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重庆市南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南坪中学高2021级2022—2023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外服指的是迫于武力臣服于商族的部族,这些部族接受商王的封号,表示对商王承担义务,商王承认附属国所拥有的土地和臣民。西周的分封制则是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相较而言,西周的分封制()A.加强了中央集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C.推动了文化认同D.淡化了血缘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题干可知,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臣下诸侯,不管是王族、功臣还是古代帝王后代都是从周天子处得到赏赐,这样易于形成共同的文化认知,C项正确;西周的分封制和商朝内外服制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够强大,A项不符史实,排除A项;商周时期属于中国古代早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不符史实,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排除D项。故选C项。2.下列成语典故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史事,给它们确定一个主题,最为恰当的是()成语典故退避三舍晋文公在即位前流亡时曾被楚成王收留,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将退避三舍(九十里)。后来晋楚相争,两军在城濮相遇,晋军退避三舍问鼎中原楚庄王在推行霸业时,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追问象征王权的九个鼎的大小轻重孰不可忍鲁国权臣季氏使用了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六十四人)的舞乐队。孔子谈到季氏时,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A.诸侯争霸B.战争频繁C.艺术发展D.社会变革【答案】D【解析】
1【详解】材料中的成语典故“退避三舍”反映了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矛盾,是诸侯争霸的表现,“问鼎中原”反映了楚庄王称霸天下的意图,“孰不可忍”反映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这都是社会大变革的内容,D项正确;前两个成语典故可以反映诸侯争霸的史实,但“孰不可忍”是礼崩乐坏的表现,诸侯争霸不能成为它们共同的主题,排除A项;材料只介绍了晋楚之间的战争,不能得出战争频繁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三个成语典故都没有介绍艺术发展的相关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3.陈胜和吴广是秦朝的屯长,刘邦是亭长,他们都领导了反抗秦朝的起义,并且得到了很多三老、豪杰与父老的支持,这反映了秦朝()A.缺乏管理基层的制度B.统一六国缺乏民意基础C.统治严苛失去基层支持D.楚地贵族残余力量强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因为暴政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最后导致反秦起义大爆发,而起义的领导者包括秦朝的屯长、亭长这样的基层管理人员,并且得到基层势力的支持,C项正确;秦朝建立了乡里亭基层管理制度,排除A项;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百姓困苦,民心希望统一,秦统一六国顺应了民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起义的领导者包括秦朝的屯长、亭长这样的基层管理人员,并且得到“三老、豪杰与父老”基层势力的支持,因为秦朝统治严苛,所以失去基层支持,不是说楚地贵族残余力量强大,排除D项。故选C项。4.明代苏州府梅李镇,嘉靖时“居民可二千余家,……有通(州)、泰(州)、苏(州)、湖(州)商舶”,而“自浒浦潮淤,海上之贾舶不至;盐铁塘路断,南北之舟楫不来,而镇斯衰矣”。这说明,梅李镇的兴衰()A.随海禁推行而变化B.受制于工商业发展C.是经济转型结果D.深受交通条件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
2依据“居民可二千余家,……有通(州)、泰(州)、苏(州)、湖(州)商舶”“自浒浦潮淤,海上之贾舶不至;盐铁塘路断,南北之舟楫不来,而镇斯衰矣”,可知梅李镇的兴衰某种程度上取决对外流通的渠道是否畅通,即与外界经济联系的水路交通是否畅通,因此受深受交通条件影响,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政府的海禁政策,而是强调与外界联系的交通影响市镇的发展,排除A项;题干的主旨是交通条件影响梅李镇的兴衰,没有突出受制于工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明代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总体上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并没有出现经济转型,题干中也没有涉及经济转型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5.从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A.“城市病”的急剧恶化B.城市发展受近代工业化影响C.列强侵略推动城市化发展D.近代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城市的变化部分,受到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影响很深,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并不是弊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业化对中国城市的推动,并不是列强侵略,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近代工业化对中国城市的影响,并不能得出近代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6.运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往往会形成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有关中国古代运河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春秋时期的邗沟连接了黄淮两河B.灵渠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C.元运河沿岸兴起很多工商业集镇D.清江浦因漕运路线的改变而崛起【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京杭大运河推动了运河沿岸地区的发展,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C项正确;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并非黄河和淮河,排除A项;领取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并非南方和北方,排除B项;清江浦因为漕运路线改变而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7.有学者说,自行车的大规模生产使那些因贫困而消费不起马车或汽车的民众能够购买,他们只需花费步行时间的1/4就能够去他们想去的地方,他们的工作机会和与社会的接触不再局限于村庄。由此可知,自行车的推广()A.有利于人们生活突破地域限制B.大大缩小了贫富差距C.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D.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答案】A【解析】
