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62575
大小:64.8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3-10-21
《自考07817电子政务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目录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要1第二章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2第三章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2第四章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3第五章政府内部的电子化公务处理3第六章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5第七章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6第八章电子政务安全管理7第九章电子政务法制建设8第十章政府流程的设计与优化9第十一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9第十二章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10 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要节内容1.2电子政务的实质★1.从政府治理结构的角度看,政府的治理结构是由政治决策、行政执行和社会需求形成及实现三个环节构成的。电子政务的范围涉及上述三个部分的所有方面。2.电子政务是使整个社会能分享信息化机遇和成果的主导力量。1.3电子政务的社会背景★★1.电子政务的社会背景:(1)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构成电子政务形成、发展的技术背景;(2)政府改革运动是电子政务的政府发展背景;(3)社会信息化是电子政务最重要的社会环境背景。2.最早提出电子政务概念的是美国。1996年,美国政府发起“重塑政府计划”。3.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建设重点放在了“金关”、“金卡”和“金税”等“三金”工程的建设上。4.官僚制组织是基于工业技术的组织有其独特的组织结构,马克斯•韦伯认为,政府的官僚体系是将社会行动转化成为理性组织化的行动手段。它的组织运行特征是“命令——支配型”。组织方式强调的是层级制的执行效率,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是“职能划分——规定权限——资源独占——规范化流程”,其信息管理的基本方式是信息独享。5.新型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是环境敏感、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讲求整体绩效,组织运行的基本方式是“目标——协作”型。1.4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1.电子政务呈现两类模式趋向。一类是以提高政府处理各类事务和服务对象需要的能力的模式。另一类是需要广泛协商的决策过程。2.政府以宏观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为基本职能。3.信息化的基本技术方式归纳为四类: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和知识化。(1)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本内容。(2)自动化是信息技术为电子政务提供的另一种基本战略选择。(3)网络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政府的最为重要的技术方式。(4)知识化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基本诉求。4.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过程划分为孕育期、导入期、发展期、成型期、拓展应用期等五个基本发展阶段。(1)孕育期主要是指在政务活动的某些环节引入信息技术,或者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政务活动的某些工作过程和环节。(2)导入期提出了电子政务的概念,系统地导入全新的政务活动模式,是本阶段的主要特征。美国是最早提出电子政务概念的国家。(3)发展期是指政府顺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全面开展电子政务的建设。1999年,我国政府开始实施“政府上网”工程,掀起了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潮。(4)成型期主要特征是:经过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各国的电子政务确立了基本的模式。最主要的发展特征是各国先后确立了整体性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5.电子政务为政务活动提供的核心解决方案就是建立政府网站,政府网站就是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电子政务基本模式提供的解决方案概括为:分组模式、集成模式(是电子政务基本模式的最为基本的手段)、知识应用模式(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模块:规则知识库、要素知识库、知识控制器)。1 1.5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1.美国的成功经验:(1)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并注重绩效评估。(2)循序渐进,分步实施。(3)以公众为中心的美国政府门户网站。(4)制定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2.瑞典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参考。(1)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构。(2)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指导标准。(3)信息共享四步走。(按照网上信息发布、网上信息服务、网上交易和按项目进行功能整合四个步骤逐步实施的。)3.英国自1994年开始电子政务建设。“平民化”色彩较浓是英国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最为突出的特点。4.2007年9月20日,欧洲电子政务奖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社会影响与社会凝聚力”奖项由法国贝桑松市开发的Besancon.clic网站获得。5.2011年6月,新加坡政府发布了《新加坡政务总体规划(2011—2015)》,同时也是新加坡《智慧国2015》(IN2015)。集中式指导与分权式执行相结合,以“两杠杆、一纽带”为特征的运作机制是新加坡电子政务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1 6.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建设历经三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92—1999),以“IT2000计划”为标志,明确提出将新加坡建设成为“智慧岛”的目标。(2)第二阶段是融合阶段(2000—2006),实施“信息通信21世纪蓝图(2000—2003)”和“联系新加坡(2004—2006)”等计划。(3)第三阶段是定制阶段,目前正在实施“智慧国2015(2007—2015)”,推出“3I策略”,提出“多个部门,一个政府”的口号,努力提高政府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第二章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节内容2.1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1.