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届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宜宾市第四中学高2019级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1.肺炎双球菌是一种成双排列的球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核质间频繁的信息交流通过核孔来实现B.细胞膜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物质运输C.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D.成双的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实现信息交流【答案】B【解析】【分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2.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生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详解】A、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孔),A错误;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功能,据此可推测,细胞膜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物质运输,B正确;C、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细胞,没有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具有的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C错误;D、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专门的通道胞间连丝实现信息交流,成双的肺炎双球菌之间没有胞间连丝,D错误。故选B。【点睛】2.对比实验一般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组的比较分析,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常应用于生物学的实验探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属于验证实验,每个实验组的实验结果都是已知的B.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还是CO2属于对比实验C.对比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
1D.探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属于对比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详解】A、对比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的实验结果一般都是未知的,A错误;B、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还是CO2运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B正确;C、对比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不同的实验组相互对照,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C错误;D、探究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为自身对照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D错误。故选B。3.下面甲图表示某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乙图丙图分别表示某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着丝点数目的变化曲线B.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丙图所示的情况C.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D.睾丸中不会发生乙图所示的情况【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分析乙图: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丙图: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一条染色体中只有一个着丝点,所以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着丝点数目的变化曲线,A正确;B、卵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丙图(第一极体)所示的情况,B错误;
2C、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不能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为0,C错误;D、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乙图所示的情况,D错误。故选A。4.生物体中编码tRNA的DNA某些碱基改变后,可以产生被称为校正tRNA的分子。某种突变产生了一种携带甘氨酸但是识别精氨酸遗传密码的t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校正tRNA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B.tRNA分子上携带的氨基酸种类仅由其上的反密码子决定C.此种突变改变了mRNA的遗传密码序列D.校正tRNA分子的存在可以弥补某些突变引发的遗传缺陷【答案】D【解析】【分析】tRNA分子是由DNA转录产生的。tRNA分子中一端的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可与mRNA上密码子互补配对,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详解】A、合成校正tRNA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DNA聚合酶参与DNA的复制,A错误;B、tRNA分子上携带的氨基酸种类还有tRNA长臂端的氨基酸结合位点有关,B错误;C、此种突变改变了tRNA上的某些碱基序列,不会改变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遗传密码序列,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突变产生了一种携带甘氨酸但是识别精氨酸遗传密码的tRNA”,新合成的多肽链中,原来的精氨酸位置被甘氨酸替换,由此可推出校正tRNA分子的存在可以弥补某些突变引发的遗传缺陷,D正确。故选D。5.生活在一岛屿上的某种鸟类由于地壳运动、海陆变迁被海峡分隔为两个种群,互不往来。随着时间推移,两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的鸟类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环境对相同基因型个体的选择作用可能不同B.种群中的个体在各自的环境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两种鸟类毛色已朝着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方面突变D.两个新的鸟类物种之间的各种基因频率必定不同【答案】A【解析】
3【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生的过程。【详解】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据此可推测,不同环境对相同基因型个体的选择作用可能不同,A正确;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为共同进化,即共同进化没有发生在种群内部,B错误;C、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的作用使两种鸟类毛色与环境颜色趋于一致,从而适应了环境,C错误;D、这两个鸟类新物种的产生,实质是二者之间发生了生殖隔离,但并不意味着两个新的鸟类物种之间的各种基因频率必定不同,D错误。故选A【点睛】6.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线粒体受损伤,会影响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胰岛素的分泌需要耗能【答案】A【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要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而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除此之外,一些大分子的物质还可以提供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供能。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且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4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会失水(水分子外流),细胞液的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B正确;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通过主动运输不断积累溶质,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可以防止细胞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D、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经细胞膜胞吐到细胞外,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A7.某病人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医生为明确病人的病变部位是下丘脑、垂体还是甲状腺,对其进行抽血化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检测项目检测值正常值参考范围TRH(?)365pmol/L14-168pmol/LTSH(促甲状腺激素)0.78mU/L2-10mU/LT4(甲状腺激素)17umol/L55-160umol/L(1)表中TRH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合成并分泌该物质的部位是_______。(2)根据化验结果,可以初步判定该病人的垂体发生了病变。理由有两个:一是高浓度的TRH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TSH,二是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_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减弱,所以血液中的TSH含量理论上应该偏高,与实际检测结果不符。(3)医生实施了验证方案,通过改变激素的含量,既验证了(2)中的判断,又排除了下丘脑和甲状腺病变的可能。简要写出该验证方案及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下丘脑③.促进④.抑制⑤.给该病人注射适量的TSH,其血液中的TRH含量将下降到正常值,甲状腺激素含量将升高到正常值【解析】【分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还存在负反馈调节,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详解】(1)与甲状腺激素分泌有关的三种腺体是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TRH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合成并分泌的腺体是下丘脑。
