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

ID:83487505

大小:2.40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级高一上期第一学月检测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计30小题,每小题2分)2020年1月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发现了一个与地球类似的,可供人类未来居住的“宜居地球”,并将其命名为“TOI700d”,距离地球仅100光年。据此完成下面题。1.“TOI700d”最可能位于()A.地月系B.银河系C.太阳系D.河外星系2.“TOI700d”天体属于()A.卫星B.恒星C.行星D.彗星3.判断“TOI700d”宜居的主要依据是()A.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C.具有与地球相似的地表形态D.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答案】1.B2.C3.A【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TOI700d”距离地球100光年,远远超出了地月系和太阳系的范围;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所以“TOI700d”最可能位于银河系,而不是河外星系。B正确,ACD错误。应选B。【2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TOI700d”与地球类似,未来可供人类居住,所以“TOI700d”应属于围绕恒星运行的行星,C正确;卫星一般围绕行星运动,而行星不能发光发热,使卫星缺少适度的热量,A错误;恒星自身发光放热,温度很高,B错误;彗星体积过小,且轨道不稳定,D错误。应选C。【3题详解】“TOI700d”与地球类似,宜居的条件最主要的是“TOI700d”与其围绕公转的恒星距离适中,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条件,A正确;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与地球相似的地表形态、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都不是适宜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BCD错误。应选A。【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可分为:外部条件: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较为安全的宇宙环境中。自身条件:1.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密度适中的大气层;3.温差不大:由于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昼夜长短时间适中,以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不大,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太大。

12019年7月10日出现了土星冲日现象。冲日是指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不会出现冲日现象的天体是A.水星B.火星C.木星D.海王星5.土星冲日现象体现了行星公转运动的A.方向相同B.轨道近圆C.轨道共面D.安全稳定【答案】4.A5.C【解析】【4题详解】因为冲日是指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所以出现冲日现象的应为地外行星。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火星、木星、海王星为地外行星,水星为地内行星,不会出现冲日现象。故A项正确。【5题详解】因土星和地球都有自己的公转轨道,土星冲日时太阳、地球和土星处在同一直线,所以只有二者公转轨道在同一平面上,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性较大,与轨道形状、公转方向及宇宙环境安全性关系不大。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等构成,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①金星为类地行星,有固体表面②火星距太阳较近,由气体构成③木星因体积巨大,称为巨行星④天王星为远日行星,距太阳最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地球位于()

2A.水星与金星之间B.火星与木星之间C.金星与火星之间D.木星与土星之间8.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它与其他七颗行星()A.表面温度相近B.大气成分相似C.自转周期相同D.公转轨道共面【答案】6.A7.C8.D【解析】【分析】【6题详解】太阳系八颗行星中,按照各行星的基本性质,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远离太阳,主要由气体构成,其中木星、土星因体积巨大,称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因与太阳相距很远,称为远日行星。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海王星距太阳最远,①③符合,②④不符合,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地球位于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条公转轨道上,介于金星和火星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等运动特征,D正确;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表面温度不同,大气成分不同,自转周期也不同,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共向性、共面向、近圆性;共向性: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是一样,从北极星上空往下看,它们都是自西向东围绕太阳旋转;共面性:八大行星的运行轨道都是在一个平面上;近圆性:行星的运行轨道都基本接近圆形。2018年8月帕克太阳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在不到7年的任务寿命期间,帕克将绕太阳运行24次,并逐渐短距离与太阳亲密接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A.日冕色球光球B.日冕色球光球C.光球日冕色球D.光球色球日冕10.帕克太阳探测器将借助某天体的引力调整轨道逐渐逼近太阳,该天体最有可能是()A.木星B.火星C.地球D.金星【答案】9.D10.D【解析】

