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穴处方.ppt

针灸配穴处方.ppt

ID:83564946

大小:1.79 MB

页数:60页

时间:2024-08-31

上传者:156****9983
针灸配穴处方.ppt_第1页
针灸配穴处方.ppt_第2页
针灸配穴处方.ppt_第3页
针灸配穴处方.ppt_第4页
针灸配穴处方.ppt_第5页
针灸配穴处方.ppt_第6页
针灸配穴处方.ppt_第7页
针灸配穴处方.ppt_第8页
针灸配穴处方.ppt_第9页
针灸配穴处方.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针灸配穴处方.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针灸配穴处方针灸治疗学教研室甘志洲 针灸配穴处方针灸配穴处方是在分析病因病机、明确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腧穴和刺灸、补泻方法组合而成的,是针灸治病的关键步骤。针灸配穴处方必须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针灸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交叉交会和腧穴的分布、功能及特异性,结合疾病涉及的脏腑、病情的标本缓急进行严密组合。做到有法有方、配穴精炼、酌情加减、灵活多变。 《针灸精义》:“不知穴之配合,犹如癫马乱跑,不独不能治病,且有使病机变生他种危险之状态。”如果配穴恰当,取穴准确,疗效也会提高。如配穴无章,取穴不准,效果也差,甚至会产生副作用。 选穴原则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随症选穴 选穴原则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随症选穴 局部选穴局部选穴就是围绕受病肢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局部取穴。是根据每一个腧穴都能治疗局部病症这一作用而制定的一种基本选穴方法。多用于治疗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比较局限的病症以及某些器质性病变。例如头痛选百会或太阳。鼻塞选素髎或迎香,面瘫选颊车或地仓,脱肛选会阴或长强等。所谓局部,也并非单指病灶周围或“以痛为腧”,而是指与脏腑病位相应的局部穴位。如胃痛可取三脘,肺部疾患如咳喘可取天突、膻中;心痛可取巨阙、膻中等。 局部选穴对于针感不明显的患者,从加强局部的刺激作用来看,更加适宜。例如临床上对各种关节疼痛、痿证以及扭伤、皮肤病、腱鞘囊肿、甲状腺肿大等在局部选穴,用围刺法施针,其疗效就比较理想。配穴时重视局部同时要着眼于整体,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如胃肠疾患选穴:三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气海偏于调补先天,足三里调补后天气分,内关重在调补血分,着眼于先天、后天、气血等整体机能的调补。局部则以三脘调胃,配合天枢调理胃肠,体现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选穴原则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随症选穴 邻近选穴邻近选穴就是在距离病变部位比较接近的范围内选穴。目疾、耳病取风池;牙痛取太阳或上关;鼻病取上星或通天;痔疮取次髎或秩边等。前后对应取穴即身前有病在身后选穴,或身后有病在身前选穴,也属于邻近选穴。视物昏花取风池、翳明;舌强不语取风府或哑门;胃脘疼痛取至阳或胃俞;前阴有疾取次髎或肾俞;肩背疼痛取中府;脊柱强痛取人中;肛门脱出取气海;腰骶损伤取膻中等。 