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生物题 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生物题 Word版含解析

ID:83508563

大小:1.57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生物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生物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生物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生物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生物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生物题 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生物题 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生物题 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生物题 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生物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生物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浙江省A9协作体暑假返校高三联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均含磷元素的一组是()A.DNA和ATPB.脂质和血红蛋白C.纤维素和磷脂D.葡萄糖和氨基酸【答案】A【解析】【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详解】A、DNA和ATP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A正确;B、只有部分脂质含有P元素,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是C、H、O、N、Fe,不含P,B错误;C、纤维素的组成元素只有C、H、O,C错误;D、葡萄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氨基酸的组成元素至少含有C、H、O、N,一般不含P,D错误。故选A。2.2022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携手为保护地球投资”。下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气中的臭氧可以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等辐射的伤害B.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C.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氮、硫氧化物的排放量D.开发太阳能、水能等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答案】B【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1【详解】A、臭氧层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保护伞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A正确;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B错误;C、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值低于5.6的酸性降水,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氮、硫氧化物的排放量,C正确;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而缓解温室效应,D正确。故选B。3.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具有生物膜但不一定含磷脂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在核糖体【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膜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B、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C、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因为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且真核细胞的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正确;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C。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比例将决定愈伤组织的发育方向B.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合成,从而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C.色氨酸经脱水缩合转变为植物激素IAAD.植物激素是化学信息的载体,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答案】C【解析】

2【分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例相当时,会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生长素含量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大于1时,促进根的分化,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小于1时,促进芽的分化。【详解】A、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例相当时,会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生长素含量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大于1时,促进根的分化,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小于1时,促进芽的分化,A正确;B、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抑制细胞伸长,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B正确;C、生长素可由色氨酸转化形成,其本质为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不需要脱水缩合反应,C错误;D、植物激素是化学信息的载体,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D正确。故选C。5.生物学实验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及试剂有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黑藻叶肉细胞,可观察到叶绿体具有双层膜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作为实验材料无法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C.沸水浴条件下用二苯胺试剂对DNA进行鉴定,可观察到DNA被染成蓝色D.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用75%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2、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详解】A、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黑藻叶肉细胞,可观察到叶绿体,但叶绿体的双层膜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错误;B、通常选择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材料,其原因主要是外表皮细胞液呈紫色,效果明显,但是如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作为实验材料,需要调暗,也可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B错误;C、沸水浴条件下用二苯胺试剂对DNA进行鉴定,可观察到DNA被染成蓝色,C正确;D、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D错误。故选C。6.以下图解表示某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3A.图解中的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B.图解中阶段(二)产生[H]的场所不一定是线粒体C.图解中阶段(三)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D.人体内的某些细胞不一定能发生上述全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还原氢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详解】A、根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可以推知①为H2O,根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可以推知②为O2,A正确;B、图中(二)阶段表示的是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对应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或酒精类型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故产生[H]的场所分别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B正确;C、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来自葡萄糖和水,C错误;D、人体内的某些细胞不一定能发生上述全过程,如人的成熟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D正确。故选C。7.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研究课题与实验方法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B.各种细胞器分离、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差速离心法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模型建构法D.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答案】B【解析】【分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详解】A、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分析每个营养级的能量以及能量去向),A正确;

