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48195
大小:18.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4-08-31
《当前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当前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教师也应因时而变,从以往教育管理模式中向着素质化教育发展,加强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从物质、精神等不同维度打造良好的班级风貌,让学生在优质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更多知识,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作为教师,应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年级、个性特征,制定合理的班规,既让学生在自由环境下成长学习,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有一定约束力,并在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时,根据班规指导学生改正错误。一、班级文化建设内涵与结构分析班级文化主要是指以班级为文化载体传播和体现班级文化现象,并通过师生共同建设,基于学习目标、规整制度、行为规范等方面,打造班级形象。如果班级文化一旦建设完成,学生长期在班级文化氛围中学习与生活,必然会影响学生思维和行为方式,且通过文化导向达成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构建班级文化结构时,可以基于班级文化内涵,结合其特点和教育功能,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等进行全面考虑。首先,物质层面,教师可以利用装饰物,根据教学要求和校规、班规内容,装饰班级环境,潜移默化渗透和影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其次,精神层面,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囊括了班级文化精神、道德观念、奋斗目标、班级精神风貌等,形成一种综合性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最后,制度层面,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既反映了师生共同的意识形态观念,又与物质形式构成有一定关联,制度文化建设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培育效果。二、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一)物质文化建设现状进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利用各种功能性装饰物营造良好的师生学习交流环境,通过人为装饰和改造,使教室环境建设更加整洁、和谐与温馨,并要通过环境氛围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集体主义情感,提升班级凝聚力。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在进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时,表现得过于随意,教室环境布置过于单一,缺少创新,几乎各班级都是千篇一律的布置,没有结合自己的班级文化特色和学生的兴趣进行装饰,导致很多学生参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兴趣并不高,并且很多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化,难以发挥育人功能作用。从班级座位编排以及教室墙壁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选择这两个维度开展探讨: 第一,班级座位的编排与调整。班级座位安排是否合理,对同学人际关系产生与发展以及学生的视力有重要影响。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观点,交往是人的第一大需求,基于交往需要,学生会遵循“就近”原则,在班级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般是同桌或者邻桌更容易成为要好的朋友。但是如果长期座位固定不变,会直接影响学生人际交往,学生只能从与自身长期密切接触的同学中寻找伙伴,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行为模式只能固定在小群体文化中,而且会造成学生在班级文化环境中的发展局限,不管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行为都会受小群体思维模式的影响,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二,名人名言和格言警句的选择。很多学校教室墙壁上都会布置各种名人肖像画,并附上名人说过的话,或者选择书籍中的警句,但是这些名言或警句长期不变,过于陈旧,很难与当下学生多元的思想观念和对新事物追求的心态保持一致性,在这样的物质环境条件下,很难起到陶冶情操、启迪心灵、开启智慧的作用。学校在办学条件的完善和观念的改变下,逐渐认识到物质文化建设对于育人的功能作用,也开始加大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将以往陈旧的名人名言等装饰内容进行更新,将各班级教室门口、班牌、名人牌匾、奋斗标语等进行优化,让班级环境装饰得更加漂亮,但是学校只加强了对班级物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重视,对环境对于班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性未能考虑到位,造成学校更新的牌匾、班牌,更新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们依然对其视若无睹,并在看到新的名人肖像画和名言时,丝毫不了解名人事迹。究其根源在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未能考虑学生们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无法让学生在文化氛围学习中反观自己,在与自身无关的事情上,学生自然提不起关注的兴趣。由此,很多班级文化建设都是由教师越俎代庖建设起来,是为了落实学校安排的任务,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影响力微乎其微。(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现状很多教师尽管认识到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对培育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性,但是教师教育观念滞后,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依然还是成绩。这样量化的成绩管理观念的功利性目的较强,影响着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的价值取向。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分析:一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形式比较单一,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缺少创新性和实用性,流于形式化。通过与学生以及各学科任课教师的访谈沟通中,发现班级各种集体活动的质量与效果不高,并且很多学生对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的感受与体验一般,学生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与否并没有太大差异,主要是因为很多文化墙、班级口号横幅只是简单地在网络上随意搜索而设计的,并没有与班级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精神文明建设等相挂钩,缺少班级文化特色,也忽视了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性。二是班规条例设置不合理。在评选文明班级时,多数与学生的道德、习惯等相关联,虽然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有一定成效,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班规条例时,未能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导致班规内容不合理,滋生学生的抵触心理,也影响了师生关系。与此同时,高中不同学习阶段也有着多元的需求,尤其是高三阶段,由于高三面临高考,在教学管理中,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状态,对班级健康的精神文化建设关注比较少,但如果缺少健康积极的班级精神文化氛围,也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负面的情绪和不健康的行为。