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质量检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质量检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

ID:83475711

大小:541.13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3-06-25

上传者:老李
湖北省武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质量检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质量检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质量检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质量检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质量检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质量检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湖北省武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质量检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湖北省武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质量检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质量检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湖北省武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质量检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质量检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武汉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真核细胞具备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请据图判断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等结构的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B.细胞核中合成的mRNA,需穿过2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后起作用C.若对图中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用3H进行标记,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中依次出现的顺序是⑤②①⑥③D.结构⑥在分泌蛋白形成前后,膜面积基本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是内质网,②是核糖体,③是细胞膜,④是线粒体,⑤是细胞核,⑥是高尔基体。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详解】A、②是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B、细胞核中合成的mRNA是从核孔出细胞核的,不穿过生物膜,B错误;C、若对图中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用3H进行标记,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间依次出现的顺序是②核糖体、①内质网、⑥高尔基体、③细胞膜,C错误;D、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这样⑥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D正确。故选D。【点睛】

12.蒜素具有抗菌、抗血栓等多种功效,蒜素由蒜氨酸在蒜氨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但新鲜大蒜中蒜素的含量很低。这是因为在完整的细胞中,蒜氨酸酶储存在液泡中,蒜氨酸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液泡膜对蒜氨酸酶的通透性较低,而对蒜氨酸的通透性较高B.研磨生大蒜会破坏生物膜释放蒜氨酸酶,从而生成大量蒜素C.在冰箱中保鲜的大蒜,取出后立即捣碎,能产生更多的蒜素D.野生蒜类植物被天敌取食会产生蒜素,通过传递物理信息避免被采食【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详解】A、在完整的细胞中蒜氨酸酶储存在液泡中,会进入细胞质中将蒜氨酸分解为蒜素,说明液泡膜对蒜氨酸酶的通透性较高,A错误;B、在新鲜大蒜细胞中,蒜氨酸酶储存在液泡中,蒜氨酸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研磨生大蒜会破坏生物膜释放蒜氨酸酶,将蒜氨酸分解为蒜素,从而生成大量蒜素,B正确;C、酶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高,低温抑制其活性,在冰箱中保鲜的大蒜,取出后立即捣碎,产生的蒜素较少,C错误;D、野生蒜类植物被天敌取食后,会将蒜氨酸酶分解,故不能产生蒜素,D错误。故选B。3.ATP合成酶广泛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异养菌和光合菌的质膜上,在跨膜H+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研究人员测定了菠菜叶肉细胞叶绿体类囊体ATP合成酶的活性:首先获得菠菜叶肉细胞的原生质体,然后将原生质体经过适当研磨、离心等,最后测定沉淀物的ATP合成酶活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用盐酸分解菠菜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从而获得原生质体B.研磨的目的是使类囊体膜解体,获得游离的ATP合成酶分子C.可以以无机磷消耗速率或者pH变化速率来反映ATP合成酶活性D.类囊体膜内的H+浓度不会影响代表酶活性大小的化学反应速率【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ATP合成酶广泛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异养菌和光合菌的质膜上,在跨膜H+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故ATP合成时伴随着pH的改变,据此分析作答。

2【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可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的细胞壁,从而获得原生质体,A错误;B、分析题意可知,将原生质体经过适当研磨、离心后测定沉淀物的ATP合成酶活性,故研磨的目的是使细胞膜解体,从而获得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等结构的ATP合成酶分子,B错误;C、ATP合成时需要无机磷和ADP为原料,同时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此外结合题意可知,ATP合成时会有pH变化,故可以以无机磷消耗速率或者pH变化速率来反映ATP合成酶活性,C正确;D、由题干信息“跨膜H+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可知,类囊体膜内的H+浓度会影响代表酶活性大小的化学反应速率,D错误。故选C。4.ATP快速荧光检测仪是基于萤火虫发光原理,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体系”与ATP发生反应产生光,再根据发光强弱来估测微生物残留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萤火虫细胞内线粒体是合成ATP的主要场所B.荧光检测仪可检测酸奶中厌氧型微生物的残留量C.ATP为上述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的反应提供能量D.细胞中储存了大量ATP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ATP快速荧光检测仪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等物质,用来快速检测食品表面的微生物,原理是荧光素与ATP接触形成荧光素酰腺苷酸,后者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发光。【详解】A、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ATP,A正确;B、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各种微生物或细胞中均有ATP,所以荧光检测仪可以用于检测酸奶制品中乳酸菌等厌氧型微生物的残留量,B正确;C、ATP是细胞中的直接供能物质,ATP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TP能为荧光素酶依化荧光素提供能量,C正确:D、ATP在细胞内存储较少,D错误。故选D。5.如图是某同学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

