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47694

大小:1.83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3-10-26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郴州市2023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地理(选择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6页,有二道大题,共19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3.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个小题,共48分。)雅鲁藏布江奔腾于青藏高原南部,宽谷与峡谷相间分布。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形成世界最大的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相对高差大,江面最窄处仅35米,有着“生物资源宝库”、“地质博物馆”等美称。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雅鲁藏布江宽谷与峡谷相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河水流量B.两岸岩性C.植被类型D.支流汇入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①流水侵蚀②板块张裂③冰川作用④地壳上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雅鲁藏布江流域主打的发展方向是()A.金属冶炼B.实木家具C.旅游开发D.矿产开采【答案】1.B2.D3.C【解析】 【1题详解】在地质时期形成的岩石,岩性软硬有差异,导致外力侵蚀程度有差异。雅鲁藏布江河谷落差大,在岩性坚硬地段,流水侵蚀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致使河谷深而窄,形成峡谷。在岩性松软地段,初期形成的“V”型谷,两侧河岸易被冲刷,水的侧蚀作用明显,使河床变宽。由于落差大,流速大,河流侵蚀能力强,河床变宽,河道摆动不定,形成宽谷,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主要与流水侵蚀、切割有关,①正确;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与板块张裂无关,②错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与冰作用无关,③错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形成的内力作用主要是板块碰撞,地壳抬升,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金属冶炼会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不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A错误;实木家具制作会破坏森林,污染环境,不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B错误;旅游开发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而对环境污染和浪费较小,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C正确;矿产开采会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不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D错误。故选C。【点睛】外力作用与地貌景观:流水侵蚀——“V”型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喀斯特地貌、凹岸;流水堆积——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凸岸;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裸岩荒漠;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冰川侵蚀——冰斗、角峰、刃脊、“U”型谷、冰蚀洼地;冰川沉积——冰碛丘陵等;海浪侵蚀——海蚀崖、海蚀柱等;海浪沉积——沙嘴、离岸堤、沙滩等。20世纪中期,美国地理学家邦奇等用人类大陆图(下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在地图上隐去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完成下面小题。4.从全球尺度分析,对人类大陆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地形B.地理位置C.水源D.矿产资源 5.甲地没能成为人类大陆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海洋,缺乏陆地B.医疗落后,疾病流行C.气候干旱,水源不足D.地形崎岖,交通不便6.根据人类大陆图可直接推测的是()A.适宜居住区域占比最大的是欧洲B.亚洲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C.当前没有常住人口的是南极大陆D.世界人口分布的全部范围【答案】4.D5.C6.A【解析】【4题详解】从全球尺度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的平原地区,距海近,降水较为丰富。所以对人类大陆影响较大的是地形、地理位置和水源,矿产资源影响较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5题详解】甲地位于非洲北部,该地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水源不足,是没能成为人类大陆的主要原因,C正确;该地是陆地,地形较为平坦,AD错误;医疗落后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故选C。【6题详解】读人类大陆图可以看出,欧洲人口密度大于9.66人/平方千米的地区占比最大,即适宜居住区域占比最大,A正确;人类大陆图主要反映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图中没有标注各大洲的人口数量,所以不能直接推测亚洲人口数量最多,B错误;人类大陆图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南极大陆等人口稀疏地区没有画出,从图中不能直接推测南极大陆没有常住人口,C错误;人类大陆图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而人口稀疏地区没有画出,从图中不能直接推测世界人口分布的全部范围,D错误。故选A。【点睛】世界人口稀疏区有以下这些:(1)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2)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区。(3)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如亚洲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南极洲更是无人口的地区。(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中国的青藏高原。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人口稀少。澳大利亚南部的库伯佩迪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库伯佩迪因矿产开采而吸引人口聚集。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下图)。目前,库伯佩迪的居民几乎全部住到地下。完成下面小题。 7.库伯佩迪多年气候统计资料对应()A.B.C.D.8.推测该类地下住宅()①宽敞明亮②通风散热③凉爽舒适④环境安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7D8.C【解析】【7题详解】 根据材料“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并结合选项可知,①②③④图的气温年较差大,但最高温度出现在7月,应是北半球,而库伯佩迪位于南半球,AB不符合题意;③图中的最高气温大于50℃,跟材料中最高可达50℃不符,C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库伯佩迪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④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8题详解】根据材料和图分析可知,该类地下住宅凉爽舒适、环境安静,但是光照不足、通风条件差,③④正确、①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根据民居的用材判断气候特征:以砖土建造的砖墙结构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来说气候相对干旱,降水偏少;以木结构为主的民居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气候湿热;江南地区的民居主要是内部主体为木结构、外包酥墙体的砖木混合结构。例如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多以黏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要材质的民居。下图示意不同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变化。完成下面小题。