3【详解】依据材料“自行车的大规模生产使那些因贫困而消费不起马车或汽车的民众能够购买,他们只需花费步行时间的1/4就能够去他们想去的地方”,可以看出自行车的推广促使人们能够到达更多的地方,突破地域限制,A项正确;材料不能看出自行车推广对贫富差距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自行车推广对突破地域限制的作用,不能得出其对城乡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能看出其对城市化的影响,排除CD项。故选A项。8.古罗马曾发生过多次瘟疫,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的惩罚联系起来,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据此推知,古罗马人()A创立巴氏消毒法B.重视修建饮水道、下水道等C.修建复合式公寓D.逐渐普及自来水与排水系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可见,古罗马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修建饮水道、下水道等,B项正确;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排除A项;复合式公寓与卫生清洁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普及自来水与排水系统与卫生清洁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图是1974年6月26日发行的编号邮票——赤脚医生,分别展示了赤脚医生为一群儿童打预防针、夜晚顶风冒雨涉水前去为病人看病、在崇山峻岭间采草药、为劳动中突然发病的农民诊治的画面。画面生动反映了()A.乡村医疗的投入快速增加B.传统医药学取得长足进步C.乡村医生的人道主义精神D.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答案】C【解析】【详解】
4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脚医生是中国农村中不脱产的基层卫生人员,四幅画面生动反映了农村赤脚医生的工作特点和他们以人为本、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农村赤脚医生的工作情况,并没有呈现政府对乡村医疗的投入情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呈现传统医药学的进步,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起步,而材料是1974年,排除D项。故选C项。10.西周时期,统治者把上帝视为至高无上主宰者,而呼之为“天”,周王则为受天之命而王天下的“天子”。同时,统治者也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民”"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天子既要“敬天”,又要“保民”,才能维护“天命”。这种思想()A.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B.催生了朴素唯物主义萌芽C.表明统治者放松约束民众D.成为维系宗法分封的纽带【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西周时期,统治者把上帝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统治者也强调人事的重要性”,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出现了“敬天保民”思想,这种思想是对统治者的一种约束,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A项正确;“敬天保民"思想属于唯心主义,排除B项;“敬天保民”思想要求统治者自我约束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民众的约束,排除C项;血缘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纽带,排除D项。故选A项。11.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晚清时期的歌谣体童蒙读物中,除了对西方科技的描述外,还有如“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西方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描述,体现了晚晴时期西学东渐由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制度的转变,D项正确;材料中“革命风潮逼远东”不符合洋务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此时期并没有革命风潮,排除A项;材料中“诸君准备新人格”体现了并没有抛弃走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排除B项;立宪派的宣传品中不会出现“革命风潮逼远东”的描述,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表为《汉谟拉比法典》部分内容摘要。这些规定表明古巴比伦王国()条款内容第192条如果宫廷侍者或宫廷侍女的孩子对他的养父、养母说:“你不是我父亲,你不是我母亲。”那么应割掉他的舌头如果儿子打了他的父亲,应割掉他的手
5第195条第226条如果理发师未经奴隶主人许可而剃去不属于他的奴隶的奴隶标记,则应砍掉此理发师的手A.注重维护社会公序良俗B.保障民众利益实现阶级调和C.利用同态复仇打击侵权D.立法思想中蕴含着契约精神【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不孝罪和损害奴隶主私有财产的罪罚等同,这体现了对家庭伦理关系和财产关系的重视,这些规定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保障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同态复仇存在于早期奴隶制法律中,指受害者受到其他人伤害时,对于施害者施以同样的伤害,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材料未涉及同态复仇,排除C项;材料是对家庭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定,不能体现契约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13.公元800年,查理把教皇利奥三世送回罗马,将反对教皇的贵族处以重刑。作为回报,教皇利奥三世为其加冕,并高声祝贺说:“上帝为查理皇帝加冕,这位伟大的和带来和平的罗马人皇帝,万寿无疆和永远胜利。”这说明()A.基督教会的权力和权威从此衰弱B.查理大帝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皇帝C.世俗王权加强推动民族国家形成D.世俗王权和教会权力的并立合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元800年,查理把教皇利奥三世送回罗马,将反对教皇的贵族处以重刑。