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037美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

自考00037美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

ID:83562572

大小:42.9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139****0001
自考00037美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1页
自考00037美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2页
自考00037美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3页
自考00037美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4页
自考00037美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5页
自考00037美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6页
自考00037美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7页
自考00037美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8页
自考00037美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9页
自考00037美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自考00037美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目录第一章绪论3第二章审美活动论3第三章审美形态论5第四章审美经验论6第五章艺术论7第六章审美教育论102 第一章绪论优先级知识点名称主观题很常考必背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简述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简答题)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了《美学》一书,他也被后世尊称为”美学之父“;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很常考必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简述自由是美学与实践存在论之间的中介。(简答题)(1)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2)自由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3)人生在世一旦达到自由状态,审美情境就会应运而生。很常考必背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简述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简答题)第一阶段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萌发出来的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第二阶段美学思想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审美现象的理性认识。第三阶段美学学科的建立它是从整体上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优先级知识点名称主观题较常考得背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简述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简答题)审美活动发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只有当审美意识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式出现后,才意味着审美活动的真正发生。原始意识的特征:在具体性中包含着抽象性;在蒙昧性中渗透着真实性;在神秘性中凝聚着创造性审美意识从人的一般意识中分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审美需要从人的实用需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也即人类逐渐超越自己原发性的自然需要。3 很常考必背构成审美活动动力机制的要素★★试述构成审美活动动力机制的要素。(论述题)1、审美需要:审美需要是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一种本质力量,是人渴望实现、肯定自己,并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2、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民族性、时代性、阶级性3、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作为主体最高的审美追求,乃是主体进行任何审美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其内在方面为能力或鉴赏力;外在表现为兴趣和品位。区分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是与对象属性的一致性很常考必背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简述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简答题)(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常考必背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简答题)(1)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审美活动固然离不开人的自然存在,根本上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由的心灵体验。所以审美活动只能定位于精3 神活动。(2)审美活动在各种精神活动中最具有个性化。(3)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完满境界为其突出的特点。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则不仅不与对象相分离,而且他就直接地栖居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就在自己当下直接性的生存过程中体悟着生命的意义,就在与对象相融相通的生活状态中探寻着生活的真谛。(4)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不仅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且永远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较常考得背动★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简答题)(1)审美活动之所以吸引人、感染人,是因为审美活动本身所展开的就是一个属人的世界,并且因此这个世界也仅仅只为人才存在。(2)凡是人类足迹所到之处,凡是进入人的生存领域的各种各样的事物,也无不可以跃人人的审美视野中。不管审美活动所指涉的具体对象之间有多大的区别和差异,然而这些对象之进入审美的世界,却无不关系着人。(3)对象一旦进入审美的领域就成为人的对象化和对象化的人,成为人对自己本质力量的充分确证和肯定。因此审美活动由于体现着人生价值而具有价值性。人除了追求物质价值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外,也有各种各样追求精神价值的活动。审美活动就是实现人的特殊的精神价值的活动。较常考得背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简答题)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1)审美活动与其他的价值活动一样,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在这种价值关系中,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2)审美活动同其他价值活动一样,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和现象,不仅客体在变,而且主体也在变,因此,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必然呈现为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绝不存在所谓永恒的价值。