邻近选穴前后对应取穴除了可以取腧穴外,也可以取对应的阿是穴。方法是先在胸腹(或腰背)部探明阳性反应点,然后向腰背(或胸腹)部划一水平弧线,在与阳性反应点相对处定穴,前后各斜刺一针,此法多用于治疗胸腹部或腰背部疼痛性病症。 选穴原则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随症选穴 远端取穴远端取穴即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穴。《黄帝内经》称为“远道刺”。远端取穴适用于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选穴,用于治疗头面、五官、躯干、内脏病症。在针灸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部位选穴头部前额三间、合谷、内庭、解溪侧头中渚、外关、侠溪、足临泣后头后溪、养老、昆仑、申脉头顶行间、太冲、涌泉、太溪眼合谷、太冲、行间、光明、足临泣、肝俞耳中渚、外关、风市、绝骨、足临泣、肝俞鼻合谷、列缺、少商、肺俞舌合谷、通里、内关、大陵、商丘、照海、心俞牙齿二间、合谷、内庭、解溪咽喉鱼际、少商、合谷、内关、列缺、照海颈项列缺、后溪、昆仑、绝骨肩胛合谷、外关、后溪、条口、阳陵泉腰背水沟、后溪、委中、殷门、昆仑、申脉胸部内关、太渊、尺泽、足三里胁肋内关、外关、支沟、太冲、行间、阳陵泉、足临泣上腹内关、公孙、足三里、梁丘中腹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小腹太溪、复溜、委中、三阴交前阴大敦、太冲、太溪、复溜、三阴交、阳陵泉后阴百会、孔最、承山、承筋、飞扬头面、躯干远端取穴法 选穴原则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随症选穴 辨证选穴临床上有许多病症,如发热、昏厥、虚脱、癫狂、失眠、健忘、嗜睡、多梦、贫血、月经不调等均属于全身性病症,因无法辨位,不能应用上述部位选穴的方法。此时,就必须根据病症的性质进行辨证分析,将病症归属于某一脏腑或经脉,然后按经选穴。例如失眠,若属心肾不交者,归心、肾二经,在心肾二经选穴属心胆气虚者又归心、胆二经,则在心、胆二经选穴;若属心脾两虚者则归心、脾二经,也就在心、脾二经选穴。月经不调,若因肝气郁结引起者,归属肝经,在肝经、任脉选穴;若因脾气虚弱引起者,归属脾经,在脾经、任脉选穴。耳鸣虚证:选肾俞、太溪,或耳门、翳风。实证:选百会、风池、听宫、头维、中渚、肝俞等。 辨证选穴牙痛上牙痛:炙足三里七壮,针下关、颧髎。下牙痛:合谷、颊车、大迎、中渚。胃火牙痛:承浆、颧髎、颊车、合谷、内庭。风热牙痛:承浆、颧髎、颊车、合谷、内庭、风池、曲池。肾虚牙痛:承浆、颧髎、颊车、合谷、内庭、太溪。大迎向上刺,颧髎直刺,合谷同侧刺,内庭对侧刺,太溪同侧刺。 选穴原则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随症选穴 随症选穴对于个别突出的症状,也可以随症选穴。发热选大椎或曲池;痰多选丰隆或中脘;贫血选膈俞或足三里;恶心呕吐选中脘或内关等均是。这种随症选穴法都是长期临床经验的结晶,疗效较高,又称为“经验选穴”。 症状选穴发热大椎、曲池、合谷、外关惊厥水沟、承浆、合谷、太冲、筋缩、阳陵泉昏迷水沟、十宣、百会、劳宫、涌泉虚脱气海、关元、神阙、百会、素髎、足三里咳嗽列缺、太渊、身柱、肺俞气喘天突、膻中、定喘、肺俞、肾俞痰多中脘、丰隆、足三里多汗合谷、复溜、肺俞盗汗阴郄、后溪、照海头晕百会、太阳、风池、太冲项强大椎、天柱、列缺、后溪、昆仑失眠、多梦内关、神门、太溪、三阴交、心俞、肾俞胸闷、胸痛内关、阴郄、郄门、心俞、厥阴俞心绞痛内关、大陵、阴郄、郄门、膻中、巨阙胃痛中脘、梁门、梁丘、胃俞、足三里呃逆内关、中脘、天突、膻中、足三里、翳风、膈俞黄疸太冲、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至阳胁痛支沟、阳陵泉、大包、章门、期门 