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45651
大小:34.9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3-10-26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10页,有四道大题,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的指定位置。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下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扎实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胸怀“国之大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面完成,蓝天白云重新展现,浓烟重霾有效抑制,黑臭水体大幅减少,土壤污染风险得到管控,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节约资源全面加强,国土绿化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又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而生态环境领域的“公地悲剧”问题、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问题、参与过程的“搭便车”问题、管理职能的分散化和碎片化问题等都需要通过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来解决。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更好地解决生态系统性与治理碎片化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短期到长远的根本性突破。坚持内外联动,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而生态文明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约数。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全球性统筹、多主体参与、跨区域协调,在实践中以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一方面努力在全球绿色低碳竞争中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为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提供中国经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节选自龚维斌的《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中国人民的命运,还关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命运。走绿色环保的发展道路、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期许,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走向。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价值,能够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深入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对于打破西方社会绿色发展的话语垄断权和意识形态霸权,彰显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具有重要意义。——节选自《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材料三:当今世界,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两大趋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数字化促进绿色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将产生“1+1>2”的整体效应。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数字技术的介入为生态治理全流程提供支撑,让精准识别、实时追踪环境数据成为常态,让及时研判、系统解决生态问题成为现实。以福建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为例,从海漂垃圾重点监测、空气质量精准研判,到指挥中枢部署工作“点对点”、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无纸化”,该平台更好帮助生态环保工作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事实证明,有了海量数据与强大算力,生态治理不仅有了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的“千里眼”“顺风耳”,还有了科学分析、有效应对的“智慧脑”“灵巧手”。下一步,丰富生态领域数字应用,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就能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水平。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有利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据预测,到2030年,各行业受益于数字技术减少的碳排放量将达到121亿吨。数字化与绿色化相融合,有助于降低全链条能源消耗,推动生产效率和能源效能共同提升、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让发展质量更高、成色更足。当前,数字化和绿色化不仅是全球发展的重要主题,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孪生体。