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环大罗山联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出自《后汉书·虞诩传》,意思是立志不应贪求容易实现的目标,做事不回避艰难,这是为人臣子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队伍提出的“四有”要求中,也对干部的担当提出了要求,即“心中有责”。可见,古往今来,责任与担当都是为政者的操守。①。古人云,“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担当是一切动力的源泉,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与发展问题相伴,经济与社会矛盾交织,这对广大干部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在面临前辈从未遇到过的复杂问题时,干部能否承担责任与担当就显得更为重要。每个干部都应身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拿出骏马追风、驰而不息的踏实,敢啃硬骨头,打破利益藩篱,用自己艰苦奋斗的汗水来换取社会和谐、民生幸福。②。大时代需要大担当,而大担当需要大能力。如果水平跟不上,只会好心办坏事。因此,每个干部都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作为成长、成熟、成功的重要阶梯,一方面加强理论武装,积极主动地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学深科学理论,学透专业知识,学精现代科技,着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努力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真正做到政治上清酲、业务上娴熟、知识上广博,实现靠博学蓄才气。③
1。范仲淹的“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就是因为他能正确看待得失,敢于担当、襟怀坦荡,正直无私做人做事。越是在危急时分,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越是在艰难时刻,越能感到担当的珍贵。当前形势下,领导干部的“日子”大多“不好过”,既然选择留下来担当,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付出,意味着牺牲。在工作中,干部要出于公心,要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待得失,不能计较个人的名誉、前途。当然,担当有时会受到挫折和委屈,也要顶得住压力,经得起风险,把逆境和挫折作为人生阅历的财富,做到泰山压顶不弯腰,心中始终有群众。这样才能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干部。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中国正昂首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虽然完成民族复兴的使命指日可待,但是前路依旧荆棘丛生。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我们唯有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才能把握机遇,成就一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事业。(节选自陈思《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材料二:经常“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多到吃劲的岗位上磨练,一个人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哲人有言,“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钻厚板”才能取到火种,“凿深井”方能得到甘泉,这是干事创业过程中颠扑不破的硬道理。由此而言,成长无法抄近道,成功没有短平快。不可否认,现实中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付出太多、收获太少,哀怨时运不济、命运不公。其实,把付出转化为养分需要一定的过程,恰恰需要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只不过,有的人缺乏闯劲,拈轻怕重,喜欢简单重复,一味“复制粘贴”;有的人缺乏韧劲,遇到难题瞻前顾后,“总是在奇迹发生前五分钟停止努力”。倘若凡事追求眼前成绩,没有“再坚持一下”的定力,那么一个人是不可能钻透人生的硬木板的。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坠入自怨自艾的陷阱。王安石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最厚的地方”往往意味着困难多、风险大,却也是离成功最近的地方。事实上,成功大多长着一副“困难外表”,披着一层“危险外衣”。砥砺攻坚克难的毅力,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力,多倾注些耐心,多下点笨功夫,胜利的曙光就不会遥远。换言之,经常“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多到吃劲的岗位上磨练,一个人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或许只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但对国家民族而言,却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譬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腐败这个“最大威胁”拔除不掉,就会失去民心;深化改革中的“拦路虎”清除不尽,就会影响前进步伐。这些,都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2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因“没有后方”而困难重重。邓小平却说,“共产党员的特点是越困难越有劲、越团结”。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在最困难的地方站住脚、生下根的那股劲。面向未来,铭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我们拥有的将是无穷的力量。(节选自陈大昊《事不避难者进!