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

ID:83272953

大小:52.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3-06-19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学年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科学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历来波澜起伏。在西方,人们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的争论,正是这场争论,它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天文学领域哥白尼革命的发生,最终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建立。殊不知,中国也存在着类似的旷世之争。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对宇宙形状的认识,“天圆地方”说认为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替代“天圆地方”说的宣夜说主张的是一种无限空间的宇宙图景。虽然宣夜说的描述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情形,但是从对科学发展的作用来说,该学说只是一种初级的宇宙理论,它没有与数学结合,不能用以编制历法,不能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更重要的是,它在本质上是反理性的,因为它认为天体的运动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无规律可循。正因为如此,东汉著名学者蔡邕认为“宣夜之学,绝无师法”。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盖天说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离地的距离是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行的轨道可分为七衡六间,每衡每间的距离,都可以运用勾股定理和其他数学方法推算出来。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够编制历法,可以用来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因此,它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盖天说在汉朝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当时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大而地小,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浑天说的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东汉著名学者王充就指出“旧说,天转从地下过。今掘地一丈辄有水,天何得从水中行乎?甚不然也”。王充的责难是颇有说服力的,因为按当时的人的理解,太阳是依附在天球上的,天从水中出入,就意味着太阳这个大火球也要从水中出入,这是不可思议的。面对王充的责难,浑天说者认为只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太阳是从地平线下升起,又落到地平线下面,它即使出入于水中又有何妨。晋朝葛洪根据太阳落入地平线时呈现出“横破镜”的状态,指出这种现象与盖天说的推论相反,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他提出的判据是有说服力的,从观测的角度只能承认浑天说是较为正确的。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天文学界的浑盖之争一直不曾停歇。

1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学术之争,古人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选自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有删减)材料二:2011年国际空间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同年中国空间站的雏形——“天宫一号”发射升空。经过10年的技术准备和积累,2021年的4月29日,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终于正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站时代。“天宫”空间站是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和“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组成的一个T字形结构。两段实验舱分别停靠在核心舱的左右两端,货运飞船以及载人飞船分别对接于核心舱前后两端。按照计划,2021年至2022年期间择机进行11次飞行任务,需要完成“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对接,才算完成“天宫”空间站的建设,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的任务目标。截止到2021年12月,中国已经成功完成了5次发射任务。最近一次发射的“神舟十三号”飞船送去了包括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内的3名航天员,他们将在太空驻留6个月。2022年,中国将继续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等6次任务。在空间站建成之后的2024年前后,中国还准备发射一个包含光学望远镜的光学舱,这是一个与空间站主体部分共轨飞行的空间望远镜。在太空进行观测,不仅可以避免大气抖动的干扰,还可以避免光污染等干扰。相比已经在轨运行30多年的哈勃望远镜,在成像质量和其相当的情况下,中国空间望远镜的视场达到了哈勃望远镜的300倍,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帮助天文学家研究宇宙演化全貌。值得一提的是,“天宫”空间站本身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装备了强大有力的“手臂”——大型空间机械臂,它和人类的手臂一样拥有7个自由度,机械臂技术也是中国在航天技术上已经逐渐领先世界的象征之一。中国建设太空站的最终目标是使之成为国家级空间实验室和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平台。根据规划,“天宫”近期目标是建成总重达到约60吨,在轨寿命达到10年以上,至少可以运行到2030年之后。(选自《2021世界天文学十大进展》有删减)1.下列对“天文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天文学高度发展,观测视野不断伸展到宇宙新的深处,不得不说,西方那场人们熟知的日心说与地心说的争论在这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B.中国古代的“宣夜说”只是古人对宇宙的浅显粗略模糊的认识,没有形成自己的系统理论体系,虽然它本质上是反理性的,但也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2C.在国际空间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之际,中国也开始了自己的发展空间站之路,在历经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后,终于在2021年完成了自己空间站的建设。D.中国“天宫”空间站拥有多项先进科学技术,其大型空间机械臂技术更是领先同行业,可以说这是中国航天走上世界航天舞台全方位领先世界的体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天说与数学方法相结合使它成为一个富有科学意义的理论,表现出一定的预见性和实用性,它在中国古代天文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B.中国汉代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认为“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这与早前的“天圆地方”说相比在宇宙认识上更进一步,但同时又存在缺陷。C.已经建成的中国“天宫”空间站成为国家级空间实验室和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平台,其自带的空间望远是比哈勃望远镜性能更加先进的观测利器。D.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宫”空间站的建设富有计划性,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建造过程有条不紊,设计质量可靠,安全性能高,技术理念先进。3.古人认为判断一个学说正确与否,实际校验往往比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要重要。下列语句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论衡》)B.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C.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淮南子·说林训》)D.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过沙头》)4.材料一在表述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时用了哪些方法,试简要分析5.随着中国航天一步一个脚印完成既定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曾表示“中国自古就有飞天梦,现代航天人让梦想照进现实,实现了飞天梦与中国航天的‘古今合璧’”。请依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古今合璧”的理解。【答案】1.A2.C3.C4.①对比。文中将“天圆地方说”与宣夜说进行比较,盖天说和浑天说进行比较。②引用。引用蔡邕、王充的话来阐述古人在天文学上的观点或主张。③举例。例举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四种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5.①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飞天梦想,比如有“嫦娥奔月”“羽化升仙”等,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索也从未停止脚步,逐渐形成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等相关认识学说。如今,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勇攀高峰让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站。

