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_郑海燕

“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_郑海燕

ID:83250604

大小:1.65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3-08-08

上传者:139****0482
“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_郑海燕_第1页
“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_郑海燕_第2页
“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_郑海燕_第3页
“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_郑海燕_第4页
“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_郑海燕_第5页
“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_郑海燕_第6页
“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_郑海燕_第7页
“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_郑海燕_第8页
“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_郑海燕_第9页
“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_郑海燕_第10页
资源描述:

《“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_郑海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DOI:10.16091/j.cnki.cn32-1308/c.2023.01.017“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郑海燕内容提要1997年5月,以托尼·布莱尔为首的工党以“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执政英国,进行了“第三条道路”思想的政治实践。新工党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赋予教育优先发展权,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诸如倡导终身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革教育机构、运用新技术、改善教育质量与下放教育权力等。“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改革,呈现出市场化、务实性、机会均等、强调责任等鲜明特点,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既消除了相对贫穷,促进了经济发展;也提高了就业水平,维持了社会稳定;还吸引了中间阶层,扩大了执政基础。关键词“第三条道路”思想布莱尔教育改革英国新工党“第三条道路”是战后欧洲形成的一种介于政治选择,重新定位自己的政策取向,以“第三条传统的左翼与右翼之间的社会思潮和策略主张。道路”作为执政理念。①以托尼·布莱尔为首的英国新工党政府,将“第在英国,“第三条道路”思想的发展与两位重三条道路”作为执政的理论基础,并在这种思想要人物密切相关。一是安东尼·吉登斯。作为该指引下,结合其核心价值观,制定了以优先发展权思想的主要倡导者与阐释者,吉登斯在英国引发为特征的教育政策,施行一系列教育改革,取得了了关于“社会民主主义革新”与“超越社会民主主较好成效,提升了教育质量,推动了英国经济与社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论争。他从理论上系统阐释会的协调发展。了“第三条道路”思想的具体内容,认为它是“一种思维框架或政策制定框架”,是为了“适应过去“第三条道路”思想:改革理念二三十年来这个天翻地覆的世界”,其意义在于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面对东欧剧变、“试图超越老派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带来的变化与挑战,欧美左翼义”。②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对英国政坛政党中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政治意识形态,即试图乃至欧美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成功协超越传统的左右翼分界来寻求一条新发展之路的助英国工党在大选中获胜。二是托尼·布莱尔。“第三条道路”思想。在外部环境发生一系列实二战后,英国工党经历了四次败选,引发对其传统质性变化的情况下,英国工党顺应时潮,做出一种理论模式的反思。具有左翼社会民主主义思想意∗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英国工党史”(项目号:20&ZD24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英国考文垂创伤记忆与和平构建的互动研究”(项目号:19BSS026)的阶段性成果。128

12023.1识形态的工党,从尼尔·金诺克到约翰·史密斯,任和社区等,⑥构成了新工党政府政治实践的理开始寻求新的发展之路。“第三条道路”理论作论基础,并主要通过以下政策目标来实现:“终身为政党政治和社会现实的直接产物,是工党领袖学习、权利和责任的平衡、通过工作来提高独立性布莱尔基于党的建设需要而力倡并加以实践的。和为真正的需求作准备”,⑦教育也因此获得优先布莱尔强烈意识到新的历史发展潮流下对党的意发展权。识形态进行调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而这种意识教育优先发展权:改革原则形态的转变在他领导新工党登上执政舞台后,表现得更为激进。新工党对其指导思想进行重大调以托尼·布莱尔为首的新工党政府上台后,整的显著标志,是在党章中放弃了曾作为社会民将教育提升至新的高度,认为教育对政治经济发主主义工党鲜明标志的公有制条款,③并开始寻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因而对教育改革的态度求“第三条道路”作为党的新的意识形态。非常坚定:“教育改革能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公1992年,41岁的托尼·布莱尔成为工党历史平”,“除非改进我们的教育制度,否则经济和社上最年轻的领袖。1995年起,他极力超越传统的会的衰退将不可扭转”。⑧这样,以“第三条道路”政治分界,吸取左右两派政治的可取之处,试图构思想为基础,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综建一套新的政治理论,从而带领工党走上一条合作用下,这一时期教育在英国被赋予了优先发“中间偏左”的道路,即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展权。