3【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帕克太阳探测器逼近太阳,借助的天体应该是离太阳较近的行星,结合选项,金星离太阳最近,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下面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1.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A.由南向北递减B.由北向南递减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12.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水体的运动B.生物的出现C.风的形成D.火山的喷发【答案】11.D12.D【解析】【11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赤道及其附近曲线数值较大,两极偏小,基本规律为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12题详解】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的主动力,是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最主要来源,ABC不符合题意;火山爆发属于地球内能的释放,与太阳辐射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4【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地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地球上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近日,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如下图)在山东济南亮相,这是我国首个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这种路面的最上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拥有较高的透光率,可以让阳光透过它,使下面的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至电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对山东省光伏高速公路一天发电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海拔高低B.阴晴状况C.纬度位置D.交通流量14.下列地区中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最高的是()A.南方水乡B.青藏高原C.西北戈壁D.东南丘陵【答案】13.B14.B【解析】【13题详解】光伏高速公路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太阳辐射是其能量来源,晴天云层少,太阳辐射强,阴雨天云层厚,太阳特射弱,B正确;海拔高低、纬度位置对一天发电量影响小,AC错误;交通流量对此无影响,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加之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因此,光伏高速公路发电效能最高,B正确;南方水乡、东南丘陵,降水多,云层厚,日照时数少,太阳辐射较弱,AD错误;西北地区纬度比青藏高原高,太阳辐射较弱,C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纬度位置;2、天气状况;3、海拔高低;4、日照长短。北京时间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天宫一号在太空中运行时太阳能帆板始终向着太阳的主要目的是()A.获取更多的太阳辐射能B.使舱内获得更多的光照

5C.与地球保持同步运行D.避开太阳电磁波的影响16.最可能干扰天宫一号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A.云雾B.流星C.太阳活动D.太阳辐射【答案】15.A16.C【解析】【分析】【15题详解】天宫一号在太空中运行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故太阳能帆板始终向着太阳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太阳辐射能,A正确;舱内获得光照、与地球保持同步运行与太阳能帆板始终向着太阳无关;太阳能帆板始终向着太阳无法避开太阳电磁波的影响;故选A。【16题详解】天宫一号与地面指挥系统通过无线电短波进行通信联系,太阳活动最能干扰短波通讯,C正确;云雾、流星、太阳辐射对短波通讯干扰较小,排除ABD;故选C。【点睛】本题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再入大气层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我国古代史书就有对太阳活动的记载。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精神训》,其中有“日中有跋乌”。西汉学者京房《易传》记载:“公元前43年4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文中记载的现象是()A.太阳黑子B.太阳耀斑C.日珥D.日食18.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有()A.地表温度明显升高B.全球许多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水循环的动力增强D.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答案】17.A18.D【解析】【17题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43年4月.....日黑居,大如弹丸”可知,文中记载现象是太阳光球层出现了黑色的斑块的现象,是黑子,A正确;耀斑是色球层中突然爆发出的相当明亮的斑点叫做耀斑,B错误;在色球层中,有时向外猛烈地喷射出火红色的气柱是日珥,一般情况下被日晕所淹没,不能直接看到,C错误;太阳的日冕层大气不断地发射出来的、稳定的粒子流,是太阳风,D错误。故选A。【18题详解】

