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2948

大小:4.47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东阳二中2023年下期高二年级开学检测地理试题一、选择题。(1-60题,每题1分;61-66题,每题3分,共78分。)1.图为某地景观照片。据此可知,该景观为()A.热带雨林景观B.温带草原景观C.常绿阔叶林景观D.落叶阔叶林景观【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可知,图中为热带雨林典型的茎花现象,故该景观为热带雨林景观,A正确;温带草原景观、常绿阔叶林景观、落叶阔叶林景观都没有茎花现象,BCD错误。故选A。2.传统民居形成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房屋位置的选择、取材、布局、朝向、结构等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四类民居属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读图可知,图B为云南傣家竹楼,属于西南地区,B正确。图A为微派建筑,分布于安徽省;C为土楼,分布在福建省;D为蒙古包,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都不属于西南地区,ACD错误。故选B。 学校社团外出考察,发现了一块含黄铁矿的黑色页岩,并在其中找到了裸子植物的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请判断该岩石形成时可能所处的环境和地质年代()A.氧化环境、中生代B.还原环境、中生代C.氧化环境、古生代早期D.还原环境、古生代早期4.下列动物的出现时间不可能与该岩石形成时间为同一时期的是()A.哺乳动物B.鸟类C.三叶虫D.两栖类【答案】3.B4.C【解析】【3题详解】据材料“发现了一块含黄铁矿的黑色页岩,并在其中找到了裸子植物的化石”可知,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了还原环境,AC错误;裸子植物出现于古生代晚期,繁盛于中生代,B正确,D错误。故选B。【4题详解】裸子植物出现于古生代晚期,繁盛于中生代,该岩石形成时间可能为古生代晚期及中生代的某一时间,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于古生代晚期,鸟类、哺乳动物出现于中生代,故不可能与该岩石形成时间为同一时期的是三叶虫,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氧化环境:存在大量氧化性物质的环境,如氧气、高价氧化物等;还原环境:不含或含极微量游离氧和其他强氧化剂,而且富含大量有机残体和甲烷、氢等还原性物质的环境。"南果北种"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在武汉市汉南区"登宝隆"特色瓜果采摘园,扶贫干警与村民在火龙果大棚进行了2个小时的直播带货,网友纷纷下单。下图为汉南火龙果的生产方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汉南种植火龙果主要依赖于()A.全球气候的变暖B.国家政策的支持C.市场需求的增加D.农业技术的进步6.直播带货可以使汉南的火龙果()A.销售环节增加B.销售成本提高C.销售渠道减少D.知名度提高 【答案】5.D6.D【解析】【分析】【5题详解】汉南种植火龙果是在温室大棚,主要是依赖农业技术的进步,D正确。全球变暖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加不是主要因素,这两者影响的前提是:先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汉南地区的火龙果生产,BC错误。故本题选D。【6题详解】直播带货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从产地直达消费者手中,销售成本下降,AB错误。直播是一种新形式,销售渠道增加,C错误。直播的观众来自全国各地,可以使知名度提高,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变化,主要有市场、技术、政策、交通等。广西桂林地区,因自然条件优越,曾是古人类活动活跃的地区。迄今为止,桂林低山丘陵区已发现有人类活动的洞穴遗址38处,其中大部分洞穴与地下河相连,洞内多沉积、堆积物,如洞穴化学沉积物、文化堆积物(古人类活动的遗留物)、河流沉积物以及坍塌堆积物等。全新世中期,整个西南地区气温升高,桂林地区降水增多,许多古人类开始向洞外迁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地区分布有古人类洞穴的优势条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灰岩广布,洞穴较多B.冬无严寒,适宜居住C.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多,便于采集和捕猎8.古人类在全新世中期向洞外迁移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气温升高,降水增多B.地下河水位上升,淹没洞穴C.部分洞穴坍塌,洞穴内潮湿、闷热D.洞内食物减少,外出寻找食物【答案】7.C8.D【解析】分析】【7题详解】该地区分布有古人类洞穴的优势条件: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天然形成的洞穴较多,不用开挖,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气温高,冬无严寒,夏住凉爽,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丘陵地区,森林较茂密,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多,便于采集和捕猎,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不属于桂林的气候条件,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8题详解】 全新世中期,整个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风强盛,气温升高,桂林地区降水增多,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夏季风强盛,降水增多,地下河水位上升,淹没地势低洼的洞穴,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降水太多,溶蚀强烈,部分洞穴坍塌,气温变高,洞穴内变得潮湿、闷热,不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古人类开始向洞外迁移,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洞内的食物并没有减少,外出寻找食物不是外迁主要原因,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桂林地区古人类洞穴出现的优势条件及地理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在生产力低下的时期,人类崇尚自然,依赖自然的馈赠,自然环境的变化,往往使人类生活选择更好的适宜环境居住,反映了人地的协调观。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具有可溶性10.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B.化学沉积作用C.化学溶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答案】9.D10.B【解析】【9题详解】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所以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10题详解】图中a、b、c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外力作用为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读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由热力作用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之间气压高低与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气压高于乙地B.