症状选穴胆绞痛日月、太冲、阳陵泉、胆囊穴腹胀、腹痛中脘、内关、公孙、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泄泻关元、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便秘内关、支沟、天枢、大横、足三里脱肛百会、气海、长强、承山、足三里遗尿关元、三阴交、肾俞、足三里尿闭中极、三阴交、合谷、阴陵泉肾绞痛中极、京门、水泉、肾俞、三阴交痛经关元、地机、三阴交、足三里皮肤瘙痒血海、曲池、合谷、太冲、三阴交、风市目赤肿痛印堂、攒竹、丝竹空、太阳、太冲、行间鼻塞、流涕迎香、印堂、上星、通天、风池耳鸣、耳聋耳周穴、风池、中渚、外关、悬钟、足临泣口臭大陵、劳宫、合谷、内庭牙痛颊车、下关、合谷、二间、内庭牙关紧闭颊车、下关、合谷、水沟、承浆咽喉肿痛少商、鱼际、内关、合谷失语廉泉、合谷、哑门、内关、通里 分门穴名功能穴名功能气门以调气、利气、行气、理气为主。功能为治疗气病。大椎调和卫气天柱调理诸阳之气肩井利胆降逆气尺泽调理肺气缺盆开胸降气天突降肺气、开气机气户宽胸利气陷谷调理胃气云门开胸顺气巨骨开肺气、降逆气中脘升清降浊、调理胃气中府调理肺气气海振奋阳气、调和阴气太冲降逆气合谷升气、降气、行气、宜气隐白升阳益气足三里升气降气、调理中气大陵调心气、降浊气复溜护卫气、固肾气曲池行血中之气神门疏理心气大包运行腑气膻中升脾气、降胃气公孙运脾气和胃气京门护卫气、固肾气水道疏通三焦、膀胱之气通谷理五脏之气阳陵泉行气导滞、降肝胆逆气天枢调理胃肠之气太渊通脉气、利肺气、降逆气肩髃舒理肺经之气俞府开胸气降冲气 分门穴名功能穴名功能血门以理血、调血、活血、活血为主,功能为治疗血病。曲池舒理肺经之气俞府开胸气降冲气曲泽清肺胃,止呕血血海调血补血三阴交通经行血,养阴补血交信调经活血委中清血,凉血,活血昆仑降血,下血曲泉凉血,清血,养血,活血涌泉引血,行血太冲通经行血,养血凉血膈俞统理诸血行间行瘀破血,降血清血大椎活血散瘀上星行血止血,止口鼻衄血承浆宣通气血间使行血活血中极调经理血,止血足三里补血活血,清血理血气海益气行血,活血泻血 分门穴名功能穴名功能虚门以补脏腑气血功能为主。气海补气益阳,固精益肾关元固下元,益精血神阙(灸)补气血,益肾精中极益精补气血中脘补中益气,益胃升阳曲骨补真气,益精髓足三里健脾益气,调补气血上巨虚益气养血三阴交补阴和阳,益气养血解溪益气养胃阴陵泉补脾滋阴,养血固精下巨虚益气养血地机健脾补中,益阴固精公孙健脾补中,益气升阳涌泉补肾益精,滋阴固肾隐白健脾补中,益气升阳章门补五脏,益气血复溜滋阴补肾,兴阳固精太溪益气升阳,滋阴补肾交信滋阴补肾然谷益肾升阳照海养阴益肾蠡沟补肝养血上廉益胃,健脾水泉养阴益肾神门养血安神太渊养阴补肺润肺大敦益经气曲泉养肝补血通里益智固肾 分门穴名功能穴名功能实门以泻脏腑之邪为主。少冲泻心少商泻肺神门泻心鱼际泻肺通里泻心列缺泻肺然谷泻肾尺泽泻肺太溪泻肾肺俞泻肺涌泉泻肾行间泻肝胆中冲泻心包太冲泻肝胆劳宫泻心包中封泻肝胆大陵泻心包蠡沟泻肝胆内关泻心包公孙泻脾曲泽泻心包商丘泻脾丰隆泻胃通腑期门泻血结,破血瘀关冲泻三焦委中(放血)泻膀胱大小肠经热外关泻三焦曲泽(放血)泻胸、胃、心、头、身热支沟泻三焦足三里泻胃降浊阳陵泉泻胆通腑曲池泻周身经脉及皮肤肌热上脘利胸膈,通腑导滞内关醒神开闭天枢通肠导滞灵台泻肺降气 分门穴名功能穴名功能寒门以温中、温阳散寒为主。中脘温中暖胃,祛内寒三阴交温中下焦,暖血寒气海温中散寒,暖肠胃阳陵泉温经,暖膝寒关元温下焦,暖子宫曲泉理血寒,暖中焦大椎发散表寒隐白温脾暖中,壮阳散寒归来温下元,暖肝寒然谷温下元,助命火大敦暖肝寒,温下元后溪发散表寒足三里温中散寒,暖胃肠膏盲温经散寒,祛背寒肾俞温肾,暖下焦涌泉温肾助阳章门温暖脏寒曲池温经散寒,祛肘寒列缺温肺经之气公孙温中暖腹神阙(灸)温中暖胃肠,助阳散寒膻中暖胸散寒百会助阳散头寒厉兑温胃暖中焦 分门穴名功能穴名功能热门以清热泻火为主。