4B、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用到了差速离心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B错误;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都采用了模型建构法,前者是物理模型,后者是数学模型,C正确;D、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均属于假说—演绎法,D正确。故选B。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的蛋白质合成B.胚胎干细胞的分裂分化能力较强与其特有的基因有关C.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衰老D.自由基学说提出自由基会攻击破坏细胞内执行功能的生物分子,比如DNA和蛋白质等【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如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2、细胞衰老的特征:(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A、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凋亡过程中存在某些基因的表达,故凋亡的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B、胚胎干细胞的基因和体细胞的基因是一样的,B错误;C、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所以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的现象,C正确;D、自由基学说提出自由基会攻击破坏细胞内执行功能的生物分子,比如DNA和蛋白质等,D正确。故选B。9.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5A.图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B.DNA聚合酶可以存在于b内C.乙酰胆碱和抗体可存在于c中D.d可以运输养料、CO2、尿素和糖原等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淋巴液是单向流动的,所以根据图示进行判断:a是淋巴液,b是细胞内液,c是组织液,d是血浆。【详解】A、a是淋巴液,c是组织液,d是血浆,内环境包含:淋巴液、组织液、血浆等,所以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A正确;B、b是细胞内液,DNA解旋酶参与DNA复制,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既存在于细胞内液中,B正确;C、c是血浆,乙酰胆碱和激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所以乙酰胆碱和激素可存在于c中,C正确;D、糖原存在于细胞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因此d(血浆)不能运输糖原,D错误。故选D。10.大肠杆菌核糖体蛋白与rRNA分子亲和力较强,两者组装成核糖体。当细胞中缺乏足够的rRNA分子时,核糖体蛋白可通过结合到自身mRNA分子上的核糖体结合位点而产生翻译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核糖体蛋白的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B.编码该核糖体蛋白的基因转录完成后,mRNA才能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C.细胞中有足够的rRNA分子时,核糖体蛋白通常不会结合自身mRNA分子D.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中都需要核苷酸作为原料【答案】C【解析】【分析】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6【详解】A、一个核糖体蛋白的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肽链,可以大大提高翻译的速度,A错误;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由于没有核膜,所以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B错误;C、根据图中信息,当细胞中缺乏足够的rRNA分子时,核糖体蛋白可通过结合到自身mRNA分子上的核糖体结合位点而产生翻译抑制,细胞中有足够的rRNA分子时,核糖体蛋白通常不会结合自身mRNA分子,C正确;D、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的产物是RNA(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的产物是多肽链(原料是氨基酸),若遗传物质是RNA时,表达即翻译出蛋白质时,其原料为氨基酸,D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搅拌的目的是使大肠杆菌中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B.该实验用到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差速离心法C.用35S标记噬菌体,上清液放射性强度与保温时间无关D.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实验:【详解】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A错误;B、该实验用到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B错误;C、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保温时间延长使子代噬菌体释放,但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所以不会影响上清液放射性强度,C正确;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故选C。12.如图是某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部分染色体,图中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据此判断其发生的变异类型()

7A.易位B.倒位C.基因突变D.交叉互换【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详解】由图可知,图中两对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与b或a与B发生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互换属于易位,A符合题意。故选A。13.登革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如图所示为人体对抗登革热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呈递细胞特异性识别该病毒B.登革热病毒表面可能存在多种抗原,故感染病毒后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C.物质甲还可能促进其他细胞的分裂分化

8D.局部组织水肿可能是登革热患者出现的症状之一【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病毒致病机理图,病毒侵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处理,并将之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再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并分泌细胞因子,因此物质甲为细胞因子,抗原刺激B细胞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不同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不同,其中抗体I与病毒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通透性增大,进而引起组织水肿,抗体II与子代病毒中和后被清除。【详解】A、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该病毒,但不能特异性识别,A错误;B、登革热病毒表面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抗原,所以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抗体Ⅰ、抗体Ⅱ),B正确;C、物质甲为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正确;D、据图可知,抗体I与病毒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血浆蛋白外渗从而引起组织水肿,因此局部组织水肿可能是登革热患者出现的症状之一,D正确。故选A。14.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环境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代谢增强,产热增加B.寒冷环境下,通过非条件反射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C.炎热环境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加D.炎热环境下,若呼吸运动频率和幅度增加过高且持续过久,可导致内环境pH上升【答案】B【解析】【分析】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一方面使得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或停止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使得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以及通过体液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让代谢加强来增加产热。【详解】A、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A错误;B、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同时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活动,B正确;C、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为神经调节,无体液调节,C错误;D、内环境中含有缓冲物质,能维持pH相对稳定,炎热环境下,内环境pH不会明显上升,但炎热环境下,若呼吸运动频率和幅度增加过高且持续过久,二氧化碳呼出增多,导致碳酸根增多,但是体液中有缓冲物质,所以内环境pH不会明显变化,D错误。

