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新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新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6133

大小:38.3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新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新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新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新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新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新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新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新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新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新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新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年周南中学高一新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39分)(一)现代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大山里动听的旋律谢沁立傍晚,建在山腰的归述小学安静下来。空中雾气弥漫,与远近寨子的袅袅炊烟连在一起。这样飘着香气的人间烟火,那样真实,温馨。林金赵喜欢这种时刻。大山拥抱着的村寨,层层叠叠的茶园,还有一声声嘹亮的鸡鸣,像是给刚刚过去的一天做着总结。这一刻,林金赵站在校园围栏边,双手捧着陶土色的埙,放到唇边。他手指灵巧地触碰着埙上的小孔,悠远、绵长的声音便从埙里传了出来。那声音穿过山林,穿过炊烟,仿佛还能够穿过岁月。警察,支教老师,埙,这几个毫无关联的词语,在2020年的秋天,被林金赵连在了一起。归述小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归述村。归述村曾是个贫困村。林金赵,是国家移民管理局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南沙站政治处副主任,眼下的身份是一名支教老师。2018年4月2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挂牌成立。2019年2月,尚处转改整合期的国家移民管理局,承担起定点帮扶三江县脱贫攻坚的重任,局机关和广西、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广州、珠海、深圳、厦门九个边检总站,对口帮扶全县六十三个贫困村。贫困村的闭塞和艰苦,让不少当地老师都望而却步。三江县农村小学师资缺口近两百人。扶贫先扶智。2020年2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在帮助当地乡亲们发展产业的同时,又选拔民警到三江县的小学担任支教老师。 报名,挑选,考核,确定人员。一百二十七名民警先后赴三江县贫困村的四十八所小学驻村支教,受聘三江县教育局,担起英语、体育、数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山区孩子多是留守儿童,没机会见识大山外面的世界。他们第一次听到的山外之美,全部来自支教老师的讲述。一幅幅想象中的美好画卷,勾起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渴望。四十七岁的林金赵,能够层层过关入选支教队伍,源于他的才艺。他不但书画皆精,而且善于弹奏好几种乐器,埙尤其吹得出色。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上山之前,这些才艺只是爱好,现在,变成了让他感到温暖的事业,十个班三百多名学生的音乐、美术、书法课,都由他来负责。林金赵根据教学大纲精心备课。开讲第一天,一共三节课,一年级的科学课、心理健康课和三年级的劳动课。课堂上,三分钟安静过后,孩子们便活跃起来,在座位上自由地活动,无拘无束地说话。第一天的三节课结束后,林金赵回到办公室一一复盘。最后他决定,明天三年级的美术课,换一种教学方式。第二天的美术课,林金赵在黑板上画了一只怀抱竹子、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课堂作业就是让学生临摹这只大熊猫。林金赵走下讲台,观察学生们画画。他经过一张张课桌时不禁又惊又喜,没有一个学生模仿他的原图,而是展开各种想象。有的画了一只熊猫和一间小房子,说要让熊猫有个家;有的画了两只熊猫,说要有个小伙伴;有的画了三只熊猫,说一家三口才欢乐。虽然画笔稚嫩,但是美好的意愿表达得直观明了。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啊,他们的想象力就如同这绿水青山,干净纯洁,丰盈美丽。林金赵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些孩子。孩子们也喜欢他,并叫他“音乐老师”,因为林金赵的音乐课最受欢迎。这里的孩子天生擅长歌舞,可以张嘴就唱,站起就跳。在“音乐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很快学会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我的祖国》。孩子们对林金赵手中的埙充满了好奇。林金赵向孩子们讲述有关埙的遥远的故事,还一遍遍吹奏空灵婉转的乐曲。孩子们闪着明亮的眼睛,纹丝不动,静静地聆听着。孩子们说,埙真好听,就是学起来太难。“孩子最容易掌握什么乐器?”林金赵求助微信朋友圈。“可不可以让孩子们试试陶笛?”南京市秦淮区古埙制作非遗传承人郑安邦建议道。“可以啊!陶笛小巧,简单易学。”郑安邦的主意,让林金赵很兴奋。“这样吧,我捐赠陶笛,帮助山里的孩子学音乐。”郑安邦又说。说到做到。不久,七十只崭新的橘黄色陶笛从南京快递到柳州,又转送到学校,三四年级七十名学生人手一只。 这是林金赵第一次吹奏陶笛,但他很快掌握了要领,然后就手把手指导学生,怎样把持陶笛,怎样进行腹式呼吸,陶笛上的十二个孔各发什么音……孩子们像呵护宝贝一样,把陶笛挂在脖子上,胸前一片金光。不久,他们就能吹出简单的音符。