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北校区)高三三模语文(原卷版)

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北校区)高三三模语文(原卷版)

ID:83516599

大小:191.5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3-07-07

上传者:老李
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北校区)高三三模语文(原卷版)_第1页
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北校区)高三三模语文(原卷版)_第2页
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北校区)高三三模语文(原卷版)_第3页
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北校区)高三三模语文(原卷版)_第4页
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北校区)高三三模语文(原卷版)_第5页
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北校区)高三三模语文(原卷版)_第6页
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北校区)高三三模语文(原卷版)_第7页
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北校区)高三三模语文(原卷版)_第8页
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北校区)高三三模语文(原卷版)_第9页
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北校区)高三三模语文(原卷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北校区)高三三模语文(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仁寿一中北校区2023届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山水可居可游,但山水之游并非我们当今的“旅游观光”。山水可游首先是对心性的陶染,追求精神愉悦和德性完满的乐游。孔子曾发出“吾与点也”的喟叹:在早春三月,与诸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曾点志在自然山水中沐浴、吹风、歌咏,显示出超然、清远、乐道的心性,“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孔子高度赞赏这种将日常山水化入精神世界的生活方式,在乐游山水中洞彻天道、开阔心志。②陶渊明同样在山水田园中获得了精神的超越,自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生性热爱山水,尘世中的各种事务是对人的羁绊,回归田园使人重新恢复了自然本性。正是在自然山水中,陶渊明体验到“心远”的超凡脱俗之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在山水天地间,可使人的精神超脱现世的纷扰,洞察人世和政治的幽微,得到内在的宁静和睿见。③山水也具有宜居、宜学的性质。尽管人世充满劳作的艰辛,人类仍可诗意地栖居在天地山水之间。人在日常劳作之余,还能仰望天空、俯瞰大地,置身山水之间体悟宇宙天道未显明的东西。作诗乃是领略未昭明的天理的一种方式,将人的生活引向原初的自然。王维描绘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等,都展现了诗意栖居的美好意象。山水亦是人学习的对象,老子曰“道法自然”,庄子言圣人“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自然山水是人静观体道、领略“大美”的对象,人们也能在乐居山水中静心品读、游心于宇宙万物之自然。④山水可近可远,小桥流水人家便是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桃花源”式山水环境则是远离尘世的精神生活。像江南水乡就在我们生活世界的周遭,江南的山水、园林、村落,具有悠闲、自在、隐秀、幽微的特质,这样的山水文明更注重灵魂秩序和政治秩序的构建。这种悠闲、隐逸的内敛特性,有益于个人和政治形成节制的精神,个体不会过于追求欲望的满足,政治不会走向过度的对外侵略和扩张,寻求帝国的辉煌。山水介于此世与超越性的彼世之间,乃是隐逸和世俗之地的分界处,可视为此世的超越之地(赵汀阳《历史·山水·渔樵》)。⑤山水是历史的见证者,出没于山水之间的渔樵深谙历史之道。“青山青史谁千古,输与渔樵话未休”