9故选B。15.人在服用可卡因时,会产生一些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的不成熟突触,称为“沉默突触”。一旦停用可卡因,该突触就会进入成熟期,获得发信号的能力,引起个体对可卡因的强烈渴望,图所示的反射弧中具有“沉默突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代表该反射弧的效应器B.若③为“沉默突触”,则刺激a处后不能引起d处发生电位变化,且⑤处检测不到反应C.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或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都可能形成“沉默突触”D.促进“沉默突触”成熟的药品可能具有戒除可卡因的功用【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突触,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而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①代表该反射弧的感受器,A错误;B、若该图③为沉默突触,刺激①时产生的兴奋能由②到④到⑤,引起⑤的膜电位变化,B错误;C、“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表明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则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或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都可能形成“沉默突触”,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一旦停用可卡因,该突触就会进入成熟期,获得发信号的能力,引起个体对可卡因的强烈渴望”,说明促进“沉默突触”成熟的药品不具有戒除可卡因的功用,D错误。故选C。16.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0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分析,Nt+1/Nt比值大于1,说明Nt+1大于Nt,种群数量增加;比值等于1,说明Nt+1=Nt,种群数量稳定;比值小于1,说明Nt+1小于Nt,种群数量下降。【详解】A、甲种群在0~t2段,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小,故甲种群在0~t2段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在t2~t3,比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为增长型,A错误;B、乙种群在0~t1的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C、乙种群在t2之后,Nt+1/Nt仍然小于1,因此t2后种群数量仍在减少,即乙种群在t2时数量不是最少的,C错误;D、甲种群在t3后,Nt+1/Nt一直大于1,且保持稳定,说明种群数量持续增加,而不是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B。17.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B.能合成Bt56蛋白水解酶的转基因植物,其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会受到抑制C.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利用茉莉酸进行害虫防治属于生物防治

11【答案】B【解析】【分析】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中有些是利用信息传递作用。【详解】A、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如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可以吸引天敌捕食昆虫,这体现了化学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A正确;B、能合成Bt56蛋白水解酶的转基因植物,可以水解Bt56蛋白,其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不会受到抑制,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B错误;C、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D、结合题干“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等”可知利用茉莉酸进行害虫防治属于生物防治,对环境污染小,且效果较为稳定和持续,D正确。故选B。18.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图1是一块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是计数室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分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血球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mmB.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C.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D.实验中被台盼蓝溶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答案】D【解析】

12【分析】【详解】A、血球计数板盖玻片下液体的厚度为0.1mm,故A项错误;B、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则B项错误;C、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7个,只计数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处的酵母菌,故C项错误;D、死细胞的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才能使台盼蓝分子进入而使细胞呈蓝色,故D项正确。故选D【点睛】19.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NH4+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是易化扩散B.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NO3-会加重铵毒C.NO3-通过NRT1.1进入细胞虽然不直接消耗ATP,但属于主动运输D.植物吸收氮肥可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详解】A、由题可知,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是易化扩散(协助扩散),AMTs是其通道蛋白,不消耗能量,A正确;B、铵毒发生后,H+在细胞外更多,增加细胞外的NO3-可以促使H+向细胞内转运,减少细胞外的H+从而减轻铵毒,B错误;C、NO3-的通过NRT1.1进入细胞由H+浓度梯度驱动,是逆浓度梯度、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C正确;D、因为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等),核酸(元素组成是C、H、O、N、P

13)均含有氮元素,植物吸收氮肥可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物质,D正确。故选B。20.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乙醇B.制作果醋的微生物是一种好氧微生物,可在糖源不足的情况下将乙醇变为醋酸C.传统酿造酱油的过程中有霉菌参与,该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制作泡菜利用的微生物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CO2【答案】B【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泡菜制作时起作用的主要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详解】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乙醇,A错误;B、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好氧微生物,可在糖源不足的情况下把乙醇变为醋酸,B正确;C、传统酿造酱油的过程中有霉菌参与,霉菌是真核生物,该菌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错误;D、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不会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B。21.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有机物干重)的检测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4A.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不同B.15年间,两组池塘生物群落都发生了次生演替C.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D.实验组池塘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与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B、该地区保留了土壤和植被条件,故15年中,两组池塘生物群落都发生了次生演替,B正确;C、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所以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错误;D、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浮游植物光合强度下降,固定的太阳能减少,同时呼吸强度增强,浮游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下降,这样流入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减少,导致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也下降,D正确。故选C。22.嗜热菌又称高温细菌,是一类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研究者从温泉中筛选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将得到的菌悬液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5A.甲、乙试管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能分离获得嗜热菌单菌落B.只有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才能在I、Ⅱ号培养基上生长C.丙试管中嗜热菌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室温条件D.图2中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的嗜热菌【答案】D【解析】【分析】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应用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详解】A、甲、乙试管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出单菌落,A错误;B、结合题干可知,只有能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微生物才能在I、Ⅱ号培养基上生长,B错误;C、结合题干可知,丙中噬热菌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高温条件,C错误;D、图2中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说明其产生的淀粉酶可以在高温下分解淀粉,所以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的嗜热菌,D正确。故选D。23.我国科学家将小鼠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和大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进行融合,获得异种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AdESCs),并通过胚胎移植产生全为雌性个体的子代,技术路线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可来自于单倍体囊胚中的任何一个细胞B.子代全为雌性的原因可能是含Y染色体的胚胎干细胞致死C.实验结果说明了小鼠与大鼠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可将异种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至原肠胚后再移植【答案】B