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1)初始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开展办公自动化工程,在国内引起办公自动化热。(2)起步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了一些工程,主要如1993年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卡”、“金关”和“金税”工程。(3)发展期。1999年被定为“政府上网年”。(4)整体发展期。中国第一个信息化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系统指导、科学规划的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我国政务网站的四级体系基本形成的标志:2006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运行。2.2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2.电子政务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将发挥“助推器”作用。3.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2.3中国电子政务的效益★★1.电子政务的效益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政府通过实施电子政务而节约政府开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二是政府利用电子手段行使管理职能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2.“三金”工程(1)1993年,国务院提出实施“金关工程”。1999年起,我国在建设“电子海关”的同时,启动了“口岸电子执法系统”专项工程,有力地打击了逃汇套汇等不法行为。(2)“金税工程”始于1994年,是整个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称。2001年开始运作的“金税工程”二期,主要监控对象是增值税专用发票。2005年9月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金税工程三期项目建议书》,标志着“金税工程”三期正式批准立项。(3)“金卡工程”即金融电子化工程。1993年6月国务院启动。金融电子化主要包括银行清算系统、联网信息系统、柜台业务系统,以及个人的信用卡和储蓄卡应用等方面。4.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通常是电子政务发展关键性的第一步和启动器。2.4中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1.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2.《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了“推行电子政务”的战略任务:(1)改善公共服务。(2)加强社会管理。(3)强化综合监管。(4)完善宏观调控。3.《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按照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需要,提出了“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的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构架。4.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突出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信息采集和更新、信息公开和共享、基础信息资源。第三章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节内容2 3.1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1.电子政务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影响:(1)电子政务给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行为方式带来的变化①基础能力得到延伸与增强。②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大大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④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⑤促进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2)电子政务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的新要求:①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②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③公众回应能力方面的要求;④领导者专业化方面的要求。2.电子政务对政府决策的影响:(1)电子政务对政府决策目标的影响。(2)电子政务削弱以至取消了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严格分界。(3)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政府决策者的“有限理性”。3.电子政务对行政方法的影响。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信息技术必然引起行政方法的2 变革,这种创新性变革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1)改善现有行政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2)创立全新的行政方法和行政措施。4.电子政务对行政组织的影响。(1)中间管理层的缩减。(2)管理幅度的增宽。(3)行政组织绩效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3.2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的特征★★1.知识化:(1)20世纪90年代初,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我们正进入知识社会,知识已经成为社会的核心,知识资本的比例已大于资金资本。(2)从泰勒创立“科学管理”到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五次大的飞跃。如今的知识管理-----K管理。2.信息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的突飞猛进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已将我们带入信息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在于信息及其相关管理与技术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3.虚拟化。4.数字化:(1)比尔•盖茨在其所著的《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中概括了政府数字化的五个步骤。(2)在实践中,数字化管理最广泛的应用是“数字化城市”的建立。“数字化”城市将满足五项需求:①满足客户的上网需求;②网上办公需求;③办公自动化;④资源共享;⑤协同共享。(3)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提出“数字化生存”的概念,他的一句名言“计算不再和计算机有关”迅速传遍全球。5.全球化。6.集成化。7.敏捷化。