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46394

大小:97.7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学情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华夏民族深感异族内迁给华夏文明带来的危机,因此强调“夷夏之辨”。至战国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内迁民族已为华夏所吸收、融合,出现了华夏居中、“戎夷”分布四方的“五方之民”的观念。这一变化()A.说明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基本消失B.有利于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C.加速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D.维系了民族政权间的和谐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从春秋时期华夏族强调“夷夏之辨”,到战国时期形成强调各民族融合为一体的“五方之民”观念,这一变化为后来秦汉大一统政治格局奠定了思想基础,B项正确;民族之间的差异不会基本消失,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是在秦汉以后,排除C项;这一变化只能说有利于维系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和谐关系,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2.下面是关于西汉时期主要思想流派及作品数量的统计表(部分)。促使当时学术思想呈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派别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支派数103372110761220篇数31239933692173686107403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儒家思想的支派数和作品数量占多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阳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C 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思想领域,没有体现王国问题,排除A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B项;西汉采取独尊儒术的政策,而非兼收并蓄,排除D项。故选C项。3.西晋太康时(280~289年),江南各州户数在全国总户数中所占比重分别为:荆州15.62%,扬州12.25%,交州1.03%,广州1.72%,而荆州还包括江北十余郡,扬州还包括江北二个郡。这说明当时()A.江南地区得到普遍的开发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南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根据所学知识,从上述各州的户数和辖境来看,大多数地方还是地广人稀。实际上,当时江南土地垦辟较多,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多呈点线式布局,分布于各江、各湖流域平原及其附近,广大的丘陵山地仍然相当落后,这说明当时内部各地区之间相当不平衡,C项正确;江南普遍开放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出当时北民大量南迁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南方经济发展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4.北宋在专卖制度的实施方法上,新增了“入中”“折搏”“钞法”“外销专卖”以及“人口货物专卖”的规定。宋真宗即位后,诏令“三司经度茶盐酒税以充岁用,勿增赋敛以困黎元”。宋盐商卖中“所谓扑买者……俾商先出钱,与官买之,然后听其自行取税以为偿也”。这些做法折射出宋朝()A.国家的财政开支存在困难B.切断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C.奉行守内虚外的治国理念D.重农抑商的政策得到了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考查宋代经济。根据材料北宋政府实施了很多专卖制度来增加财政收入也间接说明宋朝国家财政的困难,A项正确;地方政府没有了税收不容易出现地方割据但不能说切断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了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增加财政收入但“守内虚外”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宋代政府利用商业发展缓解财政困难“重农抑商”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是明代浙江嘉兴地区某次乡镇集会时所演的剧目及次数。这些剧目()历史英雄剧(25次) 《咬脐记》《连环剧》《浣纱记》《虎牢关》《楚霸王》《单刀会》《三顾茅庐》》薛仁贵》《十二寡妇征西》《黑旋风》风情剧(6次)《红拂记》《汉宫秋》《西厢记》《二乔记》《游赤壁》仙佛剧(8次)《西游记》《游月宫》《偷桃记》《一叶苇江》文人剧(1次)《秦月楼》A.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B.弘扬了封建王朝的主流价值C.彰显了民主自由的时代精神D.迎合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历史英雄剧(25次)风情剧(6次)仙佛剧(8次)文人剧(1次)”并结合所学,历史英雄们大多爱僧分明、嫉恶如仇,可使那些长期遭受压迫欺凌、敢怒而不敢言的市井小民们拍手称快,而风情剧可带给市民情感慰藉等等,可得出随着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演的剧目和次数迎合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项正确;材料中《西游记》等很多剧目并非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排除A项;很多剧目当然也会起到社会教化功能,但主要还是迎合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排除B项;明代仍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缺乏民主自由的时代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6.1872年,陈启源引进在欧洲的缫丝机器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予前十数年间,新制缫丝之器,略与西人所制大同而小异”,通过陈联通机器制造厂,批量生产符合自己要求的新式缫丝机,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给陈启源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的曲折性B.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民族企业具有一定的制造能力D.创新成为产品销售的主要手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据材料陈启源“予前十数年间,新制缫丝之器,略与西人所制大同而小异......批量生产符合自己要求的新式缫丝机”,可知陈启源在学习和引进法国缫丝机器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专研,改进了西人缫丝机,并将新机器批量生产出来,提高了产品质量,这说明近代中国的民族企业具有一定的制造能力,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近代化进程的曲折,排除A 项;鸦片张后,中国就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创新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力手段,而不是销售,排除D项。