1(刘大坤《新居口号》)。处于山水之间的渔樵,静观青山和青史,穿梭于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通过永恒的山水来反思变动的历史和人世。渔樵如哲人般深入思考宇宙、政治、人世变迁和稳定之道,思考无常与有常、俗世与超越之间的关系(张文江《渔樵象释》)。渔樵“话未休”是对历史、政治的不懈探索和追问,因此,山水文明背后隐含着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的深刻问题。渔樵隐逸于山水之间,又显露于大地,悠闲且深邃,阅尽历史沧桑、人间冷暖,具有内在的超越精神。(摘选于《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点志在自然山水中沐浴、吹风、歌咏,体现了他将日常山水化入精神世界的生活方式,在乐游中体悟大道的愿望。B.人世劳作艰难,但人类依然可以诗意地栖居于天地,以作诗的方式传达出自然昭明的天理,引人入原初的自然。C.山水可近可远,“近”是指身边的日常生活,“远”则是远离尘世的精神生活。山水介于此世与超越性的彼世之间。D.“渔樵隐逸于山水之间,又显露于大地”是指渔樵虽生活在山水中但非与世隔绝,依然关心着历史沧桑、人间冷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包含了三个部分,主要从“山水可居可游”“山水宜居、宜学”“山水可近可远”阐述山水的作用、性质及内涵。B.本文大量引用古诗句和名言,而这些引用有些可作为事实论据,有些可作为道理论据,使文章的论证真实可信。C.作者引用老庄的名言是为了表明山水是人静观体道、领略“大美”的对象,从而进一步表明山水“宜学”的性质。D.写渔樵静观青山和青史,不懈探索和追问历史政治,是为了交代山水文明背后隐含着政治、历史哲学等问题的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所说的“山水之游”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的“旅游观光”,前者更注重精神愉悦和德性完满。B.自然山水天地,可使人的精神超脱现世,洞察世事,得到内在的宁静和睿见,这是陶渊明能写出佳句的原因之一。C.山水文明更注重灵魂秩序和政治秩序的构建。它的特性有益于个人和政治形成节制的精神,因此我们要以自然为师。D.苏轼的《前赤壁赋》就属于“通过永恒的山水来反思变动的历史和人世”的作品,饱含着作者的探索和追问。(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类气象知识的积累,来自对云和其他天气现象的观察。早在农耕时期,人类便懂得仰观天时,俯察地理,总结观察天空中云的认识经验,寻找有利的农业生产条件。管子说:“云平而不甚。无委云,雨则速已。”说明那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云可以预示天气变化。古人对云的观察和思辩,将云的宏观典型特征描绘成图画,便成为云图(能反映天空中云的尺度、形状、纹理、分布等特征的图片集)的雏形。据考证,中国出现的古代云图可以追溯到西汉以前,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天文气象杂占》有多幅手绘云图。在中国古典诗文中,“云”有着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诗经》有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云”是爱情的见证;游仙诗中,“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云”则是仙境的象征;田园诗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则是超然的写照。中国诗人对云的偏爱,可见一斑。“云”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投射,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节选自《云与中国》有删改)材料二:简单来说,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者它们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当太阳光照在地球表面,水(包括江河湖海以及动植物的水分)遇热形成水蒸气,而空气中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会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形成云的外观。云对于地球来说极为重要,因为它是水循环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云继续上升冷却或云外不断有水汽输入云中,致使上升气流再也无法“托住”它时,这些水汽凝结物就会从云中降落,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天气,水便返回地表,或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随后再蒸发(汽化)、凝结(凝华)、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节选自《云的形成》有删改)材料三:去年6月,卢森堡一名飞行员在个人媒体上发布了一张中国天空的雷暴云的照片。他写道:“在北京-上海航线上飞行,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活跃而美丽的雷暴锋面。出现在我们左边的云几分钟之前还没有出现在雷达上,突然就带着闪电长出来。当我们靠近的时候,看到云团将覆盖我们的航路,我们不得不绕飞10公里躲避。这个云团每分钟长高5000/6000英尺,如果我们没有远远地避开它,势必给飞行安全造成危害。”根据统计,因为天气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中,40%都是因为积雨云造成的雷暴、暴雨和大风天气。

3积雨云结构示意图(单位:公里)材料四:“观云识天”是由政府间国际气象合作机构世界气象组织(WMO)确定的2017年世界气象日主题。WMO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在主题日致辞中如此强调云的作用:云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同时还在调节地球能量平衡、气候和天气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可以帮助驱动水循环和整个气候系统。去年6月23日,盐城阜宁、射阳地区的龙卷风造成了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道路受阻等灾害。人们震撼于这类难以预报的灾害天气,却常忽略一个事实:这类灾害多产生于对流活动旺盛的积雨云。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表示,本次主题从微观出发,更能贴近公众认知。上海气象学会秘书长徐建中认为,观云识天就是要培养人们敬畏自然、防灾减灾的意识。通过云去了解更多的大气运动过程,比如雾霾和灾害性天气。在中国气象网联合新华网推出的2017年气象热点话题中,“城市防灾减灾”被公众票选为5个热门词之一。“云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了解云对于预测天气条件、模拟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预测可用水资源极为重要。”(节选自《观云识天,可读懂“云”对生活的影响》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观云的历史十分悠久,通过对云和其他天象的观察,人类积累起日益丰富的气象知识。B.云对地球来说极其重要,不仅因为它是水循环中的重要一环,还因为它在中国古典诗文中的重要地位。

