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园区构建必要性与政策建议_余晓钟

“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园区构建必要性与政策建议_余晓钟

ID:83238333

大小:1.29 MB

页数:6页

时间:2023-08-08

上传者:139****0482
“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园区构建必要性与政策建议_余晓钟_第1页
“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园区构建必要性与政策建议_余晓钟_第2页
“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园区构建必要性与政策建议_余晓钟_第3页
“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园区构建必要性与政策建议_余晓钟_第4页
“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园区构建必要性与政策建议_余晓钟_第5页
“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园区构建必要性与政策建议_余晓钟_第6页
资源描述:

《“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园区构建必要性与政策建议_余晓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2023年2月油 气 与 新 能 源第35卷 第1期文章编号:2097-0021(2023)01-0026-06“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园区构建必要性与政策建议1123余晓钟,陈建,窦莹玉,辜穗1.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引用:余晓钟,陈建,窦莹玉,等.“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园区构建必要性与政策建议[J].油气与新能源,2023,35(1):26-31.基金项目: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能源革命驱动下的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22&ZD105);2022年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四川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研究(2022-DFZD-27);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项目:非常规气勘探开发模式对标研究(XSN经研所JS2022-47);西南石油大学人文专项基金资助:“双碳”目标背景下国际能源共生合作研究(2021RW043);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双碳”目标下“一带一路”能源绿色合作创新研究(SKA22-01)摘要:“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低碳、多元高效方向转轨转型,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迎来发展机遇。分析了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梳理了中国清洁能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尽管中国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占比稳定增长,可再生能源替代性增强,但是仍然面临着产业化程度较低、技术创新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需破除当前发展困境。结合园区理论提出构建清洁能源园区的构想,意在为清洁能源生产要素集合、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提供新平台与新场景,并从其促进产业要素整合、产业链协同、参与主体共生协同、夯实产业基础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指出构建必要性。最后从政策支撑层面、技术创新层面、要素保障层面、投融资渠道等层面提出构建清洁能源园区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双碳”;清洁能源园区;必要性;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TE-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7-0021.2023.01.004NecessityandPolicySuggestionofConstructingtheCleanEnergyParkGuidedby“DualCarbon”Target1123YUXiaozhong,CHENJian,DOUYingyu,GUSui1.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outhwestPetroleumUniversity;2.CNPCBohaiDrillingEngineeringCo.,Ltd;3.NaturalGasEconomicResearchInstitute,PetroChinaSouthwestOilandGasFieldCompanyAbstract:Guidedbythe“dualcarbon”goal,China’senergystructureisspeedingupthetransformationtothedirectionofclean,low-carbon,diversifiedandefficientdevelopment,meanwhilerenewableenergy,naturalgasandothercleanenergyareembracingdevelopmentopportunities.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cleanenergydevelopmentinChinaandstreamlinesthemainproblemsexistinginthedevelopmentofcleanenergyinChina.ItisheldthatalthoughChina’sinstalledcapacityofcleanenergyisgrowingsteadilyandthereplacementofrenewableenergyisenhanced,itstillfacesproblemssuchaslowindustrialization,insufficient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imperfectpolicyguaranteesystem.So,itprovesurgenttoovercomethecurrentdilemma.Theconceptofbuildingacleanenergyparkisproposedbasedonthetheoryofthepark,whichaimstoprovideanewplatformandscenarioforthecollectionofproductionfactors,enterpriseagglomerationandindustrialclusterofcleanenergy.Also,thenecessityofconstructingtheparkispointedoutfromtheaspectsofpromotingtheintegrationofindustrialfactors,thesynergyofindustrialchain,thesymbiosisofparticipants,theconsolidationofindustrialbaseaswellasthepromotionof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etc.Intheend,thepaperputsforwardpolicysuggestionsontheconstructionofcleanenergyparksfromtheperspectiveofpolicysupport,technologicalinnovation,factorguarantee,investmentandfinancingchannels.Keywords:“Doublecarbon”;Cleanenergypark;Necessity;Policysuggestions26

