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含解析

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含解析

ID:83488137

大小:690.48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的是()A.小狗的白毛与黑毛B.家鸡的长腿与毛腿C.玉米籽粒的饱满与凹陷D.豌豆的紫花与白花【答案】B【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CD、小狗的白毛与黑毛、玉米籽粒的饱满与凹陷、豌豆的紫花与白花均为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都属于相对性状,ACD不符合题意;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不符合“同一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符合题意。故选B。2.某种竹鼠的黑毛对灰毛为显性,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一对杂合的雌雄黑毛竹鼠交配,产生了4只幼崽,它们的表型可能是()A.一黑三灰B.三黑一灰C.二黑二灰D.以上三种情况皆有可能【答案】D【解析】【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分析题意,黑毛对灰毛为显性,一对杂合的雌雄黑毛竹鼠交配,产生了4只幼崽,每一只幼崽具有3/4的概率为黑色,1/4的概率为灰色,这4只幼崽的表型可能是一黑三灰、或三黑一灰、或二黑二灰,或全为黑色或全为灰色,即A、B、C三种情况皆有可能。D符合题意。故选D。3.用甲、乙两个桶及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进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A.本实验主要目的是模拟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甲、乙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总数量一定要相等C.统计40次,小球组合AA、Aa、aa数量应为10、20、10D.每个桶中都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并且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本实验模拟的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所产生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B、由于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数量,所以甲、乙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总数量不一定要相等,但必须保证每个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相等,B错误;C、彩球组合AA、Aa、aa数最比接近1∶2∶1,但不一定是1∶2∶1,因此统计40次,彩球组合AA、Aa、aa数量不一定为10、20、10,C错误;D、每个小桶中都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并且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相等,抓取完一次记录好组合情况后,应将彩球重新放回原来的小桶,保证每次抓取彩球时,两种颜色的彩球数目相等,D正确。故选D。4.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若从孟德尔遗传规律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夫妇双方一定都含有单眼皮基因B.该夫妇不可能生出双眼皮的女孩C.该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为1/2D.该夫妇至少有一方是单眼皮【答案】A【解析】

2【分析】用A代表双眼皮显性基因,a代表单眼皮隐性基因。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的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详解】A、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的孩子,只有该夫妇都有单眼皮基因,后代才会出现单眼皮个体,A正确;B、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的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当父母基因型均为Aa,则有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双眼皮)的女儿,B错误;C、当父母基因型均为Aa,再生一个单眼皮aa孩子的概率为1/4;当父母基因型为Aa×aa时,再生一个单眼皮aa孩子的概率为1/2,因此无法判断,C错误;D、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当父母基因型均为Aa时,父母双方都是双眼皮,D错误。故选A。5.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演绎过程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实验现象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实验验证环节D.“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运用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即分离定律。【详解】A、“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是3:1”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B错误;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演绎推理过程,C错误;

3D、假说的内容包括: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正确。故选D。6.下列现象中,最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本质的是()A.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实验中,F1表型比为3:1B.杂合非糯性水稻产生了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C.杂合金鱼草自交后代基因型和表型之比都为1:2:1D.纯合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得F1,F1测交后代表型比为1:1【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实验中,F2表型的比例为3:1是性状分离比,不是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B、杂合非糯性水稻产生了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C、杂合金鱼草自交后代基因型和表型之比都为1:2:1,只能体现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D、纯合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得F1,其测交后代表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能体现基因分离的本质,但不是直接说明,D错误。故选B。7.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与正常尾鼠之比均为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TtB.短尾鼠与正常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可能占1/2C.正常尾鼠与正常尾鼠杂交后代全为正常尾鼠D.T、t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答案】D【解析】