16【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小鼠的卵细胞体外培养到囊胚时期,取内细胞团细胞培养成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取大鼠的精子体外培养到囊胚时期,取内细胞团细胞培养成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两种胚胎融合成异种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AdESCs)。【详解】A、囊胚期细胞出现分化,其中内细胞团具有全能性,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可来自于单倍体囊胚中的内细胞团细胞,但不能来自囊胚中的滋养层细胞,A错误;B、根据题意,子代实际为精子和卵细胞融合体,可能为XX,也可能为XY,子代全为雌性可能原因是含Y染色体的胚胎胞致死,B正确;C、生殖隔离是指两个物种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题中所述技术不能说明大鼠和小鼠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胚胎移植的时期是桑葚胚(桑椹胚)或囊胚期,D错误。故选B。24.下图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杂种植株的流程图,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和BB.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经过程①获得的a、b称为原生质体,需悬浮在30%蔗糖溶液中以维持正常形态B.②过程可用聚乙二醇、电刺激、灭活病毒等方法促融C.过程③和④分别是脱分化和再分化D.所获得的d为异源四倍体,属于新物种【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①是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②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③是再生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过程;④是脱分化过程,⑤是再分化过程。【详解】A、经①去除植物细胞壁过程获得的a、b称为原生质体,获得的原生质体需悬浮在等渗溶液中,若将得到的原生质体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原生质体会失水皱缩,A错误;

17B、②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可用聚乙二醇、电刺激等方法促融,但灭活病毒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B错误;C、③是再生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过程,④是脱分化过程,C错误;D、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故所获得的d为异源四倍体,属于新物种,D正确。故选D。25.如图A点时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核DNA的双链,然后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a、b连续两个分裂过程(不考虑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CD段一个细胞中含4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B.GH段一个细胞中含2套遗传物质C.IJ段一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4条D.IJ段一个细胞中含32P的Y染色体的条数为0或1或2【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a、b连续两个分裂过程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ABC表示有丝分裂间期,CD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D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FG表示减数分裂间期,GHI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IJKL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A、果蝇精原细胞内染色体组成为3对常染色体和XY,共有5种形态,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一个细胞中含5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A错误;B、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已经复制,一个细胞中含4套遗传信息,B错误;C、IJ段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只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中,其中一个DNA分子,一条链为32P一条链为31P,另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为31P,着丝粒分裂后,含32P的染色体仍为4条,C正确;D、IJ段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只有4条染色体,故一个细胞中含32P的Y染色体的条数为0或1,D错误。故选C。

18二、非选择题26.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物成分是_____。图1中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处于第_____营养级。(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结构。(4)前些年为了控制病虫害,给植物喷洒了农药,导致有毒物质在高位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积累和浓缩,该现象称为_____。(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答案】(1)①.生产者②.二、三、四(2)①.大型真菌、跳虫②.无机盐、CO2、水(至少写出两类)(3)水平(4)生物富集(5)①.c②.a-b【解析】【分析】1、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图,其中草本植物、乔木为生产者,蝗虫、蜘蛛、杂食性鸟为消费者,大型真菌、跳虫为分解者。2、图2是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a表示乙的同化量,e、b分别表示甲、乙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d分别表示甲、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小问1详解】