1997年5月,布莱尔以“新工党,新英国”为竞选其一,政治因素。“第三条道路”思想是英国口号,在“第三条道路”思想的指导下,以绝对优政党政治发展的产物。工党是议会党,目标是赢势击败保守党领袖约翰·梅杰,成为当时英国历得大选、上台执政。20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的史上最年轻的首相。这样,他领导的工党度过了发展对传统产业结构造成冲击,国家间的竞争日18年在野时光后重返政坛,开始了“第三条道路”益集中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领域。随着的政治实践。新工党以绝对优势在大选中获胜,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也相应转变:社会生活试图在保持原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重塑党的各领域中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工人人数增多,他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并在20世纪末掀起一股思们具有良好的教育水平、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潮,以期树立起工党在国内外的新形象。就业结构的转变,又引发社会结构的变化:第一、布莱尔受吉登斯的影响,1994年开始对工党二产业的比重不断缩小,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的理论基础进行转型。他认为,“第三条道路”是高,一个以知识分子、高新技术人才为主的,包括“现代社会民主重新得到恢复并取得成功的道企业主、管理人员、医生、律师、教授、工程师等在路,它决不仅仅是左派和右派之间的一条妥协之内的中间阶层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增。面对社路。它寻找采纳的是中间和中左道路的基本价值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技术挑战,他们希望获得终身观,并使其适用于全世界根本的社会和经济变革,教育,主张教育机会均等。虽然传统的工人阶级而且不受过时的意识形态的束缚”,是“对社会民一直是工党历史上选举的主要依靠力量,但随着主主义的一个重新评价,深入左翼的价值观深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变,工人阶级以形成新的根本的发展之路”,其中“中间和中左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小。这是不争的事实。著道路的基本价值观念”指“社区、公平、责任和机名左派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曾指出,“体会等传统价值观念”,“过时的意识形态”指“专注力劳动者人数的下降以及失去包括工人阶级在内于国家控制、高税收与维护生产者利益的左的思的大多数选民的支持,是1979年后工党几次惨败想观念,和主张狭隘的个人主义与自由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因”。⑨在这种急剧变化下的社会现实面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新的右翼的自由放任主义的理前,“第三条道路”思想敏锐察觉到当代资本主义论”。④总之,这种“第三条道路”思想与“第一条社会阶级结构中中间阶层力量日益扩大的现实,道路的工党老的左翼和第二条道路的新的右意识到要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就必须重新确定党翼”⑤区分开来,其核心价值观,如公平、机会、责的依靠力量,需获得占人口多数的中间阶层选民129

2“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的支持。于是,面对党的生存与发展危机,新工党求,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经济发展,从而维护整必须对过去的执政思想和政策措施进行深刻反个社会稳定。思,亟需放弃一些过时的价值观念,重新确立纲转变理念与增加投入:改革举措领,探索新的出路。其二,经济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为了实践“第三条道路”的基本理念,新工党速,新工党已经意识到,要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政府自1997年5月执政后,多次就教育问题发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不仅要取消贸易壁垒、遵循宣言和讲话,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白皮书国际规则,更要加大对人才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和绿皮书,施行了诸多教育政策,改革了教育体民众潜能,因为知识经济的繁荣取决于提高生产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力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而“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第一,倡导终身教育。1970年,法国学者保的关键在于获得知识和信息,否则,任何人、任何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最早提出企业或整个民族都无法繁荣兴旺”。⑩1998年12“终身教育”概念:“终身教育是与有限的学校教月,新工党政府在《我们竞争的未来:建设知识经育相对的,它贯穿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济》白皮书中分析了英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程,影响着学习者生活的所有方面,是一个全面势,认为要通过建设知识经济来增强英国经济的的、连续的过程,终身教育将利用一切教育资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劳动力的教育程度和源。”I6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终身教育更具灵技术水平。亚当·斯密曾指出,“人的才能与其活性,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定,强调学习的终身他任何种类的资本,同样是重要的生产手段”。I1性,利用一切学习资源来丰富学习手段与途径。