少府清心热尺泽清肺热神门清心热、清血热鱼际清肺热、利气通里清心热肺俞清肺热劳宫清心膈热,清热理气百会清实热大陵清心胸热上星清气热,清头目、鼻中热内关清心包热,解胸中热攒竹清头目热中枢清胃解热水道清三焦、膀胱、肾热承山清血热前谷清热散表太阳(刺血)清头目热,清气热命门清五脏及身热风门清热祛风,清胸背热太冲清血热曲池清血分及头面诸窍热行间清泻肝热 分门穴名功能穴名功能热门合谷清气分热及头面诸窍热阳陵泉清肝胆热支沟清三焦热足三里清六腑热悬钟清三阳及脑髓热三阴交清血热,平肝热大椎清表热,清骨蒸痨热上脘清心胃热大杼清骨蒸痨热上廉清胃肠热天枢清大肠热解溪清胃热丰隆清肠胃热期门清血室热金津玉液(放血)清心、肺、胃热曲泽(放血)清血泻心,解暑热少商清口、鼻、咽喉热委中(放血)清血分、大肠、膀胱热然谷清肾、膀胱热后溪清表热 分门穴名功能穴名功能风门以搜风祛风为主。百会祛风邪,治头顶风肩髃祛周身四肢经络风邪风府祛周身风邪,治头风曲池祛周身四肢血脉风邪风池祛外风,治颈项风八邪祛风邪,治手臂风风门祛风邪,治腰背风,平肝风水沟熄内风,祛外风,治中风,头面风。秉风祛风邪,治肩胛风环跳祛四肢、腰、腿、经络之风邪风市祛风邪,治腰、腿风委中祛经络风邪,治头、项、腰、背、腿、膝之风八风祛风邪,治腿、脚风足三里搜周身四肢之风邪,熄内风囟会祛风寒,治鼻塞头风三阴交祛血中风邪及全身四肢之风大敦舒筋祛风阳辅搜四肢之风邪颊车祛口面邪风行间祛膝间风承浆祛口面邪风劳宫祛手掌风鱼际清肺祛风邪少商祛风熄风治小儿喉风然谷熄风治撮口脐风膝关祛腿膝风邪翳风祛风邪,治腰腿风阳陵泉舒筋利节,搜四肢经络风邪 分门穴名功能穴名功能湿门以祛湿、化湿、燥湿、利湿为主。中脘燥湿、化湿、行湿阴市祛湿足三里祛湿、渗湿、燥湿复溜化湿燥湿三阴交化湿、行湿、理湿昆仑行湿胃俞渗湿、化湿涌泉燥湿上廉燥湿、祛湿二间行湿、利湿下廉治湿、燥湿中府利湿、化湿委中利湿、解暑湿太白化湿、渗湿悬钟祛湿、利湿伏兔利风湿阳陵泉行湿风市利风湿内关利湿公孙化湿、利湿曲池行湿、清湿、化湿曲骨燥湿太溪渗湿、利湿石门行湿然谷燥湿气海化湿、利湿阴陵泉利湿中极利湿、燥湿胃俞利湿、化湿 经验选穴纠偏方:治疗偏瘫患侧的配方百会、风府、风池(上部);肩髃、曲池、合谷(中部);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太冲等(下部)。病在上部选用手阳明大肠经穴、手太阴肺经穴。病在中部选用足阳明胃经穴、足太阴脾经穴。病在下部选用足少阴肾经穴、足厥阴肝经穴。腰痛八针腰阳关、命门、肾俞(双)、大肠俞(双)、委中(双)。委中、腰阳关、大肠俞,偏于活血通经疏表,治标。命门、肾俞益精固肾,治本,全方共奏袪邪疏表、通经止痛、固本强腰之效。适用于肾虚受风及腰膝酸痛等。 经验选穴老十针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内关调中健脾,理气和血,升清降浊,调理肠胃。一切胃肠病,中风后遗半身不遂,虚劳损伤,外伤性截瘫,月经不调,癫痫诸证。牵正方:水沟、承浆、地仓、颊车,颧髎、阳白、四白、大迎、合谷祛风牵正,通经活络。口眼㖞斜。 经验选穴头痛八针:百会、风府、风池、太阳、合谷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疏风止痛。各种头痛。 配穴方法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将具有类似作用的2个或2个以上的腧穴进行组合配伍,其目的在于加强腧穴之间的协同作用,相辅相成,提高疗效。针灸临证配穴一定要从整体出发,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考虑。主要有按部配穴和按经配穴两大类。 按部配穴按部配穴是结合躯体的一定部位进行配穴的一种形式,以充分发挥腧穴的局部治疗作用和远端治疗作用。头面、胸腹和腰背部腧穴多产生局部治疗作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基本上都有远端治疗作用。具体可分局部配穴、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三部配穴法。局部配穴法对于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比较局限的病症以及某些品质性病变,可以采用局部配穴法,以疏调局部的经络之气。如头痛配印堂、太阳、百会、头维;面瘫配四白、地仓、颊车、下关;胃痛配中脘、梁门、不容、承满;膝关节病配膝眼、鹤顶、阳陵泉、阴陵泉。 