19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杂食性鸟以草本植物等生产者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以蝗虫为食处于第三营养级,以蜘蛛为食处于第四营养级。【小问2详解】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图1中的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它们可以将有机碎屑分解成CO2、H2O和无机盐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小问3详解】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因素,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造成了光照强度的不同,使不同地段上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小问4详解】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有害物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和浓缩,导致危害到高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因此前些年为了控制病虫害,给植物喷洒了农药,导致有毒物质在高位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积累和浓缩,该现象称为生物富集。【小问5详解】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的摄入量,但是为乙没有消化、吸收的能量,因此不是乙的同化量而是甲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故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乙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图中a为乙的同化量,b为乙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所以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a-b。27.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研究途径之一、某科研小组以番茄为材料做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_____上。对叶片中色素含量的测定,需先提取其中的色素,在提取叶绿体色素时,为获得更多的色素,可在研钵中加入_____,再加入粉碎的叶片和无水乙醇。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化为ATP、NADPH中的化学能,可用于碳反应中_____过程。(2)研究发现,合适的红蓝光比例可以提高光合能力。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利用蓝光(B)、红光(R)光源,设置了B、B:R=1:3(B1R3)、B:R=1:5(B1R5)、B:R=1:7(B1R7)和R共5组,实际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处理叶绿素(mg·g类胡萝卜素气孔导度(mol·m-2·s胞间CO2浓度(mol·mol-1)净光合速率(mol·m-2·s

20-1)(mg·g-1)-1)-1)甲B8.131.240.23324.28.61乙B1R38.931.260.15302.777.87丙B1R510.771.650.42298.799.46丁B1R712.111.800.45313.3011.06戊R9.801.460.07293.166.23注:气孔导度是指气孔的开放程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其中最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的光照条件是_____。根据数据分析,与甲组相比,红蓝光组合及红蓝光之间的比例对色素含量的影响是_____;除对色素影响外,红蓝光组合提高净光合速率的原因还有_____。(3)高温、强光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以合成大量的活性氧,活性氧可以破坏细胞内蛋白质的结构。科研人员探究不同光照对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红蓝光组合提高光合作用的原因还可能是_____。【答案】(1)①.类囊体膜(光合膜)②.二氧化硅和碳酸钙③.C3的还原(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①.光的波长及其比例(不同光质及光质组合)②.B1R7(蓝光:红光=1:7)③.红蓝光组合可以提高色素的含量,红光比例越大,色素总量越多④.通过提高气孔导度,增加CO2的吸收量,从而增加光合速率(3)红蓝光组合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21活性,减少活性氧含量,从而减少与光合作用有关蛋白质的损伤【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光反应的产物为ATP、NADPH和氧气,其中ATP和NADPH可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光合色素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可加入二氧化硅,有利于充分研磨,加入碳酸钙,从而起到保护色素的作用。【小问1详解】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光合膜),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对叶片中色素含量的测定,需先提取其中的色素,在提取叶绿体色素时,为获得更多的色素,可在研钵中加入二氧化硅(便于充分研磨)和碳酸钙(保护色素),再加入粉碎的叶片和无水乙醇(光合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化为ATP、NADPH中的化学能,可用于碳反应中C3的还原(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小问2详解】实验的自变量是指人为控制的变量分析题中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的波长及其比例(不同光质及光质组合);其中,当蓝光:红光=1:7时,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最高,最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故最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的光照条件是B1R7(蓝光:红光=1:7);根据数据分析,与甲组相比,红蓝光组合及红蓝光之间的比例对色素含量的影响是红蓝光组合可以提高色素的含量,红光比例越大,色素总量越多;光合色素参与的是光反应,光合素色含量增加能够提高光合速率,除对色素影响外,CO2是暗反应的原料,红蓝光组合提高净光合速率的原因还有通过提高气孔导度,增加CO2的吸收量,从而增加光合速率。【小问3详解】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出红蓝光组合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相对于其他组是最低的,结合“高温、强光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以合成大量的活性氧,活性氧可以破坏细胞内蛋白质的结构”可推测据此分析红蓝光组合提高光合作用的原因还可能是红蓝光组合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少活性氧含量,从而减少与光合作用有关蛋白质的损伤。28.果蝇的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22Fl雌性:雄性灰身:黑身长翅:残翅细眼:粗眼红眼:白眼1/2有眼1:13:13:13:13:11/2无眼1:13:13:1//(1)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优点有_____(至少答2点)。上述不同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____。(2)果蝇M眼睛的表型是_____,若果蝇M与黑身粗眼果蝇测交,则后代不同于亲本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测交过程_____(只要求写出本小题中相关基因)。(3)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果蝇测交,后代中出现了10%的黑身残翅个体,则该性状出现的最可能原因是果蝇M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_____,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且能推算出果蝇M在减数分裂时发生该变异类型的原始生殖细胞的比例是_____。(4)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eY和bbVVrrXEX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上表1.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_____号(填写图1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答案】(1)①.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较少、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②.基因的碱基序列(或核苷酸序列或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2)①红眼细眼②.50%##1/2③.

