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ID:83330993

大小:49.44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3-08-31

上传者:老李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进才中学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0分)1.默写。(1)朝飞暮卷,_____________;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汤显祖《游园》)(2)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3)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柳永《_______》)(4)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写皓月朗照下洞庭湖的广阔可爱,仿佛一个琼玉铺就的空明的神仙世界。在这个广阔无垠的世界中,个人显得那样渺小。【答案】①.云霞翠轩②.料峭春风吹酒醒③.暮霭沉沉楚天阔④.雨霖铃⑤.玉鉴琼田三万顷⑥.着我扁舟一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易错字有:轩、峭、霭、霖、鉴、琼、顷、着。2.根据《红楼梦》第30—40回,完成下列各题。(1)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中,大观园众人组成了海棠诗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诗号”,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蕉下客——探春B.潇湘妃子——林黛玉C.蘅芜君——李纨D.藕榭——惜春(2)下列各项中,情节概述有误的一项是()A.端午节,宝玉心中不快,责备了失手跌折扇子的晴雯,后感到歉意,让晴雯撕扇解气,并说这是“千金难买一笑”。B.宝玉不愿会客,湘云劝他谈仕途经济,宝玉马上放下脸,叫湘云到别处呆去,还说“林姑娘从不说这些混账话”C.宝玉挨打后,林黛玉第一个到怡红院探伤,她托着药丸站着,无声而泣,见宝玉醒来,劝道“你从此都改了吧”。

1进才中学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0分)1.默写。(1)朝飞暮卷,_____________;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汤显祖《游园》)(2)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3)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柳永《_______》)(4)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写皓月朗照下洞庭湖的广阔可爱,仿佛一个琼玉铺就的空明的神仙世界。在这个广阔无垠的世界中,个人显得那样渺小。【答案】①.云霞翠轩②.料峭春风吹酒醒③.暮霭沉沉楚天阔④.雨霖铃⑤.玉鉴琼田三万顷⑥.着我扁舟一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易错字有:轩、峭、霭、霖、鉴、琼、顷、着。2.根据《红楼梦》第30—40回,完成下列各题。(1)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中,大观园众人组成了海棠诗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诗号”,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蕉下客——探春B.潇湘妃子——林黛玉C.蘅芜君——李纨D.藕榭——惜春(2)下列各项中,情节概述有误的一项是()A.端午节,宝玉心中不快,责备了失手跌折扇子的晴雯,后感到歉意,让晴雯撕扇解气,并说这是“千金难买一笑”。B.宝玉不愿会客,湘云劝他谈仕途经济,宝玉马上放下脸,叫湘云到别处呆去,还说“林姑娘从不说这些混账话”C.宝玉挨打后,林黛玉第一个到怡红院探伤,她托着药丸站着,无声而泣,见宝玉醒来,劝道“你从此都改了吧”。

2D.诗社的第二次活动由史湘云做东道主,邀请众姐妹以“菊花”为题,饮酒、吃蟹、作诗,林黛玉的诗被评为最佳。【答案】(1)C(2)C【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理解、分析能力。C.“蘅芜君——李纨”错误,“蘅芜君”是薛宝钗,“李纨”的诗号是稻香老农。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C.“林黛玉第一个到怡红院探伤,她托着药丸站着”错误,宝玉挨打,第一个来看他的是薛宝钗,宝钗用大托盘托着一粒活血化瘀的丸药,把药交给袭人嘱咐她晚上用水化开了,给宝玉敷上,那样宝玉的疼痛就会缓解了。故选C。二、阅读(50分)(一)(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戏曲的困惑吴冠中①苦哇!打入死牢的女囚苏三被提审出场,虽戴着枷锁,却是一个楚楚动人的美貌女子,大红上衣,素白裙子,黑发垂挂,头上更扎有一条鲜明绿带与红衣相衬托。那监犯老头崇公道,一身灰调,满脸皱纹,白须白眉。两个角色,搭配成极完整、丰富而又简洁的造型效果。同样的手法见于《武家坡》中,衣锦还乡的薛平贵鲜艳华装,苦守寒窑的王宝钏青衣素裹,一彩一素两个形象在舞台上相周全,相穿插,熔戏剧、绘画、音乐、舞蹈于一炉。②戏曲故事虽亦助人伦,成教化,但戏曲首先予人美感,人们有闲去看戏,为的是享受,享受视、听的感官之美。不同于今日的话剧或电影侧重于揭示惊心动魄或血淋淋的人间悲欢,传统戏曲可说是追求唯美的结晶。更由于原先道具之简陋,戏曲的情节展现更全部依凭演员自身的表演,这客观条件的局限却促进了演员技艺的丰富、多样、细腻、深入,一条马鞭引来千军万马,一把折扇传递喜怒哀乐,这不是生活的符号化,而是从具象进入抽象领域的高度提炼与升华,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