故选C项。7.1918年以后,知识界开始积极关注劳工问题,他们改造劳工形象、开展劳工调查、组织劳工教育,并思考“劳工解放”根本性问题,乃至要让劳工“成为世界的主人”。这反映出当时()A.民众民主意识开始觉醒B.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扩大C.追求人人平等成为目标D.社会普遍崇尚生产劳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以后(中国)。1918年强调“劳工解放”、让劳工“成为世界的主人”,这一观点和《共产党宣言》中“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的观点相近,结合所学知识,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了许多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影响扩大,B项正确;材料涉及知识界,知识界不能代表民众,并且“开始”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1918年以后,知识界关注劳工解放问题,并没有体现人人平等,排除C项;普遍说法绝对化,材料涉及知识界和劳工,未涉及社会其他阶层,排除D项。故选B项。8.1933年8月11日,《红色中华》刊文《欢送兴国模范师全体加入红军开赴前线消灭敌人》,并在文中配上了赵品三的漫画《整师整师的加入到红军中去》。这一现象()A.彰显了苏维埃政权较强的动员能力B.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已成为全党共识C.突出了广大民众对战略转移的支持D.保障了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1933年8月11日,《红色中华》刊文《欢送兴国模范师全体加入红军开赴前线消灭敌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刊文重点报道了1933年,兴国模范师全师上前线的光荣壮举,同时介绍了兴国模范师上前线后改编和训练的近况。文中配发赵品三的漫画《整师整师的加入到红军中去》画面用数队模范师上前线的队伍,表现在兴国模范师影响下苏区各县的模范师、模范团纷纷涌上前线,参加革命战争的热烈气氛,这一现象彰显了当时苏维埃政权较强的动员能力,获得越来越多民众的拥护,A项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事实上成为党的领导核心,“工农武装割据”才逐渐得到全党认同,排除B项;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就取得了胜利,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9.抗战爆发后,上海市区的交通任务,除人力黄包车、板车外,几乎全部由自行车和由其改装的三轮车来承担,这种三轮车因为常被市民小贩用来装载菜品贩卖,特别是用来出摊卖海鲜,当时海鲜又以黄鱼居多,故后来上海人称这种三轮车为“黄鱼车”。“黄鱼车”的产生()A.促进了上海交通工具的改进B.便利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C.说明上海交通状况亟需改善D.适应了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和本质题。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抗战爆发后,上海汽油供给受到了严重限制,汽车数量大幅度缩水,电车也因为战争发生而缩减了大部分线路,“上海市区的交通任务,除人力黄包车、板车外,几乎全部由自行车和由其改装的三轮车(即黄鱼车)来承担”,说明上海市区交通状况受到极大破坏,亟需改善,C项正确;“黄鱼车”是由自行车改装的三轮车,是交通工具改进的表现,不是作用,排除A项;“黄鱼车”产生便利的是市民小贩的日常生活,而不是所有人,排除B项;“黄鱼车”与国家经济战略的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表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具体实践(部分)。据此可知,我国()时间实践1988年中国正式提请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并于次年派遣20名观察员参加纳米比亚过渡时期援助团1994~1999年中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1亿特别提款权贷款,向泰国和印尼提供了1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2009年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低40%~50%2021年中国此前发起创建的亚投行,截至2021年中国已批准147个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超过289.7亿美元,惠及31个域内外成员A.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举B.努力推进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C.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据材料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发起创建的亚投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在世界和平、全球经济发展,全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措施,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外交坚持“则性与灵活性并举”,排除A项;亚投行不是“传统国际组织”,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B项;“主导”说法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11.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同时规定:“当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如果债务人的种姓低于债权人,那么只能是以人身作为抵押;如果债务人的种姓高于债权人,那么可以暂缓偿还,并且不得用人身作抵押。”古印度的这些规定反映出()A.种姓制度受到法律的保护B.血缘等级制是古代文明的共同特性C.国王政治统治的权威降低D.教会的势力对世俗权力的强烈干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据材料“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如果债务人的‘种姓’低于债权人,那么只能是以人身作为抵押;如果债务人的‘种姓’高于债权人,那么可以暂缓偿还,并且不得用人身作抵押”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这些规定体现了在种姓制度下,法律对高等级种姓职业和债务的保护,即古印度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古印度,“古代文明的共同特性”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重点是种姓制度,且C 项材料不能体现国王政治统治的权威‘降低’,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教会权力对世俗王权的干预,排除D项。故选A项。12.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几乎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在那些世纪里,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知晓的。相反,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一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这表明中世纪的欧洲人()A.