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57918
大小:42.1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3-10-23
《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级高二下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成为舆论表达的新平台。网络舆论为公众更直接地参与社会事务、政府决策提供了可能性,是民主协商的重要渠道。然而,目前的网络舆论表达中存在着浓厚的宣泄色彩、语言暴力、网络谣言、极端观点等诸多表达失范现象。这些失范的网络舆论表达伤害了网络舆论环境,破坏了理性网络舆论的生成,更为严重的是或许会导致现实社会的舆论危机。当前针对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的管理主要是技术性底线管理,常采用删除、屏蔽、设置敏感词等管理办法对超越底线的内容进行控制和封堵。技术性管理明确规定了网络舆论表达底线,为网络舆论表达设置了警戒线和雷区。然而,技术性底线管理并无力改变大多数的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现状。基于网络公共空间的特征,确立网络舆论的表达边界,是从根本上遏制网络舆论表达失范、形成有序和理性的虚拟公共空间的必由之路。要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现实公共空间的表达行为较大程度上受到舆论压力和道德评价的制约,表达主体对自身的表达行为有所规制,伦理与道德是规范表达主体表达行为的最主要因素。网络空间是虚拟公共空间,身体不在场的舆论表达主体很难感知舆论压力和直面的道德评价,伦理与道德很难起到原有的作用。一是现存的伦理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律型的舆论压力为主,匿名性的网络舆论表达使得个体摆脱了在场的舆论压力和道德说教,个人的自我约束会降低;二是网络空间的时空分离性使得表达者身体处于私人空间,交往与互动产生于公共空间,这种分离性模糊了表达者的公共意识,表达主体很容易将其理解为私人空间的私人表达而非公共空间的公共表达。网络公共空间的舆论表达行为仅仅依靠伦理与道德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依靠规则来规范网络舆论主体的表达行为,形成有序的空间。 首先,制订网络舆论的表达规则。在保证网络舆论主体自由表达观点的同时,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不危害公共利益,遏制失范的表达行为,需要构建一种与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相对应的表达规则,保证网络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其次,建立网络舆论表达道德评价规则与监督机制。运用相关的网络技术对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表达行为进行道德监督和道德评价,促使网络舆论表达主体选择社会价值观所能接受的表达行为,增强网络舆论表达主体遵守规则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后,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订完备的网络舆论表达法规体系,对严重失范的网络舆论表达行为进行法律制裁。要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伦理秩序。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行为秩序。伦理在网民的舆论表达行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伦理的规制作用在于内化的伦理边界的形成。伦理边界形成普遍的约束力,就会成为网络舆论表达秩序向好的重要因素。目前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中,传统的伦理的作用消失殆尽,新的表达伦理尚未形成,网络公共空间就不可能是有序而理性的空间,网络舆论表达就沦为失范的表达。构建与网络空间相对应的网络伦理规范,形成伦理边界,才能保障网络公共空间的有序发展。首先,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根据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的现实境况,制订专项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例如网络文明表达规范等等。其次,促进内化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的形成。要倡导并促进以“慎独”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机制的形成,以此来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自律框架,形成自律意识,进而使公众理性地表达并自觉抵制失范的舆论表达行为。传统的公共空间也注重“慎独”的作用,但更为起作用的是社会的道德评价和舆论压力。网络空间的匿名性、时空分离性使得直面的道德评价难以进行,使得在传统公共空间中居于次要位置的“慎独”在网络公共空间中居于主导地位。以“慎独”为核心树立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操,形成道德自律来维系网络空间的秩序和环境,使网络舆论表达主体在匿名表达和时空分离的无人监督情境下做到理性的表达。也要建立以“省己”“修己”为辅助的道德自律。在“省己”和“修己”的道德指引下,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能够不断地反省自我、修正自我。“省己”和“修己”对于网络舆论表达主体也具有普适性意义,对于不同程度的表达失范都具有规避意义。