下一步,不断夯实生态环境科技基础,拓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发展,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转型,我们必定能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让美丽中国不断展现更加壮丽的新图景。——节选自石羚《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加快数字中国建设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需要,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B.生态文明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约数,是因为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C.我党长期一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围绕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目标进行。D.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具有长期性,必须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正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不少压力虽然有根本缓解,但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B.我国在全球绿色低碳竞争中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并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可以为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C.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命运密切相关,对于打破西方社会绿色发展的话语垄断权和意识形态霸权,具有重要意义。D.生态环境问题本质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让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将会产生“1+1>2”的整体效应。3.下列选项,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是()A.三北防护林以乔、灌、草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多种林、多种树合理配置,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B.桤木河生态湿地公园以“最美田园湿地”为特色和主题,因地制宜地规划了水系、水网、水域,计划打造成最具川西平原地域文化特质的乡村水生态走廊。C. 山西省兴县坚持生态林和经济林并重,针叶树和阔叶树兼顾,精心做好后续管护,促进.城乡造绿增绿扩绿,确保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绿一片。D.福建省漳浦天福医院承包经营的漳浦县盘陀镇官陂村集体土地,利用山陇低洼地修建水泥护栏、绿化景观设施、跨水面的拱形石桥和步道,蓄水形成景观湖。4.材料一与材料三都在谈生态文明建设,但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明显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下面选段云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做法体现材料中的哪些观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云阳目前已建成延绵670余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高达75%、居库区第一,全面推行林长制。在筑牢绿色生态底线的同时实现带农增收,推行“工程造林+村护林队+村民公益岗”模式,实现群众增收2200余万元。以创建市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工作为抓手。重点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卫生环境,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强化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山清水秀的绿色开发利用。云阳还扎实推进“三水共治”,深入推进河长制,率先开展河流保护等级评价,对108条河流实行动态定级管理,划分优秀、好、较好、一般、差5个评价等级,及时运用云图像、大数据技术监督,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重点在“建、治、管、改”上下功夫,治理好、保护好、利用好库区最大消落区,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二)现代文阅读I1(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山水》后记冯至1942年的秋天,从过去写的散文中抽出10篇性质相近的,集在一起,按照年月的先后编成一个集子,在封面上题了“山水”两个字,随后又信手写了一篇跋语:十几年来,走过许多地方,自己留下的纪念却是疏疏落落的几篇散文。或无心,或有意,在一些地方停留下来,停留的时间不管是长到几年或是短到几点钟,可是我一离开它们,它们便一粒种子似的种在我的身内了:有的仿佛发了芽,有的则长久地沉埋着,静默无形,使人觉得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我最难忘怀的,譬如某某古寺里的一棵千年的玫瑰,某某僻静的乡村礼拜堂里的一幅名画,某某海滨的一次散步,某某水上的一次夜航……这些地方虽然不在这小册子里出现,但它们和我在这里所写的几个地方一样,都交织在记忆里,成为我灵魂里的山川。