3中放入湿润的种子,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设置A装置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CO2,确保实验的科学性B.种子的呼吸作用一般不受光照的影响,但温度会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C.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中,避免光下种子光合作用的干扰D.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CO2的缘故【答案】C【解析】【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分析实验装置可知,A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进入B中的气体无二氧化碳,C中澄清的石灰水是验证B排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详解】A、设置A装置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CO2,确保使C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都来自于种子的呼吸作用,确保实验的科学性,A正确;B、影响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氧气浓度等,光照强度不会影响呼吸速率,B正确;C、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装置B不需要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如用绿色植物才需要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C错误;D、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CO2的缘故,D正确。故选C。6.图甲—戊为植物(2N=16)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丙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相同B.图丁中的染色体比图戊更为分散,更便于观察形态和数目C.图丁细胞中含8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D.10%盐酸解离细胞的本质是盐酸可将细胞间物质水解,降低细胞间的黏着性

4【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甲为分裂间期,图乙为有丝分裂末期,图丙为有丝分裂前期,图丁为有丝分裂后期,图戊为有丝分裂中期。【详解】A、图丙为有丝分裂前期,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相同,但是线粒体上也有DNA,故图丙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不相同,A错误;B、图丁为有丝分裂后期,而图戊为有丝分裂中期,图戊中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形态和数目,B错误;C、该植物(2N=16)体细胞具有16条染色体,8对同源染色体;图丁为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具有16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C错误;D、10%盐酸解离细胞的本质是盐酸可将细胞间物质水解,降低细胞间的黏着性,D正确。故选D。7.某科研小组研究了“IL-18(白细胞介素18,一种淋巴因子)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得到了细胞凋亡的相对值(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组别处理方法0h12h24h48h甲无辐射损伤0.0160.0560.0480.038乙辐射损伤0.4600.4200.5300.520丙辐射损伤+IL-180.2390.2650.2790.269A.该实验的对照组为甲组B.从乙、丙两组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受到核辐射影响的脾细胞的凋亡C.分泌IL-18的细胞在骨髓中成熟D.核辐射引起细胞凋亡的过程中,无特异性mRNA和蛋白质的生成【答案】B【解析】【分析】1、动物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