他们加紧练习,期盼着将来有一天也能像“音乐老师”那样,吹奏出动听的乐曲。林金赵只是国家移民管理局一百二十七名支教民警中的一员。在扎根山村小学的日日夜夜里,他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播下的是美育的种子,点燃的是家国情怀。那半山腰的悠扬埙声,也许会渐渐远去,但回荡在心中的家国情感,却从此一生不离。(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3日,有删改)1.赏析文章开头第一、二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2.请分析结尾段在文本中的作用。3.请分析标题“大山里动听的旋律”的内涵。【答案】1.①通过对弥漫的雾气、山寨袅袅的炊烟、层层叠叠的茶园、香气的人间烟火、嘹亮的鸡鸣等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偏远、闭塞、远离都市的宁静、祥和、真实而又温馨的氛围。②为下文主人公林金赵的的出场作铺垫。2.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即国家移民管理局定点帮扶脱贫攻坚,高昂时代主旋律。②文章由点转到面,像林金赵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揭示了国家扶贫攻坚的力度和决心,拓展了文本的意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③赞扬了像林金赵一样的国家工作人员配合国家安排前往贫困山区支教,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可贵品格。3.①从表层看,是指林金赵和孩子们吹奏出的埙的声音和陶笛的声音。②从深层看,是指林金赵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指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和他们承继的家国情怀。③还隐含了师生间和谐美好、真挚动人的感情。【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①第一段“空中雾气弥漫,与远近寨子的袅袅炊烟连在一起。这样飘着香气的人间烟火”、第二段“大山拥抱着的村寨,层层叠叠的茶园,还有一声声嘹亮的鸡鸣”,效果上,雾气与袅袅的炊烟连在一起,给人静谧之感;村寨被大山拥抱,偏远、闭塞、远离都市;层层叠叠的茶园、人间烟火和嘹亮的鸡鸣给人以祥和、真实而又温馨的生活氛围。通过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偏远、闭塞、远离都市的宁静、祥和、真实而又温馨的氛围。 ②第二段“林金赵喜欢这种时刻”、第三段“这一刻,林金赵站在校园围栏边,双手捧着陶土色的埙,放到唇边。……那声音穿过山林,穿过炊烟,仿佛还能够穿过岁月”,情节上,这样飘着香气的人间烟火,那样真实,温馨,正式林金赵喜欢的时刻;一声声嘹亮的鸡鸣,像是给刚刚过去的一天做着总结,同时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此时林金赵站在校园围栏边开始了新的一天的活动。一二段的景物描写为下文主人公林金赵的的出场作铺垫。【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林金赵只是国家移民管理局一百二十七名支教民警中的一员”,联系上文可知,2018年4月2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挂牌成立,后来承担起定点帮扶三江县脱贫攻坚的重任,局机关和广西等九个边检总站,对口帮扶全县六十三个贫困村。从环境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即国家移民管理局定点帮扶脱贫攻坚,高昂时代主旋律,丰富了文章内容。“林金赵只是国家移民管理局一百二十七名支教民警中的一员”,从手法和主题看,林金赵只是其中一员,文章由点转到面,说明像林金赵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揭示了国家扶贫攻坚的力度和决心,拓展了文本的意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在扎根山村小学的日日夜夜里,他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但回荡在心中的家国情感,却从此一生不离”,从人物看,林金赵前往贫困山区支教,默默奉献、无私付出,像林金赵一样的国家工作人员配合国家安排前往贫困山区支教的人有很多,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可贵品格的赞美之情。【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的能力。“这一刻,林金赵站在校园围栏边,双手捧着陶土色的埙,放到唇边。他手指灵巧地触碰着埙上的小孔,悠远、绵长的声音便从埙里传了出来。那声音穿过山林,穿过炊烟,仿佛还能够穿过岁月”“不久,他们就能吹出简单的音符。他们加紧练习,期盼着将来有一天也能像‘音乐老师’那样,吹奏出动听的乐曲”,从表层看,“大山里动听的旋律”是指林金赵和孩子们吹奏出的埙的声音和陶笛的声音。“林金赵根据教学大纲精心备课”“第一天的三节课结束后,林金赵回到办公室一一复盘。最后他决定,明天三年级的美术课,换一种教学方式”“在‘音乐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很快学会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我的祖国》”“林金赵向孩子们讲述有关埙的遥远的故事,还一遍遍吹奏空灵婉转的乐曲。孩子们闪着明亮的眼睛,纹丝不动,静静地聆听着”“孩子们像呵护宝贝一样,把陶笛挂在脖子上,胸前一片金光。不久,他们就能吹出简单的音符。他们加紧练习,期盼着将来有一天也能像‘音乐老师’那样,吹奏出动听的乐曲”“在扎根山村小学的日日夜夜里,他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播下的是美育的种子,点燃的是家国情怀。那半山腰的悠扬埙声,也许会渐渐远去,但回荡在心中的家国情感,却从此一生不离”,从深层看,“大山里动听的旋律”是指林金赵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指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和他们承继的家国情怀。 “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啊,他们的想象力就如同这绿水青山,干净纯洁,丰盈美丽”“林金赵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些孩子。