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课后习题+必修1+综合测评(A)Word版含解析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课后习题+必修1+综合测评(A)Word版含解析

ID:83220161

大小:1.58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3-06-25

上传者:老李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课后习题+必修1+综合测评(A)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课后习题+必修1+综合测评(A)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课后习题+必修1+综合测评(A)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课后习题+必修1+综合测评(A)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课后习题+必修1+综合测评(A)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课后习题+必修1+综合测评(A)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课后习题+必修1+综合测评(A)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课后习题+必修1+综合测评(A)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课后习题+必修1+综合测评(A)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课后习题+必修1+综合测评(A)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课后习题+必修1+综合测评(A)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综合测评(A)(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模型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是科学认识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不同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答案:B解析:原核细胞具有细胞结构,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两者不存在包含关系。细菌病毒与噬菌体是指同类生物。蓝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生命系统包含生态系统,两者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2.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小麦的叶肉细胞和干种子的胚细胞,发现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明显的细胞质流动现象,而胚细胞则无此现象。原因是(  )A.叶肉细胞是活细胞,而胚细胞是死细胞B.叶肉细胞中有自由水,胚细胞中没有自由水C.叶肉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大D.胚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大答案:C解析:干种子的胚细胞是活细胞。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自由水大量蒸发,胚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较少,结合水的相对比值增大,代谢不活跃,所以细胞质流动不明显。3.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酸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相同B.RNA分子携带大量遗传信息,是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14

1C.与糖类相比,脂肪中C的比例较高,C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蛋白质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答案:D解析:脂肪酸的元素组成是C、H、O,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二者的元素组成不同。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4.下列对不同混合液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反应后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所用试剂颜色反应A淀粉与足量淀粉酶的混合液碘液蓝色B蛋白质与足量蛋白酶的混合液双缩脲试剂紫色C蔗糖与足量淀粉酶的混合液斐林试剂砖红色D脂肪与足量脂肪酶的混合液苏丹Ⅲ染液橘黄色答案:B解析: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因此混合液遇碘液后不变蓝色。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混合液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淀粉酶不能水解蔗糖,因此混合液遇斐林试剂后无颜色反应。脂肪酶能将脂肪水解,因此混合液遇苏丹Ⅲ染液后无颜色反应。5.下图表示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第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可用苏丹Ⅲ染液检测B.细胞代谢利用大量糖类,导致淀粉含量降低C.糖类不断转化为脂肪,导致脂肪含量增加D.糖类不转化为蛋白质,导致含氮物质含量不变答案:D14

2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第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脂肪,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检测。淀粉属于糖类,细胞代谢需要糖类物质,所以细胞代谢利用大量糖类,导致淀粉含量降低。随着油菜开花天数的增加,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都逐渐减少,前者在第36天已经降至很低水平,后者在第36天几乎为零,而脂肪的含量却一直在增加,据此可判断,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由可溶性糖或淀粉转化而来。糖类可以转化为蛋白质。6.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氧化形成二硫键(—S—S—)。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巯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B.解冻后蛋白质功能可能异常C.结冰和解冻过程涉及肽键的变化D.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答案:C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结冰与二硫键(—S—S—)的形成有关,解冻与氢键断裂有关,都不涉及肽键的变化。7.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是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B.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均是可以运动的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一定是在细胞膜的参与下完成的D.细胞膜上可能附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答案:D解析: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参与,如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细胞质基质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其细胞膜上附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14

38.下图中野生型是分泌功能正常的酵母菌,甲、乙型突变体是部分细胞器膜结构异常、分泌过程出现障碍的酵母菌,另有丙型突变体是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图中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成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野生型酵母菌的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结构的参与B.甲型突变体在内质网中积累大量具有活性的蛋白质C.乙型突变体的高尔基体因功能障碍导致膜面积异常增大D.丙型突变体仍能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答案:B解析:甲型突变体在内质网中积累大量蛋白质,但是没有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没有活性。丙型突变体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仍能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9.细胞自噬能快速提供燃料供应能量,或者提供材料来更新细胞组分,因此在细胞面对“饥饿”时,它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细胞自噬过程中溶酶体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受损的线粒体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合成与加工需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一般会减弱D.人工破坏溶酶体的膜可加速细胞的自噬作用过程答案:B解析: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功能退化,不会直接影响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并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一系列加工。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的自噬作用可能增强,形成的水解产物留在细胞内被重新利用。人工破坏溶酶体的膜会使溶酶体内的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14