3③唯有发展,才能发扬,这是我国传统艺术中各门类的共同问题,也是大难题。戏曲舞台背景的改动是最为明显的失败的探索——堆砌那么多五光十色的背景,淹没了演员的全部表现效果。须知,道具破坏了角色的形和色,而传统经典剧目中的形和色已经千锤百炼,容不得半点杂质,就像一幅毋需渲染天地的传统人物画杰作。周信芳《追韩信》中的一跤摔倒,摔倒后高高跷起一条腿,予观众以强烈的视觉效果。今背景画成凌乱的山野,或开满了红花之类的蹩脚景致,令观众看不见那一条千钧之重的表情之腿。这种环境的“加工”,说明了对戏曲艺术的一窍不通,可悲!我是竭力主张要创新的,但必须深入理解了旧才能创新。背景未必不能改,但首先必须掌握背景与剧情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如密锣紧鼓的剧目的背景上可点染隐隐的块、点抽象纹样,大珠小珠落玉盘;凄凄切切的剧目背景上可用悠悠抽象线条来扩展韵味。④单靠有限的优秀传统保留剧目演出,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要创造新剧本。由于戏曲的特色是戏剧、音乐、绘画与舞蹈结合的综合艺术,所以创作新剧就必须首先考虑这些不同门类的艺术个性的有机结合。单从戏曲中表达内心活动的方式看,如以摇甩胡须的舞蹈动作表达烦躁或激愤,生活的具象己被提炼进入抽象或半抽象的表演样式。因为在抽象的大范畴里,戏剧、音乐、绘画、舞蹈彼此更易于接近、协调。我之所以提出“抽象”一词,因这在造型艺术中,早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虽然直至今日仍有人对抽象持批判态度。如何将现实生活,包括服饰、语言等等通过“抽象”的过渡而铸造成戏曲新篇,这个难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轻易解决的,但又不能不面对这重大的难题,“样板戏”硬邦邦强攻入京剧,是以牺牲京剧的半壁江山为代价的。⑤20世纪40年代我在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听李长之教授的中国小说史,他谈了对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界定的观点,说短篇小说是写性格均已确定的人物在某一时段间发生了事变,尽管篇幅写得很长仍属短篇;而长篇小说则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即便篇幅短仍属长篇。这样,就不存在中篇小说的位置了。这使我联想到,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宜于改编成戏剧。戏曲宜于表现一段精彩的折子戏,而不善描写、叙述从头至尾的漫长的人生过程。戏曲宜在折子戏方面下功夫,剪取生活之一枝,巧妙塑造,赋予华彩,充分发挥其美感之魅力。戏曲与话剧及电影遭遇,只能以其独有的形象与唱腔等方面的美感获胜。一位延安成长的著名老木刻家看了“起解”,说苏三那副银亮的鱼形枷锁美极了,他都想戴一戴呢!3.根据选文第②段,下列关于传统戏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体设计上追求唯美,在戏剧门类中独树一帜。B.故事内容上首先看其是否有助人伦的教化功能。C.故事情节的展现完全依靠演员自身的精彩表演。D.舞台表演往往经过提炼、升华,从具象进入抽象。4.下列对选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和结尾部分均引述《苏三起解》为例,旨在强调戏曲创新应首重美感。B.文章基于传统戏曲的“抽象”特征,提出了戏曲创新应重视造型艺术融通的论断。C.文章强调戏曲创作必须理解旧再创新,强调具象与抽象统一,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

