、人民富有自信有关。D.鲁迅认为,木刻需要将中国的遗产与外国的良规加以融合,才能有新的发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针对害怕旧文化的“孱头”,重点阐述批判旧文化与创新的关系。B.文章第二段的论述采用了举例、引用、比喻和对比等论证方法。C.文中从三方面阐述鲁迅的观点,多次引用鲁迅的话来增强说服力。D.作者最后指出“拿来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认可鲁迅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认为,要成为新人,创造新文艺,对待旧文化应用“拿来主义”的态度,而不应害怕旧文化。B.鲁迅认为,文艺上的创新必须择旧,应多知道、多吸收中国遗产中的精华和外国遗产中的良规。C.鲁迅能辩证看待保存遗产与开创新业的关系,并认为我们是遗产的保存者、开拓者和建设者。D.鲁迅认为,对待旧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先“拿”后“批”,“拿”就是为了使用,“批”则有利于择取。【答案】1.C2.A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A.“为了批判不敢接触旧文化的人,就写了《拿来主义》”强加因果关系。原文“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鲁迅一直非常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他写作《拿来主义》的时候,不少人对文学遗产不敢接触,中国的、外国的旧文化都不要,好像一接触就会被染污、被俘虏过去,不得了”,可见,鲁迅写作《拿来主义》目的是阐述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B.“又不敢创造新文化”说法错误,原文中是说“他们也说要成为新人,也说要创造新文艺”。D.“木刻需要将中国的遗产与外国的良规加以融合,才能有新的发展”说法不当,原文中说“指出有两条路”,并没有说中外必须融合。故选C。【2题详解】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重点阐述批判旧文化与创新的关系”说法不当,重点是阐述需正确对待旧文化。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D.不是鲁迅观点而是作者的观点,“拿,就是为了使用”说法片面,拿来后要分情况,还有保存、创新。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留白”艺术使中国画体现出含蓄内敛的审美特征。当代画家李可染曾说:“空白、含蓄,是中国艺术一门很大的学问。”潘天寿认为:“中国画要求有藏有露,即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必须留下发人想象的余地,一览无余不是好画。”追溯中国画的发展史,从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中,乃至在传统哲学思想上都可以得到明确的印证。郭熙指出:“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就是说以无示有,以断示连,而“留白”就是以空白表示无限,形成隐约含蓄的绘画表达。齐白石画虾,追求神似,不见水波,却有水中游弋的感觉。南宋马远因只画一个角落而被称为“马一角”,画面没有填色的空白处,可以是天空、水流、远山等,任由想象,如《寒江独钓图》,只是一叶小舟,一个垂钓渔翁,却让人有烟波浩渺之感,就是空白之处,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以空白含蓄表达隐藏的内容、内心的情绪,也与中国画整体趋于写意、趋于精神层面的表达相一致。和西方绘画原则和审美精神不同,中国画更趋于对精神气质的表达,要求符合内在精神,是倾向于“善”的原则,而西方绘画倾向于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追求与表达,更趋于求“真”。中国画论中有“似”和“真”的观念,然而其中的“真”,在很多论述中,仍然不是西方的“真”,即与事物客观存在的状态或者规律相一致的意思。五代画家荆浩曾说:“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真”即完整表现对象的风度气质。中国画在审美上超越了对事物外形相似的要求,而是追求深层的神韵,“留白”恰是因此应运而生的。西方油画中,表现黑夜就要用颜料涂抹出黑色来,而中国画对黑夜的表现可能就是画一轮明月,明月的周围全是空白,这是含蓄的表达,是中国式的通过心理感受获得的效果。

