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

ID:8351149

大小:388.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3-03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_第1页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_第2页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_第3页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_第4页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武至久治(省界)公路扩建工程DJ15合同段全风险评估报告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一、编制依据1、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2、《高速公路施工合同段合同文件》、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3、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9年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4、现行《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5、现象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6、

2、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和成果等。7、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址条件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二、工程概况1、隧道工程概况本合同段设分离式隧道1座,起止里程分别为ZK150+165-ZK152+500,YK150+175-YK152+500,左洞全长2335m,右洞全长2325m。隧道进口段围岩为坡积碎石土、强~弱风化砂岩,裂隙较发育,层间结合差~

3、一般,岩体呈碎裂、裂隙块状结构。隧道洞身段围岩为深灰色、青灰色和泥质板岩砂岩。21大武至久治(省界)公路扩建工程DJ15合同段全风险评估报告表2-1隧道围岩级别分布表围岩类别里程长度(m)地质描述左线右线左线右线明洞ZK150+165~ZK150+185YK150+175~YK150+1952020围岩以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粉土及碎石和三叠系巴彦喀拉山群下亚群下砂岩和钙泥质板岩V级浅埋ZK150+185~ZK150+380YK150+195~YK150+440195245V级深埋ZK150+380~ZK150+650ZK150+820~ZK150+

4、910YK150+440~YK150+680YK150+800~YK150+910360350断层破碎带ZK150+650~ZK152+820YK150+680~YK150+800170120IV级ZK150+910~ZK152+500YK150+910~YK152+50015901590合计233523252.2施工条件2.2.1地形地貌隧址区属侵蚀构造中高山,地形中间高东西两侧低,南北为东西走向高山,海拔最高高程4492.0米,地势起伏较大,夏德尔山顶部较平坦,海拔高程4474.6米,宽缓的夏德尔山山顶形成南北向分水岭,东侧入夏德尔河,西侧

5、扎果阿河。隧道进出口地段草沼及发育,地表见有大量的的积水坑,水深0.3~0.8米。分布在K150+100~k150+140两侧;从山脊到山底有明显的分带性,夏德尔山两侧山脊寒冻风化剥蚀作用强烈,海拔高程4000~4300米,山体坡度在20°~35°之间,植被以高山草甸、低矮灌木为主,残破积覆盖层1.5~4.0米不等,少基岩裸露;夏德尔山平缓山顶及两侧山脉中部,海拔高程4000~4300米,坡度在10°~30°之间,均为破积、坡洪积覆盖,地表草甸、低矮灌木较发育,下部山体坡度较缓,夏德尔山西坡坡度在15°~25°之间,坡面开阔平整,主要为残破积堆

6、积物覆盖,东坡地形较缓,冲沟发育,破面起伏较大,上缓中陡下缓,坡度在8°~20°之间,主要为坡残积、坡洪积堆积物覆盖,局部有少量基岩裸露,草甸植被发育。山底沟谷以“U”21大武至久治(省界)公路扩建工程DJ15合同段全风险评估报告型宽谷为主,宽约50~100米。隧道穿越夏德尔山段,海拔介于4036.78~4307.74米,高差270.96米。2.2.2隧址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巴彦喀拉山群下亚群下岩组(T1bya)砂岩、钙泥质板岩及全新统坡洪积地层(Q4d1+p1),全新统的坡积物(Q4d1)。现从老至新叙述如下

7、:(1)三叠系巴彦喀拉山群下亚群下岩组(T1bya)主要出露在下巴彦喀拉山群复式向斜构造的核部,一般呈狭窄的条状作北西向分布。因褶皱枢纽的起伏不定或断层的切割而少做区域性延伸,与之其下伏的下岩组为连续过度关系,与上伏的巴彦喀拉山群中亚群出少部分为整合接触外。多为断层接触。岩性为深灰色、青灰色砂岩和钙泥质板岩。(2)全新统坡积、坡洪积、冲洪积物(Q4d1+p1;Q4d1)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出口及山梁表面、沟谷和山前坡洪积扇,起成分为粉土、泥质碎石土及块石土,为散粒结构,泥沙胶结。最大揭露厚度25.4米。公路沿线黄河支流水位变化较大,水流湍急,河床由

8、卵石、漂石等组成,偶有基岩出露,大部分为山区典型的峡谷型和宽谷型河段。2.2.3气象条件隧道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因而形成了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