5(2)高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抑制减弱。(3)证实(2)中的判定,即是病人的垂体发生了病变,可以对病人注射适量的垂体分泌的激素并检测另外两种激素的含量是否能够恢复正常。因此可以给病人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其血液中的TRH含量下降到正常值,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到正常值,说明是垂体发生了病变,同时排除了下丘脑和甲状腺病变的可能。【点睛】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甲状腺激素和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具体过程,并熟练掌握三种激素变化的相互影响。8.诺如病毒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RNA病毒颗粒。它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传播。回答下列问题:(1)诺如病毒突破人体时,若第一、二道防线被突破,就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该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当该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通常机体能够快速将其清除,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人体感染诺如病毒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发病以轻症为主,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自身便能逐渐恢复痊愈。但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受到诺如病毒感染情况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对个别严重腹泻患者,需要及时补充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寒冷季节呈现高发。目前没有相应疫苗和特效药物。请你为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答案】①.后天形成,针对某一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②.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③.患者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无法及时清除病毒④.避免因大量失水(和无机盐)而导致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或维持人体内环境中水和无机盐的平衡)⑤.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生熟食物分开存放;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及时对诺如病毒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等【解析】【分析】人体三道防线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第一、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详解】(1)诺如病毒突破人体时,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只针对某一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记忆细胞在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所以当该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已有的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将病毒快速清除。(2
6)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由于免疫抑制剂使免疫功能下降或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无法杀灭侵入人体的病毒,所以临床表现会加重,持续时间长;诺如病毒感染后,个别患者会发生严重腹泻,丢失大量水分等物质,此时需要及时补充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避免因大量失水(和无机盐)而导致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或维持人体内环境中水和无机盐的平衡)。(3)诺如病毒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传播,为了做好其预防工作,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生熟食物分开存放;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及时对诺如病毒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等。【点睛】体液免疫针对内环境中的病原体;细胞免疫针对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自身抗原和移植器官。9.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到A、B两种高等植物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日变化趋势,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两种植物细胞中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于__,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__。A、B两种植物在12:00时,细胞内产生[H]的场所有__。(2)图1中,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指标是__;据图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填“光照强度”或“CO2”)。(3)图2中,__时刻的有机物积累最大。(4)图2中b曲线在10:00后下降的最可能原因是__。若给A、B植物供应14CO2,则在光合作用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是__。【答案】(1)①.叶绿体基质②.③.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2)①.气孔导度②.光照强度(3)18:00(4)①.呼吸作用速率升高(或“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作用速率增加”)②.14CO2→14C3→(14CH2O)【解析】
7【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光合速率的曲线可以看出,在10:00左右时,光合速率相对量最大,但是在12:00时出现低谷,正常情况下这可能是由于气孔关闭导致的,但是此时的气孔导度最大,因此可排除二氧化碳的影响。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均在12:00时达到最高点,这两条曲线存在这一定的平行关系。图2中,a曲线表示CO2消耗量,代表真光合作用速率,b曲线表示从外界吸收的CO2,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小问1详解】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粒,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因此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于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A、B两种植物在12:00时,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细胞内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叶绿体(光反应阶段)。【小问2详解】由图1中曲线可知,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同步变化,故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指标是气孔导度;由于12:00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没有降低,因此可以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小问3详解】图2中,a曲线表示CO2消耗量,代表真光合作用速率,b曲线表示从外界吸收的CO2,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6:00-18:00,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0,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物在积累有机物,因此,18:00时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小问4详解】图2中b曲线10:00时CO2消耗量(真正光合速率)还在上升,但从外界吸收的CO2量(净光合速率)反而减少,根据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说明图2中b曲线在10:00后下降的最可能原因是呼吸作用速率升高(或“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作用速率增加”)。CO2用于暗反应,经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合成有机物。若给A、B植物提供的CO2量,则在光合作用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正确分析图中曲线上升或下降的原因。10.已知小麦茎的高和矮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控制;抗锈病与感锈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B/b控制。两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两对基因的位置均未知。育种工作者在试验田中发现甲、乙两株小麦,经自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亲本自交在子一代中的性状及其比例高秆矮秆抗锈病感锈病甲:高秆(易倒伏)抗锈病3/41/410