4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从纵向深入,最后举例论述。5.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戏曲比较注重视听感官等外在形式的美感,现代话剧和电影比较注重作品的故事情节和思想感情。B.作者举周信芳《追韩信》中的表情之腿千钧之重的例子,意在说明传统经典剧目中的形和色已经不容修改。C.戏剧、音乐、绘画、舞蹈在抽象的大范畴里更易于融合,生活的具象更易于提炼为较为抽象的表演样式。D.李长之教授对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界定的观点,启发了作者关于短篇小说更宜于改编成戏剧的看法。6.作者认为传统戏曲应如何创新?请分条概括。【答案】3.B4.A5.B6.(1)戏曲创作必须理解旧再创新;(2)要创造新剧本;(3)戏曲创新应重视造型艺术融通,强调具象与抽象统一;(4)戏曲应截取生活的片段创造出美感。【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故事内容上首先看其是否有助人伦的教化功能”错,原文第二段说“戏曲故事虽亦助人伦,成教化,但戏曲首先予人美感,人们有闲去看戏,为的是享受,享受视、听的感官之美”,可见首先是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旨在强调戏曲创新应首重美感”错,文章开篇引述《苏三起解》,是为了引出戏曲助人伦、成教化、重美感的特征。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5B.“说明传统经典剧目中的形和色已经不容修改”错,原文是“传统经典剧目中的形和色已经千锤百炼,容不得半点杂质”“背景未必不能改,但首先必须掌握背景与剧情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可见不是不容修改。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结合“我是竭力主张要创新的,但必须深入理解了旧才能创新。背景未必不能改,但首先必须掌握背景与剧情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概括出:戏曲创作必须理解旧再创新。结合“单靠有限的优秀传统保留剧目演出,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要创造新剧本”概括出:戏曲要创造新剧本。结合“由于戏曲的特色是戏剧、音乐、绘画与舞蹈结合的综合艺术,所以创作新剧就必须首先考虑这些不同门类的艺术个性的有机结合”“如何将现实生活,包括服饰、语言等等通过‘抽象’的过渡而铸造成戏曲新篇”戏曲创新应重视造型艺术融通,强调具象与抽象统一。结合“戏曲宜在折子戏方面下功夫,剪取生活之一枝,巧妙塑造,赋予华彩,充分发挥其美感之魅力”概括出:戏曲应截取生活的片段创造出美感。(二)(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①动物园的领导是个野心家。对他来说,园中的动物不过是自己往上爬的晋身之阶而已,至于他管辖的单位所具有的教育年轻人的应有职能,他一点都不在意。动物园里的长颈鹿脖子很短,獾没有自己的窝,旱獭对一切都深不关心,极少叫唤。这些缺点不应该出现在动物园里,尤其是在这座经常有学校组织参观的动物园里。②这是一座省级动物园,但是缺少几种基本的动物,例如大象。但他们饲养了三千只野兔,以此暂时顶替。然而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动物园也要逐渐完善。终于轮到填补大象空缺的时候了。恰值七月二十二日(注:波兰1944—1989

6年的国庆日),动物园接到通知,大象的配给批文最终解决了。动物园的那些全情投入此事的工作人员感到无比高兴。然而他们得知动物园的总经理给华沙方面写了一封请愿书的消息时,感到十分惊诧,这封请愿书拒绝了大象的配给,还阐述了用更加经济的手段获得大象的计划。③请愿书是这么写的:“我和全体工作人员都意识到,饲养大象会给波兰矿工和炼钢工人带来巨大负担。我们想降低自己的成本,建议用‘我们自己的大象’来替代批文配给的大象。我们可以用胶皮制作一头大象,仿照真大象的尺寸,内部充气,并用围栏将其围起来。这头‘大象’在细节处理和描绘上也力求逼真,即使从近处审视都无法辨别真伪。让我们记住,大象是一种笨重的动物,不会进行任何跳跃和奔跑的动作,也不会打滚儿。我们还要在围栏边立一个牌子,说明这是一头非常愚笨的大象。由此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制造一架新的喷气式飞机或者修复一批教堂古迹。请注意,这个创意以及本计划的编制都是我对我们共同事业和战斗的一点微薄献礼。此致敬礼!”下面还有签名。④这封请愿书显然到了一位素餐尸位的官员手上,这位官僚并不探究事件的本质,只是遵循节省成本的原则接受了这个计划。在得到肯定的批复后,动物园总经理就命人去制作巨大的橡皮皮囊,然后充上空气。⑤给大象充气的任务交到了两个看门人手上,他们从皮囊的两端分别往里充气。出于谨慎考虑,整个工作必须在当夜完成。城市的居民已经知道要来一头真的大象,都想先睹为快,此外,总经理也在催促施压,因为他期望获得一笔奖金,如果他的设想获得成功的话。⑥两位看门人把自己锁在工棚里,开始充气,这里是一个手工工作间,然而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他们发现,灰色的皮囊只是在地面上方凸起了并不明显的一点,形成了一个扁平的鼓包,根本看不出大象的样子,夜越来越深,喧嚣和嘈杂的人声也早已隐去,动物园里只飘荡着胡狼的嚎叫。两个筋疲力尽的人休息了片刻,还要提防着好不容易充进的那些气跑掉,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并不习惯这样的体力活。⑦“要是这样,我们恐怕得天亮才能完成。”其中一人对同伴说,“到家之后,我该怎么跟老婆解释呢?要知道她肯定不相信我,如果我说,我一夜都在给大象充气。”⑧“那当然,”另一个人赞同道,“给大象充气这种事说出来谁信啊。”⑨又折腾了半个小时后,他们实在累坏了。大象的躯干又涨大了一些,但离充满的完整状态还差得很远。⑩“干得越来越辛苦了!”第一个人抱怨。⑪“是啊,累死了,我们歇会吧。”第二个人附和道。⑫当他们休息时,其中一人注意到墙上凸出来的煤气阀。他突发奇想,是否可以用煤气代替空气把大象充满呢?他把这想法告诉了同伴。⑬