在这一点上,新工党汲取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学会生认为“在这个变化着的世界中,政府在经济上的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的报告,建议将作用是来代表国家利益、创造在基础设施和人力“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技术上的竞争力,以此吸引将为工人带来工资、为干年内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I71979年,工投资者产生利润的资本”,“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党在竞选宣言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构想。新工党化国家所面临的挑战要求为新技术的运用而进行执政后,将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政策的中心,认为终教育、培训和再培训”,“教育是现有的最佳经济政身教育可为需获得进一步教育与培训之人提供机策”,I2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人会,而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是“第三条道路”思想力资本发展的主要动力只能是教育”。I3的核心价值观。1998年,新工党政府发表《学习其三,社会因素。新工党政府上台执政时,不的时代》绿皮书,详述对终身教育的具体构想、实仅迎来许多机遇与挑战,也面临不少社会不稳定施步骤,推动了其实现步伐。2002年11月,英国因素。民众渴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希望政府能推出《为了每个人的成功》的新法案,旨在提高现采取有效措施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新工党意识有的技能标准,建立更加有效、负责的学习方式,到,“现代民主政治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在革命性为每个公民在人生各阶段提供多种教育和培训的的变革中提供安全”,而“一条中左的现代道路将方式与途径,将终身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与民族文最能在外界变化中给人以安全”。I4因此,它试图化中。将社会变革与社会重建相结合,在“第三条道路”除了传统的在校学习外,新工党政府还利用思想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既各种资源服务于英国民众教育,如广播媒体、互联提供一定的社会福利以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网、公共图书馆和公司内的自学中心等,倡导终身又寻求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增强英国的国际竞争学习社会,并创建了两种主要学习方式。一是产力。有了安全和稳定,“繁荣”就意味着蓬勃发业大学。这是一个通过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向社展,指“个体采取行动,从自身的天赋、职业道德会成员提供学习的服务机构,特点是更方便与灵和环境中获益”。I5新工党认为,教育能充分发挥活,地点按需设定,可“让数百万的人在家和工作民众潜能,提供个人发展机遇,帮助实现人生追场所接受直接的终身教育”。I8产业大学对传统学130

32023.1习方式进行了有效补充,使教育模式发生转变,给系”,24因此,试图“引导英国教育体制的改良运予每个人学习机会,为终身教育创造了条件。动,使综合教育体系现代化,实现所有人接受高水2000年秋,产业大学正式开始运作。I9通过这种准教育的目标”。2520世纪90年代,随着知识经新的教育方式,工党期待增强民众技能,提高全民济的发展,政府意识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日益素质,从而增强英国的国际竞争力。二是个人学攸关,教育应与学生未来的就业紧密相联。为突习账户。这是在职人员用于个人学习的专用资金出教育在增加就业机会与提高就业率方面的重要账户,由政府、雇主和个人三方共同出资构成,可作用,1992年,英国政府将“教育与科学部”(De⁃为终身教育提供经费保障,新工党开放了100万partmentforEducationandScience)改名为“教育个这种账户。20尽管个人分担比例最小,却反映了与就业部”(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Employ⁃个人既享有权利也承担义务和责任的“第三条道ment),强调教育要为企业和雇工的需求服务,从路”之权利义务观。而进一步强化了教育与经济间的联系。其后,教第二,增加教育投入。在社会福利问题上,育实践虽证明了教育与就业关系紧密,但因就业“第三条道路”思想倡导将福利国家发展成社会问题涉及的领域和政策颇为复杂,这种更改易造投资国家,以提高工作能力取代失业救济,用工作成教育机构工作焦点的分散和转移。“为了创造和发展的机会平等取代收入平等。因此,政府将机会、发挥潜能和让每个人获得成功”,262001年用于福利支出的资金转向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对6月,新工党再度执政后,又将“教育与就业部”改教育的投资力度,重视对人力资本、科学研究和基称“教育与技能部”(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认为“教育投资已经成为政Skills),目的是突出对人才学术性技能和生存性府的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它是‘可能性’(或机技能的培养,从而为市场提供受过更高教育、具有会)再分配的一个重要基础”。21为改变教育投入更高技能的劳动力。中央教育管理机构的更名,不足的现状,布莱尔上台执政后,加大了教育资金体现了对教育关注视角的调整与发展重心的转投入(见表1)。1997年,英国一年的教育预算不移,意味着新工党更重视现实社会的需求,以增强到70亿(单位:英镑,下同)。1998年7月,新工英国民众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党政府公布教育部门将获得190亿的额外投资,其第四,新技术的应用。进入21世纪以来,信中1999年30亿,2000年60亿,2001年100亿。2息技术已渗透至社会生活各领域,通过教育来获根据2003年度政府财政预算,计划到2006年,每取新技术与教育领域应用新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年增加15亿教育投入。2004年,政府的教育预算加。新工党认为,新技术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强达到400亿。调信息正成为社会、经济的流通货币,“信息就是表1英国教育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3机会”,并积极在教育领域应用与推广新技术,以年度占比(%)期“创造一支得到完全教育的、拥有实施新技术1996—19974.9的劳动力队伍”,推动英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和1997—19984.8知识经济的发展。271998年4月,工党发表了题为1998—19994.51999—20004.5《我们的信息时代》的宣言,指出政府必须在教育2000—20014.8中利用新技术,倡导信息教育,调整课程设置,并2001—20025.0强调为未来培养能熟练掌握和发展新技术的人2002—20035.12003—20045.3才。从1998年起,英国在开放性大学中设置电子2004—20055.4课程,在教育领域逐步展开了大规模的新技术运2005—20065.52006—20075.5用,使学生能进入全国乃至全球的图书馆、数据库2007—20085.6等,有效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提高学习效能第三,改革教育机构。新工党坚持“第三条与质量。从2002年起,新工党政府要求11—16道路”的公平价值观,认为“从前任政府继承下来岁学生所学科目中必须包含有关信息通信技术方的教育体系是不公平的,是一个两极化的体面的科目。信息的获得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131

