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557351

大小:37.6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8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9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表议论,不论在传统的叙事文类中,还是在现代小说里,都是作者(故事讲述者)的天然权利。议论和叙事,两者相辅相成,是小说和故事重要的结缔组织。议论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议论代表了作者或叙事代言人的声音,寻求与读者(听众)进行直接的交流;有时,发表议论的,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不同人物对事件的看法,在文本中构成复杂的对话关系;当然,议论的运用,有时候仅仅是为了改变或调节叙事节奏;诸如此类。不管怎么说,议论的使用,或许与小说或故事本身一样古老,同时,经过一系列改头换面的乔装打扮,一直延续至今。列夫·托尔斯泰如果想在写作中发表议论的话,往往会随时中断引人入胜的故事,并将它遥遥无期地搁置起来。他似乎并不在乎读者对这种突兀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在《战争与和平》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巴尔扎克的做法也差不多。似乎伟大作家的标志之一,就是拥有随时发表议论的特权。就算你知道巴尔扎克在小说的某处要展开洋洋洒洒的议论了,就算你对作家的这种做法感到很不耐烦,在一般情况下,19世纪的读者还是会立刻被他博学、风趣、睿智的议论文字吸引住,不太舍得“跳读”。不过,不知从何时开始,议论,甚至包括与议论直接相关的“讲述”和“概要叙事”,都成了小说写作的禁忌。作家们被告知,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而应该将议论所要呈现的内容通过人物的行为,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伴随着对列夫·托尔斯泰以及巴尔扎克几乎众口一词的批评,议论最小化成了现代小说的某种“金科玉律”。比如说,在小说中做出“包法利夫人走向了壁炉”这样的暗示,要比直接交代“包法利夫人感觉有些冷”,显得更为“高级”。久而久之,当代小说形成了某种不成文的箴规:“场景叙事”总要比“概要叙事”好,“显示”总要比“讲述”好,通过人物行动来显示意义,总要比直接付诸议论和交代好。简单来说,若非不得已,作者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 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议论在传统文类和古典小说中十分常见,这是因为在传统叙事中,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习惯于某种“专断的声音”。议论所代表的,通常都是无所不知的作者的声音——作者或故事的讲述者,总是喜欢直接评论事件,臧否人物,对读者进行指教和劝谕。而到了现代小说中,随着“作者声音”的逐步退出渐成风尚,议论的式微或消失,就成了文学叙事进化或进步的标志性事件。这种看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我们进而认为现代小说完全排斥议论,或者说,议论最小化是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则不符合文学史的基本常识,因而是根本错误的。议论的使用,在现代小说中并未衰歇,甚至,通过一些或显或晦的修辞转换,议论的作用反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我认为,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包括观念、意见、价值立场、情绪化的内心悸动在内的一系列话语,已经构成了当今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些话语包裹在一切事物之上,渗透进了人的行为之中。文学如果要描述这些事物,表现人的行为,就必须首先处理这些附着在事物或人的行为之上的话语,对它们展开分析,并建立不同话语之间的对话关系。否则,作家们或许根本无法抵达“事物”。第二,从18世纪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以来,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分裂和对抗日益严重,使得个人向内心退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造成了个人行动力的丧失以及自我意识的过剩。当代小说如果不去关注思想或意识问题,单纯通过个体的行为,已无法呈现他们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如果说,在当今世界的文学类型中,真的存在着“议论最小化”的小说,我想那一定是消费性的、用一个又一个悬念来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悬疑或侦探小说。