7于是他们决定试试。把煤气阀接上大象,结果事情的发展正如他们希望的那样,不一会儿工作间里就站起了一头大象,庞大的躯干、粗壮的腿、巨大的耳朵和特有的长鼻子,栩栩如生,大小和真的一样。总经理被野心驱使,力图仿真,努力将大象模型做得无比巨大,哪还去考虑由此带来的种种困难。⑭“棒极了!”那个想到用煤气的看门人肯定地说,“我们可以回家了。”⑮清早,有人把大象搬到了特意为它准备的带有围栏的场地——就在动物园的中心位置,猴笼的旁边。大象被摆在天然岩石的背景下,看起来颇威严,前面还竖着一面牌子,上书“特别笨重——根本不会跑”几个大字。⑯这天来参观的第一批观众中有一群由老师带领的当地小学生。老师想用实地观摩的方式来给学生们讲授关于大象的课程。全班学生在大象的围栏前站好后,老师开始讲课:“大象是一种食草动物,它们在长鼻子的帮助下拽下嫩树枝,吃上面的叶子。”⑰围在大象周围的小学生们充满惊奇地看着大象,等待着,想看看大象如何折下树枝,然而大象站在围栏里纹丝不动。⑱“大象是由现在已经灭绝了的猛犸象直线进化而来。因此毫不奇怪,它们是目前陆地上生存的最大的动物。”⑲勤奋好学的学生们刷刷地做着笔记。⑳“只有鲸鱼比大象更重,但是它生活在海里。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说,森林之王是大象。”㉑一阵轻风吹过动物园。㉒“成年象的体重在四千到六千公斤左右。”㉓突然,大象抖动了起来,开始飘向空中。它在地面上方逡巡了一会儿,但在风的吹动下继续向上攀升,整个庞大的身躯呈现在蔚蓝色的天空背景下。又过了一会儿,它飞得越来越高了,向地面的观众们展示着四条张开的圆柱形粗腿、鼓鼓的肚子和长鼻子。然后它随风横向飞过围栏,高高地消失在树丛上方。吓傻了的猴子们仰天发呆。㉔后来,大象在附近的植物园被找到,它跌落在仙人掌上,被扎爆了。㉕那些在动物园里的小学生,后来都中途辍学,成了无赖和流氓,整天喝伏特加、砸人家玻璃。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有大象。7.赏析第①段的画线句。8.下列关于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直指动物园的领导为“野心家”,与下文他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的荒诞行径形成鲜明反差。B.动物园的员工对大象配给批文一事表现出高度重视,全情投入地执行,使小说产生滑稽的喜剧效果。C.小说中描写“大象”有“庞大的躯干、粗壮的腿、巨大的耳朵和特有的长鼻子”,形象具体,增强可信度。D.当老师认真讲解知识、小学生勤奋书写笔记时,“大象”随风飞走了,巧妙的情节设计加深了讽刺意味。