1第35卷 第1期 2023年2月余晓钟等:“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园区构建必要性与政策建议0 引言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等具有清洁低碳特征的能源。近几年,中国加速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趋严峻紧迫,控碳减排已动清洁能源开发并网利用,着力改善以化石能源为经成为全球共识。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大多制定主的传统能源结构,随着“双碳”“1+N”政策体系了净零排放计划和碳中和目标,例如:法国出台了的完善与落地,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年《法国国家低碳发展战略》,确立2050年温室气体提升,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属性逐渐明显。具体来较1990年下降75%的目标;德国也出台了相应的说,从能源生产结构上看,煤炭、石油生产占比逐《气候行动方案》,提出2050年温室气体较1990年年降低,清洁能源占比增速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减排80%~95%的目标。而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显示2021年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占一国大会上,为进一步提升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宣布次能源生产总量26.4%,相比2015年增长了7.1%,二氧化碳排放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能源生产结构正稳步由高碳单一格局向低碳多元格[1]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随局转变。从能源消费结构上看,2021年天然气、水后又将“双碳”目标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给中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能源结构转型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从2015年的17.8%跃升到25.5%,清洁能源正逐步更短的转换期,将加速推进能源供需双侧结构调整,成为能源消费结构改革和清洁低碳化的重要抓手和低碳化、高效化、电气化将成为未来能源转型的主主要动能。从发电装机规模上看,截至2021年底,[2]8要方向。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统计,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10kW,占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发电总装机比例超40%,风电、光伏发电、水电、[5]总量的30.7%,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化发展阶段,能源资源1.1.2 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水风光产[3]需求仍保持刚性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实现业优势持续增强“碳中和”上面临着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系统复杂“十三五”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等难题,而清洁能源具有可再生、绿色低碳、环境发展,装机规模、利用水平、技术装备、产业竞争友好的优势,着力发展清洁能源成为当前应对能源紧[6]力迈上新台阶。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缺、改善能源结构、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步,尤其是水电、光伏发电、风电产业优势持续增措和现实方案,太阳能、风能、水能、氢能等可再强,为可再生能源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生能源以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将迎来高质量发展机础。水电方面,中国积极推动水电基地建设,推动[4]遇。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清洁能源园区,意在金沙江上游、雅砻江中游、黄河上游等河段重大项目发挥其要素集合、企业集聚、开发集约等优势功能,建设,同时具备百万千瓦级水轮机组自主设计制造能为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化发展提供新平台和便捷条件,力,已成为全球水电建设的中坚力量。风电方面,中这对于打通清洁能源产业链、激发企业创新活动力、国7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位列全球前十,陆上低风推动跨产业合作等都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加速清洁速风电技术国际一流,同时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区能源产业集约化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现实域布局,逐步建立起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而光伏积极作用。产业则占据着全球主导地位,光伏技术快速迭代,量产单晶硅、多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2.8%1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和20.8%,多晶硅、硅片和电池片分别占全球产量的[7]1.1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76%、96%和83%,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1.2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1.1 清洁能源占比稳定提升,可再生能源替代性增强1.2.1 区域差异明显,缺乏全局统筹协调清洁能源是相对于传统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提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地形、气候、经济发展出的具备低碳排放、清洁友好属性的能源概念,如水平、产业结构呈现出较大差异,清洁能源资源分27