4C.积雨云对飞行安全有影响,它导致了40%的航班延误,并可能导致龙卷风等无法预报的多种灾害。D.积雨云云体庞大,垂直高度可达10公里以上,可能带来大风、冰雹、强降雨、浓雾等灾害性天气。6.中央财政每年对气象事业投入数十亿元以研究云等天气现象,你认为值得吗?请结合文本分析。(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门缝里看戏卞毓方闲来重温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五柳先生的想象力使我豁然开朗,我没有跟他“舍船,从口入”,而是折回头,走进另一条时间隧道。那年头,我五岁半。祖父带我看过一出京戏《失空斩》。几年后才知道,演的是《三国演义》的《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当时却懵懵懂懂,不明白啥叫“京”,啥叫“戏”,三国人物为啥长成、穿成那个模样,讲话为啥总装腔作势,平常为啥在街上看不见他们,难道是单独住在一个叫三国的地方?一切都云里雾里,稀里糊涂。心头痒痒,觉得太玄妙,太神秘。很想再看一次。那是另一个世界,灯光灿亮,景色辉煌,人物相貌齐楚,气宇轩昂,一动一静、一言一语都像是在天国,绝不是我们所在的人间——正因此,要看就得付费;正因此,票再贵也有人争着买。平日瞅那些看过戏的,逢人就得意扬扬地炫耀,似乎打剧场坐一坐,自己也成了舞台人物。祖父啥时再看戏呢,天晓得。我是小孩子脾气,上午栽树,下午就想吃果子。戏票分三等,我记住了,最便宜的是五分钱。对于穷人,五分钱是什么概念?不清楚。我也不觉得我们家特别穷,左邻右舍,看上去都差不多。是日午前,天朗气清,母亲在屋后小洋河的码头洗衣服。我站在后面哼:“我要五分钱,我想看戏。”母亲摸摸口袋,又缩回手,不同意。不给我就不走,一直站着磨。母亲是疼我的,每当我和大姐、二姐闹别扭,母亲不问青红皂白,总是站在我这一边。这天,母亲洗完衣服,却头也不回,径自走了。断念,知道这戏票是买不成了。午后,我到底不死心,又一个人跑去剧场。