网络舆论表达在舆论表达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表达方式、社会效果和影响范围上都有重大的突破。网络舆论表达在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失范的舆论表达使网络沦为失范的无序而没有理性的空间,消解了优势。当下需要尽快确立的是规则边界,即表达规则、道德评价规则与监督机制及相对应的法律机制,以此来形成有序的网络表达秩序。从长期来看更为重要的则是伦理边界的形成,即表达伦理与表达伦理规范的形成,以内化的边界来指引表达行为,将会使有序表达走向自觉。(摘编自秦雪冰《规则与伦理:网络舆论的表达边界》)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网络舆论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又存在诸多表达失范现象:失范的网络舆论表达可能会导致现实社会的舆论危机。B.技术性底线管理虽然能控制和封堵超越底线的网络舆论表达内容,规定网络舆论表达底线,但仍不能改变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现状。C.伦理在网民舆论表达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是通过形成内化的伦理边界产生普遍约束力,这也是网络舆论表达秩序向好的重要因素。D.当下需尽快确立规则边界,形成有序的网络表达秩序;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形成伦理边界,以指引表达行为从有序走向自觉。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特征和舆论表达主体身体不在场的特点,使伦理与道德很难在网络公共空间发挥原有的规范作用。B.一种能保证网络公共空间公共性的网络舆论表达规则,要既能保证网络舆论主体自由表达观点,又不危害公共利益。C.制定网络舆论表达道德评价规则、监督机制和完备的法规体系,可以对严重失范的网络舆论表达行为进行法律制裁。D.即使失范的舆论表达使网络沦为无序而没有理性的空间,也不能否定网络舆论表达在舆论表达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意义。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A.心理学家帕特里夏·华莱士曾言:“一旦人们相信自己的行为不会被追到个人头上,他们就会变得不那么受社会习俗和戒律的约束。”B.思想家洛克曾说:“真理不是靠法律教诲的,也不需要强力将它带入人们的心灵里。而谬误倒的确是借助于外力的支持和救助传播开来的。”C.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D.新闻学家诺埃勒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会积极参与受到赞同的观点,某一观点无人或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也会保持沉默。4.作者在论证“要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的观点时,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请简要分析。5.网络舆论表达常出现“负面偏好”现象,表达主体不管事件真相,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负面评价乃至恶评,甚至作出无视法律法规的网络表达。网络舆论表达主体应如何规避这种现象?请结合文本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B2.C3.A4.①先从两个方面论证了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的原因(必要性); ②然后论述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的三种方法。5.①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遵守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和伦理秩序;②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以“慎独”为核心树立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操,形成道德自律,做到理性表达;③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通过“省己”和“修己”不断反省自我、修正自我。【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但仍不能改变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现状”错。原文的表述是“技术性底线管理并无力改变大多数的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现状”,选项过于绝对。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可以对严重失范的网络舆论表达行为进行法律制裁”错误。“网络舆论表达道德评价规则、监督机制”不能进行法律制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第三段的观点:要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B.说的是真理和谬误;C.强调的是道德标准;D.说的是积极参与受到赞同的观点。