较常考得背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简答题)(1)审美活动所追求的不是一般的价值,而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2)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他既是从生活世界中暂时的退出,又是向生活世界更深的突进。(3)审美活动所追寻的又并非一种一般的精神价值,而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4 较常考得背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简述审美对象形式规律的多样统一原则。(简答题)(1)多样统一是审美对象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是寓多于一,在变化中显统一,在统一中见变化。(2)所谓多样性,是指审美对象所包含的各个物质因素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3)所谓统一性,是指审美对象各个部分在整体中彼此关联、呼应的内在关系。很常考必背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试述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论述题)1、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审美活动就是实现人的特殊的精神价值的活动。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4 的发展而发展;3、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所追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4、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审美的需要就内在于人类特殊的生命活动中,审美活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优先级知识点名称主观题较常考得背优美★优美(名词解释)作为最早被人类所认识和把握的美的范畴,优美是美最一般的形态。作为优美审美形态的审美对象,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的形式特征,对于优美的对象,常常以清新、秀丽、柔媚、娇小、纤巧等加以描述。很常考必背优美的内涵与特点★★试述优美的内涵与特点。(论述题)1、优美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在人生存在的和谐圆融的状态中,体悟到人生和谐优雅的境界。是优美的最基本的意象内涵。2、优美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在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出清秀、典雅、柔和、协调的特点,具有宁静、平和、淡远的性质3、优美是和谐化一的内容;在审美意象所蕴含的内容上,优美的各谐化一的状态,即它们相互融合,浑然一体。4、优美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很常考必背悲剧史上美学家的贡献★★简单谈谈悲剧史上美学家的贡献。(简答题)亚里士多德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黑格尔使美学史上对于悲剧实质的探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尼采是继黑格尔之后对悲剧发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产生广泛影响的美学家,他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有意识地进行了区别,这是美学史上的一大进步较常考得背优美和崇高★简述优美和崇高的关系。(简答题)(1)崇高与优美都是人的社会实践的存在方式,崇高在对立中展现出了人的存在,而优美则强调了和谐与人的存在。(2)崇高和优美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优美主要展示了人的存在中的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而崇高则主要体现的是人生实践中的冲突和对立状态。(3)优美和崇高是两种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的人生境界。较常考得背喜剧的形式★简述喜剧的形式。(简答题)讽刺:对丑的事物的揭露和嘲笑,体现了对正义行为的肯定和信任幽默:是一种轻度的讽刺,包含着对人类弱点的宽容和对人的善良本性的肯定5 很常考必背悲剧审美形态的特征★★悲剧审美形态的特征(简答题)(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悲剧的审美价值一般是表现为审美存在中的主客体的冲突、斗争的过程,这样其实就是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纵观历史发展中的各类悲剧艺术形式,其实都蕴含了各个社会历史阶段的人的存在实践的悲剧冲突。(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悲剧审美体验不仅停留在怜悯、恐惧等个体情感的范畴之中,而是对基于存在的对人的命运的思考和感5 悟。较常考得背黑格尔的悲剧理论★黑格尔的悲剧理论(简答题)黑格尔提出了悲剧的“矛盾冲突”理论,把辩证思维的方法运用到了悲剧现象的分析之中。他的理论,始终围绕着理念的发生展开。因此他认为,悲剧的产生源于理念的分裂。理念在一般情况下是和谐、静穆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却会产生分裂与矛盾,这种分裂和矛盾会导致理念的内在冲突,并推动理念的运动和发展。理念冲突的显著表现就是人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理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描写这种冲突正是悲剧艺术的使命。与亚里土多德不同,他并不认为悲剧的发生是由于悲剧主人公的过失所致。黑格尔的精辟之处在于,他看到了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较常考得背丑也是一种审美形态★丑也是一种审美形态(简答题)作为丑的事物,如何成为审美形态,这主要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1)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然是一种审美情感。这种情绪感受与现实的反感不同,它包含着人对生存实践的体悟和观照,在这种生存体悟的观照中,人获得的是精神的自由,因为这种对丑恶的事物和对立的力量的批判和揭露,是通过审美自由的方式进行的,人们从中获得了一种肯定的价值。(2)作为丑的审美形态,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自然界中的扭曲的、缺陷的形象,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缺憾、不足甚至丑恶等,都给人以不和谐感。但这些都使人从不和谐的形式中,体悟到美的存在,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艺术作品中的丑,更是以丑为美,发人深省,启迪人生。这样这些丑的形式经过人的内在心理的转换,成为美的形象。因此,丑不管怎样,总是人们的一种生存实践的表达形式。较常考得背喜剧的内涵★试述喜剧的内涵。(简答题)鲁迅先生说“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马克思说喜剧是“用一个异己本质的外观来掩盖自己的本质”;“喜剧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黑格尔认为,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因此表现了理性内容的空虚。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很常考必背丑的审美形态表现★★简述丑的审美形态表现。(简答题)1、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2、自然界中的扭曲的、缺陷的形象。3、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缺憾、不足甚至至丑恶等。第四章审美经验论优先级知识点名称主观题6 较常考得背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简答题)审美经验是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活动,对审美经验内在机制的探讨一直面临着许多困难,原因在于审美经验具有深厚的非理性色彩,使其显示出高度的神秘性和复杂性。