缺乏民族国家观念意识B.民族民主意识觉醒C.坚守人道和宽容的信条D.坚持信仰自由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最后才是哪国人”可知,对于个人归属认定中,民族国家排在最后一位,说明在中世纪时期,大部分欧洲人缺乏民族国家观念,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民主,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中世纪时期的欧洲人缺乏民族国家观念,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两项。故选A项。13.孟德斯鸠主张把宪政领域中的政治自由交给理性,把宗教领域中的信仰自由交给信仰。政治理性与宗教信仰能在启蒙旗帜下各司其职,理性与信仰合力促成人民的启蒙。由此可知,孟德斯鸠()A.高举理性大旗反对宗教神学B.肯定了三权分立体制的必要性C.强调理性和信仰是协同关系D.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在孟德斯鸠看来,政治理性与宗教信仰能在启蒙旗帜下各司其职,理性与信仰合力促成人民的启蒙,体现的是理性和信仰是协同关系,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两者的协同关系,并不是强调其反对宗教神学,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三权分立的相关主张,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理性和信仰之间的关系,并未提及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抨击,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表所示为1870~1910年德国八大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单位:人)。据此判断,这一时期德国() 城市1870年1900年1910年柏林77449818883132071907布勒斯劳207997428517517367科隆200997469272600304埃森99887290208410392法兰克福126095314026414576汉堡308446721774953103莱比锡177818519726644644慕尼黑440886659392665266A.政治统一成为城市化的关键因素B.工业革命有效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城市规模深受近代化交通的影响D.科技革新引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70—1910年(德国)。据材料信息可得出的主要结论:1870~1910年德国八大城市人口都快速增长,而这些城市大多都是工业城市,特别是柏林、科隆、莱比锡等工业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这主要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B项正确;“政治统一成为城市化的关键因素”,夸大了政治统一的作用,排除A项;“近代交通”材料并未反映,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城市人口的增加,“产业结构升级”仅从材料无法判定,排除D项。故选B项。15.1918年前后,许多独立的社会主义小组已在埃及出现;1920年,各地的社会主义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埃及社会主义党;1922年,社会主义党加入共产国际,改名为共产党。埃及共产党要求取消领事裁判权,拒绝承认和偿付埃及的国债,并要求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这反映了()A.一战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B.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C.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的阶段D.十月革命对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月革命后的埃及。据材料“1920年至1922年、埃及社会主义党、加入共产国际并改名为共产党”“要求取消领事裁判权,拒绝承认和偿付埃及的国债,并要求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埃及共产主义思想传播,并且培养了大批共产主义者,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故材料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对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D项正确;一战的确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但材料并未反映,排除A项;材料仅仅涉及埃及,未涉及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当时整个亚洲的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16.面对21世纪初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对相关国家的救助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世界银行仍面临着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创下,民族和民粹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这反映了()A.国际贸易的竞争日益加剧B.发达国家主导贸易规则C.经济全球化面临一定困境D.国际组织难以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初(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说明当时经济全球化面临一定困境,C项正确;据材料“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创下,民族和民粹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可知,材料意思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产生消极影响,“国际贸易的竞争日益加剧”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说明金融危机不利于发达国家产业发展,“发达国家主导贸易规则”在材料中并未反映,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有限,而且材料只涉及了一个国际组织,不能得出“国际组织难以发挥作用”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第18题1第19题1第20题1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之短寿使得匈奴一时坐大,匈奴趁秦末动乱之际再次侵占河南地,成为新统一中国的汉朝的一大威胁。故此刘邦欲趁统一江山的战胜之锐一举解决匈奴问题,亲率三十万大军与匈奴交战,但却由于轻敌导致自己反被匈奴包围,遗下汉之国耻。无奈之下,刘邦只得采取和亲之计,但匈奴并不因此而满足,反而时常入侵汉边郡掠夺人民财物。汉初经过秦末大乱之后,名都空城,人口锐减。汉文帝开籍田以劝导天下,景帝时又将田租确立为三十而税一,故而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到顶峰,诸侯势力也遭到打击,也就放开了手脚去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到元狩四年时,汉发动漠北之战取胜之后,国家已无力颁赐厚赏,就连战士的俸禄也因为财匮而发不出去,因而在西域实行屯田就理所当然了。