2油气与新能源政策与市场Vol.35No.1Feb.2023布总体呈现“贫穷地区丰富、中原地区贫乏”的特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8]征。可以发现,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四大气区”先,中国清洁能源产业中的企业大多仍处于发展初大多位于西部,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期,存在对清洁能源产业扶持方向和力度把握不准再生资源富集区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区,而这的问题,限制了清洁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其次,些地区往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产业基础薄不及中东部地区。同时由于储能设施不足,部分地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其生产绿色能源产品的能力区存量清洁能源消纳不畅,西北地区弃风弃光、云与产业竞争力仍需提高;最后,财政税收等政策[9]南省和四川省弃水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中国清保障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政策多样性洁能源资源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不均衡,导致了供欠缺、政策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办法、支持范围存需双方市场在空间上的隔离,这也成了阻碍清洁能在局限性等方面,加之未能考虑到政策措施之间的源规模化发展和高效消纳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协调配合与对接,并没有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撑保障[11]缺乏全局统筹协调,强调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同作用。时忽视了与电网规划布局的融合,忽视了通过多能2 构建清洁能源园区的必要性互补协调来降低水能、太阳能、风能的季节波动带来的影响。因此,要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和高质量面对当前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发展,就要立足全局统筹考虑,结合区域资源禀赋问题,急需破除产业链和创新链不完整、政策体系条件,注重清洁能源发展规划与电网布局的协调,不健全的困境,避免“单打独斗”和“零星发展”注重清洁能源外输通道建设,注重清洁能源规模化局面,需要打通清洁能源开发、装备技术创新、产发展和高效消纳的匹配。业群发展一体化路径,利用好“后发优势”,积极借1.2.2 技术创新有待加强,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鉴、吸收、消化国际清洁能源发展经验。因此,本在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关键文结合园区理论提出构建清洁能源园区的构想,系是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规模化来提高清洁能源经济统考虑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性、商业化程度,从而夯实产业基础和提高产业链构及发展规划等条件,以园区为新载体和新场景打现代化水平。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较晚,相比欧造清洁能源产业生态圈,以园区平台为支撑布局建美发达国家,在技术层面、产业基础层面、产业化设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以期破除当前发展困境,助[10]力实现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内涵式与可持续化发展。程度上存在较大差距。虽然中国已经在水电、光伏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在氢能、地热能、天2.1 加强清洁能源产业链协同,提供便捷平台和利然气水合物等领域技术仍不成熟,如氢气的制备、好环境储运、加注,燃料电池关键技术,中低温地热发电清洁能源产业本身具有强关联性,从清洁能源关键技术,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及脱水净化技术等。开发、运输、加工转换、存储到利用全环节,需要同时,领域内部分清洁能源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形成紧密结合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因此,清洁能源核心材料等大量依赖国外,原创新、颠覆性、引领园区的构建是为清洁能源上中下游产业提供跨区域、性技术偏少,绿色低碳技术急需突破。因此,急需跨行业、跨企业合作的新平台和新空间。首先,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化,才能降低以借助园区平台功能和机制,清洁能源产业链条和清洁能源成本,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同一产业链均可在此汇集,生产要素和企业不断集力,进而增强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能力,实现能源供中形成集聚效应和平台效应,可以更好实现不同行给、消费两侧结构的清洁低碳化。业、不同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标准对接、项目合作,1.2.3 产业扶持力度不够,政策保障体系有待健全从而强化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的前向、后向和环向[12]在国家“双碳”目标及相关环保政策的驱动下,关联;其次,发挥平台链接和联动功能,以园有关清洁能源的立法、财税政策、产业扶持政策以区为载体实现清洁能源产业协作网络的构建和产业及专项发展规划等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很大程度上生态的形成,深度实现同非本地区能源产业和创新28

3第35卷 第1期 2023年2月余晓钟等:“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园区构建必要性与政策建议资源的链接,多方联动国际国内企业、科研机构、持,园区成为要素和企业流向地,由此带来的集聚高校协同合作;最后,园区针对不同层面需求可以效应与规模效应自然带动清洁能源领域以及关联产提供多样性的平台,如技术平台、政策平台、商务业的快速发展。而对于园区所在地,起到推动园区平台、投资平台、智慧平台、碳交易平台等,可以周围区域基础设施、通信、产业基础和环境改善的为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和项目的推进创造便作用,推动清洁能源产业成为区域新的产业增长极利高效的条件和环境。和区域经济增长点,同时推进区域能源一体化发展2.2 有序整合产业要素,促进主体协同共生和经济合作,深化清洁能源规划、科技研发、装备制造以及产业融合,为原有的能源经济注入新的活中国清洁能源资源种类丰富、储量优势大,但力和动力,改善传统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增加能面临产业链条不畅通和不紧密的问题,以及成本高、源经济的绿色低碳程度。技术难、风险大等困境,产业链中的要素尚未得到合理流动和优化,加上清洁能源开发环境复杂、合3 构建清洁能源园区的政策建议作内容繁多、主体较多等因素,需要尽快创新平台机制破除产业困境,发挥清洁能源园区对产业要素作为相关政策的制定者、行业走向的指向标,整合的优势与助力产业主体协同的功能,为促进清政府在清洁能源园区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角色与作用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平台与新载体。首先,实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其发展高度和前景。同时,政现产业要素整合,在资源、技术、资本、信息、人府在多元参与主体中也呈现出独特的作用与地位,才等关键要素在平台集聚之后,通过园区统一平台在构建清洁能源园区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宏观引导、管理机制的设计,实现要素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零指导监督、协调配合的统筹协调作用,可以引导社散走向协同、从低效走向高效;其次,衔接零散的会资源要素流动和协调多元主体关系。当前清洁能企业要素,有序吸纳从事天然气、水能(电)、光源产业和园区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政策扶持显伏、风能(电)等清洁能源资源开发、储运、技术、得尤为重要。投资等的企业入驻,推动实现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3.1 强化政策支撑保障,推动政策协同发力同工作,形成价值创造和效率提升的整体,提升园立足推动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推进清洁能区发展质量与水平;最后,由于参与清洁能源产业源园区有序建设、低碳发展,需要围绕园区目标任的主体众多,包含政府、国际国内企业、机构组织、务,加强多层次、全方位政策支撑和保障,破除制科研机构、高校等,因此需要统筹协调各方主体关系约清洁能源产业与构建清洁能源园区的制度性障碍和角色承担,通过构建多主体互动机制,涵盖竞争、与政策性瓶颈。首先,应注重清洁能源政策目标与激励、评价等机制在内解决多主体间的矛盾和障碍,政策工具、短期与中长期政策的延续与配合,充分[13]以形成更高层次的高效、稳定、合作关系。发挥发挥政策在园区的组合叠加效应,不断夯实园区发清洁能源园区“调和剂”和“催化剂”作用,促进展政策制度基础;其次,加强园区顶层规划与区域多元主体协同共生,保障清洁能源产业有序发展。发展战略、清洁能源发展战略、交通电力等专项规2.3 夯实清洁能源产业基础,促进区域间经济合作划的衔接与协调,配合制定实施电力、天然气、可清洁能源园区是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和合作的主再生能源等能源行业专项规划或方案,结合园区功阵地,园区可依托西部地区水能、风能以及天然气能定位、发展目标、重大项目等方面进行有效适应等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带动西部地区清洁能源的开与衔接;再次,加快构建园区“1+N”政策体系,发和产业链的补齐,带动风、光、水、氢等产业协构建涵盖财政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用地政策、环同并进,带动清洁能源企业跨区域合作。中国清洁境保护政策、清洁能源产业扶持等政策,有效引导能源产业基础薄弱,清洁能源产品的生产能力仍需社会资源与产业要素向清洁能源园区汇集;最后,提高,可以通过构建清洁能源园区实现对清洁能源研究制定一系列有效解决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产业及关联产业的带动,加速夯实产业基础。通过险、纠纷与激发合作主体活力的政策举措,在此基清洁能源园区平台的构建,加上规划引领和政策扶础上协调财政、产业、交通、能源等促进政策,推29

