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273000
大小:1.78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3-08-12
《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浙北G2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某学者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原始而淳朴的原始氏族社会。这个氏族社会中的原始人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使用彩绘陶器;用石铲耕地。他们最有可能生活在下图中A.AB.BC.CD.D2.很多史学家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以下相关史料比对研究,与上述最符合的是A.姜寨遗址与《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B.远古炎黄传说与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C.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D.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3.宜侯夨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是研究周朝分封制的重要资料。宜侯夨簋于1954年在江苏镇江出土,共有铭文120余字,最引人注意的是这几条:“锡(通‘赐’)土,厥川三百□。锡在宜王人□又七裹。锡奠七伯,厥□□又五十夫。锡宜庶人六百又□六夫。”据此铭文可知,周朝A.天子意图加强对南方地区的开发B.加强了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控制C.分封制体现“授民授疆土”的内容D.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特点4.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陆续建成。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各国变法运动的出现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5.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体现中国古代A.朴素的唯物论B.朴素的辩证法C.华夏认同观念D.“为政以德”思想6.
1《琅琊台刻石》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维二十八年(前219),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下列关于碑刻铭文的解读正确的是①该石刻立于嬴政统一六国那年②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③借法家思想强化社会人伦秩序④歌功颂德以强化君主专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分封制B.强化君主专制C.打破世袭特权D.加强中央集权8.“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正确的是丝绸之路路线图A.丝绸之路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唯一通道B.西域都护府是管理丝绸之路重要机构C.张骞通西域发生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后D.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域和中原的联系9.从吕思勉《秦汉史》目录中,看到两汉的主要社会问题是①朋党之争与外戚干政②土地兼并与藩镇割据③皇帝无能与宦官乱政④社会动荡与边疆不安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10.假如你生活在两汉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成果有①根据《九章算术》来计算田亩面积②阅读《齐民要术》,安排农事③阅读《神农本草经》,了解药物的性能④使用《禹贡地域图》来绘制地图A.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④11.《资治通鉴》有载:“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混水)击之。……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这场战役A.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业B.激发了秦国的商鞅变法C.加剧了北方的民族矛盾D.加速了北方的统一进程12.解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结合所学,判断下列四幅地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④③②
31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的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14.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下列与此相关的有①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②开创了三省六部制③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④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突厥是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下列关于突厥史实叙述正确的是①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游牧部落②贞观初年,东突厥汗国灭亡③唐玄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④8世纪中叶后在中国北方退出了历史舞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为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在他统治期间,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下列属于唐太宗的史实有①被北方草原各族尊奉为“天可汗”②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骨力裴罗③大兴文治,改革兵制④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7.“此前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据此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是A.选官方式上体现相对公平B.扩大官吏的来源,加强统治力量C.有利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D.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18.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考试都是定期举行的,如果唐朝的科举考试因特殊情况出现延期举行的状况,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户部
419.一场疫情席卷全球,中国中医在新冠病毒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中医学历史悠久,下列选项中属于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的是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唐本草》D.《千金方》20.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到唐朝达到高峰。下列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达到高峰的原因和条件有①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水路交通比较发达③程朱理学提供了思想源泉④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下表为曹魏到北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对此表认识正确的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国家统一时期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最高B.北方地区的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比较低C.九品中正制促使士族子弟入仕比例下降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度有关22.史书对某时期的制度记载为:“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此时期是A.西汉B.唐朝C.北宋D.清朝23.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A.注重“以文治国”B.中央集权加强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深远24.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要对“北宋与辽议和”与“北宋与西夏议和”进行比较,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①都北宋送给对方钱物②都是北宋向对方称臣
5③都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④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5.《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2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史实的是A.流通领域开始出现纸币B.瓷器远销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C.制瓷技术出现重大进步D.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27.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何尊、共和行政、井田制②中朝、盐铁官营、刺史③宣政院、郭守敬、《农书》④转运司、交子、《梦溪笔谈》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28.罗兹·墨菲《东亚史》: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以下符合材料所述“变动”的有①“取士不问家世”②分散机构权力,强化皇权③人身束缚有所减轻④国家对社会控制适当放松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9.
6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不仅要了解汉族人和汉族王朝的历史,也要了解少数民族历史和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各个王朝或政权的历史。下列有关史实表述错误的是A.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B.三国时期,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C.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女真族的“猛安谋克”管理系统D.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30.明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随着内阁地位的上升,阁臣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宣德时期,经过内书堂训练,代替皇帝“批红”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也应运而生,从而形成了内阁与司礼监共理朝政的格局。这一现象表明A.君主权力日渐衰落B.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变化C.宦官掌握决策权力D.内阁完全丧失议政功能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均田制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不仅更加详备,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进一步放松……现存唐代敦煌户籍残卷也证明,从武周到玄宗时期,农民授田的数额愈来愈严重不足……土地兼并始终无法抑制,最后连皇室也参加了进来。疯狂的土地兼并夺走了广大均田农民原本十分有限的土地,有的沦为贵族、官僚、地主、僧侣及富商巨贾的庄客(佃客)雇农、雇工,有的成为无家可归、四处飘泊的流民……为了整顿赋税制度的这种混乱局面,保障中央政府获取足够的税收以应付安史之乱后的新形势,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非唯足以待凶荒之患,又民既受贷,则于田作之时不患阙食……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裒(减少)多补寡而抑民豪夺之意也。——清·徐松《宋会要辑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德宗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这一调整产生的积极影响。(2)概括指出材料二所涉及的王安石变法内容。结合所学,再列举王安石为“富国”而制定的其它改革措施一例,并简要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改革。
732.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着重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倡导实行“仁政”,省刑罚,薄税敛,争取民心,认为这样就可以无敌于天下而达于一统,反对以暴力为手段的兼并战争。……他认为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它们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人的修养就是要将这些“善端”在生活中发扬扩大,避免因受外事外物影响而陷于邪恶,最终养成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汉书》卷56《董仲舒传》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材料三由于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朱熹对儒学的三个新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万事万物的原则,即理;对事物或事物内在之理的理解,即格物;对诚信的执着和践行,即诚。同时他也明白了北宋“五子”为何要对儒家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他”在社会政治方面的核心思想主张,并分析“他”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并简要分析董仲舒对于“一统”的理解。(3)列举北宋两位兄弟理学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宋代理学关于“理”和“格物”关系的观点,并用一句话概括南宋后期起理学的地位。33.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也共同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戎子驹支对历史和现实国际政治,了如指掌,并且能赋《诗》言志。与其类似的还有吴公子季札,也是通晓《诗》《乐》,对于中原华夏文化颇为熟悉和赏识。《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详细记载。除以上所举两例外,见于《左传》《史记》等文献记载的还有晋文公之舅狐偃深明大义,精通历史,学识过人。——郭玮《春秋战国时期的夏、夷观》材料二
8孝文帝的改革,说明征服了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的鲜卑拓跋部,自己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在这个“征服”过程中,鲜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被中原汉族文化所吸收。孝文帝改革,客观上促进了拓跋部与汉族的融合,此后三四十年,北方民族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李天石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材料三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元)许衡《许文正公遗书》卷7《时务五事·立国规模》(1)概括材料一反映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简述战国之后华夏族和周边民族关系的新发展。(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后民族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以辽朝为例说明其是如何“行汉法”的?指出“国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的主要贡献。
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