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由“一是现存的伦理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律型的舆论压力为主,匿名性的网络舆论表达使得个体摆脱了在场的舆论压力和道德说教,个人的自我约束会降低;二是网络空间的时空分离性使得表达者身体处于私人空间,交往与互动产生于公共空间,这种分离性模糊了表达者的公共意识,表达主体很容易将其理解为私人空间的私人表达而非公共空间的公共表达”可知,先从两个方面论证了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的原因(必要性); 由“首先,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根据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的现实境况,制订专项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其次,促进内化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的形成。要倡导并促进以‘慎独’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机制的形成,以此来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自律框架,形成自律意识,进而使公众理性地表达并自觉抵制失范的舆论表达行为”“也要建立以‘省己’‘修己’为辅助的道德自律。在‘省己’和‘修己’的道德指引,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能够不断地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可知,然后论述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的三种方法。【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由“首先,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根据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的现实境况,制订专项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可知,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遵守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和伦理秩序;由“其次,促进内化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的形成。要倡导并促进以‘慎独’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机制的形成,以此来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自律框架,形成自律意识,进而使公众理性地表达并自觉抵制失范的舆论表达行为”可知,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以“慎独”为核心树立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操,形成道德自律,做到理性表达;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通过“省己”和“修己”不断反省自我、修正自我。由“也要建立以‘省己’‘修己’为辅助的道德自律。在‘省己’和‘修己’的道德指引,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能够不断地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可知,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通过“省己”和“修己”不断反省自我、修正自我。(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莫扎特的故乡朱效来在维也纳看了斯特劳斯手拉着小提琴的金铜像后,我们来到了萨尔茨堡。①阿尔卑斯山脉多情、妩媚的风光与这座美丽的城市建筑艺术浑然一体,天才的莫扎特1756年诞生在这里。②奥地利整个国家的地图,宛如一把金灿灿的小提琴,而萨尔茨堡就位于这把提琴四根弦线的上端部分。萨尔茨堡被美丽的萨尔萨河分成新、旧两个城区。我们来到了老城区,城中盖特莱德街9号是莫扎特的故居,这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四层小楼,一楼是门厅,沿着楼梯往上走,二楼至四楼是博物馆。一个非常纯朴、非常简洁的住宅,当年莫扎特与父母、姐姐都居住在此。接着我们眼前一亮,当年六岁的莫扎特用过的一把陈旧的小提琴跃入眼帘,他用这把小提琴演奏了不少乐曲,小小年纪就跟着父亲到处巡演。在四楼的一个小角落,有一台小钢琴,莫扎特在这架琴上创作了《魔笛》等许多著名乐曲。墙上挂着一幅莫扎特的画像,画中的莫扎特正聚精会神地构思着他的作品……这所房子里也陈列着莫扎特的部分手稿和遗物,让观者不禁追物思人。背景音乐播放着他的《土耳其进行曲》,这首曲子,全球的钢琴大师们都曾经弹过,霍洛维茨、殷诚宗是稳健、从容;郎朗、李云迪是简洁、明快、流畅;日本的一个女钢琴家演绎的节奏特别慢,慢悠悠地诉说衷肠,性格急躁的可能没有耐心听下去。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珍珠般玲珑通透,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他一生创作了22部歌剧、41部交响曲、27部钢琴协奏曲、6部小提琴协奏曲、105首小步舞曲、15首进行曲、172首舞曲、23首弦乐四重奏、4部清唱剧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可惜天妒英才,莫扎特的人生只有短暂的35年,然而他的音乐却流芳百世,他作品的旋律传遍了全球每个角落。我们知道,上帝、音乐、台球、舞蹈是莫扎特生活的四大组成部分,而舞蹈是其快乐的源泉,他偏爱舞曲,他所有的歌曲、歌剧全部加起来,都不到他创作舞曲的一半。我们从他的故居出来,走了百米不到,抬眼一看,卡拉扬的故居在此,小小的一个街道竟然诞生了两位音乐巨匠。