——摘编自张建文《汉代屯田研究》材料二新中国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为实现政治安边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之初组建了“劳武结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赓续了汉唐治理西北边疆注重实用、认可多元、与时俱进的传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和国家赋予重任,并长期驻守于边疆、服务于边疆的特殊准军事组织,维护国家利益、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是兵团的最高利益所在。兵团作为一支生产队,经过几代兵团人的不懈奋斗,新疆的现代化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一大批工矿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新疆也是多民族聚集区,兵团重视少数民族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兵团就注意培养和使用本地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为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在农业资料上实行优惠价格,同时积极改善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自组建时起,兵团就以形势发展为依据,以屯垦戍边为使命,在西北边疆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摘编自李东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演进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代在西域实行屯田制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对西北边疆治理的主要原因,并说明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作用。【答案】(1)背景:北方匈奴的威胁;汉初“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趋于强盛;汉武帝时期战争频繁,出现财政危机。(2)主要原因:维护新中国统一的需要;国家政策的指导;历史传统的影响;开展工业化建设的需求;人们建设边疆,振兴祖国的热情高涨。(任答两点即可)历史作用:利于推动新疆经济建设发展;利于增强各民族团结;利于维护新疆的稳定;利于保卫边疆、巩固祖国统一。(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秦之短寿使得匈奴一时坐大,匈奴趁秦末动乱之际再次侵占河南地,成为新统一中国汉朝的一大威胁。”可知,北方匈奴的威胁;根据材料“汉初经过秦末大乱之后,名都空城,人口锐减。汉文帝开籍田以劝导天下,景帝时又将田租确立为三十而税一,故而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到顶峰”可知,汉初“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趋于强盛;根据材料“到元狩四年时,汉发动漠北之战取胜之后,国家已无力颁赐厚赏,就连战士的俸禄也因为财匮而发不出去,因而在西域实行屯田就理所当然了。”可知,汉武帝时期战争频繁,出现财政危机。 (2)主要原因:根据材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和国家赋予重任,并长期驻守于边疆、服务于边疆的特殊准军事组织,维护国家利益、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是兵团的最高利益所在。”可知,维护新中国统一的需要;根据材料“新中国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为实现政治安边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可知,国家政策的指导;根据材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赓续了汉唐治理西北边疆注重实用、认可多元、与时俱进的传统。”可知,历史传统的影响;根据材料“兵团作为一支生产队,经过几代兵团人的不懈奋斗,新疆的现代化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一大批工矿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可知,开展工业化建设的需求;根据材料“为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在农业资料上实行优惠价格,同时积极改善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自组建时起,兵团就以形势发展为依据,以屯垦戍边为使命,在西北边疆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可知,人们建设边疆,振兴祖国的热情高涨。历史作用:根据材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和国家赋予重任,并长期驻守于边疆、服务于边疆的特殊准军事组织,维护国家利益、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是兵团的最高利益所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有利于推动新疆经济建设发展,增强各民族团结,对维护新疆的稳定,保卫边疆、巩固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体育作为一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形态,其蕴含了竞技、娱乐、科学和教育价值。由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化而来的跑、跳、投等早期体育活动,其动机和活动的范围,均显示出对自然的顺应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古代体育无论是它们的活动特点还是规则要求,均体现着古人一往无前地对自己命运不屈不懈的抗争。古代体育中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健身养生功法,虽然各自的功能和锻炼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终极目标皆是通过身心并育的整体优化功能,使人体动作能力和身心健康达到俱佳水平。古代将射礼这一重要的集体性体育活动提升为一种外在社会规范,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使循规守礼的体育形式转化为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并成为融入道德传统的标志。--摘编自崔乐泉《中国古代体育精神及其文化特质》材料二军国民教育,就是运用训练军队的方式培养国民,从而达到全民皆兵的目的。近代中国体育文化与军国民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在积贫积弱的背景下,蔡元培认为国家的强大需要以武力为后盾,因此他把军国民教育置于首要位置。北洋军阀将爱国偷换概念为忠君,军国民体育最终成为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工具。对此蔡元培深感失望,于是他否定了军国民体育,但是没有否定体育。在民国之后的数十年中,他竭力提倡体育运动。越来越多的西方体育运动逐渐传播到中国,更多的传统体育项目被挖掘改造。蔡元培的体育思想融合了西方实用主义思想,他希望通过体育培养人才,促进民族的发展。——摘编自马丹阳《蔡元培体育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体育思想的意义。 【答案】(1)特点: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循规守礼的传统道德规范;身心兼修的生命整体观。