9.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变化率最大的两个国家是()A.中国和日本B.俄罗斯与法国C.英国和美国D.加拿大和泰国10.与2019年相比,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收入下降最多的国家是()A.美国B.中国C.德国D.英国11.城市轨道交通()A.与金融服务业同属于生产性服务业B.与公办学校同属于公共服务业C.与商业服务业同属于生活性服务业D.与工业设计同属于公共服务业【答案】9.C10.B11.B【解析】【9题详解】根据图中的下降率可知,英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下降率为75%左右,是变化率最大的国家,其次是美国,下降率为65%左右,其他国家客流量下降率远低于这两个国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根据图中2020年客流量与2019年客流量的差值可知,中国客流量下降的人数在75亿左右,其他国家客流量下降的人数小于20亿,所以与2019年相比,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收入下降最多的国家是中国,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办学校同属于公共服务业,B正确、AC错误;工业设计不属于公共服务业,D错误。故选B。【点睛】交通运输线区位条件: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气候;2、经济因素——资源、经济、科技、人口;3、社会因素——就业、国防、民族团结、脱贫致富。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幅员辽阔,多平原和低地,淡水资源丰富。2020年,俄罗斯出口粮食达4170万吨。下图示意俄罗斯谷物种植区。完成下面小题。12.影响俄罗斯谷物种植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地形C.水源D.昼长13.全球气候变暖对俄罗斯农业生产的影响有()①病虫繁衍加剧②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③耕地资源减少④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2A13.B【解析】【12题详解】 俄罗斯纬度位置较高,气温低,影响俄罗斯谷物种植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热量,A正确;俄罗斯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但不是主导因素,D错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但不是主导因素,BC错误。故选A。【13题详解】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俄罗斯热量条件变好,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农作物生长周期变短,可种植范围扩大,生产规模扩大,作物产量增加,但是也会导致病虫害增多,①②④正确、③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俄罗斯农业特点:耕作业与畜牧业并重,麦类为主要粮食作物。俄罗斯是耕作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国家,两者产值的比重为43∶57。谷物种植业是俄罗斯农业与耕作业的基础。粮食作物种类较少,主要为麦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的谷物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内,西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和伏尔加河东岸地区为春小麦种植区;中央黑土区和北高加索为冬小麦和玉米种植区域;马铃薯主要分布于俄罗斯中部地域。俄罗斯草原面积辽阔,饲料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畜牧业。俄罗斯的畜牧业在国际上也占有一定地位。鲑鱼栖息于太平洋,在繁殖期会溯河而上,进入艾尔瓦河产卵。为了给当地伐木场、造纸厂及居民区提供电力,艾尔瓦河修建了大坝用于发电。若干年后,艾尔瓦河流域纳入美国国家电网,艾尔瓦河的大坝被拆除,鲑鱼洄游通道得以恢复。完成下面小题。14.艾尔瓦河流域靠近()A.北美洲南部沿海B.北美洲北部沿海C.北美洲东部沿海D.北美洲西部沿海15.从生产角度分析,美国拆除艾尔瓦河大坝的原因是()A.减缓海岸线侵蚀速度B.纳入国家电网后无需本地发电C.保护鲑鱼的生衍繁殖D.流域内产业外迁没有用电需求16.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转变是()A.敬畏自然→改造自然B.改造自然→征服自然C.征服自然→人地和谐D.人地和谐→崇拜自然【答案】14.D15.B16.C【解析】【14题详解】材料显示,鲑鱼栖息于太平洋,又据所学知识可知,艾尔瓦河位于美国西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太平洋,所以艾尔瓦河流域靠近北美洲西部沿海,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建设大坝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艾尔瓦河流域纳入美国国家电网,无需本地发电,B正确;减缓海岸线侵蚀速度和保护鲑鱼的生衍繁殖也是拆除大坝的原因,但不是生产角度,AC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产业外迁,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以归纳出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农业文明时期,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人地矛盾,生态破坏出现——改造自然;工业文明时期,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人地矛盾激化,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征服自然;后工业文明时期(现在),谋求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以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转变是征服自然→人地和谐,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水库的弊端:1.增加灾害发生的频率。2.造成库区泥沙淤积。3.使土壤盐碱化。4.恶化水质。5.河水的水质的改变。6.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入河(海)口向陆地方向后退。7.增加发病率——下游血吸虫病等流行病的发病率增加。8.移民影响。9.对气候的影响——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10.外交上的影响——间接的影响了水库所在国家与下游国家的关系。11.价值的损失——淹没文物古迹或造成原有自然景观观赏价值的损失。二、综合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沙特阿拉伯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沙漠面积广大,石油资源丰富,是全球石油主要出口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沙特阿拉伯利用出口石油积累的财富,在同心圆农地的圆心处以淡化海水等为主要灌溉水源,利用长臂喷灌设备旋转浇灌(图1),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自给率,甚至西红柿等农产品还可用于出口英国等市场。图2示意沙特阿拉伯西红柿种植。(1)简要评价沙特阿拉伯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2)简述沙特阿拉伯农地、道路设置为同心圆的优势。(3)说明沙特阿拉伯以淡化海水为主要灌溉水源的原因。(4)简析沙特阿拉伯西红柿进入英国超市的原因。【答案】(1)有利条件:①全年高温,光热充足;②石油生产大国,有雄厚的资金用于农业投资;③地广人稀,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③境内主要是沙漠(和高原),可耕地少:④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短缺。(2)有利于长臂喷灌设备旋转浇溉,提高灌溉效率;减少了农地内的道路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3)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地表水匮乏;濒临海洋,海水资源丰富;资金雄厚,可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海水淡化。(4)沙特阿拉伯光照充足,西红柿品质较好:机械化大规模种植,生产成本低:英国气候条件不利于西红柿生长,对西红柿的需求大;两地运输便捷。【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沙特阿拉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水资源利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从材料可知,沙特阿拉伯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该地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高温,晴天多,光照和热量充足;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沙特阿拉石油资源丰富,是石油生产大国,资金充足,为农业提供优良物质条件;沙漠面积广大,人口稀少,后备土地资源多。