4“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作为硬件设施的计算机在信息传播中举足轻重。tionZones),充分发挥地方教育当局、社会和个人1998年,新工党政府开始增加用于教学的计算机的作用。这是一项针对教育薄弱地区的改革举设备,为全国教师提供相关培训,并加大计算机的措。为提高这些地区的学校教育质量,政府允许联网力度。为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进一步推动新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提出申请,成立教育行动区,技术的运用,新工党政府设立了“英国教育通讯以接管所属的公立学校。该举措旨在通过管理权与技术署”。政府还与英国电讯公司商定,作为的招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和运作,为薄对市场准入的回报,该公司在建设自己的网络目弱学校带来新的管理思路、经验与资金,从而提高标时要为英国的每所学校、每家医院、每座图书馆办学质量。1998年6月和1999年11月,新工党免费联网。1998年底,布莱尔宣布投资数亿英镑政府先后公布了两批共66个教育行动区名单,地用于互联网建设,“到2002年使英国境内32000域遍布英格兰全境。二是让中央与地方分权,使所学校的师生都能方便快捷地上网”。28地方政府拥有更多教育领域的权力。推行以地方第五,改善教学质量。新工党高度重视教学政府为主对大学以下的教育进行管理的政策,允质量的提升,并作出了种种努力:一是致力于提高许学校拥有更多自主管理权;规定地方政府在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据统计,“10%—育上的最低投入标准,学校的合法、合理开支必须15%的英国中小学教师缺乏领导才能,大学的教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依据规定的财政责任支师培训也受到批评,全国约有15000名才能不足付,允许学校自主支配从地方教育财政得到的学的教师,其中小学约有6000名,中学约有9000校总经费,学校与地方教育当局建立伙伴关系,共名,同时还有约3000名学校领导缺乏才能”。29为同开发成人和社区学习计划。三是扩大学校的办改变现状,新工党政府建立了一个新的“教育总学自主权,将部分原属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权会”来促进教师能力与专业化的发展。1998年5力直接下放至学校,提升学校的办学灵活性。在月,教育与就业部颁布《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学校管理体制中,预算权和管理权脱离地方教育求》,作为新的教师教育专业性的认可标准,根据行政部门,将权力转至学校和家长手中。家长转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变在教育中的地位,负责协助教师推进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形成了系统化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有效开展。1998年起,新工党政府让家长通过其后,又发表《教师:变迁中迎接挑战》绿皮书,就“家庭—学校协议”来承担一定的教育责任。这改善教师待遇、提升教师形象和地位等,提出具体也是“第三条道路”思想中强调责任分担的体现。举措。二是在教师薪资体系中引入与教学成果相市场、责任与机会:改革特点连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行列。相关材料显示,“普通教师根据工作成效最高年薪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的新工党重新执可达35000英镑,而高级教师的奖励制度将允许政后,不仅确立了赋予教育优先发展权的改革原优秀教师的年薪提高到40000英镑,首席教师的则,而且在“第三条道路”思想的指导下,实行了年薪可达70000英镑”。30三是加强对教育的宏观一系列具体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改革实践,并调控。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就业部门对学校的教学形成了市场化、务实性、机会均等和强调责任等鲜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对未达标的学校予以强行关明特点。闭或进行重组。与前保守党政府相比,新工党政首先是市场化。在教育改革中,新工党政府府对学校的指导与监督范围有所扩展,从教育体引入市场机制,提倡政府和私有资金的共同运作。制、管理到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质量及考核,均20世纪80年代以前,虽然市场化在西方发达国有明确规定。家已经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和层面,但民第六,下放教育权力。“第三条道路”思想重众对教育的市场化却一直不予响应和赞同,因为新界定了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一项公共事业。进入20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体现在教育问题上有以世纪80年代后,各国政府虽未放弃对教育的责下几点:一是推行“教育行动区”(EducationAc⁃任,但教育改革中的市场化倾向日益明显,英国也132