干事创业就要“朝最厚的地方钻孔”》)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期、深水区,面临前辈从未遇到过的复杂问题,更需要干部能够承担责任与担当,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民生幸福。B.在当前形势下,干部要出于公心,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待得失,更多地奉献牺牲,不考虑个人名誉与前途,成为人民需要的干部。C.凡事追求眼前成绩,没有“再坚持一下”的定力,因而现实中会出现缺乏闯劲、拈轻怕重的人和缺乏韧劲、遇到难题就瞻前顾后的人。D.对于国家民族而言,面对绕不开的“最厚的地方”,只有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能够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习近平所提倡的“心中有责”与《后汉书》的“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责也”一脉相承,都论证了责任与担当是为官的操守。B.材料一通过援引《行路难》的诗句说明身处时代变革下的我们要学会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把握机遇,成就事业,同时也呼应了选文标题。C.材料二引用王安石观点旨在证明“最厚的地方”虽常意味着困难风险,但往往也离成功最近,只有真正的“有志者”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D.材料二举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例子,说明共产党要在困难的地方站住脚,坚守革命奋斗精神,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砥砺意志,开创局面。3.下列材料,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陆谷孙教授为完成《英汉大词典》,花费近20年的工夫,等到下卷出版时已年过半百。B.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在拍摄前闭门三年专门研究《红楼梦》,听取红学家意见。C.作家费孝通理论联系实践,走入基层,综合研究,最终完成了社会学著作《乡土中国》。D.《现代汉语词典》定期更新,有编辑甚至用了半年时间来修订“骑”的读音及其含义。4.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分论点,要求三个分论点结构一致。5.两则材料都发表了关于“事不避难者进”的看法,请分析两篇文章论证上的不同点。【答案】1.A2.D3.C4.①担当需要勇气(责任)②担当需要能力(勤奋)
3③担当需要无私(奉献、牺牲)5.①论证角度不同:材料一从为政者角度出发论证,提倡当下为政者敢于、勤于、乐于担当,只有“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材料二个体层面、国家民族层面分析,“事不避难者”才能开创发展的新局面。②论证方法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引用论证;材料二除引用论证外,还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手法。③分论点结构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并列式结构,从三方面论证如何勇于担当;材料二主要运用递进式结构,从“个人”引申向“国家”。【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不考虑个人名誉与前途”错,原文为“不能计较个人名誉与前途”;C.“……因而……”错误,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能说因为“追求眼前成绩,没有‘再坚持一下’的定力”就促使了社会上出现两类人,两者有相关性但不存在必然性;D.“才能够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错,原文为“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说明共产党要……”错误,材料二结尾举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例子,其目的是提出号召,让新时代背景下的我辈青年仍然发挥刘邓大军的精神,而非“共产党”。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论证核心是干事创业要“朝最厚的地方钻孔”。C.谈的是费孝通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而非“朝最厚的地方钻孔”。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三个文段都是围绕担当的条件展开论述,要求结构一致,都选用句式“担当需要……”即可。①结合“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保证”可概括出,担当需要勇气或责任;
4②结合“大担当需要大能力”可概括出“能力”,结合“每个干部都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作为成长、成熟、成功的重要阶梯,一方面加强理论武装,积极主动……另一方面不断……”可概括出要“勤奋”,得出“担当需要能力或勤奋”;③结合“正直无私做人做事……选择留下来担当,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付出,意味着牺牲”可概括出,担当需要无私或奉献、牺牲。【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证角度不同: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队伍提出的“四有”要求中,也对干部的担当提出了要求,即‘心中有责’”“在面临前辈从未遇到过的复杂问题时,干部能否承担责任与担当就显得更为重要”“每个干部都应身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拿出骏马追风、驰而不息的踏实,敢啃硬骨头,打破利益藩篱,用自己艰苦奋斗的汗水来换取社会和谐、民生幸福”“每个干部都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干部要出于公心,要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待得失”“我们唯有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才能把握机遇,成就一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事业”,从为政者角度出发论证,提倡当下为政者敢于、勤于、乐于担当,只有“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材料二,“经常‘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多到吃劲的岗位上磨练,一个人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换言之,经常‘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多到吃劲的岗位上磨练,一个人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或许只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但对国家民族而言,却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从个体层面、国家民族层面分析,“事不避难者”才能开创发展的新局面。