很常考必背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试述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论述题)1、直观性审美经验把感性直观与本质直观集于一身,从而达成了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虽然是一种感性直观行为,但却离不开理性因素的参与,因而同时是一种本质直观行为6 2、非功利性审美活动要想正常进行,就必须要求主体持一种非功利的态度,因为功利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损害或者减弱人们的审美愉悦。3、超越性审美经验主要是通过象征的方式把握和表现超验世界,因为象征能够实际地介入到它所表现的实在之中去。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2)从现实世界到理想世界的超越;(3)从经验世界到超验世界的超越。较常考得背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的区别★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的区别(简答题)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没有强烈的情感,也就没有活跃的想象。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艺术想象力的激发离不开情感的作用。(2)情感不仅是审美想象的动力,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3)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较常考得背审美经验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在审美经验的三个阶段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答题)(1)在呈现阶段,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2)在构成阶段,主体与客体必须拉开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完成对审美对象的建构。(3)在评价阶段,主体必须把客体当作一个准主体,与之形成一种主体间的交流关系。较常考得背审美距离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审美距离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简答题/案例分析题)(1)审美距离是指主体在审美经验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2)审美距离能够使主体摆脱利害关系的束缚,以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事物。(3)主体只有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才能对其做出具有普遍性的审美评价。第五章艺术论优先级知识点名称主观题7 很常考必背艺术的存在方式★★试述艺术的存在方式。(论述题)(1)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艺术只是一切艺术品的总称,世界上不存在一个“艺术”实体,它只存在于一切具体艺术品之中。而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每一个实在的艺术品都由意象世界构成。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每一个实在的艺术品都由意象世界构成。我们在无限多样的艺术品中可以提取到所有艺术品共有共通的东西,那就是艺术意象。意象是我们欣赏所有的艺术品时都能感受到的,它像艺术的灵魂,在万千艺术品中流动,它是艺术品所提供给我们的最基本的东西。艺术的本质体现于意象世界,从存在方式说,艺术只能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2)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一方面,意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另一方面,意象又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创作主体意识中的审美意象,经艺术品的中介,传递到接受主体的意识中,经其再创造而获得7 生命。由此可见,艺术意象始终只能存在于艺术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心理活动中,存在于这两个主体的审美经验中。(3)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从结构角度而言,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但从艺术存在方式而言,艺术品则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与桥梁。很常考必背艺术存在动态过程的三个环节★★艺术存在动态过程的三个环节(简答题)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1)艺术创造: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过程是艺术存在的三环节中第一个也是首要的一环。没有艺术家的创造就不可能有艺术品,艺术也根本就不能存在。(2)艺术品:艺术家如果不把意象表达出来,即物态化和物化为艺术品,就无法达到交流、传播的目的,也就无法在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历史中构筑成艺术现实即艺术的整体存在。(3)艺术接受:每个接受者都有着自身特有的素质,他们带有自己的期待视界来欣赏艺术品,并在艺术品提供的意象框架基础上进行重建与再创造,发展丰富艺术的意象世界。艺术存在于上述三环节动态的全过程。很常考必背意象的生产★★要查找古代诗文的出处,可选用哪些工具书?(简答题)(1)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2)意象的从无到有,还在于意象的意义内容在“无”的运动中最终获得外在形式符号,转变为“有”。(3)意象的从无到有,没有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艺术品)是不可能实现的。(4)艺术意象的创造和艺术品的完成,实际上也是一种生产。较常考得背艺术敏感是艺术家生产意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艺术敏感是艺术家生产意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简答题)(1)主体接触客体并受感动、感应是孕育艺术意象的第一步。如果主体特别容易对客体发生意象体验、感悟与联想,那么主体就具有某种艺术敏感。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2)艺术家一般都具有对生活的不同于常人的感受能力。在艺术敏感面前,平凡的生活会具有特别的风貌与意义。艺术家常常由此而开始展开艺术的想象。这种敏感能激发艺术家的意象思维,是艺术家意象创造的最初动力。(3)艺术敏感常常被人视为一种“天启”,但实际上它不仅是艺术意象创造的一种启动,同时还为艺术家意象创造准备了丰富的素材。生活中的许多感触,未必会引起艺术家创造一个完整的意象的冲动,但是,当艺术敏感偶然霎时引起艺术家的某一种心理感受,在艺术家的意识中,它就和这种感受牢牢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的时刻,艺术敏感就会围绕着这些感受充分调动起艺术家的诸心理功能,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意象。(4)艺术敏感与先在主体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本质关系,可以赋予意象以艺术意义。(5)艺术敏感是艺术家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与起点,它是8 艺术家生产意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较常考得背艺术的功能★简述艺术的功能。(简答题)1、思想启迪功能:指艺术品所具有的对接受主体进行引导与启蒙的功能。2、政治宣传功能:指借助艺术品的传播媒介来宣传某些政治主张。3、社会干预功能:指艺术感染接受者,影响接受者参与改造社会活动。4、道德教育功能:指通过艺术品的意象体系对接受主体进行潜移默化的伦理、8 道德教育。很常考必背艺术品的层次结构及内在关系★★试述艺术品的层次结构及内在关系。