89.评析小说结尾的思想意义。10.校报的“小说赏读”栏目打算刊载本篇小说,编辑们就小说的标题应拟为“大象”还是“飞上天的大象”产生了分歧,你更支持哪种观点?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答案】7.①采用荒诞的手法写这个动物园的动物的“与众不同”,使得文章产生了喜剧效果,具有讽刺意味。②句子长短结合,使得文章错落有致,产生了随意的效果,符合文章的整体风格。8.D9.①那些在动物园里曾经充满惊奇地看着大象、刷刷地记着笔记的勤奋好学的小学生,后来都中途辍学,成了无赖和流氓,整天喝伏特加、砸人家玻璃。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有大象。②自然界本有大象,但这座省级动物园里没有过,好不容易有了看大象的机会,一些人的作为却欺骗了他们。他们见到的“大象”和书本上所学的完全不是一回事。③勤奋好学的小学生受了欺骗,不相信课本所写老师所讲,不相信教育而中途辍学,成了无赖和流氓。这就启示我们反思社会,欺骗和不负责任将会严重影响我们后代的健康成长。10.选择“大象”为题:(1)全文围绕“大象”展开,“大象”是线索,起到了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使结构严谨;(2)通过写“大象”的情节,突出了人物形象特征;(3)借“大象”讽刺了官员的不作为,以及全社会对于教育环境的反思。突出文章主旨,耐人寻味,引人思考。选择“会飞的大象”为题:(1)“会飞的大象”照应了文章的结尾,使得文章结构严谨;(2)标题具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3)“会飞的大象”具有讽刺意味,深化文章主题。【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画线句“动物园里的长颈鹿脖子很短,獾没有自己的窝,旱獭对一切都深不关心,极少叫唤”采用荒诞的手法写这个动物园的动物的“与众不同”:长颈鹿的脖子应该很长,獾喜欢居住在洞穴里,旱獭是群居动物,喜欢叫唤。这些违背常识的动物习性使得文章产生了喜剧效果,具有讽刺意味。句子长短结合,既有长句“动物园里的长颈鹿脖子很短”,也有短句“极少叫唤”,这样表达使得文章错落有致,产生了随意的效果,符合文章的整体风格。【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形成鲜明反差”错。正因为他是个“野心家”,才有后面弄虚作假的行径,二者都体现动物园领导的贪婪和愚蠢,并没有反差;B.“动物园的员工”错,原文是“动物园的那些全情投入此事的工作人员感到无比高兴”;C.“增强可信度”错,越是描写逼真,越能够增强讽刺效果,因为这是一头用气吹起来的假大象。故选D。【9题详解】