3②中国的航天事业,深深嵌入了传统文化的印记,承载古人的飞天梦。比如:航天器的命名巧妙借用古代神话故事或文学作品中的如“天宫”“天舟”“神舟”“问天”等,既充满中式浪漫主义色彩,又契合航天器特征,展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但也有利于科学的发展”推论错误,材料一原文表述为“它在本质上是反理性的,因为它认为天体的运动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无规律可循”,而反理性是不利于科学的发展的。选项逻辑错误。C.“终于在2021年完成了自己空间站的建设”错误。根据材料二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可知,需要完成“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才算是完成空间站的建设。而这任务,是要在2022年才进行的,2021年还只是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选项把未然说成已然。D.“全方位”无中生有,材料二中只说“机械臂技术也是中国在航天技术上已经逐渐领先世界的象征之一”。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C.“其自带的空间望远镜”错误。原文为“在空间站建成之后的2024年前后,中国还准备发射一个包含光学望远镜的光学舱,这是一个与空间站主体部分共轨飞行的空间望远镜”,空间望远镜是光学舱的一部分,光学舱将于2024年前后发射,其与天宫空间站的主体部分是共轨飞行,不可能出现在目前已经建成的中国“天宫”空间站里。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对一件事情最好的证明就是看其是否有效,对一个理论最好的检验就是看其是否有证据。B.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象去判断事情的有无,可以吗?D.暗潮已经来到却没人看到,只有有水上生活经验的篙师懂得识别水痕。A、B、D项都强调实践与真知的关系。C.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眼角。指人能看见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实践与真知无关。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相关内容表现手法的能力。

4对比。“‘天圆地方’说认为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替代‘天圆地方’说的宣夜说主张的是一种无限空间的宇宙图景”“盖天说在汉朝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当时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浑天说的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晋朝葛洪根据太阳落入地平线时呈现出‘横破镜’的状态,指出这种现象与盖天说的推论相反,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文中将“天圆地方说”与宣夜说进行比较,盖天说和浑天说进行比较。引用。“东汉著名学者蔡邕认为‘宣夜之学,绝无师法’”,“东汉著名学者王充就指出‘旧说,天转从地下过。今掘地一丈辄有水,天何得从水中行乎?甚不然也’”引用蔡邕、王充的话来阐述古人在天文学上的观点或主张。举例。“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对宇宙形状的认识,‘天圆地方’说认为……”“替代‘天圆地方’说的宣夜说主张的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盖天说在汉朝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文中例举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四种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古今合璧”首先指当代中国人实现了古人飞天的梦想。“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对宇宙形状的认识,‘天圆地方’说认为……”“替代‘天圆地方’说的宣夜说主张的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盖天说在汉朝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文中提到四种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经过10年的技术准备和积累,2021年的4月29日,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终于正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站时代”。综合以上信息再结合古代神话传说可概括出,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飞天梦想,比如有“嫦娥奔月”“羽化升仙”等,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索也从未停止脚步,逐渐形成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等相关认识学说。如今,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勇攀高峰让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站。“古今合璧”还指当今中国的航天事业,深深嵌入了传统文化的印记,承载古人的飞天梦。比如:“天宫”“天舟”“神舟”“问天”是古代神话故事或文学作品中的称谓,如今用来命名航天器,这种巧妙借用既充满中式浪漫主义色彩,又契合航天器特征——探索宇宙、要在宇宙中安家,展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沈从文

