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ID:83535211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3-07-31

上传者:177****7891
荷塘月色教案_第1页
荷塘月色教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教学重点: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理解本课借景抒情的手法。2、通过品读语言,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复杂的感情。2、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教学方法:以朗读带动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探讨。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自古以来,莲花就为世人所喜爱,中国人爱莲,更把它视为君子。我过古典诗词中描写莲的也不再少数,宋代的著名诗人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看到了它,也道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佳句。然而这些都是白日赏莲,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看一看月色中莲是什么样子的。二、作者简介名: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时:1898年—1948年现代地:浙江绍兴、扬州作:散文集《背影》诗集《踪迹》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感知课文1、快速朗读课文,同时思考:①文章题目既然是“荷塘月色”,那究竟哪几段文字是写荷塘,哪几段文字是写月色?②文章的文眼是什么?明确:4、5、6段着重写了月色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读第四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荷叶田田的裙形态美荷花零星的、白色荷塘袅娜、羞涩荷波像闪电般动态美荷香缕缕流水脉脉的静态美3、修辞手法:通感定义: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缕缕清香渺茫的歌声(嗅觉、听觉)光与影奏着的名曲(视觉、听觉)例如:江南说的是吴侬软语。她笑得很甜。4、品读第五段和第六段,找出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四、合作探究1、炼字,文中有很多动词运用的极为传神,如“泻”“笼”“浮”“画”,如果把它们换成其他字好不好,为什么?2、作者为什么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写采莲的“热闹”有何用意?明确:1、“泻”字写出了月光直泻而下的壮美;“浮”写出了如梦如幻的感觉;“画”比“印”要好,“印”显得太过死板,而画字不但灵活,更把月光想象成一位妙手天成的画家,更雅致。2、江南采莲图自然的牵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种乡愁正是当时作者苦闷矛盾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五、文章结构明线:院子——小路——荷塘——回家暗线:不静——寻静——得静——不静总结:圆形结构六、作业文章写景层次分明,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忧愁和喜悦交织在一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凝练而传神;运用比喻、联想、通感等手法把景象表达的极其真切而富有韵味。请就文章写景的部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也可就其中某一句来写)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荷香月色图静、美、梦江南采莲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