52023.1顺应了这种时代潮流。1988年,以撒切尔夫人为竞标者接管地方衰败的学校服务机构”。3是年5首的保守党政府出台《教育改革法》,引入市场机月,政府确定了10个上述团体来接管衰败学校,制,试图将学校推向市场。新工党执政后,接受了并获得地方当局认可。342001年在第二届任期宣前保守党政府在教育上的市场化思想,并予以部言中,新工党进一步扩大国家教育体系中的私有分扩展,认为“在全球的经济竞争中,每个国家都化成分,允许商业部门直接接管办学失败的学校。需要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利用市场的力地方教育当局与商业部门联合办学,体现了工党量服务于公共利益”。31实际上,这是以下诸因素抛弃了曾给其带来辉煌成就的国有化与国家干预共同作用所致:其一,庞大的教育支出越来越让政的经济政策,转向沿袭保守党推行的私有化与市府深感力不从心。20世纪70年代后的经济不景场化方针,即提倡“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一起合气,令英国的教育支出在GDP中的占比日益减作,建设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适应国家的需求,少,其直接后果是造成教育投入不足,从而影响了服务于国家的利益”。35教育量的发展与质的提高。为改变这种局面,政其次是务实性。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更关府开始寻求对策,希望能在不增加开支的情况下注社会现实,务实性增强。“第三条道路”在资本维持与发展教育,教育市场化便成为一种选择。主义体系内超越传统的左、右政治分界来形成自其二,公立学校在与私立学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己的理论体系,与现实的联系更为密切,而淡化意地位。公立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成果总体上欠识形态是其一大特点。吉登斯指出,“第三条道佳,新工党不得不从教育体制上寻找原因;私立学路政治并不是要试图在控制严密的社会主义和自校以市场的公平竞争为发展动力,其竞争机制是由市场哲学之间占据一个中间立场,而是专注于保持教育制度与教育活力的重要因素。新工党政重构社会民主主义的原则以回应同时发生的两场府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立学校系统内部,探索革命———全球化和知识经济”,36是为解决全球化在不改变学校公立性质的情况下对其办学模式进时代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行改革。于是,不少公立中小学相继脱离地方教论,其务实性特征十分鲜明,并在工党的政治实践育当局,成为直接接受中央政府拨款和管辖的学中不断摸索、发展与完善,正如布莱尔所言,“行校,不仅获得了办学经费的管理权和使用权,也争得通的就是好的”。37一方面,面对全球化、知识经取到了办学的人事权,从而比以前更能独立进行济和新技术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新工党政府认管理和决策,形成了一种新的公立学校办学体制。为教育能帮助民众加以应对;另一方面,面对教育其三,教育体系内的私有化趋势。私有化本是一的市场化趋势,新工党政府还认为,“学校的商业个复杂概念,在教育问题上,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化就是产生人力资本或劳动力”。而这些正是社式:“一种是由私人出钱购买公立学校系统中本会发展所急需的,主要解决途径就是教育,“教育应是免费的教育服务,另一种是用公用资金购买是对知识经济带来的对于技能和人力资本需求的私立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32核心对策”,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能否此外,新工党政府还推行公私合作办学,允许适应新的知识经济挑战,并在这场新竞争中立于私人公司和团体通过竞标获得由地方教育当局负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因此,布莱尔一直强调责的教学服务乃至学校管理。1997年,新工党政“教育、教育还是教育”,并把教育宣布为“工党的府提出“公私合作战略”,在公立学校财产所有权首要任务”。38在教育问题上,新工党政府对与社不变的前提下,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学校及地方教会经济发展密切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机构的管理与教育服务。1998年,新工党又提育尤为关注,务实性特别强。出由私人公司出资接管在教育行动区计划中衰败再次,机会均等。国家的作用是“在可能的的学校,从而在企业、地方教育当局和学校三方之情况下尽量在人力资本上投资,而最好不是直接间建立起新的伙伴关系,促使国家教育体制在私提供经济资助”。39“第三条道路”思想主张,“使有化方向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1999年1月,那些未取得成功的人能够自我帮助是一个文明社工党宣布“邀请私营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和其他会的标志”。40受机会均等价值观的影响,新工党133

6“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政府指出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为所有人广开险和安全、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建立了新的机会之门”,41是“一种给每个人以最大程度发挥关系”。50因此,新工党政府推动的教育改革,强调自我潜力的持续性机会”,42提倡“机会的公平而家长、学校和社会共担责任。2003年12月,布莱不是结果的公平”。43他们“要求教师和学校提供尔提出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学费制度,决定从2006选择机会和严格的标准,但在运作我们的教育系年起每年收取3000英镑的学费,以减轻政府的财统时应让所有的孩子得到那种选择机会,实行那政负担,却引发了民众抗议。2004年1月,英国些标准,而不只是享有特权的少数人才能得下议院通过《高等教育法案》,规定到2006年,英到”,4并主张给予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提倡“通格兰和威尔士的大学将可以根据专业要求,上调过教育、培训和工作,给予每个人机会来充分发挥本科生目前平均每年1250英镑的学费标准,其最他们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包容的、公平的高限额为每年3000英镑,学生可在工作后年薪达社会和具有竞争性的经济”。452002年2月,工党到1.5万英镑时向大学偿还所欠学费。51通过这发表《扩大教育机会,提高教育标准》绿皮书,强种方式,让民众在享有高等教育权利的同时,承担调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获得受教育机会,以拥有足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够的能力去应对社会生活。因此,在教育和技能“第三条道路”思想是不同党派间利益磨合、部的网站页面,鲜明指出了该职能机构的作用是政策趋同发展的结果。在英国,政党政治的一个“创造机会、解放潜能、获得成功”。46经典竞争策略,就是“综合对立的立场,通过吸收为实现机会均等,新工党政府主要推出了以对手的观点并将其中性化,从而达到尽可能保留下教育改革措施:首先是面向民众的教育,“追求自己立场的目的”52。虽然工党在1997年大选中的是把所有人而不只是少数人培养成才”。471997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此前保守党政府连续18年年7月,新工党发表《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白皮的执政地位,使其不少理论和政策在民众心中产书,指出英国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两极分化现象生了深刻影响。