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ID:83239758

大小:47.86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3-08-09

上传者:老李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6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7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8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9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汕尾市2020-2021学年度全市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形成,与时代和作家的身世经历有着十分直接的联系。《红楼梦》明确强调以“我半世亲睹亲闻”的“一段陈迹故事”为创作素材,开卷即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日‘甄士隐’云云。”又云:“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挎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因此,《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强烈真实性的作品……同时,《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形成,与曹雪芹深受传统文化的哺育是分不开....受传统文化哺育的曹雪芹,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是个小说家,而且工于诗画。他熟练掌握了含蓄的手法,并将含蓄的手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并使之别具特色。含蓄手法的运用,是小说《红楼梦》具有伟大艺术力量的重要因素。《红楼梦》含蓄风格的表现,无外乎三种。一是从内容上说的,含义深隐,“意在言外”。《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历来看法分歧最大。鲁迅说过:“读《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两百多年来,对《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人们争论不休,意见不一。这就是《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反映……概括地说,《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它描写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矛盾,写了一个有典型意义的贵族之家由兴盛到衰亡的必然过程,其中着力写了三种矛盾: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统治者之间的内部矛盾,叛逆者与封建卫道者之间的矛盾。许多人认识不清,是因为《红楼梦》的许多思想内容都是含蓄表达的……

1二是从细节上说的,暗示情节,充满蕴意。细节本是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般都意图明确,紧扣写作目的。而“暗示性细节”的意图却深藏于表象之下,需要经读者用心体味,才能领略其中的妙处。如《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写秦可卿死后消息传出来,“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而“贾珍哭得像泪人一般”并“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于是置买棺材,捐龙禁尉,请凤姐料理丧事,可贾珍的父亲贾敬在城外庙中不肯回来。贾珍的妻子尤氏“正犯了胃疼旧疾,睡在床上”,诸事不理。最出奇的是中间只字未提死者的丈夫贾蓉,而且在贾珍为秦氏觅得棺木时补上一句:“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参照焦大所骂言语,个中奥妙已是十分明显的了。作者不用文字直接描绘,而是用细节暗示,含蓄有致地反映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事实,耐人寻味。三是从手法.上说的,采用含蓄手法,不用语句直言,而寄托于形.象,“弦外音,味外味”。在《红楼梦》中,这种手法十分广泛地运用于诗、词、曲、赋、诔文、骈文等诸文体中,以及人物的对话中……《芙蓉女儿诔》是宝玉为悼念晴雯而作的长篇祭文。实际上它是表达宝玉真情实意的“洒泪泣血”之作,因此它也是“多有微词”另有寄托之作。这篇诔文以炽热的感情,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歌颂了大观园中这位具有反抗精神和高洁品格的女奴,对她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由于《红楼梦》具有含蓄的艺术风格,因此“脂评”一再强调:“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看官闭目熟思,方知趣味。”读者的阅读过程是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这个接受过程又是个主动过程,读者不仅调动自己的视、听器官进行感性的直观活动,而且调动整个心灵去探求与把握作品的内在精神、深邃意蕴,并结合自身对作品进行品读。含蓄的手法,能造成一种深厚的意蕴,让读者发挥想象力参与再创作,细致地体味作品,把握其内在意蕴;含蓄还能进一步激活读者的接受活动,给读者留下进行艺术想象和创造的无限空间。掌握了方法之后,读者是越读越有味,读了还想读。因为诱导读者去体味出来的意蕴要比作者直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意思要丰富、有效得多。“细按”“熟思”的读者,每读一次都可在心领神会之际获得新的东西,它就像一个浩瀚的海洋,可以取之不尽,因而屡读不厌。《红楼梦》以外的小说,恐怕就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例子来。(摘编自李邵梅《言在此而意在彼一<红楼梦〉含蓄艺术风格浅析》,有删改)材料二:

2读《红楼梦》当然不能离开其文本,但《红楼梦》的文本是中华古典文化的巅峰结晶,并且极其独特,对其解读不能图省事,走捷径,西方的古典、现代、后现代文论固然可以引为借鉴,如王国维借叔本华的理论来抒发自己读《红楼梦》的审美感受,颇能启人,但终究还是给人附会之感;中国以往的文论,当然更可以用来作为解读《红楼梦》的工具,脂砚斋批书,就使用频仍,但因为曹雪芹的笔力有超越他以前全部中国文化的性质,因此以这些工具来衡量,往往也力不从心;这就说明,要解读《红楼梦》,到头来还是必须彻底弄清曹雪芹写作这部伟著的时代背景,即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政治风云、社会变迁、文化习尚,这也就必须攻史。举例来说,不通史,怎么能读懂“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以及“双悬日月照乾坤”这些文本字句的深刻内涵?而流传下来的历史记载,往往是“胜利者写的”,比如雍正在与其十几个兄弟争斗王位的斗争中终于胜出,那么,他就要改写甚至删削康熙时的大量记载,乾隆虽是和平顺利地继承了王位,他本人甫上台也很注意实行皇族亲睦的怀柔政策,但没想到权力斗争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他再怎么不愿出事,也还是发生了“弘皙逆案”,乾隆果断麻利地处理了这一政治危机,他胜利了,于是,他采取了销毁相关记载的“留白”史笔,今人要弄清那时的真情实况一这对研究《红楼梦》文本至关重要,曹雪芹家族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正是这个时期,《红楼梦》中贾府的大悲剧展开的时代背景也正是此前此后——还历史真面目,“补白”,不搜集资料,作细致研究,那怎么能有成果?(摘编自刘心武《满弓射鹄志锐坚一读周汝昌先生<红楼家世〉有感》,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形成,既有客观的时代因素,也有个人遭遇的主观因素。B.含蓄手法的运用,使得《红楼梦》具有独特的艺术吸引力,也是《红楼梦》具有伟大艺术力量的重要原因。C.读者的阅读过程,就是结合自身实际,调动心灵去探求和把握作品内在精神及深邃意蕴的过程。D.《红楼梦》让人屡读不厌,主要是因为它“像一个浩瀚的海洋”,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东西。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红楼梦》里的所有思想内容都是含蓄表达的,所以很多人认识不清,对《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争论不休,意见不一。B.含蓄的手法,能让读者发挥想象力参与再创作,细致地体味作品,把握其内在意蕴,而作者直接用文字表达则没有这种效果。C.在研究《红楼梦》的过程中,西方的一些文论可以作为借鉴,并且也有借鉴的先例,这种借鉴能够给人启发,作者肯定了这种借鉴。D.在刘心武看来,《红楼梦》研究要有成果,必须结合其时代背景。搜集资料,细致研究,还原历史原貌极为重要。3.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含蓄风格表现”的范畴的一项是(3分)A

3.《红楼梦》写作于清代大兴文字狱之时,“一字相牵,百口莫辩,一人获罪,九族株连”,写《红楼梦》只能含蓄。B.《红楼梦》第十六回中,作者还借赵嬤嬤之口,把江南甄家几次大规模的接驾讥之为“虚热闹”,体现了对君权的批判。C.《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原因,从贾政不满意宝玉会见贾雨村时的态度以及宝玉与琪官的交往给贾政招来政治纠纷中可以看出端倪。D.《红楼梦》第七十八网中,贾宝玉应贾政之命,吊林四娘而作的《桅姻词》,借歌颂林四娘的英勇来讥斥满朝的君臣。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要解读《红楼梦》为什么“到头来还是必须彻底弄清曹雪芹写作这部伟著的时代背景”?(6分)(二)现代文阅读1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家(节选)巴金祖父在床上呻吟着,奇怪的药和药引煎在药罐里,成了一碗碗浓黑的苦水。然而祖父服了药,病反而加重起来。祖父的病并没有给这家庭带来大的骚乱,人们依然在笑,在哭,在争闹,在争斗。医药不能够有大的效力,于是人们便开始求助于迷信。这全是由贫弱的脑筋里想出来,可如今却由陈姨太发起而为那几个所谓“熟读圣贤书”的人所主持而奉行了。一个无知识的妇人居然成了一种支配的势力,其结果便是一个鬼的世界代替了人的世界。最初是几个道士在大厅上作法念咒。到了夜深人静时,便由陈姨太一个人在天井里拜菩萨。“见鬼!”觉慧骂着,“你只配干这些事!”然而另一个花样来了,这就是克明、克安、克定三弟兄的祭天。三人过于严肃以至成了滑稽的样子。觉慧的批评也是同样的:“见鬼!”几个钟头以前,克安和克定还在打牌,喝酒,和女人调笑,现在却跪在这里诵读那愿意代替祖父死的祷告辞。在觉慧想着“你们的手段不过如此”的时候,新的花样又来了。这一次不是“见鬼”,却是“捉鬼”。傍晚,每个房间的门都紧闭着,霎时间全公馆变成一个静寂的世界,显得很凄惨。不知从什么地方请来了一个尖脸的巫师,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做出种种凄惨骇人的怪叫和姿势,把病人骇得用被盖蒙了头而惊叫起来。满屋是浓黑的烟,爆发的火光和松香的气味,地板也烧焦了两处。

