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Word版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Word版

ID:83519619

大小:920.1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3-07-08

上传者:老李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Word版_第1页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Word版_第2页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Word版_第3页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Word版_第4页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Word版_第5页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Word版_第6页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Word版_第7页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Word版_第8页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Word版_第9页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Word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年度高一年级下学年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二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节。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吉布提是非洲之角地区最小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地处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国土面积2.32×10⁴km²,自然资源贫乏,2021年人口约100万人。该国自独立以来社会、政治环境均比较稳定。下图示意1990~2019年吉布提移民群体流向各大洲(地区或国家)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吉布提移民群体流向西欧与北美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B.经济水平C.距离远近D.文化习俗2.吉布提一直是传统的“移民跳板国”,最主要是由于吉布提()A.地理位置特殊B.国家政治稳定C.经济水平高D.交通运输业发达3.限制吉布提人口容量提高的首要因素是()A.消费水平B.资源数量C.科技水平D.区域开放程度【答案】1.C2.A3.B【解析】【1题详解】

1由材料可知吉布提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数据显示吉布提移民群体流向西欧的人数一直高于北美,因此距离远近是影响移民群体流向差异最主要的因素,吉布提离西欧更近,C正确;移民群体选择的交通方式差异不大,A错误;西欧与北美经济发展水平都很高,B错误;文化习俗对移民群体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2题详解】结合题干和材料可知,吉布提地处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许多国家的移民通过吉布提流向西亚、欧洲(西欧)等地务工,因此吉布提成为传统“移民跳板国”的最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特殊,A正确;国家政治稳定会促使其成为“移民跳板国”,但不是主要原因,且吉布提政治稳定是独立以来才有的情况,与问题中的一直是“移民跳板国”的时间不符,B错误;由材料可知吉布提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因此其经济水平不高,推测其交通运输业不发达,CD错误;故选A。【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吉布提自然资源贫乏,因此限制其人口容量提高的首要因素是资源数量,B正确;吉布提经济落后,消费能力弱,科技水平低,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低,但都不是限制吉布提人口容量提高的首要因素,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但是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兼容型城镇化”是指动态生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从事非农和农业双重职业,或者居住在乡村、但主要从事非农职业的城镇化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杭州周围地区“兼容型城镇化”现象形成,主要是因为杭州市()A.市中心商业衰落B.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C.生态环境质量下降D.建设用地严重不足5.在我国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城,二三产业不发达但仍存在“兼容型城镇化”现象,主要是因为县城()A.房地产业发展B.公共服务较好C.交通运输便利D.环境质量较好【答案】4.B5.B【解析】【4题详解】结合“兼容型城镇化”的概念分析,杭州二三产业发达,制造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农业转移劳动力就业选择多,乡村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城市功能外溢明显,表现在城市消费需求在乡村的延伸,形成了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等经济新业态,形成“兼容型城镇化”现象,因此主要是因为杭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B对;杭州市中心商业繁华,生活质量上升,与建设用地严重不足无关,ACD错。故选B。【5题详解】县城以教育、医疗为代表的公共服务明显要好于乡村,吸引农村人口去城里上学、接受医疗服务等,使农民在县城购房,但许多人的工作仍然是在农村,形成“兼容型城镇化”现象,B对;是农民进城购房推动了县城房地产业发展,因果倒置,A错;交通运输便利有利于“兼容型城镇化”现象形成,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C错;县城人口密度大,环境质量不一定优于农村,D错。故B选项正确。【点睛】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2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北京四合院坐落于都城之中,历史悠久,营造技艺及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是中国北方四合式民居建筑的典型样式,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基本的平面布局,规模大致分为大四合院、中四合院、小四合院三种,其中大四合院为府邸、官衙用房,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为普通居民的住所。北京四合院选择环境讲究藏风聚气,干净清爽,平坦舒缓;整体布局房房相离,宽敞舒适,布局严谨;内部装饰色彩鲜活,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下图示意北京四合院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明清时期制约老北京普通民居四合院的建造规模的主要因素有()①自然环境②封建体制③城市规划④建造成本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为了充分体现风雅备至的北京四合院文化,可以在()A.柴房内悬挂书画佳作B.庭院前拆除影壁墙C.庭院里布置吉祥物象D.外墙加装玻璃窗户【答案】6.D7.C【解析】6题详解】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自然环境相对优越,有利于房屋建设;①错误;由于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同阶层人群建设房屋(四合院)的规模都要符合当时封建礼制的要求,②正确;明清时期,北京为都城(京城),城内土地有限,老北京普通民居四合院及装饰风格受到封建体制和城市道路、街巷规划的约束;③正确;老北京普通民居四合院的建造规模不太受建造成本的制约,经济允许可以修建规模大的四合院,④错误;D正确;故选D。7题详解】