新工党上台后,就很难对其进行较显著,提出教育改革要为所有人提供均等的教全盘否定,而上策则是在前保守党政府教育改革育机会,并提高教育标准。2000年,教育与就业基础上进行部分调整和小规模变动。从这个视角部大臣大卫·布伦基特发表《建基于成功》一文,看,以布莱尔为首的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顺应阐明了工党在教育问题上试图改变撒切尔政府优了战后共识政治发展的趋势,部分吸取了前保守胜劣汰的倾向,主张让每一所学校取得成功,并改党政府的执政理念,融合了两党的改革措施与实变教育中的精英化趋向。其次是倡导终身教育。践成果。当然在教育改革的某些方面,新工党政通过产业大学和个人学习账户等教育方式,促进府走得更远,如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学费制,进一个人潜能的发挥。再次是给民众以择校权。实行步扩大了教育行动区的规模,还试图引入与绩效“入学开放”的新政策,扩大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选相连的教师薪资体系,这些都与老工党政府的传择权,允许在公立学校间进行择校。借此,家长通统执政理念形成鲜明对照,这显然是受到了“第过比较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为其子三条道路”思想的影响。女选择就读学校,而不必受过去就近入学因素的教育先行:改革成效与启示制约。最后是改革学校课程。倡导因材施教,丰富课程内容和范围,使学生扩大了根据自身发展“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混合性理论,是布莱需要来选择课程的机会。尔基于新工党自身建设需要而提出的,因而也是最后,强调责任。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这英国政党政治和社会现实的产物。新旧世纪之是“第三条道路”思想的座右铭。481997年工党代交,以布莱尔为首的新工党政府赢得大选执政后,表大会上,布莱尔指出,一个合理的社会不应以权在“第三条道路”思想的引导下,为促进福利国家利而应以责任为基础。“权利与责任平衡”成为政策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并取得新工党各项政策的指导思想,其意在“为公民承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如下:担自己行为后果的责任提供资源”,49从而“在风第一,消除了相对贫困,促进了经济发展。新134

72023.1工党政府认为,英国的教育是“一项经济指终身教育途径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则通令”,53是国家现代化和改革计划的“基石”,并声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来实现就业,从而提高全社会称“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有效途径”。54新工党政的就业水平。2005年,英国失业率已降至4.7%,府通过教育来创造平等的机会,降低了失业率,消是西方七国集团中失业率第二低的经济体。其除了相对贫困状态,使人在竞争性的全球市场中中,工作年龄的就业率已达到74.9%。59新工党对获得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终身教育的发展,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降低了失会公正。1997年以来,英国经济取得持续稳定发业率,实现了社会稳定发展。展,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5%左右,英镑坚挺,第三,吸引了中间阶层,扩大了执政基础。教通胀率降到了近30年来的最低点。2001年新工育的普及与中间阶层力量的增强,不仅为“第三党再度当选后,财政大臣戈登·布朗指出:“英国条道路”思想在英国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同经受了诸如油价上涨、汇率变动和现在美国经济时也扩大了英国工党的执政基础。新工党提倡机放缓等事件的考验,证明英国的经济结构对于经会均等,丰富了教育和培训的途径与方式,推动了济周期的变动完全胜任。”5吉登斯明确指出,教育的进一步普及,使接受过良好教育且通过发“‘尽可能投资于人力资本’的原则强烈要求社会挥潜能获得成功的中间阶层日益增多。这些中间政策关注人的能力的发展———其基础是提高贫困阶层的工作相对稳定,收入相对较高,其政治态度人口的行为能力”,56而教育正是提高这种能力的也随之发生转变。新工党敏锐觉察到这种发展趋最有效途径。新工党通过加大政府对教育和培训势,认为要执政就必须走“第三条道路”,以迎合的投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与教育水平、增加教育绝大多数选民的价值取向,获得社会结构中占主机会等方式,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体力量的中间阶层的支持。由于生活环境、文化发挥了个人潜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从而推动了英修养和社会地位不同,这部分中间阶层与传统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人阶级区别较大,他们更注重精神追求,更关注第二,提高了就业水平,维持了社会稳定。20教育和发展问题。因此,作为一个诞生于20世纪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化在给世界各国带来财富的政坛后起之秀,工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政的同时,也造成了经济与社会无法协调的不安全治舞台上脱颖而出,就需要适时调整党的传统价感,而这种不安全感又严重威胁到英国社会凝聚值观,顾及中间阶层的利益。新工党政府的教育力的增强。对于政治经济发展来说,社会凝聚力改革,就充分考虑了这种因素,由此赢得了中间阶至关重要。如何既确保经济持续发展又增强社会层的广泛支持,进一步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凝聚力,是“第三条道路”思想中对国家发展模式1997年,英国工党在选举中大获全胜,取得419进行的有益探索。英国新工党认为,国家的作用席的绝对优势,几乎占议席总数的2/3,这是工党是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而不是直接提供经济资自建党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2001年,工党在大选助,因而试图改革传统的福利国家政策体系,提倡中再次获胜,拿下413个席位,保守党再次落败,布个人通过工作等方式来获得福利。1997年,新工莱尔继续执政。602005年,工党在大选中取得三连党提出了《通过工作获得福利》的福利政策纲胜,布莱尔成为工党历史上在位最久的首相。领,57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育和培训对获得工作执政理论是一个执政党在一定时期内制定政的重要性。