6黑子现象增多时,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D正确;地表温度、水循环的动力都是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没有直接相关性,AC错误;地震发生主要是地球内能的剧烈释放,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乙丁甲丙D.乙丁丙甲20.与图中丙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A.蕨类植物时代B.裸子植物C.海生藻类D.被子植物【答案】19.C20.D【解析】【19题详解】图文信息表明,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但在新生代快速发展,鱼类在晚古生代大量第衍。因此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分别是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恐龙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即为乙、丁、甲、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图文信息表明,丙化石为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但在新生代快速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狗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体罗纪为裸子裤物时代,中生代白要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因此图中丙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7【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一是地质年代变化:太古代一元古代一古生代一中生代一新生代。二是动物演化阶段: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一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一鱼类时代一两栖动物时代一爬行动物时代一哺乳动物时代一人类时代。三是植物演化阶段:海生藻类时代一陆上抱子植物时代一裸子植物时代一被子植物时代。2022年4月,我国某科研团队在华北地区发现距今约5.04亿年的海绵、节肢动物等化石库,并命名为“临沂动物群”。这一发现为研究地球海生动物大爆发之后的动物迁徙扩散、群落结构和古地理环境提供了新窗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临沂动物群”生活的地质年代属于()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2.推测“临沂动物群”生存时的华北地区古地理环境特征是()A.干燥陆地B.气候冷暖交替C.温暖海洋D.裸子植被繁盛【答案】21.B22.C【解析】【2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寒武纪处于距今5.41亿年以前,古生代约开始于5.41亿年前,结束于2.52亿年前,中生代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新生代约从6500万年前至今。材料信息表明,“临沂动物群”距今约5.04亿年,因此“临沂动物群”生活的地质年代属于古生代,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2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临沂动物群”主要是海绵、节肢动物等海生无脊椎动物,因此当地的华北地区应属于温暖的海洋环境,C符合题意,排除A;没有信息表明当地当时的气候具有冷暖交替的特征,排除B;裸子植被繁盛时期出现在中生代,而此时为古生代早期,排除D。故选C。【点睛】元古宙是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持续时间近20亿年;古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5.41亿年前,结束于2.52亿年前,持续时间不足3亿年;中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二个代,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持续时间约2亿年;新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三个代,约从6500万年前至今,持续时间约6500万年。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天山周边发现大型恐龙化石,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下图为该类恐龙生存的地质年代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质年代距今时间(万年)构造阶段植物演化阶段动物深化阶段中生代25200-6600联合古陆解体甲植物时代乙动物时代

823.该地质年代()A.温暖海水中出现三叶虫B.已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C.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D.是地质历史主要的成煤期24.图中甲植物和乙动物类型分别是()A.被子植物爬行动物B.裸子植物爬行动物C.裸子植物哺乳动物D.被子植物哺乳动物【答案】23.D24.B【解析】【23题详解】恐龙生存的地质年代主要位于中生代。温暖海水中出现三叶虫属于早古生代,A错误;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和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出现在新生代,BC错误;中生代是地质历史主要的成煤时期,D正确。故选D。【24题详解】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主要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裸子植被在中生代极度兴盛,被子类植物及哺乳类生物繁盛是在新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中生代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植物,以真蕨类和裸子植物最繁盛。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25.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26.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就是地壳部分B.岩石圈包含地壳和地幔的全部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答案】25.C26.C【解析】【25题详解】根据高度①圈层在12-50千米左右,是大气圈中的平流层,A与题意不符;根据深度②在大洋部分较薄,在大陆部分深度约为33千米,据此可判断②为地壳,B与题意不符;③层在地下80-400千米处,为软流层,C正确;④层在地下2900-5000千米处为地核中的外核,D与题意不符。故选C。【26题详解】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由内至外划分为地壳、地慢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和上地慢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是地壳的全部和上地慢的顶部共同组成的,A错误;岩石圈包括上地慢的一部分,B错误;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C正确;岩石圈的下部是软流层,D错误。故选C。【点睛】地壳和上地慢顶部(软流层以上)

10合在一起叫作岩石圈;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岩石圈的下部是软流层。我国自主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在松辽盆地完成了钻井深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目前,“地壳一号”钻机钻井最深处位于()A.地壳B.地幔C.软流层D.地核28.钻井最深处所在圈层()A.物质状态以固态和液态为主B.厚薄不一,大陆部分较厚C.地震波横波消失D.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答案】27.A28.B【解析】【27题详解】我国自主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在松辽盆地完成了钻井深7018米,最深处位于地壳。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所以“地壳一号”钻机钻井最深处位于地壳。综上所述,排除BCD,选A。【28题详解】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排除A;厚薄不一,大陆部分较厚,海洋部分较薄,B正确;横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横波不会消失,排除C;岩浆发源于软流层,排除D;综上所述,选B。【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五大连池风景区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虚线表示两个不连续界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29.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30.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从地球内部到地表要经过()A.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B.古登堡界面—下地幔—上地幔—地壳C.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圈D.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答案】29.B30.A【解析】【2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①为莫霍界面,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慢顶部的软流层,对应图中的②圈层,故选B。【30题详解】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慢、地核,地壳与地慢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慢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壳与上地慢顶部的岩石层组成岩石圈,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慢的软流层,岩浆顺着裂隙上涌而成,所以岩浆从地球内部到地表要经过:软流层-上地慢顶部-莫霍界面-地壳。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二、综合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彗星主要由冰、各种气体和尘埃凝结而成,被太阳风吹拂,在彗核后形成长长的彗尾。彗星分裂后碎解为颗粒尘埃,继续在原轨道上运行。流星现象是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1846年11月27日,在比拉彗星接近地球时,仙女座方向当夜爆发了流星雨。材料二火星质量、体积较小,有稀薄的大气。