3“留白”的含蓄表达,一是留下对未以笔墨呈现的景物的想象空间,一是对绘画作品感受上留下很大的余地。南宋马远《踏歌行图》将峻峭的山峰置于画面一角,以实笔绘树木山石,以虚笔勾画云雾山峦,留出大片的空白,其间的景物状貌大可自由想象。从对绘画的情境意绪的表达上,既有对画面空白处景物的想象还原,更有对画作及作者精神层面的感触。八大山人的荷花、小鸟、鱼等,传达的苍凉寂苦,郑板桥竹、石、兰花等,表现的桀骜独立的文人情怀,都是观赏者对空白处既进行了实际景状的想象还原、补充,同时,感受了绘画作品乃至创作者的情绪。中国哲学的中庸之道,以及为人处世的留有余地,都表明含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在艺术领域,又是一种典型的审美心理。中国画的“留白”实际是这一审美特征的显现。(摘编自闫莉《中国画“留白”艺术的美学解读》)材料二: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古典油画不同,二者对于画面中空白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中国画家的认识中,画面里的留白,要让人产生对空间的联想,那里面有云烟、有雾气、有山峦、有溪水,甚至有牧童哼着乡间小调牧牛的场景。然而,这些丰富的虚景又全都被缥缈的水雾笼罩在了“空白”之中,让人浮想联翩。这便是中国画留白“意到笔不到”的魅力。正如现代美学家宗白华所言:“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且空而后能简,简而练,则理趣横溢,而脱略形迹。”留白还有一个非常优雅的别名——“余玉”,以布白突显灵动,以虚空诠释丰盈,类似音乐演奏中某一刻的“悄然无声”。恰如其分地处理画面中的留白,不仅可以营造画面的审美意境和作品氛围,体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怀,还反映出艺术家对蕴于宇宙万物之中的“道”的解读。这正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本质上的差异。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赏都讲究“气”,在历代画论中,皆以“气韵”作为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而这种“气韵”大多依靠画面中的留白和取势等技巧实现。中国画里的留白,类似于围棋里的“气眼”。棋盘中放再多的棋子,如果没有留白,也是一盘死棋。落笔万千的画面,没有“气眼”,也是污秽沉闷的坏画。因而,留白其实就是中国画里常说的“取气”。而“取气”又分“密处取气”和“虚处取气”两种。其中,“密处取气”大抵意思是画面满密,留白极少,作品给人蓬勃丰盈之感,如王蒙一路;“虚处取气”指画中大量留白,笔墨极简,作品多为超然出世之作,如倪瓒一派。这两位艺术大家虽同为“元四家”,其在留白的处理上大相径庭,但流露在作品中的品格与追求却是殊途同归。这也是宋元文人士大夫对“超然于世外”的“士气”的共同向往。留白,是中国美学的精髓。在中国画中,它是一种重要的意境营造方式,为作品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和万千意象;在道家哲学和佛教禅宗那里,它更是一种淡泊的心境,“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于纷繁嘈杂的日常生活中,给自己的内心留处清净的空白,则能感悟一份空谷幽兰的禅心。(摘编自康益《留白,留的是什么?》,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的有藏有露、以无示有、以断示连、以空白表示无限等,是中华民族含蓄内敛审美特征的体现。B.含蓄,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一种典型心理特征,中国画的“留白”就是中华民族含蓄审美心理的显现。

4C.通过南宋马远的作品可以看出,“留白”的含蓄表达就是为欣赏者留下笔墨所未呈现景物的想象空间。D.“留白”不仅应用在审美方面,在道家和佛禅等传统哲学思想中,在日常生活里,也都有独特的价值。5.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方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画论说:“画中无闲情,也无闲景,有景处,必是情到处。”此观点适合作材料一的论据。B.“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不适合作材料二的论据。C.材料二以音乐演奏中的“悄然无声”和围棋的“气眼”类比绘画中的“留白”,形象易懂。D.两则材料均以丰富的引证和例证构造全篇论证框架,结尾都对“留白”的意义进行了升华。6.结合两则材料在留白运用方面阐述,说说“黛玉葬花”这幅国画的留白运用效果。【答案】4.C5.C6.①虚处取气,画面除了片片落花,人物几乎没有背景,大量留白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②片片落花使人联想到画面外由繁花似锦到春归花落的过程,进而联想到黛玉在冷酷现实中的悲凉命运。③大量留白,使人物虽身在繁华,却如入空无之境,烘托出人物内心强烈的孤独感。【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就是为欣赏者留下笔墨所未呈现景物的想象空间”错误。根据材料一“‘留白’的含蓄表达,一是留下对未以笔墨呈现的景物的想象空间,一是对绘画作品感受上留下很大的余地”可知,引用南宋马远的作品论证“留白”两方面的作用,选项以偏概全。故选C。