对失业问题,新工党认为,政府不能简策、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基础。单地发放救济金、提供失业保障,而是要通过教育以布莱尔为首的新工党政府,为摆脱老工党在英和培训手段来提高失业者的就业能力,增强其社国民众心目中的不良形象,试图用一种新的思想会竞争力,为其未来做好长期准备,实现积极的劳意识形态来获取支持,重塑党的新形象。“第三动市场政策与充分就业传统目标的有机结合。条道路”思想客观上适应了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第三条道路”思想提倡社会公正,反对不平等与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需要,是新工党面对国内出贫困,认为消除贫困的最好方法是“帮助人们找现的新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验。到工作———真正的工作”,58并强调,一方面通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英国的教育改革在西方135

8“第三条道路”思想指导下英国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国家中颇具代表性。探析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⑦BillJordan,CharlieJordan,SocialWorkandtheThirdWay:革,不仅有助于了解“第三条道路”思想的基本内ThroughLoveasSocialPolicy,London:SAGEPublications涵,而且有助于剖析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教Ltd.,2000,p.20.育改革的基本路径与主要特点,进而为我国的教⑧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175、202页。育改革实践提供他山之石。事实上,在新世纪复⑩2531354144753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杂的现实环境下,如何推行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国家的展望》,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119、188—189、教育政策,推动本国的教育改革,以满足国民不断5、82、203、40、27、37页。增长的文化与教育需要,及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⑨引自ChrisHamnett,LindaMcDowellandPhilipSarre,发展的协调,是各国政府都亟须面对的现实问题。(eds.),TheChangingSocialStructure,London:SAGEPubli⁃虽然我国国情与英国等西方国家有所不同,但是,cationsLtd.,1994,p.120.淡化两极分化的意识形态,学习他国经济与社会I1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46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比如探究英国的教育改革,无页。疑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至少通过国家间教育经I2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世验的分享,可为我国教育改革政策的调整、制定,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81、239页。提供有价值的资讯。I3364956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中共中央当下,虽然“第三条道路”思想已淡出国际政党校出版社,2002年,第74、165—166、168、111页。I4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世治舞台,甚至新工党也鲜再提及,但是,这并不意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241、242页。味着英国工党已经抛弃了其执政理念和政策主I5J.弗雷德里克·阿门特:《和平是一个动词:“和平”语用方式张,只是描述这些思想与政策时,不再像往昔那般的转变》,刘成主编:《和平研究》(1),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备受关注而已。总之,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改革,不2022年,第223页。仅体现了“第三条道路”的核心价值观,而且取得I6王天一、方晓东编:《西方教育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了较好的实际成效,值得关注。☜1996年,第697页。I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①皮尔森:《“第三条道路“和新工党》,何秉孟、姜辉编:《阶级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结构与第三条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66240—241页。页。I838MartinPowell,(ed.),NewLabour:NewWelfareState?The②213948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ThirdWay”inBritishSocialPolicy,Bristol:ThePolicyPress,复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7、113、122、68页。1999,p.116,p.101.③公有制条款是工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新工党将I9202933445TomBurden,CharlieCooperandStephPetrie,党章第四条“在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公有制的基础上,保障“Modernising”SocialPolicy:UnravellingNewLabour’sWelfare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辛勤劳动的充分成果及这些成果尽Reforms,Aldershot:AshgatePublishingLtd.,2000,p.151,p.可能地平等分配”修改为“(工党致力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经114,p.145,p.146,p.146,p.130.济体,为公众利益服务,其中市场进取精神和竞争活力与伙2王振华、刘绯、陈志瑞:《重塑英国———布莱尔主义与“第三条伴和合作力量相结合,生产国家所需要的财富”。参见钱乘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27页。