8.科学化。9.规范化。两个方面的含义:(1)电子政务的规范化。(2)对电子政务管理的规范化。10.人本化。3.3电子政务促进或引发的政府管理模式变革★★1.奈斯比特早就科学地预见到信息时代需求的治理形式是“共同参与制”。2.政府组织结构的更新。3.政府管理方式的改变。电子政务将引起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由集中威权方式走向分权民主方式。权力的转移将改变“命令——控制”的管理方式。第四章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节内容4.1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本内容★1.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本内容:民主理念、法治理念、公平理念、科学理念、责任理念服务理念、效能理念、系统理念、创新理念、安全理念2.行政效能是指行政管理活动达成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具体而言,主要指政府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它包括数量、质量、效果、影响、能力、公众满意度等多方面的要求。3.系统理念就是要求我们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注意以系统的思想、系统的方法认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4.政府职能基本上可以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两类。4.2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政府管理的挑战★★1.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环境的挑战。行政环境是政府部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总称。行政环境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指的是那些有形的物质条件,如各种办公设施、工具等;软件部分指的是思想观念、制度方法等。2.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职能的挑战。(1)电子政务所依托的网络平台传递着大量的信息,而信息对于政府管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电子政务促进了政府的政务公开,加强了群众对政府的监督,同时也加快了依法行政的步伐。(3)电子政务的运营为行政经费的节约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组织的挑战。4.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人员的挑战。第五章政府内部的电子化公务处理3 节内容5.1政府通用事务处理的电子化—办公自动化★★1.在中国,办公自动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阶段出现时间主要标志/特征内容第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办公套件(主要标志)我国政府实现了数据统计和文档写作电子化,即将办公信息载体从原始的纸介质方式转向比特方式。3 第二代办公自动化系统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和协同工作技术(特征)政府部门开始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即将收发文从传统的手工方式转向工作流自动化方式。第三代办公自动化系统20世纪末21世纪初知识管理(核心)2002年是政府信息化逐渐“由概念变成现实,由争论转入实施,由含混转为清晰”的一年,政府信息化从“割据”向“统一”发展。2.传统的办公系统和现代化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媒介不同。3.办公自动化的模式可分为三种,即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模式主要内容负担任务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基础层)执行例行性的日常办公事务,涉及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事务处理型办公系统,应能担负起电视会议、联机检索和图形、图像、声音等处理任务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中间层)是把事务型办公系统和综合信息及其数据库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的办公信息处理系统具备事务型办公系统的全部功能,同时增加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最高层)是在事务处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决策或辅助决策功能的最高级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具备管理型的功能,增强辅助决策功能DDS,具备由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保障的决策4 5.2政府通用管理活动的电子化★★★不管政府部门承担的具体职能是什么,组织、计划、决策、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活动都是普遍存在的。一、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DSS)1.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在80年代获得发展的。2.包括如下典型的组件:(1)数据库系统。①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库通常包括在数据仓库中。数据仓库是用于管理决策支持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数据集合。②数据仓库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到90年代中期已经形成潮流。。③数据仓库技术是在数据库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为决策服务的数据组织和存储技术。一般数据仓库由基本数据、历史数据、综合数据和元数据组成,能够提供综合分析、时间趋势分析等辅助决策信息。(2)模型管理系统(3)知识管理系统(4)用户界面子系统(5)用户。3.常用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1)原始数据层。原始数据层是系统所有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三部分数据来源:本政府部门业务数据、本政府部门之外的其他政府业务数据、其他非政府业务的数据。(2)数据仓库层。数据仓库层是将各种来源的数据按照系统设计的规范组织和管理起来,形成数据仓库,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完整的数据源。(3)数据集市层。根据数据仓库提供的数据,通过业务分析系统和预警机的处理,形成为前端联机分析所需的所有模型元。(4)前端展示层。4.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特色:(1)个性化页面生成系统。(2)强劲的数据维护支持能力。(3)多维分析工具。二、专家系统1.是一种模拟专家决策能力的计算机系统。专家系统以逻辑推理为手段,以知识为中心解决问题。2.传统的专家系统有固定的组成结构,包括(1)知识库,储存专家用以解决问题的知识。(2)推理机,针对当前问题的条件或已知信息,反复匹配知识库中的规则,获得新结论。(3)使用者接口,提供使用者与专家系统的接口。(4)解释机,提供使用者友善的解释说明及咨询功能。(5)知识获取接口,提供编辑、增删知识库功能。(6)工作记忆区,储存推理过程中的事实。