3由材料可知,北京四合院选择环境讲究藏风聚气,干净清爽,平坦舒缓。书房或卧室才是悬挂书画佳作最合适的场所,而柴房内悬挂书画很明显不合时宜;A错误;庭院前的影壁墙主要是为了遮挡大门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大门的出入口,避免外人直视庭院,且使门前形成一个空场(缓冲之地),显得十分气派、开阔,可以更好地保护院里主人的隐私,拆除影壁墙不符合藏风聚气的要求;B错误;在庭院里布置吉祥物象,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能够充分体现风雅备至的北京四合院的庭院文化。C正确;北京四合院外墙一般无窗或有小窗,但加装现代的玻璃窗户,有损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形象,不符合藏风聚气的要求;D错误;故选C。【点睛】北京四合院建筑物要符合当时的文化要求,四合院体现北京城的文化,中国北方四合式民居建筑的典型样式,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基本的平面布局。荠菜也叫“报春菜”(如图),为春季野菜之王,是我国食用历史最为悠久的野菜之一,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广。其环境适应性强,具有风味独特、天然无污染、安全无农残、营养价值高、药食同源等特点。民间流传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说法,春天吃荠菜可利肝气、降血压,还可以明目去火。近年来,城市居民对荠菜青睐有加,其价格曾一度高于猪肉价格,因此许多城郊农民纷纷在自家地里建起塑料大棚改种荠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驱动许多城郊农民纷纷在自家地里改种荠菜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条件B.市场需求C.农业技术D.土地资源9.下列省市中,城郊农民不需要采用塑料大棚种植荠菜的是()A.山西B.上海C.海南D.山东10.近年来,许多城郊农民纷纷在自家地里建塑料大棚改种荠菜直接导致()A.消费能力下降B.荠菜品质明显降低C.生产成本降低D.荠菜价格有所回落【答案】8.B9.C10.D【解析】【8题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荠菜的需求量增大,且种植荠菜的经济效益比种植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高,所以影响城郊农民改种荠菜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B正确;故选B。【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农民在自家地里建起塑料大棚,说明此地冬季气温偏低,需要改变热量条件。海南位于热带地区,冬季气温高,不需要建设塑料大棚。C正确;故选C。【10题详解】

4由于农民改种荠菜现象增多,荠菜的种植量增加,导致市场上荠菜供过于求,价格有所下降。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等。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部署与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革新,推动着地方高度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物流、化工等各个工业领域。下图示意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各省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指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据图推测我国工业智能化()A.西部地区平均密度指数大B.东北地区梯度落差较小C.中部和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相同D.东部地区整体水平较高12.推测吉林、湖北、重庆等省市工业智能化发展较好根本得益于()A.政策大力扶持B.工业基础良好C.科技水平先进D.交通条件便捷【答案】11.D12.B【解析】【11题详解】由图可知,西部地区大多省级行政区工业机器人密度指数较小,A错误;东北地区工业机器人密度指数差值较大,说明其内部工业智能化梯度落差较大,B错误;中部地区工业智能化平均水平低于东部地区,C错误;东部地区工业机器人密度指数平均较大,反映出整体工业智能化水平较高,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吉林省、湖北省和重庆市的汽车产业发达,带动周边重工业发展,而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重要倾向就是汽车产业,故吉林、湖北、重庆等省市工业智能化发展较好根本得益于良好的工业基础,B正确。一个地区的工业基础较弱,即使有政策扶持,也很难实现较好的工业智能化发展,A错误。相较于我国发达省份或城市,吉林、湖北、重庆三地的科技发展程度相对较低,C错误。交通条件便捷并不能直接决定工业智能化的发展,它更多地影响到工业产品的流通和市场的拓展,D错误。故选B。