按部配穴上下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在针灸临床上应用最广。上指上肢或腰部以上,下指下肢或腰部以下。《灵枢·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上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风火牙痛,上取合谷,下配内庭;胸腹满闷,上取内关,下配公孙;头项强痛,上取大椎,下配昆仑;子宫脱垂,上取百会,下配气海。 按部配穴前后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是以躯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互配伍的方法。《黄帝内经》称“偶刺”。迎风流泪,前取睛明、承泣,后配风池、翳明;胃脘疼痛,前取中脘、梁门,后配胃俞、筋缩;咳嗽、气喘,前取天突、膻中,后配肺俞、定喘;中风失语,前取廉泉、承浆,后配风府、哑门;脊柱强痛,前取水沟、龈交,后配脊中、身柱;遗精、阳痿,前取气海、关元,后配命门、肾俞。 按部配穴左右配穴法由于十二经脉的循行是左右对称的,有的还具有左右交叉的特点为,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提出了“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的配穴方法。与《灵枢·官针》中的“巨刺”、“缪刺”相类似,故又称“交经缪刺法”。经络在人体呈左右对称分布,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在病理情况下,如果一侧虚而不足,另一侧就显得实而有余。反之,如果一侧实而有余,另一侧就显得虚而不足。这就可以用左右配穴来补虚泻实。《针经指南·标幽赋》:“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左右配穴法既可以左右交叉取(左病取右或右病取左),也可以左右对称取(左右同取)。 按部配穴左右配穴法对于治疗头痛、牙痛、风湿痹痛、扭伤以及面瘫、半身不遂等病症常有独到之处。疼痛发作针对侧,痿证后期刺健侧,以调节左右气血,促使经络平衡。左右交叉配穴多用于治疗头面疾患。左侧面瘫取同侧地仓、颊车,配右侧合谷、手三里;右侧偏头痛取同侧太阳、头维,配左侧外关、足临泣。左右对称配穴多用于治疗内脏疾患。胃痛取双侧梁门、足三里;咳喘取双侧肺俞、膏盲等。 按部配穴三部配穴法三部配穴法就是在病变的局部、邻近和远端同时选穴,配伍成方(古称“天、人、地三才”配穴法),应用极为广泛。眼病以局部的睛明、邻近的风池、远端的光明相配;失语以颏下的廉泉、项部的哑门、上肢的通里相配;痔疮以局部的长强、骶部的次髎、下肢的承山相配;肩周炎以局部的肩髃、邻近的曲池、远端的阳陵泉相配;肝病以肝区的期门、背部的肝俞、远端的太冲相配;胃病以腹部的中脘、梁门及背部的胃俞配四肢的内关、足三里等。 按经配穴按经配穴即按经脉的理论和经脉之间的联系配穴。常见的有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子母经配穴、交会经配穴等。本经配穴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未涉及其他脏腑、经脉时,即遵循“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选取本经脉的腧穴配伍成方。肺病咳嗽,以手太阴肺经中府、列缺、太渊、尺泽相配;少阳头痛,以足少阳经率谷、风池、足临泣、足窍阴相配。 按经配穴表里经配穴表里经配穴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关系为依据的配穴方法。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制定的。