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过程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潍坊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第一学期过程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趋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脾气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二:“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力赞青年,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杂志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五四”文学运动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1“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除陈独秀、鲁迅两人较大,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很年轻;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人,冲上“五四”文坛时大多只20出头。他们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李大钊的《青春》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等人的作品青春勃发。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从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材料三: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总体来看,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通过英雄模范人物等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串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染。
2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广大家长应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善于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通过审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让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扎根。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社会审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摘编自张弓、乐中保《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B.“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是因为这种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浓重的时代气息。C.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育学生,通过“诗”和“乐”进行审美教育,可见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D.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寓道德教育于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从而将其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2.根据上述各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开放的社会,审美本应是多元的,但纵容病态审美泛滥,势必影响到关系祖国未来的青少年的培育。B.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成为“五四”作家的宗教信仰,体现了“审美代宗教”的主张。C.“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标志着两种不同文化的嬗变,而“五四”文学运动与之是息息相关的。D.审美教育服务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终极目标还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3.下列言论或现象,不能作为论据支撑上述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A.老艺术家阎肃认为:“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B.毛泽东曾热情褒扬:“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C.当下社会渐渐刮起“阴柔之风”,“五四”
3时期的文化却青春气息勃发,正像鲁迅小说《风波》里九斤老太抱怨的:“一代不如一代!”D.孔子盛赞《韶》乐“尽善尽美”,“尽善”指内容上达到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尽美”指艺术上达到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4.材料二是怎样论证“‘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观点的?请从论证思路、论证方法和论据的角度进行阐述。(4分)5.当下应如何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枣废名我当然不能谈年纪,但过着这么一个放荡的生活。东西南北,颇有点儿行脚僧的风流,而时怀一个求安息之念,因此,很不觉得自己还应算是一个少年了。我的哀愁大概是少年的罢,也还真是一个少年的欢喜,落日西山,总无改于野花芳草的我的道上。近数年来,北京这地方我彷徨得较久,来去无常,平常多半住客栈。今年,夏末到中秋,逍遥于所谓会馆的寒窗之下了。我不知怎的,实在的不要听故乡人说话。我的故乡人似乎又都是一些笨脚色,舌头改变不过来,胡同口里,有时无意间碰到他们,我却不是相识,那个声音是那样的容易入耳……唉,人何必丢丑呢?没有法,道旁的我是那么感觉着。至于会馆,向来是不辨方向的了。今年那时为什么下这一着棋,我也不大说得清。总之两个院子只住着我一人。我住的是后院,窗外两株枣树,一株颇大。一架葡萄,不在我的门口,荫着谁之门,锁上了,里面还存放有东西。平常也自负能谈诗的,只有这时,才甚以古人青锁对芳菲之句为妙了,多半是黄昏时,孑然一身,枣树、葡萄架下贪凉。我的先生走来看我,他老人家算是上岁数的人了,从琉璃厂来,拿了刻的印章给我看。我表示我的意见,说,“我喜欢这个。”这是刻着“苦雨翁玺”四个字的。先生含笑。先生卜居于一个低洼所在,经不得北京的大雨,一下就非脱脚不可,水都装到屋子里去了,——倘若深更半夜倾盆而注怎么办呢,梨枣倒真有了无妄之灾,还要首先起来捞那些捞什子,所以苦雨哩。先生常说聊斋这两句话不错: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4所以我写给先生的信里有云:“豆棚瓜架雨如丝,一心贪看雨,一旦又记起了是一个过路人,走到这儿躲雨,到底天气不好也。