5【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有景处,必是情到处”强调的是“有景”,材料一强调的“留白”出的神韵,此句不适合作材料一的论据。B.“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陈述的是“留白”的妙处,适合作材料二的论据。D.“结尾都对‘留白’的意义进行了升华”错误。材料二的结尾阐述的是“留白”不仅在绘画上有妙趣,在道家哲学和佛教禅宗那里,它更是一种淡泊的心境,没有对‘留白”的意义进行升华。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材料二第三段“‘虚处取气’指画中大量留白,笔墨极简”“留下对未以笔墨呈现的景物的想象空间”,本画“留白”很多,符合“虚处取气”的特点。从构图角度看,一把锄头,片片落花,人物几乎没有背景,就表现了黛玉葬花的事件,此画虚处取气,大量留白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结合材料二第一段“在中国画家的认识中,画面里的留白,要让人产生对空间的联想,那里面有云烟、有雾气、有山峦、有溪水,甚至有牧童哼着乡间小调牧牛的场景。然而,这些丰富的虚景又全都被缥缈的水雾笼罩在了‘空白’之中,让人浮想联翩”分析黛玉葬花可知,从花落一地的画面,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联想到画面外由繁花似锦到春归花落的过程,进而联想到黛玉在冷酷现实中的悲凉命运。结合材料一第二段“以空白含蓄表达隐藏的内容、内心的情绪,也与中国画整体趋于写意、趋于精神层面的表达相一致。和西方绘画原则和审美精神不同,中国画更趋于对精神气质的表达”分析黛玉葬花这幅画可知,本画留白很多,给人精神上的想象空间,使身在繁荣贾府中的黛玉让人感觉如在空无之境,烘托出人物内心强烈的孤独感,给人一种身世飘零之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差半车麦秸姚雪垠“瞧,这家伙,又是一个‘差半车麦秸’!”虽然我们用“差半车麦秸”这绰号互相叫着,但真正的“差半车麦秸”他本人却早就离开我们的队伍了。一个寒冷的黄昏,弟兄们把一个新捉到的汉奸围了起来。汉奸两只手背绑着,脸黄得没一丝血色,两条腿颤抖得几乎站立不住。脖颈后插一把旧镰刀,头上戴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队长拿着一面从他身上搜出来的太阳旗,表情严肃得像一尊铁人。大家叫喊着:“枪毙他!枪毙汉奸!”

6“老爷,俺是好人呐!”他颤抖着替自己辩护,“我叫王哑巴,人人都知道的。”“是小名字吗?”队长问。“是小名字,老爷。小名字是爷起的,爷说起个坏名字压压灾星……”“你的大名字叫什么?……站起来说!”“没有,老爷。”“哑巴”茫然地站立起来,“爷说庄稼人一辈子不进学屋门儿,不登客房台儿,用不着大名儿。”“有绰号没有?”“差,差,老爷,‘差半车麦秸’。”同志们都笑了起来。队长不笑,追问他的家乡和当汉奸的原因。“俺是王庄人,”“哑巴”说,“北军来啦,看见屋里人就糟蹋,看见外厢人就打呀,砍呀,枪毙呀。俺带着俺的屋里人跟俺的小狗子跑出来啦。小狗子娘已经两天两夜水米没打牙,小狗子也饿得吱咩咩地哭着……”他开始哽咽起来。“不要哭!”队长低声命令,“因此你就当汉奸了,是不是?”“鬼孙才是汉奸呐!别人告诉我说,要拿一个太阳旗北军就不管啦,小狗子娘就做了个小旗交给我。老爷,你想,我是中国人还会当汉奸吗?小狗子娘真坏事,她叫我拿倒霉的太阳旗!”他一边哽咽着,一边愤怒地咬着牙,一边又用恐惧的眼光看着队长。“以后别再把鬼子兵叫做‘北军’了。”队长一边和善地说,一边把小太阳旗还给他:“你就在我们这里‘喝汤’吧。”晚上我同“差半车麦秸”睡在一块儿,问他:“你为什么要加入我们的游击队?”“我为啥不加入呢?”他说,“你们都是好人呵。”又加上这么一句:“鬼子不打走,庄稼做不成!”我忽然笑着问:“你的小太阳旗呢?”“给小狗子做尿布了。”他仿佛毫不在意地回答说。他是一个顶有趣的庄稼人。有时候并不想念他的女人和孩子,会用一种抱怨的口气望着田里说:“你看这地里的草呀,唉!平稳年头,人能安安生生地做活,好好的地里哪会长这么深的草!”他从地里捏起来一小块土,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它捻碎,细细地看一看,拿近鼻尖闻一闻,再放一点到舌头尖上品一品,然后垂下头轻轻地点几点,喃喃地说:“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队伍出发的那天晚上,我问“差半车麦秸”:“怕吗?”“不,”他说,“俺打过土匪……”“喂,你撒谎!”我小声叫道,“我听见你的心跳啦!”他露出慌窘的样子来,喃喃地说:“我一点也不怕,怕死不算好汉!乡下人就怕官呐……”我们在离敌人村庄三四里远的一座小坟园停下了。“差半车麦秸”忽然从队长面前站了起来,抢着说:

7“队长,这条路我熟,让我先进村子去!”“好吧,可是你得特别小心!”队长扭过脸来命令我说,“你得跟他一道去,千万不要大意了!”村子里一点动静也没有。“鬼子们全睡着了。你等着我……”他把鞋脱下来插在腰里,弯着腰向村里走去。约摸有二十分钟光景,我发现了一个晃动的黑影,并且有一种东西拖在地上的微声。我把枪口瞄准了黑影,低声喝问:“谁?”“是我呀,同志!”“差半车麦秸”的声音回答,“鬼子们早就跑光啦!”“你为什么不早咳嗽一声呢?”“我,我……”“差半车麦秸”吞吞吐吐地说,“俺家里还少一根牛绳哩,拿回去一根碍事吗?俺以前打土匪的时候拿老百姓一点东西都不算事的。”他把牛绳头举到我的眼前,嘻嘻地笑了起来。“放下!”我命令说,“队长看见要枪毙你了!”“差半车麦秸”迟疑着把围在腰里的牛绳解下来。“你看,我把牛绳放下啦……”“差半车麦秸”用一种恐怖的、将要哭泣的声音说。“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不能拿百姓的东西吗?”“我们是革命的队伍呐。”他含糊地答道。又沉默一会儿,“差半车麦秸”用一种感慨的声调问我:“同志,干革命就得不到一点好处吗?”“革命是为着自己也为着大家的,”我向他解释说。“革命是要自己受点子苦,打下了江山,大家享福呐。要能把鬼子打跑,几千万人都能够过安生日子,咱们不也一样能得到好处吗?”“我说呢,革命同志不敬神……不敬神也能当菩萨呐!”于是他又快活地笑了起来。从此他越发地活泼起来,工作紧张,为挂念女人和孩子而苦闷的时候也不多了。一个月色苍茫的夜晚,我们二十个游击队员奉命去破坏铁道。“钢朗”的声响在午夜的原野上清脆地向远处飞去,立刻引回来几响比这更清脆、更尖锐的枪声,从我们的头上急速地掠过,惊得月色突然暗了下来。“卧倒!”口令刚刚发出,敌人的机关枪就达达地响了起来……“挂彩了吗?能跑不能跑?”“腿上呐,”他说,“我留下换他们几个吧……”我把他背起来,只知道拼命地跑,而且是非跑不可……回到队里,才发现“差半车麦秸”已昏迷不醒。我们把他救醒过来,知道枪弹并没有射进致命的地方,决定送他到后方医院去医治。当把他抬上担架的时候,他嘴里不住地说着胡话:“嗒嗒!咧咧!黄牛呀……嗒嗒……”一九三八年四月(有删改)