52、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而人白细胞介素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详解】A、该实验的对照组为甲组和乙组,A错误;B、从乙、丙两组数据可知,丙组凋亡率明显降低,故说明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B正确;C、分泌IL-18的细胞为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C错误;D、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特异性mRNA和蛋白质的生成,D错误。故选B。8.人类红绿色盲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某成年男性患红绿色盲,若不考虑突变,则下列有关该男性睾丸内处于分裂时期的某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细胞内的常染色体有22条,则该细胞可能不携带a基因B.若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有2条,则该细胞可能不携带a基因C.若细胞内的常染色体有44条,则该细胞可能携带2个a基因D.若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有4条,则该细胞可能携带4个a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体细胞中有44条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当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时,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常染色体44条,2条性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常染色体88条,4条性染色体;当原始生殖细胞处于减数分裂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常染色体44条,2条性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44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详解】A、若细胞内的常染色体有22条,则考虑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此时细胞中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或Y,a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则该细胞可能不携带a基因,A正确;BC、若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有2条,则细胞内的常染色体有44条,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这两条性染色体可能是是一条X、一条Y,也可能两条X或两条Y,该男性患红绿色盲,a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该细胞可能不携带a基因(如两条Y),也可能携带2个a基因,如(两条X),B、C正确;D、若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有4条,则该细胞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只能是两条X和两条Y,则该细胞只携带2个a基因,Y上无a基因,D错误。故选D。9.某开红花豌豆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且多了一条染色体,研究发现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无活性),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并正常分离,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基因B控制红花性状,基因b控制白花性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6A.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红花∶白花=30∶1B.该植株为父本,正常植株为母本,则杂交后代中有2/5含缺失染色体C.该植株减数分裂能产生BB、Bb、B、b四种雄配子且比例为1∶1∶1∶1D.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该植株根尖分生区细胞中三条染色体联会的情况【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及题图:含基因B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且多了一条含基因B的正常染色体。BBb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可产生BB、Bb、B、b四种配子。【详解】A、如果该植株自交,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2∶2∶1,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2∶1∶1(由于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因此只含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后代开白花的比例为1/6×1/5=1/30,所以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一般是红花∶白花=29∶1,A错误;B、由于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无活性),则若以该植株为父本,产生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2∶1∶1,正常植株为母本(产生的配子只含有该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则与雄配子BB结合的子代一定含有缺失染色体,与雄配子Bb结合的子代一半含有缺失染色体,故杂交后代中有1/5+2/5×1/2=2/5的植株含缺失染色体,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该植株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2∶1∶1,C错误;D、联会是减数分裂特有的现象,但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不能观察到该植株根尖分生区细胞中三条染色体联会的情况,D错误。故选B。10.有研究表明PANX3基因在身体的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敲除PANX3基因,会让雄性小鼠脂肪显著减少,增加肌肉质量,这项重要发现可能会对肥胖治疗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关于PANX3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PANX3基因的一条链中相邻的A和T通过氢键连接B.若PANX3基因的一条链中G和C的数量占该链的1/2,则该链中A占1/4C.若PANX3基因有100个碱基对,则该基因有4100种排列方式D.PANX3基因能改变生物的肥胖状态,后天的生活方式对生物的肥胖状态也会产生影响【答案】D

7【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A、基因的一条链中相邻的A和T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PANX3基因也是如此,A错误;B、在双链DNA分子中,A=T、C=G,若基因的一条链中G和C的数量占该链的1/2,那么整个DNA分子中G和C的数量占该DNA分子总碱基数量的1/2,B错误;C、特定的基因的碱基对只有一种排列方式,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研究表明PANX3基因在身体的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敲除PANX3基因,会让雄性小鼠脂肪显著减少,增加肌肉质量”说明基因能改变生物的肥胖状态,性状不仅受基因的控制,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据此可推测,后天的生活方式对生物的肥胖状态也会产生影响,D正确。故选D。11.如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记噬菌体时应将其接种在含32P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B.离心的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若混合培养时间太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会增大D.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并进行增殖,故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中,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所以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属于病毒,标记噬菌体应用大肠杆菌来标记,A错误;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使被感染的大肠杆菌与大肠杆菌外的噬菌体颗粒分开,B错误;

8C、若混合培养时间太长,大肠杆菌中噬菌体完成大量增殖,然后大肠杆菌会发生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会增大,C正确;D、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并进行增殖,但由于没有设置对照实验,故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12.致死现象可分为合子致死和配子致死,完全致死和不完全致死等。现有两对自由组合关系的杂合子个体AaBb自交,子代中出现了特殊的分离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离比6:3:2:1,可能是AA合子致死,也可能是A雄配子50%致死B.分离比5:3:3:1,可能是AaBb合子致死,也可能是AB雄配子完全致死C.分离比7:3:1:1,可能是AaBB和Aabb合子致死,也可能是Ab雄配子完全致死D.分离比4:1:1:0,可能是ab雄配子完全致死【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详解】A、分离比6:3:2:1,可拆成(2:1)×(3:1),则可能是AA合子致死,若A雄配子50%致死,则A:a=1:2,亲本产生的四种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1:1:2:2,雌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利用棋盘法后得到的分离比是6:3:2:1,A正确;B、杂合子个体AaBb自交得到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5:3:3:1,出现这种特殊比例的原因不可能是AaBb合子致死,否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也不存在,B错误;C、分离比7:3:1:1,两个双显,9变成7,少了2个单显,3变成1,即杂合的单显致死,可能是AaBB和Aabb合子致死,也可能是Ab雄配子完全致死,则死亡的四份个体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得到的分离比是7:3:1:1,C正确;D、ab雄配子完全致死,则死亡的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各死一份,则后代的分离比为8:2:2:0=4:1:1:0,D正确。故选B。13.真核细胞的基因转录后产生的RNA前体会被剪接体(由一些蛋白质和小型RNA构成)切除内含子片段并使之快速水解,外显子则相互连接形成成熟mRNA,如图所示。RNA与DNA