4【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与正常尾鼠之比均为2:1,说明亲本短尾鼠基因型均为Tt,且后代中TT基因型致死,A正确;B、短尾鼠Tt与正常尾鼠tt杂交后代中,短尾鼠Tt的比例为1/2,B正确;C、正常尾鼠基因型为tt,其相互交配后代基因型都是tt,即全为正常尾鼠,C正确;D、T、t是一对等位基因,Tt个体相互交配后代基因型符合3:1,因此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D。8.用纯种黄色皱粒豌豆(YYrr)和纯种绿色圆粒豌豆(yyRR)作亲本进行杂交,F1再进行自交,F2代纯合子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比例是()A.1/2B.1/4C.1/8D.1/1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孟德尔的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控制籽粒颜色和籽粒性状的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识记子二代的自交结果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纯种黄色皱粒豌豆(YYrr)和纯种绿色圆粒豌豆(yyRR)作亲本进行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YyRr,其再自交产生F2,则F2中的纯合子有YYRR、YYrr、yyRR、yyrr,各占1/16,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为YYrr、yyRR,因此F2代纯合子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比例是1/2,A正确。故选A。【点睛】9.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A.1/4B.1/8C.7/16D.7/8【答案】D【解析】【分析】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1/2×[1-(1/2)n]。【详解】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F3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2)n=1/8,则F3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1-1/8=7/8,即D正确。故选D。10.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不包括

5A.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B.繁殖快,后代数量多C.取材容易,便于饲养D.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答案】D【解析】【详解】果蝇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繁殖快、产生的后代数量多,加之取材容易、便于饲养,所以常用它作为遗传实验材料,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故选D。11.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B.Fl细胞中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C.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D.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答案】B【解析】【详解】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且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相对独立的,且互不融合,B错误;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C正确;后代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正确。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下图中的哪个过程()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及相关比例;④表示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数。【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发生于①配子的产生过程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13.下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中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统计。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B.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之一是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根据图示结果不能确定F1的表型和基因型D.根据图示结果不能确定亲本的表型和基因型【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F2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3:3:1,说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为YyRr,亲本可能是YYRR×yyrr或YYrr×yyRR。【详解】A、根据F2中黄色∶绿色=(315+101)∶(108+32)≈3∶1,可以判断黄色对绿色为显性,根据F2中圆粒∶皱粒=(315+108)∶(101+32)≈3∶1,可以判断圆粒对皱粒为显性,A正确;B、后代出现9:3:3:1的分离比是与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有关,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F2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3:3:1,说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为YyRr,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F2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3:3:1,说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为YyRr,亲本可能是YYRR×yyrr或YYrr×yyRR,即根据图示结果不能确定亲本的表型和基因型,D正确。故选C。14.下列关于孟德尔的豌豆遗传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B.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只有高茎植株才能作母本C.孟德尔用字母表示遗传因子可以简便地呈现思维过程D.孟德尔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发现了F2中的性状分离比【答案】B【解析】

7【分析】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详解】A、豌豆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B、杂交实验时,对高茎或矮茎植株去雄后就可以作母本,B错误;C、孟德尔用字母表示遗传因子,便于推理,也便于与人交流,C正确;D、孟德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发现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故选B。15.已知某品种植物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一个纯合的易感病矮茎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的抗病高茎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ddRR,1/16B.ddRr,1/8C.ddRR,1/16和ddRr,1/8D.DDrr,1/16和DdRR,1/8【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性状分离比:具有2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1:1:1。【详解】一个纯合的易感病矮茎品种(抗倒伏),基因型为ddrr,与一个纯合的抗病高茎品种(易倒伏)DDRR杂交,F1为DdRr,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为ddR_,其中ddRR在F2中占1/16,ddRr在F2中占2/16,即1/8。C正确。故选C。16.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1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的种类和数量比例是()A.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

8B.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2:1:1C.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D.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或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分别分析图中两对性状的表现型比例,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进而可确定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和F2性状类型的种类和数量比例。【详解】只考虑粒形,根据F1中圆粒:皱粒=3:1,可判断亲本均为Rr;只考虑子叶颜色,黄色:绿色=1:1,可判断亲本为Yy和yy,综合分析,则双亲基因型为YyRr、yyRr,F1中一株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是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而不是把所有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这样只需对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两种基因型分别进行杂交结果的分析即可。17..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种豌豆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F2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及显性纯合子的概率依次是()A.18,6,1/32B.27,8,1/32C.27,8,1/64D.18,6,1/64【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种豌豆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AaBbCc,由于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要求F2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数以及显性纯合子的概率,可以分析其中的一对,然后用乘法原理即可,按照完全现象考虑,如Aa×Aa→1AA:2Aa:1aa;显然Aa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3和2,其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是1/4,由于F1中有三对等位基因,且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F1自交产生的F2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及显性纯合子的概率依次为33=27、23=8、(1/4)3=1/64,C正确。故选C。18.某聋哑人的父亲是六指症,母亲正常,已知六指(B)对正常指(b)是显性;正常(D)对聋哑(d)是显性,问该聋哑人父母的基因型,以及他是由哪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来的()

