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血管造影教学

眼底血管造影教学

ID:83506190

大小:16.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不努力梦想只是梦
眼底血管造影教学_第1页
眼底血管造影教学_第2页
眼底血管造影教学_第3页
眼底血管造影教学_第4页
眼底血管造影教学_第5页
眼底血管造影教学_第6页
资源描述:

《眼底血管造影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眼底血管造影教学眼底血管造影【教学要求】1.掌握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根本原理、常见的正常与异常荧光征象;2.熟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应用;3.了解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根本原理和临床运用。【内容】概  述一、眼底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从肘静脉注入,利用眼底照相机和特定的滤光片,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过程的一种检查方法。二、分类:分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fluorecence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两种。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以荧光素钠为造影剂,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凡使眼底组织的内外屏障功功能受损的眼病均为FFA的适应证。2.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以吲哚青绿为造影剂,反映脉络膜血管的情况,有助于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等情况。使用红外线作为激发光,可穿透视网膜色素上皮、较厚的出血和渗出物,清晰地显示脉络膜的血液循环状况,对于发现脉络膜或视网膜新生血管膜有其独特之处。临床主要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肿瘤、多种脉络膜炎等病变的检查与诊断。1 目前临床运用较广的是FF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眼科检查技术,被称为20世纪眼科界对于视网膜循环形态研究的两大突破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该项技术日趋完善。FFA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可以动态地观察眼底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第一节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 根本原理和方法 一、根本原理用荧光素钠为造影剂;在蓝色光波的激发;荧光素发出黄绿色荧光;提高视网膜血管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得以了解情况视网膜血管的细微结构和微循环的变化、以及视网膜血管的病理生理改变。〔一〕荧光素的根本性质1.荧光素在吸收一定波长的激发光〔490nm蓝色〕后,那么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520nm的绿色〕——选择滤光片的依据。

12.荧光素钠在PH=8时发出的荧光最强;进入人体后,不渗入细胞内、不参加体内代谢分解、不与组织牢固结合1 ——毒性极低;大局部通过肾脏随小便排除。〔二〕滤光片的组合1.激发滤光片:只让490nm蓝色通过的滤光片。安装在光源的前方。2.屏障滤光片:只让520nm的黄绿色荧光通过的滤光片。安装在拍摄镜的前方。〔三〕眼底照相机滤光片;自动卷片同步暴光装置〔自动记录同步暴光装置〕;电动记时器;记录器。二、检查方法1.检查者的技术要求:对机器、对病人的病情2.先拍摄眼底的普通像和加滤光片系统的比照像3.注射荧光素的方法:4.拍摄的方法:早期、病变的部位、不同病变的不同最正确拍摄时间。三、考前须知〔一〕检查前1.应特别注意有无过敏史、心肝肾的功能、严重的高血压等病史。2.了解病人的眼部病情。3.散瞳4.病人的位置5.造影检查室必备的急救药品。〔二〕检查中在造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处理方法。〔三〕检查后1 1.病人休息15-30分钟后离去。2.向病人说明考前须知。第二节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应用 一、在根底研究方面的应用〔一〕       解剖生理方面的研究视盘、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血供问题〔二〕       病机理方面的研究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病理机制发面的血管学说;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等等。二、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一〕       诊断方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等〔二〕       治疗方面指导治疗;评估治疗效果三、适应症凡使眼底组织的内外屏障功功能受损的眼病均为FFA的适应证。视网膜的内外屏障:血-视网膜屏障、脉络膜-视网膜屏障血-视乳头屏障 第三节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    常见正常和异常荧光形态 1 一、正常眼底的常见荧光形态〔一〕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1.正常范围:A-RCT即荧光素钠从肘静脉注入后随血流到眼底的时间,大约为10-15(7-12)秒。2.影响因素:病人方面、医生方面。