4然而花样又来了,据说这公馆里到处都布满着鬼。这说法也有些人不相信,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觉慧虽然有这勇气,然而没有人听他的话。于是决定在第二天晚上举行大扫除,要捉尽每个房间里的鬼,说是这样祖父的病才可以痊愈。于是第二次的滑稽剧又在预定的时间开演了。有的人躲开了,小孩哭着,女人叹息着。觉慧心里充满了愤怒。他觉得身子被压得不能动弹,周围尽是黑暗。他想他不能屈服,不能让这样的事在他的眼前出现。不久那巫师走到了觉慧的房门口敲门。觉慧在里面大声叫着:“我不开。我这里没有鬼!”忽然有人在外面猛烈地插着门。他的愤怒被激动起来了:“你们究竟要做什么!”“慧侄,快开门,”是三叔克明的声音,“你要明白事理,大家都希望着祖父病好,难道你一个人就不愿意?”“我不开!”他烦躁地在房里躺着,觉得头脑快要爆裂了。三少爷,你不顾到你祖父的病吗?你这样不孝顺!”觉慧注意到了一个熟悉的尖锐女音,这是他平日讨厌听的,这时却挟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他打来。他的愤怒因此增加了。“三弟,快开门,我有话和你说。”这是觉新的声音。觉慧痛苦地想着:“你也这样说!你自己做了懦夫还不够!”他觉得他的心也快要炸裂了。“好,我给你们开罢。”他这样自语着,门一开,立刻现出了一些带怒容的、涨红的脸,责备的话语要从这脸上爬出来,像蛇要爬出洞那样。愤怒占有着他,热情鼓舞着他。他完全忘却这些人是他的长辈。他愤怒地轻视地问道:“你们究竟要做什么?”他憎恨的眼光强烈地在众人的脸上扫。众人呆着了。克明、觉新这些人无论如何是没有脸说出“捉鬼”两个字来,他们知道自己究竟还有一点知识,而且他们根本上就不相信捉鬼的办法。“给你祖父捉鬼。”陈姨太究竟勇敢多了,她挺身出来说。“捉鬼?你倒见鬼!”觉慧把这句话向她的脸.上吐去,“你们不是要捉鬼,你们是把祖父活活地闹死!”“你——”克明的脸气得变成了青色。“三弟!”觉新要来阻止觉慧。“你还好意思说话,你不害羞吗?”觉慧把眼光定在哥哥的脸上,“你也算读了十几年书,料不到你竟然没有知识到这样程度!呸,你们会孝顺祖父,笑话!我昨晚亲眼看见祖父被那巫师吓成了那样子。我一定要看你们怎样谋杀祖父,谁敢进这房里来,我就打他的嘴巴!”

5平时这样的话也许会给他招来一些麻烦,这时反而因了语气太重的缘故,他倒占了上风了。他站在门口,身子立得非常坚定,面貌异常严肃,眼光十分骄傲。他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克明第一个羞愧地低了头,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痛悔。觉新又是气,又是悔,眼泪流在脸上也不去揩拭。陈姨太平日总是仗着别人的威势,看见克明一走,便好像失了靠山似的,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了,敷衍般地骂了觉慧几句,就带着满面羞容扭着身子走开了。陈姨太一走,其余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虽然娘姨中间有人暗暗发了不满意觉慧的议论,然而这一次觉慧是大获全胜了,这是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的。(选自《巴金全集》,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反复说“花样又来了”,凸显出荒诞的迷信闹剧逐层加深,最终将情节推至“捉鬼”的高潮,同时又表现出觉慧强烈的讽刺和愤怒之情。B.克明教训觉慧“你要明白事理”,将“迷信”和“事理”画上等号,深刻地揭示出克明笃信封建迷信的糊涂、麻木、可笑,富有讽刺意味。C.面对理直气壮的觉慧,陈姨太无力反驳,“敷衍般地”“满面羞容”写出她极力维护长辈尊严的困窘,“扭着身子”传神地刻画出“姨太太”的特点。D.觉慧怒斥觉新是本文深刻的矛盾冲突,同样接受过新思潮的影响,觉新却怯于反抗,在守旧的长辈与激进的弟弟之间的夹缝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的语言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是生动活泼、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深入人心、撼动人生,体现了巴金高水平的语言表现能力。B.次要人物是小说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通过对克明和姨太太二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衬托出主人公觉慧对新思想的追求,对封建思想的坚决抵制。C.本文与《祝福》相比较,作者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以小群体的不幸切入,折射出大社会、大背景的苦难源头,表达出作者对封建思想和制度的批判。D.矛盾冲突是小说和戏剧情节安排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作者安排觉慧与他人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来揭示写作意图,此举与《雷雨》在表达思想方面有相近之处。8.本文结尾为什么说觉慧的胜利是一次“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大获全胜”?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9.巴金在《<家〉初版代序》中说:“封建大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这个信念鼓舞我写出这部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请结合本文中三代人的表现,分析小说中“家”崩溃的必然性。(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6(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义,完成10-14题。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秋而大获,足充葬用。起家梁东宫直后。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就汝南周弘正学天文、孤虚、遁甲,略通其妙,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五年,明彻总统众军十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王琳将兵拒守。琳至,与刺史王贵显保其外郭。明彻以琳初入,众心未附,乘夜攻之,中宵而溃,齐兵退据相国城及金城。会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明彻日:“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一鼓而克,生擒王琳。景和惶惧遁走。诏遣谒者萧淳风,就寿阳册明彻,于城南设坛,明彻登坛拜受,将卒莫不踊跃焉。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轨轻行自清水入淮口,横流竖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明彻仍自决其堰,乘水势以退军,冀其获济。及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不得渡,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优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B.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C.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D