具体方法是某一脏腑、经脉有病,除选取本经脉的腧穴以外,同时配以表里经有关腧穴。心绞痛以手厥阴心包经内关配手少阳三焦经外关(可采取透穴形式);肝病以足厥阴肝经期门、太冲配足少阳胆经阳陵泉;胃痛以足阳明胃经梁门、足三里配足太阴脾经公孙;遗尿以足太阳膀胱经委中、肾俞配足少阴肾经太溪等;《灵枢·五邪》:“邪在肾则病骨痛……取之涌泉、昆仑”,也是病邪在肾以足少阴经和足太阳经腧穴配伍应用的实例。 按经配穴同名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是在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指导下,以手足同名腧穴相配。牙痛、面瘫、阳明经头痛以手足阳明经的合谷、内庭相配;落枕、急性腰扭伤、太阳经头痛以手足太阳经的后溪、昆仑相配;耳鸣、偏头痛、胸胁痛以手足少阳经的支沟、阳陵泉相配;失眠、多梦以手足少阳经的神门、太溪相配等。《黄帝内经太素》:“手太阴、阳明之上有病,宜疗足太阴、阳明……足太阴、阳明之下有病,宜疗手太阴、阳明。” 按经配穴子母经配穴法子母经配穴法是参照脏腑及十二经脉的五行属性,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制定的配穴方法。虚劳咳嗽,症见体弱羸瘦者,除取手太阴肺经腧穴及肺的背俞穴外,根据土生金、虚则补其母经的原理,另配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腧穴及背俞穴,如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胃俞以培土生金;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目赤肿痛等,除取足厥阴肝经太冲、行间穴外,根据木生火,实则泻其子经的治疗原理,另配手少阴心经或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如神门、少冲、少府、内关、以泻火平肝。 按经配穴交会经配穴法交会经配穴法即按经脉的交叉、交会情况来配穴。某一病变部位有数条经脉交会或某一病症与数条交会经脉有关,都可按此法配穴。前额部和偏头部位有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交会,那偏正头痛可取分属二经的头维、阳白、率谷、内庭、足临泣;髀枢部有足太阳、足少阳经交会,故髀枢部疼痛可取两经的交会穴环跳配分属二经的秩边、承扶、居髎、阳陵泉;泌尿、生殖系疾患和妇科病多与任脉、足三阴经病理变化相关,故常取任脉的关元、中极配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治之。 处方的组成处方的组成就是选穴、配穴、针灸措施和补泻手法的结合。影响针灸处方的因素穴有主次,术有先后针灸处方中,腧穴有主次之分,施术也有先后之别。主穴应每次必取,而且重点施术,配穴酌情选用。《灵枢·终始》:“病起于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于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调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灵枢·五色》:“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阴,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灵枢·周痹》:“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选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 根结配穴《灵枢·根结第五》:“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邪气侵入经脉,传变多端,如果不明确经脉根结及其与脏腑内外的生理关系,就不能做到正确的治疗,导致被邪气扰乱,三阴三阳的“开”、“合”、“枢”之作用败坏,阴阳相离,精气走失,其症就不可治疗了。