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思想意义的能力。首先看小说结尾,“那些在动物园里的小学生,后来都中途辍学,成了无赖和流氓,整天喝伏特加、砸人家玻璃。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有大象”,这个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小学生们受到了欺骗。“这是一座省级动物园,但是缺少几种基本的动物,例如大象”,没有大象的动物园好容易盼来了批文,要配给一头大象,然而“动物园的领导是个野心家。对他来说,园中的动物不过是自己往上爬的晋身之阶而已,至于他管辖的单位所具有的教育年轻人的应有职能,他一点都不在意”,甚至写了一封请愿书,“我们想降低自己的成本,建议用‘我们自己的大象’来替代批文配给的大象。我们可以用胶皮制作一头大象,仿照真大象的尺寸,内部充气,并用围栏将其围起来”。结果小学生们见到的“大象”和书本上所学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如大象不会折下树枝,不仅不是课上讲的“成年象的体重在四千到六千公斤左右”,而且还会随风飞走。牌子上写“特别笨重——根本不会跑”,“不会跑”也不是大象的实有特征,向游客传递的信息都是错误的。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有大象有情可原。为了降低成本、个人功利,制作假大象欺骗游客,勤奋好学的小学生受了欺骗,不相信课本所写老师所讲,不相信教育而中途辍学,成了无赖和流氓,这个结果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文章这样写的意义在于启发我们反思,我们给我们的后代创造了怎样的教育环境,在欺骗中长大的孩子最后会成为什么样子。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含义及作用以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如选择“大象”为题,可从以下方面来分析:一是全文围绕“大象”展开,“大象”是线索,起到了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使结构严谨。如开头写动物园里没有大象,后来要配给动物园一头大象,遭到动物园领导的拒绝;领导要用一头假大象来“节约经费”,让两个工人为假大象吹气;两个工人用煤气阀为假大象充了气;假大象在小学生参观时飞走了,小学生们因此不再相信有大象,后来都成了无赖和流氓。二是通过写“大象”的情节,突出了人物形象特征,比如表现总经理的贪婪愚蠢、某些官员的尸位素餐,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等。文章围绕大象写了总经理的贪婪愚蠢,“我们想降低自己的成本,建议用‘我们自己的大象’来替代批文配给的大象。我们可以用胶皮制作一头大象,仿照真大象的尺寸,内部充气,并用围栏将其围起来……”,写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勤奋好学的学生们刷刷地做着笔记”。三是借“大象”讽刺了官员的不作为,以及全社会对于教育环境的反思。动物园总经理命人制作胶皮“大象”充当真正的大象,再到胶皮“大象”最终被炸爆的情节,讽刺了不作为现象;小学生因为受到欺骗而不再信任,最后成了流氓和无赖。这样写突出文章主旨,耐人寻味,引人思考。如选择“会飞的大象”,也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0一是“会飞的大象”照应了文章的结尾,“突然,大象抖动了起来,开始飘向空中……然后它随风横向飞过围栏,高高地消失在树丛上方”,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二是标题具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大象原本是不会飞的,这个大象为什么会飞?它是如何飞起来的?最后它落在了哪里?标题吸引读者;三是“会飞的大象”具有讽刺意味,深化文章主题。大象不应该“会飞”,然而某些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弄虚作假,不顾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导致大象“飞”了起来,最后影响了一代人。这样的结局引人深思。(三)(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水调歌头·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①,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注]①匕箸:羹匙和筷子。11.某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不可能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A.《诗余选集》B.《长短句精华》C.《小令集萃》D.《南宋词选》12.关于本作品评价最适合的一项是()A.平实质朴B.雄奇瑰丽C.豪放洒脱D.深沉悲壮13.下列关于本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想象丰富B.比喻奇特C.托物言志D.动静结合14.下列关于本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前风起云涌的壮阔场景。B.“尽泻”句极尽夸张,展现山中大雨滂沱的奇特景观。C.“造物”句写大雨洗涤污秽、惠及天下,寄寓作者对现实的不满。D.“忽开霁”写雨后放晴、太阳东出,使诗歌收束于开阔明朗的意境。【答案】11.C12.B13.D14.C【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11《水调歌头·隐净山中大雨》是南宋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词,共95字,属于长调,而非小令。小令是58字以内。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本词描写在隐净山中突遇大雨的情景。诗歌想象瑰丽奇特,把大雨想象成山神呼唤碧霄泉的长龙来行风施雨;把电闪想象成拉拽千丈长蛇;描写雷声震动万堆云团,声势浩大,就像天空将要崩塌了;把整个下雨的情景想象成像谁把银河之水倾倒在宝莲宫中。总之,这场风雨声势浩大,境界开阔,极具震撼力。而在雄奇的大自然面前,词人不仅不畏惧,反而登上苍翠的层峦之上,观览奔涌的洪流。写出了扩大的胸襟和乐观豪迈的气概。由此判断,“雄奇瑰丽”更符合诗歌特点。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A.词人把下雨想象成山神呼唤碧霄泉的长龙来行风施雨,把闪电想象成拉拽千丈长蛇,把打雷想象成雷声震动像鼍龙似万堆云团,最后把整个下雨的情景想象成像谁把银河之水倾倒在宝莲宫中。可见此项正确。B.“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万叠”都比喻。可见此项正确。C.诗歌结尾“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借大自然荡涤尘垢、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写出了自己坚信风雨后,一定会雨过天晴。这体现了词人博大宽广的胸怀与对光明未来的期盼,属于托物言志。可见此项正确。D.“动静结合”错,诗歌描写山中大雨,由云和风的变化到下雨、雷声、闪电都是动态景色,诗歌中没有“静”景。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寄寓作者对现实的不满”错。此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没有对现实的不满。故选C。

12(四)(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谏逐客书李斯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③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1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举地千里(2)功施到今(3)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4)藉寇兵而赍盗粮1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A.西取由余于戎B.蚕食诸侯

13C.娱心意、说耳目者D.吾得兄事之17.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江南金锡不为用A.百姓乐用B.犀象之器,不为玩好C.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D.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19.以第②段为例,分析本文对比论证的妙用。【答案】15.(1)攻克,占领;(2)延续;(3)采用;(4)送给,付与。16.C17.B18.现竟然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19.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和驱逐客卿的做法进行对比,指出逐客之谬误,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2)句意:功业延续到今天。(3)句意:抛弃敲打瓦坛瓦罐这一套秦国音乐而听《郑》、《卫》之声。(4)句意: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在西边。句意: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B.“蚕”,名词作状语,像蚕(吃桑叶)一样。句意:像蚕食桑叶一般,侵蚀着诸侯的土地。C.“娱”,使动用法,使……愉快/娱乐/欢娱。句意: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D.“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句意: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句意:江南的金锡不会为您所用。被动句,“为”表被动。A.句意:百姓甘心为国效力(乐于被用)。被动句,“用”动词本身含被动。B.句意: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陈述句。