7.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宫直后,即太子侍卫官。太子居东宫,故东宫代指太子,直后为官名。B.粟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粟去壳后叫小米,是粮食的统称。C.太建,是陈宣帝陈项的年号。汉武帝创年号后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D.甲胄,即铠甲和头盔;胄又称盔、首铠、兜鍪,多用来保护将士的头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明彻幼年而孤,生性至孝。他感慨亲人去世却没有好好安葬,家中穷得无力筹办,于是勤力耕种,秋天获得大丰收,备足了安葬之用。B.吴明彻救济邻里,仁慈爱民。天下大乱,他见乡亲挨饿,将家中粮食分给他们,盗贼听闻后也到他这里避乱,许多人靠这些粟麦生存下来。C.吴明彻涉猎泛,略通天文。他涉猎一些书史经传等典籍,还曾去汝南向周弘正学习天文等,大体掌握了其中的奥秘,赢得了高祖的赏识。D.吴明彻面临强敌,当机立断。进攻寿阳时,他分析形势,看准时机,突袭王琳;面对皮景和的十万援军,他果断出击,四面急攻,大败敌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2)会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14.吴明彻在吕梁之战中为何战败被擒?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5-16题。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高启①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鸟②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注]①高启:元末明初人。诗题中刘将军和杜文学是他的好友。②鸟:大鹏鸟。《庄子.逍遥游》中有“化而为鸟,其名为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和朋友晚登西城,触目所及,树木凋零,仰望夜空,北辰闪烁,不禁悲从中来。B.颔联意为:虽然像自己一

8样漂泊在外的游子大有人在,但世间仍不乏如刘、杜二位友人这种经世济民、治国安邦的人才。C.颈联中“生”字生动传神,好像鹏鸟借助风力才长出了翅膀,突出了风对鹏鸟展翅飞翔的重要意义。D.尾联和首联遥相呼应,情绪一改悲伤为豪迈健壮,辞藻华丽,感情自然真挚,于沉郁中见昂扬。16.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建筑的走势状态和结构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3)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以水为例从反面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奇石为甲,绿树为毛。龟龄岛,名副其实地像一只绿毛龟漂浮在红海湾上。“滟滟随波千万里”。一座岛屿似乎在前进,慢慢靠近地平线上的船只。不,前进的只是船只,在慢慢靠近岛屿。南腔北调上船来,南腔北调上岛来,一座岛何曾不是一只船?前进在时间之中。岛、船,仿佛就是时间长句的逗号,人生路途的一个微点。岛屿不大,风光奇秀,曾一度集聚海盗,洗劫汪洋,也曾堂皇富丽,轻歌曼舞。刀剑与血,传奇的故事,已经成为册,被历史封存。但龟龄岛,神秘的色彩古往今来从没有改变。飓风翻滚的海洋,船只没入大海,人群没入大海,去向不明,生死未卜。但船只靠近龟龄岛,人群踏上龟龄岛,就进入一个宁静的港湾,接受清风朗月的恩赐。一脚上岛去,我就想奔跑,想飞翔,想歌唱;一脚上岛去,我就想对你说,这地方我似乎来过,当我确认我没有来过时,我就说这地方我曾经梦过。其实不是的,我的爱人,这地方,今生我从没有来过,也没有梦见过,只是我们前世居住过。阴错阳差地,跟随我们迁徙人际间,而不为我们所知。就像失散了的我们,彼此不知道对方的下落。