5剧场在小镇的中心,正门朝北,有人查票。大人可以免票带一个小孩,所以已经有一帮小孩在门口混,诀窍是见人就堵,一个劲地喊“爷爷”“伯伯”,然后扯着人家的胳膊,大摇大摆闯进去。瞅着眼热,但学不来。南门,即后台,也有人把守,刚想走近瞄一眼,立刻遭到当头棒喝。转来转去,转到西南门。那是扇木门,右侧有道竖形的裂缝,约一拃长,中间像被小刀挖过,有拇指宽,状如一只狭长的细眼,我踮起脚,还是够不着,看来是比我高的孩子干的。剧场南边临河,我去河浜搜索了一圈,捡得几块半截砖头。转回去,门眼已被一个大孩子占领,也许那洞就是他挖的。无奈,只得在一旁干站。他故意激我,大呼好看。我让他讲讲怎么好看。他说,两个女的站在台上,穿的衣服好看,头上插的簪子好看,一扭一摆好看,后面的布景也好看。他没文化,我已经在私塾读了一年,刚才在正门,看到海报上写的是盐城淮剧团,演的是《西厢记》。好不容易等到他大发慈悲,把门眼让给我。我垫好砖头,站上去,勉强够到,闭上左眼,拿右眼对着,却是一片漆黑——门里有人挡着。难怪那大孩子放弃,他看不到了。过了一段时光,中秋节,私塾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剧场,老地方,仍是西南门。谢天谢地,门眼还在,也没有旁人,我随身带了两块泥砖,垫着正好。这回是建湖淮剧团,剧目是《秦香莲》。因为缝隙太窄,角度又偏,只能看到半个戏台,人物面对观众,于我仅是个侧影。俗话说“门缝里看人——把人瞧扁了”,是说把人看小了,或者扁平化了。我倒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更聚焦,更诡秘。往小了说,有点像把两掌并拢,从掌缝里瞧风景;往大了说,仿佛从两壁夹峙的缝隙觑探蓝天。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特殊的与众不同的视角,你要是没经历过,就很难理解什么叫山阻水隔的世外桃源,什么叫让人叹为观止的“一线天”。干扰也有,一位观众蹭到了门前,正好遮住我的视线。我比前番来得机灵,清了清嗓子,奶声奶气地求人家:“大叔,让开一点好吗?”那人立马移开了。《秦香莲》的戏,我没看过,但剧情听过若干遍,打从抱在母亲怀里起,到蹒跚学步听邻家妇女拉呱,到夏夜乘凉听大人讲故事。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进京赶考,中了状元,招为驸马。秦香莲扶老携幼,到京城寻夫。陈世美忘恩负义,不认贤妻,并派人谋杀。开封府包拯包大人主持正义,判陈世美死罪。公主与太后出面求情,包拯铁面无私,最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6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我怒放的心花中有一朵是:哪天我挣了钱,要买头排的票,把他们剧场的戏挨个看完;如果钱有富余,就买好多张票,送给那些穷人的孩子。半个世纪后,我历尽沧桑,风尘仆仆还乡。像武陵人重访桃花源,我去探望那座老剧场。它外形虽然苍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功能完好,不时还有演出。我大喜过望,向陪同的朋友提出想看一场淮戏。这是乡愁,这是盐阜大地的文化结晶,另一种生命的盐分。朋友积极安排,钱嘛,自然不用我掏。我掏的是热泪——没有人知道,此刻,我又变回了那个从门缝里看戏的小男孩。(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由重温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起,既是为了借此“走进另一条时间隧道”,自然引出下文,也为后文抒发情感张本。B.文中对祖父着墨不多,但这一人物不可或缺,是他把“我”带进了戏曲文化的天地,使“我”后来陶醉其中甚至影响了学业。C.“我”在南门被当头棒喝,在西南门的位置被别人抢占,挨到时门眼又被挡住,体现出“我”看戏过程的曲折与看戏的执着。D.“我”幼时的愿望除了尽情看戏,还想买票送给穷人的孩子,说明“我”在穷困的处境中仍然能够推己及人,有善良的品性。8.本文题目为“门缝里看戏”,文中对幼年时门缝里看戏的经历已记叙完整,为什么还要增加最后一段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9.散文与小说本是两种文体,但二者有许多共性。小说可以散文化,散文也可以小说化。这篇散文运用了哪些小说的笔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7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①。”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言:“准阴阳家,用二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摘自《贞观政要·论务农》)【注】①增加兵卫仪仗的规模,使礼节齐备。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B.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C.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D.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欲不夺农时”与“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夺”字含义不相同。B.“克己自励耳”与“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字含义相同。C.“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与“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两句中的“率”字含义相同。D.“敦行礼让”与“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8贞观二年,京城蝗虫猖獗,太宗到田野视察,吞下蝗虫,自此蝗虫不再成灾,这里虽有迷信的成分,但体现出太宗以民为本的思想。B.贞观五年,主管大臣上书在二月为太子举行加冠礼,太宗认为二月举行会影响春耕、妨碍农事,于是下令将加冠礼仪改在十月举行。C.贞观十六年,米价较低,太宗认,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采取提高粮价、减少赋役、不占用农时等措施,让百姓更加富裕。D.唐太宗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推行礼仪谦让的风气,要求乡间的百姓年轻的尊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让百姓既富裕又有尊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2)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①苏轼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②。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③!【注】①词人被贬黄州期间所作。徐君猷,时为黄州知州。②晋人孟嘉重九登龙山,被风把帽子吹落而不觉,后传为佳话,一般诗词中常以落帽来咏重九登高。③休休,罢了罢了。苏轼知徐州时所作《九日次韵王巩》诗结尾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描写远眺所见,水位下降,碧波粼粼,沙洲出露水面,好一派天朗气清景象。B.词人用孟嘉落帽的典故,翻出新意,破帽自多情,戏谑中有无奈,更有无尽辛酸。C.同是叠词,“飕飕”给人凉意,富有形象感;“休休”则强化了世事如梦的感慨。D.全词句句不离重九宴饮,在调笑与自抒怀抱中可见词人与徐君猷不同寻常的友情。1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人生如梦”,本词又说“万事到头都是梦”,同样的梦,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一上一下、太阳与急流的描写,突出了蜀道的险要。(2)《逍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3)古代散文中不乏写水又不见“水”字的佳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三峡》中的“____________”和《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就给人水意充盈的感觉,并达到一种空明境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蜂鸟鹰蛾,是一种既像蜂鸟、又似蝶、蜂的动物。它虽然属于天蛾家族,但因披着蜂鸟的“马甲”,在天蛾家族乃至整个昆虫家族中显得____①____。作为蛾类家族成员,蜂鸟鹰蛾兼具蝶、蜂、鸟的外形特征。作为蝴蝶的同族近亲,(),有着长长的口器——喙管和两根尖端膨大的触角,还有__②__的翅膀,不过相较一般的飞蛾来说,蜂鸟鹰蛾的双翅(),这也是支撑它们身体的基本保障。它们的身形又像蜜蜂,飞舞在百花丛中采食花蜜,体型娇小,腹部粗壮,加上“羽毛”和“尾巴”,约两厘米长的喙管插入花中吸食花蜜,看上去极像蜂鸟。蛾类通常昼伏夜出,而蜂鸟鹰蛾则(),它们像蝴蝶和蜂鸟一样在白天活动,在花丛中采食花蜜时像蜜蜂那样发出嗡嗡声,还像蜂鸟一样很少休息。蜂鸟鹰蛾的飞行也很有特点,和大多数夜行的天蛾不同,尤其是在明亮的日光下,飞行速度比一般天蛾要快得多。它们像蜂鸟一样,时而在花间疾驶,时而在花间盘旋,无论向前飞还是向后飞都____③____,好似一架轻巧的直升机。17.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简述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书信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的一种载体,在中国古代它又被称为尺素、尺牍、尺翰、双鲤、鸿雁等。书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这种最古老的称谓,从春秋一直沿用到今天;“信”,则指送信的人,而并非是信件信函的意思。