5【点睛】一个健全的工业基础将有助于产业链的完善、技术的应用和人才的培养,从而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全面提升。地铁站的节点维度能衡量站点对客流的吸引力,节点维度越高,站点越繁忙。地铁站的客流状况受到周边区域影响。下图示意广州市部分地铁站点的节点维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导致海珠区东部和西部节点维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资金需求B.人口密度C.环境质量D.地形地势14.广州中央商务区(CBD)最可能位于()A.越秀区北部B.天河区西部C.白云区东部D.海珠区南部【答案】13.B14.B【解析】【13题详解】根据示意图判断,海珠区整体西部节点维度高,东部节点维度低,结合材料分析,海珠区西部人口流量大,东部人口流量小,这主要与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有关,B正确;地铁在地下建设,资金需求东西部差异不大,A错误;环境质量对地铁建设没影响,C错误;地铁建在地下,地形地势对其影响小,D错误。故B选项正确。【14题详解】由图可知,天河区西部有多条地铁线交会通过,节点维度最高,说明该地区人流量大,最可能是中心商务区所在,B正确,排除ACD。故B选项正确。【点睛】评估网络节点重要度的指标有很多,一般是从节点的度、介数、连通度等拓扑结构或脆弱性指标进行衡量,但是地铁网络的节点重要度评估还需结合地铁网络的实际情况,不仅要反映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还应体现车站周边的经济水平以及集散旅客、连接其他交通方式的能力。露天开采是指移走煤层上覆的岩石及覆盖物,使煤炭敞露地表方便开采,通常将井田划分为若干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在空间上形成阶梯状,是煤炭开采的一种主要生产方式,具有单井规模大、效率高、集约性强、事故率低等显著优势。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省区露天煤矿数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15.新疆大规模露天开采煤炭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有()①高山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水资源短缺③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严重④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6.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集中分布于()①西北地区②华北地区③东南沿海地区④西南地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5.D16.B【解析】【15题详解】高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开采条件差,不适宜露天开采,故新疆的露天开采煤炭对高山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①错误;新疆深居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全年少雨,露天开采煤炭导致开采区及其附近地区径流减弱甚至消失,进一步导致水资源缺乏,②正确;露天开采煤炭产生一定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③正确;新疆露天煤矿开采一般选择在海拔较低、地势起伏小的平坦地区(盆地),且新疆干旱少雨,水土流失较轻,④错误。故选D。【16题详解】由图可知,我国露天煤矿在西北地区集中分布的数量最多,其中有内蒙古、新疆、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①正确;其次集中分布在北方地区,其中有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省,②正确;再次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其中有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④正确;东南沿海地区基本没有露天煤矿分布,③错误。故选B。【点睛】露天开采,指的是从敞露地表的采矿场采出有用矿物的过程。露天与地下开采相比,优点是资源利用充分、贫化率低,适于用大型机械施工,建矿快,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劳动条件好,生产安全。但需要剥离岩土,排弃大量的岩石,尤其较深的露天矿,往往占用较多的农田,设备购置费用较高,故初期投资较大。此外,露天开采,受气候影响较大,对设备效率及劳动生产率都有一定影响,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形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7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地带,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较大,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该省气候差异大,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2015年,全省常住总人口为2.59×107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8%。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密度大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图1分别示意1990年、2015年甘肃省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其中甲位于较宽的黄河谷地,乙地处祁连山深处,图2示意1990~2015年甘肃省人口分布重心迁移轨迹。(1)描述1990~2015年甘肃省人口分布呈现的主要特征。(2)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因素一般与人口密度之间呈正相关,试结合1990~2015年甘肃省人口最密集区分布情况,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3)结合甘肃省地形情况,说明地形因素对甲、乙两地区人口密度大小的影响。【答案】(1)甘肃省人口分布始终处于不平衡状态,空间差异仍较大,形成了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的分布格局;全省人口分布重心逐渐向西北方向迁移,人口分布的均衡性发展态势增强。(2)