2〔二〕FFA的分期一般可分为:视网膜的动脉前期、动脉期、动静脉期、静脉期、晚期。1.动脉前期:视乳头早期荧光→动脉层流2.动脉期:动脉层流→动脉充盈3. 动静脉期:动脉充盈→静脉层流4. 静脉期:静脉层流→静脉充盈5.晚期:即静脉内仅有剩余荧光时,此期个体差异很大。一般认为注射荧光素钠5~10分种后。〔三〕正常的黄斑暗区FFA时正常的黄斑部为暗区。原因:黄斑部的色素上皮细胞;叶黄醇;无血管区〔四〕正常的视盘荧光〔五〕正常的脉络膜循环及巩膜荧光正常的脉络膜荧光:较视网膜荧光先;朦胧的背景荧光巩膜荧光:一般只在视盘颞侧的弧形斑中巩膜裸露的部位可以见到,其余的部位那么被脉络膜和色素所遮挡而无法窥见。二、常见的异常眼底荧光1 〔一〕高荧光1.透见荧光:又称窗样缺损。特点:在造影早期出现;在造影过程中其大小形态不变,亮度随背景荧光的增强而增强、消退而消退。临床意义: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色素上皮萎缩、先天性色素上皮的色素减少。2.渗漏:是视网膜的内屏障或外屏障受到破坏所致。可分为以下两种:〔1〕视网膜的内屏障受损〔组织着染〕: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视网膜的内屏障受损,荧光素渗入到视网膜组织间隙。多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或/和静脉的渗漏。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渗漏可造成视网膜水肿或黄斑囊样水肿;静脉的渗漏多造成静脉管壁着染。临床意义:多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Behcet病等。〔2〕视网膜的外屏障受损〔染料积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视网膜的外屏障受损,荧光素渗入并积聚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或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下,故又称染料积存、池样充盈。特点:不在造影的早期出现;其大小、形态和亮度随造影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视网膜和脉络膜循环内的荧光消失后它仍然存在。临床意义:见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交感性眼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等。1 3.异常血管〔1〕新生血管:可发生于视网膜、视盘上、视网膜下,并可伸入玻璃体内。越新鲜的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越强。

3A视网膜新生血管:多位于静脉侧。特点:静脉未充盈前它不显影,静脉一旦充盈它即显影并出现荧光素渗漏。临床意义:是因视网膜缺血所致,最常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缺血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Behcet病等。临床意义:常见于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2〕微动脉瘤形态:绝大多数呈现为荧光亮点,造影后期其周围出现荧光晕。临床意义:反映视网膜缺血缺氧。〔3〕毛细血管扩张形态: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能见度增加,在造影后期扩张的毛细血管常有荧光素渗漏。1 临床意义:Coat病;继发于多种眼病。〔二〕低荧光1.荧光遮蔽:当有色素堆积、出血、渗出物等时,其下的正常荧光被遮蔽,称为荧光遮蔽。当色素堆积、出血、渗出物等位于视网膜前或浅层时,正常的视网膜和脉络膜荧光均被遮蔽;当色素堆积、出血、渗出物等位于视网膜下时,那么只有脉络膜荧光被遮蔽。2.充盈缺损:视网膜或脉络膜血管的某支或其供给区无荧光充盈,称为充盈缺损。毛细血管闭塞可形成大片无荧光的暗区,称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临床意义:无灌注区常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缺血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视盘充盈缺损常见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三〕循环动态的异常1.充盈缓慢:可分为三种情况。〔1〕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缓慢:即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及视网膜动脉期延长。临床意义:说明视网膜动脉的灌注压下降,多见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2〕视网膜分支动脉充盈缓慢:即视网膜动脉的某支充盈时间较其它分支晚,相应的静脉分支回流亦缓慢。临床意义:说明视网膜某一分支动脉供血缺乏,多见于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阻塞等。