甲地气压高于丙地C.甲、丙之间气流下沉D.丙、丁之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12.下列地理事象的出现与图示季节相符的是()①塔里木河出现断流 ②长江处在汛期 ③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上等温线明显向北凸 ④北半球中纬度海洋上等温线明显向高纬凸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11.A12.B【解析】【详解】1.图中显示,甲处等压面向上凸,表示同一水平面上甲处气压高,乙处等压面向下凹,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乙处气压低,A正确;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甲、乙的气压低于丙、丁,B错误;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故丙为低气压,丁处为高气压,风从丁处(海洋)吹向丙处(陆地),D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图中等压面为热力作用形成,因此丙处应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C错误。故选A。 2.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图示陆地近地面的气压低于海洋,陆地近地面的气温较海洋高,由此判断,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夏季,塔里木河流域冰雪融水量大,河水丰富,断流的可能性小,①不符合题意;北半球夏季,长江流域受夏季风影响明显,水汽丰富,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大,长江处在汛期,②符合题意;北半球夏季,北半球中纬度大陆升温快,气温高于两侧同纬度的海洋,中纬大陆上等温线向低温处弯曲,即向北凸,③符合题意;北半球中纬海洋上等温线都明显向高纬凸,表明中纬海洋上气温比同纬度大陆高,应为北半球冬季,与图示季节不相符,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沙漠中树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石灰岩,称为塔岩荒漠。下图为塔岩荒漠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形成塔岩和荒漠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风力沉积14.该地形成塔岩和荒漠的条件有哪些(  )①气候湿润②气候干旱③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④植被茂密⑤多大风天气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答案】13.A14.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13题详解】由题干和图可知该地区气候干旱的沙漠,流水作用较弱,故B、C、D错误;图为风成地貌,既有风力侵蚀而成的风蚀地貌(塔岩),又有风力堆积形成的风积地貌(沙漠),故A项正确。【14题详解】由上题可知,该地为风成地貌,其形成受风力、水分、地面物质组成、植被、人类活动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这风力越大,故⑤正确;水分越少,光照充足,故②、③正确,①错误;地面物质越破碎疏松、植被越少等,故④错误风成地貌越容易发育形成,综上②③⑤正确,C项正确。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左图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右图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16.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答案】15.C16.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土壤肥力及改良。【15题详解】从上右图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错;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B错;从图可以看出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导致肥力流失较多,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C对;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D错。【16题详解】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土层破坏,而图示土壤表层肥力较低,不适合直播,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B对;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C错;砾石压土主要改变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D错。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每11年一个周期,2024-2025年将迎来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将利用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的契机,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开展观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耀斑现象发生在()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太阳内部 18.太阳活动达到下一个高峰期,届时将会发生太阳风暴,当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可能造成()①地球上磁针能正确指示方向②我国北方出现极夜现象③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短波通信④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答案】17.B18.B【解析】【17题详解】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出现在日冕层,B正确,排除ACD。故本题选B。【18题详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降水、极端天气增多;产生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现象,③④正确,①错误。极夜和极昼现象是地球公转的结果,②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太阳活动的影响:影响降水、极端天气增多;产生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现象。2013年,北京市建成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全市地质灾害点实现全覆盖监测。