我们来到了卡皮特广场,广场上一个巨大的金球格外引人注目,金球上站着的雕塑据说是莫扎特。③不知哪个好事者,把一个名牌包包挂在了莫扎特手上,这真叫人情何以堪!啼笑皆非,让几百年前的莫扎特为你代言,签约了吗?考虑了众多市民的感受了吗?拂晓时分,在下榻的酒店,打开窗户,鸟儿在鸣啼,莫扎特的音乐响起,情景交融,萨尔茨堡春风沉醉的早晨,令人心动,心灵的耳朵与这珍珠般玲珑剔透的音符邂逅。如今,萨尔茨堡众多的街道、桥梁、建筑均以莫扎特的名字命名,人们不会忘记他的音乐。罗曼·罗兰说:莫扎特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乐,无论听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乃至激情,但绝不会令人不快。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中部和德国巴伐利亚洲交界处,南面是高山连绵,北面一马平川,萨尔茨河在城中缓缓流过。我在想,是什么土壤孕育了莫扎特这样一位旷世奇才?莫扎特作曲往往是一气呵成,手稿几乎没有改动,旋律全在他的脑海中,人们形容他是“上帝的抄谱员”。从1920年起,每年的夏天,萨尔茨堡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音乐节,全球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们都汇聚在此,萨尔茨堡的剧院、音乐厅、电影院、博物馆到处是欢乐的海洋。著名的指挥家卡拉扬在1967年创办的复活节音乐节也延续至今,而每年的1月27日前后是萨尔茨堡音乐周,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用音乐来纪念莫扎特的生辰。④冬天圣洁的雪花在空中飞舞,乐团音乐家们演奏的美妙音乐环绕在整个城市上空,萨尔茨堡就是一个“冬天的童话”。春天的萨尔茨堡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许多年前,在我国上映的电影《音乐之声》就是根据萨尔茨堡一个修女的真实故事改编拍摄的,实景全都取景于萨尔茨堡。影片主人公玛丽亚娴淑漂亮,酷爱音乐的她来到了失去母亲的七个孩子中间,和他们组成合唱团在奥地利全国巡回演出,配音歌曲《哆来咪》风靡全球,深受全球音乐爱好者的欢迎与喜爱。莫扎特的音乐会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世世代代的人们将从他的音乐中获得启迪和享受,从他的音乐中获得感召和力量! (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落在老城区的纯朴而简洁的莫扎特故居并不起眼,里面陈列的小提琴、小钢琴以及手稿和遗物就足以证明。B.文章使用具体数字,详细列举了莫扎特创作的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作品之丰富和音乐才华之高。C.离莫扎特故居不足百米的地方便是卡拉扬的故居,一个小小街道竟诞生了两位音乐巨匠,带给作者很大的震撼。D.萨尔茨堡在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影取材于该城市一个修女的真实故事,并在此取景。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写阿尔卑斯山多情、妩媚的风光与萨尔茨堡美丽的城市建筑艺术浑然一体,自然引出了对莫扎特及其故居的介绍。B.句子②用“金灿灿的小提琴”比喻奥地利国家地图,突出了奥地利国家地图的外形特点,也照应了莫扎特音乐家的身份。C.句子③写名牌包包被挂在莫扎特雕像的手上,想让莫扎特成为广告代言人,令人啼笑皆非,这间接写出艺术家的影响力。D.句子④运用环境描写,用飞舞的雪花和环绕城市上空的美妙音乐来营造童话般的氛围,意在烘托音乐家演奏水平的高超。8.文中引用罗曼·罗兰的名言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莫扎特的音乐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6.A7.D8.①说明莫扎特的音乐具有既贴近生活、又取悦精神的特点。②巧妙串联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对莫扎特作品评价的说服力。9.①使其家乡萨尔茨堡的音乐氛围更加浓厚,很多街道、桥梁等都以他的名字命名;②他创作的大量经典音乐作品传遍世界,流芳百世;③吸引着全球的音乐爱好者前往萨尔茨堡参观学习,获得启迪、享受和力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 “里面陈列的小提琴、小钢琴以及手稿和遗物就足以证明”错误。写小提琴、小钢琴以及陈列着手稿和遗物不是证明故居的纯朴、简洁,目的是追物思人。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D.“意在烘托音乐家演奏水平的高超”错误。环境描写主要是营造童话般的氛围,没有烘托音乐家演奏水平的高超。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中引用的作用的能力。结合“罗曼·罗兰说:莫扎特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可知,说明莫扎特的音乐具有既贴近生活、又取悦精神的特点。结合上文“如今,萨尔茨堡众多街道、桥梁、建筑均以莫扎特的名字命名,人们不会忘记他的音乐”和下文“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乐,无论听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乃至激情,但绝不会令人不快”可知,巧妙串联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对莫扎特作品评价的说服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拂晓时分,在下榻的酒店,打开窗户,鸟儿在鸣啼,莫扎特的音乐响起,情景交融,萨尔茨堡春风沉醉的早晨,令人心动,心灵的耳朵与这珍珠般玲珑剔透的音符邂逅。