23(3)①.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②.40%##或2/5(4)①.7或8②.有眼、无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果蝇体内控制体色和翅形的基因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基因的连锁;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小问1详解】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个体小、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等。不同基因的差异体现在基因的碱基序列(或核苷酸序列或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小问2详解】果蝇M对于颜色的基因型是XEY,表现为红眼。若果蝇M与黑身粗眼果蝇测交,即BbRr×bbrr,则后代不同于亲本性状的个体(灰身粗眼和黑身细眼)所占的比例为1/2×1/2+1/2×1/2=1/2。其遗传图解过程如下:。【小问3详解】

24黑身残翅的基因型是bbvv与果蝇BbVv测交,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后代正常产生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残翅:黑身长翅=1:1,后代中出现了10%的黑身残翅(bbvv)个体,原因可能是果蝇M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正常产生的配子是Bv:bV=1:1,新出现的配子BV:bv=1:1,bv的概率是10%,则四种配子的比例是Bv:BV:bv:bV=4:1:1:4,则果蝇M在减数分裂时发生该变异类型的原始生殖细胞的比例是40%(或2/5)。【小问4详解】根据表格结果,若无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果蝇M与无眼雌果蝇的后代中雄性都为无眼,与表格结果不符,所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子代有眼:无眼=1:1,同时其他性状均为3:1,说明有眼、无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规律,因此和其他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据图可知,应该位于7号或8号染色体上。29.S蛋白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关键蛋白,目前我国研制一种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将S蛋白基因重组到一种普通感冒病毒Ad5(人5型腺病毒)上,使该腺病毒也具有新冠病毒的特征,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过程a需要_____酶,过程b常采用_____技术获取和扩增S蛋白基因。扩增时,除了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或dNTP),还需要加入_____和引物,引物的作用是_____。(2)构建S蛋白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需要用到_____酶,S蛋白基因的上游是_____序列,驱动目的基因转录出mRNA.若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稳定存在并表达,则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_____,从分子水平的角度可用_____技术进行检测。(3)若制备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需将经S蛋白免疫的小鼠产生的B淋巴细胞与_____融合,之后需要进行两次筛选,最后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特点。利用小鼠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不能直接用于人体,还需要对抗体进行人源化,即对鼠源单克隆抗体进行改造,使其大部分氨基酸序列为人源序列所替代,从而减弱_____反应。(4)若接种了上述重组腺病毒新冠疫苗后马上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假阳性,原因可能是_____。【答案】(1)①.逆转录(或逆转录酶和DNA聚合)②.PCR##聚合酶链式反应③.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必须写出耐高温)(或Taq酶、TaqDNA聚合酶)④.定位基因,并使Taq酶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25(2)①.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或限制酶)和DNA连接②.启动子③.转化④.抗原-抗体杂交(3)①.骨髓瘤细胞②.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S蛋白的抗体(或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的抗体)③.免疫排斥(4)该疫苗含有新冠病毒的核酸序列【解析】【分析】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利用的原理是DNA复制,需要条件有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或Taq酶、TaqDNA聚合酶),过程包括: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小问1详解】过程a从RNA得到cDNA,表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或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过程b表示获取目的基因(S蛋白基因),常采用PCR(或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PCR需要的条件有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或dNTP)、一对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或Taq酶、TaqDNA聚合酶)。引物是一小段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其作用是定位基因并使Taq酶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小问2详解】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到的酶有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或限制酶)和DNA连接酶,限制酶用来切割质粒载体和目的基因,DNA连接酶用来连接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为了S蛋白基因能够表达,S蛋白基因应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因此S蛋白基因的上游是启动子序列,驱动目的基因转录出mRNA。转化是指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稳定存在和表达的过程,因此若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稳定存在并表达,则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转化。由于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出相关蛋白质,故从分子水平的角度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小问3详解】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进行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诱导融合的操作后要进行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具有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S蛋白的抗体(或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的抗体)的特点。由于鼠源单克隆抗体对人而言可能是异种抗原,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故对鼠源单克隆抗体进行改造,使其大部分氨基酸序列为人源序列所替代,从而减弱免疫排斥反应。【小问4详解】

