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年级5月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而素养指向的则并不是某一学科的知识,它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所涉及的内涵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元维度。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摘编自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材料二: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所以,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1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但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充分展开。因此,今天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孩子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与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干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学科活动的真正价值。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综合性课程)。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摘编自尹后庆《核心素养要落地,学习方式必须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科课程需要学生将社会生活和已学的知识结合来获得直接经验。B.核心素养是一个关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培养的动态化过程。C.学生要想适应未来社会、终身学习并实现全面发展,应不断发展完善自身核心素养。D.正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有助于改变过去教育轻视能力、忽略情感态度的错误观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2A.学生个人终生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B.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及听说、读、与等基本技能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表现。C.问题化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追寻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成从知识到真实世界的跨越。D,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这与不同教育阶段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敏感性不同有关。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政治学科通过社会调查和访谈、问题探究和辩论等,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索。B.数学教师归类讲评高考知识点,概括提炼典型例题,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提高认识。C.高中语文设计的“学习任务群”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学习为主要方式。D.地理教师将课堂搬到大自然让学生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接触中探究各种自然现象。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在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完成哪些方面的转变?(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看戏去葛水平想起四月便想起桃花挑开的月色,一壶热茶的清气退隐之后,一群女子挽腰搭背吆喝着看戏去。戏在民间,让历史有了一种动感。大幕二幕层层拉开,历史便开合在人间戏刷里。舞台两边经常写着这样的对联——“上场舞刀弄枪,张口咬文嚼字”“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戏是用来演绎历史的。吕不韦钓得一个难得的女子,这个女子生了一个皇帝,不是一般的皇帝,是始皇帝。帝王家的史料并不能直接产生艺术感染力,它必须经过戏剧转换,才能作用于观众的情感。说是“戏”,可人人都相信始皇帝的爹就是吕不韦。我一直觉得,吕不韦之后再没有超越他的商人,他的画像却大多狠丑,都是奸诈干瘪的瘦老头儿。人不及人,便会产生妒忌。历史上的乱世英雄,大多是由戏剧演绎出来的。《苏武牧羊》里的苏武,一身单薄的青衫,天地苍茫间,大片的雪花飞落在他身上,他手握汉使节杖,那一声“娘啊——”会叫我难过好久。一切酸苦都隐藏在那副严峻的面孔后面,世间没有一个人能从精神和信念上战胜他。有一段时问,苏武就是我喜欢的那种男人的样子:瘦,高,耐冻,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对国家无限忠诚的心。