10从殷商时代起,我国就开始以文字的形式来传递军事信息。战国时期燕国大将乐毅的《报燕惠王书》、李斯的《谏逐客书》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就是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书信在明代达到了鼎盛。明代思想文化日趋活跃,社会各阶层交流广泛而频繁,遂产生了大量的信函书牍。这些信函书牍,既有关照时局政务、针砭世相百态的淋漓之笔,又有言说文化、论说艺事、状摹自然、抒发心绪的性灵之作,所触及的对象极为宏富。文学家兼史学家王世贞、戏曲家兼书画家屠隆、散文家归有光等人,都是文风殊绝、各擅其长的尺牍大家。20.文中画波浪线处是几个较短的语句,请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1.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咬文嚼字》杂志遴选出三个“感”字热词:①本体感:原指运动者对自身运动状态和位置变化的感知,后泛指人们对自己身心的了解与把握。本体感一旦丧失,会失去对自我的掌控,失去存在感。②沉浸感:原指虚拟现实技术的体验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眼前的场景中去,仿佛置身于其中,现引申为全身心地做某事,不受外界打扰。该词既可以指某种“沉浸”状态,也可以指某种“忘我”状态。③获得感:原指获取某种利益后产生的满足感,现泛指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感与幸福感。物质上的获得感与精神上的获得感有所不同。上述三个热词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