9对应的片段都称为外显子与内含子序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被初步降解的内含子形成6种水解产物,在细胞核内重新参与转录反应B.剪接体具有催化功能,其内部小型RNA的碱基序列可能不相同C.单链RNA片段容易与小型RNA发生碱基配对,两者之间形成氢键D.内含子没有编码氨基酸序列,RNA剪接机制有利于降低突变产生的伤害【答案】A【解析】【分析】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详解】A、被初步降解的内含子形成4种水解产物,可能在细胞核内重新参与转录反应,A错误;B、根据图示,剪接体内部的小型RNA结合到RNA前体内含子的不同区域上,说明这些小型RNA的碱基序列可能不相同,剪接体切除内含子,说明具有催化功能,B正确;C、单链RNA片段容易与小型RNA发生碱基配对,两者之间形成氢键,C正确;D、因为内含子没有编码氨基酸序列,若基因突变发生在内含子序列,RNA剪接机制把突变的内含子切除,则有利于降低突变产生的伤害,D正确。故选A。14.已知与人体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一对等位基因是HbA和HbS只有纯合子(HbSHbS)患镰刀型贫血症,患者大多于幼年期死亡。只含一个致病基因的个体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HbA和HbS可存在于不同的染色体组中B.非洲某流行疟疾的地区消灭疟疾后,HbA基因频率会上升

10C.该致病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所以不能用显微镜检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知,基因型为HbSHbS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只含一个致病基因的个体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在疟疾流行的地区,杂合子的生存能力最高,消除疟疾后,HbAHbA生存能力增大,HbA基因频率升高。【详解】A、正常情况下,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不存在等位基因,即基因HbA和HbS可存在于不同的染色体组中,A正确;B、消灭疟疾后,HbAHbA生存概率增大,HbA基因频率升高,HbS基因频率会下降,B正确;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患者的红细胞呈弯曲的镰刀状,可以用显微镜检测,C错误;D、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D正确。故选C。15.临床上,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敏感性菌株不断被淘汰,抗药性菌株大量繁殖,最终可能导致出现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超级细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敏感性和抗药性是由细菌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B.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加速诱发了基因突变从而产生“超级细菌”C.细菌的抗生素抗性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D.若停止抗生素的使用,细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也不可能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详解】A、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A错误;B、抗生素只有选择作用,不会诱发基因突变,B错误;C、细菌的抗生素抗性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存活下来的细菌大多为抗药性菌株,C正确;D、若停止抗生素的使用,细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下降,D错误。

11故选C。16.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产生的激素。其受体激动剂(GLP-IRA)是近年来的新型降糖药,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够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从而发挥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GLP-1需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靶器官B.使用GLP-1RA的个体,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更高C.GLP-1RA降低血糖的机理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GLP-1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时发挥协同效果【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具有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特点。由题意可知,GLP-1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详解】A、GLP-1作为激素,其通过体液(包含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特点,A正确;B、GLP-IRA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故使用GLP-1RA的个体,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更高,B正确;C、GLP-IRA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说明与体液调节有关,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说明与神经调节有关,C正确;D、GLP-1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D错误。故选D。17.某松林受到新型松毛虫的危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人们通过向松林引入灰喜鹊,从而有效控制虫害。如图是新型松毛虫与灰喜鹊种群数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方向是松树→新型松毛虫→灰喜鹊B.新型松毛虫获得了松树同化能量的10%~20%