410.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成熟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内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数目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图中曲线表明这些植物细胞(  )A.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C.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D.细胞膜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不发生质壁分离,随着蔗糖溶液浓度增大,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题图表明这些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1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率越快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C.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其蛋白质含量较外膜高D.原核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相对比值较大,其物质运输效率较低答案:D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且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细胞膜之间的相互转化,因此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率越快。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其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就附着在线粒体内膜上,所以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较线粒体外膜高。原核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相对比值较大,其物质运输效率较高。12.下面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还原剂的细胞器及还原剂的来源和用途的比较,其中正确的有(  )14

5项目细胞器来源用途①叶绿体水的分解还原二氧化碳②叶绿体水的分解还原C3③线粒体丙酮酸的分解与氧结合生成水④线粒体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与氧结合生成水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NADPH,NADPH为C3的还原提供还原剂,①错误,②正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第三阶段是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水,③正确,④错误。13.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B.C3生成(CH2O)需要NADPH、ATP和多种酶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H2O)的生成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答案:B解析:暗反应阶段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温度过高会降低酶的活性,使酶促反应受影响,会抑制(CH2O)的生成;无光时,不能形成ATP和NADPH,会影响C3的还原,从而不利于暗反应的进行。14.下图甲、乙为某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曲线①②为DNA含量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4

6A.图甲对应曲线①中的CD段,对应曲线②的FG段B.图乙为细胞分裂后期图,这一时期两曲线有不同的变化C.图甲所示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D.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同一细胞来观察甲、乙两种时期答案:D解析:图甲表示染色体的复制,DNA含量加倍,对应曲线①的CD段,对应曲线②的FG段。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少一半,但一个细胞中核DNA含量没有减少。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因为材料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15.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激活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Dnase酶和Caspase酶被激活。Dnase酶能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酶能切割相关蛋白质形成不同长度的多肽。导致细胞裂解形成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Dnase酶、Caspase酶被激活,是不同细胞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的结果B.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均能表达机体固有的凋亡相关基因C.细胞无限增殖可能是因为无法识别凋亡诱导因子而不能启动凋亡程序D.吞噬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吞噬凋亡小体后通过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答案:D解析:吞噬细胞以胞吞方式吞噬凋亡小体后通过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14

7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的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答案:B解析: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底物一般是葡萄糖。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还原而来的。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即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可产生ATP。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酸味的产生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氧气浓度升高会抑制无氧呼吸产生乳酸。17.层粘连蛋白是由一条重链(α链)和两条轻链(β1、β2链)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为细胞结构成分,含有多个结合位点并对保持细胞间粘连及细胞分化等都起作用。下图为层粘连蛋白结构示意图。若该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层粘连蛋白含有肽键数为(m-3)个B.该蛋白在细胞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C.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D.该物质的合成只需要核糖体即可完成答案:ABC14

8解析:由题意可知,层粘连蛋白是糖蛋白,在核糖体上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后,还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修饰、加工才能形成糖蛋白,此过程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18.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保持活性需将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测不到有CO2产生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的消耗量加大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不改变线粒体的耗氧速率答案:AB解析:线粒体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有一定的渗透压,因此为保持活性需将提取的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在小鼠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发生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不产生CO2。在线粒体中只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降低温度会使有氧呼吸过程所需酶的活性下降,从而降低线粒体的耗氧速率。19.流式细胞仪是一种可以测定细胞中DNA含量的仪器。用该仪器对体外培养的连续分裂的小鼠细胞进行了分析,得到下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NA含量为2c~4c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的物质准备阶段B.DNA含量为4c的细胞中着丝粒数是DNA含量为2c的细胞中的2倍C.若阻断纺锤体的形成,可使DNA含量为4c的细胞比例增加D.若加入DNA复制抑制剂可使DNA含量为4c的细胞比例增加答案:AC解析:DNA含量为2c~4c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的物质准备阶段,即处于分裂间期阶段。DNA含量为4c的细胞中只有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着丝粒数是DNA含量为2c的细胞中的214