我爱惜它们,无异于爱惜自己的生命。 至于这小册子里所写的,都不是世人所谓的名胜。地壳构成时,因为偶然的遇合,产生出不寻常的现象,如某处的山洞,某处的石林,只能使我们一新眼界,却不能使我们惊讶造物的神奇。真实的造化之工却在平凡的原野上,一棵树的姿态,一株草的生长,一只鸟的飞翔,这里边含有无限的永恒的美。所谓探奇访胜,不过是人的一种好奇心,正如菜蔬之外还想尝一尝山珍海味;可是给我们生命的滋养最多的并不是那些石林山洞,而是碧绿的原野。自然本身不晓得夸张,人又何必把夸张传染给自然呢。我爱树下水滨明心见性的思想者,却不爱访奇探胜的奇士。因为自然里无所谓奇,无所谓胜,纵使有些异乎寻常的现象,但在永恒的美中并不能显出什么特殊的意义。对于山水,我们还给它们本来的面目吧。我们不应该把些人事掺杂在自然里面:宋、元以来的山水画家就很理解这种态度。在人事里,我们尽可以怀念过去;在自然里,我们却愿意万古长新。最使人不能忍耐的是杭州的西湖,人们既不顾虑到适宜不适宜,也不顾虑这有限的一湖湖水能有多少容量,把些历史的糟粕尽其可能地堆在湖的周围,一片完美的湖山变得支离破裂,成为一堆东拼西凑的杂景。——我是怎样爱慕那些还没有被人类的历史所点染过的自然:带有原始气氛的树林,只有樵夫和猎人所攀登的山坡,船渐渐远离了剩下的一片湖水,这里,自然才在我们面前矗立起来,我们同时也会感到我们应该怎样生长。山水越是无名,给我们的影响也越大;因此这些风景里出现的少数的人物也多半是无名的:但愿他们都谦虚,山上也好,水边也好,一个大都会附近的新村里也好,他们的生与死都像一棵树似的,不曾沾污了或是破坏了自然。我不能不感谢昆明7年的寄居。昆明附近的山水是那样朴素,坦白,少有历史的负担和人工的点缀,它们没有修饰,无处不呈露出它们本来的面目:这时我认识了自然,自然也教育了我。在抗战期中最苦闷的岁月里,多赖那朴质的原野供给我无限的精神食粮,当社会里一般的现象一天一天地趋向腐烂时,任何一颗田埂上的小草,任何一棵山坡上的树木,都曾给予我许多启示,在寂寞中,在无人可与告语的境况里,它们始终维系住了我向上的心情,它们在我的生命里发生了比任何人类的名言懿行都重大的作用。我在它们那里领悟了什么是生长,明白了什么是忍耐。如今回顾,我仍然爱惜《山水》里的几篇,以及那篇跋语里所说的几段话。因为无论在多么黯淡的时刻,《山水》中的风景和人物都在我的面前闪着微光,使我生长,使我忍耐。就是那些杂文的写成,也多赖这点微光引导着我的思路,一篇一篇地写下去,不会感到疲倦。如今回到北平,眼前的种种陷入比战时更为纷纭的状况,终日坐在城圈子里,再也没有原野的风梳栉我的心灵,而昆明的山水竟好像成为我理想中的山水了。这时我觉得这本小册子与其说是纪念过去走过的许多地方,倒不如说是纪念昆明。1946年冬,写于北平(有修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水》是冯至的散文集,是作者“几十年来,走过许多地方”所留下的纪念,本文重新编写后附在了后面,作为后记。B.这篇后记,既写了对自然的看法,也写了自然给予人无限的精神食粮,表达出自然与人的关系得到高度协调。C. 冯至喜欢朴素,坦白的山水自然,他从原野、小草、飞鸟等方面探寻生命的本真,并从平凡中感受生命的庄严伟大。D.冯至认为最使人不能忍耐的是杭州的西湖,是因为作者受宋元以来山水画家不应该把人事参杂在自然里面的观点的影响。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至是个诗人,学者,语言富于诗与诗的美感,灵活巧妙地调动词语,充满诗意的情怀。文章风格散淡,意蕴深刻。B.冯至散文既有感性的魅力,也有理性的哲思。在作者看来,“生与死,平凡与伟大,瞬间与永恒”等,看似对立与冲突,实则统一。C.冯至散文结合诗意和理趣于一体,作者在小册子里记录下某古寺里的千年玫瑰,某礼拜堂里的名画,……都让他魂牵梦绕,难以忘怀。D.冯至的散文具有中国散文突出的特点:含蓄、飘逸、简明生动,而且诗意盎然,读之如食橄榄,余味无穷,三日口香。8.冯至在《<山水>后记》中说“对于山水,我们还给它们本来的面目吧”,《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也以一些无名的自然风物作为描写对象,并努力还原它们朴素的本来面目。请简要赏析下列文段中的相关自然风物的描写。“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人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是一种热闹,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眼前的世界。”9.冯至在《<山水>后记》中提出对山水的理解,结合全文,请简要探究冯至的“山水”观。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文本一: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元和中,汉肃宗巡狩,告南阳太守问晖起居,召拜为尚书仆射。岁中,迁太山太守。晖上疏乞留中,诏许之。因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是时谷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尚书张林上言:“谷所以贵,由钱贱故也。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以通天下之用。又盐,食之急者,虽贵,人不得不须,官可自鬻。又宜因交险、益州上计吏往来,市珍宝,收采其利,武帝时所谓均输者也。”于是诏诸尚书通议。晖奏据林言不可施行,事遂寝 。后陈事者复重述林前议,以为于国诚便,帝然之,有诏施行。晖复独奏曰:“王制,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禄食之家不与百姓争利。今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盐利归官,则下人穷怨,布帛为租,则吏多奸盗,诚非明主所当宜行。”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重议因发怒切责诸尚书。晖等皆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曰:“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晖因称病笃,不肯复署议。尚书令以下惶怖,谓晖曰:“今临得谴让,奈何称病,其祸不细!”晖曰:“行年八十,蒙恩得在机密,当以死报。若心知不可而顺旨雷同,负臣子之义。今耳目无所闻见,伏待死命。”遂闭口不复言。诸尚书不知所为,乃共劾奏晖。帝意解,寝其事。后数日,诏使直事郎问晖起居,太医视疾,太官赐食。晖乃起谢,复赐钱十万,布百匹,衣十领。