9多少年了,龟龄岛,在潮起浪涌之中,在天之尽头。龟龄岛,爱情的岛,两行脚印渐行渐远,一行西去,一行东伸。两行脚印,一种宿命。此时,上帝面对我们,低下愧疚的头。地若有情地亦老,龟龄岛,在悄悄变老,杂草风生。远远的,远远的,像一只绿毛龟,漂浮海面。18.下列各项中的修辞手法,文中都运用了的一项是(3分)A.引用比喻对比B.引用比喻反问C.反问排比借代D.反问排比顶真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滟滟随波千万里”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只有艰辛劳动过的人们才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游子悲故乡”的情怀。B.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哕唆”。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雪时用了一个“紧”字,鲁迅赞它富有神韵。D.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在欧洲一路地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汕尾渔歌是粤东汕尾市沿海渔民在劳动和生活中所唱的民歌。当地渔民通常分为陆上渔民和海上渔民。渔民们平时都惯用潮汕方言唱歌来代替日常的交际语言。①:有捕鱼歌、恋情歌、婚嫁歌、斗歌、生活情趣歌、后勤服务歌等多种题材,用以抒发海上渔民在漂泊无定的水居生活和艰险的捕鱼生产劳动中的情感体验。②,也会伴随着劳动节奏情不自禁地哼起渔歌。其格式独特:多为七言四句体,每句都加有衬字,结构工整,用韵也有自己的特点。其演唱方式和曲调丰富多样:③,也有多人参与的齐唱,还有群体性的合唱。曲调独特丰富,具代表性的有担伞调、东风调、丰收调、姑妹腔、大纭歌等。汕尾渔歌以潮汕方言为纸,以对歌的形式为笔墨,勾勒出一张张独特的地域风物图,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渔家风情画。它是汕尾地区劳动人民的一部史诗,是一块代代相传的优秀文化瑰宝。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汕尾渔歌采用潮汕方言,通过对歌的形式,表现地域风物和渔家风情。”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句子表达效果更好?(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民族危难之际,我们的先辈将个人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勇敢地承担起了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明了对个人安危与民族重任的思考;顾炎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号召国人勇于担当、救亡图存;鲁迅以“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为民族觉醒甘愿牺牲自我的高尚情.....时代在发展,新时代的青年人更应从先辈的身上寻源、探源、感源,培养担当精神,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学校准备开展以“我们的使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及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的学习,围绕该主题,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参考答案]C(3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认真阅读文本,理解作.者观点,再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筛选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材料一,“读者的阅读过程是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这个接受过程又是个主动过程,读者不仅调动自己的视、听器官进行感性的直观活动,而且调动整个心灵去探求与把握作品的内在精神、深邃意蕴,并结合自身对作品进行品读”。阅读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不……而……”.C项只强调了一点。A项,材料一第一自然段,“时代和作家身世经历”“受传统文化的哺育”,包含客观与主观因素。B项,材料一第一自然段,“他熟练掌握了含蓄的手法,并将含蓄的手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并使之别具特色。含蓄手法的运用,是小说《红楼梦》具有伟大艺术力量的重要因素”。D项,材料一第三自然段,“‘细按’‘熟思’的读者,每读一次都可在心领神会之际获得新的东西,它就像一个浩瀚的海洋;可以取之不尽,因而屡读不厌”。故选C。2.[参考答案]D(3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局部信息的能力。A项原文的表达是“许多人认识不清,是因为《红楼梦》的许多思想内容都是含蓄表达的”,选项中“所有思想内容”过于绝对。B项原文的表达是“诱导读者去体味出来的意蕴要比作者直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意思要丰富、有效得多”,从这句话可知,“作者直接用文字表达则没有这种效果”是错误的。C项原文的表达是“西方的古典、现代、后现代文论固然可以引为借鉴,如王国维借叔本华的理论来抒发自己读《红楼梦》的审美感受,颇能启人,但终究还是给人附会之感”,从文句中可以看出来,作者并非“肯定了这种借鉴”。故选D。3.[参考答案]A

11(3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材料外信息的推断能力。A项是含蓄风格形成的原因之一,强调了时代因素。B项、C项、D项分别对应含蓄风格三点表现(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内容、细节、手法。故选A。4.[参考答案]①首先,作者阐述红楼梦含蓄风格形成的两个原因:时代和作家的身世经历,传统文化的哺育。②接着,作者阐述了《红楼梦》含蓄风格的三种具体表现:内容上,含义深隐,意在言外;细节上,暗示情节,充满蕴意;手法上,手法含蓄,寄托形象。③最后,作者指出了《红楼梦》含蓄风格所带来的艺术效果。(4分,第一个得分点“形成的两个原因”、第二个得分点“三种具体表现”、第三个得分点“艺术效果”,答出-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5.[参考答案]①《红楼梦》是--部具有强烈真实性的作品,弄清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家身世经历,可以知人论世。②今人弄清曹雪芹所处时代的真实背景,搜集资料,细致研究,还原历史真面日,对研究《红楼梦》的文本至关重要。③弄清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有助于读懂小说中文本字句的深刻内涵。(共6分,每点2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从题干要求“到头来还是必须彻底弄清曹雪芹写作这部伟著的时代背景”,首先要明确,题干关键点落在“时代背景”这点上,也就是说,分析的是曹雪芹写《红楼梦》与时代的关系。从材料一看,有强调时代与曹雪芹关系的,是在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中强调“《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形成,与时代和作家的身世经历有着十分直接的联系”,“《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强烈真实性的作品”,曹雪芹将个人的经历曲折地反映在《红楼梦》里,了解时代的背景,了解曹雪芹个人的经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红楼梦》,做到“知人论世”。材料二提到“要解读《红楼梦》,到头来还是必须彻底弄清曹雪芹写作这部伟著的时代背景”“不通史,怎么能读懂‘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以及‘双悬日月照乾坤’这些文本字句的深刻内涵”等内容,可以得知,弄清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去读懂小说中文本字句的深刻内涵以及言外之意,读懂其含蓄。同时,材料二还提到“今人要弄清那时的真情实况一这对研究《红楼梦》文本至关重要”“《红楼梦》中贾府的大悲剧展开的时代背景也正是此前此后一还历史真面目,‘补白’,不搜集资料,作细致研究,那怎么能有成果?”可以提取出“对研究《红楼梦》文本至关重要”“还历史真面目”“收集资料”“细作研究”等关键词语。(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共16分)6.