12(1)图中A天体的名称是____,按性质分类属于____行星(2)结合材料说出1846年仙女座方向流星雨的成因。(3)结合材料二和上图,分析火星表层平均气温低于地球的原因。【答案】(1)①.木星②.巨(2)当地球通过比拉彗星运行轨道的时候,彗星分裂后碎解的颗粒尘埃大批量、高速度地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燃烧而发光,形成流星雨。(3)距离太阳比地球远;质量和体积较小,大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系天体、大气保温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A位于火星外环是木星,按性质分类属于巨行星。【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彗星分裂后碎解为颗粒尘埃,继续在原轨道上运行,流星现象是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地球通过比拉彗星运行轨道的时候,彗星分裂后碎解的颗粒尘埃大批量、高速度地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燃烧而发光,形成流星雨。【小问3详解】阳系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质量和体积较小,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32.下面图1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地质时期某阶段气候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1)指出图1中四处化石形成的先后顺序。(2)下列关于甲处化石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描述符合的是____。①可能是鱼类化石②被子植物繁盛③可能是鸟类化石④阿尔卑斯山脉形成⑤是重要的成煤期(3)结合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指出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答案】(1)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三叶虫化石—甲—恐龙化石—大型哺乳动物化石。(2)①⑤(3)全球平均降水不断增多,气候变得湿润;全球平均气温下降,气候变冷。【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是早古生代的生物,恐龙是中生代的生物。甲化石出现时间在早古生代和中生代之间,大型哺乳动物是新生代的生物,所以四处化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三叶虫化石一甲一恐龙化石一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小问2详解】化石出现时间在古生代和中生代之间。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①对;被子植物是新生代,②错;鸟类是出现在恐龙以后,中生代后期,③错;阿尔卑斯山形成于新生代,④错;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⑤对。【小问3详解】由图2可知,中生代未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平均气温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气候变冷。而全球平均降水不断增多,变化幅度很大,气候变得很湿润。33.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州市泸县(北纬29.20度,东经105.34度)发生了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14材料二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1)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泸州市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圈层____(填字母),描述D界面处地震波速度的变化规律____。(2)近年来,我国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储量逾数10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震波是____(A或B),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____。(3)____(填字母)层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____的发源地【答案】(1)①.C②.横波、纵波均加速(2)①.A②.横波不能通过液体,在通过含油层时波速会发生明显变化(3)①.E②.岩浆【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波速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D为莫霍界面,C为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E为地幔,F为古登堡界面,G为外核,H为内核,泸州市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位于地壳C。据图可知,D界面处地震波速度的变化规律是横波、纵波加速。【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A横波只能通过固态,B纵波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震波是A横波,横波会消失。

15【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E地幔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34.下图是“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1)据图指出太阳活动对温带乔木生长的影响(2)当太阳活动高峰年时,你认为哪些部门届时应该做好防范工作?请列举两个。【答案】(1)黑子数越多(太阳活动越强),乔木年轮宽度越宽,乔木生长越快。(2)航天部门、通信部门、电力部门、气象部门、交通部门【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活动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乔木年轮生长速度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呈正相关,故黑子活动越强,乔木年轮宽度越宽,乔木生长越快。【小问2详解】当太阳活动高峰年时,黑子活动影响气候气象部门、交通部门、电力部门,应做好防范工作,耀斑活动会引起磁暴现象,导致无线电短波信号中断,通信部门、航天部门应做好防范工作。

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