而那些具有更高抱负的小说,总是在困难、复杂的沉思和思想辩证中,面对历史、现实和未来,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如果不想用“取消议论”这一教条来束缚自己的手脚,掩盖自己的思想上的怠惰,或许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来思考议论的作用。(摘编自格非《现代小说中的议论》)材料二:“议论”在西方长篇小说中的功能是多样化的。或升华人物与事件的意义,或概括整部作品的价值,或加入作者的哲学与美学思想,或直接评论作品本身,或表现作者的政治、教育观念,或抨击时弊,或间离读者的情绪,如萨克雷在他的小说《名利场》中不断提醒读者:书中的人物是他制造的傀儡。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家是不爱在小说中发表议论的,甚至是摈弃小说中的“议论”成分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都没有“议论”,或者说绝对没有如西方长篇小说中的那种“议论”。如果说有、就是用诗,如《三国》借用前人的诗来评论书中历史人物。严格地说,只有《红楼梦》第一回出现了作者。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是排除“议论”的纯小说。何以西方古典长篇小说多“议论” 而中国的罕有呢?第一,与社会、文化发展有关。西方古典长篇小说无“议论”,到文艺复兴时才有。这是因为社会发展了,文化进步了,作家的知识视野开阔了,作家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其小说也体现出这种变化。第二,受传统影响。西方有以“议论”入小说的传统,中国没有。中国小说严格与“经史子集”分家,不入“九流”,哲学家可以用“寓言”入著作,小说家绝不可以把哲学写入小说,这是由正统规定的。第三,也不妨说这种“分家”使中国古代小说家自觉地摈弃“议论”,中国古代小说家认识到它会削弱小说的可读性,而保持住“一气呵成”的纯小说的叙述气势。(摘编自李万钧《关于议论与纯小说》)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在小说中可以直接发表议论,也可以借助小说中的人物发表议论,方式多种多样。B.“改头换面的乔装打扮”与“或显或晦的修辞转换”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C.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家在小说中摈弃议论不发表议论体现出他们对纯小说的自觉追求。D.小说中“议论”的多寡受社会文化的发展、小说的传统、作家的认知水平等的影响。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的议论如果博学、风趣、睿智,就不会打断小说的故事情节并能吸引读者。B.现代小说如果要抵达“事物”,作家就应该减少人物行为的呈现而增加议论篇幅。C.悬疑或侦探小说靠悬念来吸引读者注意力,是议论最小化的小说创作箴规导致的。D.材料二作者认为《红楼梦》第一回虽出现作者,但其仍是排除“议论”的纯小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材料一所说的“议论”的一项是()A.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鲁迅《祝福》)B.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C.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D.至于他的声音的变化,那无非是某种重感冒的前兆,一种旅行者职业病的预兆而已,对此他深信不疑。(卡夫卡《变形记》)4.材料一作者为什么认为现代小说完全排斥议论是根本错误的?请简要说明。5.拉法格曾说:“不发表哲学议论的作家只不过是个工匠而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酿酒师(节选) 陈春成陈春醪在烧柴时打了个盹。碧粳米在锅里煮着,水已成浅绿,咕嘟咕嘟。童子用一条带叶的竹枝轻轻搅动,让水和米染上竹叶的清香。陈白堕,字春醪,青州齐郡人。世称春醪先生、大白堂主人、壶中君。二十岁开始酿酒,无师自通,当世莫及,人都说他得自天授。三十岁不到,就研制出名酒“昆仑绛”,名动帝京。酿酒的水就取自黄河源头。他乘舟溯流而上,手持一瓢,袍袖当风,眼睛紧盯着水流,不时用瓢抄起一点水,倒进桶中。他能分辨出水中最精华的部分,捕捉最优美的波纹。一日不过收集小半桶。取水就花了九个月。这水积贮久了,就呈赤红色,运回来酿酒,芳味无双。这秘法没人教给他,他自己也不知得自何处,仿佛天生就知道。本朝诗宗李若虚,喝了昆仑绛后,颓然道:“我的诗只能流传于口舌上,最多抵达胸臆之间,春醪先生却能以水米为辞句,以曲蘖为韵脚,所酿的诗能透人脏腑,随血脉流遍周身,真是天下绝艺。”陈春醪说:“先生过誉了。这酒滋味虽佳,却算不上真正的好酒。”李若虚问:“怎样才算是好酒?”陈春醪沉吟半晌,答不上来。他也没喝过比昆仑绛更好的酒,但他确切地知道,曾经有更好的酒存在。童子犹豫半天,扯了扯春醪先生的衣袖。陈春醪从瞌睡中醒来,一看炉灶,还好没误了火候。空气中满是碧粳米特有的香气。这种米煮熟了是碧绿色的,价昂量少,极难收罗。便是豪门巨贾,不识门路也买不着。只有他的大白堂能用碧粳米来酿酒。米熟了,在晾堂里摊铺开来,待凉透了才能用。米香中有竹叶气味。这种味道在成酒后极淡极淡,寻常人饮用时只觉得有点清爽之气,当世只有几位酒中方家,才能从杯中尝出露水的记忆和风的形状。秘制的麦曲饼研磨成粉后,已在玉泉山寒松涧担回来的水中浸泡了三天。