5北京城什刹海杂戏场南头,煤灰土里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有一圈没事可做的闲人,皆为一件小小的热闹粘合在那里。卖飞机模型玩具的人一走,闲人粘合性一失,即刻也散了。场坪中便只剩下些空莲蓬。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一黑一白的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一面收着地面的莲蓬,用手捏着,试探其中虚实,一面轻轻的咳着,调理他那副枯嗓子。他把那双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耽一会儿,就给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嗨,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他又轻轻的说)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来了一个人,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样子。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把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地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个人殴打的样子。他变换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自己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大学生忧郁地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就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再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闲人为了看傀儡殴斗,聚集在四周的越来越多。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老头子慢慢地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撤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众人又哄然大笑。

6正当他第二次钻进傀儡衣服底里时,一个麻脸庞收小摊捐的巡警,从人背后挤进来。弯着腰的老头子,却从巡警足部一双黑色厚皮靴上认识了观众之一的身份和地位,故玩了一会,只装作赵四力不能支,即刻又成一堆坍在地下了。他赶忙把头伸出,对着巡警作一种谄媚的微笑。向傀儡说:“瞧,大爷真来了!”他记起浮摊捐来了,他手边还无一个大子。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向作揖打拱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耽一会儿,不必走开。”观众中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曾挪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便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收捐的巡警已把那黄纸条画上了记号,预备交给老头子,他见着时,赶忙数了手中铜子四大枚,送给巡警。这巡警就口上轻轻说着“王九王九”,含着笑走了。场边看的人,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这点粘合性就失去了,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柳树阴下卖莲子的小摊有人中了暑,倒在摊边晕去了,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去,也跟着跑去。少数人也似乎方察觉了头上的烈日,继续渐渐散去了。场中剩了七个人。老头子看着,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业已玩过的那一套。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老头子依然玩着,等待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他于是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城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选自《沈从文文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从文对人性的刻画,对美的理解,建立在对社会和生活深刻的理解上,同《边城》中的祖父一样,韧性和柔性在小说《生》中的老人身上表现得也很突出。B.

7从明处看老人是靠演傀儡戏谋生,从暗处讲老人通过对十年前那场殴斗的模仿完成了一种复仇,而复仇的对象赵四已经死了,小说借此表达生命的无意义和虚无感。C.沈从文的《边城》表现的是人性美,赞颂了未受现代物质文明污染的优美的人生方式。而小说《生》则侧重表现底层民众生存的不易,刻画了普通生命的不同生命形态。D.小说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浓郁的北京民俗的味道,表现了人们的喜好与乐趣,但它并不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民间生活图景,而是蕴涵着生存的压力和苦痛。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语言通俗朴实,叙述笔法内敛淡然,使人觉得一切戏剧性的变化也只不过是人生中极其自然的一部分。然而平静的文字下却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B.小说的结构很讲究,叙述者从容不迫地在结尾处抖出一个意外的真相,巧妙回应了文中老头子和傀儡“王九”的亲昵对话,顿然使人觉得一切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C.小说注重人物表情的状写,又让这些表情和人物都难以捉摸,留给读者更深的思考。比如“忧郁地笑了”的大学生、“皱着眉”走开的青年军官、“含着笑走了”的巡警。D.小说中写到“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这一处闲笔是为了完成艺术化的斗殴与现实的斗殴的融合,借此刻画出围观闲人兴趣的广泛性和不稳定性。8.小说以“生”作为标题,言简而意丰,参照下面的例子,请对它的意蕴进行探究,再补充两点。(1)表达生存的艰辛。傀儡戏对于老人来说,首先是生存的手段。他卖力的表演,累得满头大汗,收入不多,还要讨好警察,着重体现了底层百姓生存的艰难。(2)(3)9.同样是遭遇失子的不幸,但小说《生》里的老人并不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到处向别人哭诉不幸,而是隐藏了真相。请对沈从文这样设计的用意试做分析。【答案】6.B7.D8.①展示生命的坚韧。老人遭遇这么大的不幸,但依然经常面带微笑,以傀儡戏这种滑稽的表演来逗笑旁观者,表现出生命的坚韧性。②感叹生命的无常。老人在现实中失去了儿子,只能从幻想中找回,以求慰藉,老人以这样的方式让死去的儿子依然“活”在自己身边,凸显出命运无常而悲痛又无法消解的无奈。③表现生活的百态。小说中描写的人物除了老人之外,还有各种闲人、看客、巡警等,虽笔墨分配不一,但围绕老人表演傀儡戏这个场景,刻画出民生的各种生活形态。9.①隐藏真相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老人没有到处诉说痛苦而是用欢快有趣的表演遮盖着他内心的伤痛,表现了父爱的执着深沉。也体现了老人作为傀儡艺人在艰难生活中求生的坚毅。