12[参考答案]B(3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本题涉及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B项,克明并非“笃信封建迷信”,他是个有知识的人,实际上并不相信捉鬼的办法。7.[参考答案]B(3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选项带入文中比对分析,寻找差别,得出正确结论。B项,本文没有对姨太太进行心理描写。8.[参考答案]①“出乎他意料之外”是因为觉慧在家庭中地位辈分低,对于“捉鬼”的抗议本来没有人听他的话。②“大获全胜”是因为觉慧凭借勇气和坚定的立场,最终结束了这场闹剧,没有让他们在自己的屋里捉鬼;更通过痛骂揭穿了陈姨太、克明虚伪的“孝顺”和觉新的糊涂懦弱,使他们在自己的勇气与理智面前感到愧悔。(共4分,每点2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出乎他意料之外”可见他本以为自己不会胜利,之所以认为自己不会胜利,是因为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种种规矩压制着他,使他本来不能对长辈的行为提出抗议,倘若抗议,则会遭到全族的压制,而这一回竟然反抗成功,令他自己也十分意外。“大获全胜”是指他不允许“捉鬼”的进入自己房间,“平时这样的话也许会给他招来一些麻烦,这时.反而因了语气太重的缘故,他倒占了上风了。他站在门口,身子立得非常坚定,面貌异常严肃,眼光十分骄傲。他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可见他是靠自己的理智、勇气战胜了家里的人,用“你们不是要捉鬼,你们是把祖父活活地闹死”“你们.会孝顺祖父,笑话!我昨晚亲眼看见祖父被那巫师吓成了那样子。我一定要看你们怎样谋杀祖父”等话,揭穿了这些人借着“孝”的幌子所做的糊涂事,讽刺了愚昧的陈姨太、虚伪的克明和软弱的觉新,让他们狼狈离开。9.

13[参考答案]①以祖父为代表的第--代,奄奄-息,“家”被一个愚昧无知的陈姨太支配摆布,暗示了“家”必定走向衰亡;②以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为代表的第二代,打牌、喝酒,顺从于封建迷信,过着放荡、腐朽的生活,注定无法阻止“家”的崩溃;③以觉慧为代表的第三代,思想进步,敢于挑战封建迷信和宗族秩序,揭露传统礼教的虚伪,终将冲破“家”的牢笼,终结封建大家庭制度。(共6分,每点2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内涵意义的能力。角度可选择不同人物体现的品质,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分析。分析三代人的情形,如最老的一代,也是维系这个大家族“团结”的唯一纽带的祖父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他的病重及走向死亡,象征着旧家庭的没落。而家中竟然任由一个愚昧的姨太摆布,更可见其衰亡征兆。第二代克明等人,“人们依然在笑,在哭,在争闹,在争斗”“几个钟头以前,克安和克定还在打牌,喝酒,和女人调笑,现在却跪在这里诵读那愿意代替祖父死的祷告辞”,可见他们生活放荡腐朽,也根本不可能延续这个家族的命运。第三代觉慧有新思想,有勇气,敢于反抗家庭的封建禁锢,他象征着新生的力量,必将冲破旧有势力,也绝不会继续维持这个腐朽的家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参考答案]C(3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吴明彻的将领听到这件事,非常恐惧,纷纷议论要破坝撤军,用船只装载马匹而退。这时恰逢吴明彻苦于背部患了严重疾病,估计这次北伐成功不了,就派萧摩诃率领数千军马先撤回。“甚笃”意思是“非常严重”,与“背疾”构成主谓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帅马军数千”是“前还”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C。11.[参考答案]C(3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一个皇帝在位可以使用多个年号,且不重叠。基本上明、清两朝的皇帝是一个皇帝终生只用一个年号,之前的皇帝很多都有多个年号。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故选C。12.[参考答案]B(3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的能力。B项中的“盗贼听闻后也到他这里避乱”错。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就躲避走开了,不是盗贼躲到了他这里。故选B。13.[参考答案](1)吴明彻就去拜见高祖,高祖走下台阶来亲自迎接他,拉着他的手就座,与他商讨当代大事。(共4分,得分点:诣,拜见。降阶,走下台阶,以示恭敬。即席,就座。大意1分)(2)适遇齐派遣大将军皮景和领兵数十万来救王琳,在距离寿阳三十里的地方,停兵不进。(共4分,得分点:会,恰逢、适遇。去,距离。顿,停。大意1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诣,拜见;降阶,走下台阶,以示恭敬;即席,就座。大意1分。(2)会,恰逢、适遇;去,距离;顿,停。大意1分。14.[参考答案]①王轨阻断行船水路,将士担忧恐惧,吴明彻军队军心涣散;②退兵时,水流变小,战船不能渡河,吴明彻部队溃散。(共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文言文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概括出“周王轨阻断行船水路,将士担忧恐惧,军心涣散”。根据“明彻仍自决其堰,乘水势以退军,冀其获济。及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不得渡,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概括出“退兵时,水流变小,战船不能渡河,明彻部队溃散”。

