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65389
大小:31.2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3-10-23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永州一中2023年下期高二入学考试历史试卷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16小题,共48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如表是春秋时期“县”的相关记载。这反映出当时()记载出处桓公曰:“定民之居若何?”管子对曰:“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左丘明《国语·齐语》则当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顾炎武《日知录》A.周天子专制权威得以削弱B.诸侯国的冲突缓和C.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形成D.贵族政治受到冲击2.中国古代史书最重政治制度。下列史书中提及的政治制度,出现时代最早的是()A.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B.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C.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D.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3.《南方周末》曾这样评价张之洞:位列晚清四大名臣的张之洞在武汉创制了中国第一个兼及工业、教育、军事、交通的全方位区域近代化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下列成就不属于张之洞推进中国近代化举措的是()A.修建汉阳铁厂B.创建三江师范学堂C.奏请立停科举D.发表《盛世危言》4.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这表明朝廷()A.推崇儒家治国理念B.强化权力的制衡C.对改革未形成共识D.重视前朝的经验5.元代文人为了满足学术和文艺 荣誉感,出现了私设的考试组织,文人中间公推一名德高望重之人担任考官,由他品评各人所写的诗文,文人中出现一股不以学术求仕进的学风。这一现象的出现()A.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B.缘于政府取士政策的变化C.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形成D.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文化修养6.美国国会1923年通过《职位分类法》,将文官职位性质分为专门技术类、次专门技术类、文书行政和财务类、保管类、文书机械类五大类,建立了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这一法案的制定说明()A.文官制度在美国正式建立B.文官脱离党争保持中立C.技术革命助推了国家治理D.美国文官制度臻于完善7.1961年,加纳领导人克瓦米·恩克鲁玛在其著作中指出,非洲许多地区在文化、语言和思想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我们都是非洲人,这是基本的事实……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并不是不能战胜的”。他力图()A.实现非洲各国的独立B.建立非洲国家的联合C.保持非洲地区文化的多元性D.解决非洲内部发展的不平衡8.1956年,苏联决定扩大同美国的科学文化交流,随后放松了对科研人员国际交流的限制,开放了许多科研机构,包括宇航基地与核设施等涉及重要机密的科研场所。苏联的这一做法()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旨在同美国共享最新科研成果C.回应了马歇尔计划D.有利于提升自身科学技术水平9.战国时期,地方官每年年初要将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垦田、赋税、户口、仓储等数字写成文券上报国君,到年终持实际完成数字前去报核。如成绩不佳,君主即可当场将他收玺免职。材料可用于考证()A.户籍制度的严密B.行政效率的提高C.考核制度的形成D.基层管理的加强10.如表为宋代至明清官员退休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朝代内容宋代仁宗“时议者谓士大夫言,七十当致仕,其不知止者,请令有司按籍举行之”,并要监察部门勘察官吏实际年龄,对已超龄者采取强制退休。明代“文武官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对“老疾不能任事者以及软弱无能的官吏,则随时勒令致仕”。清代“乾隆二十二年,定部、院属官五十五岁以上,堂官详加甄别”,在年龄规定上有下降趋势。 A.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规范了各级官员行政工作D.促进了官僚机构调整11.据《后汉书·百官志五》记载,每年地方官员“上计于所属郡国”,具体为“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功多尤为最者,于廷尉劳勉之……负多尤为殿者,于后曹别责”。由此可知,汉朝的上计制度()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推动了汉代选官制度的变化C.成为中央治理地方的重要方式D.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考课体系12.英美的文官制度在建立后都经历了一些改革。美国于1923年对文官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文官的职位分类制度。英国在1968年根据《富尔顿报告》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旨在解决等级过于森严,雇员不易提升,专家过少、文官缺乏训练等问题。这些改革()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需要B.对民选政府形成了有效制约C.解决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带来的弊端D.冲击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13.1934年,国民政府举行第一次普通考试,涉及行政人员、法院书记官、教育行政人员、建设行政人员及监狱官,这类录取人员属于政府较低级的技术类官员。从1931年到1947年,此类普通考试举行14次,录取委任级文官6210人。由此可见,普通考试()A.成为公务员主要选拔方式B.促进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C.有利于公务员队伍专业化D.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性14.清朝仿明代之例,祭祀历代帝王,并对入祀的帝王作了如下增补和调整。据此可知,清廷此举旨在顺治二年(1645年),恢复元世祖牌位,增加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开创之主入祀,入祀先代帝王达21位;顺治十七年将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罢祀康熙帝即位之初,将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重新增祀;康熙六十年(1721年)“凡曾在位,除无道、被裁、亡国之外,应书庙崇祀”,各代帝王计143人雍正帝认为祭祀不仅要知“创业之维艰”,也要知“守成之不易”,入祀帝王增至164位乾隆元年(1736年)增祀明建文帝入帝王庙;四十九年谕令增祀两晋南北朝及唐末五代时期有为之君;至五十年,正式确定增祀晋元帝等二十五帝,撤出原祀汉桓、灵二帝,总计奉祀历代帝王共188帝。至此,历代帝王庙入祀标准及规模得以最终定型A.建构起合法统治的国家认同B.顺应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实际 C.促进对传统治理体系的继承D.加强文化认同促进民族交融15.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治国思想的记述。出处记述《管子·重令》“受禄不过其功,服位不侈其能。”《说苑·政理》“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商君书·赏刑》“富贵之门必出于兵。”《史记·吴起列传》“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由此可以推知:A.削弱旧贵族的势力成为潮流B.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严重固化C.军功阶层全面取代显贵望族D.君主对权臣实际控制力有限16.西欧中世纪后期,原先庄园中的很多设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部分地主认为“把土地出租,收取租金比储藏粮食承担腐烂和火灾的危险要好得多”。他们释放农奴,收取赎金,要求农民用货币来代替劳役和其他贡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庄园经济的弊端日益暴露B.商品交易活动趋于活跃C.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走向松弛D.大学兴起解放人们思想二、非选择题(17题20分,18题20分,19题12分,共52分)17.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雁门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於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史记》材料二 需要补充的是,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材料三清朝对西南边疆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清代将原属四川的播州地区(今遵义一带)划归贵州,广西北部地区的罗甸、望谟、册亨、贞丰数县亦并入贵州。为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清朝在云南等边陲地区实行富有特色的基层驻军制度即汛塘制度,在边远地带以及与邻邦接界的地区,大量驻守绿营兵和各种土军。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使之同于内地。——摘编自杨永福、陶亚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措施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存在的隐患。列举汉代统治者为消除上述隐患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分散地方机构权力的角度指出“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具体措施,并概括元朝行省的性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的措施并简述其作用。指出清朝治理西南的政策趋势。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0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磋磋运气的年轻小伙、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随着十字军东征,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米,但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千人以下。——据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等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1871-1913年间工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1910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1891——1910年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73万,新增人口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帶来的挑战。——摘鳊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问题。(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19.社会主义运动材料一恩格斯在致奥•伯尼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材料二在资本主义时代,革命运动的中心与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关。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指出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随着自发的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结合的程度日渐提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就是这一过程的自然结果。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其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1917年3月,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八个月后,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俄国劳动者及其领导,向全世界无产阶级作出了应该如何推翻资产阶级和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范例,并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阅读材料一、二,围绕“理论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论题,运用20世纪初期俄国和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