(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现状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级全体成员经过长期的实践、被全员认可并自觉规范言行、遵守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一种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不仅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的保障,也通过制度文化建设,确立衡量与评定学生道德品行和行为规范的标尺,让学生时刻保持警醒意识,通过班级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自我管理,自觉约束自身言行举止,使自身向着班级制度要求的范式发展,符合班级集体利益和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在当下班级制度建设中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课堂教学中过于严肃刻板,课堂教学缺少生机活力,并且教师依然按照传统师生角色进行管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在课堂中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很多教师会按照学校教育管理方向和教学工作任务要求,自行制定和执行班级管理制度,采取的管理方式都带有强制性,这样不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二是部分教师存在重成绩、轻管理的问题,对班级制度规范的重视度不够,并且没有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班级制度管理需要进行及时更新与完善,同时对于学生的奖惩措施也是按照教师的管理标准和主观意识来制定的,缺少科学的制定和执行依据。此外,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过度管控,也不利于学生成长。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足够的信任,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但是这样也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三、做好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实践对策(一)打造有秩序、个性化的班级物质文化空间1.合理安排班级座位。一方面,教师应考虑班级中男女学生的构成比例,基于性别,遵循男女生人数大体相当的原则安排座位。另一方面,教师应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基础,按照差异性、互助性的不同发展程度进行学生搭配,让学生在不同方面形成取长补短的优势。此外,教师在进行座位调整时,也要考虑座位前后、左右等周围空间安排,合理调整。对于学生来说,不同方向会对学生自身产生一定影响。如学生的身高、视力等,还要考虑座位调整的频率、间隔时间,把握合适的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也有利于学生的个体成长。2.创新班级物质文化内容。以往在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时,学校走廊、班级黑板、讲台、墙壁等各地方的布置过于陈旧,所以,教师应站在新的角度,思考如何利用和管理好班级文化园地,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学生自我展示与发展的平台。在内容上,教师可以围绕新学期教学目标,设置个性化、差异化的文化内容。如在考试前期,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或者班级墙壁文化专栏,设计基于考试重难点、应试技巧、学习心态、学习规划等方面的内容。以物理学科来说,在考试前期,可以在走廊墙壁上布置有关物理科学家的肖像及名言,并且教师也可以在黑板左上角位置上开展“每日一更”专栏,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匀速圆周运动以及各类计算公式等相关内容,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让学生及时复习和应对考试。 (二)开展多元化形式的班级精神文化活动1.利用学校运动会。教师可以将学校运动会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契机,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并基于活动需要,成立“竞赛组”“后勤服务组”“宣传组”等,在将班级文化活动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前提下,经过各小组的宣传与服务,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在加油呐喊中振奋人心。这样在全班学生齐心努力下,更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向心力。而教师可以抓住运动会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相信自己,并要有敢于拼搏和超越自我的精神,不管结果如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通过此次运动会教育,让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和奋斗拼搏有更深入的认识,并通过活动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2.设置不同班级管理角色。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与管理,需要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和自我管理的热情。教师应建立完善的班干部竞选和培养机制,通过设置不同班干部管理角色,让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充当一定的职务,这样既便于管理,又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建设一支具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班干部队伍,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教师可以尽可能放权给班干部,并定期召开总结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学习成绩、各方面品质良好的学生在班级中发挥榜样作用,推动学风的建设。3.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责任感。虽然高中学习生活比较紧张,尤其是高三学生,需要面临高考压力,但是这不能成为忽视班级管理、忽视班级精神文化氛围建设的理由。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现阶段教育和发展需求,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言传”和“身教”。利用主题班会形式,让学生观看历史影像、普及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富强、关心班集体和他人,将学生培养成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有远大的志向和负有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三)凸显学生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由学生制定公平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是通过语言或者其他方式对学生的行为作出相应的肯定和否定的评价,这在班级教育管理中是比较普遍的评价方式,有助于规范班级学生的言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以往奖惩制度都是依靠教师的主观评价设置和执行的,缺少学生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主动参与性,如果能够满足学生在组织教育活动中参与需求,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并促使学生在行动上采取合作的态度。因此,教师应认真倾听每位学生在制定奖惩制度时的意见和建议,由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和执行奖惩制度,这样也能够最大化体现出公平、公正,减少学生在制定执行中的抵触心理,并自觉遵守班规准则。 2.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建立班级制度的目的是对学生行为起到约束作用,所以,制定班级制度文化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让班级制度形同虚设,缺少管理实效。为此,教师应凸显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让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制约。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在班级中设置不同的管理职位,包含值日班长、代理班主任等,并实行轮换制,让班级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依据班级制度落实管理职责。四、结语综合上述分析,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提升班级管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班级管理者,教师自身应加强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重新定位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提升自身文化创新意识,开展多元形式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并鼓励学生自发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积极为班级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