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结合起4 来,形成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三、信息资源管理系统。1.结构:电子信息资源库管理子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管理子系统和公众信息服务子系统三大模块。2.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1)分布式处理(2)信息采集与交换(3)信息管理(4)信息内容发布与利用(5)安全维护。四、政府知识管理系统。1.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对知识的开发、管理与利用。2.一般而言,政府组织中的知识分为结构化知识和非结构化知识。存在于各种单位中的结构化知识一般包括资料、信息和知识三个层次。3.对结构化知识的管理一般也包括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资料管理。②第二阶段:建设资料分析与信息挖掘队伍。③第三阶段:提升本单位的知识挖掘与管理能力。4.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1)知识管理的基础措施(2)政府部门业务流程的优化(3)知识管理的方法(4)知识的获取和检索(5)知识的传递(6)知识的共享和评测。5.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管理职能:外化知识、内化知识、中介、认知过程。5.3政府业务处理与管理活动的电子化★★1.根据公务处理系统覆盖范围不同,专用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可以分为专门机关系统(举例:“市公安派出所信息管理系统”)、专门部门系统(举例:被称为“金财”工程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专项业务系统(举例:领域内,比如政府人事管理系统等;跨领域如“金关”工程中的大部分应用系统,以及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等。)、专项功能系统四类。2.应急指挥系统大都具有五大核心功能:(1)信息收集;(2)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3)建立应对各类灾害的预案;(4)完备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5)决策分析系统。第六章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节内容6.1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概述★★1.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是指政府机构充分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向社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公共服务的过程与结果。2.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特点:(1)有着传统公共服务的属性,即:①它是大众化的服务。②它是基本服务,也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基本需求的服务。③它是内容广泛的服务。④它是非营利性服务。(2)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提供方式的特点:①电子化(这是最明显、最外在的变化)②需求导向化(服务理念的不同是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与传统公共服务最大、最根本的不同)③多样化④便利化⑤“无背景知识”化⑥流程优化⑦低成本化⑧智能化、个性化、自助化⑨无差别化⑩透明化⑪高效能化。4.电子化公共服务与电子政务的关系:(1)改革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基本目标。(2)全心全“E”为公众服务是电子政务的核心理念5.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机构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政府部门的宗旨,为公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2)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3)提高政府决策和管理水平。5 6.2电子化公共服务种类的划分★★1.按服务对象划分服务对象公民企业其他政府部门服务内容电子教育、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服务、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等电子办证、电子税务、电子采购、电子招标投标、信息咨询服等电子法规政策提供服务、电子信息资源提供服务、电子培训服务、电子化后勤服务等2.按具体行政职能划分:海关总署、商务部、教育部3.按社会活动领域划分:按照人类社会生活活动领域可以将公共服务项目分为四大类:政治服务、经济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1)政治服务包括军事服务、安全服务等;(2)经济服务包括工商服务、税务服务、金融服务等;(3)文化服务包括教育、体育、娱乐等服务;(4)社会服务包括法律、邮政、交通、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保险、婚姻、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气象等多项服务,是内容最为广泛和丰富的一类公共服务。4.按行政行为的性质划分。(1)行政许可服务(驾驶执照、工商企业营业执照、出国护照5 等许可)。(2)行政征收服务(最典型的就是电子税务)。(3)行政确认服务(如网上防伪打假,对公民身份、婚姻、学历状况等提出的网上认证或公证服务等)。(4)行政给付服务(典型行为:社会福利电子支付)。(5)行政合同订立服务(最典型的行政合同订立服务是政府电子采购合同的订立)。5.按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划分发展阶段特征服务内容单向发布政务处理开始应用互联网,政府部门分别设置内容与结构简单的网站信息发布:提供政府部门职责、地址、联系方式、相关法律法规等简单交互政府网站开始出现交互功能,提供简单的政府部门与公众间低层次的双向信息交流提供基本搜索服务、与其他相关网站的链接、下载表格、获取关键信息、获得与政府沟通的电子化途径等在线应用是公众可以通过在线操作获得所需要的绝大多数有用信息,公众能与政府实现即时信息沟通缴纳税费、许可证/牌照申请、政府电子采购等变革发展全面改进政府管理,重建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一站式、一网式、一表式服务等6.按服务方式划分(1)网站服务(目前最为主流的电子化服务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政府网站、政府门户网站、一站式网上行政服务大厅)。(2)电话呼叫中心。(3)微博服务(比如公安系统微博已经发展成为政务微博的领跑者)。(4)基于移动设备的服务(最早的基于移动设备的服务主要是短信服务)。6.3目前我国政府为公众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1.面向公民个人的电子化公共服务:(1)公民信息服务(公民信息服务是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最基本的形式)(2)公民日常社会生活管理服务。(3)电子化教育服务。(4)电子化就业服务。(5)电子化交通管理服务(6)电子化旅游服务旅游(海南率先在全国建立旅游风险保障体系,并于2012年5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7)电子化医疗服务。2.面向企业等社会组织的电子化公共服务:(1)信息服务。(2)基础管理服务。(3)电子化税收服务。(4)经营服务。(5)企业证照办理。(6)管理与技术服务。(7)政府数据开放服务。