钓鱼的他自不一样,雨里头有生意做,自然是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以为惟有这个躲雨的人最没有放过雨的美。……这算是我的“苦雨翁”吟,虽然有点咬文嚼字之嫌,但当面告诉先生说,“我的意境实好。”先生回答道:“你完全是江南生长的,总是江南景物作用。”我简直受了一大打击,默而无语了。不知怎么一谈谈起朱舜水先生,这又给了我一个诗思,先生道:“日本的书上说朱舜水,他平常是能操和语的,方病榻弥留,讲的话友人不懂,几句土话。”我说:“先生,是什么书上的?”看我的神气不能漠然听之了,先生也不由得正襟而危坐,屋子里很寂静了。他老人家是唯物论者。我呢?——虽是顺便的话,还是不要多说的好。这个节制,于做文章的人颇紧要,否则文章很损失。有一个女人,大概住在邻近,时常带了孩子来打枣吃。看她的样子很不招人喜欢,所以我关门一室让她打了。然而窗外我的树一天一天的失了精神了,我乃吩咐长班:“请她以后不要来罢。”果然不见她来了。一到八月,枣渐渐的熟了。树顶的顶上,夜人不能及。夜半大风,一阵阵落地声响,我枕在枕头上喜欢极了。我想那“雨中山果落”恐怕不及我这个。清早开门,满地枣红,简直是意外的欢喜,昨夜的落地不算事了。一天,我知道,前院新搬进了一个人,当然是我的同乡了。我望见他,心想,“这就是他了。”这人,五十岁上下,简直不招我的反感。——唉,怎么说反感呢?我这人是那样的,甚是苦了自己,见人易生反感。我很想同他谈谈。第二天早晨,我正在那里写字,他推开我的房门进来了。见面拱手,但真不讨厌,笑得是一个苦笑,或者只是我那么的觉着。倒一杯茶,请他坐下了。他很要知道似的,问我:“贵姓?”“姓岳。”“府上在哪里?”“岳家湾。”“那么北乡。”这样说时,轮了一下他的眼睛,头也一偏,不消说,那个岳家湾在这个迟钝的思索里指定了一遍了。“你住在哪里呢?”“我是西乡,——感湖你晓得吗?你们北乡的鱼贩子总在我那里买鱼。”
5失礼罢,或者说,这人还年青罢,我竟没有问他贵姓,而问,“你住在哪里呢?”做人大概是要经过长久训练的,自以为很好了,其实距那个自由地步还很远,动不动露出马脚来了。后来他告诉我,他的夫人去年此地死了,尚停柩在城外庙里,想设法搬运回去,新近往济南去了一趟,又回北京来。唉,再没有比这动我的乡愁了,一日的傍午我照例在那里写字玩,院子很是寂静,但总仿佛不是这么个寂静似的,抬起头来,朝着冷布往窗外望,见了我的同乡昂着他的秃头望那树顶上疏疏几吊枣子想吃了。一九二九年一二月二九日(选自《枣》,1931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用凝练跳跃的语言交代了自己的生活近况,同时抒写了自己的心境,从中看出“我”是一个情感细腻、多愁善感、对生活有独特感悟的人。B.小说中“我”和先生的对话以及“我”的书信内容,既增添了文人之间充满雅趣的生活气息,又为小说营造渲染了诗意优美的意境。C.“这个节制,于做文章的人颇紧要,否则文章很损失”,“我”的意思是说写文章如同做人,“不要多说”,要含蓄留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否则文章意蕴会损失。D.小说中写到“我”对故乡人的口音不满,结尾处又写到自己动了乡愁,可见“我”对故乡人和故乡的情感是爱恨交加、矛盾复杂的。7.小说中多次写到“枣”,请分别分析其对塑造“我”这一形象所起的作用。(4分)8.“散文化”是废名小说最明显的特征,请结合作品分析其“散文化”特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6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已大坏。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注】太傅:陆游的高祖。楚公:陆游的祖父。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载令闻令:美好B.革带敝敝:破旧C.厌藜藿厌:满足D.毋使仓有告匮匮:缺乏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辱先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积钱累月乃能就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且有陷于危辱之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7D.贫穷至而廉耻不顾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陆游缅怀了旧时家风,针对当时有族人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对家风难继的忧虑。B.叶氏家训告诚族人应该节制欲望,谦逊恭谨,修身养性,以利于守家治生。C.陆氏家族复兴,缘于坚守家风;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D.陆文借祖先的实例阐明家训的主旨,叶文通过假设来论说不善治生的危害。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4分)(2)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4分)14.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816.—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定风波》一词中,雨中,词人鼓励同伴莫被风雨声吓住,不妨高歌慢走体会雨中之乐。有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路难》中,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3)《沁园春·长沙》中描写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激浊扬清的文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___。(《忆秦娥·娄山关》)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①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的文学生动地书写、积极地参与到了这段历史之中。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锐意创新,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1978年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徳巴赫猜想》,该文被认为是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之作。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芙蓉镇》等写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②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各种文学思潮、创作流派涌现,异彩纷呈。诗人叶延滨深有感触:“改革之初,中国诗坛就是一本《诗刊》、一本年选、一篇年度评论、几本名家诗集,而现在全国有十余家公开发行的诗刊,数百种民间诗歌社团不定期出版的诗刊诗报。”改革开放,为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也让中国文学置身于宏阔的国际文化背景中,建构新的格局,莫言、曹文轩、贾平凹、刘慈欣……越来越多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到国外。2012年,莫言更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在世界上有了更大影响力,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实现了从学习到对话的转变,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学的()收获。