3除了演绎历史,戏剧脸谱也好看,它来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概括。生活中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的人脸,被勾勒、放大、夸张,成了戏剧的脸谱。关羽的丹凤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媒婆嘴角那一颗大痦子等,夸张着我们的趣味。历史都是一张面其,带着面具离审美才更近。与乡间观众坐在一起,看戏也看热闻。生活和戏剧一样,只要能动情,合理性也是可以大胆忽略的。舞台上唱到激动处,舞台下男人们沉重的咳嗽声、妇女们尖利的噪声就小了。苏武牧羊,贝加尔湖边,那声音响起:“你什么时候能让公羊生下小羊,我就放你回去。”就这句为难人的话,我就觉得苏武是整个汉朝的气节。看到这里,台子下常常是嘘声四起。戏剧里的乐器是可以迁入岁月,存活下来的,存活不下来的只能停留在某一个时期顾影自怜,等待入了小说中的传奇。我最喜欢二胡,我无端地喜欢悲情的东西,二胡很适合对我煽情,我根本就是个山汉嘛!小时候,家里养的一头猪,生了小猪,不知何故不愿意喂奶,我爸用自己做的二胡在猪圈上坐着拉了一段梆子戏,那声音灌满了整个村庄。曲子拉完后,母猪主动靠墙躺下叫小猪吃奶。龙生一子定乾坤,猪养一窝拱墙根。猪是最没出息的家畜,却也懂得艺术。我认定是二胡特质的美感动了母猪。如果你是演员,舞台是一扇窗户,何以由此而向外观望?如果你是观众,舞台是四维空间,它是你观望历史和现实的途径。我的一位本家爷爷,喜欢唱戏,也算民间把式,唱《两狼山》里的杨继业,唱到碰碑那场戏,台上台下遍地哭声。盖世英豪,撩起征袍遮面,一头向李陵碑碰去!叹坏苏武,愧煞李陵。苍天啊,泪雨漾漾,洒向人间都是怨!我的本家奶奶,性子滚烫,地里做工不输男人,有一年看丈夫唱《两狼山》,在台下看到丈夫碰碑而死,她托小腰,一步三晃,走上舞台递一罐头瓶胖大海泡开的水给丈夫,台下笑场。人间纷扰,形形色色的诱惑比仙界多得多,白蛇变化成白娘子下凡来了,想过人间的日子。《白蛇传》是佛和俗展开的内心搏斗和交锋。人生会有这祥的世俗情景,它需要某个人成全某件事,假如没有法海,一本戏就泄了;假如没有许仙左右摇摆的性情,两个人的爱情则无戏可演。断桥是《白蛇传》里的重要背景,背景对于剧情有非常重要的凝神作用。一把伞是道具。下雨的时候,天空灰蒙蒙的,伞下是两个人的气息,气息之下呢,是一层雨水,摇曳着无数的雨涡涡。昏沉沉、冷飕飕、脏兮兮、湿漉濂,而这是尘世里才有的东西,云朵之上谁见过有雨?雨都在爱人混沌的心里。我在恭王府听过一次古琴演奏,如裂帛,撕开丝绸的感觉。我觉得古琴是接近古人的唯一路径。听音,听的是山水,是胸襟。陶醉,醉的是寄寓,是心曲,是志趣。朋友说,古琴有点孤寂冷涩,有点不近烟火。本来嘛,风清月白之夜,一曲《广陵散》就是鬼交给稽康的——竹林七贤中性情最真的一位,也是最有骨气的一位。一进那境界,则魂魄升腾。那一晚,我听了《先翁操》《秋凤碎》《关山月》,听到最后忽想起“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来。每一次听琴,我都要焚香打坐,全身心进入,想那些曲子背后的戏剧敌事,仿佛自己也穿越到了古时。
4春暖花开了,我要看戏去,戏剧里生动的色彩,是民间的,我赏读它们时会先生一份雅童的眼充,觉得世俗是喜人的。戏一开场,锣鼓家伙都不安分了,金枝欲孽都摇曳在舞台上了,让我眼睁睁地醉下去,醉在快要被人遗忘的戏剧里,到最后遗忘了我自己,才叫个好!(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舞台两边的对联展现了人们看戏的热闹场景,也体现了传统戏剧具有唱演结合、台上台下互动交流的重要特点。B.文章对《白蛇传》的解读说明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有特殊的衬托效果,而戏剧中的背景对主人公的精神有很强的凝聚作用。C.戏剧和画像中的吕不韦形象不佳,作者认为这是戏剧性的体现,历史上的吕不韦在商业天赋上无人能出其右。D.文章最后提到的两个“遗忘”内涵不同,前者是指传统戏剧文化在当代的失落,后者是指作者在戏剧情境中的陶醉。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桃花映衬下的月色和热茶的清气渲染出一股清新自然的乡土生活氛围,引出下文对民间戏剧的介绍。B.作者写小时候家中养猪的事时以近乎戏剧化的发展表现了二胡演奏的感人力量,也使本文具有传奇性和浓郁的乡土气息。C.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在讲述自己的看戏经历之余,描写了看戏之人的热烈反应,阐述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特点。D.本家爷爷唱《两狼山》时台上台下遍地哭声和本家奶奶出场后引来台下笑场形成对比,充分体现了戏剧对人们情绪影响之大。8.文章结尾说"春暖花开了,我要看戏去",你认为是什么吸引了作者去看戏?根据文章简要说明。(6分)9.文章以“看戏去”为题,但关于“戏”的内容却不限于舞台戏剧。请结合文章具体说明,并分析这样写的效果。(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中山与燕、赵为王,齐闭关不通中山之使,其言曰:“我万乘之国也,中山千乘之国也,何侔名于我?”欲割平邑以略燕、赵,出兵以攻中山。中山相蓝诸君患之。张登谓蓝诸君曰:“公何患于齐﹖”蓝诸君曰:“齐强,万乘之国,耻与中山侔名,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燕、赵好倍而贪地,吾恐其不无据也。大者危国,次者废王,奈何吾弗患也?”张登曰:“请令燕、赵固辅中山而成其王,事遂定。公欲之乎﹖”蓝诸君曰此所欲也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可乃行之蓝诸君曰愿闻其说登曰:“王之所以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者,其欲废中山之王也。王曰:‘然。’然则王之为费且危。夫割地以赂燕、赵,是强敌也;出兵以攻中山,首难也。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王如用臣之道,地不亏而兵不用,中山可废也。王必曰:‘子之道奈何?"”蓝诸君曰:“然则子之道奈何?”张登曰:“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王苟举趾以见寡人,请亦佐君。’中山恐燕、赵之不已据也,今齐之辞云‘即佐王',中山必通燕、赵,与王相见。燕、赵闻之,怒绝之,王亦绝之。是中山孤,孤何得无废﹖以此说齐王,齐王听乎?”蓝诸君曰:“是则必听矣,此所以废之,何在其所存之矣。”