8②隐藏真相有助于增强情节的起伏性。老人行为的原因到结尾才得以揭晓,而不是过早地倾诉出来,能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及小说的可读性。③隐藏真相有助于表达和深化主题。人们只见到老人的可笑可怜,却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表达生的寂寞与孤独。祥林嫂不断地哭诉自己的不幸但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同情反倒被众人嫌弃,这种设计能起到批判社会的作用,而此小说的主旨并非批判社会的不公或是人心的冷漠。【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小说思想内容能力。B.“小说借此表达生命的无意义和虚无感”错误,小说借此是要表达老人对死去儿子的思念、丧子之痛以及痛苦无处排解的孤独和寂寞。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D.“这一处闲笔是为了完成艺术化的斗殴与现实的斗殴的融合”错误,并不是为了“融合”,而是为了制造艺术化斗殴(艺术表演)与现实斗殴(真实的生活)之间的冲突。借此刻画出围观者无聊、好凑热闹的状态以及街头艺术者讨生计的不易。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标题展示了生命的坚韧。小说表现了以老认为代表的底层民众生存的不易,刻画了普通生命的不同生命形态。“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老人遭遇儿子去世这么大的不幸,但依然经常面带微笑,以傀儡戏这种滑稽的表演来逗笑旁观者,表现出生命的坚韧和柔性。标题感叹生命的无常。老人在现实中失去了儿子,只能从幻想中找回,来求得心理上的慰藉,“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老人以这样的方式让死去的儿子依然“活”在自己身边,告诉我们命运无常,但是悲痛又无法消解的无奈之情。标题表现生活百态。小说中描写的人物除了老人之外,还有各种闲人、看客、巡警等,小说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浓郁的北京民俗的味道,表现了各色人等的喜好与乐趣,如“忧郁地笑了”的大学生、“皱着眉”走开的青年军官、“含着笑走了”的巡警,虽然笔墨分配不一,但围绕老人表演傀儡戏这个场景,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民生百态。【9题详解】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构思及创作意图的能力。首先,隐藏真相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耽一会儿,就给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嗨,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他又轻轻地说)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大学生忧郁地笑了……第二个人跑来了。再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聚集在四周的越来越多”“众人嘻嘻的笑着……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老人用十年时间在街边表演傀儡打架,宣泄他的爱与恨,老人没有到处诉说痛苦而是用欢快有趣的表演遮盖着他内心的伤痛,表现了父爱的执着深沉。也体现了老人作为傀儡艺人,忍受着丧子之痛,依然在艰难生活中求生的坚毅。其次,隐藏真相有助于增强情节的起伏性。“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老人行为的原因到结尾才得以揭晓,而不是过早地倾诉出来,能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及小说的可读性。最后,隐藏真相有助于表达和深化主题。“老头子看着,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他于是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城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人们只见到老人的可笑可怜,却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而复仇的对象赵四其实也早已死去,老人的复仇成了滑稽的表演,令人同情,引人深思,表达“生”的寂寞与孤独。祥林嫂不断地哭诉自己的不幸但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同情反倒被众人嫌弃,这种设计能起到批判社会的作用,而此小说的主旨并非批判社会的不公或是人心的冷漠。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种树郭橐驼传唐·柳宗元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