论证方法不同:材料一,“‘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出自《后汉书·虞诩传》,意思是……”“古人云,‘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范仲淹的‘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主要运用引用论证;材料二,除引用论证外,还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手法。“哲人有言,‘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为引用论证,“譬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腐败这个‘最大威胁’拔除不掉,就会失去民心”为举例论证,“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或许只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但对国家民族而言,却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为对比论证。分论点结构不同:材料一,“担当需要勇气”“担当需要能力”“担当需要无私”,主要运用并列式结构,从三方面论证如何勇于担当;
5材料二,“经常‘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多到吃劲的岗位上磨练,一个人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先谈个人要“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对个体来说,或许只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但对国家民族而言,却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再从“个人”引申向“国家”,主要运用递进式结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天的等待【美国】海明威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你怎么啦,宝贝?”“我头痛。”“你最好回到床上去。”“不,我很好。”“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后就来看你。”可是当我来到楼下,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显出一副重病在身的九岁男孩的凄惨模样。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我没病。”他说。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多少度?”我问医生。“一百零二度。”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的,另一种是通便的,还有一种是去酸的。他解释说,流感细菌只能在酸性环境中存活。他似乎对流感很内行,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的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朗读的内容。“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6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我宁愿醒着。”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不嫌麻烦。”“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因此看上去仿佛所有那些光秃秃的树木,那些灌木丛,那些砍下来的树枝,以及所有的草坪和空地都用冰漆过似的。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摔倒了两次,摔得挺重,一次摔掉了猎枪,使猎枪在冰上滑出去老远。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当它们快要从堤岸顶上消失时,我击落了两只。有几只鹤鸦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你得在这些被冰裹着的柴垛上跳上好几下,才能把它们探出来。当人在这些既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尚未立稳之际,它们却飞了出来,使你很难射中。我击落了两只,逃掉了五只。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天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我量了他的体温。“多少?”“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谁说的?”“医生。”“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将这个用水服下。”