张登曰:“此王所以存者也。齐以是辞来,因言告燕、赵而无往,以积厚于燕、赵。燕、赵必目曰;‘齐之欲割平邑以赂我者,非欲废中山之王也,徒欲以离我于中山,而己亲之也。’虽百平邑,燕、赵必不受也。”蓝诸君曰:“善。”遣张登往,果以是辞来。事遂定。(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蓝诸君曰/此所欲也/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可/乃行之/蓝诸君曰/愿闻其说/B.蓝诸君曰/此所欲也/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可/乃行之/蓝诸君曰/愿闻其说/C.蓝诸君曰/此所欲也/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可/乃行之/蓝诸君曰/愿闻其说/D.蓝诸君曰/此所欲也/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可乃行之/蓝诸君曰/愿闻其说/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乘之国,指大国,“乘”为四匹马拉的车,是当时军队的基本编制,战车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标准。B.“是强敌也”中的“强”意为增强,与《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强”不同。C.“好倍”中的“倍”意为背弃,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不同。D.“苟举趾”中的“苟”意为假如,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终苟免而不怀仁”的“苟”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国阻止中山君称王的原因是齐国的实力比中山国强十倍,而中山国居然先于齐国称王,影响了齐国的名声地位,令齐国不能忍受。
6B.燕、赵两国始终被蒙蔽、利用,先是齐国想割让自己的土地贿赂燕、赵让其政打中山国,后中山国从中做局,使燕、赵两国背弃齐国。C.张登认为,齐国唆使燕、赵两国出兵攻打中山国的真正目的是废除中山君的王号,于是抓住利用这一点,最终解决了中山国的困境。D.面对蓝诸君对于强大的齐国会危及中山国的担忧,张登模拟了自己游说齐王的场景,他的计策获得了蓝诸君的称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大者危国,次者废王,奈何吾弗患也?(2〉徒欲以离我于中山,而己亲之也。14.张登替蓝诸君想出了怎样的计策来平定称王之事?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南柯子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滚。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注】。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一年中的春耕、夏种、秋收。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啼红”喻指女子的眼泪,妥帖、形象地勾勒出浓重的水汽中花朵的情态。B.“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一句承上启下,转入对农业生产的描写,词意顿起波澜。C.下片将笔触伸向田垄阡陌,言简意赅地勾出不避风雨、终岁劳作的农民生活。D.上片以景语起,写山色昏暗、阴云密布、气温骤降,奠定了全词压抑的感情基调。16.请赏析“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的表达技巧。(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难》中“,
7”两句,用夸张手法写行人走在蜀道上的情形,极言山之高峻险拔。让人感到惶恐不已。(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天色已晚,陶渊明仍手抚孤松不愿离去。这是陶渊明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3)太阳和月亮是古代诗文中经常描写的事物,请写出含有“日月”的两句诗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防护工程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地下钢铁长城",对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起着______①_____的作用,也是钱七虎毕生钻研的课题。20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蘑菇云……当喜讯传来,人们_____②____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丛荒凉戈壁到边防海岛,从浅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护,从常规抗力到超高抗力防护,在为国筑盾的道路上,钱七虎始终奔波在工程一线,奋战于专业前沿。面对被称为“天下第一爆”的炮台山爆破,他_____③____、不辱使命;面对当时施工风险最大的“万里长江第一隧”,他勇挑重担,攻坚克难;退休后,他仍积极为川藏铁路建设、渤海湾海底隧道论证建言献策……钱七虎用驰而不息的奋斗生动诠释着这样的信念: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大国利剑舞长空,耿耿丹心筑长城。像钱七虎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的拼搏奋斗融进祖国的建设,不仅让一个国家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途无限光明,更让他们个人的人生价值得到彰显。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人的一生都是在平衡健康与运动的关系中度过的。对运动的任何一种态度都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状况。现代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大都市中,人们忙于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和家庭事务,______①_____