10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节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乙)伐树记宋·欧阳修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①。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改)[注]①典出《庄子人间世》: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B.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C.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D.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缕,双股搓合的线,可泛指线状物,古有“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之说。B.飧饔,古时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飧餮分别指早餐和晚餐,后引申为吃饭。

11C.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分为游记、碑记、杂记、记事等,乙文属于杂记。D.堂,古代住宅的一部分,是祭祀、接待宾客的地方,后面是室,室的两旁是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围绕“养树之术”和“养人之术”的类比展开,表现出作者对民生的关注;乙文针对树的“伐”与“生”,借客人对庄周之言的论述,显示出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B.两文均有存疑答疑的过程:甲文因郭橐驼种树无不活和他植者莫能如而让人生疑,后郭橐驼答疑;乙文作者对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似而生疑,后客人答疑。C.甲文对比特色鲜明,有郭橐驼和他植者种树效果的对比、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等;乙文叙事脉络清晰,论述层层深入,反问句式坚强有力,结尾句耐人寻味。D.两文均有寓言性质:甲文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乙文通过具体的小事推而广之,强调事物的生存与消亡应以对社会有益无害为准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2)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14.两文认为种树和树是否被砍伐的关键分别是什么?并做简要分析。【答案】10.D11.B12.B13.(1)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做官的人喜好多发政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的样子,而到头来因此害了他们。(2)有一天,有位客人来拜访我,仆人拖着柴薪从堂下经过,我于是指着柴薪把心中的疑感告诉客人。14.①种树的关键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②树是否被砍伐的关键是“视其处之”,即看它所处的环境、时势。【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官署东边的园子,杂草丛生,很久没有整治了。我到任以后,才开辟它,给贫瘠干涸的土地施肥灌水,开辟成了菜园共十几畦,又种植了花木、果树、梧桐、竹子约百来株。春天阳气上升,温暖浮现,草木的萌芽就要显露出去。“久茀不治”说的是园子的情况,“修至”是一个主谓句,“修至”前要断开,排除AC;“十数畦”说的是“蔬圃”的数量,“蔬圃十数畦”共同作“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

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飧饔分别指早餐和晚餐”错误,飧饔分别指晚餐和早餐。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乙文作者对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似而生疑”错误,应该是作者对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反而生疑。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长”,统治、治理;“若”,好像;“怜”,怜爱;“卒”,最终。(2)“过”,拜访;“薪”,柴火;“语”,告诉;“语客以所疑”,介词结构后置,把心中的疑感告诉客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甲文“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可知,种树的关键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能顺应自然生长规律,是它按照本性生长。栽种时,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捣土要结实;栽种好后管理时,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更不应养护太过而伤树,要保全树木的天性。结合乙文“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可知,树是否被砍伐的关键是“视其处之”,即看它所处的环境、时势。杏树能开花结果,凭着有益于生的条件不被砍伐;桂树、漆树能被人利用因而被割伤或砍伐;樗树臃肿不成材,又因根壮叶大妨害了其他作物被砍伐。参考译文:(甲)种树郭橐驼传种树郭橐驼传观察橐驼种的树,即便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13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多就是过少。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用指甲划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节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乙)伐树记伐树记官署东边的园子,杂草丛生,很久没有整治了。我到任以后,才开辟它,给贫瘠干涸的土地施肥灌水,开辟成了菜园共十几畦,又种植了花木、果树、梧桐、竹子约百来株。春天阳气上升,温暖浮现,草木的萌芽就要显露出去。管理菜园的人报告说:“园里有臭椿树在那里,它根茎粗壮,枝叶繁茂。根茎粗壮就阻塞了地下的水分通道,消耗阳气,于是那些新植的花木得不到养分滋养;枝叶繁茂就使得地上的阴影面积更大,让新植的花木不能充分享受雨露阳光,伸展繁茂。而且它材质弯曲臃肿,疏松轻飘,不坚实,它不值得养,应该砍掉。”于是把臭椿树全部劈成柴薪。第二天,管理菜园的人又说:“菜园南边有杏树在那里,它的根和枝叶所占据与遮盖的面积方圆约六七尺,树下的土地十分肥沃,因为有杏树的缘故,独不能种菜,也应该砍掉作柴薪。“我回答说:“唉,现在杏树正逢春发枝,将要开花,可以等待它结果,你难道不能少种几畦蔬菜,把那块地方作为杏树的用地吗?”因而杏树没有被砍掉。随后我有所醒悟,并感叹道:“唉!庄子曾经说:臭椿树与栎树因为不成材而保全下来,尽了它们的自然年限;桂树、漆树因为有用而到遭到伤害夭折。现今臭椿树确实不成材,却一下子被全部砍掉,杏树的木质坚硬细密,光泽美观,可以用,反而被保存下来。难道说有才与无才的事物,是由于各自碰上的时势不同而确定吗?”