9对世界文学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作家对本土文化传统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先锋文学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学的现实主义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中国文学正向世界发出自己有力的声音、建构起自己鲜明的形象,正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扛鼎源泉推介主要B.扛鼎资源推广主要C.发轫资源推介重要D.发轫源泉推广重要19.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先锋文学的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B.近年来,诸多先锋文学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学的现实主义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C.近年来,先锋文学的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讲述中国故事。D.近年来,诸多先锋文学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讲述中国故事。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题。心理辅导、家庭维修、专业咨询……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的需求可谓纷繁复杂。如何整合现有志愿服务资源,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更加精准、便利地服务百姓?青岛市城阳区依托全国首个文明实践积分平台,创新推出了志愿服务“网约”模式。所谓志愿服务的“网约”模式,就是单位、团队通过志愿服务网约大厅,线上发布志愿服务需求,中心系统会立即将需求向注册志愿者发送相关信息。志愿者接单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每个小时获得2积分,获得志愿服务星级好评可再积1分。志愿服务是非常多元化的,除了扶老助困、还有文化宣讲、文艺演出、应急服务等。数据显示,自2020年7月3日城阳区文明实践积分平台上线以来,共有近万个单位、个人通过平台进行了点单、平台共接单7931个,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有效弥补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21.下列句中的省略号,和上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多年来,身在异乡的她常梦见童年所看到的故乡,就会轻轻地哼唱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10B.实现应隔尽隔,还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停课、旅游景区限流关闭、取消聚集性活动……这样的防控,才能让城市运行尽快回归正轨。C.我扶着他坐起来说∶“指导员,书在这儿。”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D.滴答,滴答……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22.下面文段中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6分)①周公旦辅助成王,②认为商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饮酒造成的,颁布了带有政令性质的文献《酒诰》。③诰文中告诫人们平时要少饮酒以免节约粮食,④要求人们尤其是统治者,⑤不要沉湎于饮酒作乐,⑥认为酒是大乱丧德和亡国的根源。⑦很明显,⑧周公旦把饮酒问题放到了政治的角度,⑨认为饮酒行为事关国家政治,⑩事关政权平安。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作为高中生的你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请以“一路有你”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11答案1.答案A2.答案B3.C4.①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论证思路,层次清晰;②主要运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证明观点;③论据典型丰富,说服力强。5.①戒绝奢靡浮夸之风,防止“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拒绝迎合低俗口味,抵制不良文化侵蚀。②寓教于乐,通过英雄模范人物等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青少年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感染力量,触及心灵。③家庭审美教育要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让美德在孩子心中扎根。④学校审美教育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⑤社会审美教育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青少年在审美愉悦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6.D 7.(1)“我住的是后院,窗外两株枣树,一株颇大”“枣树下贪凉”:交代了“我”的居住环境,暂居于此的身份,表现了“我”独处于此的诗意心境。(2)不许女人来打枣:表现“我”对这个女人厌恶的情感(结合下文对同乡的不反感),突出了“我”爱憎分明、任性直率的性格。(3)枣熟、枣落后我的欢喜:烘托出“我”诗情画意的生活心态和充满禅意的心境。(4)见了同乡望着枣子想吃了:表现“我”闲静的日常生活状态,烘托了“我”的乡愁。 8.(1)淡化情节。小说只写到“我”和先生对话、“我”赶走打枣女人、“我”和同乡交谈等简单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且都属于片段式生活的叙写,没有完整的情节链。(2)虚化人物。小说主人公“我”的形象只写其神韵,并没有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塑造得充实饱满,其它人物更是淡化的形象。(3)营造意境。小说中对于枣树的三次描写,“我”和先生的对话,书信的内容,诗句的引用等都营造了一种恬淡如画,充满禅味的意境。(4)抒情味浓(诗化的语言)。小说语言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充满诗情画意。(5)“形散神聚”。小说三个故事貌似没有关联,互相独立,但都集中表达了“我”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呈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9.C10.B11.A