4油气与新能源政策与市场Vol.35No.1Feb.2023动形成以园区为核心的多主体协同推进的长效机制,流向园区,合力解决在体制、技术、人才、资金、充分发挥政策组合协同效力,有效支持和保障清洁用地方面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痛难点问题,做好能源园区的建设和运营。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另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建3.2 以技术为先锋,以项目为支撑,增强园区创新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能力,推进外畅内联的现驱动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多向通道建设,合力布局建设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园区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也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设施建设。是构建清洁能源园区的重要内容。切实促进清洁能源园区功能实现,要以技术为先锋,发挥知识、技3.4 完善专项财税支撑体系,开拓多元投融资渠道术、创新的生产力作用,以清洁能源重大项目为支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庞大的资金作保障,撑,支持国内外多主体实现联动协同,从而引领园也是支撑清洁能源园区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区竞争力提升。一是要立足开放条件下自主创新,拓宽园区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完善灵活的多层次、积极推进国内外能源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在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确保园区与入园企园区平台的实质性合作,深度聚焦清洁能源重点技业长期发展的资金链安全。首先,应利用国家层面术领域,共同建立园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能的金融机构即政策性银行,通过设立专项清洁能源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创新融通。二是突出投资额度和产业园区专项账户,着力推进清洁能源技术的先锋作用与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重视知识、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园区内企业发展提供基础技术的交流碰撞与转化。当前中国能源科技创新仍金融支持。其次,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存在明显不足,部分能源技术装备存在短板,关键融机构多主体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实现资金筹措方[14][17]零部件、专用软件、核心材料等大量依赖国外。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清洁能源园区将为能源技术、装备、科技创新提供大对园区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的信贷新平台和新载体,重点支持对节能与提高能效的氢支持,以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园区,流向清洁能源、燃料电池、储能、智能电网、CCUS(碳捕集、利用新材料、环保节能与生物技术等低碳绿色企业。最与封存)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实施低碳和后,积极推动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证券、零碳技术示范项目,加强低碳和零碳技术的推广应信托、租赁、期货等参与到清洁能源园区建设中来,[15]用。同时,推动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国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和动家重大能源技术科技项目,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力,加快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融资内生增长机制。可控核聚变等前沿技术攻关,充分利用园区环境与3.5 充分利用高校科研资源,强化人才支撑与智力[16]优势助力技术研发、项目合作。保障3.3 加强多要素保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人才是知识技术的载体,合理科学的人才队伍清洁能源园区作为要素集合、产业集聚、开发是清洁能源企业创新和清洁能源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集约的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的新平台和新载体,高度重要保障。因此在清洁能源园区的建设中应做好人耦合土地利用、城市功能、产业集聚、政策环境,才队伍的建设和培育,为知识传递、技术创新、成集聚产业、功能、创新、人才等各类要素,需要不果转化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方面,断加强多要素支撑保障,确保要素主体共生合作关应当广泛开展同国际国内知名能源高校和科研机构系网络的建立健全,保障各要素流动渠道畅通与配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人才引进,支持国内外高置机制健全,为政策、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校与科研机构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促进优秀人要素提供引导与衔接机制,促进要素流转实现互补才在高校、园区中多向流动,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互济,加速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链的高效协同。一方融合。另一方面,建立高层次人才共育、共引、共面,当地政府要建立好同国际国内行业组织、大型用机制,组建清洁能源人才联盟,加速培育、引进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参与主体的共一批引领清洁能源技术前沿、支撑重大项目的技术生合作关系,形成共推机制,合力确保各要素顺利带头人和一批懂技术、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关30