14有一天,有位客人拜访我,仆人拖着柴薪从堂下经过,我于是指着柴薪把心中的疑感告诉客人。客人说:“这有什么奇怪呢?自身无用又处在无用的地方,这才是庄子所崇尚和看重的,如果自身无用又侵害有用之才,又怎么能够幸免呢?那杏树能开花结果,凭着这有益于生的条件来保护住自己的命根,真是幸运呢!至于桂树、漆树不能逃脱斤斧砍伐的原因,是因为得利处正在于它的死,所以它们势必不能生存。它同杏树实在不同。现在臭椿树臃肿不成材,又因根壮叶大妨害了其他作物,它被砍伐的确很合适。这与有才能的反而死掉、没才能的反而生存的说法又有不同啊。总之,事物的幸与不幸,看它所处的环境、时势罢了。”(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①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②。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周南·桃夭》(二)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③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④之。之子于归,百两将⑤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诗经·召南·鹊巢》[注]①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②榛榛(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③两:通“辆”。④方:并,比,此指占据。⑤将:送。15.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桃夭》巧用怒放的桃花比喻娇媚的新娘,写出了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既写景又写情景交融,烘托了欢乐热烈的气氛。B.《桃夭》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赞美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C.《鹊巢》这首诗以华丽的语言写成婚的过程,虽没有如《桃夭》里以桃花来衬托新娘的容貌,却也能从热闹的婚典场面中想象到新娘的美丽。D.两首诗中“之子于归”一句都点出新娘这一主角,而另一位主角新郎则隐在诗中场景的幕后,他是否来迎亲,就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1516.《诗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作品多具有音乐性的特点,请对《鹊巢》的音乐美试作赏析。【答案】15.C16.①诗歌每章四句,每两句构成一个拍子。节奏感强烈而整齐,富有音乐美。②采用重章叠唱、回环复沓的方式。每章字数、句数完全相等,除有几个字“居”“方”“盈”,“御”“将”“成”变化外,其余语句都重复,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增强了音乐的美感享受。③隔句押韵,第一章“居”“御”相押,第二章“方”“将”相押,第三章“盈”“成”相押,读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律美。④每章以“之”附于押韵字之后,有增添韵律感的作用。【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华丽的语言”错。《鹊巢》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写成婚的过程。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1)首先,《鹊巢》的音乐美体现在句式和节奏上。每有章四句,如“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且每两句一拍,节奏感强烈而整齐,富有音乐美。(2)其次,《鹊巢》的音乐美表现在艺术手法上。每章都是四句,每句四字,每章十六字,这样,字数和句数完全相等,只有几个字“居”“方”“盈”,“御”“将”“成”变化外,其余语句都重复,全诗采用重章叠唱、回环复沓的方式,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增强了音乐的美感享受。(3)再次,《鹊巢》的音乐美表现在押韵上。诗中隔句押韵,如“维鸠居之”中的“居”和“百两御之”中的“御”相押,“维鸠方之”中的“方”和“百两将之”中的“将”相押,“维鸠盈之”中的“盈”和“百两成之”中的“成”读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律美。(4)《鹊巢》的音乐美表现在词语运用上。从“居之”“御之”,“方之”“将之”,“盈之”“成之”分析,每章都把“之”附于押韵字之后,有增添韵律感的作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屈原《离骚》中的诗句“______,______”以方圆不合、异道难同为喻,表明自己不与朝中奸臣同流合污的意志。(2)李白《蜀道难》中以惊人的想象写入蜀之人行走在蜀道可以用手触摸星宿,只能不停用手抚摸胸口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