再取出沥干,放进瓮中,倾入北辰岭百年以上的积雪煮成的清水。这只大瓮出自建窑名匠之手,制成后七载,从未盛放过他物,再填满松毛,静置三年,以去烟火气。这日午后水面开始冒出极细的气泡。陈春酸沐浴更衣后,开始投米。凉透的碧粳米,香软之极,用手抓起一把,温柔地洒入瓮中,一次只一把,投了三斗,花了一下午。静置一夜后,第二天继续投米,五斗。夜里瓮中发出奇异的声响,像有人在山谷中吹埙。隔了三天,第三次投米,投一石。这时往瓮中瞧瞧,里边像凝碧的深潭,水中有细小的荧光幽幽旋动。最后一次投米之后,处置完毕,用荷叶盖住瓮口,糊上黄泥。荷叶一定要用当天采的,黄泥淘过九遍,极细腻。接下来的事就交给时间。这是陈春醪最不喜欢的部分。他常常懊悔自己不当个画工或木匠,整个作品从头至尾,都是自己一笔一刀弄出来的,不假外物。酿酒师和窑工相似,最后一步要么交给时间,要么交给火焰,无法亲自掌控,真是令人焦躁。 开瓮那天,李若虚来了,陈春醪请他第一个品尝。酒名老春,酒色青碧透亮,滤过一遍,仍是极稠,盛在杯中如柔嫩的碧玉,微微颤动。众人围观下,李若虚小心地捧起,喝下。闭眼沉默许久后,他说,好像有月光在经脉中流淌,春风吹进了骨髓。他说自己平生游宦海内,所历风霜苦楚无数,此时仿佛都被洗涤一空。酒是试酿,只有几坛,当下被嘉宾分酌殆尽。陈春醪自己留了一坛。宾客中有一位是海外万忧国来的客商。万忧国人生性多忧虑,容貌特异,矮若侏儒,无论老幼,全身皮肤都是皱巴巴的。这位商人喝了老春酒,顿时大哭起来,众人不明所以,看他哭了大半日,像拧干了水一样,身体渐渐舒展开,皮肤平整起来,人也伸展成常人高矮,成了一个体面的富家翁模样。问他感受如何,他想了一会说,明明让人发愁的事全都还在,却觉得没什么好愁的了。心上像脏桌子被抹布抹了一遍似的,干干爽爽。他生平第一次哼起歌来,蹦跳着扬长而去。众人纷纷向陈春醪祝贺杰作的诞生。陈心中却想,这还不是最好的酒。应该还有更好的。苦思月余之后,他开始着手研制新酒。老春酒的成功大半在于材料器具的珍贵精良,其中包含了很多偶然。这一回他决心要造一种不爽毫厘的酒。他在竹筒内部刻上很多道细细的标记,用来量取水量。他花半年亲自制作了一种刻漏,用以计时,比大内名工所制的还要精准。每一根木柴的形状都经过挑选,每一簇火苗的颜色都关乎成败。所用不过是寻常的水、米、麦,但配制的比例臻于完美,每个步骤的时间拿捏得妙到巅毫。酒浆流过极长的芦苇秆,滴落进坛中,半个时辰只得六滴。经过他精心设计和无数次演算,九千九百九十九滴之后,不再有酒流出,坛子恰好齐口而满。这种酒他造了两坛。酒名真一,色如琥珀。其中一坛被进贡给圣上。此时春醪先生的名头早已传进大内,当今圣主饮用昆仑绛后赞不绝口,派人询问可有新作问世。于是只好将一坛真一酒献上。圣上已年近花甲,满饮一杯后,白发纷纷脱落,顿时青丝满头,红光生颊,恢复了盛年面目。圣上大喜,说朕只能统领壶外的江山,壶中的天地尽归你管。这就是壶中君称号的由来。圣上正待将御用的紫霞杯和九龙玉壶赐与春醪先生,这时一旁传来啼哭之声,众人一看,原来张贵妃贪饮了几杯,竟变成了婴孩。领了赏赐回到家宅,陈春醪在院中步月良久,总觉得真一酒未尽其妙。他来到酒窖,又开始研制新酒。(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春醪,世称春醪先生、大白堂主人、壶中君。春醪先生得之于其字,大白堂主人是以其府第称之,壶中君则来源于帝王的称赞。B.陈春醪酿出昆仑绛后确切地知道曾经有更好的酒存在,既能说明他的酿酒技艺是得自天授,也能表现他对酿出更好的酒的不懈追求。C.陈春醪认为老春酒的成功多半是由于碧粳米的珍贵、北辰岭雪水的清澈和建窑大瓮的珍贵,所以酿造真一酒时他特意选用了寻常的原料。D.陈春醪酿的酒各具不同功效,昆仑绛可以洗心,老春酒令人忘忧,真一酒能抹去岁月,其中真一酒最为神奇,最能代表陈春醪的酿酒技艺。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部分运用插叙手法,对主人公陈春醪进行了补充式交待,也由昆仑绛自然引出下文老春酒的酿造。B.李若虚作为线索人物贯穿全文,既能写出陈春醪交友高雅,又能通过他的品评写出陈春醪酿酒技术的神妙。C.碧粳米香中的竹叶气味极淡,常人饮用只觉得清爽,只有酒中方家才能感受到露水和风,运用了对比手法。D.“盛在杯中如柔嫩的碧玉”将酒比作碧玉,既突出老春酒青碧透亮的色泽,又形象地表现出春酒的稠态。8.本文用了大量笔墨描写酿酒的过程,这样安排有何用意?9.有评论家认为陈春成小说的特点是“古典意趣与奇幻现实的结合”。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①,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问:“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②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注释】①注措:措施。②儇:巧佞。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安A石B议C论D高E奇F能G以H辩I博J济K其L说M果N于O自P用Q慨R然S有T矫U世V变W俗X之Y志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安石当国”与“惴惴恐不当意”(《促织》)两句中“当”字含义不同。B.“以母忧去”与“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两句中“忧”字含义相同。C.“拜参知政事”与“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两句中“拜”字含义不同。D.