作为回报,教皇利奥三世为其加冤,并高声祝贺”可知,在中古西欧国家,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体现的是世俗王权和教会权力的并立合作,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基督教会的权力和权威从此衰弱,排除A项;查理大帝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皇帝,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国家形成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4.阿兹特克人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公共建筑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宏伟壮观。一般房屋的周围,在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种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园。城中心的主庙基部长100米、宽90米,四周有雉堞围墙环绕,塔顶建有供奉主神威济洛波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其祭坛周围有蛇头石雕,最大的直径近4米,重约120吨。这表明阿兹特克人()A.农业经济极其发达B.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6C.建筑艺术水平较高D.以宗教信仰为生活中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阿兹特克人的城市建筑艺术。根据材料信息的可以看出,首都的“公共建筑多以白石砌成”,“城中心的主庙基部长100米,宽90米”,“祭坛周围的蛇头石雕,最大的直径近4米,重约120吨”,该资料描述的主要是阿兹特克人的高超的建筑艺术,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农业经济极其发达”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特诺奇蒂特兰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相关表述,排除B项;材料没有详细描述宗教生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5.据考古发现,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如鹿首弯背短刀、环首小铜刀、锨等,而同类短刀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北部地区也曾发现过。这说明()A.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B.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没有区别C.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D.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出土的文物带有内蒙古地区的风格,说明距今3000年左右新疆与内蒙古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C项正确;材料与丝绸之路无关,排除A项;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有很大区别,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16.在澳大利亚,英国人到来之前原住民人口达75万人,1901年只剩下9万多人。在新西兰,18世纪原住民有25万,19世纪中叶只剩下5万多人。这一变化客观上导致大洋洲()A.难民救助问题尤为突出B.华工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C.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D.主流文化出现替代性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受英国殖民统治影响,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原住民锐减,白人成为主要居民,客观上导致大洋洲主流文化出现替代性变化,D项正确;难民救助问题尤为突出与原住民锐减等不符,排除A项;华工并非大洋洲的主要居民,排除B项;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与欧洲白人成为大洋洲主要居民的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7.2000年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幅放开移民限制,吸引海外人才移民当地。下列呈现的新加坡移民辅导活动()
7·开展参访社区俱乐部与新加坡国会等地方的学习之旅。·通过挨家挨户的家访,邀请新移民参与社区活动。·组织以多元种族和宗教为主题的“新加坡和谐之旅”。·在各选区定期举办典礼,为取得身份的新移民颁发公民证书A.重在维护文化的多样性B.助推国家工业化实现C.旨在提高社区自治水平D.增进移民的国家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开展参访社区俱乐部与新加坡国会等地方的学习之旅……为取得身份的新移民颁发公民证书”可得出新加坡的做法让外来的移民更有归属感,逐步认同新加坡的文化,增进移民的国家认同,D项正确;新加坡的做法是要形成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而不是维护多样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工业化的信息,B项不是主旨,排除B项;这种做法能提高社区自治水平,但不是新加坡的主观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18.我国古代习惯把从西域传入中原之物冠以“胡”称。据《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成阳集贤宫,饥饿困顿之际,杨国忠买胡饼献上。此外,在唐代街市上销售胡饼的店铺随处可见。这反映出()A.文化交流影响社会生活B.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C.先进文明强大的吸引力D.胡汉差异的逐渐消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古代习惯把从西域传入中原之物冠以“胡”称”可知,我国古代中原和西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胡饼”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饮食,通过材料“唐代街市上销售胡饼的店铺随处可见”可知,文化交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大,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民族的影响,不能体现相互性,排除B项;就古代中原农耕文明和少数民族游牧文明相比较,农耕文明更先进,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属于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影响,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化,材料也没有体现差异的逐渐消失,排除D项。故选A项。19.