6.4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1.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广度扩展。(1)在服务领域的扩展方面,电子化公共服务将很快向更加广阔的应用领域拓展。(2)在服务方式的扩展方面,将呈现有益的多样化局面.(3)在服务提供者范围的扩展方面,政府将不再是电子化公共服务唯一的提供者。2.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深度拓展。具体包括:(1)各项电子化公共服务切实以顾客为导向(2)切实使电子化公共服务产生比传统服务更加优化的服务特性。第七章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节内容6 7.3政府信息资源建设★★★1.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1)统一规划,共建共享。(2)分阶段、分层建设。(3)统一规范、统一标准。(4)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5)充分发挥多种机制作用。2.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1)政府信息资源的规划。①信息资源规划是政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起点。②政府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信息资源进行描述、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定位、访问、重组与再加工等全过程的全面筹划设计工作。(2)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①元数据:是指关于数据的数据,它用来描述具体的信息资源对象,以便能对资源对象进行定位、检索和管理。②从组成上来说,元数据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的标识、内容、分发、数据质量、数据表现、数据模式、图示表达、限制和维护等信息。③元数据分为不同的等级:A.记录级元数据。主要对象包括档案、法律法规、文件、报告等,具体的数据形态可以是图片、文档、多媒体、网页等。该层次的信息资源粒度最细。B.数据集元数据。例如国家重点企业资产数据集、中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数据集等。6 C.信息库元数据。例如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四大基础数据库(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和宏观经济数据库)、科学数据共享的主体数据库等。(3)政务信息资源分类。(4)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立。①政府信息资源具有数量多、门类广、分散形成、不对称现象严重的特性。②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5)信息资源库的建设。①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库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基础信息资源库;二是领域信息资源库、专业信息资源库和专题信息资源库。②建设工作都要遵循“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通互联、资源共享”的方针。7.4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1.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1)以民为本的原则。(2)平等原则。(3)效能原则.这里的“效能”重点包含效率、质量和成本三方面的要求。①效率主要指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要讲求及时性,要维护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尤其要及时回应和满足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需求;②质量主要是指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及其成果,要全面优化,有切实的质量保障;③成本主要指要力争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获得最大的开发利用效果。(4)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要求相适合的原则2.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基本内容:(1)信息采集。①是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环节。②方法包括收受、征集、获取、购置等。③分为自动采集和手动采集。④应坚持主动及时、真实可靠、适用、系统连续的原则。(2)信息组织。①政府信息选择②政府信息揭示(具体方式有两种:一是著录,描述信息的形式特征;二是标引,揭示信息的内容特征。)③政府信息加工④政府信息整序⑤政府信息存储。(3)信息检索。根据检索对象和目的的不同,信息检索可以分为目录检索、全文检索、多媒体检索、数据检索和事实检索五种类型。(4)政府信息公开。①行为准则:公正、公平、便民。②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是指那些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③公开的形式有政府部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者要求被动公开两种。(5)政府信息服务提供。(6)政府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①主要包含两层含义:A.信息在有序化、系统化和再生产的过程中产生新的价值,即信息效用增值;B.信息或信息产品被用户利用以后增加了价值,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即信息经济增值。②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层次、中级层次、高级层次。(7)政府信息资源共享。7.5政府信息资源管理★★1.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制两个方面的特点:(1)总体上“统一领导指导,分级负责,重属地管理”(2)政府机关内部“直接领导,集中管理”。2.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职能包括:规划、组织、监督、控制、指挥和协调等现代科学管理的所有基本职能,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3.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职能实现方式的特点。(1)注重发挥政策体系的作用。(2)注重体现制度规范的重要价值。(3)强化服务而不是管制。(4)软硬兼施,强调“指导”。(5)用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八章电子政务安全管理节内容8.1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1.电子政务环境中的安全威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为因素(造成电子政务不安全的最为主要的因素)。(2)技术系统因素(3)安全管理因素(4)自然因素。2.电子政务安全方面的需要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保障电子政务整体有效运行和行政秩序的需求(2)保障基础设施安全的需求(3)保障电子政务系统运行安全的需求(4)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的需求7 8.2电子政务安全管理★★★1.