16)李密《陈情表》中以只有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来极写自己孤单无依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4)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焚烧百家之书来愚化百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5)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以孤城落日,衰草连天的阴惨景色烘托出士兵重围难解的凄凉心境。【答案】①.何方圜之能周兮②.夫孰异道而相安③.扪参历井仰胁息④.以手抚膺坐长叹⑤.茕茕孑立⑥.形影相吊⑦.焚百家之言⑧.以愚黔首⑨.大漠穷秋塞草腓⑩.孤城落日斗兵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圜”“孰”“扪”“仰”“胁息”“抚”“坐”“茕”“吊”“孑”“黔”“腓”“稀”。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倒计时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正式拉开大幕。整个过程______,充满了“中国式浪漫”。文化,是“中国式浪漫”最深厚的底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中国名片______。会徽“冬梦”“飞跃”、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等,让“中国风”与“奥运情”______。开放,是“中国式浪漫”最昂扬的旋律。在百年奥运历史上,这也是第一次让全部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名字都出现在了主火炬上面。“中国式浪漫”不只有从“我”到“我们”的飞跃,更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让开放的中国向世界展现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博大胸怀。担当,是“中国式浪漫”最有力的解读。“中国式浪漫”的背后,是______的中国担当。在严峻的疫情背景下,中国以冬奥会的如期举办、精彩举办,点燃了全世界人民向往和平、友谊、团结的希望之火。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气呵成络绎不绝交融金口玉言B.一挥而就络绎不绝交集金口玉言C.一气呵成纷至沓来交融一言九鼎D.一挥而就纷至沓来交集一言九鼎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式浪漫”不只有从“我”到“我们”的飞跃,更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淌,让开放的中国向世界展现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博大胸怀。B.

17“中国式浪漫”不只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淌,更有从“我”到“我们”的飞跃,让开放的中国向世界展现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博大胸怀。C.不只“中国式浪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淌,更有从“我”到“我们”的飞跃,让开放的中国向世界展现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博大胸怀。D.不只“中国式浪漫”有从“我”到“我们”的飞跃,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淌,更让开放的中国向世界展现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博大胸怀。20.“小青荷”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志愿者的代名词,这一命名同样充满了“中国式浪漫”。请从诗词化用及谐音的角度来分析“小青荷”这一命名丰富的文化意蕴。【答案】18.C19.B20.①取自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取自“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花,寓指典雅、美好、明丽:“小荷”代表青年人含苞待放的形象。②“青荷”,音同“亲和”,指志愿者具有亲和力,志愿者的微笑是最好的名片。③“荷”音同“和谐”的“和”,还指志愿者为社会和谐、城市文明贡献力量。【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一气呵成”形容文艺作品结构紧凑,气势连贯;“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很快就完成了。根据语境,这里说的是开幕式表演的过程紧凑,应用“一气呵成”。“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用于来指人或事物;“络绎不绝”,前后相连、连续不断的样子,通常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语境中并非人、车、马一类的对象,用“纷至沓来”更恰当。“交融”指融合在一起。“交集”指(不同的感情、事物等)同时出现;交叉;汇集。语境侧重于“中国风”与“奥运情”的融合,故选“交融”。“一言九鼎”强调的是说出的话分量很重,也形容-一个人非常稳妥,值得信赖;“金口玉言”强调的是说出口的话就不能随意更改,有讽刺意味。语境强调中国有诺必践,用“一言九鼎”。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处语病:一是“不只……更……”不合逻辑,此处的前后关系为递进关系,根据后文“让开放的中国向世界展现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博大胸怀”,可以推断语序应该是先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淌”,再说“从‘我’到‘我们’的飞跃”;