8史学家齐世荣说,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他意在强调( )A.帝国扩张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B.战争成为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C.和平交往是人类交往的主流D.新航路开辟促进文明的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可得出,齐世荣强调的是和平交往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和平交往,而不是帝国扩张,排除A项;战争成为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不是作者强调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文明交流的方式,而不是新航路开辟,排除D项。故选C项。20.如表为13世纪蒙古汗国三次西征的概况表,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第一次西征1219—1225年攻灭花刺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第二次西征1235—1242年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第三次西征1253—1260年攻陷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A.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发动B.第二次西征征服了基辅罗斯C.第三次西征时马可·波罗由陆路来华D.蒙古西征改变了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由陆路来华,与材料中第三次西征时间不符,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结合所学知识,成吉思汗所在时间是1162年-1227年,因此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亲征,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基辅罗斯就是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与第二次西征的信息相符,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三次西征的区域,结合所学知识,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改变了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1.俄国十二月党人大多出身于没有多大特权的贵族家庭,在祖国受到拿破仑威胁之际,他们认识到必须把祖国从落后状况中拯救出来,才能免受外国奴役,为此,他们提出了消灭专制制度和废除农奴制度的主张。这说明十二月党人()A.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B.希望重构俄国的政治文化
9C.是贵族阶级利益的代言人D.意在反对法国的文化侵略【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他们提出了消灭专制制度和废除农奴制度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月党人起义前,俄国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社会,实行农奴制,十二月党人“提出了消灭专制制度和废除农奴制度的主张”,可见他们希望重构俄国政治文化,B项正确;十二月党人不是资产阶级,排除A项;虽然十二月党人出身贵族,但他们希望废除贵族制的保护者——沙皇,因而他们不是贵族阶级利益的代言人,排除C项;十月党人的这些主张意在重构俄国的政治文化,不是反对法国的文化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22.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注意发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又大力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二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A.率先建立起集约型劳作方式B.否定了本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C.消除了殖民主义历史影响D.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既注意发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又大力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分析可知,宽容和谐、勤俭等是儒家文化的精华,而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是西方工业文明的精华,因此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D项正确;“率先”用词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新加坡、韩国等国都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并没有否定本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并没有涉及到殖民主义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3.公元前280年左右,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建成亚历山大博物馆。博物馆的资金主要源于国王和政府拨款,用于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活动,并出版了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建成有利于()A.古希腊文化的传承B.自然遗产的保护C.分科教育逐步推行D.印刷技术的改进【答案】A【解析】
10【详解】材料“用于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活动,并出版了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强调的是亚历山大博物馆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及传承,A项正确;亚历山大博物馆属于人文遗产,排除B项;材料与分科教育无关,排除C项;印刷术改进是在中国的宋朝时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4.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项焚毁,玫瑰花窗也被破坏,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修复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重新开放。同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这说明世界遗产保护()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B.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D.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再认再现能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果的重要标志,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B项正确;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排除A项;C项说法“根本动力”应该是生产力,此说法错误,排除C项;庆祝民族节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而非文化遗产的保护,D项是关于民族节日的说法,与文化遗产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战国时代,中国即已走向统一。孟子“定于一”的思想是当时的共同理解。罗马统一地中海,也是延续泛希腊化文化的弥漫各处。秦灭六国后未闻秦军戍守六国故地。汉兴之后,也没有汉军戍守内地的历史记载。罗马兵团大多随统帅将领留戍征服地区。秦朝统一天下以前,七国已纷纷建立郡县二级的地方行政体系。秦汉地方长官通常不由本籍人出任,中央又有刺史监察地方官员,不必依赖军队即足以统治广土众民。罗马帝国本部是泛希腊化的天下,但周边地区族群成分处处不同,不能建立类似中国的郡县制度,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从文化角度看,秦以法家治国,不过是儒家的变种,汉代以外儒内法为根本,儒家士大夫积极推行儒家教化。所以中国能保持相当一致的文化同质性,文化认同足以维系共同体的延续不散。罗马以军事力量控制庞大帝国,并不存心以教化的力量建立主流思想。从经济层面看,大路、支线以及河流航道,编织成一个相当固定的交流网络,将中国本部紧密联系为互相依存的整体。罗马地区性的经济网络是构成庞大交换网的成分,庞大的经济体系一旦破裂,其中个别的成分便没有再求重整的迫切需要。——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者国家治理的异同。
11(2)简析秦汉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答案】(1)同:都建立起君主制度,君主大权独揽;借鉴前世的治理经验。异:秦汉帝国建立起郡县制,有效控制地方,罗马帝国对地方管理松散,依赖军事控制地方秦汉帝国建立起有效的地方行政制度,罗马帝国依赖军事力量控制地方;秦汉帝国以文化认同巩固政治统一,罗马帝国没有建立文化共同体;秦汉帝国经济体系稳定性强,罗马帝国经济体稳定性弱。(2)意义:有助于增强华夏认同,推动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本版图;开创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治理模式。【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从君主权力分析,得出都建立起君主制度,君主大权独揽;据材料“罗马统一地中海,也是延续泛希腊化文化的弥漫各处”,“秦以法家治国,不过是儒家的变种,汉代以外儒内法为根本,儒家士大夫积极推行儒家教化”,得出借鉴前世的治理经验。异:据材料“秦朝统一天下以前,七国已纷纷建立郡县二级的地方行政体系。秦汉地方长官通常不由本籍人出任,中央又有刺史监察地方官员,不必依赖军队即足以统治广土众民”可得秦汉帝国建立起郡县制,有效控制地方,罗马帝国对地方管理松散,依赖军事控制地方秦汉帝国建立起有效的地方行政制度,罗马帝国依赖军事力量控制地方;据材料“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罗马以军事力量控制庞大帝国,并不存心以教化的力量建立主流思想”可得依秦汉帝国以文化认同巩固政治统一,罗马帝国没有建立文化共同体;据材料“罗马地区性的经济网络是构成庞大交换网的成分,庞大的经济体系一旦破裂,其中个别的成分便没有再求重整的迫切需要”可得秦汉帝国经济体系稳定性强,罗马帝国经济体稳定性弱。【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从民族交融角度分析,得出有助于增强华夏认同,推动民族交融;从统一多民族国家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分析,得出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对中国疆域的奠定分析,得出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本版图;从对历代的治理模式分析,得出开创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治理模式。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为唐宋时期家训主要内容归类(涉及篇数)序号内容归类唐宋