1212.C13.(1)如果家里有人稍微改变他的旧制,(太傅)就不高兴。(2)更何况有难以说得尽的灾祸,这难道是善于治家谋生吗?14.陆侧重有气节,道义,叶侧重作世人治生表率。两人都认为要节俭,不能营营逐利。放翁家训·序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美好)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因此)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向东)夷于编氓。(普通百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介词结构后置,孝悌于(在)家行;忠信于(在)乡著)家法凛然,久而弗改。(没有)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做官)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惧焉,(私下)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介词结构后置,于(在……中)困约成)而败于奢靡。(介词结构后置,于(在……中)奢靡败)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偏义复词,偏入)终身未尝为越产;(丰厚财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少”通“稍”,稍微;旧,旧俗、旧规矩)辄不怿(yì);(辄,就;怿,高兴)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破旧)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竟然)姑嫁石氏,归宁,(回娘家探亲)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mào)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旁边的人)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神情严肃或不愉快)游生晚,(名词作动词,出生)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已大坏。厌黎藿,(贫寒生活)慕膏粱,(富贵生活)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屈节)市道以营利,(出卖道德)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端倪)(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②楚公:陆游的祖父。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石林治生家训要略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判断句,……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谋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焚膏继晷日夜苦读)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
13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忙忙碌碌,竞相追逐)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况,况且;胜,尽、完)此岂善治生欤?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判断句,……者……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一概,都)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缺乏)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骄傲)贫穷至而廉耻不顾。(宾语前置,不顾廉耻)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参考译文(一)我家在唐朝作过宰相的一共有六人,都廉洁正直、忠诚孝顺,世代流传下美好的名声。想到后世子孙不能够侍奉伪朝,苟且地贪图富贵,因而羞辱先生名声,便弃官不入仕。向东迁徙度过长江,沦为一般老百姓。孝顺友爱的品行在家中推行,忠诚守信的名声在乡里显扬,家法令人敬畏,很久都没有改变。宋朝兴起后,天下一统,陆家于是与时代一道兴盛,此后百余年间,文豪名儒相继出现,或位列三公,或官拜九卿,子孙也都致力于仕途或潜心于治学,代代相承,从此,又成为宋朝世家大族,可以说是昌盛无比了。然而我对于这种情况私下里仍有惧意,天下之事,常常在困顿贫乏中成功,而在奢侈享受中失败。我在童子时,先父曾谆谆教导说,太傅出入朝廷四十多年,终身未曾积累更多的财产;家人有稍微改变旧俗的,就很不高兴;晚年时回到鲁墟老家,旧房子连一根椽子也没有增加(就继续居住)。祖父楚公少年时尤其贫苦,衣带破旧,就用绳子接续断裂处。祖母秦国夫人曾经作了一件新襦裙,攒了好几个月的钱才能做成,有一天不慎打翻粥饭弄脏了它,竟至于哭泣着不肯进食。小姑嫁给石家人,回娘家探亲,食物中有笼饼,她立即起来道歉说:“我浑浑噩噩的,都不知道是谁过生日。”旁边的人有的偷偷发笑。楚公叹息说:“我家从前,好几天都喝粥,每年过节或生日时才吃笼饼,你们这些人又怎么知道呢?”当时楚公已经显贵了,却还是以喝粥吃饼作为泰然之事,像这样愀然叹息。我出生得太晚,所听说的事情已经很简略了;然而比我更年轻的陆家子弟,又将要不再听闻这些事了。而旧时的家风此时已经毁坏严重。子弟们厌恶粗茶淡饭的贫寒生活,向往肥肉精粮的富贵生活,常常还把以前的事当做忌讳不让孩子们听闻。这样家中风气放任而不能再恢复,并且有把子孙陷入危险受辱之地,沦落为市井小民,降低身份至奴仆中的危险。回想从前祖先们父子兄弟致力于耕织种桑,安居乐业而终身不必愧疚后悔,这是可以重新恢复的吗?
14唉!做官而到公卿大臣,是命运使然;退居山野而成为农夫,这也是命运使然;如果屈节用来求得显贵,出卖自己奉行的道德准则来谋取利益,这是我们家的人所深深感到耻辱的啊。子孙们一定要以之为戒,这样就还没有毁坏亡。(二)出外劳作,归家休息,是农家赖以生存的办法;在作坊里打造作品,这是手工业者用来谋生的办法;把某地所有的事物迁徙到没有的地方去买卖,这是商家谋生的办法;焚膏继晷日夜苦读,这是读书人谋生的办法。然而读书人作为四种百姓之首,尤其应该勉励自己成为表率,效仿古人体察天地万物的志向,如今连一种生计也不能从事,还说什么大丈夫呢!经营家业不一定要忙忙碌碌竞相追逐,胡乱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对自己有利却对他人有害,不但明里有他人非议,暗中有鬼神降罪,对于自己来说也心中不安,何况这灾祸是不能说得尽的,这难道是善于谋生吗?节俭,是守家的第一法则。因此凡是日常用度,奉养父母,一概以节省为本,不能过多。宁可使家中多有盈余,也不要使粮仓有匮乏的时候。况且奢侈之人,他的精神气度一定有所消耗,欲望过于强烈而意气骄傲,贫穷到极点而不顾廉耻。节俭的不可忽视就有这么重要!15.A16.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忍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17.答案:(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2)长风破浪会有时(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4)而今迈步从头越18.C19.D20.(示例)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获得巨大的社会反响21.(3分)B22.(②修改为:“认为商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饮酒”③修改为:“诰文中告诫人们平时要少饮酒以节约粮食”;⑩修改为:“事关政权安危”。(找出一处得一分,改对一处得一分。共三处,6分。)23、参考高考阅卷标准。