7“你看这有用吗?”“当然有用。”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什么?”“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你不会死。你怎么啦?”“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我知道会的。我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不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塑造了善良、体贴他人、天真脆弱、恐惧死亡的男孩形象,与海明威《老人与海》中所塑造的“硬汉”桑迪亚哥截然不同。B.小说通过写父亲不畏冰封雪冻的恶劣环境去打猎的勇猛,暗示小男孩面对死亡时的勇敢与镇静绝非偶然,而是深受父亲的影响。C.小说标题“一天的等待”既是对小说全部故事情节的高度概括,也是小说中父子两代人的言行举止的生动展示,贯串全文始终。D.小说语言简洁洗练、平易朴实,却又极富韵味,含蓄隽永,蕴含着极为深沉炽热的情感,这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7.关于本文叙述艺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篇以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通过“我”的真实感受,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同时拉近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B.小说采用有限叙述,简洁客观地交代了男孩的语言动作,但对其内心世界只字不提,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读者经验参与。C.小说以“我”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不仅是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还在对话中凸显了人物形象特征。D.小说通过插叙父亲打猎的情节,暗写父亲的轻松愉快,明写男孩在孤独恐惧中勇敢地等待死亡,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8.小说结尾采用了“欧·亨利笔法”,请结合小说内容赏析这个结尾。
89.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所呈现的“隔阂”问题及其艺术效果。【答案】6.A7.D8.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①出人意料是男孩紧张恐惧的真正原因竟是担忧自己会生病死亡,而根源是他并不知道摄氏和华氏温度的区别。②情理之中的是前文处处有铺垫,在医生来之前孩子的语言、动作都体现了他并无大碍,并且面对孩子生病父亲依旧外出狩猎的情节可看出男孩的病并不严重。③通过欧亨利笔法,更好地体现了男孩善良、体贴他人、天真脆弱、恐惧死亡的性格特征,也更好地突出了父亲和孩子交际的隔阂,父亲并不能完全懂孩子的内心。9.①交流上的隔阂:儿子认为自己病重难愈,出于对父亲的保护,他并没有跟父亲表露内心的感受,从而错过了纠正误解的最佳时期;②内心感受上的隔阂:父亲认为儿子病情并不严重,所以选择外出狩猎轻松愉快,而儿子独自面临病痛孤独恐惧;③父子二人因交流与内心感受上的隔阂而使孩子因误解而饱受一天的精神折磨,凸显人物性格,深化文章主旨,给予读者以更深远的感悟空间。【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截然不同”错误,小男孩虽然“天真脆弱、恐惧死亡”,但他身上也有勇敢坚强的一面,从这点上看也不折不扣地展示出了海明威硬汉主人公所特有的“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与桑迪亚哥具有相似性,而非截然不同。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叙述艺术的能力。D.“暗写父亲的轻松愉快,明写男孩在孤独恐惧中勇敢地等待死亡”错误,小说明写父亲的轻松愉快,暗写男孩在孤独恐惧中勇敢地等待死亡。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结尾艺术特点的能力。考查欧·亨利笔法的赏析,需要从“意外之处”和“情理之中”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找到对应的情节。
9小说选段的结尾交代了孩子“一天的等待”中惴惴不安的根源,“我知道会的。我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不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即未弄懂两种温度的差异,而到最后才揭示了真相,这是出人意料的。但文中处处有铺垫,如孩子在楼上医生和父亲在楼下,“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孩子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听到具体谈话内容;而且孩子在医生到来之前的状态并无大碍,孩子生病了但父亲依旧外出狩猎等等都证明孩子发烧并无大碍,此为情理之中。过欧亨利笔法,更好地呈现了小男孩的形象。结合“他走进我们的房间关窗时,我们还没有起床”“回到家,家里人告诉我孩子不让任何人进他的房间。‘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过了一会儿,他冲我说道:‘爸爸,要是您觉得心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我’”“‘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我还是醒着好。”“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天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我还能活多久?”等分析,小男孩自己生病不忘为父母关上窗户,不让父亲陪伴,怕传染别人,小男孩能直面死亡,面临“死亡”时没有哭闹,独自躺着,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面临绝境时关爱他人,都体现了小男孩的优雅风度,看出他善良、体贴他人、天真脆弱、恐惧死亡的性格特征。但父亲却并不明了这些,突出了父亲和孩子交际的隔阂,父亲并不能完全懂孩子的内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品的相关问题及赏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本文所呈现的隔阂问题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儿子对父亲的刻意隐瞒以及父亲对儿子观察的不细致导致的交流上的隔阂:儿子听到医生说医生说“一百零二度”后,认为自己病重难愈,“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他出于对父亲的保护,他并没有跟父亲表露内心的感受,而是独自承担痛苦,但也错过了纠正误解的最佳时期。第二类是交流上的隔阂所带来的内心感受的隔阂:“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父亲认为儿子病情并不严重,所以选择外出狩猎轻松愉快;“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天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儿子独自面临病痛孤独恐惧;集中体现在孩子生病而父亲外出狩猎的行为,其背后是两种内心感受的差异与隔阂。