孩子们也喜欢他,并叫他‘音乐老师’”,从深层看,“大山里动听的旋律”还隐含了师生间和谐美好、真挚动人的感情。(二)文言文语段阅读(共17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自绝去。至城下钓,有一漂母哀之,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信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于是信孰视,俯出跨下。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度淮,信乃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为郎中。信数以策干项羽,羽弗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畴十三人皆已斩,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而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弗斩。与语,大说之,言于汉王。汉王以为治粟都尉,上未奇之也。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非敢亡,追亡者耳。”上曰:“所追者谁也?”曰:“韩信。”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可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嫚无礼,今拜大将如召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汉书•卷三十四》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有一漂母哀之B.汉王之入蜀C.上未奇之也D.王必欲拜之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B.淮阴 少年又侮信曰——阴,是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淮阴就是位于淮水的南面而得名。C.于是王欲召信拜之——拜,是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职位,《鸿门宴》中“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中的拜也是此意。D.择日斋戒——斋戒,指古人在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活动前要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不饮酒,不吃荤,不游乐,以示虔诚和庄重。6.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出身贫寒,饱受冷眼和欺凌。南昌亭长的妻子为了防止韩信蹭饭就故意提早吃饭,淮阴少年也在街市上当众侮辱韩信。B.韩信生活艰难,却不甘人后,渴望重用。先后投奔项梁、项羽、刘邦,都因不受重用而逃走。C.韩信能屈能伸,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面对淮阴少年的侮辱,他选择委曲求全,面对斩刑,他仍然智慧求生,最终拜为大将。D.韩信才华出众,深受萧何赏识。听说韩信逃走,毫不犹豫地追回了他,并极力请求刘邦礼待重用韩信。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2)王必欲长王汉中。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2)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答案】4.B5.C6.B7.(1)估计(2)称王8.(1)你不怕死,就用剑刺我;如果你不刺,就从我胯下出来。(2)大王如果决心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人能与你共商大事了。【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之”:代词,代指韩信。句意:有一位老妈妈在旁边漂洗衣物,很可怜他。B.“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句意:汉王刘邦进入蜀地。C.“之”:代词,代指韩信。句意:汉王没有觉得他奇特而重用他。D.“之”:代词,代指韩信。句意:大王您一定要举行正式的拜将仪式。故选B。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也是此意”说法有误。“拜”,是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职位。/跪拜。句意:于是汉王要马上把韩信召来宣布对他的任命。/樊哙跪拜感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能力。B.“都因不受重用而逃走”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梁败,又属项羽”可知,韩信离开项梁的原因是项梁失败了,而非不受重用。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1)“度”:动词,意为估计。句意: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过他。(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句意:大王如果只想在汉中称王。【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能死”,指敢于死,不怕死;“出胯下”,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应为“(于)胯下出”,从我胯下出来。(2)“争”,争夺;“计事”,共商大事。参考译文:韩信是淮阴县人。从小家庭贫困,自己也没有好的德行,既不能被推选去当官,又不会做生意以谋生,经常依靠他人生活。他母亲死了,穷得没钱安葬,就寻找了一块又高又干燥的宽敞地方做坟地,使日后在坟旁能安置下千万户人家。韩信曾投奔下乡南昌亭长家吃饭,亭长的妻子厌恶他,就很早起来做好饭,端到床上吃掉。到了吃早饭的时候,韩信去了,没有给他准备早餐。韩信明白她的用意,从此离去不再回来。韩信曾经到城下钓鱼,有一位老妈妈在旁边漂洗衣物,很可怜他,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感激地对老妈妈讲:“我将来一定要好好地报答你。