如今,萨尔茨堡众多的街道、桥梁、建筑均以莫扎特的名字命名”可知,使其家乡萨尔茨堡的音乐氛围更加浓厚,很多街道、桥梁等都以他的名字命名;结合“他一生创作了22部歌剧、41部交响曲、27部钢琴协奏曲、6部小提琴协奏曲、105首小步舞曲、15首进行曲、172首舞曲、23首弦乐四重奏、4部清唱剧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可惜天妒英才,莫扎特的人生只有短暂的35年,然而他的音乐却流芳百世,他作品的旋律传遍了全球每个角落”可知,他创作的大量经典音乐作品传遍世界,流芳百世;结合“从1920年起,每年的夏天,萨尔茨堡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音乐节,全球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们都汇聚在此,萨尔茨堡的剧院、音乐厅、电影院、博物馆到处是欢乐的海洋”可知,吸引着全球的音乐爱好者前往萨尔茨堡参观学习,获得启迪、享受和力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注血衔冤。此事著于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齐、隋间谗谮事,略与公等言之。斛律明月,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家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渡。及明月被祖孝征谗构伏诛,周人始有吞齐之意。高颎有经国大才,为隋文帝赞成霸业,知国政者二十余载,天下赖以安宁。文帝惟妇言是听,特令摈斥。及为炀帝所杀,刑政由是衰坏。隋文既混淆嫡庶,竟祸及其身,社稷寻亦覆败。朕每防微杜渐,用绝谗构之端,犹恐心力所不至。前史云:‘猛兽处山林,藜藿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此实朕所望于群公也。”魏征曰:“臣尝观自古有国有家者,若曲受谗谮妄害忠良必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矣。愿陛下深慎之!”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太子保傅,古难其选。成王幼小,以周、召为保傅,足以长仁,致理太平,称为圣主。及秦之胡亥,始皇所爱,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篡也,诛功臣,杀亲戚,酷烈不已,旋踵亦亡。以此而言,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弱冠交游,惟柴绍、窦诞等,为人既非三益,及朕居兹宝位,经理天下,虽不及尧、舜之明,庶免乎孙皓、高纬之暴。以此而言,复不由染,何也?”魏征曰:“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但经云:‘放郑声,远佞人。’近习之间,尤宜深慎。”太宗曰:“善。”(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杜谗》)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若A曲受B谗谮C妄害D忠良E必宗庙F丘墟G市朝H霜露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具,指详细地、详尽地,与《陈情表》“臣具以表闻”中的“具”词义相同。B.绝,指杜绝、摒弃。《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绝”不是此意。C.寝,睡觉,也指止息,文中指后者,与成语“按甲寝兵”的“寝”意思不同。D.三益,友直、友谅、友多闻,语出《论语·季氏》中孔子所说“益者三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考察前代的历史,认为那些谗佞奸邪的人,用花言巧语和谄媚讨好的方式取悦人,结党营私,相互勾结,是危害国家的败类。B.齐将斛律明月和隋臣高颎都是能臣良将。斛律明月的声威令敌国闻风丧胆,以至周朝人每年都要斫碎汾河的冰,方便齐国士兵西渡。C.周成王幼时以贤明的周公、召公为师,成为圣明君主;而秦朝的胡亥以赵高为师,篡位后极为残暴。二者对比,说明太子择师的重要性。D. 魏征认为人的智慧的差别使得他们接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唐太宗是具有上等智慧的人,所以能不受柴绍、窦诞等人影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2)隋文既混淆嫡庶,竟祸及其身,社稷寻亦覆败。14.唐太宗认为该如何杜绝谮之事?请简要概括。【答案】10.CEG11.C12.B13.(1)如果君主昏庸无能,就没有谁不因为他们受迷惑的,这就是忠臣孝子悲泣含冤的原因。(2)隋文帝混淆了嫡出与庶出,终究殃及了自身,国家不久后便灭亡了。14.①君主圣明智慧;②臣子忠诚正直;③注意亲近之人的影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被谗言蒙蔽,枉杀忠良,就必定国破家亡,人众会聚的闹市变得霜披露凝、冷落无人了。“曲受”作谓语,“谗谮”作宾语,省略主语“帝王”,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宾语后断句;“妄害”作谓语,“忠良”作宾语,省略主语“帝王”,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宾语后断句;“市”作“朝霜露矣”的主语,主语前断句。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不能详尽地说完。/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B.正确。杜绝、摒弃;阻挡。句意:杜绝谗言根源。/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C.错误。两个“寝”的意思都是“止息”。句意:奸邪小人停止他们的阴谋。/停止军事行动,不再用兵。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 “斛律明月的声威令敌国闻风丧胆……方便齐国士兵西渡”错误。