9A.父BBDd,母bbDD,Bd精子和bD卵细胞B.父BbDd,母bbDd,bd精子和bd卵细胞C.父BbDd,母bbDD,bD精子和bD卵细胞D.父BBDd,母bbDd,bd精子和bd卵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根据题意,父亲的基因型可表示为B_D_,母亲的基因型可表示为bbD_,这位正常指聋哑人的基因型为bbdd,由此可知,父亲的基因型为BbDd、母亲的基因型为bbDd,则这位正常指聋哑人是由bd精子和bd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形成的,ACD错误,B正确。故选B。19.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答案】B【解析】

10【详解】由图示可知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可确定灰色是显性性状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米色是隐性性状由两对隐性基因可知,黄色和黑色都是一显性基因和一隐性基因控制,A错误;假设黄色基因型为AAbb,黑色基因型为aaBB,则子一代灰色基因型为AaBb,与黄色亲本AAbb杂交,后代有2AaBb、1AAbb、1Aabb两种表现型,所以B正确;子二代中灰色大鼠基因型包括AABB、AABb、AaBB、AaBb、所以C错误;子二代中黑色大鼠基因型为1/3aaBB、2/3aaBb,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后代米色大鼠概率为2/3×1/2=1/3。【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20.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任取一对黄色(A)短尾(B)个体经多次交配(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黄色短尾亲本测交不能产生显性纯合子后代B.黄色短尾的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C.该小鼠的致死基因型都是纯合的D.若让F1中灰色短尾鼠和黄色长尾鼠杂交,后代无致死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一对黄色(A)短尾(B)个体经多次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由此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且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就会导致胚胎致死。【详解】A、根据题意,该对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由此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且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就会导致胚胎致死。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其测交产生的后代中显性个体都是杂合子,A正确;B、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和AaBB4种,其中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3种,B正确;C、该小鼠的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和aaBB,其中AABb、AaBB是杂合子,C错误;D、若让F1中灰色短尾鼠(aaBb)和黄色长尾鼠(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4种,没有致死现象,D正确。故选C。21.同源染色体指()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

11【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详解】A、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形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B、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但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条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条染色体,B错误;C、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一般相同,但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其形态、大小和结构也相同,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D。22.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增殖()A.无丝分裂B.有丝分裂C.减数分裂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而有丝分裂是机体体细胞产生的方式,无丝分裂是体细胞产生方式的重要补充,减数分裂时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方式。【详解】精原细胞是一种特殊的体细胞,其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实现自身增殖,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即作为原始的生殖细胞,其自身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B正确。故选B。23.某动物的卵原细胞有6条染色体,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出现四分体时的着丝粒数和四分体数分别是(  )A.6和12B.6和3C.12和6D.12和12【答案】B【解析】【详解】某动物的卵原细胞有6条染色体。(1)初级卵母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含有6条染色体,而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相同,因此此时含有6个着丝点。(2)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因此此时含有3个四分体。

12故选B。2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方式;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③着丝粒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⑤D.⑥⑦【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①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数目的一半。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①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方式,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而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成熟的生殖细胞,①正确;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因此在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②错误;③着丝粒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因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③错误;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也减半,④错误;⑤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会减半,⑤正确;⑥染色体复制后,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⑥错误;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⑦错误。ABD错误,C正确。故选C。25.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它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DNA分子含量,依次是

13A.24、12、12B.48、12、12C.24、24、12D.48、24、12【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已知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1)初级精母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含有24条染色体,DNA含量加倍为48;(2)次级精母细胞中期着丝点没有分裂,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即12条,DNA数与体细胞相同为24;(3)精子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即12条,DNA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为12。故选D。26.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b和c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C.c所示的细胞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a、b、c【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考查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特点的理解。图示为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根据染色体数目或形态、行为可判断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为有丝分裂中期,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a中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具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动物睾丸中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自身数目,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动物睾丸中可以同时出现以上细胞,B错误;