(任答三点即可)(2)意义:早期的体育思想有利于培养民众的国防意识、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培养国民协作精神和爱国情怀,推动救亡图存运动发展;后期的体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国民人格,也为近代体育发展奠定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一“均显示出对自然的顺应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得出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的特点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据材料一“均体现着古人一往无前地对自己命运不屈不懈的抗争”可得出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据材料一“使循规守礼的体育形式转化为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并成为融入道德传统的标志”可得出循规守礼的传统道德规范;据材料一“但终极目标皆是通过身心并育的整体优化功能,使人体动作能力和身心健康达到俱佳水平”可得出身心兼修的生命整体观。【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二“在积贫积弱的背景下,蔡元培认为国家的强大需要以武力为后盾,因此他把军国民教育置于首要位置”并结合所学可知,早期的体育思想有利于培养民众的国防意识、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培养国民协作精神和爱国情怀,推动救亡图存运动发展;据材料二“在民国之后的数十年中......他希望通过体育培养人才,促进民族的发展。”可得出后期的体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国民人格;另外结合所学可知,抛开体育的附加功能,就体育本身而言,蔡元培体育思想也为近代体育发展奠定基础。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英国历史上的转型时期,农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养活了工业革命时期不断膨胀的人口。19世纪50年代,英国农业进入了极盛时代,圈地运动在此期间完成,农业可用地的面积大大增加。不仅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英国的农业耕作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地持有结构中既有期限很长,保守传统的长期租约,又有灵活多样、能反映市场变化的短期租约。在农业经营中有以获得利润为目的,呈现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当然自给自足的小农场仍旧大量存在。在每个郡里大、中、小农场都有分布,但是存在地区性的差别,有的地方小农场多一些,有的地方则是大农场多一些。总的来说,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摘编自镡娴娴《转型时期英国农业经济形态特点探析》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四川率先在全国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2018年四川粮食总产量相比1949年增加2402.9万吨,粮食单产水平也大幅增加,确保了全省粮食安全供给,蔬菜,油料、水果,茶叶、生猪等农产品全面蓬勃发展。农业产业结构逐渐由以种粮为主朝着农林牧渔业多种经营方式转变,更加顺应了居民对农产品消费转型升级的诉求。2018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1957年增长了196.5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相比1954年增长了2508.5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多举措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聚焦激活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截至2018年末,四川基本完成了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任务,为全国农村土地改革模式创新提供了诸多实践依据。——摘编自赵颖文《建国70年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经验与愿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四川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西方农业发展给你带来的重要启示。【答案】(1)原因:圈地运动的推动;农业经营观念的更新;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近代科技的发展;海外市场的扩大;民主政治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特点:土地持有方式多样;土地经营方式新旧并存;农场分布存在区域差异,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任答一点即可)(2)主要成就:农业综合产能快速提升,主要农产品供给量充足;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农业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农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领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丰富土地改革内涵。(任答两点即可)启示: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调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坚持农村市场化改革导向;始终保障农民基本权益,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坚持制度创新,根据国情进行不断完善。(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50年代,英国农业进入了极盛时代,圈地运动在此期间完成,农业可用地的面积大大增加。不仅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英国的农业耕作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圈地运动的推动;根据材料“土地持有结构中既有期限很长,保守传统的长期租约,又有灵活多样、能反映市场变化的短期租约。”可知,农业经营观念的更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近代科技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外扩张,海外市场的扩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特点:根据材料“土地持有结构中既有期限很长,保守传统的长期租约,又有灵活多样、能反映市场变化的短期租约”可知,土地持有方式多样;根据材料“在农业经营中有以获得利润为目的,呈现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当然自给自足的小农场仍旧大量存在”可知,土地经营方式新旧并存;根据材料“有的地方小农场多一些,有的地方则是大农场多一些。