根,根本也,脉气所起为根;结,终结也,脉气所归为结。《类经》:“……下者为根,上者为结。”《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根结者,六气合六经之本标也,……根者,经气相合而始生;结者,经气相将而归。”手经没有根结。 根结配穴根结配穴以针刺或艾灸“根”、“结”两穴,来疏通和调动脉气,并通过经络的功能作用调节脏腑机能活动,从而达到祛邪扶正,治疗疾病的目的。根结配穴适用于气虚、阳虚的病人。临床症见面色苍白,语声低微,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出,疼痛喜温、喜按、按之痛减,大便滑脱或五更泻,小便清长或失禁,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苔白,脉虚无力,病程久。两穴均应采用补法。气虚用针刺,阳虚用灸法。 足六经根结表经脉根结结穴太阳至阴命门(目)晴明阳明厉兑颡大(钳耳)头维少阳窍阴窗笼(耳中)听宫太阴隐白太仓中脘少阴涌泉廉泉廉泉厥阴大敦玉英玉堂 处方的组成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针刺与艾灸虽然同属于外治法,但它们的作用不尽相同,临床上应有所区别。例如实热证一般只针不灸,虚寒证就应少针多灸。因此,针灸临床上必须根据具体病症酌情施术。选择用针、用灸,或针灸并用,决定用多针少灸或才少针多灸,方能取得应有的疗效。针刺深浅不同,治疗作用有别针刺深浅与处方作用的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刺深浅不同,产生的疗效就会有显著差别。《素问·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灵枢·官针》:”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疾深针浅,病气不泻。“针灸临床按方施术,要因人、因病、因时、因针刺部位的不同而灵活掌握针刺的深浅。 处方的组成《灵枢·终始》”春气在毫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者,深内而久留之。“”脉实者,深刺之……脉虚者,浅刺之。“《灵枢·本输》:”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灵枢·阴阳清浊》:”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针经指南·标幽赋》:”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针灸聚英》:”肌肉厚实处则可深,浅薄处则宜浅。“《针灸大成》:”前面深似井,后面薄似饼,用针前面宜深,后面宜浅。“ 处方的组成补泻手法不同,治疗效果有异补泻是针灸施治的基本法则,在同一个腧穴中,如果补泻手法不同,其治疗作用完全相反。补合谷、泻三阴交有行气活血、通络化瘀之效,用以治疗气滞血瘀之经闭、痛经,并有堕胎作用;泻合谷,补三阴交则有调理气血、固经养胎之效,用以治疗月经过多,崩漏,且有保胎作用。汗证,先补合谷,次泻复溜,可以发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则可以止汗。 处方的组成知常达变,随症增减腧穴一个处方中的腧穴增加或减少,不仅关系到治疗效果,而且还会改变处方的主治。一般来说,处方中的主穴是基本不变的,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加减腧穴。实证哮喘以膻中、列缺、肺俞、尺泽为基本方,若是风寒太盛,便减去尺泽,增加风门;若属痰热,则减去列缺,增加丰隆;若是哮喘急性发作,则减去肺俞,增加孔最。 把握治疗时间把握治疗时间,也是针灸处方的重要因素。