9倍。若阻断纺锤体的形成,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DNA含量为4c的细胞比例增加,DNA含量为2c的细胞比例减小。若加入DNA复制抑制剂,则DNA分子不能复制,可使DNA含量为2c的细胞比例增加,DNA含量为4c的细胞比例减少。20.科学家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1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所以nuc-1基因又被称为细胞“死亡基因”。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靶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死亡可能与nuc-1基因被激活有关B.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中的nuc-1基因也在表达C.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运输D.癌变细胞中nuc-1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受阻答案:ABD解析:靶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而nuc-1基因能导致细胞凋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细胞凋亡,故细胞中的nuc-1基因也在表达。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可见该蛋白质合成后进入细胞核,故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运输。癌细胞是能无限增殖的细胞,说明癌细胞中nuc-1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受阻。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21.(12分)香蕉在保鲜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升高导致香蕉后熟加快,硬度下滑。为研究不同处理时间,0℃冷空气对香蕉后熟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      ,可用      试剂对淀粉酶的化学本质进行检测。(2)实验开始时选取的每组香蕉的品种、成熟度为实验的无关变量,它们应     ,不同处理时间应有   组平行重复实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14

10(3)根据实验结果,选取    的处理时间,对延缓香蕉后熟效果最理想,理由是                   。 答案:(1)蛋白质 双缩脲 (2)相同且适宜 多(或3)(3)2.5h 该处理时间对香蕉后熟软化的抑制效果最显著解析:(1)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但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2)实验的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同处理时间应取多组进行平行重复实验,以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3)分析可知,0℃冷空气处理2.5h,对延缓香蕉后熟效果最理想。22.(14分)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下图为部分细胞结构和多种蛋白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A蛋白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如果转运过程需ATP供能,则转运方式为        ,若转运过程不消耗ATP,则转运方式为        ,能量来自所转运物质      形成的势能。 (2)B蛋白只能与特定分子结合,结合后其        发生变化,像“分子开关”一样,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是细胞膜完成        功能的分子基础。 (3)C蛋白和细胞骨架共同完成细胞内的物质运输,细胞骨架的化学本质是     。(4)D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因其只能与           结合,所以D蛋白的功能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答案:(1)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浓度差(2)空间结构 信息交流(细胞通讯、细胞识别)(3)蛋白质(4)一种或一类底物14

1123.(14分)图1、图2表示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像,图3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DNA数目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图3图4(1)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       期。图1和图2中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该细胞中没有中心体,有     和     。 (2)图3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含量变化,分裂期应该位于该图中的    段。 (3)按照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先后顺序,图4中①②③的正确排序是     。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4中的    时期。 答案:(1)(分裂)后 图2 细胞壁 细胞板(2)BE(3)③②① ①解析:(1)图1所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1细胞含有中心体,不含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而图2细胞不含中心体,但含有细胞板和细胞壁,为植物细胞。(2)图3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含量变化。其中AB14

12段处于分裂间期,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因此,分裂期应该位于该图中的BE段。(3)图4中,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③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因此,①②③的正确排序是③②①。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4中的①时期。24.(15分)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甚至死亡。(1)高温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2)研究人员发现高温还能诱导细胞产生自由基从而影响膜的稳定性。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高温均为诱导自由基产生的因素。极端高温自由基产生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        ,中度高温自由基的产生速率与对照组相比在前5d        ,但在7d后会缓慢上升。据此推测,自由基的产生和积累对膜稳定性的影响,可能是自由基攻击膜成分中的       或      ,使膜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 (3)欲探究高温造成的损伤是否可逆,研究人员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植株幼苗在中度高温、极端高温条件下进行处理,并分别在处理的第1、3、5、7、9、11天转入正常温度条件进行恢复生长,测定各处理恢复5d后的净光合速率(正常温度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的相对值设为100),得到如下数据:图中数据表明,                           。 (4)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温初期,可通过外施一定浓度的Ca2+来缓解高温对作物减产的影响,请你结合(2)(3)的结论,进行解释:                 。答案:(1)气孔关闭、光合色素含量降低、酶活性下降(答出两点即可)14

13(2)逐渐增加 无明显差异 磷脂分子 蛋白质分子(3)7d内的中度高温对作物造成的损伤可恢复,3d内的极端高温对作物造成的损伤可恢复(4)短时间高温条件造成的损伤是可逆(可恢复)的;Ca2+可能是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积累来维持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解析:(1)高温会导致气孔关闭,高温还会导致光合色素的含量下降及酶的活性降低,这都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2)从图中可以看出,极端高温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自由基产生速率逐渐增大;中度高温条件下,在5d内自由基的产生速率与对照基本相同。(3)由图示可知,3d内的极端高温造成的伤害可以得到恢复,7d内的中度高温造成的伤害可以得到恢复。(4)Ca2+能缓解高温对作物减产的影响,可能是Ca2+减少了自由基的产生和积累。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