10小说通过隔阂的展现,更好地塑造了父子二人的形象,父子二人因交流与内心感受上的隔阂而使孩子因误解而饱受一天的精神折磨,体现小男孩在面临绝境时关爱他人、沉着顽强、不失体面的优雅风度正与勇气,凸显人物性格,同时也深化了文章主旨,给读者以更为深远的想象空间。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节选自《礼记·大学》)文段二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狱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
11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节选自《孔子世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B.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C.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D.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男子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B.旍旄,帝王所执之物,旍,竿头缀牦牛尾,下有五彩羽毛,用以指挥或开道,旄,用牦牛尾做竿饰的旗子。C.夷狄,指东夷和北狄,此处以夷狄代指中土以外的四方各族,四方各族是东夷、西戎、南蛮和北狄的合称。D.摄,暂代官职,中国古代官员任用类别之一,可用于长官兼理部属职责,也可用于低级官员代行较高职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一运用了正反相成的推演逻辑,先以学习者为主语,明确各条目的先后次序,后以学习对象为主语,由近及远、从内到外地“正叙”,突出结果的水到渠成。B.文段二以时间为线索,选取了孔子在鲁国为政期间的齐鲁会盟收复失地、堕三都、治理鲁国井井有条三件大事,突出了孔子非凡的政治眼光以及高超的为政才能。C.齐鲁会盟时,孔子因急于维护国君的利益而出现有违周礼的言行,如“历阶而登,不尽一等”,可见对孔子维护周礼的理解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不可一概而论。D.鲁定公积极推行孔子“堕三都”的政策,打算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但在实际推行中,受到了叔孙辄、公山不狃、公敛处父等人的武力阻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14.孔子的言行是如何体现“明明德”的?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答案】10.A11.B12.C13.①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律(一概)把修养自身的品德作为根本。
12②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向人家道歉认错,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花言巧语来谢罪。您如果恐惧(担心),就用具体行动来表示道歉吧。14.①孔子“闻祸不惧,福至不喜”“乐其以贵下人”,体现了孔子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思(即正心),为人正直,彰显美好的德行。②孔子无论是接见外交使节还是平时的言行举止都能做到守礼(以周礼严格要求自己),体现其修养自身,彰显美好的德行。③孔子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将自身对礼的追求推而广之,其在暂代相事时以君子之道辅鲁君、维护国家尊严不受辱、削弱臣子权力堕三都都能体现孔子治国的进取之心,彰显美好品德。【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就带了左右司马一道去,定公在夹谷与齐侯相会,在那里修筑了盟坛,坛上备好席位,设置了三级登坛的台阶,用国君相遇的简略的礼节相见,拱手揖让登坛。“左右司马”为专有名词,故不断开,排除BD;“会齐侯夹谷”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夹谷会齐侯”,中间不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帝王所执之物”错误,齐景公说好的之后,齐国的乐队“旍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可知,於旄是舞者所持之物,而非君主所持之舞。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孔子因急于维护国君利益而出现有违周礼的言行……可见对孔子维护周礼的理解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不可一概而论”错误,“历阶而登,不尽一等”的意思是孔子一阶一阶地登上台子,差一级没有登上去。鲁国国君和齐国国君在台上会晤,作为臣子的孔子登台阶时留空一阶表示臣子的地位低于君主,不登最后一阶恰恰是对周礼的维护。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3(1)“庶人”,平民百姓;“壹是”,一律,一概;“以……为”,把……当作。(2)“质”,实际行动;“文”,花言巧语;“谢之以质”“谢之以文”,状语后置;“悼”,恐惧,害怕。【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选段材料来看,孔子的言行体现其在“正心”“修身”“治国”等三方面的作为。通过门人的话“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以及孔子的回答“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可知,孔子“闻祸不惧,福至不喜”“乐其以贵下人”,体现了孔子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思(即正心),为人正直,彰显美好的德行。根据“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等可知,孔子无论是接见外交使节还是平时的言行举止都能做到守礼(以周礼严格要求自己),体现其修养自身,彰显美好的德行。根据“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可知,孔子在暂代相事时以君子之道辅鲁君、维护国家尊严不受辱、削弱臣子权力堕三都都能体现孔子治国的进取之心,彰显美好品德。参考译文:文段一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文段二