旦《评布莱尔执政》,《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3JohnHillsandKittyStewart,(eds.),AMoreEqualSociety?2018年第2期。NewLabour,Poverty,InequalityandExclusion,Bristol:The④TonyBlair,“TheThirdWayIstheBestWay”,WashingtonPolicyPress,2005,p.51.Post,September27,1998.24PollyCurtis,TonyBlaironEducation,August2,2003,http://⑤TonyBlair,TheThirdWay:NewPoliticsfortheNewCentury,education.guardian.co.uk/schools/story/0,5500,1010860,00.London:TheFabianSociety,1998,p.1.html.⑥ArmandoBarrientosandMartinPowell,“TheRouteMapofthe26StephenDriverandLuckMartell,NewLabour:PoliticsafterThirdWay”,inSarahHale,WillLeggettandLukeMartell,Thatcherism,Cambridge:PolityPress,1998,p.44.(eds.),TheThirdWayandBeyond:Criticisms,Futures,Alter⁃27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世natives,Manchester:ManchesterUniversityPress,2004,p.13.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81、112页。136

92023.1285罗云力:《西方国家的一种新治理方式———社会民主主义892729,00.html.第三条道路研究》,重庆出版社,2003年,第90、124页。52NorbertoBobbio,LeftandRight,Cambridge:PolicyPress,30引自谌启标《英国教师供给危机及其质量保证》,《外国教育1996,p.16.研究》2003年第1期。54MartinPowell,(ed.),EvaluatingNewLabour’sWelfareRe⁃32PhillipBrown,EducationforEconomicSurvival:fromFordismtoforms,Bristol:ThePolicyPress,2002,p.147.Post-Fordism,London:Routledge,1992,p.146.57ColinHay,ThePoliticalEconomyofNewLabour:Labouringun⁃37阮宗泽:《第三条道路与新英国》,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50derFalsePretences?Manchester:ManchesterUniversityPress,页。1999,p.119.40SteveLudlamandMartinJ.Smith,(eds.),NewLabourinGov⁃58MelanieA.Sully,TheNewPoliticsofTonyBlair,NewYork:ernment,London:MacmillanPress,2001,p.207.ColumbiaUniversityPress,2000,p.81.42StephenDriverandLuckMartell,NewLabour:Politicsafter59“Budget2005”,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Thatcherism,Cambridge:PolityPress,1998,p.89.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251043R.Levitas,TheInclusiveSociety?SocialExclusionandNewLa⁃94/372.pdf.bour,London:MacmillanPress,1998,p.134.60钱乘旦:《评布莱尔执政》,《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46Http://www.dfes.gov.uk.版)》2018年第2期。50安东尼·吉登斯:《左派瘫痪之后》,杨雪冬、薛晓源主编:《“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作者简介:郑海燕,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年,第68页。究生,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南京,21009751“MajorityagainstTop-upFees”,Febuary10,2003,http://edu⁃〔责任编辑:吴明〕cation.guardian.co.uk/specialreports/tuitionfees/story/0,5500,TheEducationalReformoftheBritishNewLabourGovernmentunderthe“ThirdWay”ThoughtZhengHaiyanAbstract:InMay1997,theLaborPartytookpowerinBritainwiththesloganof“NewLabourParty,NewBritain”,andcarriedoutthepoliticalpracticeofthethoughtof“thethirdroad”.TheNewLabourPartygovernmentattachesgreatimportanceandgivesprioritytoeducation.Ithaslaunchedaseriesofeducationalreform,suchasadvocatinglifelongeducation,increasinginvestmentineducation,reformingeducationalinstitutions,applyingnewtechnologies,improvingthequalityofeducation,anddelegatingeducationalpower.Theeducationreformundertheguidanceofthethoughtof“thethirdroad”hasshowndistinctivecharacteristicsofmarketization,pragmatism,equalityofopportunity,andemphasisonresponsibility,andhasachievedobviousresults;ithasraisedthelevelofemploymentandmaintainedsocialstability,attractedthemiddleclassandexpandedtherulingbase.Keywords:“TheThirdWay”thought;Blair;educationreform;NewLabourParty13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