由原文“斛律明月,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家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渡”可知,周朝的人每年都要斫碎汾河上的冰,是因为害怕齐国士兵西渡过来,把他们灭掉。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莫”,没有谁;“以”,因为;“所以”,……的原因。(2)“既”,完,终了;“竟”,终究;“寻”,不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注血衔冤。此事著于史籍,不能具道”可知,君主圣明智慧;结合“猛兽处山林,藜藿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可知,臣子忠诚正直;结合“以此而言,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弱冠交游,惟柴绍、窦诞等,为人既非三益,及朕居兹宝位,经理天下,虽不及尧、舜之明,庶免乎孙皓、高纬之暴。以此而言,复不由染,何也”可知,注意亲近之人的影响。参考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考察前代的历史,发现凡是谗佞奸邪的人,都是危害国家的败类。他们用花言巧语和谄媚讨好的方式取悦人,相互勾结,结党营私。如果君主昏庸无能,就没有谁不因为他们受迷惑的,这就是忠臣孝子悲泣含冤的原因。这样的事情在史书中有记载,不能详尽地说完。我把在齐代、隋代年间我所知道的小人的奸邪行径,简略地说给你们听听。斛律明月,是齐朝的良将,他的声威震慑敌国,周朝的人每年都要斫碎汾河上的冰,因为害怕齐朝的兵马西渡过来把他们灭掉。后来斛律明月被祖孝征用谗言构陷致死,周朝的人于是才产生了吞并齐国的想法。隋代的高颎有治国的雄才大略,辅佐隋文帝成就了帝业,他执掌朝政二十多年,天下依靠他得以安宁。后来隋文帝只听信妇人的谗言,特意排斥他,等他被隋炀帝杀害,从此隋朝的国政就开始衰败了。隋文帝混淆了嫡出与庶出,终究殃及了自身,国家不久后便灭亡了。我常常防微杜渐,杜绝谗言的根源,仍然担心力量不足。史书说:‘猛兽在山林中出没,野草不会被人采摘;忠正的臣子处于朝廷之中,奸邪小人停止他们的阴谋。’这句话其实就是我对你们的期望啊。”魏征说:“我发现,自古以来的帝王,如果被谗言蒙蔽,枉杀忠良,就必定国破家亡,人众会聚的闹市变得霜披露凝、冷落无人了。希望陛下谨慎啊。”贞观十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太子的老师,自古以来就很难选择。周成王年幼时,以周公、召公为老师,足以增长仁德,使天下获得太平,被称为圣主。到了秦代的皇子胡亥,秦始皇很爱他,让赵高做他的师傅,教授他刑法。等到胡亥篡位后,诛杀功臣,杀害亲人朋友,极其残暴,不久就败亡了。由此看来,一个人是善是恶,的确受宠爱亲信的人影响。我年轻时结交的只有柴绍、窦诞等人,但是他们不具有孔子所说益友的三个条件:友直、友谅、友多闻。到我继位,治理国家虽然不及尧、舜圣明,但也不像三国吴主孙皓、北齐后主高纬那样残暴。由此看来,我没有受到亲近的人的影响,这是为什么呢?”魏征回答说:“智慧中等的人可以做善事,也可以做恶事,然而拥有上等智能的人是不会受到外界影响的。陛下顺应天意,平定战乱,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使天下太平,柴绍、窦诞这些人怎么能够损害陛下的圣德呢?但是经书上说得好:‘拒绝郑国的靡靡之音,远离挑拨是非的奸邪小人。’君主对于宠爱亲信近臣,更应该谨慎啊。”听后,唐太宗说:“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客自凤州来言岐雍间事怅然有感①陆游表里山河古帝京,逆胡数尽固当平。千门未报甘泉火②,万耦方观渭上耕。前日已传天狗堕,今年宁许佛狸生?会须一洗儒酸态,猎罢南山夜下营。[注]①本诗作于淳熙三年,当时陆游因罪被免职。②甘泉火:借指边境警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人从凤州而来,谈起岐雍地区的情况,诗人怅然有感,写下这首七律诗。B.诗人认为古帝京依山临河,地势险要,战乱当被平定,表达了必胜的信念。C.颔联运用想象的手法,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烽火熄灭、百姓耕种的太平画面。D.诗中“佛狸”与“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运用了同一典故,用意一致。16.本诗尾联是怎样凸显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品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尾联的含意是:自己应该洗刷掉书生的寒酸之态,到南山打猎,夜晚宿营于山下。②“会须”“一洗”体现诗人地位低下仍然振奋精神、不忘忧国的高尚品质。③末句运用想象手法,想象自己投身军营的场景,凸显了为国效力的豪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用意一致”说法错误。佛狸,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的小字,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者。本诗运用此典故意思是既然天狗星已经坠落,胡虏气数将尽,难道上天还会允许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那样强悍的敌酋出现吗?“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意思是人们竟然把以前的侵略者当成神祗一样祭拜,这令辛弃疾痛心疾首,人们已经忘却了国仇家恨了吗?可见用意不一样。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尾联写诗人的梦想与豪情。会须,应当。一洗,彻底洗去。儒酸态,指读书人贫窘之态。