12C.该松林引入灰喜鹊防治松毛虫造成了生物入侵D.新型松毛虫的种群数量仅受松树和灰喜鹊的影响【答案】BCD【解析】【分析】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1. 利用微生物防治。2. 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3. 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生物防治优点:对环境污染小,能有效保护天敌,发挥持续控灾作用,成本低、对人畜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节约能源。【详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该松林中存在的的食物链为松树→新型松毛虫→灰喜鹊,即能量流动可沿着该食物链进行,A正确;B、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的比值,新型松毛虫只是松林中第二营养级生物中的一种类型,因而不能说,新型松毛虫获得了松树同化能量的10%~20%,B错误;C、该松林引入灰喜鹊起到了防治松毛虫的目的,并且最终松毛虫的数量和灰喜鹊的数量通过相互制约达到了动态平衡的状态,因而灰喜鹊的引入并未造成生物入侵,反而有利于该松林的生态平衡,C错误;D、新型松毛虫的种群数量除了受松树和灰喜鹊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其他类型的生物和无机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种群自身特征的影响,如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等,D错误。故选BCD。18.某研究者利用细胞工程制备抗A的单克隆抗体。先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白兔(X、Y和Z),每只小白兔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白兔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制备B淋巴细胞时,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13A.将抗原A注入小白兔体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B.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是第五次免疫后的Y小白兔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融合必需使用灭活的病毒进行促融D.融合细胞需经两次筛选才可获得只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由图可知,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血清抗体效价逐渐升高。在第四次没有过程中出现了Y血清抗体均达到16000以上;在第五次中,Y的效价最大,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形成的杂交细胞有三种: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详解】A、将抗原A注入小白兔体内的目的是为了刺激小白兔发生体液免疫,从而获得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A正确;B、在第五次中,Y的效价最大,所以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第五次免疫后的Y小白兔,B正确;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融合常使用灭活的病毒进行促融,也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促融,C错误;D、融合细胞需经两次筛选才可获得只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第一次筛选可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可获得只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正确。故选C。19.咔唑是一种含N有机物,有潜在致癌性,其结构稳定难以清除。为了获得高效降解咔唑的微生物,研究人员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下列针对该方案的表述错误的是()A.加入无菌水稀释前的油田淤泥样品无需灭菌B.在CNFM中加入咔唑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C.固体平板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分离得到降解咔唑的微生物D.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测量经多瓶培养后培养瓶中目标微生物的数量小于实际值

14【答案】D【解析】【分析】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例如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鉴别培养基: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例如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详解】A、样品不能进行灭菌,否则会杀死目的微生物,A正确;B、咔唑是一种含N有机物,能为降解咔唑的微生物提供氮源,而不能分解咔唑的微生物不能利用咔唑而缺少氮源而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该方案中的CNFM仅含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添加咔唑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是典型的选择培养基,B正确;C、微生物能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固体平板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筛选出降解咔唑的微生物,C正确;D、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的菌体数量包括了死亡的菌体,所以测出的微生物数量大于实际值,D错误。故选D。【点睛】20.自然界中很少出现蓝色的花,天然蓝色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花瓣细胞液泡中花青素在碱性条件下显蓝色。我国科学家利用链霉菌的靛蓝合成酶基因(idgS)及其激活基因(sfp)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如下图),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白玫瑰中,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稳定显色的靛蓝。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获得蓝色玫瑰的方案中需要转入能调控液泡pH的基因B.将idgS基因插入Ti质粒时使用的限制酶是SpeI和SacIC.sfp和idgS基因具有各自的启动子,前者调控后者的表达D.农杆菌可将T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白玫瑰染色体DNA上

15【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将sfp基因插入Ti质粒时若使用的限制酶PmeI和BamHI,则会将终止子一同切除,故只能用BamHI;将idgS基因插入Ti质粒时可用SpeI和SacI以避免产生的粘性末端环化,增加构建成功的概率。【详解】A、分析题意,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链霉菌的靛蓝合成酶基因(idgS)及其激活基因(sfp)导入白玫瑰后,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稳定显色的靛蓝,所以无需转入能调控pH的基因,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将idgS基因插入Ti质粒时可用SpeI和SacI以避免产生的粘性末端环化,增加构建成功的概率,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sfp和idgS基因具有各自的启动子,sfp可激活idgS的表达,C正确;D、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可用农杆菌转化法,故农杆菌可将T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白玫瑰染色体DNA上,D正确。故选A21.图1是将玉米的PEPC酶(与CO2的固定有关)基因与PPDK酶(催化CO2初级受体“PEP”的生成)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图2是在光照为1000Lux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转基因成功后,正常情况下,PEPC酶应在水稻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处发挥作用。(2)原种水稻A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______(须答2点即可),转基因水稻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通过提高相关酶的最适温度来增强光合速率。(3)图1是在____________℃下测得的结果,如调整温度为25℃,重复图1相关实验,A点会向____________移动。(4)据图推测,转基因水稻与原种水稻相比更适宜栽种在____________环境中。研究者提取了这两种水稻等质量叶片的光合色素,并采用纸层析法进行了分离,通过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发现两种植株各种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则可推断转基因水稻最可能是通过促进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