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拜骑都尉,赐钱二十万。和帝即位,窦宪北征匈奴,晖复上疏谏。顷之,病卒。(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删动)文本二:元祐七年七月二十一日,偶读《后汉书·朱文季传》,感叹不已。肃宗号称长者,诏书既已引罪而谢文季矣,诸尚书何怖之甚也。文季于此时强立不足多贵,而诸尚书为可笑也。云“其祸不细”,不知以何等为祸,盖以帝不悦后不甚进用为莫大之祸也。悲夫!(选自苏轼《朱晖非张林均输说》)10.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涂黑。帝A卒B以C林D等E言F为G然H得I晖J重K议L因M发N怒O切P责Q诸R尚S书。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寝”,平息、停止,与《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中的“寝”意思不同。B.“谢”,感谢、谢恩,与《鸿门宴》“乃令张良留谢”中的“谢”意思相同。C.“愆”,罪过、过失,与《氓》“匪我愆期”中的“愆”意思不同。D.乞身,指官员因年老而自请退休的委婉说法,也可以称为“乞骸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肃宗很重视朱晖,视察到南阳时,告诉太守问候朱晖,后征召他为尚书仆射。B.因谷价昂贵,县里经费不足,朝廷十分担忧,张林建议实施武帝时期的均输法。C.朱晖因进言触怒肃宗,被下令关进监狱,后来,肃宗下诏赦免了他。D.苏轼认为诸尚书的胆小怕事很可笑,认为他们只关心自己的进用很可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2)若心知不可而顺旨雷同,负臣子之义。14.苏轼《朱晖非张林均输说》对人物做出了评价,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观书有感二首(朱熹)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运用比喻,写半亩的“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B.其一,方塘之所以“清”,既是因为它很深,也是因为它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C.其二,描绘的则是一幅静态之景,写搁浅于江边的蒙冲巨舰今日犹如羽毛飘浮,轻盈。D.其二,“昨夜”与“此日”对比,“枉费”与“自在”对比,在自然现象中寓含规律。16.两首诗都借助形象说理,富有哲理情趣。请你简要分析“形象”与“哲理”之间的关系。(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以流水比喻光阴似箭,表达出心中担忧,时不我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落木”就是落叶,却能营造出宏阔博大的意境,如“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今月曾经照古人”,中秋节串联着古今;“天涯共此时”,中秋节寄托着牵挂。中国人对中秋节一直__①__。当《乡愁》《灯火里的中国》《但愿人长久》这些熟悉的旋律响起,无论身在何处,总能被戳到,被打动。这背后,不再是关于歌曲的共同记忆,而且是割舍不断的亲情牵念,始终是根植于心的家国情怀。也正是基于同宗同源的文化认同、身份认同,中秋节的意蕴足以超越时空,在两岸三地海内外引起广泛共鸣与共情。 近段时间,中宣部等多部门__②__,抵制“唯流量”“唯颜值”的畸形文化,净化文娱行业生态,引导创作回归本源。“去流量化”“去饭圈化”成为今年中秋晚会的一个显著标签,折射出文娱行业激浊扬清的生态之变。从河南卫视主打“非遗的美,超越你想象”,用晚会串联起非遗元素,到陕西卫视以“送你一个长安”为主题,融入秦俑、唐诗、戏曲等内容,这些各有特色的中秋晚会,无不体现着创作者努力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__③__。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中秋节寄托牵挂,串联古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请从构成和表达效果来说说原句表达效果好的理由。(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小时候,家里都有习惯,除夕那天的早上都会剪窗花。用一张张正红色的纸,①,再按照形状用剪刀剪出心仪的模样。窗花,它其实就是剪纸的一种。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的能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并且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的民间剪纸是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剪纸从色彩上分,②。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它如同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③,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这类作品看起来生动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富有传统色彩的事物与点滴,它们就像一朵朵小花,温婉而大方的开着,我们不用刻意的发掘它,只要它静静地绽放着。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达芬奇画笔下的蒙娜丽莎,带给人们无数美好的遐想,殊不知这魅力的背后亦是科学的支撑。那微笑中面部肌肉的张弛、圆润纤手的肌肉条纹,绝对不是一个不懂解剖学的人所能画出来的。材料二: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努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孩子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 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