14鲁定公十年(前500)的春天,鲁国与齐国和解。到了夏天,齐国大夫黎鉏对齐景公说:“鲁国起用了孔丘,这个形势一定会危及齐国。”于是齐景公就派使者告诉鲁国,说要与鲁定公行友好会晤,约定会晤的地点在夹谷。鲁定公将乘坐乘车毫无戒备地前往。孔子代行司仪职责,他对定公说:“我听说办理非军事方面的事情必须要有武装准备,办理武事也必须有外交配合。从前诸侯离开了自己的疆界,一定要配备相应的官员随从。请求您安排左右司马一起去。”定公说:“好的。”就带了左右司马一道去,定公在夹谷与齐侯相会,在那里修筑了盟坛,坛上备好席位,设置了三级登坛的台阶,用国君相遇的简略的礼节相见,拱手揖让登坛。彼此馈赠应酬的仪式行过之后,齐国管事的官员快步上前请示说:“请开始演奏四方各族的舞乐。”齐景公说:“好的。”于是齐国的乐队以旌旗为先导,有的头戴羽冠,身披皮衣,有的手执矛、戟、剑、循等武器也跟着上台了,喧闹着一涌而上。孔子见状赶忙跑过来,一步一阶快步登台,还差一级台阶时,便扬起衣袖一挥,说道:“我们两国国君为和好而来相会,为什么在这里演奏夷狄的舞乐,请命令管事官员叫他们下去!”主管官员叫乐队退下,他们却不肯动,左右看看晏婴与齐景公的眼色。齐景公心里很惭愧,挥手叫乐队退下去。过了一会儿,齐国的管事官员又跑来说道:“请演奏宫中的乐曲。”景公说:“好的。”于是一些歌舞杂技艺人和身材矮小的侏儒都前来表演了。孔子看了又急跑过来。一步一阶往台上走,最后一阶还没有迈上就说:“普通人敢来胡闹迷惑诸侯,论罪当杀!请命令主事官员去执行!”于是主事官员依法将他们处以腰斩,叫他们手足异处。齐景公大为恐惧,深深触动,知道自己道理上不如他,回国之后很是慌恐,告诉他的大臣们说:“鲁国是用君子的道理来辅佐他们的国君,而你们却仅拿夷狄的办法教我,使我得罪了鲁国国君,这该怎办呢?主管官员上前回答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向人家道歉认错;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花言巧语来谢罪。您如果恐惧(担心),就用具体行动来表示道歉吧。”于是齐景公就退还了从前所侵夺的鲁国郓、汶阳、龟阴的土地,以此来向鲁国道歉并悔过。鲁定公十三年(前497)的夏天,孔子对定公说:“臣下的家中不能收藏武器,大夫的封邑不能筑起高一丈长三百丈的城墙。”于是就派仲由去担任季氏的管家,打算拆毁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封邑的城墙。这时,叔孙氏首先把后邑的城墙拆了。季孙氏也准备拆掉费邑的城墙,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就带领费邑人袭击鲁国国都。鲁定公和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进入季氏宅第,登上季武子台。费邑人攻打季氏宅第,没有成功,但有的人已经突入鲁定公所登高坛的近侧。孔子命令申句须、乐颀下台来攻打他们,费邑人失败逃走,鲁国人乘胜追击,在姑蔑把他们彻底击溃。公山不狃、叔孙辄两人逃到了齐国,费邑的城墙终于被拆毁了。接着准备拆成城,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告诉孟孙说:“拆除了成邑的城墙,齐国人必将进逼到我们的北大门。并且成城是孟氏的屏障,没有成城也就等于没有孟氏。我不打算拆毁。”十二月,鲁定公率兵包围了成城,没有攻下来。鲁定公十四年(前496),
15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暂代国相职务,脸上露出喜悦神色。他的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到来也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句话,但不是还有一句以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为乐的话吗?”于是就诛杀了扰乱国政的鲁国大夫少正卯。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羊、猪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价了;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都能得到满意的照顾(都会使他们各得所需而归)。(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①(宋)苏轼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一盏寿筋谁与举。三个明珠②,膝上王文度③,放尽穷鳞看圉圉④。天公为下曼陀雨。注:①此词作于被贬惠州时期,系苏轼写给第二任亡妻王润之的悼词。他到栖禅寺为她放鱼、念《金光明经》、做法事祈福。同安,指苏轼第二任亡妻王润之。②三个明珠,苏轼的三个儿子苏迈、苏迨、苏过,其中苏迈为苏轼与王弗之子。③语出《世说新语》,东晋王文度从小备受其父疼爱,及时长大了仍会被父亲抱坐与膝上论事。④圉圉:困而未舒展的样子,这里指池中水少鱼多的现象。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选取了典型意象,《江城子》通过“孤坟”,将词人对亡妻沉痛的思念展现得淋漓尽致;《蝶恋花》选取了“江柳”意象,寄托了词人对妻子的眷恋思念。B.两首词都巧用叠词,《江城子》中“茫茫”体现了词人与亡妻生死相隔的茫然与困顿;《蝶恋花》中“泛泛”用春风和煦温暖表现了词人前往栖禅寺祈福时的惬意。C.两首词的尾句都将情感推向高潮,《江城子》以想象中亡妻坟茔的景色收尾,营造出悲凉断肠的氛围;《蝶恋花》以现实中的曼陀雨收尾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祝愿。D.两首词结构构思巧妙,层层推进。《江城子》以梦为线索,分述梦前思量、梦中相见、梦醒悲凉;《蝶恋花》以妻子出生时的景色起言,以妻子逝世时的景色收笔。16.两首词都是苏轼写给亡妻的悼亡词,试分析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答案】15.A16.①《江城子》一词,通过虚实结合、直抒胸臆等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沉痛的思念,同时“尘满面,鬓如霜”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自己的身世感慨融入其中,使情感更为真挚、沉重。②《蝶恋花》一词,通过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等表现手法,着重表达对亡妻品德的赞扬以及美好祝福,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世间万物的怜悯之情。