14[参考译文]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吴明彻年幼丧父,他本性至孝,十四岁那年感慨.父亲死了却没有坟地,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到秋天大丰收,足够安葬之用。吴明彻以布衣身份出任梁朝东宫直后,到侯景侵犯京师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三千多斛粟麦,但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于是他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分量与邻居一样。盗贼们听说了这件事,就避让走开了,靠这些粟麦活下来的人非常多。高祖镇守京口时,十分诚恳地约请吴明彻与自己结交。吴明彻就去拜见高祖,高祖走下台阶来亲自迎接他,拉着他的手就座,与他商讨当代大事。吴明彻曾经读了一些书史经传,又到过汝南向周弘正学了天文、孤虚、遁甲,大体上晓得了其中一些奥妙,很有一种英雄自许的气概,高祖非常赏识他。太建四年,天子征召吴明彻为侍中、镇前将军。适逢朝廷商议北伐大事,公卿官员彼此意见不同,吴明彻决定计策请求亲自出征。五年,吴明彻总领各路军马十余万,从京师出发,进军迫近寿阳,齐派遣王琳领兵据守。王琳到了,与刺史王贵显保守外城。吴明彻断定王琳初到,人心还没有归附他,就趁黑夜发起进攻,结果王琳的士卒半夜溃散,齐军退保相国城和金城。适遇齐派遣大将军皮景和领兵数十万来救王琳,在距离寿阳三十里的地方,停兵不进。吴明彻说:“行军作战贵在快速,可是他们却搭建军营停止前进,自失锐气,我断定他们不敢作战,这是十分明显的了。”于是亲自穿戴盔甲,指挥四面急攻。只一次冲锋就打下来了,生擒了王琳。皮景和惊慌恐惧奔走逃遁。天子诏令派遣谒者萧淳风,到寿阳册封吴明彻,在城南设立高台,吴明彻登台拜受,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雀跃欢呼。九年,天子下诏书命令吴明彻进军北伐。吴明彻军至吕梁,北周的徐州总管梁士彦率领部属抵抗,吴明彻多次打败了他,梁士彦于是退兵守城,不敢再出战。吴明彻就用拦坝的方法将清水逼入城中,城下用舟舰团团围住,发动猛烈的攻击。北周派遣上将军王轨率军救援。王轨轻装从清水到淮口,横在水中竖起木头,用铁锁穿住车轮,阻断吴明彻的船路。吴明彻的将领听到这件事,非常恐惧,纷纷议论要破坝撤军,用船只装载马匹而退。这时恰逢吴明彻苦于背部患了严重疾病,估计这次北伐成功不了,就派萧摩诃率领数千军马先撤回。随后吴明彻亲自破坝,借水势退军,希望有所作用。当退到了清口,水势逐渐衰弱下来,船舰都.渡不过去,众多军兵尽皆溃散。吴明彻力穷势迫,只好就擒。不久因忧愤交加而得病,死在长安,时年六十七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

15[参考答案]D(3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修辞手法不准确,修辞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辞藻华丽”有误,尾联语言朴实流畅。故选D。16.[参考答案]①借景抒情。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勾勒出一-幅清冷的秋景图,诗人触景伤情,表达了对天下战乱频仍、时局动荡的忧伤。②比喻。颈联把刘、杜二人比作搏击长空的大鹏鸟和直上九霄的巨龙,突出刘、杜二人的匡世救时的才能,表达了对朋友出众才能的赞美之情。③直接抒情。尾联诗人与友人相互勉励,决心戮力同心,以解民于倒悬。表达了对友人救世济民的勉励和自勉之情。(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把握诗歌情感和观点态度的能力。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勾勒出一幅清冷的秋景;接着,颌联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零在外的游客,把刘、杜二位友人比作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人才;颈联把刘、杜二人比作搏击长空的大鹏鸟和直上九霄的巨龙,进一步突出刘、杜二人的匡世救时的才能;尾联诗人与友人相互勉励,决心戮力同心,以解民于倒悬。诗为登高远望之时所感,既是勉友,也是自勉,表现出诗人对处于战乱之中的人民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希望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雄心。全诗语言朴实流畅,感情自然真挚,于昂扬中见沉郁。全诗由一个“悲”字领起,抒发了忧国忧民、相期报国的壮怀,表现了一个身处乱世的正直的知识分子所固有的高贵品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参考答案](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每句1分,错字、漏字、多字,该向不得分)[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对名句的记忆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且不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澄、练、簇、钩、择。“故”字容易被忽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18.[参考答案]B(3分)[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龟龄岛,名副其实地像一只绿毛龟漂浮在红海湾上”这句用了比喻;“一脚上岛去,我就想奔跑,想飞翔,想歌唱”运用了排比;“滟滟随波千万里”是引用;“一座岛何曾不是一只船?”则是反问。文中没有借代、顶真、对比这三种修辞手法。故选B。19.[参考答案]A(3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A项表直接引用;B项表特殊含义;C项表着重强调;D项表反语和讽刺。文中“滟滟随波千万里”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一句,意指月光照耀水面,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这里引号表示直接引用。A项的“游子悲故乡”是陈师道《还里》中的一句,此处的引号也是直接引用。故选A。