41 〔3〕视网膜静脉充盈缓慢:视网膜动脉充盈缓慢,静脉回流亦缓慢。临床意义:常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假设无视网膜静脉阻塞之征,而是单纯的视网膜静脉充盈缓慢,说明视网膜动脉供血缺乏,灌注压低。2.充盈倒置:即指视网膜中央动脉先充盈而睫状后动脉后充盈的次序颠倒情况。临床意义:可见于青光眼晚期、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其些眼底萎缩性改变等。3.逆行充盈:视网膜动脉主干无荧光素充盈。而动脉末梢却有荧光素逆行充盈。临床意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四〕自发荧光与假荧光1.自发荧光:眼底的异常组织发出的荧光。临床意义:视神经乳头的玻璃疣、视网膜的星状细胞错构瘤等。2.假荧光:眼底白色病变区反射的激发光。临床意义:可见于视神经萎缩、脉络膜视网膜上的白色瘢痕、裸露的巩膜组织等。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是以吲哚青绿为造影剂,使用红外线作为激发光,可穿透视网膜色素上皮、较厚的出血和渗出物,清晰地显示脉络膜的血液循环状况,对于发现脉络膜或视网膜新生血管膜有其独特之处。临床主要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肿瘤、多种脉络膜炎等病变的检查与诊断。1  第四节  常见眼底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一、   视网膜血管疾病〔一〕     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共同的特点有:1.低荧光〔1〕           荧光遮蔽表现:荧光遮蔽原因:视网膜出血临床意义:见于本病的早期。〔2〕血管充盈缺损表现:深暗的无荧光区原因:毛细血管无灌注临床意义: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的损害、视网膜缺血缺氧。多见于本病的中后期。2.高荧光〔1〕阻塞点的荧光形态表现:阻塞点及其附近的荧光素渗漏;局限性高荧光;动、静脉交叉处荧光素流明显变细 1 临床意义:见于本病的早期。

5〔2〕荧光素渗漏表现:视网膜静脉或/和毛细血管荧光素渗漏,后期组织着染、黄斑囊样水肿〔3〕黄斑水肿表现:黄斑水肿、黄斑囊样水肿〔4〕侧支循环形成表现:A-V、V-V〔5〕微血管瘤表现、部位、临床意义〔6〕新生血管表现、部位、临床意义3.循环动态的异常静脉充盈缓慢〔二〕视网膜动脉阻塞1.循环动态的异常动脉充盈延迟、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脉络膜充盈缓慢中央动脉无灌注2.其他表现动脉充盈正常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扩张与侧支循环 〔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高荧光★微血管瘤:表现、部位、临床意义;毛细血管渗漏、异常扩张:表现、部位、临床意义;静脉改变:表现、部位、临床意义;新生血管:表现、部位、临床意义;1 2.低荧光★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表现、部位、临床意义;荧光遮蔽:表现、部位、临床意义;〔四〕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1.高荧光微血管瘤:表现、部位、临床意义;毛细血管渗漏、异常扩张:表现、部位、临床意义;★静脉改变:表现、部位、临床意义;新生血管:表现、部位、临床意义;侧支循环形成:2.低荧光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表现、部位、临床意义;荧光遮蔽:表现、部位、临床意义;〔五〕Coat病1.高荧光微血管瘤:表现、部位、临床意义;★毛细血管渗漏、异常高度扩张:表现、部位、临床意义;静脉改变:表现、部位、临床意义;新生血管:表现、部位、临床意义;侧支循环形成:2.低荧光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表现、部位、临床意义;荧光遮蔽:表现、部位、临床意义 〔六〕Behcet病常见有两种情况:1.血管炎性阻塞以及相应的改变2.血管的扩张与渗漏,重点在于毛细血管 1 二、黄斑病变〔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即呈现色素上皮的荧光素渗漏,呈炊烟样〔喷出型〕、或墨迹样扩大 〔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湿性:典型的是呈现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下出血的遮蔽荧光、玻璃膜疣所致的透见荧光。干性:黄斑区的萎缩性改变。〔三〕黄斑囊样水肿典型的改变是在造影的后期呈现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花瓣状强荧光。〔四〕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典型的改变是双眼视网膜后极部呈现多发性的荧光渗漏点、并迅速扩大、形成多囊形的、大小不等的浆液性的色素上皮或神经上皮的脱离区;视盘外表毛细血管扩张渗漏。注意:视网膜血管系统很少受累。四、视神经病变〔一〕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盘局部缺血:典型的改变是视盘荧光不均匀;整个视盘缺血:先低、后高。〔二〕视乳头炎视盘外表毛细血管扩张渗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