16(填过程)来提高光合速率。(5)据图1可知,高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原种水稻。为了探究“高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增加与导入的双基因编码的酶的相关性”,请利用转双基因水稻、PEPC酶的专一抑制剂A、PPDK酶的专一抑制剂B等设计实验。完成以下实验思路:取生理状态相同的转双基因水稻若干,均分四组,在高光照强度时,分别进行不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四组转双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答案】(1)叶绿体基质(2)①.温度、CO2浓度②.不是(3)①.30②.左下(4)①.强光②.色素条带的颜色和宽窄(或“色素条带的宽窄”)③.暗反应(5)①.仅用PEPC酶的专一抑制剂A处理②.仅用PPDK酶的专一抑制剂B处理③.PEPC酶的专一抑制剂A和PPDK酶的专一抑制剂B共同【解析】【分析】1、分析图1:两种水稻起点相同,说明呼吸速率相同,其中A表示原种水稻在某温度下的光饱和点,A点以前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A点之后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2、分析图2:图示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在光照为1000Lux下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两种水稻的相关酶最适温度都为35C。【小问1详解】PEPC酶与CO2的固定有关,CO2的固定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故转基因成功后,正常情况下,PEPC酶应在水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处发挥作用。【小问2详解】A点对应的光照已经是光饱和点,此时再增加光照强度也不能再提高净光合速率,限制光合作用的是其他因素,如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由图2可知,两种水稻的最适温度并没有差别,所以转基因水稻不是通过提高相关酶的最适温度来增强光合速率的。【小问3详解】由图1可知,A点是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最大值,A点时的净光合速率是20,根据图2可知,净光合速率是20对应的是30℃,因此结合图2判断,图1曲线是在30℃下测得的结果;据图2可知,在30℃条件下水稻的光合速率大于25℃时,故用温度25℃重复图1相关实验,则净光合速率减小,A点向左下移动。【小问4详解】

17由图1可知,转基因水稻的光饱和点要高于原种水稻,所以更适合栽种在光照强的环境中。可以使用无水乙醇来提取叶片的光合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色素带的宽窄可以反应色素的含量,结果发现两植株各种光合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可以推测转双基因水稻没有促进光反应,而是通过促进暗反应过程,来提高光合速率。【小问5详解】为了探究“高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增加与导入的双基因编码的酶的相关性”,实验的自变量是双基因酶,因变量是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变化。具体实验思路:取生理状态相同的转双基因水稻若干,均分四组,在高光照强度时,分别进行不处理、仅用PEPC酶的专一抑制剂A处理、仅用PPDK酶的专一抑制剂B处理、PEPC酶的专一抑制剂A和PPDK酶的专一抑制剂B共同处理,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四组转双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22.营养缺陷型突变体不仅被广泛应用于阐明微生物代谢途径上,而且在遗传现象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某研究小组要从黄色短杆菌(能合成L—亮氨酸)中筛选L—亮氨酸缺陷型(不能合成L—亮氨酸)突变菌株,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______等营养物质,需要经过______法灭菌后才能用于接种。过程①的接种工具是______,操作时需进行_____操作,以防止杂菌的污染。(2)为了筛选出目标菌种,分别配制了B、C两种培养基,过程②接种时,先将灭菌后的金丝绒(一种布料)与培养皿A中的菌落接触一次,然后像盖印章一样将菌种连续接种到培养皿B和C的培养基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菌落生长情况如图所示,推测B、C培养基成分的区别是_______,研究人员应该从培养皿_______(填“B”或“C”)中选取菌落,其中菌落_______为目的菌落。(3)营养缺陷型菌株因自身无法合成某些物质,需在培养基中添加某些特殊物质才能生长。A菌株为甲硫氨酸(met-)和生物素(bio-)缺陷型突变体,B菌株为苏氨酸(thr-)、亮氨酸(leu-)、硫胺素(thi-)缺陷型突变体。A、B单独在不添加特殊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都没有出现菌落,用A、B两种菌株混合培养出现了菌落。单独培养没有菌落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如果混合培养出现菌落是由于A菌基因突变所致,发生的几率为_______(单基因突变几率为10-7),而实际菌落出现的频率为10-7(B同理),因此科学家判断出现菌落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进一步推测可能是由于基因的转移重组导致。科学家用某种药物处理A或B