14C、c中同源染色体无联会、分离现象,且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所示的细胞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C正确;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只有b、c,D错误。故选C。27.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2、4,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A.2、4B.1、3C.1、3或2、4D.1、4或2、3【答案】C【解析】【分析】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子细胞,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其染色体组成为两种类型。同一个次级性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其染色体组成相同。【详解】如果题中的极体是由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则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与该极体相同,为1、3。如果题中的极体是由第一极体分裂产生的,则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4。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8.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答案】A【解析】【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据此答题。

15【详解】A、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卵细胞,A错误;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的融合,B正确;C、减数分裂过程使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恢复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一般来自父方,一般来自母方,D正确。故选A。【点睛】29.设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内三对同源染色体分别为Aa、Bb、Cc,该雄性动物两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8个精子中,已知其中的两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AbC、ABC,则另外6个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都不可能的是()①ABC②aBC③abc④Abc⑤abC⑥AbC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内三对同源染色体分别为Aa、Bb、Cc,那么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的染色体就有23=8种可能,但实际上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只形成两种类型的四个精子。【详解】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C,则与其有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C(⑥)、aBc、aBc;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C,则与其有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C(①)、abc(③)、abc(③)。由此可知不可能是②④⑤不可能有的是:②aBC④Abc⑤abC。D正确。故选D。30.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精巢中某个细胞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据图不能确定该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B.bc段表示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C.若图示代表有丝分裂,b点和e点对应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若图示代表减数分裂,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cd段【答案】C

16【解析】【分析】曲线图分析: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A、该图既可表示有丝分裂,也可表示减数分裂,A正确;B、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该时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若图示代表有丝分裂,b点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e点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这两点对应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C错误;D、若图示代表减数分裂,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包含在cd段,D正确。故选C。31.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A.噬菌体不含有蛋白质B.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DNA是遗传物质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构成,A错误;B、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不能说明蛋白质是或者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C、该实验证明,在噬菌体的亲子代之间只有DNA有连续性,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正确;

17D、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表明DNA是遗传物质,无法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32.某研究人员参考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其中小鼠死亡的是()A.S型细菌的提取物+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B.R型细菌的提取物+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C.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D.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答案】B【解析】【分析】(1)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能被转化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小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2)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死亡。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结果在S型细菌DNA的控制下,利用R型细菌体内的化学成分合成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从而组装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详解】A、S型细菌的提取物+DNA酶,DNA被水解,失去了转化作用,对加入的R型细菌没有转化作用,R型细菌无致病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不符合题意,A错误;B、R型细菌的提取物+DNA酶,DNA被水解,加入的S型细菌有致病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符合题意,B正确;C、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R型细菌已经死亡,后面再加入S型细菌的DNA不会发生转化作用,因此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不符合题意,C错误;D、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S型细菌已经死亡,后面再加入R型细菌的DNA,无致病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33.如果用15N标记噬菌体并使其侵染没有标记的细菌,则关于子代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蛋白质外壳中有15N,在DNA中无15NB.在蛋白质外壳中无15N,在DNA中有15NC.在蛋白质外壳和DNA中均有15ND.在蛋白质外壳和DNA中均无15N【答案】B【解析】

18【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详解】由于15N在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都有,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原料,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可知,子代噬菌体的DNA有15N,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无15N,ACD错误,B正确。故选B。34.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种生物的DNA的碱基序列是不同的B.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分子中C.肺炎链球菌中含有碱基A、T、G、C的核苷酸有7种D.DNA的多样性与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排序及连接方式均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具有特异性,不同种生物的DNA的碱基序列是不同的;DNA的多样性与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序有关,与种类(A、T、G、C)及连接方式无关。【详解】A、DNA分子具有特异性,不同种生物的DNA的碱基序列是不同的,A正确;B、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故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分子中,还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分子中,B正确;C、肺炎链球菌是细胞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故含有碱基A、T、G、C的核苷酸有7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正确;D、DNA的多样性与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序有关,与种类(A、T、G、C)及连接方式无关,D错误。故选D。35.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如图所示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19A.①④B.②④C.①⑤D.③⑤【答案】A【解析】【分析】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题图分析: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根据碱基对之间只有2个氢键,所以是腺嘌呤或胸腺嘧啶;④为R基;⑤为肽键。【详解】由于P元素存在于磷酸部位,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所以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磷酸和R基团,即①和④部位,A正确。故选A。36.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有4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三次,第三次复制需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A.240个B.420个C.320个D.280个【答案】A【解析】【分析】已知1个双链DNA分子具有100个碱基对,即200个碱基,其中含有40个胸腺嘧啶(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40个,则C=G=100-40=60个。【详解】已知1个双链DNA分子具有100个碱基对,即200个碱基,其中含有40个胸腺嘧啶(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40个,则C=G=100-40=60个。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三次,第三次复制需游离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23-1×60=240个。故选A。37.在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中,下列科学方法或技术与相关研究不相符的是()项目相关研究科学方法或技术A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假说-演绎法B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归纳法CDNA的双螺旋结构建构模型DDNA的半保留复制同位素标记法A.AB.BC.CD.D