26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假阳性是指并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检测到了新冠病毒的核酸序列,接种了上述重组腺病毒新冠疫苗后马上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假阳性,可能是该疫苗含有新冠病毒的核酸序列。 30.糖尿病是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1:为了提取狗的胰岛素,科学家先将狗的胰导管结扎,一段时间后等胰腺部分萎缩,再从中提取胰岛素。先结扎胰导管的目的是_____。材料2:以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来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则实验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先后顺序应是_____。(2)材料3:某研究小组欲证明某物质X对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作用。请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与试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物质X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链脲佐菌素溶液、生理盐水、血糖测定仪(可测血糖浓度)等。(要求与说明:给药方式为灌喂,相关指标的具体检测方法不作要求)完善实验思路①材料准备:取30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其中_____只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后,灌喂适量的链脲佐菌素溶液以获得实验大鼠模型。推测链脲佐菌素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从而抑制或减少胰岛素的分泌。②_____。③实验分组处理:甲组_____,作为空白对照组;乙组_____,作为治疗组;丙组_____。各组均连续处理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④4周后,重复上述步骤②。⑤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实验结果_____(设计一个坐标系,用柱形图表示实验结果)(3)材料4:人类的糖尿病分为I、II两种类型,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免疫细胞会识别、攻击自身胰岛B细胞,使其丧失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最终导致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患者体内能识别并破坏胰岛B细胞的免疫细胞是_____,这类疾病称为_____。【答案】(1)①.防止胰腺产生的消化酶降解胰岛素②.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葡萄糖溶液(2)①.20②.损伤胰岛B细胞(或损伤胰岛β细胞)③.用血糖测定仪测定上述30只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④.甲组:取步骤①中10只健康大鼠,对每只大鼠灌喂适量生理盐水⑤.乙组:取步骤①中10只糖尿病大鼠,对每只大鼠灌喂等量物质X溶液⑥.丙组:取步骤①中10

27只糖尿病大鼠,对每只大鼠灌喂等量生理盐水⑦.给药前的血糖浓度:甲<乙=丙,给药后甲的血糖浓度基本不变,乙的血糖浓度有下降趋势,丙的血糖浓度基本不变(3)①.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人教版答案:细胞毒性T细胞)②.自身免疫病【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起可以降低血糖,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降血糖的激素。【小问1详解】为了提取狗的胰岛素,科学家先把狗的胰导管结扎,一段时间等胰腺部分组织萎缩,再从中提取胰岛素。先结扎胰导管的目的是防止胰腺产生的消化酶降解胰岛素,进而可以从萎缩的胰腺中提取胰岛素。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症状变化为观察指标,则实验小鼠注射胰岛素和葡萄糖溶液的先后顺序是应该先注射胰岛素,而后再注射葡萄糖,因为若先注射葡萄糖,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小鼠本身会产生胰岛素,不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小问2详解】①准备材料:取30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其中20只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后,灌喂适量的链脲佐菌素溶液以获得实验用糖尿病大鼠模型。由此可推测链脲佐菌素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损伤胰岛B细胞,从而抑制或减少胰岛素的分泌,获得患糖尿病的大鼠。②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获得初始的血糖数据,便于分析实验鼠的血糖含量变化。③实验鼠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和丙,处理如下:甲组:10只健康大鼠+每只大鼠灌喂适量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乙组:10只糖尿病大鼠,每只大鼠灌喂等量物质X溶液,作为治疗组;丙组:10只糖尿病大鼠,每只灌喂等量生理盐水(作为条件对照组)。各组均连续处理4周,期间,各组大鼠其他条件均正常。④4周后,重复实验步骤②获取处理后的血糖数据。

28⑤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实验结果表现为丙组血糖含量高于乙组血糖含量,且都高于甲组血糖含量,即可证明上述结论。柱形图如下:【小问3详解】材料4:人类的糖尿病可分为Ⅰ、Ⅱ两种类型,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免疫细胞会识别、攻击自身的胰岛细胞,使其丧失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最终导致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患者体内能识别并破坏胰岛细胞的免疫细胞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是由于细胞免疫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受损或功能减退的,这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即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细胞导致的人类疾病。

2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