14C.句意: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被动句,“为所”表被动。D.句意: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被动句,“见”表被动。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乃”,竟然;“黔首”,平民,百姓;“资”,资助;“却”,拒绝;“业”,使成就霸业。【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到第②段对比的双方,分析对比的效果。浏览第二段可知,以“今取人则不然”为分割点,上文主要写秦王对他国之物的态度,如“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这些物品不是秦地所产,但“陛下说之”,如“夜光之璧”“犀象之器”“郑、卫之女”“骏良駃騠”“江南金锡”“西蜀丹青”,这些也非秦地所出产,但“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进于前”“佳冶窈窕,赵女立于侧”,可见秦王对于这些并非秦地所产之物是非常喜欢的;而下文写其“取人”的做法,“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这是将秦王取物和逐人进行对比,并在最后指出这样做的结果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指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通过对比,指出逐客这一做法的错误。参考译文:臣听说官吏议论驱逐列国入秦的游说之士,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穆公访求贤士,西面从西戎得到了由余,东面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得来了丕豹、公孙支。这五位人物,不出生在秦国,但穆公重用他们,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于是称霸西戎。孝公采用商鞅的法令,移风易俗,人民因此富裕丰盛,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效力,诸侯亲近顺服,俘获楚魏军队,攻占土地千里,国家至今治理强盛。惠王采用张仪计谋,攻克三川之地,西面兼并巴蜀,北面收受上郡,南面轻取汉中,统揽九夷之地,控制楚之鄢郢,东面占有成皋之险,割取肥美土地,六国联盟罢休,迫使西来侍奉秦国,功绩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掉穰侯,放逐华阳君,加强国家权力,杜绝权豪之门,蚕食诸候国家,使秦国成就帝王之业。这四位国君,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重用,这会使秦国没有富庶之实和强大之名了。

15如今陛下得到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这样的宝物,悬挂着夜间光如明月的宝珠,佩戴着太阿宝剑,骑着纤离骏马,立起用翠羽编成凤鸟形状所装饰的旗帜,架起用灵鼍皮蒙成的鼓。这些宝物,秦国不出产一样,而陛下却喜欢它,为什么呢?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用,那么夜光璧不能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做的器物不能成为赏玩嗜好之物;郑国、卫国的女子不能充斥后宫;骏马驴骡不会充满外马房;江南的金器锡器不会被使用,西蜀的丹青不会作为绘画的颜料。所以装饰后宫、充塞堂下、娱乐心情、好听好看的东西,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可以,那么宛地珍珠装饰的头簪、附着珠玑的耳饰、东阿丝绸做成的衣服、织锦刺绣的饰品不会进献到您的面前;而化俗为雅、宁静美丽的赵国女子不会站在您的身边。那敲打着瓦器、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唱歌呼叫而悦耳的,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这类乐曲,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抛弃了敲击瓦器而接受《郑》《卫》之音,屏退弹筝而求取《韶虞》,这样做是为什么呢?为了舒适称心于眼前,适合观赏罢了。如今选取人才则不然,不问可用不可用,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去,是客卿的一律驱逐。这样看来,所重视的是美色、音乐、珍珠、玉器,而所轻视的是人民。这不是用来据有天下、控制诸侯的策略。臣听说地域辽阔粮食就多,国家广大人口就多,军队强大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形成了它的高大;河海不挑拣细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广;帝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昭著。因此,地域不论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乡,一年四季充实美好,鬼神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去为诸侯成就功业,让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向西而来,裹足不前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谓“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东西不是秦国出产的,可珍贵之物很多;贤士不是秦国出生的,而愿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少人民而对仇敌有益,使自己内部空虚而外部又跟诸侯结怨,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五)(8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材料一(韩信)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②。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16顾王策安所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材料二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③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之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两则材料均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漂:漂洗衣服,②蒲伏:同“匍匐”,在地上爬行。③齐王;破楚之前,韩信灭齐,被封齐王。20.材料一画线句方框处填入的虚词最合适的一项是()A.乎B.焉C.矣D.耳2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B.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C.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D.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根本原因是发现其有帮助刘邦争夺天下的才干。B.刘邦一向对萧何言听计从,因此刘邦听从其建议用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将。C.韩信面对“屠中少年”的挑衅、侮辱,能审时度势,隐忍不发,委曲求全。D.韩信有功业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千金;而只给了亭长百钱。23.韩信为什么没有惩治那个曾经侮辱过自己的“屠中少年”,反倒给他封了官?请简要说明。【答案】20.D21.B22.B23.①韩信认为这个人是个壮士,有爱惜之意;②少年的行为激励他发奋图强,促成了他的功业;③如今功成名就,给少年封官,反而凸显了自己胸怀大度。【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7句意: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A.“乎”,表示疑问、祈使、揣度,与语境不合。B.“焉”,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与语境不合。C.“矣”,用在句末,跟“了”相同,与语境不合。D.“耳”,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韩信,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欲”意思是“想要”,如在“欲”后断开,语义表达不完整,“东”是想要做的事情,即“打回东方去”,所以“欲”和“东”之间不可断开,且“能用信”和“不能用”是相对的两种情况,断法应该一样,排除ACD;“信”即韩信,是“终亡耳”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刘邦一向对萧何言听计从,因此刘邦听从其建议……”错误,结合刘邦的回答“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可知,刘邦想要打回东方去,而萧何说“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可见刘邦之所以听从萧何的建议,是因为韩信可以帮助他争夺天下。故选B。【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材料二韩信“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可知,韩信认为他是壮士,杀了可惜,有爱惜之意。由“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忍而就于此”可知,韩信当时受辱,并没有杀这屠中少年,且韩信并不怨恨屠中少年,屠中少年的行为反而激励韩信发奋图强,一时的忍耐促成了韩信的功业。由“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可知,韩信认为杀了他名不正言不顺,而现在不仅不杀他,还封赏他,这可以表明自己是心胸宽广。参考译文:材料一:

18(韩信)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弃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给韩信吃饭。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会有重重地报答您的时候。”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个奇才。(刘邦的部队)到达南郑,行军路上逃跑的将领就有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推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亲自追赶去了。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自己的左右手。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要追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各位将领逃跑的有好几十人,你都没有追;只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啊。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如果只想长久的做个汉中王,那就不必重用他;如果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是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向东发展啊,哪能苦闷的长久呆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您的心思如果是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他,韩信终究还是要逃跑的。”汉王说:“我因为你的原因,就让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个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汉王说:“(那就)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想把韩信叫来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今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啊。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选择个良辰吉日,自己先斋戒,搭设一座高坛,完全按照任命大将的礼仪办理,才行啊!”汉王答应了。各位将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拜将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材料二:汉王被围困在固陵时,采用了张良的计策,征召齐王韩信,于是韩信率领军队在垓下与汉王会师。项羽被打败后,高祖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夺取了齐王的军权。汉五年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韩信到了下邳,召见曾经分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赐给她黄金千斤。轮到下乡南昌亭亭长,赐给百钱,说:“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19三、写作(4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你开放,城市就丰富;你孤独,城市就封闭:你热情,城市就友善;你冷漠,城市就不近人情。学校邀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发表以“城市与人”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本题讲述的是“城市与人”的关系问题,但讨论的重点并非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而是重点探讨人对于城市的心理感应及主观能动性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子”正不可避免地一个个去往陌生的城市,地理不熟,语言不通,工作不顺,物价不平,居住不安,口味不适,朋友不多,心理孤独到孤寂的地步,许多“游子”开始觉得自己与这座城市有着一层厚厚的隔膜,开始想念“归去来兮”。但是,其实,城市只是我们居住的一个外在环境,不管住在城市还是农村,不管住在哪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并非城市本身,而是我们的内心。你不是住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你是住在你的心境里。城市只是你的内心折射:你柔软,城市就柔软;你刚硬,城市就刚硬;你开放,城市就丰富;你孤独,城市就封闭;你热情,城市就友善;你冷漠,城市就不近人情。写作时,应着重从“我”与“我心”的角度去阐释“城市与人”的关系。从接受的角度而言,可从不管所处的环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以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在这座城市中,去感受到城市中一点一滴的美好的思路去论证。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而言,写作时应指出,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城市去为我们服务,或抱怨自己在城市中的一些不得志、不如意的处境,而是要加强“主人翁”意识,用我们的积极心态、实际行动,去让这座属于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好。写作时,注意试题要求写的是演讲稿的形式,注意演讲稿的文体要求,另外设置情境为“国旗下演讲”,要体现出爱国心来。立意:1.以我之心接纳城市的不足,感受城市的美好。2.以我之行,让城市越来越美好。3.不是城市让我不好,而是我要让城市越来越好。4.城市是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