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含解析

ID:8344842

大小:935.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3-21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含解析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含解析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含解析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含解析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0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案含解析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标要求]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和制取。3.了解铵盐的性质及用途。1.两种物质的性质(1)氨的性质:氨气极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NH3·H2O,与酸反应生成铵盐,能催化氧化制备硝酸。(2)铵盐的性质:铵盐易溶于水,加热易分解,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2.检验氨气的两种方法(1)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会有白烟生成。1.氨的合成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

2、22NH3。2.氨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沸点无色刺激性气味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较高,易液化3.氨气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氨水: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氨水中氨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2ONH3·H2O。氨极易溶于水、溶解快,可由喷泉实验证实。(2)与酸反应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172017-2018学年0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案含解析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SO4===(NH4)2SO4。4.氨水的性质(1)弱碱性,电离方程式:NH3·H2ONH+OH-,

3、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一水合氨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NH3·H2ONH3↑+H2O。5.氨的用途液氨用作制冷剂;氨水可作化肥,但氨易挥发,因此常将氨制备成各种固态铵盐加以使用;制硝酸等。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含酚酞)的烧杯中,轻轻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装置如图。[问题思考]1.挤压滴管的胶头后,立即形成红色喷泉,该实验能说明氨气的哪些性质?提示:能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氨水呈碱性。2.该喷泉实验中,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什么?提示: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

4、的胶头。3.该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提示: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圆底烧瓶要干燥。③装置内气体的纯度要高。形成喷泉的条件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类情况(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①喷泉形成原理:―→―→―→②常见气体与吸收剂的组合气体HClNH3CO2、Cl2、H2S、SO2NO2+O2吸收剂水或NaOH溶液水或盐酸NaOH溶液水(2)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172017-2018学年0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案含解析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使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

5、流动,也能形成喷泉。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火山喷发等均是此原理。1.下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C.氨水很稳定,将烧瓶内的红色溶液加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D.形成“喷泉”的主要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解析:选C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当少量水进入盛有氨气的烧瓶会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且小于大气压,使滴有酚酞的水喷入烧瓶形成喷泉,A项、D项正确;由于氨水有弱碱性,从而使酚酞由无色变为红色,B项正确;氨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从而使碱性减弱,

6、故滴有酚酞呈红色的氨水受热后红色变浅或褪去,C项错误。2.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1)用图中A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只提供如图B所示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打开弹簧夹,从胶头滴管中挤入少量水后,因NH3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中气压降低,形成喷泉。(2)B装置与A装置相比,B装置没有胶头滴管,引发该喷泉可用热毛巾捂热圆底烧瓶,赶出导管内的氨气,使NH3与水接触,从而形成喷泉。答案:172017-2018学年0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案含解析(1)打开弹簧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2)打开弹簧夹,用手(或热毛巾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