16【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蝶恋花》中“泛泛”用春风和煦温暖表现了词人前往栖禅寺祈福时的惬意”错,“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写正月初五这天词人到栖禅寺为亡妻王,润之祈福时的惠州的天气,让诗人联想到亡妻出生时的景象,内心惆怅,是以乐景衬哀情。C.“《蝶恋花》以现实中的曼陀雨收尾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祝愿”错,尾句“天公为下曼陀雨”是词人看到“圉圉”的金香之后,希望上天能够下一场雨来救助这些鱼,与标题中的“救鱼事”相呼应。D.“以妻子逝世时的景色收笔”错,“天公为下曼陀雨”不是妻子逝世时的景象,而是作者的一种期待,借此来为亡妻祈福。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江城子》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梦中妻子在闺阁中梳妆的情形,通过妻子的梳妆,无言,泪千行等来表现作者梦中与亡妻相见的凄凉之感,恩爱之情,以及对爱侣的深切怀念。同时“尘满面,鬓如霜”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自己的身世感慨融入其中,使情感更为真挚、沉重。诗歌主要表达了词人与亡妻的思念和哀悼之情,与此同时,融有世路艰难和自身被贬的感慨。《蝶恋花》中“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都是词人对亡妻美好品德的赞美,而“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两句,词人还对池中的鱼充满了怜悯,一方面是这些鱼寄托了词人对亡妻的祝福,另一方面也是其内心悲悯情怀的外化。(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文与质是合理互补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文质彬彬”,才能称得上是君子。(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老子>四章》中与表达了与此相近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问句的形式分别从游子和思妇的角度写相思之情。
17(4)《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曹植的典故,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愤之情。【答案】①.质胜文则野②.文胜质则史③.慎终如始④.则无败事⑤.谁家今夜扁子⑥.何处相思明月楼⑦.陈王昔时宴平乐⑧.斗酒十千恣欢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慎”“扁”“谑”。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绿尾虹雉是我国独有的鸟,在其他国家是①的。除此之外,还有至少100种鸟类只能在我国见到,在现有的687种我国哺乳类动物中,有20%都是我国的特有种,而这一比例在两栖类更是达到了67%左右。是什么造就了我国物种的②?个人认为,冰期的幸存者绝对有话语权。在上一个冰期来临之时,地球表面被冰川大面积覆盖,而个别区域,由于地形、温度、水分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适合生物生存的“避难所”。秦巴山地抵挡住自北而来的冷空气,为华中地区塑造了温和的气候;横断山脉海拔落差大,即使高海拔地区③,但常年的积雪并不能阻碍物种的栖息繁衍。18.下列句子中的“个人”和文中加点处的“个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论个人外表怎样,只要内心永远保持年轻、积极,依然可以很美很健康。B.他只身一人在大城市里打拼,除了购房,个人问题成为了他最头疼的问题。C.他因在社区建设中不求回报的付出而被授予了“最美社区个人”光荣称号。D.部分老师认为应该在高中校园内开设相关网络游戏课程,个人持反对意见。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D19.①.绝无仅有②.独一无二/有一无二/举世无双/寡二少双③.冰天雪地/雪窖冰天/冰天雪窖20.除此之外,还有至少100种鸟只能在我国见到。在我国687种现有的哺乳动物中,有20%都是我国的特有种,而这一比例在两栖类更是达到了67%。【解析】【18题详解】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原文和D项均是在正式场合发言的自称,有本人的意思。A.“个人”有所有人、每一个人的意思。B.“个人问题”是生活中的常用词,可以理解为私人问题。C.“个人”强调单独的个体,与集体相对。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前文说“绿尾虹雉是我国独有的鸟”,故而①处应该填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故填“绝无仅有”。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第二空是对第一个文段的总结,强调的是我国物种的独特性,因此可以填写与“独一无二”含义相同的成语。独一无二:唯一的,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第三空,根据后文提示“常年的积雪”,故此空应该解释为高海拔地区有很多积雪,故填入与“冰天雪地”含义相同的成语。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①搭配不当,“鸟类”是一个类属概念,不能用量词“种”来修饰,应将“鸟类”改为“鸟”。②语序不当,“现有的687种我国哺乳类动物”应改为“我国687种现有的哺乳类动物”。③不合逻辑,“达到了”后面不能接约数,应删去“左右”。(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比之AI下棋与写诗,AI绘画给人们带来更深一层的冲击感。很多人认为,它不仅宣告机器向着人类艺术创造的顶峰再下一城,似乎更加拿捏住了人类引以为傲的审美,①,比如游戏制图、影视美术、工业设计等领域。AI看上去稍加训练便可以替代,想象力甚至超越人类。事实上,②,还会因为拥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工具而所向披靡。当熟知美术知识的画师们下场指挥起AI,可想而知,③。在普通人手里,AI常常会不受控制,但到了画师手里,它们就像被驯化的超级战马。“只要你愿意,就能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由AI辅助的艺术家,”阿文说,“完全没有必要抗拒。”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2.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答案】21.①将画师与普通人使用AI的效果进行对比,突出了画师能够借助AI工具而所向披靡,与前文更匹配。②将AI工具比作被驯化的超级战马,形象生动地写出AI在画师手中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22.①.而且对一些职业造成了威胁②.画师们不仅不会被淘汰③.他们将会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赏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在普通人手里,AI常常……但到了画师手里,它们就……”,普通人使用AI会不受控制,画师使用AI却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将画师与普通人使用AI的效果进行对比,突出了画师能够借助AI工具而所向披靡。