不利条件有:沙特阿拉伯境内主要是沙漠和高原,耕地面积少;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农业生产的水源短缺。【小问2详解】由图1可知,沙特阿拉伯利用长臂喷灌设备旋转浇灌农地,农地、道路设置为同心圆有利于长臂喷灌设备旋转浇溉,使得灌溉效率提高;农地、道路设置为同心圆可以减少农地内的道路用地,能更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使得土地的利用率提升。【小问3详解】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水匮乏;沙特阿拉伯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海水资源丰富;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出口石油积累了大量财富,可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海水淡化。【小问4详解】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充足,沙漠地区广布,昼夜温差大,西红柿品质较好;机械化大规模种植,沙特阿拉伯西红柿的生产成本低;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阴雨天气多,不利于西红柿生长,所以该国对西红柿的需求大;沙特阿拉伯和英国两地之间的交通运输便捷。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为了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协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于2017年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规划范围如下图所示。雄安新区规划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总部企业、金融机构等功能,优先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尖端技术产业,但众多企业把研发中心仍留在北京。下图示意雄安新区地理位置。 (1)简述雄安新区区位优势。(2)简析众多企业将研发中心保留在北京的原因。(3)从生产要素、城市职能、产业发展三个角度,简述京津冀协同发展应采取的措施。【答案】(1)①地处京津冀腹地,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线路众多,交通便捷通畅;③有面积广大的湿地,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④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2)①北京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②社会协作条件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③为我国中心城市(交通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政治中心),可及时掌握市场变化和业内动态。(3)(生产要素)合理规划,形成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合理流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协调发展合作模式:(城市职能)不断提升京津冀地区城市的生态功能、城市社会功能、城市经济功能、城市服务功能、城市创新功能,提高经济合作层次,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产业发展)建立高端并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建立区域完整产业链;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资源获取渠道,进行产业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雄安新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众多企业将研发中心保留在北京的原因、京津冀协同发展应采取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腹地,距离北京和天津的距离近,地理位置优越;有高速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经过该地,交通便捷;有白洋淀等面积广大的湿地,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生物种类多、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较强;雄安新区包括雄县、容城和安新,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低,开发程度较低,有数量丰富且价格低廉的土地资源。【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所,科技、教育发达,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北京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社会协作条件好,服务水平高且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高;北京作为我国交通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政治中心,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变化和业内动态,信息发达。【小问3详解】从生产要素角度: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合理规划,使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各种生产要素合理的进行流动,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各自优势互补,形成协调发展的合作模式;从城市职能角度: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京津冀地区城市的生态、社会、经济、服务、创新的能力,使得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合作层次提高,提升北京、天津、石家庄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从产业发展角度: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建立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端企业,形成完整的区域产业链;不断完善产品的生产环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获取资源的渠道,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熊猫喜食竹类。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建成通车后,人们拆除了原翻越秦岭主脊路段的机械围栏和铁丝网,并营造箭竹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简析拆除机械围栏和铁丝网、营造箭竹林的必要性。(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答案】(1) ①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②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③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①秦岭隧道建成通车后,原翻越秦岭主脊路段废弃,机械围栏和铁丝网原来保护熊猫的功能丧失;②机械围栏和铁丝网的存在破坏、分割了熊猫的栖息地环境,不利于熊猫的生存和繁衍;③箭竹是熊猫的食物,营造箭竹林可为熊猫提供充足的食物,弥合块状栖息地之间的阻隔。(3)①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②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③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熊猫”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拆除机械围栏和铁丝网及营造箭竹林的必要性、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是从整体呈片状变为碎片状,由东南向西向北扩展。结合图例可知,1976年时大熊猫的栖息地连成一片,到了1987年大熊猫的栖息地面积较之前退缩,呈现出碎片化;在2000年时大熊猫的栖息地面积比1987年有所增加,部分地区连片分布,碎片化趋势减弱,整个栖息地分布范围有由东南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规模采伐森林,破坏了植被,使得大熊猫的栖息地缩小,结合材料“108国道秦岭隧道建成通车”可知,当秦岭隧道建成通车后,原来翻越秦岭主脊的国道废弃,为了保护熊猫的机械围栏和铁丝网的功能丧失,而且机械围栏和铁丝网的存在破坏和分割了熊猫的栖息地环境,影响熊猫的生存和繁衍。箭竹是熊猫的食物,营造箭竹林可为熊猫的生长和繁衍提供食物,由于修建道路造成的栖息地之间的阻隔,通过营造箭竹得以弥合。【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