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46319
大小:30.3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3-10-23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和短视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该主张意在()A.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B.合理利用资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C.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2.《吉尔伽美什》的前半部分只是人类早期的人与神之史诗,但在后半部分的叙述中消解了吉尔伽美什作为神的英雄形象,建立了作为凡人的英雄形象。吉尔伽美什经历了从“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的半神式英雄到有情感、有恐惧、有智慧的凡人式英雄的发展演变过程。这反映了()A.汉谟拉比时代社会的生产情况B.两河流域居民朴素的人本英雄观C.西亚文明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D.自然环境影响了区域文化的发展3.阿兹特克神圣历是一种为期260天的宗教历法,与太阳历服务农业不同,它最大的用途,便是用来占卜天象,预知吉凶。但是普罗大众却并不知晓其具体用法,只有阿兹特克祭司才知晓如何运用历法来行事、预知吉凶。这说明()A.太阳历在国家中地位要更加重要B.阿兹特克历法主要用于祭祀活动C.神圣历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D.阿兹特克文化发展水平领先世界4.古希腊城邦时期,公民权不是指个人权利,而是一种地位、身份以及由此而来的权利与义务的整体,是公民对城邦整体事务的分享和分担。据此可知,当时()A.公民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B.民主政治发展仍不充分C.强调城邦主义的政治取向D.通过公民权进行法制建设5.1947年天津北洋大学的学生举行的“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这一运动在当时多个城市均有发生。这些运动战内反饿飢反()A激发了民众救亡运动高涨B.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潮广泛传播C.促进了国统区人民的觉醒D.表明国民党统治开始失去民心6.中国引进美洲作物,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等经济作物,总数超过了20种。这些外来作物的引进对中国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影响( )①丰富了中国农产品种类②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③有利于充分用地和养地④提高农产品商业化程度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7.在文艺复兴催生的事物中,出现了一种新式房间: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在那儿,受到良好教育的绅士和淑女们会以书为伴,并寻觅到自己的安宁。材料中这种新式房间出现()A.男女平等的意识得到认可B.表明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C.收藏书籍成为当时的共识D.凸显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8.康有为认为,“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开辟地球,横绝宇内”,根本原因是在于“新法之书,一名一器,莫不有学”。因此,“欧美之新法,日本之良规,悉现于我中国大陆”。据此可知,康有为旨在()A.利用儒家思想实现托古改制B.秉持西方文化价值,否定清廷君主统治C.抨击“中体西用”思想的无为D.主张中国变法改制,学习西方治国经验9.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仍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A.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B.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C.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0.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实行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这一政策出台表明A.欧共体成立后,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缓和B.德国经济发展后,导致美欧联盟关系瓦解C.两极格局框架下,已现多极化趋势之端倪D.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政策遭到西欧抵制11.1929年,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说明A.30年代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B.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C.苏联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社会主义经济D.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12.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 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据此可知,该时期()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B.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C.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13.据考证,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罗马法中只为保持家父地位的持续性而确立的继承制度,逐渐演变出了在承认市民法指定的继承人的同时,裁判官也可允许已脱离父权的和已出嫁的直系晚辈亲属对死者的遗产享有相应占有权的制度。这一演变反映出古罗马()A.裁判官拥有司法终审权B.继承权范围呈扩大趋势C.家产继承人员复杂多变D.父权家长地位长期稳定14.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15.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C.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D.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16.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从此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体制的建立A.冲击了将军与武士的主从关系B.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C.使天皇掌握了中央政府的实权D.与封建庄园的发展密切相关17.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个断裂,历史的连贯性步伐在这里戛然而止。它宣告了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断裂”是指()A.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被颠覆B.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C.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D.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18.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19.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做法并不符合实际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20.1953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1956年,当他再次当选时则强调,联邦政府在广阔的领域负有领导责任。对这一变化理解准确的是()A.市场经济已经失去基础地位B.国家干预经济得到明显加强C.经济“滞胀”倒逼政策调整D.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加速2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22.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23.11世纪法兰克的安茹伯爵富尔克不仅对领地的民众百般苛待,甚至将自己的妻子们一个个杀死,担心冤魂惊扰的他因此长期失眠。1046年,富尔克携巨资前往巴勒斯坦,暂居后身心状态好转,富尔克此后多次前往耶路撒冷朝觐。富尔克的经历反映了()A.西欧的生活环境恶劣B.阿拉伯医学水平精湛C.基督教具有深刻影响D.罗马正统转移至中东24. 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25.胡适认为:“《春秋》只可当作孔门的参考书,却不可当作模范的史书。《春秋》的宗旨在于写个人心中对实事的评判。”下列选项可以解释胡适观点的是()A.《春秋》不能算作史书,没有继承意义B.《春秋》开启历史作为道德载体的传统C.史学以求是为要,评判的历史不是历史D.史学以求真为旨,价值观入史不宜过多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52年新中国地质部成立,李四光担任部长。当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李四光在仔细分析了中国地质条件后,深信中国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相当丰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石油地质普查。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指出三个远景最大的可能含油区,即:青、康、滇地带,阿拉善—陕北盆地,东北平原一华北平原,并提出应该首先把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伊陕台地、阿宁台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作为普查找油的对象。1955年春,他担任了全国石油普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组成了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5个石油普查大队,指导了石油找矿工作。他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了全国石油地质普查的战略选区工作,驱散了“中国贫油”论的迷雾。——据陈振桂《中国地质之父李四光》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推动新中国石油勘探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四光在新中国石油工业上的地位。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回顾70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二是政治格局上,“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面……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2)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交政策的认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指出,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3个世界性大国,17 世纪是荷兰的崛起,19世纪是英国的崛起,20世纪是美国的崛起。其中,经济因素对大国崛起的影响巨大。经济体制的维度荷兰、英国和美国崛起的历史表明,凡是能够成功崛起的大国都必须积极建立和培育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科技创新的维度近代历史已雄辩地证明,科技创新在国家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崛起的大国不仅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技术转化和应用能力,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先进的科研体系往往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的维度从荷兰、英国和美国崛起的历程来看,能否构筑开放的贸易格局,将国内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有机衔接,在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优化配置资源,是决定大国能否成功崛起的必要条件——摘编自温俊萍《经济史视野中的大国崛起——基于荷兰、英国和美国的经验》围绕材料,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29.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材料一关于全球化的起始及阶段划分问题,当代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如“三阶段中心变换说”,第一阶段从15世纪全球化进程源起到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阶段从1880年到1972年:第三阶段从七十年代一直到现在。如“三次浪潮锐”,18世纪末掀起了全球化的第一个浪潮。19世纪末以来迎来了全球化的第二个浪潮。20世纪中后期以来,引发了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摘编自崔兆玉、张晓忠《学术界关于“全球化”阶段划分的若干观点》材料二2016年以来,逆全球化日益成为一种运动式的浪潮,并且对西方国家维护自由秩序的主流政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西方主要国家在其重要理念、战略和政策层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动向,主要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对外来移民。以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为标志,逆全球化现象开始在西方国家集中显现。在2017年法、德等欧洲大国的选举中,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也体现出了逆全球化思潮的重要影响。可以发现,曾经主导和引领全球化潮流的西方国家开始出现明显的逆全球化思潮,而这些思潮和理念又促使西方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发生了很大改变。——韩召颖、姜潭《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现象的一种解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分析其划分的依据并加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现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