18菌株使其停止分裂(但不致死),混合并培养,过程及结果如下。I:处理过的B菌株+未处理的A菌株→基本培养基上无菌落II:处理过的A菌株+未处理的B菌株→基本培养基上有菌落结果说明两菌株DNA转移的方向是_______。a.A→Bb.A→Bc.A→Bd.不确定(4)基于以上原理,请你对日常生活中抗生素的使用提出建议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碳源、氮源、水、无机盐②.高压蒸汽灭菌/湿热灭菌③.涂布器④.无菌(2)①.B中含L-亮氨酸,C中不含②.B③.3、6(3)①.A菌无法合成甲硫氨酸、生物素,B菌无法合成苏氨酸、亮氨酸、硫胺素②.10-14③.a(4)应按照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物,避免滥用,否则容易出现抗药性变异,并可能通过不同菌种间的转化作用使抗药性危害迅速扩大,对人体产生危害【解析】【分析】1、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种和氧气的要求。2、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①平板划线分离法:先倒制无菌琼脂培养基平板,待充分冷却凝固后,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待分离的含菌样品,在无菌琼脂平板表面进行有规则的划线。划线的方式有连续划线、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它形式的划线。通过这样在平板上进行划线稀释,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形成分散的单个菌落。但单个菌落并不一定是由单个细胞形成的,需再重复划线1-2次,并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才可获得真正的纯培养物。②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法是将已熔化并冷却至约50℃(减少冷凝水)的琼脂培养基,先倒入无菌培养皿中, 制成无菌平板。待充分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约0.1 ml)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三角形无菌涂布器涂布,使菌液均匀分散在整个平板表面,倒置温箱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小问1详解】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湿热灭菌法。由图可知,过程①所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接种工具为涂布器,操作时需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达不到分离菌种的目的。【小问2详解】

19有图可知,培养皿C中的菌落数比培养皿B少,结合突变菌株不能在没有L-亮氨酸的培养基中生长,可知B中含L-亮氨酸,C中不含。因为B中含L-亮氨酸,C中不含,则培养皿B中有目的菌落(即突变菌株),而培养皿C中没有目的菌落,因此研究人员应该从培养皿B中选取菌落,且比较B、C培养皿中菌落的差异可知,菌落3、6为目的菌落。【小问3详解】由题意可知,A菌无法合成甲硫氨酸、生物素,B菌无法合成苏氨酸、亮氨酸、硫胺素,而在不添加特殊物质的培养基上没有甲硫氨酸、生物素、苏氨酸、亮氨酸、硫胺素,因此单独培养没有菌落出现。因为A菌无法合成两种物质,因此如果混合培养出现菌落是由于A菌基因突变所致,发生的几率为10-7×10-7=10-14。根据题意分析,科学家用某种药物处理A或B菌株使其停止分裂(但不致死),则处理过的菌株可能将自身的基因转移到未处理的菌株中,根据处理过的B菌株+未处理的A菌株→基本培养基上无菌落,而处理过的A菌株+未处理的B菌株→基本培养基上有菌落,说明两菌株DNA转移的方向是A→B,故选a。【小问4详解】根据以上实验可知,菌种会发生突变,且菌种间可以转化,增大了菌种的存活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按照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物,避免滥用,否则容易出现抗药性变异,并可能通过不同菌种间的转化作用使抗药性危害迅速扩大,对人体产生危害。【点睛】本题以营养缺陷型突变体为素材,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掌握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接种过程,熟知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基因突变的相关计算,并能结合题意准确分析作答。23.荔枝是广东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下表。荔枝园种类(种)个体数量(头)害虫比例(%)天敌比例(%)AB52356810327810411836.6740.8614.1020.40回答下列问题:(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________________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________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其生存。