5第35卷 第1期 2023年2月余晓钟等:“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园区构建必要性与政策建议键技术、核心设备领域鼓励企业自主引进和自发储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备高层次技术人才,真正在园区落实技术引领、人〔2021〕1445号[A/OL].(2021-10-21)[2022-12-13].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wb/202206/才支撑。t20220601_1326719.html.[8]赵宁宁,王伟.“双碳”目标下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路径4 结束语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10):107-109.本文以“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结构加速向清[9]王玉生,韩景宽,宋梅,等.“双碳”愿景下中国西部能源洁低碳、多元高效方向转轨转型为背景,结合当前发展对策探讨[J].油气与新能源,2022,34(3):47-51.[10]郭彤荔.我国清洁能源现状及发展路径思考[J].中国国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土资源经济,2019,32(4):39-42.建清洁能源园区的建议,并以园区化、平台化、集[11]梁红静,刘津升.我国清洁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群化的形式推动清洁能源产业要素集合、产业集聚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6):23-25.和发展集约,并从促进产业要素整合、产业链协同、[12]余晓钟,刘利.“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能源产业园区参与主体共生协同、夯实产业基础和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构建:以中亚地区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20(2):105-113.发展等方面指出构建构清洁能源园必要性,最后从[13]杨铎,余晓钟.“一带一路”国际天然气产业园区构建:政策协同支撑、技术创新、要素保障、投融资渠道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22,等层面提出构建清洁能源园区的政策建议,助力清16(03):78-83.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和加速“双碳”目标实现。[14]李哲.“十四五”能源科技创新规划出台支撑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N].中国经营报,2022-04-11(B18).参考文献:[15]王一鸣.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与路径[J].全球化,2021(6):5-18.[1]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N].[16]王震,李强,周彦希.中国“双碳”顶层政策分析及能源人民日报,2020-09-23(3).转型路径研究[J].油气与新能源,2021,33(6):1-5.[2]李世峰,朱国云.“双碳”愿景下的能源转型路径探析[J].[17]刘宁.我国清洁能源技术的政策保障机制研究[J].科技南京社会科学,2021(12):48-56.管理研究,2014,34(4):6-10.[3]唐登杰.大力推动节能工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N].人民日报,2021-08-25(13).第一作者:余晓钟(1961-),男,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4]张献方.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促进后疫情时代可持士生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石油天然气发续发展[N].国家电网报,2020-11-11(2).展战略与安全管理研究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能源管理方向的研究。[5]佚名.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关情况发布会的发言讲话[J].中国电业,2021(4):4-5.610500。E-mail:2637415033@qq.com。[6]叶伟.可再生能源将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2-06-13(7).修改回稿日期:2022-12-13[7]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关于印编辑:夏希品国际能源署:全球电力需求将加速增长国际能源署2月8日发布的《2023年电力市场报告》说,2023年至2025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将加速至年均3%,增长主要来自亚洲地区。可再生能源将主导全球电力供应增长,与核能一起满足绝大部分电力需求增量。报告指出,受能源危机和部分地区异常天气条件影响,2022年全球电力需求增幅放缓至2%,低于新冠疫情前水平。受能源价格飙升影响,2022年欧盟用电需求同比下降3.5%。受经济强劲复苏及夏季高温天气影响,印度电力消耗增长8.4%。美国电力需求增长2.6%。报告预计,未来3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将加速至年均3%,其中70%以上需求增长将来自部分亚洲地区。(刘芳)摘编自中国石油新闻中心网站下载地址:http://eip.cnpc/zhlm/nyjj/Pages/20230210_C82031.aspx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