“洎复相,岁余罢”与“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两句中“洎”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从小喜欢读书而且过目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年少时写文章漫不经心,年长后写成的文章受到人们的赞扬。B.王安石胸怀大志,曾向皇帝献上万言书阐述自己的治国理政措施,他“当国”后采取的措施,很多都来源于这份万言书。C.宋神宗肯定了王安石以改变风俗、建立法度作为其施政之先的观点,并设置三司条例司,任命王安石和陈升之共同掌管。D.王安石性格倔强,非常自信,对自己决定了的事从不改变;经常引经据典与朝中大臣们争辩变法事宜,大家都驳不倒他。13.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14.根据王安石所上“万言书”内容,推测王安石“当国”以后采取了哪些“注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又呈吴郎①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杜甫漂泊四川夔州期间,曾将瀼西草堂让给吴姓亲戚居住;亲戚住下后,即筑篱护枣,杜甫为此写诗劝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叙居住草堂时因邻妇无食无儿而任其扑打堂前之枣之事。B.诗人认为邻妇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对她应当态度亲善。C.颈联中用“甚”字表达出对吴郎修筑篱笆防止邻妇扑枣的强烈不满。D.“即”“便”“虽”“却”等虚字赋予诗歌活泼疏散之美,耐人寻味16.本诗尾句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尾句都写到了眼泪,请比较其所蕴含的诗人情感的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子路的发言态度“哂之”,认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后人若不吸取秦亡教训则后果严重,借此表明创作意图。(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曹雪芹确实是用百花来比喻他笔下的这些少女的,这一点的证据太多了。如不相信,去看“群芳开夜宴”这一回书,那就加倍清楚。群芳开夜宴正是“诸芳尽”所指的那些人,而每个人所掣得的酒令牙筹,都标记有一枝名花作为标志。“点花名”虽是一种酒令,但雪芹安排的是各人所得之花各自切合她的性情风范的——这不是象征,那什么才是呢?是以海棠者,①也;桃花者,袭人也;杏花者,探春也:牡丹者,②也;老梅者,③也;荼蘼者,麝月也……这么些名花,一起来写,须用哪一条“线”串起来才成其为文呢?这“线”儿,就是宝玉一人——所以群花因为他祝寿而会集一堂,他的从小起的一个别号就叫“绛洞花王”。18.下列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人物,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湘云②宝钗③李纨B.①湘云②李纨③宝钗C.①宝钗②湘云③李纨 D.①宝钗②李纨③湘云19.下列选项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B.将几层昂的上段固定在一起的横木做成“三福云”。C.“落木千山天远大”充分说明了这个空阔,这是到了要斩断柔情的时候了。D.我们常说的“乐极生悲”真是句至理名言。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前,①。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以上,该地区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较上年增加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较上年增加0.7%,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都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老龄化形势尤其严峻。与此相应,老龄化社会的语言问题不可忽视。目前,针对服务老年个体的语言需求、解决老龄社会的语言问题,国际上已形成专门的学科分支——老年语言学。该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老年人语言衰老与障碍的特征及机制、研发延缓或改善老年人语言能力退化的服务或技术。我国老年语言学发展③:一是老龄社会语言问题的复杂性与老年语言学研究之间的不平衡;二是我国老年人改善语言生活质量的需求与研究成果应用范围之间的不平衡;三是国外老年语言学发展水平与我国老年语言学现状之间的不平衡。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说明观点引用了大量数字,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如果你当不成山巅的一棵劲松就做一棵山谷里的小树吧——但务必做一棵最好的小树当不了小树就做一丛灌木当不成灌木还可以做小草——但务必做路边最快乐的一株小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