20【答案】B【解析】【分析】遗传学中常见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有: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详解】A、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A正确;B、科学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研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错误;C、沃森、克里克利用物理模型研究DNA的双螺旋结构,C正确;D、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15N)研究DNA的半保留复制,D正确。故选B。38.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非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答案】D【解析】【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B、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B正确;C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C正确,D错误。

21故选D。39.等位基因中,不同基因控制着不同性状(如豌豆中,基因D控制高茎,基因d控制矮茎),这是因为()A.环境不同B.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个体发育过程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详解】等位基因中,不同基因控制着不同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根本原因是由于二者所含遗传信息不同,即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ABD错误。故选C。40.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能够自我复制并遗传给后代B.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C.生物体细胞内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D.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上还存在非基因片段,故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遗传信息蕴含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即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详解】A、基因是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并遗传给后代,A正确;B、遗传信息蕴含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即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B正确;C、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同源染色体,故生物体细胞内的基因不都是成对存在的,C错误;D、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上还存在非基因片段,故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

2241.已知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是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甲、乙两管果蝇,甲管全部为长翅果蝇,乙管中既有长翅果蝇又有残翅果蝇,这两管果蝇的关系既可能是P(乙)对F1(甲)的关系,也可能是F1(甲)对F2(乙)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乙管为P,则乙管中长翅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甲管(F1)中长翅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_。(2)倘若乙管为F2,则乙管中长翅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3)可通过鉴别雌雄性别得知,如果乙管内两种果蝇均有雌雄个体,则乙管果蝇是甲管果蝇的_______,如果乙管内两种果蝇各为雌雄一方,则乙管果蝇是甲管果蝇的____________。(4)若用一次交配实验来鉴别两者的世代关系,其最佳交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AA②.Aa(2)AA或Aa(3)①.后代②.亲代(4)①.乙管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交配②.若后代全部为长翅,则乙是甲的亲代③.若后代既有长翅又有残翅,则甲是乙的亲代【解析】【分析】题意分析,甲中只有长翅,若乙管作为亲本,甲管为子代,则乙管内长翅果蝇基因型只能是AA,而残翅果蝇基因型只能是aa。子一代长翅果蝇雌雄个体自交,子二代雌雄各占50%,其中,长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若甲管为亲本,乙管为子代,则甲管内的长翅基因型为Aa,乙管内长翅果蝇基因型为AA和Aa,残翅果蝇基因型为aa。【小问1详解】乙管中既有长翅果蝇又有残翅果蝇,若乙管为P,甲为子代,且中只有长翅,则乙中长翅应是AA显性纯合子,残翅应是aa,甲中长翅为杂合子Aa,均为杂合子。【小问2详解】倘若乙管为F2,由于甲管中只有长翅,且乙管中有长翅也有残翅,则甲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Aa,乙管中长翅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应该为AA或Aa。  【小问3详解】因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a相互杂交,后代性状与性别不相关联,所以若乙管内两种果蝇均有雌雄个体,则乙管果蝇是甲管果蝇的子代;如果乙管内两种果蝇各为雌雄一方,即为AA与aa间杂交,则只能产生Aa的子代,即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即乙管果蝇是甲管果蝇的亲代。【小问4详解】