12北宋南宋1处已(修身、励志)519182勉学、治学314153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翠、团结兄弟)3684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614105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516106从政111167治国408女诫5209教子原则242材料二下图为唐宋家训作者身份地位统计图(注:图中文人指未进入仕途的读书人)——以上材料均摘自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家训的主要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宋家训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意义。【答案】(1)唐宋家训内容丰富,涉及方面广;以家思想教育为核心;作者多元化,从帝王到读书人,其中仕(士大夫)家训所占比例最大。(2)
13原因:统治者实行开明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家训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儒学的复兴和理学的形成扩大了儒家伦理观的影响;科举制的发展使社会形成尚学风气;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文人政治,造就了大批的文化学者。意义:唐宋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家国同构的责任担当,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一“内容归类”中的“处已、勉学、睦亲、治家、处世、从政、治国、女诫、教子原则”可以得出唐宋家训内容丰富,涉及方面广;据材料一“处已、勉学、睦亲、治家、处世、女诫、教子原则”是针对经营好家庭层面的教育,“从政、治国”属于治理国家层面的教育,通过对比可以得出以家思想教育为核心;据材料二唐宋家训作者有“文人、帝王、仕宦”等,可以得出作者多元化,从帝王到读书人,另外通过观察图示,可以得出其中仕(士大夫)家训所占比例最大。【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的中国。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社会环境方面,统治者实行开明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家训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思想方面,儒学的复兴和理学的形成扩大了儒家伦理观的影响;制度方面,科举制的发展使社会形成尚学风气;治国理念方面,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文人政治,造就了大批的文化学者。意义:从家训的内容“处已、勉学、睦亲、治家、处世”等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唐宋家训文化可以做我们为人处世的行为指导,符合全人类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以家训为载体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家训体现了“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责任担当,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期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游离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之外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早期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晚清时期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14新中国成立之初被孤立、封锁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世界市场的发展走向制度化、体系化改革开放后积极参与、融入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表格中某一时期中国与世界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对选取的这一关系做简要阐释。(要求:主题鲜明,条理清晰,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阐释:(1)背景原因:明朝中后期到清初,统治者为了防备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2)结果影响: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它并不能消除或减轻外国的侵略,反而窒息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妨碍了中国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技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3)认识: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与世界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没能赶上全球化的潮流,迟滞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能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阐释)示例二:晚清时期,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阐释:(1)背景原因: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以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清政府被迫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诸多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工业商品,同时向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把中国为其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2)结果:这导致以“男耕女织”为核心的中国自然经济快速解体。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业生产资料不得不依赖市场,中国成为市场商品购买者。另外,包括农产品、工矿产品在内的原材料大量出口到工业发达国家,中国成了市场的原料供给者。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这表明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他们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场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确立,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认识:从文明史观上看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从全球史观上看,西方工业革命后的扩张需要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世界市场发生的主要原因,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其结果和体现。(能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阐释)
15【解析】【详解】首先,阅读材料,明确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时间对应信息,如由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游离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之外晚清时期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被孤立、封锁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融入经济全球化。其次,具体结合其中的某一时期,从背景、结果、影响、认识等层面进行阐述分析,如明朝中后期到清初,统治者为了防备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这一闭关锁国的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妨碍了中国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导致近代中国落伍,进而得出认识: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与世界隔绝,迟滞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又如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打开中国国门,清政府被迫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诸多通商口岸,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这导致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快速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