8。由于缺少锻炼,有些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患上了各种疾病。而事实上,如果人们能意识到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明白运动是廷缓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______②_____,生命将会呈现另一种色彩。如果按照代谢方式划分,______③_____。有氧运动属耐久性运动项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大体与需要的相等。低强度、有节奏、持续时间长的运动基本都是有氧运动,比如瑜伽、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是保持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科学的运动方式。无氧运动属力量性运动项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少于所需要的氧气。其特点是:运动强度较高、爆发力强、持续时间短等。举重、跳高、短跑以及投掷等都属无氧运动。21.下列句子中的冒号与文中结尾处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B.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C.青蒿素的发现,是我们研究进展的第一步。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将这个天然分子变为药物。D.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绚烂春天。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谢芳从艺一辈子,获得的奖项多到几乎数不清,许多参演怍品都成了中国影史的经典。一次电视采访中,主持人请谢芳总结自己的表演生涯。谢芳写下五个字——无私亦无畏。她解释道:无私,把所有心思献给电影,戏比天大,艺如登高,即使一个背影、一句台词、一滴眼泪,也要满怀热情、全心投入,“时刻沉浸在角色里,不能有丝毫杂念:无畏,表演需要创造,在表演上不能有任何条条框框,艺术讲究真,自然了、放松了,戏就好看了。这是谢芳的表演哲学,也是她对所钟爱电影的真情告白。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年级5月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
91.【答案】A【解析】A项中“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科课程”“获得直接经验”张冠李戴。2.【答案】D【解析】A项推断错误。“学生个人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都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错。B项于文无据。C项,“逐步完成从知识到真实世界的跨越”以偏概全。3.【答案】B【解析】B项,“数学教师归类讲评高考知识点,概括提炼典型例题,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属于传统教学模式。4.【答案】①材料二整体上采用了并列式结构。(1分)②第一层先提出了落实核心素养要变革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观点,然后从问题化学习、情境化教学、学科活动设计三个方面展开论述(2分)。③第二层提出了落实核心素养要完成学科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的设计这一观点。(1分)5.【答案】①从以讲授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学生学习为主线设计教学。②从情景缺失的教学活动向注重情景的教学活动转变,让学生学习的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③从认识不到学科活动的真正价值,向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转变,让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6.【答案】B【解析】“说明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有特殊的衬托效果,而戏剧中的背景对主人公的精神有很强的凝聚作用”理解错误。7.【答案】D【解析】D项,“充分体现了戏剧对人们情绪影响之大”曲解文意。8.【答案】①传统戏剧故事和人物,因为传统戏剧故事和人物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爱国情怀;②戏剧脸谱和乐器,因为脸谱和乐器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趣味;③看戏的人和看戏人的故事,因为看戏的人和看戏人的故事中蕴含着人间烟火气息和世俗的淳朴情感。(每点2分)9.【答案】①文章除了写舞台戏剧演绎的历史人物以及舞台戏剧乐器的演绎效果,还写了舞台下看戏观众的众生相;②这样安排丰富了标题中“戏”的内涵,体现了作者所认为的戏不仅是舞台上的戏,更是世俗人生的语文大戏,升华了主旨,凸显了中国传统戏剧经久不衰的生命力。③这样写,巧妙联系了台上台下、历史现实的时空关系,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色。(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答案】C11.【答案】C