20(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_____________。【答案】(1)趋光(2)①.高②.食物和栖息空间(3)①.低②.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可降低害虫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导致害虫天敌数量也低(4)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通过竞争关系可减少杂草的数量,同时为果树提供氮肥;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殖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解析】【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小问1详解】采用灯光诱捕法,利用的是某些昆虫具有趋光性。【小问2详解】由题图可知,荔枝园B节肢动物的种类数多于荔枝园A,即荔枝园B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高,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利于其生存。【小问3详解】由题图可知,荔枝园A的节肢动物总数量以及害虫和天敌的比例均低于荔枝园B,可推知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均低于荔枝园B,原因可能是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降低了害虫的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导致害虫天敌数量也低。【小问4详解】根据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原理,在荔枝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可以为果树提供氮肥,并通过竞争关系减少杂草的数量,避免使用除草剂;同时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殖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24.果蝇的正常眼与无眼是1对相对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该性状的遗传方式,需从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显隐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正常眼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根据杂交结果绘制部分后代果蝇的系谱图,如图所示。不考虑致死、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

21(1)据图分析,关于果蝇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可以排除的是______。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1与Ⅲ-2杂交的子代中正常眼雄果蝇的概率是______。(2)以系谱图中呈现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要求:①只杂交一次;②仅根据子代表型预期结果;③不根据子代性状的比例预期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__。(3)若果蝇无眼性状产生的分子机制是由于控制正常眼的基因中间缺失一段较大的DNA片段所致,且该对等位基因的长度已知。利用PCR及电泳技术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时,只以Ⅱ-3为材料,用1对合适的引物仅扩增控制该对性状的完整基因序列,电泳检测PCR产物,通过电泳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②.3/8(2)①.Ⅱ-2(或:Ⅱ-1;或:Ⅱ-4)与Ⅱ-3果蝇杂交,观察子代表型②.若子代全为正常眼果蝇,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子代出现无眼雌果蝇,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子代无眼果蝇全为雄性,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3)①.不能②.无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其PCR产物电泳后都仅出现一个条带,且对应的均为正常眼基因的长度【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不考虑致死、突变和X、Y同源区段遗传,那么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的遗传方式有以下可能: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显性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Y遗传。假设控制正常眼和无眼性状的基因由A/a控制。【小问1详解】题干中已经排除了致死、突变和X、Y同源区段遗传,Ⅰ-1正常眼雌果蝇与Ⅰ-2无眼雄果蝇杂交,Ⅰ-4正常眼雌果蝇与Ⅰ-3无眼雄果蝇杂交,它们的后代Ⅱ雌果蝇均出现正常眼,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不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如果是伴X显性遗传,雌果蝇均为无眼;Ⅰ-4正常眼雌果蝇与Ⅰ-3无眼雄果蝇杂交,Ⅱ-3雄果蝇出现正常眼,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不可能为伴Y遗传,如果是伴Y遗传,Ⅱ-3雄果蝇应为无眼。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无眼为隐性性状,Ⅰ-2的基因型为Xa

22Y,Ⅱ-2的基因型为XAXa,Ⅱ-3基因型为XAY,则Ⅲ-2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Ⅲ-1基因型为XAY,两者杂交,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3∶1,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Y=1∶1,后代正常眼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小问2详解】若要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可通过测交或者杂交的方式判断,根据题干信息只杂交一次、仅根据子代表型预期结果,不涉及子代性状分离比的条件,测交是在已知相对性状显隐性的条件下进行的,不适用于本题。故选择Ⅱ-2和Ⅱ-3杂交的方式来判断。如无眼性状的遗传为伴X隐性遗传,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XAXa×XAY,后代雌果蝇均为正常眼、雄果蝇有正常眼和无眼,只有雄果蝇有无眼性状;如无眼性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Aa×Aa,后代雌蝇、雄蝇既有正常眼也有无眼;如无眼性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aa×aa,后代雌蝇、雄蝇都只有正常眼。小问3详解】若无眼性状产生的分子机制是由正常眼基因缺失一段较大的DNA片段所致,则无眼基因的长度比正常眼基因短。若无眼性状的遗传为伴X隐性遗传,Ⅱ-3的基因型为XAY,PCR扩增后,产物只有一条显示带(A为正常基因);若无眼性状的遗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3的基因型为aa,PCR扩增后电泳的产物也有一条显示带(a为正常基因),两者位置相同;若无眼性状的遗传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3的基因型为Aa,PCR扩增后电泳的产物有两条显示带,故根据电泳结果不能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

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