8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差半车麦秸”被抓获后,哽咽着,咬着牙,表现了他被抓后内心的恐惧和对小狗子娘的愤怒。B.大家喜欢互称“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是出于战友间的友谊,以此表达对战友的想念。C.小说生动的语言描写让“差半车麦秸”这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不但看清了他的外形,而且看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D.小说通过“太阳旗”“土匪”“鬼子”等叙述正面交代了时代大背景,让我们清晰地感知到宏阔的社会背景。8.小说以“差半车麦秸”的胡话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分析。9.茅盾曾赞扬作者透过表面观察到内层,认为姚雪垠的这篇小说深入地剖析了中国的农民性格。请结合小说分析“农民性格”的“内层”。【答案】7.D8.①写了“差半车麦秸”在昏迷中干农活的场景,表现了他内心对安稳生活的渴望;②和开头“差半车麦秸”早就离开队伍相呼应,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小说的意蕴。9.①贪小便宜、有思想局限性等落后的一面:他搞不清军阀和日寇,卑躬屈膝称“老爷”,顺手带走牛绳;②热爱土地、热爱和平生活等本分的一面:他感慨土地荒芜,民不聊生;③有民族大义、勇于献身等抗争的一面:他坚决不做汉奸,危难关头肯挺身而出。【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D.“正面交代了时代大背景”错误,小说通过“太阳旗”“土匪”“鬼子”等叙述侧面交代了时代大背景。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嗒嗒!咧咧!黄牛呀……嗒嗒……”,写了“差半车麦秸”在昏迷中依然在赶着老黄牛在土地上耕作的劳动画面,可见他骨子里的庄稼人特性,他想念家乡热爱土地,不怕苦累,表现了人物内心渴望战争早日结束,赶走日本侵略者,过上幸福安稳太平的生活。在人物受伤后的胡话中结束,与开头“瞧,这家伙,又是一个‘差半车麦秸’!”“虽然我们用“差半车麦秸”这绰号互相叫着,但真正的‘差半车麦秸’他本人却早就离开我们的队伍了”相照应,暗示人物因为受伤而离开,他的生死作者并没有明确说明,这是留白的艺术,由读者去自由联想想象进行二度创作,我们可以设置圆满的结局,伤者痊愈,战争结束,人物过上了心心念念在土地上带着耕牛劳作的安宁日子,丰富文本内容,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9【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结合“‘老爷,俺是好人呐!’他颤抖着替自己辩护,‘我叫王哑巴,人人都知道’”“俺家里还少一根牛绳哩,拿回去一根碍事吗?俺以前打土匪的时候拿老百姓一点东西都不算事的”“他把牛绳头举到我的眼前,嘻嘻地笑了起来”“同志,干革命就得不到一点好处么?”等处可知,具有农民身上的劣根性,贪小便宜、有思想局限性等落后的一面;结合“他从地里捏起来一小块土,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它捻碎,细细的看一看,拿近鼻尖闻一闻,再放一点到舌头尖上品一品,然后垂下头轻轻地点几点,喃喃地说:‘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以及结尾昏迷时的胡话“嗒嗒!咧咧!黄牛呀……嗒嗒……”等处分析可知,具有农民身上朴实的优点,热爱土地,渴望和平生活;结合“鬼子不打走,庄稼做不成!”和自告奋勇先进村探路“我们在离敌人村庄三四里远的一座小坟园停下了。‘差半车麦秸’忽然从队长面前站了起来,抢着说:‘队长,这条路我熟,让我先进村子去!’”受伤后还主动请缨说“我留下换他们几个吧……”等处可知,具有民族大义、勇于献身等抗争的一面,勇敢顽强无畏无惧。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①,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教以人伦。

10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乏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从许子乏遣,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注】①许行:先秦农家代表人物。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B.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C.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D.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负耒耜而自宋之滕”与“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负”字含义不同。B.“固不可耕且为也”与“固前圣之所厚”(《离骚》)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C.“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与“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氓》)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D.“故曰;或劳心,或劳力”与“所守或匪亲”(《蜀道难》)两句中的“或”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滕文公接纳了许行、陈相等人,但他没有真正推行许行、陈相主张的儒家“仁政”,不能与人民一起耕作来养活自己。B.孟子认为,既然农夫拿粮食交换器具,不是侵害陶工冶匠;那么陶工冶匠拿他们的器具交换粮食,也不是侵害农夫利益。C.孟子反对农家的主张,但并没有先提出自己的主张,而是从日常生活问起,摆事实,讲道理,阐明了社会分工的必然性。D.孟子最后痛斥陈相兄弟,认为他们背叛了老师陈良,若按照许行的主张行事,会使大家都走向虚伪,不能治理好国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答案】10.C11.D12.A

1113.(1)现在滕国有粮仓和收藏财物兵器的仓库,这是侵害百姓来供养自己,哪里算得上贤明呢?(2)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只听说过用中原的一切来改变边远落后地区的;没有听说过用边远落后地区的一切来改变中原的。陈良本来是楚国的人,喜爱周公、孔子的学说,由南而北来到中愿学习。北方的学者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他可以称得上是豪杰之士了。“陈良/楚产也”是判断句,可在主语“陈良”后断开,其余不断开,排除AD;“未能或之先”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未能或先之”,其中“未能或”都是“先”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负”字含义不同。背;辜负。句意:背了农具耒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天发誓不会辜负你。B.正确,“固”字含义相同,都是“本来”。句意: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是一方面种地一方面同时干得了的。/这本来就是前代圣贤所看重的。C.正确,“与”字含义不同。通“欤”,语气词;介词,同。句意:这样说来,那么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和种地一起兼着干吗?/哎呀姑娘们呀,不同男子沉溺在爱情中。D.错误,“或”字含义不同。有的人;如果、倘若。句意: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许行、陈相主张的儒家‘仁政’”错,“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可见许行是农家学说的代表,陈相后来向许行学习,他们并非主张施行“仁政”。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厉民”,侵害百姓;“自养”,宾语前置句,“养自”,供养自己;“恶”,哪里。