(论述题)1、艺术品是以审美意象为中心、传达审美经验为目的的多层次开放系统,由此出发,将艺术品的基本层次结构作如下分析:(1)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它是就艺术品首先作为物质实体,是由各种物质材料构成的存在而言的。(2)形式符号层各类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指向意象世界的形式符号,如果说物质实在层是它的间接性物质存在,那么形式符号层则是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形式符号层的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它直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意象世界,在艺术品的整体结构中,形式符号层指示、负载意象的功能远大于其独立的审美价值。(3)意象世界层所谓意象世界层是指建立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这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4)意境超验层意境超验层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意境超验屡次又可有广义、狭义之分,一是就人生境界而言,一是就艺术品本身的内涵而言。2、艺术品层次结构的内在关系:从物质实在层到形式符号层,到意象世界层,再到意境超验层,艺术品一层层走向了纵深。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到,艺术品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结构系统,又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其中各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依凭,层层相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它们只有在整体的结构系统中才有其存在价值与各自的地位,离开了整体,每一单个层次都毫无意义。较常考得背艺术接受过程中意象的重建★简述艺术接受过程中意象的重建。(简答题)(1)艺术接受本质上是一个意象生成的过程。接受者所欣赏的是艺术意象,接受者要获得意象,仍然要靠自身的主体意识活动去生成。(2)接受者在读解形式符号过程中,根据符号的暗示而由自身的主体意识重建意象,启动了艺术再生成的过程,艺术被大大丰富了。(3)艺术接受者不可能完全获得来自于艺术创造者的原始意象,接受主体所重建的意象是接受者根据符号提供的意象导向而建构的。(4)艺术意象的重建是一个能动的再创造过程,是接受者的主体性活动。很常考必背艺术接受的主体性★★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简答题)艺术接受本质上是一个意象生成过程,艺术意象的重建不只是艺术家创造的意象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能动的再创造过程。艺术接受是艺术接受者主体的意识活动。(1)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被接受过程中的现实生成。(2)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界”。(3)艺术品形式的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因此艺术接受是主体不断填补9 空白的动态过程。(4)不但文学作品,一切艺术品皆然,其意象潜藏在复杂的结构系统中。很常考必背艺术敏感★★艺术敏感(名词解释)艺术敏感是艺术家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与起点,它是艺术家生产意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9 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较常考得背艺术想象力★艺术想象力(名词解释)在生产意象的过程中最有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是想象力。艺术想象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和感受、融会和整合表象感受。很常考必背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试述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论述题)1、物质实在层: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如大理石、画布、颜料、纸、铅笔等,有时不同的质料或不同质料的组合就会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2、形式符号层:直接指示、负载着意象世界3、意象世界层: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4、意境超验层:意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它有广义、狭义之分,一是就人生境界而言,一是就艺术品本身的内涵而言,这两种含义又往往混合为一体,如中国书法中的线条、形状,表现一定的生命情调和人生境界。第六章审美教育论优先级知识点名称主观题很常考必背不能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不能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简答题)(1)这一观点一方面过于夸大了艺术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看不到除艺术以外,还有很多的自然审美现象和社会审美现象可以充当审美教育的教材和媒介,这些艺术以外的审美现象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并非艺术所能完全代替。(2)另一方面这种观点也限制以至遮蔽了审美教育更深刻的目的和更高远的价值追求。实际上审美教育并不仅仅是要培养人们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鉴赏力,它的目的也不是要造就出几个艺术家来。如果我们不能从更高、更广阔的视野上来理解审美教育的内涵,就最终会把审美教育视为一种技艺和手段而取消了它实际存在的独立地位。(3)美感教育和艺术教育,虽然都离不开艺术,但它们的目的和方法却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艺术教育不能替代美育。 很常考必背西方美育思想源流★★试述西方美育思想的源流。(论述题)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认为文艺必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真实性,艺术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合情合理;二是形象性,艺术表现要具体可感;三是情感性,艺术要有魅力,能够以情感人。净化说是亚里士多德在阐述悲剧效果时提出来的,说明悲剧借怜悯与恐惧(手段)使情感得到净化(目的)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柏拉图很重视音乐教育,他认为”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因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1795年席勒发表《美学书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了。在书中,席勒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美育的独特目的是促进鉴赏力。很常考必背中国美育思想源流★★试述中国美育思想的源流。(论述题)唐宋时期,朱熹解释孔子“成于乐”是提出了“消融查滓”理论。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朱熹“消融查滓”的过程。10 蔡元培第一个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他倡导“以美育代宗教”,他拿宗教与美育作比较。率先把西方美育思想引入中国。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有时还把“美育”称为“情感教育”,将小说对人的感化作用看成熏、浸、刺、提四种力。王国维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在1903年8月第56号《教育世界》上,王国维发表了《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称四育。直到近代,由于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人的倡导,美育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