下图示意北京市泥石流多发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北京市的泥石流灾害()A.发生频率与降水量呈正相关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低地C.强度只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D.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减少损失2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北京市泥石流灾害的预警,是因为其能()A.对灾情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B.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C.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答案】19.D20.C【解析】【19题详解】图中没有显示泥石流发生频率,无法判断A说法是否正确,故A错误。据图可知,泥石流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山区,故B错误。泥石流的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但是和降水的多少,植被的多少以及人类活动等也都存在一定关系,故C错误。泥石流发生之前,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提前做相关的准备,人员的撤离等,减少损失,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20题详解】对灾情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都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故ABD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类似,可以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故C正确。所以本题正确为C。21.继朝阳路之后,北京第二条潮汐车道------紫竹院路车道沟桥西端至四季青桥路口东侧之间潮汐车道于2014年9月30日6:00启用。该车道每天6:00-12:00为进城方向使用,其它时段为出城方向使用(如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关于设置潮汐车道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缓解不同时段的交通压力B.增加进城车辆的数量C.解决城市交通污染问题D.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答案】A【解析】【详解】潮汐车道是根据早晚不同时间段人流车流进城、出城方向不同来设定的。早晨进入中心城区方向交通流量大,出城方向则流量小;晚上出城方向交通流量大,进城方向则流量小。通过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方向,来调整车道数,可提高车道使用效率,缓解不同时段的交通压力,A正确;从图中看出潮汐车道的使用规定是每天6:00~12:00为进城,其他时段为出城,限制了进城时间,可以有效的减少进城车辆的数量,B错误;潮汐车道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污染问题,C错误;在时间上限行与交通事故的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裸子植物繁盛时代为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A.暖湿B.冷干C.冷湿D.暖干23.CO2增多,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 ②蒸发加剧,温带地区粮食产量可能下降③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 ④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22.D23.B【解析】【22题详解】裸子植物繁盛时代为中生代,据图分析,找到中生代位置,可以看出:全球平均气温中生代比现代暖;全球平均降水比现代干,因此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暖干,D正确。故选D。【23题详解】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是气温升高,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升高;蒸发加剧,温带地区变得干旱,粮食产量可能下降;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气温升高,水循环活跃,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增加。②③正确,①④错误。B正确。故选B。24.近些年,以番茄、辣椒等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为特色“红色产业”在新疆快速发展,影响新疆“红色产业”快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水源B.气候C.市场D.交通 【答案】C【解析】【详解】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故影响新疆“红色产业”快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市场,C正确;与水源、气候、交通因素有关,但不是主导因素,ABD错误。故选C。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图a示意西北地区春播地膜覆盖景观,图b示意西北地区秋季果园地膜覆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图a中地膜覆盖的首要目的是()A.保温保湿B.增强光照C.防风固土D.抑制杂草26.图b果园中地膜的主要作用是()A.阻滞地面辐射---提高地温B.阻滞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提高地面反射率---苹果着色D.提高地面反射率---阻吓飞鸟【答案】25.A26.C【解析】【分析】本题组以地膜覆盖农业生产技术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不同情况下地膜覆盖的目的和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5题详解】图a中的地膜覆盖处于农作物播种时期,大多为春季,此时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地面辐射向外损失的能量,具有保温作用,同时地膜可以减少蒸发,具有保湿作用,这是图a中地膜覆盖的的首要目的,选项A符合题意。由于地膜会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地表的光照,排除B。地膜覆盖具有一定的防风固土和抑制杂草的作用,但不是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排除C、D。【26题详解】图b显示,果园中水果即将成熟,应为夏秋季节,地膜夜晚的保温作用或白天的降温作用会减小土壤的日温差,不利于水果积累糖分,因此排除A、B 。图中白色地膜对太阳光具有反射作用,可以使苹果背阳的一面也能接受到阳光,使苹果的颜色均匀,选项C符合题意。地膜提高地面反射率,对飞鸟的阻吓作用有限,不是主要作用,排除D。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7.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气流常带来晴朗天气B.气压状况: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