23若用一次交配实验来鉴别两者的世代关系,则可用乙管中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交配。若后代全部为长翅,说明乙中长翅全为AA,则乙管中果蝇为亲代(P);若后代出现既有长翅也有残翅,说明乙中长翅有AA和Aa,则甲管中果蝇为子一代,乙管中果蝇为子二代,即甲是乙的亲代。42.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甲种遗传病和乙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设甲遗传病与A和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乙遗传病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请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遗传。(2)个体5的基因型是________。(3)若个体3和个体4再生一个女孩,则该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4)个体8的乙种遗传病致病基因最初来源于图中的________。【答案】(1)①.常染色体显性②.伴X染色体隐性(2)AaXBXb(3)1/4(4)Ⅱ-3##3【解析】【分析】题图分析,3号和4号均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号和4号均不患有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由已知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3号和4号均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号和4号均不患有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由已知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根据9号甲病正常(aa)和10号患乙病(XbY)可推知,5号的基因型为AaXBXb。【小问3详解】由于7号正常,8号两种病均患,所以3号的基因型为AaXBXb,4号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所生女孩不可能患乙病,患甲病(A_)的概率为3/4,因此他们所生的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为1/4。

24【小问4详解】个体8号患乙病,其基因型为XbY,根据伴性遗传交叉遗传的特点可知遗传病致病基因最初来源于个体3。43.下列两图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坐标图和部分细胞的生命活动示意图。(1)图甲中③阶段包括_____和_____生理过程,其中NO段染色体数目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2)图乙中g所示分裂时期对应于图甲中______(填字母)阶段,图乙中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填字母)细胞。(3)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乙的_______(填字母)细胞中。细胞分裂时与星射线的形成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4)图乙中从细胞d分化成细胞e和f的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5)若细胞a的基因型是BbXDX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此细胞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答案】(1)①.受精作用②.有丝分裂③.着丝粒分裂(2)①.GH②.c、g(3)①.g②.中心体(4)基因的选择性表达(5)B或b或BXDXd或bXDXd【解析】【分析】图甲①为有丝分裂核DNA含量变化,②为减数分裂核DNA含量变化,LM表示受精作用,③阶段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图乙ab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agh过程表示减数分裂,adf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小问1详解】图甲中LM过程表示受精作用,MQ过程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量变化,故图甲种③阶段包括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生理过程;图中NO段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小问2详解】

25图乙种的g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甲种②过程表示减数分裂,G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故图乙中g所示分裂时期对应于图甲中GH;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图乙中g(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有丝分裂后期)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a(体细胞)、b(分裂产生的体细胞)、d(分裂产生的体细胞)、e(分化后的细胞)、f(分化后的细胞)都存在同源染色体但染色体以染色质的状态存在,观察不到,h(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小问3详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乙的g时期细胞中;中心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进而形成纺锤体,故细胞分裂时与星射线的形成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小问4详解】图乙中从细胞d分化成细胞e和f,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小问5详解】若细胞a的基因型是BbXDXd,复制后基因型是BBbbXDXDXdX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可能形成BBXDXDXdXd和bb或bbXDXDXdXd和BB的子细胞,故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B或b或BXDXd或bXDXd。4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下图为其所做实验中的一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噬菌体的核酸位于__________(用图1中字母表示)。(2)在图2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离心的目的是__________。(3)噬菌体利用来自于________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外壳。(4)图2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由实验结果可知,此次实验的标记元素是__________,根据该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__________进入了细菌。上述实验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5)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答案】(1)A(2)①.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②.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使菌液分层(3)宿主细胞##大肠杆菌(4)①.32P②.噬菌体的DNA③.不能④.DNA和蛋白质均含有N元素(5)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6【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为实验材料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了研究,方法如下: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小问1详解】图1中,含有噬菌体的核酸部分是图中的A,为头部,其由蛋白质外壳包被着。【小问2详解】在图2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此后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实现分层。最终通过放射性的分布确定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DNA,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中。小问3详解】噬菌体是专性寄生物,没有独立代谢能力,需要利用来自于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外壳。【小问4详解】图2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当时间保温后,经过离心分离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且进入细菌中的是DNA,因此该实验的标记元素是32P,根据该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噬菌体DNA进入了细菌,因为P是DNA的标志性元素,上述实验中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这是因为N元素是DNA和蛋白质的共有元素,无法区分DNA和蛋白质所处的位置,因而也无法得出相应的结论。【小问5详解】通过该实验后续子代放射性的研究说明DNA可以实现亲子代噬菌体之间的连续性,因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