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可进一步分解为:(1)通过技术自主化保障安全。(2)保护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的核心要素)。(3)持续安全保障。(4)电子政务功能指标。2.电子政务功能指标:(1)保密性指标。(2)完整性指标。(3)真实性指标。(4)可用性指标。(5)可追溯性指标(可追溯性指标可以为拒绝否认、威慑违规、隔离故障、检测和防止入侵、事后恢复及法律诉讼提供支持)。3.电子政务安全的总体策略是:国家主导、社7 会参与,全局治理、积极防御,等级保护、保障发展。4.我国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级:(1)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适用于一般的信息和信息系统;(2)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适用于一定程度上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一般信息和信息系统;(3)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和信息系统;(4)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和信息系统;(5)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8.3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实施★★★1.安全人事管理应遵守以下原则:(1)多人负责原则,即两人和多人相互配合、相互制约。(2)任期有限原则,即任何人最好不要长期担任与安全有关的职务。(3)职责分离原则,即不许了解职责以外的与安全相关的事情。(4)最小权限原则,即只授予用户和系统管理员执行任务所需要的最基本权限。超级用户的使用权限要分散。2.电子政务需要的信息安全人才,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两个方面,多个层次”。3.电子政务实体安全应该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存储媒体安全三个方面。4.软件系统的安全管理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保护软件系统的完整性,保证软件的存储安全,保障软件的通信安全,保障软件的使用安全。5.安全风险评估是确定电子政务系统面临的风险级别的过程,是风险控制的前提和基础。风险评估阶段的基本实施步骤应该是:(1)要识别风险。(2)应进行风险度量,即确定风险对组织或系统的影响程度。(3)要确定风险级别。(4)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基础上,还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8.4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技术★★1.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技术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安全保护和电子政务安全防范两大技术。2.安全保护技术主要包括:(1)数据加密技术。根据其采用的密码体制不同,分为对称密码技术和非对称密码技术。(2)信息隐藏技术。可以分为隐蔽信道技术、匿名通信技术、信息隐写技术和版权标记技术。(3)安全认证技术。当前的认证主要采用数字签名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3.电子政务安全防范技术主要包括:(1)反病毒系统(2)防火墙系统(3)虚拟专用网络(4)入侵检测系统(5)物理隔离系统。第九章电子政务法制建设节内容9.1电子政务法制概述★★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法律具有如下的层次:宪法、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2.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三种。行政法规是对法律的补充,大多称为条例,在成熟的情况下会被补充进法律。3.电子政务法律法规是以行政法规为基础的跨部门的领域,包括如下三个层次的法律法规:(1)基础性法律法规。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公开和信息资源开发方面的(2)核心性法律法规,包括涉及政府信息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律法规。如美国的《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电子政务法》,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3)涉及电子政务具体运作的法律法规,主要涉及电子签名、网上采购、网上申报等活动8 9.2国际电子政务法制建设概况★1.美国(1)1993年,新组建的克林顿政府提出了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2)2002年,小布什总统签署了电子政务的纲领性法规《电子政府法》。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制定了电子政务专门法,其中美国的《电子政府法》是最详细、内容最广泛的一部法律。2.欧盟。欧盟在2000年4月的里斯本会议上提出了“电子欧洲”的口号。3.日本。2000年3月,电子政务工程启动。《IT基本法》于2000年出台,全称为《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从2001年开始的《E-Japan战略》。《IT新改革战略》于2006年出台。8 9.3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的进展★★1.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进入国家信息化政策法规建设的初始阶段;进入21世纪,以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成立为标志,开始制定和实施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1)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计算机安全法规。(2)200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电子政务正式进入信息资源管理阶段。(3)我国2005年4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作为我国信息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4)由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编写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明确了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依据。第十章政府流程的设计与优化节内容10.1政府流程★★★1.政府流程概念的信息:(1)政府流程是工作活动的集合。(2)工作单元间有时间顺序的规定性。(3)要针对每个单元指明具体的工作方法和途径(为与不为的标准、具体操作的方式手段等)。2.政府流程最为重要的属性:约束性、确定性、稳定性、可操作性。3.政府流程的种类:(1)依照其法定的效用,可分为强制性与选择性两种。(2)依照其效力范围,可分为内部流程与外部流程两种。(3)依照工作行为的性质,可分为立法性、执法性、司法性流程三种。(4)依照其精细的程度,可分为一般流程、作业流程、动作流程(主要适用于体力劳动占较大比重的工作过程)三种。(5)依照工作内容性质,可分为文件流程、档案流程、会议流程、信访流程、基建管理流程、物材采购供应流程、服务流程等。(6)依照各步骤运行的路线形式,可分为串联型(又称连续型)、并联型(又称平行型)、复合型(又称平行连续型)三种流程。10.2政府流程与电子政务★1.