10【解析】《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意为背弃,与文中“好倍”中的“倍”意思相同。12.【答案】A【解析】“而中山国居然先于齐国称王”错误。13.【答案】(1)往大说会危及国家,其次会废除王号,怎么能让我不担心呢?(2)只是想离间我同中山国的关系,而自己去亲近中山国。【解析】(1)“废”“患”各1分,反问句1分,句子大意1分。(2)“徒”“离”“亲”各1分,句子大意1分。14.【答案】①张登想出离间计来挑拨齐国与燕、赵两国的关系,从而获得燕、赵两国的支持。(1分)②张登游说齐王派使者告知中山君前来齐国约见就支持称王,使得燕、赵两国痛恨并孤立中山国,从而使其王号被废除。(1分)③然后将齐国支持中山君称王的话告知燕、赵两国,使得燕、赵两国不与齐国交往,转而支持中山君称王。(1分)【参考译文】中山国与燕、赵两国一同称王,齐国封闭关隘,不准中山国的使者通行,他们声称:“我们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山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怎能与我齐国齐名?”齐国想割让平邑来贿赂燕、赵两国,让他们出兵攻打中山国。中山国的相国蓝诸君对此感到忧虑。张登对蓝诸君说:“您对齐国有什么忧虑的呢?”蓝诸君曰:“齐国强大,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对与中山国齐名感到羞耻,不惜割让土地来贿赂燕、赵两国,让他们出兵攻打中山国。燕、赵两国都喜欢背弃盟约,贪求土地,我担心他们不会支持我们。往大说会危及国家,其次会废除王号,怎么能让我不担心呢?”张登说:“请让我使燕、赵两国坚定地帮助中山君称王,此事就会平定下去。您想要这样吗?”蓝诸君说:“这正是我所想要的。”张登说:“现在请允许我把您当做齐王,我试着说服您。如果可以,就这样做。”蓝诸君说:“愿意听一听您的说法。”
11张登说:“大王之所以不惜割让土地来贿赂燕、赵两国,让他们出兵攻打中山国,其实是想废除中山君的王号。齐王一定会说:‘是这样。’这样做,大王不仅会破费钱物而且会遇到危险。割让土地来贿赂燕、赵两国,这是增强敌人力量的做法;出兵进攻中山国,这是最先发难。大王做这两件事,在中山国寻求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大王如果采用我的方法,土地不用割让,军队不用出动,中山君的王号就可以废除。齐王一定会问:‘您的方法是怎么做?’”蓝诸君说:“既然这样,那么你的方法是怎么做的?”张登说:“大王派遣负有全权重任的使者,让他对中山君说:‘我封闭关隘不让使者通行的原因,是中山君单独同燕、赵两国称王,而我没有参与并知道这个消息,因此封闭关隘。大王假如能抬脚前来见我,请让我也来帮助您。’中山君害怕燕、赵两国不支持自己,现在齐王说‘马上帮助中山君称王’,中山君一定会回避燕、赵两国,与大王相见。燕、赵两国听说后一定会生气地与中山国断交,大王也趁此与中山国断交,这样中山国就被孤立了,孤立无援,王号怎么能不被废除呢?用这些话游说齐王,齐王能够听从吗?”蓝诸君说:“这样去说,齐王就一定会听从,这是废除王号的办法,用什么方法保存王号呢?”张登说:“这就是保存王号的办法。齐王把(‘马上帮助中山君称王’)这番话告诉中山君,我们就把这番话转告给燕、赵两国,使他们不再同齐国来往,来加深中山国同燕、赵两国的交情。燕、赵两国一定会说:‘齐国想割让平邑贿赂我,不是想废除中山君的王号,只是想离间我同中山国的关系,而自己去亲近中山国。’即使割让一百个平邑,燕、赵两国也一定不会接受。”蓝诸君说:“太好了。”于是派张登去了齐国,张登果然用那番话来游说齐王,事情就这样平定了。15.【答案】D【解析】“奠定了全词压抑的感情基调”错误,从“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一句和下片农民盼望有一个丰收的年成可知,此时的感情基调并不压抑。16.【答案】①借代,用“蓑笠”代指农民,突出了农民的典型形象。②叠词,“朝朝”写劳作时间之长,“处处”写农田的四通八达,表达了对农民辛苦劳作的同情。③对仗,“蓑笠”对“沟塍”,“朝朝出”对“处处通”,对仗精妙,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每点2分)17.【答案】(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五、六空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得分)(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答案】①举足轻重②欢呼雀跃③迎难而上(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19.【答案】一批又一批像钱七虎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的拼搏奋斗融进祖国的建设,不仅让他们个人的人生价值得到彰显,更让一个国家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途无限光明。(4分)(定语顺序不当、分句顺序不当,修改正确,每处2分)20.【答案】①排比:“三个从……到……”写出了钱七虎在不同空间、不同研究深度方面做出的贡献,增强语势,突出了钱七虎为国奔波、奉献的精神。②比喻:把“防护工程”比作“盾”,形象地写出了防护工程对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肯定了钱七虎的卓越贡献。(每点2分)21.【答案】B【解析】原文中和B项中的冒号表示提示下文,A项和C项中的冒号表示解释说明,D项表示总结上文。22.【答案】①很难抽出时间锻炼身体;②能坚持运动;③运动分为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两种。(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四、写作(60分)1.按高考评分标准评分;2.参考立意:①做事专注,才能成就辉煌;②做好事业,需要打破束缚,勇于创新;③其它立意如果与
12材料中心有关,酌情处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