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完全洗除读书人的贫窘之态,脱下长衫,走出象牙塔,投身到火热壮阔的抗金斗争中去,做一个合格的、真正的抗金战士!结合背景,诗人此时正因“罪”被免职。这无疑与诗中诗人的豪情壮志昂扬进取形成强烈反差。“会须”“一洗”体现诗人地位低下仍然振奋精神、坚定执着爱国报国的高尚品质。同时尾联又透露出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无奈。末句运用想象手法。诗人想象着自己也能够像那些先贤一样,在终南山下尽情打猎。倘若天晚了,就在终南山安营扎寨。表现了诗人攘除奸凶恢复故国和建功立业实现价值的热切期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成语“方枘圆凿”意思是“方榫头”和“圆卯眼”两者合不起来,比喻格格不入。屈原《离骚》中表达相同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客至》中,杜甫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乡村生活率真淳朴的人际关系,颇有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之趣。(3)古诗词中常用衣服颜色或材质来表明人物身份,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何方圜之能周兮②.夫孰异道而相安③.肯与邻翁相对饮④.隔篱呼取尽余杯⑤.素衣莫起风尘叹⑥.犹及清明可到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圜”“孰”“篱”“戍”“箸”“衿”。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前,随着人们对高科技产品兴趣和体验感的提高,智能织物的浪潮已经从学术界蔓延至商业市场。智能织物,本质上是一种可穿戴设备。因此,A ,先要对可穿戴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可穿戴设备追求人机的紧密结合,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将人的生命体态特征数据化。在未来的科技浪潮中,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行业,若想与人进行连接,与人进行互动,就必须借助智能穿戴这把人体钥匙才能有效开启。基于此,①通过智能织物追求与普通衣物的形态一致,②来为这个目标提供支撑。③人们理想的智能织物就是将电子元器件无感化地编织进布料中,④呈现出“二维”或“平面”电路形态,⑤从而促进了可穿戴性。⑥这意味着,电子元器件将从刚性、封装中解脱出来,⑦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纤维、织物密切结合,⑧分布在衣物中。然而,智能织物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与传统电子产品相比,智能织物使用的环境恶劣。衣物可能要被弯曲、扭褶、重压、磨损等,而且会遭受日晒雨淋,这就需要其B,以保证其稳定性。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要了解智能织物B.具有抗恶劣环境性能19.语句①可修改为:智能织物通过追求与普通衣物的形态一致语句⑤可修改为:从而增强(或提高)了可穿戴性语句⑦可修改为: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纤维、织物密切结合【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结合上句“当前,随着人们对高科技产品兴趣和体验感的提高,智能织物的浪潮已经从学术界蔓延至商业市场。智能织物,本质上是一种可穿戴设备”可知,讲的是智能织物,再结合下句“先要对可穿戴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可知,说明想要对智能织物了解,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要了解智能织物”。B.结合上句“与传统电子产品相比,智能织物使用的环境恶劣。衣物可能要被弯曲、扭褶、重压、磨损等,而且会遭受日晒雨淋”可知,智能织物使用的环境恶劣,所以要保证其稳定性,就需要其具有抗恶劣环境性能,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具有抗恶劣环境性能”。【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①,语序不当,“通过”语序不当,应放在“智能织物”后面;语句⑤,搭配不当,“促进了可穿戴性”搭配不当,把“促进”改为“增强(或提高)”;语句⑦,介词使用不当,“使”使用不当,应改为“与……结合”。(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劳动,是与大地肌肤相亲。在田地边,以裸露的脚趾触碰大地,小心地触碰。缩回,又伸展。伸展,再缩回。看稻们站立在一片白泱泱的水田中央,不跑,不跳,亦不缩脚,蓝天白云下,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我就感觉羞愧。人不如稻?试试,再试试,果然就不烫脚了。把两只脚慢慢地伸入水田,忍住,再忍住,如一棵稻秧把根伸进大地深处。田泥包裹,温暖如春,血脉相通。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沙地是一本大书,我一页一页,努力地翻阅脚下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气息让人陶醉。我一遍遍把大地的秘密翻开又覆盖,却不知道到底是在寻找什么。劳作,是我唯一的目的。我只是向前,不停地向前。我像父亲一样举起耙,像父亲一样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亲一样握紧耙柄,像父亲一样用泥土搓手。我感觉自己和父亲、祖先们,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汗水是自发根出发的,沿额头,至鼻尖,绕到下巴,一步一步往下爬。