“老人听后很生气,说:“你一个大男人不能养活自己,我是怜悯你这位年轻人,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图你的报答吗!”淮阴城里有个青年欺侮韩信说:“你虽个子长得高大,还喜欢佩带刀剑,可实际上胆小得很!”并当众羞辱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用剑来刺我;你若是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盯着那个青年人仔细地看了看之后,弯下身子,从他的裤裆下便爬了过去。满街看热闹的人都取笑韩信,认为他没出息,是个胆小鬼。 当项梁领兵渡过淮水北上时,韩信带着剑前去投奔他,在项梁的部下,做一个无名小卒。项梁失败之后,又跟随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项羽不予接受。汉王刘邦进入蜀地,韩信从楚军逃出归附汉王,在汉军中仍然默默无闻,只是个连敖。后来因犯法而被判处死罪,同案犯十三人都被斩首,轮到韩信时,韩信抬头仰望,正好望见滕公夏侯婴,就说:“汉王不是想要统一天下吗?为什么又杀掉壮士?”滕公觉得韩信的话非同一般,又看他相貌长得威武,就把他放了没有杀他。与韩信谈话后,十分高兴,向汉王汇报了情况。汉王命韩信为治粟都尉,但没有觉得他奇特而重用他。韩信多次与萧何聊天,萧何非常赏识他的才能。汉军抵达南郑,将领中在半路中逃跑的有几十名。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过他,可还是得不到重用,就也逃走了。萧何听到韩信逃走了,不等向汉王报告,便亲自去追赶。有人向汉王汇报说:“丞相萧何也逃跑了。”汉王大怒,就像失去了左右手那样着急。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拜见汉王。汉王既生气又高兴,骂萧何道:“你也逃跑,这是为何?”萧何回答说:“我哪里敢逃跑呢,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问:“你追赶的是何人?”萧何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诸将领中逃跑的已有数十人,你一个都不去追;只去追韩信,这是在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是易于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优秀的人才,可以说是盖世无双。大王如果只想在汉中称王,那就没有什么事能用得上韩信;如果一定要夺取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能与你商议大事的人了。这要看大王如何来定夺。”汉王说:“我是意欲向东方发展,哪里能闷着气老窝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如果大王决定向东进军,能重用韩信,韩信便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他,韩信终究要逃跑的。“汉王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就让他当一名将领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当一名将领,韩信还是不会留下的。“汉王说:“那就命他为大将。”萧何说:“好极了!”于是汉王要马上把韩信召来宣布对他的任命。萧何说:“大王一贯待人傲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就像召唤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如果大王决计要任命他,应选择个吉利日子,沐浴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举行正式的拜将仪式,这样才行啊。“汉王准许了萧何的要求。将领们听说汉王要设坛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就要当大将了。等到拜将仪式举行时,才知大将竟然是韩信,全军上下都感到惊讶。(三)诗歌阅读(共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注】送青来。【注】闼:门。9.简析“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中“排”字的妙处。10.结合全诗,谈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9.“排”意为“闯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10.前两句描写了湖阴先生居住的环境,洁净清幽;后两句描写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赞美了主人的勤劳朴实,也表达了诗人的恬淡心境。【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排”意为“闯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讲了湖阴先生的无私教师育人的品质,赞颂了他的善施教化。后两句描写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赞美了主人的勤劳朴实,也表达了诗人的恬淡心境。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11.补全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2)《岳阳楼记》中,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雁门太守行》中,诗人借用典故,赞颂将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阡陌交通②.鸡犬相闻③.先天下之忧而忧④.后天下之乐而乐⑤.报君黄金台上意⑥.提携玉龙为君死⑦.杨花落尽子规啼⑧.闻道龙标过五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阡、陌、携、溪。三、基础知识与运用(12~14小题,每题3分,15小题4分,共13分)12.下列各组词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仿膳(shàn)分岐确凿漠不关心B.溃退(guì)佃农婆娑杳无消息C.撺掇(cuān)污蔑寒噤销声匿迹D.妖娆(ráo)亵渎萧索前扑后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分岐”的“岐”应写作“歧”。B.“溃退”的“溃”应读作“kuì”。D.“前扑后继”的“扑”应写作“仆”。