8甘肃省东南部初始人口密度大,整体经济发展好,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吸引外来人口集聚,且交通条件好,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人口集聚速度快,因此人口密度大。(3)甲地区海拔较低,地形较平缓(地势起伏小),生存环境较好,人口较稠密;乙地区位于山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生存条件较差,人口稀疏。【解析】【分析】本题以甘肃省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和甘肃省人口分布重心迁移轨迹图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甘肃省人口分布呈现的主要特征、甘肃省人口最密集区的影响因素、地形因素对人口密度大小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图1可看出,无论左图还是右图,都反映出甘肃省人口分布处于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的分布格局,空间差异较大;由图2可知,人口重心分布轨迹,表现为纬度升高,经度变小,即向西北方向迁移,故表现出人口分布的均衡性发展态势增强。【小问2详解】依据题意,本题即要求回答甘肃省人口最密集区(由图1可知是甘肃省东南部)人口稠密的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中的经济方面的拉力因素。甘肃东南部地区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城镇密集、工业发达,人口多。由此可得出该地人口稠密的经济因素一般都是经济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吸引外来人口迁入;且交通条件好,减少了人口迁移的阻力,人口集聚速度快。【小问3详解】由材料“甲位于较宽的黄河谷地,乙地处祁连山深处”可知,甲位于河谷地带,因此地形特点是海拔较低,地形较平缓(地势起伏小),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附近,海拔较低等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造成生存环境较好,农业基础好,有利于发展经济,故人口较稠密;而乙位于祁连山地区,地形表现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造成生存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故人口稀疏。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特色小镇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产生,在推动城镇化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地区创新发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国特色小镇以农业、工业和商业为主,但近年来,特色不显著、市场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依然严重。下图示意我国特色小镇的分布。

9(1)描述我国特色小镇的分布格局。(2)分析我国特色小镇形成所依托的有利条件。(3)针对目前特色小镇出现的问题,试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答案】(1)总体呈现东南多、西北少(或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初步形成部分集聚区。(2)依托地形,在平原地带、气候良好的地区,形成农业主导型特色小镇;依托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会促使特色小镇在空间上的集聚;依托科技优势,存在大量的工业型特色小镇;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商业和文化优势,形成典型的商业贸易小镇等。(3)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产业融合,深挖当地历史文化与资源基础;充分融入科技要素;坚持市场化经营,提高服务业水平;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便捷程度,弥补区位劣势;合理优化小镇空间布局,协同区域发展,提高特色小镇知名度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我国特色小镇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特色小镇分布、区位条件和应对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我国特色小镇分布不均,整体上东南较多,西北较少,在东部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部分特色小镇集聚区。【小问2详解】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地区依托不同优势发展特色小镇。依托地形,在平原地带、气候良好等农业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形成农业主导型特色小镇;依托自然资源和科技优势,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大量的工业型特色小镇;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拥有商业和文化优势的地区,形成典型的商业贸易小镇等。【小问3详解】

10结合材料“特色不显著、市场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依然严重”可知,特色小镇问题主要为特色不显著和市场参与程度不高。针对特色不显著,特色小镇在发展中应深挖当地历史文化,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产业融合;同时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融入科技要素,让特色产业更具特色。针对市场参与程度不高的问题,特色小镇应坚持市场化经营,努力提高当地服务业水平,优化小镇内空间布局,与区域内其他地区协同发展,提高特色小镇知名度,扩大市场;同时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便捷程度以弥补特色小镇的区位劣势。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距成都市区仅95km的西岭雪山,因其兼蓄南北的文化气质,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骚客的赏玩之地。发展至今,西岭雪山风景区已成为总资产近10亿元、年接待70万人次、年产值在1.5亿元左右的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下图示意西岭雪山冰雪旅游地开发模式。(1)指出西岭雪山冰雪旅游旺季出现主要季节,并说明原因。(2)评价西岭雪山冰雪旅游的发展条件。(3)西岭雪山需要突破淡季进行营销创新,试对此提供合理性建议。【答案】(1)季节:冬季。原因:冬季冰雪资源较丰富,特别是正值学生寒假和春节假期,游客数量最多。(2)有利条件:周围人口稠密,经济水平较高,潜在客源市场需求大;交通方式多样,交通便捷;冬季冰雪资源丰富,冰雪文化活动多;与周围各景点地域组合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体验需求等。不利条件:冰雪资源条件相较北方地区弱;雪期较短,冰雪活动持续时间短;影响力较弱,辐射范围有限;储雪难度大;自然灾害较多。(3)跨区域整合,打造综合冰雪旅游产业,形成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创新营销方式,增加淡季与客户接触的机会;拓展营销渠道,使用新媒体等形式多样化宣传。【解析】