12(2)“劳心”,使用脑力;“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于人”,被动句,“于”表被动;“食人”,供养别人。参考译文:有个奉行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我这个由远方来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希望得到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辛,背了农具耒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滕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主张,您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陈相见到孟子,转述许行的话道:“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但他还是没真正认识圣人之道啊。圣贤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现在滕国有粮仓和收藏财物兵器的仓库,这是侵害百姓来供养自己,哪里算得上贤明呢?”孟子问道:“许先生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是的。”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戴帽子。”孟子说:“戴什么帽子?”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孟子说:“自己织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陈相说:“对耕种有妨碍。”孟子说:“许子用炊具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陈相说:“对。”孟子说:“是自己制造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用粮食换农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陶匠铁匠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换粮食,难道算是损害了农夫吗?况且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地不怕麻烦呢?”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是一方面种地一方面同时干得了的。”孟子说:“这样说来,那么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和种地一起兼着干吗?有做官的人干的事,有当百姓的人干的事。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后稷教导百姓耕种收割,种植庄稼,庄稼成熟了,可以养育百姓。关于做人的道理,单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却没有教化,便和禽兽近似了。圣人为此担忧,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的道理教给百姓。我只听说过用中原的一切来改变边远落后地区的;没有听说过用边远落后地区的一切来改变中原的。陈良本来是楚国的人,喜爱周公、孔子的学说,由南而北来到中愿学习。北方的学者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他可以称得上是豪杰之士了。你们兄弟跟随他学习几十年,他一死,你们就背叛了他!按照许子的办法去做,是带领着去干弄虚作假的事,哪里能治好国家呢?”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神情诗

13东晋·顾恺之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小诗描写自然景色,四句写四季,四季有四景,四句诗可以相互独立,每句又都是一幅画,画面朴素、清新、自然,诗情画意尽在其中。B.诗歌首句展示的是春天的水泽风光。江南水乡,春雨如酥的时候,四野的沟渠都涨满了水,田野和水泽都显得滋润辽阔。C.诗歌第二句描绘夏日的景观。诗人写夏日的山峦奇峰骤起,千姿万态,那光与影、色与线、形与态,无时不在变化,令人目醉神迷。D.诗人将四时景物融入尺幅之中,只用寥寥二十字,便勾勒出四幅生动的画面,创造出“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使诗歌具有了绘画艺术的特点。15.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他以为绘画的极致在乎“传神写照”,即要求形神俱备。这首小诗,正是“以形写神”的典型,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4.C15.(1)诗中四句所写均是形象的、真实的景物,这些景物又都充满着生机并给人以积极的启示。(2)春水满溢,滋润万物,开启了一年的生机;夏云瞬息万变给人以变幻莫测的美感,由此产生的人生如苍狗白云的联想,令人顿生忘机息心的意绪;“秋月扬明辉”的“扬”字,化静为动,给秋月赋予了生命和韵味,仿佛照见人间悲欢离合的各种滋味;冬日山岭上的青松,傲霜斗雪,耸然挺立,显然象征着积极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夏日的山峦奇峰骤起,千姿万态”错。“夏云多奇峰”,意思是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此处运用比喻,将夏云比作奇峰骤起,而不是直接写山峦。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1)诗中四句所写均是形象的、真实的景物,如“春水”“夏云”“秋月”“冬岭”,这些景物又都充满着生机并给人以积极的启示。(2

14)“春水满四泽”意思是隆冬过去,一泓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可看出春水满溢,滋润万物,开启了一年的生机;“夏云多奇峰”,意思是夏天的云彩变幻莫测,大多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可看出夏云瞬息万变给人以变幻莫测的美感,由此产生的人生如苍狗白云的联想,令人顿生忘机息心的意绪;“秋月扬明辉”,意思是秋月朗照,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其中“扬”字,化静为动,给秋月赋予了生命和韵味,仿佛照见人间悲欢离合的各种滋味;“冬岭秀寒松”,意思是冬日严寒的高岭上一棵青松展现出勃勃生机,可看出冬日山岭上的青松,傲霜斗雪,耸然挺立,显然象征着积极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四、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后世一直传诵不已,苏轼《赤壁赋》中就曾引用过。(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诗人贬谪之地的偏僻与被贬时间之久。(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体现了我国航天科技高速发展的成果;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情感细腻、想象丰富的诗人们则常常借用美丽神秘的太空中的星辰来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答案】①.月明星稀②.乌鹊南飞③.巴山楚水凄凉地④.二十三年弃置身⑤.扪参历井仰胁息⑥.以手抚膺坐长叹(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鹊”“置”“扪”“仰”“胁”“抚”“膺”。五、作文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从古到今,“物”始终是个话题。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苏轼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主要意思是,君子可以将心意寄托于物,而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物。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答案】例文:

15呼唤“不为物役”管子云: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苏子云: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这些古往今来对“物”的讨论所指向一点甚是明确:人使用物,而人不应当为物役使、控制。在康德哲学中,他认为“人是一切行为的目的”,人生于世,在社会之中,一切作为的归宿是人类的幸福,物是通向人类和睦、幸福的手段与工具。人使用物来使人的生活更舒适,使人更愉悦,更能健朗得生存。一旦人沦落到被物役使的境地,他一定是将其心全然寄于物上,以物伤性,可怜得成了被“异化”工具。可惜,我们悲哀地发现,新时代的人们越发乖乖地向物交出了主体意识,自甘为物所役,忘却了生命的归宿何在。当今的人被利益所役。利益包括你的财富、地位、声名,甚至还有分数。人们纷纷放下身段,弯腰俯首,做出一副怯懦的神态向利益跪拜,有如老葛朗台一样,仿佛腰缠万贯便可无所不能,就可以获得生命最终极的手段。俯首系颈,他们沦为“物”的奴隶,露出张牙舞爪的骇人姿态,在牛奶中加三聚氰胺,在猪肉中掺瘦肉精,在厨房里用地沟油。他们有如木偶,为物、欲念摆布,奉承阿俗,妄弄事实。至于学生,则是为一切“有用”而学,为一切“有利于考分”而学,徒然不由自主地汲取死的知识而不思索其奥理大义,徒然诵着:“吾欲仁,斯仁至关”而不明其意,未见其明矣!当今众人还被科技所役。手机成为了大家的掌纹,无线网络竟“荣身”于马斯洛金字塔的底层,把自己一切的愉悦体验全然交给了一张屏幕下的小小芯片。手机在哪儿,网络在哪儿,你便在哪里。一朝脱离便似池鱼脱水,终日惶恐不安,坐立不得,是多么荒诞!社交软件把人绑架了,甘愿被绑架的人在其中自娱自乐。利益、名誉,寓意于之,可带来些许成就感,滞意于之便面目可憎;科技寓意于之,为生活添味,滞意于之则一事无成。在今日,我们不禁需要高声呼唤:君子使物,不为物役!人要寻回丢失的主体性!倘若你拥有权势之“物”,你自可以以人大代表的身份体触民情,走访在那个被遗忘的底层,效梁漱溟等人的耿介直言,上书陈情,反映民生,有所担当,而怎可把一个美丽可爱的中国的形象遗忘?倘若你有金钱之“物”,所谓“达则兼济天下”,何不怀揣着对人类苦难深重的悲悯,投身慈善,接济那些在疾病中搏斗者,为梦想奋斗者,那些走上光荣荆棘之路为人权、为平等奔走者?倘若你有漂亮的分数,何不在接受最高等教育的同时,不仅是将自己变成一名通晓专业学识的“专业知识分子”,同时也是向公众发声,引领公众思索,在展望未来时作出更明智选择的“公共知识分子”?倘若你倾心于科技的魅力,何不同当年的乔布斯一样,勇于站在巨人的肩上向更高处,向迷雾所绕的未知处探索,而不仅仅沉溺满足于今天的科技给你带来的便利。

16正如萨特所言,“是英雄将自己变成了英雄”,我们存在这样的可能性,用“人是目的,物是手段”的信条,重新审视“物”,从一个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夺下个体的自主性、独立性,挣脱物的无形之手,成为驾驭外物,驶向人类普世理想与幸福之途的舵手。我相信着这一可能性,用信念将自己变为物的掌控者,身在物中而不滞心于物,驾物飞驰而不为物所役!【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属于多材料作文,首先应分析各材料的意思。“君子使物,不为物使”,成功的人会恰当利用外界事物,却不会被外界事物所牵制。这“物”可以指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主要意思是,君子可以将心意寄托于物,而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物。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立意:1.要善于驾驭物,不能成为物的奴隶地铁上几乎人人都是“低头族”,更有甚者,过马路都在摆弄手机,远的有“16岁女生过马路时低头玩手机,被面包车拦腰碾过”,近的有“南京男子过马路低头玩手机,被两辆车撞上,当场身亡”,他们都是被手机奴役,结果酿成惨祸。2.不执迷于占有,抱持审美的生活态度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主之口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正是参透了天地之间,无一物可占有,抱着体验欣赏的态度才能真正获得快乐,正是这种“放下”才带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可以从对待“物”的态度方面立意。六、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华五千年文明自带流量密码。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这些精神内涵在岁月洗礼下①,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找准它的时代韵脚。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们提出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文物等载体对话历史,人们不再满足于“看得见”,更希望“看得懂”。“隔着玻璃、挂在墙上”的传统展陈正升级为富含声光电等科技元素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让文化场所变身“旅游打卡地”,让文物成为“潮玩”,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在②中传承中华文明基因。文物与现代生活、科技跨时空的交流碰撞,已呈现出一番③的景象。