绝大多数社会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模式基本上属于职能管理模式。10.3政府流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步骤★★1.政府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合法、合理、协调、简便、有效。10.4政府流程优化的方法技巧★1.政府流程优化前的准备工作:(1)充分地研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能反映流程面貌、流程要求的各种文件资料.(2)以走访、座谈、实地观察等方式了解有关情况,听取有关反映,对现状及客观需求和可能条件建立明确的认识。(3)明确流程优化的。2.必须从以下方面分析既有流程中的问题:流程的功能、价值及其变化、流程的可行性。3.政府流程优化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取消、增加、压缩、扩展、合并、分开、均衡、侧重、替代、换位、变序。9 10.5政府管理常用流程图的绘制★★1.按其内容、制法、具体功能的不同,流程图可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流程图为代码图,第二级流程图为计算机程序流程图(又称详细程序流程图),第三级流程图为规划流程图,第四级流程图为系统流程图。各等级流程图的具体种类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程序流程图(表)、工作活动流程图、文件流程图、信息流程图、计算机程序图(表)、计算机编码图(表)等。2.在政府管理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流程图:系统流程图、工作活动流程图、程序流程图、事务分析流程图、情报资料或文件流程图等。3.流程图的绘制一般分为三个步骤:(1)准备阶段。个阶段包括选择绘制对象、组织准备、数据采集、分列。(2)识别阶段。包括确认目标、确认部门、确认起止点、确认输入输出。(3)绘制阶段。包括形成草图、修改核实、加人说明、正式定稿第十一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节内容9 11.1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理论和平台★★1.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1)以电子行政(e-administration)为核心的战略模式该模式从技术。“流程再造”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企业管理学家麦克尔•哈默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2)以电子服务(e-service)为核心的战略模式。以电子服务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此方面最为突出的国家就是新西兰。(3)以电子社会(e-society)为核心的战略模式。该模式从社会信息化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将电子政务视作国家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就是说,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领域的信息化。美国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电子娱乐等五个应用领域。2.中国电子政府发展的战略平台:国家信息化战略。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口号。明确。2001年,国家又制定了《信息化发展“十五”规划》,2006年《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则高度明确了信息化国家战略的内容,以及相关的基本思想、战略安排、战略行动。3.信息化的本质特征: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4.我国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电子政务,先进网络文化建设,社会信息化,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产业发展,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5.《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军民结合、安全可靠。6.为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保证在“十一五”时期国家信息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按照承前启后、以点带面的原则,国家优先制定和实施以下战略行动计划:(1)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2)电子商务行动计划;(3)电子政务行动计划;(4)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5)缩小数字鸿沟计划;(6)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计划。11.3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实施★★★1.电子政务战略实施阶段策略模式。(1)DNI。中文可以表述为“分布式网络智能”。该模式将电子政务视为公共管理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过程。(2)PITT模式。①基础是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模式。②PITT模式的名称源于它四个步骤的英文名称:建立(presence)网站、互动(interact)、处理(transaction)、变革(transformation)。(3)ASPA模式。①这是美国公共行政学会提出的电子政务实施模式。它以网站建设为中心,以网站功能的完善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②目标。该模式提倡实施步骤如下:电子邮局和局域网、跨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公众获取信息、双向沟通、价值交易、电子民主、跨部门的政府合作。(4)香港模式。它以网络的增值过程为中心,以创建更高质、优效的全新政府(redefinedgovernment)模式为目标。(5)并进模式。并进模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数字化②信息化③资源化④平台化。第十二章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节内容12.2电子政务的管理基础★★1.法律政策基础薄弱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作用,首先表现为无法可依,使得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相应行政行为缺乏法律政策依据和保障。2.管理的规范化主要表现为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12.3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基础★1.江泽民同志曾在为《中国信息化探索与实践》一书所作的序言《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中指出,材料、能源和信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要打破地方和政府部门以及掌握一定权力的政府工作人员对信息的垄断与封闭,必须从立法、管理、技术三个方面三管齐下。 3.基础设施应当具有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确保速度、适应未来发展等特点。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