“它们就像被驯化的超级战马”,“它们”是本体,代指AI工具,“被驯化的超级战马”是喻体,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AI在画师手中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整个语段的大致内容是人们对AI绘画的担忧以及AI绘画的价值。①处,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上文写人们担心AI拿捏住了人类引以为傲的审美,后文写具体的领域,可以推断出此处应该填写AI绘画对职业领域的影响,故填写“而且对一些职业造成了威胁”,注意要和“不仅”构成递进关系;②处,上下文有表示递进的“还”,那空处应填含有“不仅”,此空前为“事实上”,可见上下文段呈现转折关系,而后文写“还会因为拥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工具而所向披靡”,所以可出填写“画师们不仅不会被淘汰”;③处,结合前文所言“还会因为拥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的工具而所向披靡”,可以推断出在AI工具的运用下,画师们可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的作品,故此处可以填写“他们将会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李瑞珺导演作品《隐入尘烟》以甘肃花墙子村为原型,讲述了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农村夫妇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是完成度极高的乡土电影。电影已经上映,受到了一致好评,该电影也是2022年度截至目前豆瓣最高分的华语院线电影,同时也入围了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部分电影爱好者认为,“优质的‘苦难内容’确实打动人,确实能引人思考”“苦难的力量远远超过喜剧的浅薄”“苦难是中国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沉浸在自己制造的美梦之中”。但网上也出现了一些质疑,“打造出了苦、丑、穷的不存在的中国的形象”“电影伪造苦难的中国故事,无耻谄媚西方”“贩卖中国人的苦难,好让导演得奖”。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中国故事?又该如何书写中国故事呢?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谱写尘烟生花的中国故事贫瘠的西北大地种不出娇艳的玫瑰,小麦印花就是人们最汹涌的爱意。《隐入尘烟》讲述的就是这片古老大地穿破苦难,长出爱之花的中国故事。诚然,影片在国内外产生热烈反响时,有不少批评的声音说它在向西方刻意展现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居心叵测。我却不这样认为。虽然影片中确实出现了贫瘠的乡野、低矮的平房、衣着简陋的人民,但这只是作为故事的一部分背景进行铺垫的。故事的重点,其实在于展现这两个相濡以沫的“失语者”艰辛却又努力生活的模样。比如那一群刚抱窝的燕子,那一只可爱的小毛驴,还有那一张重新张贴的“囍”字,就是他们努力生活的见证。在这里,我们难道不能在苦难中看到中国故事里孕育着新生的希望吗?在这里,我们能看到美,而不是如所谓摄影师陈漫,本可以将中国面孔拍得很美,却屈从于西方审美与政治需求,只拍出了一张张阴鸷、丑陋的“末代女子”。并且,我们还能看到故事中看到有铁和贵英一直恪守传统道德准则,帮人而不求回报,受人恩惠则必当偿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虽身处底层却依然闪耀着的人性微光,正是对中国形象最好的展现。看罢了今人所讲的中国故事。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故事就将由我们来谱写。来日,我辈谱写中国故事,无须自惭,却也不能自矜。而应以客观自信,却又热情包容的态度去讲好中国故事。比如,我们可以展现大上海的繁华富庶,也能描绘西南边陲的田园牧歌;我们既可以书写“基建狂魔”的速度,也可以书写绿皮火车的温度。所以,未来,当我们书写中国故事时,不再只是津津乐道于这些年来我们所取得的物质成就,以此获得存在感;而是敢于“平视”世界,并且更注重挖掘中国故事里那些向死而生的顽强、舍己为人的大爱、上下求索的执着。这,才是中国故事之灵魂!当然,未来的我们,不仅是中国故事的记录者,更是中国故事的缔造者。“少年立则国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未来的中国故事,可以怎样的恢弘壮阔,可以怎样的光风霁月,不仅在我们笔下,更在我辈少年的手中、心中。
21中国故事,可以在尘烟中落地,亦能从尘烟中升起。而我们,必当上天入地,找寻每一颗中国故事的沧海遗珠,抹去其蒙尘,重现中华民族之光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围绕“苦难”这一关键词,对近期的热门电影《隐入尘烟》进行了评论。但审题时需注意,不能仅仅针对“苦难”本身去理解,而是应先关注到“如何看待这样的中国故事?又该如何书写中国故事呢?”这一要求,在这一大框架下思考如何看待与书写“中国的苦难”这一问题。毫无疑问,电影中有铁和贵英夫妇的现实处境是糟糕的、苦难的(这也曾经是中国的现实境况),但面对这样的命运,他们依旧与土地为伴,辛苦劳作,在窘闷的生活中相互作乐。他们在苦难中汲取养分,展现出抽芽生根的生命力,令人动容,这也是电影真正想表达出的主题。所以,不管是看待中国故事中的苦难还是书写中国故事中的苦难,重点都不能仅仅放在苦难本身,而只能把它作为背景,重点展现人们努力挣脱苦难努力奋斗,或虽在苦难中却依然有情有爱的中国故事。写作时,对待如何看待书写苦难的中国故事这一问题,可以针对这部影片的真实性和年代感进行适当批评,也可以指出影片只是把苦难作为背景而非主要描写对象,从而说明敢于展露中国过去的苦难,才能让世界在对比中更加理解今日的中国故事,这也能帮助我们以更加自信开放的态度去书写今日中国故事。对此,作文就很自然地转入下一个话题:如何书写中国故事?针对“书写什么内容”这一问题,应指明不向命运低头,勇敢接受苦难磨砺,在苦难中仍不放弃爱与希望等。针对“用什么书写、怎么书写”这一问题,可以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不是只有建立丰功伟绩的人才会被历史铭记,才值得书写。今日我们书写中国故事,应将更多笔墨放在像有铁、贵英这种极少出现在银幕上的耕耘形象(小人物、失语者等),给予他们无差别的关怀。他们的故事写好了,整个中国故事才算真正地写好。立意:1.书写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中国故事。2.书写中国故事,重点应在爱与关怀。3.苦难只是背景,不懈奋斗的生命力才是中国故事主旋律。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