主要有选择适宜的治疗时间、掌握好留针施灸时间、制定疗程时间和间歇时间、预测总体治疗时间等几个方面。治疗时间选择适宜的治疗时间对有些病症能够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提高疗效。失眠症,上午治疗就不如下午或晚间治疗效果好,尤其是睡前1~2小时为最佳。有些周期性发作的病症,例如疟疾、癫痫、月经不调、痛经等,一定要在发作前施术,疗效才好。针灸治疗疟疾的最佳时间是在规律性发作前2小时左右;癫痫应在发作前5~7天开始针刺;月经不调和痛经则应该在月经来潮之前3~5天开始治疗,直到月经干净为止。女子不孕最好能在排卵期前后连续针灸。女性患者,若非月经方面的病症,经期理当停针。 把握治疗时间留针时间留针时间也是针灸处方中的重要内容。一般病症以留针20~30分钟为宜。在留针时间内,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谓之“动留针”。对于不容易配合针刺损伤的婴幼儿以及肢体痉挛性疾病的患者,不适合留针,可略施行针手法后旋即出针,防止发生弯针、断针事故。对于一些急性痛症,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肾绞痛等,则需要长久留针,少则1~2小时,多则10小时以上。 把握治疗时间疗程时间多数疾病如面瘫、风湿痹痛等,以针灸10次左右为1个疗程。部分急性或简单的病症,如急性扭伤、牙痛、目赤肿痛等,以3~5次为1个疗程。少数慢性病、疑难病和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例如肥胖症、男性不育、女子不孕、中风偏瘫、截瘫等,至少1个月为1个疗程。 把握治疗时间间歇时间《灵枢·经脉》:“凡刺寒者,皆多血络,必间日一取之。”《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灵枢·寿夭刚柔》:“形先病而未入脏者,刺之半其日;脏先病者而形乃应者,刺之倍其日。”一般慢性病症可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对于一些需要尽早控制的疾病,例如急性传染病、剧烈疼痛等,则需要每日2次或每隔5~6小时针灸1次,不可间隔太长时间,否则不利于积累疗效。每个疗程之间应休息3~5天,然后再继续下一个疗程。如此可以避免因连续刺激机体产生的耐针性,使兴奋性降低而影响疗效。针灸间隔时间有时还需要根据不同针灸方法而定。如埋针疗法、埋线疗法、针挑疗法和刺络出血较多者,可1周左右治疗1次,施行瘢痕灸法者,其间隔时间也应适当延长。 把握治疗时间总体治疗时间凡急性、简单的病症,例如昏厥、急性扭伤、落枕、牙痛等,治疗时间较短,少则1次,多则3~5次,即获痊愈。而慢性病、疑难病和肢体功能障碍性疾病,例如肥胖症、男性不育、女子不孕、中风偏瘫、截瘫等,治疗时间较长,少则数月,多则数年。有些疾病,在已经治愈后为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也还需要续治3~5次。对于左右经络失衡引起的病症,例如面瘫、中风偏瘫、足内翻或足外翻等,经过治疗一旦达到了相对平衡,就应该收效即止,“已静勿动”。切不可贪效而多加治疗,以免“矫枉过正”,导致新的左右经络失衡。对于极少数疑难奇症的治疗,如果一时难以作出判断,不妨先试治5~10次,以观后效,再作出预测。 针灸处方符号在针灸处方中,有主穴、辅穴。对每一个腧穴都应标明:是一侧还是双侧;是左侧还是右侧;是用针法还是灸法;是用补法还是泻法;针法又有三棱针、皮肤针、电针、穴位注射等的不同。灸法也有艾条灸、艾柱灸、温和灸、隔物灸、瘢痕灸的区别。每个腧穴的针刺深浅、留针或施灸时间、刺血疗法的出血量要求、艾柱灸的方法和壮数、电针的波型选择及穴位注射的药物剂量等等,均应在处方中明确表示出来。 针灸方法符号针刺补法针刺泻法平补平泻三棱针刺血皮肤针※皮内针○艾条灸艾柱灸3壮△3温针灸拔罐○电针IN穴位注射IM 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