18二是“有从“我”到“我们”的飞跃,更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结构混乱,这两句递进的句子句式应该一致,改为:不只有从“我”到“我们”的飞跃,更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淌。另C项前后分句的主语都是“中国式浪漫”,因此主语应该放在关联词“不只”之前。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特定词语丰富的文化意蕴的能力。首先找出含有“小青荷”意思的古诗词,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等;再分析荷花意象的内涵:花具有天然之美,高洁、圣洁,寓指典雅、美好、明丽;“小青荷”代表青年人充满朝气、含苞待放的形象。整合以上信息得出化用诗词及相关文化意蕴。从谐音上看,“青”谐青年,“青荷”又和“亲和”谐音,指志愿者具有亲和力,志愿者的微笑是最好的名片;“荷”音同“和谐”的“和”,指志愿者为社会和谐、城市文明贡献力量,暗含杭州亚运会会因为志愿者们的参与而更和谐美好。(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都知道,苦战120分钟的女足姑娘,要消耗多大体能;我们都知道,带伤上阵的王霜(1);我们都知道,45分钟内的落后两球,要逆转多么困难……但是,我们更加相信,我们可以永远相信中国女足!史诗逆转、梦幻绝杀。重回亚洲巅峰,中国女足的姑娘们,你们值得一切赞美!中国女足向来敢打硬仗。当年叱咤风云的“铿锵玫瑰”,并不会因为(2)。中国女足一次又一次证明,成绩或有起伏,表现或有好坏,只要队魂在,到了要拼刺刀的时候,中国女足从来就不会怂。这就是精神传承的伟大之处,正如某副对联写的:挽狂澜于既倒,(3)。永远不向困难低头。这是中国女足该有的样子,是中国体育该有的样子,也正是中国的样子。21.在上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铿锵玫瑰”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B.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C.手脚瘦得像芦棒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D.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19【答案】21.(1)要忍受多少疼痛(2)成绩的一时低落而丢了队魂(3)濒绝境而重生22.C【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1)此处对应上面“要消耗多大体能”,结合“带伤上阵”,应填“要忍受多少疼痛”;(2)后面有“只要队魂在”“绩或有起伏,表现或有好坏”,可知此处和队魂及成绩的起伏有关有关;结合“并不会因为”可填“成绩的一时低落而丢了队魂”;(3)此处是填“挽狂澜于既倒”的下联,结合文段内容,女足愈挫愈奋,最终重回亚洲巅峰,可填“濒绝境而重生”。【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铿锵玫瑰”与C项都是特殊称谓。A.表示反语;B.表示引用;D.表示强调。故选C。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COS圈、电竞圈、潮玩圈、宠物圈、古风圈……我们似乎进入了“圈”时代。一些有着相似兴趣或文化品位的青年群体因“趣”成圈,他们既在圈层内部“抱团”成圈,获得存在感、认同感归属感,又在圈层之间画“圈”为牢,产生了排他化、封闭化、审美固化等问题。立足于新时代,你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20材料先列出现象——我们进入“圈”时代,接着指出成圈原因“有着相似兴趣或文化品位”“因趣成圈”,之后指出“圈”现象的利弊,从利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借助于圈子寻找归属感,共同努力,能彰显社会的和谐,从弊的角度来看,“圈子”容易束缚我们的手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决策,囿于“圈子”,会少了开拓创新,会对“圈子”之外的人与事拒绝包容。所以写作本文,考生要辩证看待“圈子”现象,承认其一定程度上的正面意义,肯定“圈现象”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诉求,但不能忽略“圈现象”存在着“封闭”“狭隘”“排他”等消极的一面,要辩证地谈“圈”的利弊以及该时代背景下的青年群体处世的正确态度和行为策略,明确当代青年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行文构思上,可以由现实生活中众多“圈”现象开篇,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围绕“圈”的利弊从不同角度进行理性、全面、思辨的分析,如时代层面、技术层面、文化层面、青年群体特征层面等,以及它在当下的演变现状与未来的发展倾向等;同时要明确作为时代的青少年,考生能为“圈”时代现状以及未来提出理性的建议和策略,思考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时代关系,体现出青年的时代担当感和责任感;最后发出呼吁。立意:1.破圈深耕,方能学有所成。2.打破局限,跳出圈层看世界。3.成长突围,“破圈”先行。4.抱团发展,实现共赢。5.“抱团”成圈,共博天下。

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