1620.[参考答案]在“跟随我们”前加上“这圣土”(其他合理主语也可,如“这岛屿”.等);将“人际间”改为“人间”。(3分,写出一处得2分,写出两处得3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可在“跟随我们”前加上“这圣土”这一主语;“人际间”的“际”有“彼此之间”的意思,造成成分赘余,应删去。(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1分)21.[参考答案]①汕尾渔歌题材广泛②陆上渔民在日常劳动和生活中③演唱方式既有独唱(6分,每点2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简洁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前面的陈述对象是“汕尾渔歌”以及后语境“有捕鱼歌、恋情歌、婚嫁歌、斗歌、生活情趣歌、后勤服务歌等多种题材”,可确定此处应填“汕尾渔歌题材广泛”。第②空根据第一自然段“汕尾渔歌是粤东汕尾市沿海渔民在劳动和生活中所唱的民歌。当地渔民通常分为陆上渔民和海上渔民”,再结合前语境“用以抒发海上渔民在漂泊无定的水居生活和艰险的捕鱼生产劳动中的情感体验”可判断,此处应填“陆上渔民在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第③空根据前语境“演唱方式和曲调丰富多样”以及后语境“也有多人参与的齐唱,还有群体性的合唱”来确定答案为“演唱方式既有独唱”。22.[参考答案]①原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潮汕方言”比作纸,把“对歌的形式”比作“笔墨”,把渔歌传达的内容比作“地域风物图”“渔家风情画”,化抽象为具体,生动而形象;(2分)②与同样使用了比喻修辞的后文衔接更紧密,整体风格更-致。(2分)(5分。第一点3分,第二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句子的内容结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强调的主体不同;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节奏韵律);词语(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观察顺序(高低、俯仰、先后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结构作用(照应、铺垫,前后文的内容衔接紧密度)等;语言风格与原文的整体风格对应;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注意灵活处理。从修辞手法来看,改句“汕尾渔歌采用潮汕方言,通过对歌的形式,表现渔民风情”没有修辞手法;原句“汕尾渔歌以潮汕方言为纸,以对歌的形式为笔墨,勾勒出一张张独特的地域风物图,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渔家风情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生动形象;从语言风格来看,原句采用比喻修辞,富有文采,后文同样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汕尾渔歌比作“史诗”与“瑰宝”,形象生动。整个段落语言风格一致。四、写作(60分)23.

17[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日的在于贯彻新课标对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要求,关注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能较好地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是对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的“表达与交流”进行教学检测。本题的命制基于新教材、忠于新课程标准,义从时代出发,以人文主题“抱负与使命”彰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的成果,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系统性。[命题方式]任务驱动作文[审题要点]1.明确主旨任务驱动:材料的主旨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和使命”。2.明确文体任务驱动:演讲稿,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情感认知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3.明确演讲的群体范围任务:“我们”指青年人,尤指高中生。4.明确情境任务:创设了某校开展的读书交流会情境,规定了写作者身份和受众范围。5.明确审题过程:所创设情境贴近考生实际,考生对作文材料并不陌生,均有话可说;要求明确,不易偏题。列举了林则徐、梁启超、鲁迅等人物及名言,作文可以从他们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为国为民的情怀出发,分析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以及所展现出的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思想价值和行为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尊重和学习,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对自身使命的启发。本题意在任务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以青年人的身份完成写作,即要体现出青年对自身与国家、时代相联系的思考。本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使命,具有关照现实和社会的意义。6.材料限制:首先是思想性的限制,学生的写作必须符合国家主流价值观,即对无私奉献、奋斗不已和勇于承担责任的认可,考生要思考这些材料对象身上有关责任与使命的内容,进而写出感受和想法;另外材料本身具有思辨性,所以学生应根据材料的引导,明确其中辩证关系,从个体中寻“源”、感“源”,进而将个体与整体相联系,个人与家国相联系。不能只停留在谈奉献、谈理想、谈使命层面,应将精神理念体现于以上思辨关系中。

18[开放型]1.立意角度开放。无论从局部句子立意写作,或从整体立意,写作角度都是多样的。2.联想和想象开放。材料句数不多,列举了三位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名言,针对其中.的任何--句,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和思考“他们为何这样说”“他们做了什么”“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等等。应该说考生的联想和想象完全可以多样化。3.表达方式开放。虽然对文体进行了限制一演讲稿,但演讲稿的表达方式是开放的,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抒发有关责任与使命的情感,还可以展开议论,只要考生能够合理地运用表达方式,不论是感性的表达还是理性的思考,围绕“我们的使命”展开就是符合题意的。[参考立意]以奋斗实现时代青年的使命;我们的使命是用自己的努力推动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敢于担当我们的时代使命;用青春谱写壮丽的篇章;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践行(我们的使命);立鸿鹄志,走奋斗路,在进取中担当与实现自己的使命;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我们的使命是敢为人先、锐意进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