17文物记载历史,传承文化,让文化“潮”起来,文物“活”起来,有助于增进中国历史的深切体认。忆古思今,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源流的探寻与思考,文化基因的源头活水将引领我们认识过去、把握今天、面向未来。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加点的词语在运用上富有特色,请简要分析。【答案】18.①一脉相承  ②春风化雨   ③欣欣向荣19.文物记载历史,传承文化,让文物“活”过来,文化“潮”起来,有助于增进对中国历史的深切体认。20.文中加点的词语运用对比手法和网络流行语,突出了文物展陈方式的变化,文物与现代生活、科技跨时空的交流碰撞的景象欣欣向荣。【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强调中华五千年文明精神内涵世代流传,故可用“一脉相承”。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②语境强调沉浸式互动体验的方式对年轻人的良好教育,故可用“春风化雨”。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③语境强调文物发展的新气象,故可用“欣欣向荣”。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把“文化‘潮’起来”和“文物‘活’起来”调换位置;二是成分残缺,在“中国历史”前添加介词“对”。故可修改为:文物记载历史,传承文化,让文物“活”过来,文化“潮”起来,有助于增进对中国历史的深切体认。【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18“隔着玻璃、挂在墙上”是对文物的传统展陈的模式;“旅游打卡地”指旅游中常见的网红打卡地,一般会吸引很多人去游玩,二者运用对比手法。“潮玩”潮流玩具的简称,狭义上它起源于20世纪末的中国香港和日本,在设计上带有浓厚的街头风,大多限制数量,价格昂贵。文中加点的词语运用对比手法和网络流行语,突出了文物展陈方式的变化,文物与现代生活、科技跨时空的交流碰撞的景象欣欣向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式的装修、火红的炭炉、古朴的茶具、精致的茶点,三五好友围坐闲聊……随着气温渐渐降低,“围炉煮茶”①,各大娱乐平台频频推出相关照片和视频,引得众人追捧。不同于传统的品茶,体验围炉煮茶的消费者,更多是奔着这种独特的体验去的。古香古色的院子,营造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适;自己动手煮茶,品味“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的意境;茶盏空了又满,一杯杯茶水入口,“浇出胸中不语尘”……在这一方小院里,年轻人暂且忘却烦恼、卸下焦虑,从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闲”。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休闲、社交需求,②。从这个意义上看,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创造出新的市场潮流;茶叶本身的甘苦优劣,似乎没有那么重要。在各种宣传造势下,网红娱乐一个接一个,但能否保持常青,必须接受时间的检验。消费者在一轮轮“种草”“拔草”中争相体验,节奏忙碌,玩乐下来,不比工作轻松。但回归到活动本身,在网友们晒出的围炉煮茶照片中,除了固定的火炉和茶壶,另一个必不可少的就是同行的好友。或许,感受如何,③,而在于体验的心境,与好友一起,煮茶也好,闲坐也罢,都自有一番趣味。21.下列句子中引号和文中“种草”“拔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在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的时代,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重要性。B.“希望工程”是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1989年10月30日联合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C.习惯了打开手机就盯着平台上精准推送来的小视频,许多年轻人没有了这些“电子榨菜”,似乎就吃不下饭。D.看着躺在汽车前面、早早做好准备的碰瓷者,大家都觉得社会上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C22.①正成为休闲娱乐界的又一“网红”②还能体验(传承)传统文化③并不在于流行什么娱乐项目(写出“不在于追求什么内容”这层意思即可)【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种草”“拔草”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

19C.表示特殊含义,与原文相同;D.表示否定讽刺。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后文“各大娱乐平台频频推出相关照片和视频,引得众人追捧”可知,“围炉煮茶”火了,成了新休闲“网红”,可填:正成为休闲娱乐界的又一“网红”;第二空,由前面“不仅能”可知此处用“还能”衔接;由后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可知此处与“传统文化”有关,可填:还能体验(传承)传统文化;第三空,由“而在于”可知此处应用“不在于”衔接;内容上,“围炉煮茶”是一种休闲娱乐项目,可填:并不在于流行什么娱乐项目。

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