11【分析】本大题以西岭雪山冰雪旅游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规划、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解】西岭雪山冰雪旅游旺季出现的主要季节对雪资源的要求较高,冬季温度低,冰雪资源较丰富,加上正值学生寒假和春节假期,游客数量最多,冰雪旅游活动的需求量大,故西岭雪山冰雪旅游旺季出现的主要季节为冬季。小问2详解】评价西岭雪山冰雪旅游的发展条件可以从有利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入手,具体可以分别从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角度分析。有利条件上,周围人口稠密,经济水平较高,潜在客源市场需求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式多样,交通便捷;结合上题可知,冬季冰雪资源丰富,冰雪文化活动多;从西岭雪山冰雪旅游地开发模式图可以看出与周围各景点地域组合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体验需求等。不利条件上,冰雪资源条件相较北方地区弱;纬度低,雪期较短,冰雪活动持续时间短,储雪难度大;作为新兴冰雪旅游地,影响力较弱,辐射范围有限;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运动活跃,自然灾害较多。【小问3详解】突破淡季进行营销创新可以从旅游产品品类、营销方式、营销渠道等方面进行建议。具体来看有,跨区域整合,打造综合冰雪旅游产业,形成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潜在游客;创新营销方式,增加淡季与客户接触的机会,增加曝光度;拓展营销渠道,使用新媒体等形式多样化宣传,丰富信息的传播方式。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厦门翔安大桥(如图)是福建省一次性投资额最大、整体桥面最宽、跨海段采用钢箱梁最长、下沉式隧道最长的桥隧综合跨海通道工程。翔安大桥跨海段下部承台、桥墩、跨海段上部均采用预制装配化施工(在预制场整体预制加工构件,然后运输至现场起重吊装),提高了施工精度控制,这种“拼积木”式的施工工艺在福建省桥梁建设中首次应用。翔安大桥为厦门岛东部海域的第二条进出岛通道,主桥于2023年1月17日正式通车,跨岛只需5分钟车程。(1)简述装配化施工技术在建设厦门翔安大桥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2)试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厦门翔安大桥成为福建省投资最大工程的原因。(3)指出翔安大桥的建设对厦门市交通与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12【答案】(1)在工程质量方面,提高了施工精度控制;降低人员海上作业与高空作业的风险,将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恶劣天气、海域环境对施工的影响;减少施工区域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2)海域宽阔,桥梁跨度大,工程规模大;桥、隧结合,海底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夏季多暴雨,多台风活动(气象条件复杂),影响施工,技术要求高;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要求高等。(3)完善厦门市城市路网;完善进出岛交通通道体系;促进翔安区的开发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厦门市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新通道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厦门翔安大桥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装配化施工优势、工程投资大原因及大桥建设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可知,装配化施工是指在预制场整体预制加工构件,然后运输至现场起重吊装。在预装场预制加工构件,可以提高施工精度控制,保证大桥工程质量;不用现场制造,降低了施工人员海上作业和高空作业的风险,保证施工人员施工安全;在其他地区预制,可以提高大桥整体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也可以减少恶劣天气和海域环境等对施工产生的影响;不在施工区域生产构件,可以减少对大桥施工区域产生的环境污染,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小问2详解】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厦门翔安大桥处海域宽广,桥梁跨度较大,工程量巨大;该地海底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需要桥隧结合,工程难度大;当地为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且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对施工的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大桥为跨海大桥,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要求高,建材成本较高。【小问3详解】修建翔安大桥可以完善厦门市交通运输网,加强各区域交通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翔安大桥为厦门岛东部海域的第二条进出岛通道,完善了进出岛交通通道;促进翔安区开发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完善交通网,对厦门市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新通道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