今天,我所滴下的每一滴汗水,与父亲的,与先人的,也是一个模样。20.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成“我举起耙,把口水唾在手心,握紧耙柄,用泥土搓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22.文中有两处动词的回环往复,请任选一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案】20.四个逗号将“出发”“沿”“至”“绕”“爬”五个动作分隔开来,叙述完每个动作后进行停顿,写出汗水不停地流淌,突出了劳作的艰辛。21.①采用“像父亲一样”的相同句式,形成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气势;②写出了我像父亲一样在土地上劳动,突出了父亲对我影响之大,强化了情感。22.①使语句整齐匀称,给人以循环往复的美感,增强表现力;②“缩回,又伸展。伸展,再缩回”形象地展示了下地时的动作,真实再现了“我”在下地时试探、迟疑的心理。(或:“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表现了“我”不停劳作、又享受劳作的情形。)【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句子“汗水是自发根出发的,沿额头,至鼻尖,绕到下巴,一步一步往下爬”中,四个逗号将“出发”“沿”“至”“绕”“爬”五个动作分隔开来,叙述完每个动作后进行停顿,“自发根出发的,沿额头,至鼻尖,绕到下巴,一步一步往下爬”写出汗水不停地流淌,突出了劳作的艰辛。【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采用“像父亲一样……”的相同句式,“像父亲一样举起耙”“像父亲一样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亲一样握紧耙柄”“像父亲一样用泥土搓手”形成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气势;“我像父亲一样举起耙,像父亲一样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亲一样握紧耙柄,像父亲一样用泥土搓手”写出了我像父亲一样在土地上劳动,突出了父亲对我影响之大,强化了情感。【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缩回,又伸展。伸展,再缩回”使语句整齐匀称,给人以循环往复的美感,增强表现力;“缩回,又伸展。伸展,再缩回”形象地展示了下地时的动作,结合“在田地边,以裸露的脚趾触碰大地,小心地触碰。缩回,又伸展。伸展,再缩回。看稻们站立在一片白泱泱的水田中央,不跑,不跳,亦不缩脚,蓝天白云下,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我就感觉羞愧”可知,真实再现了“我”在下地时试探、迟疑的心理。结合“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沙地是一本大书,我一页一页,努力地翻阅脚下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气息让人陶醉”可知,“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表现了“我”不停劳作、又享受劳作的情形。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质量有了更多的追求。有些人喜欢“电子榨菜”,吃饭时喜欢点开短视频或音频播客等,观看一些“短平快”作品;而有些人则倡导“根系阅读”,提出要接触完整的原典思想和智慧,用庞大的根系滋养生命。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读书启动仪式上发表演讲。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列举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质量有了更多的追求。有些人喜欢观看“短平快”的作品,而有些人则倡导“根系阅读”。 这是两种在精神文化追求方面不同的倾向。前一种喜欢的是“短平快”的作品,他们利用一些零散的时间,尤其是吃饭的时间,看一些短视频或音频播客等。“电子榨菜”这种“短平快”的作品有其优劣。“电子榨菜”是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孤独感的问题,能够缓解年轻人的情感匮乏,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也该当心“视觉享受”陷阱,如某些“电子榨菜”内容浅薄,会影响年轻人的思考能力和人生选择。“长期过度地接受‘爆梗’的喜剧和综合性娱乐节目,会让人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过度沉湎于‘电子榨菜’,也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失去社会行动力。”夏长宝建议,面对“电子榨菜”,年轻人要保持定力,积极汲取更多有精神内涵的网络文化产品。“根系阅读”,需要的是耐心,能够读进去,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的思想和智慧,从中获得启示,用这种思想和精神去滋养生命。写作的任务是要求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启动读书仪式上演讲,因此需要注意演讲的场合,以及演讲的目的,再结合材料内容,表达自己对读书的看法。在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读书要深入其中,多读经典,倡导“根系阅读”。主体可以分析“短平快”阅读有何弊端,而“根系阅读”的好处是什么,主体形成对比结构。最后,再照应开篇,重申观点。立意:1.深入阅读,汲取营养。2.不要沉迷“电子榨菜”。3.就当倡导“根系阅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