8乙:矮秆(抗倒伏)感锈病0101(1)可确定为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__,甲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2)判定植株乙是纯合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以子一代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来确定这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高秆②.AaBB或Aabb③.自交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④.让子一代中高秆抗锈病植株与矮秆感锈病植株杂交,选取杂交子代中的高秆植株自交,统计自交子代性状及比例。若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自交子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或不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解析】【分析】某亲本自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该亲本为纯合子;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亲本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详解】(1)由题干分析可知,甲:高秆(易倒伏)抗锈病,其自交后代中,高秆和矮秆之比为3比1,说明高秆为显性性状,且甲高秆为Aa,甲自交后代全为抗锈病,说明甲抗锈病为纯合,乙矮秆(抗倒伏)感锈病自交,其后代全部为矮秆感锈病,自交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乙为纯合子,由甲和乙的自交结果不能判断出抗锈病与感锈病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因此可确定为显性性状的是高秆,甲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2)判定植株乙是纯合体,因为自交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3)实验思路为:让子一代中高秆抗锈病植株与矮秆感锈病植株杂交,选取杂交子代中的高秆植株自交,统计自交子代的性状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自交子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或不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分析已知的实验结果准确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固定化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某小组同学尝试在实验室固定α-淀粉酶并检测其活性。回答下列问题:(1)固定化酶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______的技术。一般来说,与固定细胞相比,酶更适合采用______等方法进行固定。小组同学用石英砂将α-淀粉酶吸附后做成固定化酶柱,将一定量的蒸馏水滴入固定化酶柱并接收流出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呈紫色,原因是______。
9(2)用固定化α-淀粉酶水解淀粉时,将淀粉溶液以一定流速缓缓流过反应柱,控制流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若要检测反应柱下端的流出液中是否还含有淀粉,方法是______。(3)α-淀粉酶的活性可以用______来表示。影响固定化酶反应柱中α-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有______等。【答案】①.固定在一定空间②.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③.固定化酶柱中含有未被吸附的游离淀粉酶④.使淀粉充分水解⑤.向样液中加入碘液振荡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⑥.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减少量或还原糖的增加量⑦.温度、pH【解析】【分析】固定化酶的优点有:可多次使用、便于产物分离、提高产品质量等。固定化酵母菌细胞,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的包埋材料是海藻酸钠: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菌细胞。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详解】(1)固定化酶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的技术。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一般来说,与固定细胞相比,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等方法进行固定。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用石英砂将α-淀粉酶吸附后做成固定化酶柱,将一定量的蒸馏水滴入固定化酶柱并接收流出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呈紫色,原因是固定化酶柱中含有未被吸附的游离淀粉酶。 (2)用固定化α-淀粉酶水解淀粉时,将淀粉溶液以一定流速缓缓流过反应柱,控制流速的主要目的是使淀粉充分水解。淀粉可用碘液鉴定,颜色变为蓝色。 (3)α-淀粉酶的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减少量或还原糖的增加量来表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等。【点睛】本题考查固定化酶技术和酶的活性测定以及培养基的类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固定化酶技术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理解酶活性的测定方法,识记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2.尿素作为主要的化肥种类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前处理含尿素废水的方法有3种:化学热力学水解法、微生物水解法及脲酶水解法。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1)给农作物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给植物提供____________元素,过量施用随水土流失后易造成水体污染,这种现象叫水体富营养化。为了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添加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运用固定化酶技术处理含尿素废水时应采用____________法对脲酶进行固定化。
10(2)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最关键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3)为对分离得到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常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酚红试剂,若菌落周围出现____________,可以初步鉴定该种细菌为目标菌,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氮(N)②.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盐,维持培养过程中pH值的相对稳定③.化学结合(或物理吸附)法④.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选择培养⑤.不能合成酶的微生物无法分解尿素获取氮源,生长受到抑制⑥.红色环⑦.目标菌产生的脉酶催化尿素分解生成,使pH值上升,酚红在碱性条件下变红使菌落周围出现红色环【解析】【分析】1、分离尿素分解菌的方法: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够生长的细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2、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详解】(1)给农作物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给植物提供氮元素。为了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添加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同时还可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由于酶分子很小,容易被吸附或结合,因此运用固定化脲酶技术处理含尿素废水时应采用化学结合和(或)物理吸附法对脲酶进行固定化。(2)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关键的实验思路是: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在该培养基上不能合成脲酶微生物无法分解尿素获取氮源,生长受到抑制。(3)目标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尿素分解生成氨,使pH值上升,酚红试剂在碱性条件下由无色变红,出现红色环。因此,为对分离得到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常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酚红试剂,若菌落周围出现红色环,可以初步鉴定该种细菌为目标菌。【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固定化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及功能;识记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和鉴定原理;识记固定化技术,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