总的来说,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可知,农场分布存在区域差异,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小问2详解】 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第一小问主要成就:根据材料“2018年四川粮食总产量相比1949年增加2402.9万吨,粮食单产水平也大幅增加,确保了全省粮食安全供给,蔬菜,油料、水果,茶叶、生猪等农产品全面蓬勃发展”可知,农业综合产能快速提升,主要农产品供给量充足;根据材料“农业产业结构逐渐由以种粮为主朝着农林牧渔业多种经营方式转变,更加顺应了居民对农产品消费转型升级的诉求”可知,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农业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根据材料“2018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1957年增长了196.5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相比1954年增长了2508.5倍”可知,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农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根据材料“截至2018年末,四川基本完成了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任务,为全国农村土地改革模式创新提供了诸多实践依据。”可知,领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丰富土地改革内涵。第二小问启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调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要坚持农村市场化改革导向;改革始终保障农民基本权益,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改革中,要坚持制度创新,根据国情进行不断完善。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历史上,大国兴衰沉浮,屡见不鲜。探讨大国兴衰的规律和影响大国兴衰的因素,对于我们今天复兴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见下表)因素解读国力增长的速度是衡量国势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标识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的大国的崛起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的力度是取得大国优势的要件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内外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富于革新和开拓精神,以科技为依据的技术革新经济实力与军事势力之间是否适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诱因不顾经济发展水平,透支国力,肆意军事扩张,是导致大国迅速衰落和解体的主要原因合理改革和体制创新的强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而民族国家又要为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要求而进行制度变革和创新大规模战争的频度是造成大国兴衰转换的直接因素持续的大规模战争尤其是超出国力的战争则往往也导致大国走向衰落 民族文化底蕴与厚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深层原因一个国家能否崛起,更在于它所具有的综合国力,也就是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摘编自薛其林《试论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经济发展是世界变化的主要原动力,也是影响大国地位的主要因素。阐述:英国在17世纪后期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率先过渡到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制度上来。封建制度的推翻,加速了统一民族市场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又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英国建立世界工商业霸权和殖民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和贸易方面处于垄断地位。德国、美国、日本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崛起,而肇始于美国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则同时伴随着德国、日本的再次崛起,同时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崛起成为世界一支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总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决定着大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推动世界发展的主要原动力。【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论题:据设问围绕“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自拟一个论题,据材料表格中“因素、解读”中的信息可得出“国力、技术、经济实力与军事势力之间是否适度、改革和体制创新、战争、民族文化”等都是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可多角度拟定论题,可就某一个角度拟定论题,选择角度时可就所学重点知识和自己熟练掌握的角度拟定,如论题:经济(科技创新)是世界变化的主要原动力,也是影响大国地位的主要因素。 阐述:本题对选取史实的时空范围未做要求,但结合所学可知,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丰富且切合论题,故史实选取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阐述时紧紧围绕论题,可就典型大国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背景、过程、结果阐述清楚,最后落脚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影响大国地位”,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合所学,英国在17世纪后期率先建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1765年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英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交通运输业、农业变革也全面展开。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和贸易方面处于垄断地位,英国长时期占据世界霸主地位。德国、美国、日本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崛起,美国直接实现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奠定了基础。而肇始于美国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则同时伴随着德国、日本的再次崛起,同时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科技实力、经济总量巨大,在二战的摧残后逐渐崛起,并逐渐成为世界一支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最后归纳总结,升华主题,完成表述。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决定着大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推动世界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