故选C。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尤为可喜得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人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C. 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D.旁边一位中学生摸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作品,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A项,始作俑者:意思是恶劣风气的创始者。不合语境“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B项,移樽就教:意思是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正确。C项,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错用对象“剧本”。D项,附庸风雅: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贬义词,不合语境。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某些特殊的地域、状态,也是乡愁的催化器。比如,余光中若非孤悬海外,饱尝家国阻隔之苦,未必能写出那愁肠百结脍炙人口的《乡愁》吧?而某些特殊的时段,比如黄昏,也是乡愁的酵母。尤其对于独在异乡、对新环境充满陌生、疏离感的过客,“黄昏莫凭栏。凭栏欲断肠。”为什么断肠?黄昏那熟悉而匆匆的氛围,多么轻易地勾起我们对故土、家人的那份亲切而沉郁的乡愁呵!早年一个黄昏,我在青海德令哈城边漫步,忽见身边驰过一辆满身泥污的卡车,眼光掠过尾牌时,我竟忘情欢呼,追着汽车一顿傻跑,直到听不见的汽车绝尘而去,才发觉自己竟湿了眼眶。只因我邂逅的是一辆江苏来的车!此时此地,这平素漠不在心的汽车车牌竟成了亲切多情的乡愁之载体!儿子在巴黎定居,我去那儿长住。那地方可谓风情万种、事事俱足,我却不知为何渐而陷入某种迷离。直到有一天我在塞纳河的桥上,极目凝望着水上缓缓流淌的烂漫晚霞,心头突地一下,竟跳出崔颢的诗句:“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愁呵,莫非你是在呼唤我,不要忘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和家?14.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比喻排比引用B.比喻对偶借代C.比喻设问引用D.比喻拟人借代15.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余光中如果没有漂泊海外的经历,也写不出脍炙人口的《乡愁》”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4.C15.①句运用了疑问的句式,运用“未必能……吧”不确定的商讨语气,语意委婉,易于传达浓郁的愁情。②原句中“孤悬海外、饱尝家国阻隔之苦……愁肠百结”陈述的更加具体形象,突出了个人经历与产生乡愁的必然联系。【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运用比喻的修辞,如“比如黄昏,也是乡愁的酵母”,把“黄昏”比喻成“乡愁的酵母”。运用设问的修辞,如“为什么断肠?黄昏那熟悉而匆忽的氛围,多么轻易地勾起我们对故土家人的那份亲切而沉郁的乡愁呵”。运用引用的修辞,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引用崔颢的《黄鹤楼》中的诗句。文中使用了比喻、设问、引用的修辞手法。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中“未必能……吧?”,是疑问句式,这种不确定的商讨语气,易于委婉地传达浓郁的思乡之愁。原句中“孤悬海外,饱尝家国阻隔之苦,……愁肠百结”,孤身海外无依无靠,常年饱受家国分离之苦,陈述具体形象,突出了个人经历与产生乡愁的必然联系,使情感表达更真切。而改写后的句子用于简单,感情平淡,表达不出原句的效果。四、写作(60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只小青蛙厌倦了常年生活的小水沟,因为水日益减少,食物短缺。它每天都不停地跳,想要逃离这个地方。而它的同伴整日懒洋洋地蹲在浑浊的水洼里,说:“我在这里已经习惯了,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懒得动了。”终于有一天,小青蛙纵身一跃,跳进了旁边食物丰饶、永远不会干涸的河塘里。不久,水沟里的水干涸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饿死了。我们的生活,挑战和机遇无处不在,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记叙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的小青蛙与同伴面对“水日益减少,食物短缺”的“常年生活的小水沟”,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虽然小青蛙暂时还没有受到饥饿的威胁,但已经预料到目前的生存状况不能一直维持下去,因此每天不停地寻找,积极地探索,想要逃离小水沟,去到更安全的地方。面对同样的情况,小青蛙的同伴则“懒洋洋地”,不愿离开“已经习惯”的地方,不愿作出任何改变,既不改变固有观念,也不付诸实际行动,最终被饿死。小青蛙和同伴的不同举动,带来了不同的结局:小青蛙眼光长远,居安思危,勤劳奋进,心态正向,勇于探寻、改变、开拓,不惧挑战,不畏艰难,积极尝试,最后终于找到理想的家园;同伴懒惰守旧,死守习惯,不愿改变和打破固有生活模式,无法脱离惯有轨迹,没有离开舒适圈的勇气,更不愿为之付出努力和汗水,因此,结局是悲惨的。题目中提示“挑战和机遇无处不在”,指明了写作构思的方向和重点。当小水沟的生存环境变坏,要想过得更安全、更长久,就需要寻找更好的栖身地。机遇总是藏在挑战的背后,唯有一次次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用坚毅勇敢的行为应对挑战,最终会抓住机遇,取得成功。写作时,可以先对小青蛙的行为加以点评,然后援引论据,抓住“机遇”与“挑战”的关系进行辩证论述,最后总结全文,阐明观点。立意:1.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2.敢于突破,不做习惯的“奴隶”。3.勇往直前,拒绝“躺平”。4挑战自我,跳出舒适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